當前位置:首頁 » 視頻軟體 » 怎樣鉤水桶包的視頻教程
擴展閱讀
怎樣隱藏表格顏色 2025-05-14 07:41:01

怎樣鉤水桶包的視頻教程

發布時間: 2022-08-10 02:58:26

⑴ 我的世界水桶怎麼做

1、首先需要一個工作台,把它放置到地上後,打開它。

⑵ 面前只有一個水桶和一些干癟的普通氣球,在不用任何道具的情況下怎樣把水桶里的水弄進氣球里。

前提是水是干凈的,

用嘴含著一定量的水,然後拿起氣球把水吐到裡面,

完後,捏住氣球口,再用嘴含著一定量的水,然後拿起氣球,

迅速的吹氣,並把水吐到裡面,(注意先吹氣),弄完後,

然後捏住氣球口,重復以上步驟,就可以把所有水都弄到氣球裡面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⑶ 桶鉤成型機、桶鉤機、桶把機、桶梁機、桶提手機,提手機,提梁,桶把,塗料桶,塑料桶

加工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wMjM1Mzgw.html

⑷ 科學小發明的製作,急死了,要20號之前~!!

拾蛋器

我家是養鴨專業戶,爺爺每天要在水塘邊拾幾百隻鴨蛋.蹲下去,站起
來……把爺爺累得腰酸腿疼.為了減輕爺爺的勞動量,我經過好多次試驗,
設計了拾蛋器,爺爺不用貓腰,就可以把蛋拾起來,裝入籮筐里.
找一節長25厘米左右,直徑比鴨蛋直徑略大的竹筒,一端被竹節封死,
另一端鋸成斜口.沿著竹筒圓端面,把下部的1/4鋸掉.再把一個木柄裝在
竹筒側面.製作即完成了.
使用的時候,把竹筒平放在地面,斜口向著鴨蛋,把蛋撮入筒內.一次
可撮起五隻蛋,裝入筐內.

陳少傑
自動喂雞器

在幫媽媽喂小雞的過程中,我發現給雞添飼料也是一門學問:添多了,
吃不完,雞會上去亂踩亂刨,浪費飼料;添少了,雞會挨餓.要是有自動添
食的食槽就好了,吃多少自動添多少,吃飽了就不添了.
根據這種設想,我設計了自動喂雞器(如圖):飼料放在上面長方形的
料箱里,料箱的底和食槽由一塊鐵皮彎成,料箱的底和前側板間有一條剛能
漏下糧食的縫隙.雞啄食的時候,食槽振動,飼料就從縫隙不斷落下,補充
食槽里的飼料.停止啄食,飼料也不往下漏了.

陳少傑
自動喂水器

這種喂水器構造簡單,家禽,家畜喝水很方便.
像右圖那樣,在水槽邊上釘一根立柱,立柱上釘兩個鉛絲彎成的瓶夾子.
先往水槽里倒些水,再將瓶裝滿水,用手指堵住瓶口,把瓶子倒過來放在夾
子上,讓瓶口正好挨著槽里的水面.松開手指,瓶里的水並不會流出來,這
是大氣壓在起作用.小雞去喝水,槽里水面下降到脫離瓶口的時候,空氣就
會由瓶口進入水瓶,水就會流到槽里一些.當槽里的水面和瓶口齊平的時候,
水又不流了.這就是一個能自動添水的喂水器.
如果要給家畜喝水,可以像左圖那樣,制一個大的喂水器.但是要注意
的是,牆後的水桶蓋必須蓋嚴,不能有漏氣的地方.
陳少傑
自動虹吸管

給魚缸換水最方便的辦法是用虹吸管把舊水吸出,再注入新水.以前,
往虹吸管里注水要用口吸,或在虹吸管內加上活塞,這兩種方法都不方便.
於是,我設計了自動虹吸管.
自動虹吸管如圖所示.在一段乳膠管(或塑料管)的下端,裝一個用塑
料葯瓶改制的篩罩,管的上端裝上一個皮球改制的氣囊.皮球上有兩個孔,
一孔內裝自行車內胎上的氣門管,再把乳膠管套在氣門管上;另一孔作出水
孔.
使用時,先把出水孔用手指堵住,把皮球捏癟,把篩罩那端浸入水中,
慢慢放鬆皮球,等水吸滿乳膠管時,把出水孔一端下垂,水就自動流出來了.

陳少傑
磁性拌草棍

過去,生產隊有一頭牛病死了,從胃裡取出不少鐵東西.實行責任制後,
我家餵了一頭牛.每次喂牛,爸爸都要精篩細挑,把草料里的鐵釘,鐵絲,
鐵屑挑出來.
誤吃鐵東西有這么大危害,怎樣才能把它們很快撿干凈呢 我在拌草棍
的下端裝上一塊舌簧喇叭上的磁鐵,一邊拌草一邊就把草料中的鐵東西都吸
住了.我給它取名叫磁性拌草棍.

陳少傑
讓貓狗怕小雞

我們隊里有幾戶人家養了貓和狗.它們一看見小雞就抓來吃.1981年有
一戶買了300多隻小雞,不到20天,全都被狗和貓吃掉了.我家也有小雞,
還養了貓和狗.貓和狗不吃小雞,還有點怕它們.這是為什麼呢
最初,媽媽買了小雞,也不敢放在地上,而是裝在籃子里,吊在高處的
鉤子上.我上學的時候,看到一群蜜蜂,就想:人比蜜蜂大,卻怕蜜蜂,就
是因為怕挨蟄.我們不會想個法子來嚇一下狗和貓,讓它們怕小雞嗎!
我右手抓起一隻小雞,讓雞頭從虎口伸出來,拇指和食指捏著一根針,
針尖比雞的嘴長一點點.然後把貓狗抓來,用藏在雞頭下的針去扎貓和狗的
嘴和鼻子,紮上十幾次,連續扎了三四天.哈!真有效!貓和狗看到小雞就
怕,不但不敢撲小雞,還給小雞讓路.貓和狗在吃食的時候,小雞去搶著吃,
貓和狗一見小雞來到碗前,就躲開了.

陳少傑

翻板捉鼠缸

經過多次試驗,我設計了一個捉拿老鼠的好方法.
找一個深一點的水缸(水桶也可以).用三合板或其他薄板,鋸成直徑
比水缸內徑小5毫米左右的圓片,圓片中線固定一根比水缸外徑長一些的細
棒,做為翻板.翻板的材料越輕越好.
翻板做好後,將細棒兩端頭搭在缸口,翻板的一邊也搭在缸口,使板面
與缸口平行.使翻板能在缸口翻動自如.
使用的時候,水缸里放少許水;翻板不搭在缸口上的那邊固定少許老鼠
愛吃的食物.只要貪食的老鼠踏上翻板,必定逃脫不了淹死的命運.

陳少傑

沉砂器

我們學校用水泵抽水,可是抽了一會兒就不上水了,我們科技小組把水
泵拆開一看,原來井水帶上來的砂子積在水泵里,把葉輪卡住不動了.
為了防止砂子流入水泵,我們在葉輪前裝一層紗罩.不料,抽了一會兒
水以後,又不上水了,原來是砂子把紗罩前邊的管道堵死了.
最後,我們在紗罩前邊裝上一根垂直向下的管子,管子下端用蓋子密封,
製成了這個沉砂器.隨水抽上來的砂子被紗罩擋住後,自動進入下邊的管子
里.這樣,水泵終於正常工作了.

陳少傑

提水車

你們能提起一大桶水嗎
我能!找六根結實的木棍和兩只軸輪(其他輪子也可以),按圖裝輛提
水車.在車的頭部掛一隻鐵鉤.提水的時候,把水桶吊在鉤子上,用手推著
車子走就行.這種車還可以用來運煤或其他的東西,並不費力.
提水車利用了杠桿原理.

陳少傑

水位報警器

爸爸在苗圃地照管抽水機.抽水機房在坡下,水池在高坡上,離得遠遠
的.在機房根本看不見水池裡的水滿了沒有,所以常常要跑到水池邊去查看.
為了免得來回跑動,我幫爸爸設計了一個水位報答器.
如圖,把帶有觸片的方木固定在水池邊上,帶有電鈴,電源,電閘的木
板固定在機房裡.抽水的時候,合上閘刀,水抽到一定的水位,鐵絲上的觸
片隨著浮子的浮力上升,與固定的觸片相接,電路接通,機房裡的電鈴一響,
就知道水池裡的水滿了.
陳少傑

稻田灌水水位控制器

為了奪取水稻豐收,管水員常常要根據水田情況給稻田灌水.我們根據
浮力和杠桿原理,設計了這個水位自動控制裝置.把它裝在稻畦閘口的位置
上,只要打開閘門,根據需要的水位調好浮筒,就可以放心地放水了.等到
水位達到要求,它會自動關閉閘門,停止灌水.
裝置如圖所示,閘門用牽繩拉開,再把制動桿提起來別住活栓,就可以
灌水了.如水位達到預定高度,將浮筒托起,杠桿將制動桿向下壓,釋放活
栓,閘門就被橡筋拉下來,關住進水口.

陳少傑

不沉的水桶

在我農村老家的門口有眼井.打水的時候,常常有人把水桶掉到井裡去,
費好大的勁才能撈上來.我想啊,想啊,有了!可以做一隻雙層底的水桶.
雙層底之間有個空間,使它不進水.這樣的桶掉在井裡,就能浮在水面上,
撈起來很方便.雙層底空間的大小,應該使水桶盛水重量大於鐵桶本身的重
量.

陳少傑
帶閥門的提水桶

打井水的時候,要擺動井繩使桶倒過來.有時候擺動半天桶也不倒,真
急人.
我想了一個辦法,在提水桶的桶底開一個比雞蛋大些的洞,洞口蓋一塊
較厚的膠皮,膠皮一邊用釘子固定.這樣,提水桶放到井裡,水從洞口涌進
桶.桶里水滿了,向上一提,水的壓力把膠皮壓了下去,蓋住洞口,就好比
在桶底裝了閥門一樣.
這種水桶專門作提水用,省時又省力.

陳少傑
磁鐵找桶

水桶掉在深井裡,很難打撈.
如果水桶是鐵的,可以用繩子拴一塊磁鐵放下井去,轉上幾圈,就可以
碰到鐵桶,然後吸在桶上.根據磁鐵指示的位置,再把撈鉤放下去,就可以
大大縮小搜尋的范圍,很容易就把桶撈上來了.

陳少傑
保險轆轤

用轆轤搖水,萬一脫手,轆轤把很容易打傷手臂.
我給轆轤裝上了圖示的防倒轉齒牙,就不會倒轉了.放水斗時,只要把
絆牙搬上去就可以了.

陳少傑
風車繞線

我媽媽在家裡做手工,常常要繞線.把一大軸"寶塔線"繞到木軸上,
真不容易啊.我看到把房間里的前後門都打開,穿堂風很大,又看到《中國
少年報》介紹了一個風力小製作,於是,我就做了一個利用穿堂風的繞線機.
做法請大家看圖.

陳少傑
塑料粘合器

塑料袋或塑料薄膜用品壞了,可以自己動手修補一下.我根據塑料受熱
熔化,加壓粘合的道理,設計成一個簡單的粘合烙鐵.使用效果較好.
拿一個銅幣(或小圓鐵片),在圓心鑽一小孔.找一段金屬管(長度自
定),一端按銅幣半徑為深度開一條槽,槽端鑽一對小孔.把銅幣放進槽內,
圓心孔對准小孔,用鐵絲作軸,穿過小孔,把銅幣固定在金屬管槽端.注意
銅幣必須能在槽內滾動自如.在金屬管的另一端套一段塑料管或竹管,作為
手柄.
粘補的時候,先把要修補的塑料薄膜放在桌上,上面墊一張玻璃紙,把
粘合器加熱到攝氏一網路左右,用適當的壓力從玻璃紙上滾過.溫度高,滾
動速度要快,壓力可以小一些;溫度低,滾動速度要慢,壓力大一點.

陳少傑
聚光屏

家裡燈光暗,晚上看書做作業容易把眼睛看壞.我設計了一種聚光屏,
可以增加看書地方的亮度.
取三塊大小適量的薄木板(硬紙板也行),用鉸鏈連起來.一面貼上包
香煙的錫紙.晚上看書的時候,拉開來立在桌子上.光線經過錫紙反射,就
能較集中地聚集在放書的地方.
用三面鏡子像上面那樣圍起來,也能起到聚光作用.

陳少傑
雙用拐杖

我的一條腿有毛病,走路要藉助拐杖.可是等車,排隊站立的時候很累.
我想,別的殘廢人恐怕也有這種苦衷.怎麼辦呢 要是能隨身帶上折疊椅又
不加重我們的負擔就好了.於是,我在自己的拐杖上琢磨開了.
經過反復考慮,畫圖,實驗,終於設計出輕巧實用的雙用拐杖(如圖).
在拐杖的中間加上一塊坐板,上邊用合頁與拐杖的雙柱連接,下邊用合頁與
拐杖的單柱連接.疊起來是一支單拐,架起來又是一把折疊椅.

陳少傑
三腿多用梯

這架梯子只有三條腿,卻有雙梯,單梯和手推車等多種用途.
三腿分立,掛上下面的挺鉤,就與四腿梯一樣,成為雙梯.將第三條腿
沿中間的合頁翻上去,插上插銷固定,就可以把兩節梯子接起來,成了二腿
單梯.將中間合頁的軸抽掉,把第三條腿拆下來,剩下的二腿梯又成為一輛
小手推車.這樣設計用料省,用途多,比較充分地發揮了一件工具的潛力.

陳少傑
簡易顯微鏡

我設計了一台簡易顯微鏡,用的全部是廢品.找一支空牙膏殼,剪下頸
部以上的那一部分,洗干凈.剪一小片透明膠紙貼在牙膏殼管口上,它就是
載物台.
找一隻錐子在牙膏殼蓋頂正中鑽一個小孔.將一隻廢小電珠輕輕敲碎,
取出頭部的聚光玻璃球,把它嵌到小孔里,就成了目鏡.把需要觀察的標本
(例如蜘蛛腳)放在載物台上,蓋上牙膏殼,旋動蓋子(就是調整焦距),
直到可以清楚地看見物像為止.

陳少傑
手電筒顯微鏡

用硬紙板或卡片剪一個與手電筒玻璃一樣大小的圓片,中心鑲一個聚光
電珠中的玻璃球作鏡頭.像圖示那樣,把被觀察物放在手電筒玻璃片中心,
再把一個小彈簧放在玻璃片上,上面放帶鏡頭的圓紙片,再一起裝在手電筒
頭上,顯微鏡就做好了.
擰動手電筒頭的螺絲圈,就可以調整鏡頭與物體的距離.手電筒燈光可
以作照明用.

陳少傑
兩用墊板

做功課的時候,常常找不到尺.我想了一個辦法,向同學借一把尺來,
按照尺上的刻度畫在墊板上,標上數字.哈!我有了一塊兩用墊板了.同學
們,請你們試試看吧!

陳少傑
兩用橡皮擦

做作業的時候,寫錯了字,做錯了題,都得用橡皮擦.擦完之後,總會
留下一些橡皮渣和紙毛,只得放下筆,用手把它們拍去,挺煩人的.
"要是有把刷子多好."對!自己可以動手做塊兩用橡皮.把廢毛筆頭
拆下來,洗干凈,粘到橡皮的一端.一端擦字,一端掃橡皮渣,紙毛,多好
呀.

陳少傑
紙 夾
老師經常印發一些講義和復習資料,零零散散的,不但容易丟失,撕破,
而且搞得書包里亂糟糟的.
後來,我做了兩種紙夾.一種是削兩片薄薄的木片或竹片,中間開槽並
鑽兩個孔.把紙夾在木(竹)片之間,對齊木片上的孔在紙上也鑽好孔,從
孔里繫上橡筋或細繩就行(右圖).
另一種是用鐵絲彎個架子,兩頭用鐵皮加固,裝上橡筋和按扣.使用的
時候,中間夾紙,套上按扣,就成了挺好的講義夾(左圖).

陳少傑
"書 夾"
買來一本新書,平攤在桌上看,看著看著,書就自動合上了.我用墨水
瓶去壓著攤開的書頁,不一會兒,墨水瓶又滑了下來.
我找來四五根橡皮筋,結成一長條,大約是書高的一倍半,再用鐵絲彎
個小鉤子,用它來套住攤開的書頁.攤開的書,再不會自動合上了.書合上
以後,我也知道已經看到了第幾頁.

陳少傑
黑板上掛圖好辦法

上課的時候,看見有的老師掛圖十分困難,也非常費勁.我就在黑板上
做了一個簡單的掛圖器.
找兩個線軸,一個固定在黑板的右上角,一個固定在黑板上方.在黑板
的右側,一高一低分別釘上兩個釘子(位置自定),下邊一個釘子為第一掛
點,上邊一個釘子為第二掛點.
取2米左右長的細繩(或結實的線)一根,一端拴一個小鐵鉤,一端拴
一條長約18厘米,寬約5厘米,厚約0.5厘米的木條,線要拴在木條的中間.
木條的兩邊等距離地各固定一把夾子.
用的時候,把細繩繞過兩個線軸.鐵鉤先掛在第二掛點,使帶有夾子的
木條降下來,把要掛的圖夾好.然後,把鐵鉤掛在第一掛點.同學們就能清
楚地看到黑板上掛起的圖了.

陳少傑
黑板上的線尺

我是學校黑板報的抄寫員,每次出黑板報,最頭痛的事要算畫線打格子.
我琢磨出一種簡便畫線法.
在黑板四個角的牆上釘四枚小釘子,拿細鐵絲(或粗一點的線)繞鐵釘
圍成長方形,用幾根白線把鐵絲上下,左右連結起來(如圖).橫著抄寫的
時候,把左右兩邊鐵絲上的連線上下移動;豎著抄寫的時候,把上下兩邊鐵
絲上的連線左右移動.如果在黑板四周邊沿(或鐵絲上),對稱地淡淡地標
上長度(不要影響美觀),就更好了.
抄好黑板報以後,把線分別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移到盡頭,
以備下次再用.

陳少傑
簡易打格尺

小學生寫字離不開打格.可是打格很麻煩,又往往打不勻,要是打方格,
就更費事了.
我設計的簡易打格尺如圖所示.一次擺好尺子,能畫許多線,又快又勻.
還能打方格,長方格,田字格,用起來很方便.字母格排筆
我看到姐姐做英語練習的時候,要自己打字母格.她用尺子比著,劃四
條橫線才能組成一行字母格.我給姐姐想了一個辦法:找了四支圓珠筆芯,
每一支用膠布纏一圈,把它們排齊,用一塊很平的竹片或鐵片襯在里邊,裹
上三四層膠布,做成一個方便的排筆,用排筆打字母格,又快又准.使用時,
變換拿排筆的角度,還可以調整格子的寬度.
把筆的距離加寬還可以打橫格,方格;用五支筆芯的排筆還可以畫五線
譜格.

陳少傑
自製圓規

找兩支用過的圓珠筆芯(其中一支是可以寫字的),三根斷鋸條,一根
縫紉機針,可以自己做一隻小圓規.
三根斷鋸條放在砂輪上磨成左圖的形狀,取一根寫不出字的圓珠筆芯,
放在微火上略烘一下,拔去銅頭,把縫紉機針的大頭插進去,使它固定.照
右圖把兩根長的鋼鋸條分別插到兩支圓珠筆芯尾部.最後用螺絲把三根鋸條
的圓洞固定在一起.不要固定得太死,能夠靈活地扳動而又不松動為適宜.
將短的那根鋸條扳到上面做把手,長的兩根鋸條就是圓規的兩只腳.

陳少傑
自製"橢圓規"

通常畫橢圓,都是先在橢圓的兩個焦點上各釘一根釘子,把一根線的兩
端纏在釘子上,然後用筆畫,這樣很麻煩.我做了一個橢圓規,使用起來較
方便.
找兩根廢的圓珠筆芯,把筆尖的小圓珠捅掉,在筆芯的下端鑽一小孔.
取一些薄鐵皮,按圖做成橢圓規的"腳"和"頭".腳捲成圓筒形,裡面嵌
圓珠筆芯.用螺釘把它們固定好.
用長約50厘米的光滑,結實的細線,分別從圓珠筆芯筆頭的細眼裡穿進
去,再從筆下端的小孔中引出.找兩個小夾子,分別夾在橢圓規腳上.把線
頭繞在夾子上.
畫橢圓的時候,先在紙上定出焦點F1,F2,把橢圓規的兩只腳壓在兩焦
點上,根據橢圓的大小,調整細線的長度,用筆綳緊細線,就能畫出橢圓.
用圓珠筆畫橢圓的話,為了防止線從筆端滑出,可以剪下一小段圓珠筆
芯塑料管,套在筆尖上.

陳少傑
用彩色粉筆制蠟筆

有一次停電,我點燃一支紅蠟燭,在燭光下做作業.不小心把蠟燭碰倒
了,蠟油灑在桌子上,我隨手拿起一截粉筆,像用粉筆吸墨水那樣,去蘸掉
倒在桌上的蠟油.
第二天,我無意中用這截蘸了紅蠟油的粉筆頭在紙上一畫,哎,顏色鮮
艷極了,比紅蠟筆還好用.我想:是不是可以用粉筆浸上蠟油做蠟筆呢 我
把蠟燭放在鐵碗里煮化,把粉筆放在蠟油里浸泡一下.晾涼後一試,果然很
好.可是蠟油只浸透了粉筆的表面.怎麼辦呢 乾脆,我把粉筆放在60多度
的蠟油中用小火煮,直到粉筆不再冒氣泡為止,蠟果然浸透了.
粉蠟筆非常好用,和一般蠟筆比較,它具有色彩鮮艷,塗層均勻,不易
折斷,造價低廉,製作方便等優點.

陳少傑
墨水輸送管

從大瓶往小瓶里倒墨水,要做到一滴不漏,該怎麼辦呢
取一個與大瓶瓶口直徑一樣大的木塞(或橡皮塞).在塞子上鑽兩個孔,
分別插上兩根細塑料管(其他的細管子也行),其中一根管子短一些,一端
高於液面,一端作吹氣用;另一根管子長一些,一端深深地插入墨水底部,
一端彎過來伸向小瓶瓶口,作為出水管.
這樣,只要向吹氣管吹氣,墨水便能經出水管輸送到小瓶子里去,一滴
也不會浪費.吹氣管最好比出水管粗一些,這樣既省力,出水又足.

陳少傑
自製小量杯和小漏斗

我們科技小組做實驗的時候,經常用到小量杯和小漏斗.要是我也有小
量杯小漏斗多好,在家裡也可以做小實驗了.
有一天,我看到一個帶刻度的塑料葯瓶,啊,它的上部多像倒扣著的小
漏斗!
我用小刀把瓶子割開,哈哈,下半段正好是一個小量杯.
我又找來一個軟木塞,中間開一個眼,插上一段硬塑料管,把軟木塞裝
在瓶口上,小漏斗就更好用了.

陳少傑
方形漏斗

漏斗的下端一般都是圓形的.用這種漏斗往瓶子里灌水或其他液體,常
常要提起漏斗,使漏斗與瓶口之間有一個空隙.否則,就會"噗噗"地直冒
氣泡,液體流得很慢,甚至流不下去.
如果把漏斗下端改成方形(如圖),往瓶里灌液體的時候,瓶里的氣體
會沿著瓶口的空隙跑出來,不必再提漏鬥了

⑸ 求大神!!!!!

村子裡有一眼井,在十字街口往南一點的地方,再南面是誰家的老屋,好像故意擋住井的去路,那井就好像處在村莊的保護中了。村裡人稱呼井的量詞為「眼」,「一眼井」或「幾眼井」,所以,井是村莊的眼睛。一隻深邃的眼睛鑲嵌在村莊的懷抱中,日日夜夜,仰望天空和飛鳥。

那眼井已經很古老了,古老到乾隆皇帝之前的年代。那時,井也在巷子盡頭,巷子東面是陳家的宅院,西面是柴家的房屋,陳柴兩家皆以養花為業,村子因名「陳家花園」。花開時節,陳家的牡丹,柴家的杜鵑,競相吐艷。房前屋後,街頭巷尾,盡是奼紫嫣紅。紅瓦灰牆,柴門半掩,花香氤氳,鳥語婉囀,著紅的媳婦,戴綠的姑娘,汲出沁涼的井水,穿梭於繁花綠葉,點染,揮灑。

我的祖宗劉老太爺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暮春時節來到陳家花園。他帶領五個結實而黑瘦的兒子逃荒至此,見滿目繁華,汩汩的井水正順石砌溝渠流向田野,孩子們井邊嬉戲,順流追逐落花飛絮。我祖宗就認定這是塊風水寶地,便於村北的古城牆下搭間窩棚,安頓下來。
也許是陳柴兩家狹隘自私缺少古道心腸,也許是劉家父子的窮形盡相與這雅好的村莊太不相稱,陳柴兩家聯合驅逐劉家父子,並禁止他們進村。我祖宗無奈,只於夜半人靜時,偷偷溜到村裡汲一罐井水,勉強度日。後一日遇異人指教:於城牆下建土窯燒石灰,窯口向南。並留下讖言:陳柴不撐火燒。我祖宗照辦,於是,窯中升騰的白氣和怪味,日日籠罩陳家花園的晴空。這樣不上一年,世代友好的陳柴兩家突起訴訟,兩敗俱傷,各自奔走他鄉。我祖宗漁翁得利,占據了陳家花園,卻不會養花,只會種菜。乾隆六年,村名遂更為「劉家菜園」。

自此,汩汩的井水澆灌漫野的青菜,漫野的青菜也如花朵般盛開妖嬈;自此,清清的井水滋潤劉家子孫的壯碩,單門獨戶漸漸繁衍成幾百戶人家的望族。

清晨,晨曦剛染上林梢,誰家的柴門「吱溜」響了,男人塌著鞋,惺忪著眼,挑著水桶出了門,慢慢悠悠直奔水井。鉤擔挑著兩個空桶,空桶愉快地唱著小調。井邊早已是等著挑水的男人女人,沒有常見的轆轤,也沒有水車,要自個鉤著水桶往井裡提。鉤擔鉤住一個水桶,彎腰,水桶下到井面,傾倒的瞬間鉤擔順勢一甩一壓,水桶慢慢滿了,沉下,用力一提,一桶水躍出水面,沁涼的氣息撲面涌來。倒下,再一桶。此時,男人醒了盹,和其他男人女人嬉笑幾句,就挑起水桶往家去。水桶滿滿的晃悠著,水滴灑了一路,像是一串串省略號,將水的甘甜、大地的恩澤延伸到每家每戶,槽頭飯桌。村莊也醒了,活了。

打水不僅需要力氣,也需要技巧,村人的水桶大多是陶制的水罐,很不結實,提水時用力過度,碰到井壁上,罐就碎了,回家去免不了女人埋怨;用力不巧,罐就脫了鉤,沉到井底,只好找個帶鉤的長竹竿,翻來覆去地打撈。低頭打水時,最好不要往後看,從叉開的褪檔往後看,世界是倒的,這時,人會有片刻的暈眩,弄不巧會一頭栽倒井裡。傳說有一個新媳婦晨曦微亮時井邊打水,低頭的瞬間,看見身後水桶上伏著一個黑乎乎的怪物,她尖叫一聲,一頭栽倒井裡。其實呢,那是一個早起趕路的男人,口渴,見有新汲的水,又不好和人家年輕媳婦搭話,就趁女子打另桶水的瞬間,伏在桶上牛飲。男人見闖了禍,一路狂奔回家,從此病倒。一到黑夜就哭鬧叫嚷:「俺剛剛成親就被你害死了,償俺的命來!」家人皆謂其被女子的鬼魂附體。這樣折騰了數日,男人很是懊悔,心想反正是死,倒不如去女子家賠個罪,死個心安。誰知到村裡一問,說那新媳婦落到井裡又被人救起,安然無恙。原來那個附體哭鬧的是一黃鼠狼精。

也有人趁月夜擔水,水桶落下,水底的月亮「砰」然碎開,一井盡是散碎的銀子,提上來的不是水,而是滿桶的銀光。井面慢慢平靜,水桶慢慢靜止,圓月慢慢聚攏,天上一個月亮,井裡一個月亮,桶里兩個月亮。挑起水往家走,一肩擔起兩個月亮,踏碎滿地銀光漫夜靜寂。

夏天井水最旺,一場暴雨,有時水位漫到井口,伸手可及。水井上安上了水車。水車是鐵的,長長的鏈子烏黑沁涼,沉甸甸。男人女人推著水車,像是推磨,水車很沉,要幾個人聯合才能推動,才能讓井底的水在還沒有漏完前順到溝渠里去。水蜿蜒南去,嘩嘩流到村南的菜地里,孩子圍著水渠喝水,嬉戲。
到了冬天,井口總是籠著一團熱氣,井水永遠不會結冰,水桶下去,也提起一團熱氣。冬天的井水溫暖,現挑的水洗菜洗衣,不涼。井用久了,水就泉得慢了,水質開始渾濁,所以,井是要淘的。淘井一般要在冬天,冬天水不旺,而且冬天的井底很溫暖,人下去傷不著。淘井的人都是村裡的能工巧匠,淘井前先要用水車把井底的水絞干凈,有時要連續絞一天一夜。井底基本見底後,一個人順著青磚砌成的石壁慢慢下去,上面的人用繩子吊下鐵桶,把井底幾年沉積的淤泥雜物挖起裝桶,吊出井口。淘出的泥沙里什麼都有,有破碎的罐片,把上還拴著麻繩,麻繩依然新鮮,認識的人就會喊這是「××」家的;也有樹枝、石塊、小孩子的涼鞋。


據說井是有井神的,井底的神也叫龍王,井底也有個龍宮,直通向大海。小孩子是不許獨自去井邊玩耍的,更不許往井裡扔東西,不然,井龍王會把他拽到龍宮,做了金童玉女。有一次我大著膽子趴在井口往裡看,自己把自己嚇了一大跳。我沒看見井水,探頭的瞬間,一個白亮亮無底的深淵呈現我面前,彷彿我會被突然吸進,飄飄呼呼無邊無際地落下。仔細看去,才明白那是井底輝映的藍天,根本看不到井底。我小小的頭影映在水面,小辮子晃悠悠翹起。井壁上結著青苔,破損的青磚縫里,蹲著幾只青蛙,顧自地歌唱又戛然而止。我忽然感覺那井神也正在水底凝望,龍須慢慢翹起,龍顏就要大怒,我慌忙滾到一邊,兀自出了一頭冷汗。

歲月漫漫,劉家的子孫換了一茬又一茬,井也不可避免地老了。先是村南村北又挖了幾眼井,新井更深一些,水更旺一些。後來,田裡打了幾百米的機井,柴油機隆隆響徹日夜,人們願意走遠一點的路去機井挑水,那噴射出的水柱,似乎更清,更甜。再後來,有人家打了壓水井,壓水井在自家院里,方便,快捷,省力。那眼井漸漸閑置,枯涸,淤塞。水死了,井也死了,村莊的眼睛從此消失了。


每天的黃昏將來的時候,冬日裡難得一見的陽光,如同往常一樣穿過宿舍樓里的長長的甬道,直達平日里陽光未曾達到過的甬道深處。樓道里充滿了血色的夕陽,光滑的瓷磚地板將陽光反射進我的眼睛裡,紅蒙蒙的一片,溫暖的陽光刺得我的眼睛發酸,如同心酸的感覺。
我站在陽光里,默默的看天邊的夕陽,想一些心傷的往事。陽光將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不知道是否能長過我的思念。

落寞的夕陽漸漸收斂起他的光輝,最後變成了一個血紅的大球,懸在天邊。天野里,有兩只歸鳥,寂寞地扇動他們的翅膀。

樓道里的陽光,如同退潮的海水一樣緩緩消退,當陽光的味道消散在冬日裡的冷空氣裡面的時候,夕陽也悄悄地躲進了高樓的陰影裡面。

一天,就這么悄悄的過去了,心疼的感覺如同翻滾的海水一樣,在胸腔里洶涌澎湃。那些多年不想觸及的往事,在落日的最後一線余暉里緩緩上演。

很多年以前,我還牽你的手看夕陽;很多年以前,我喜歡背著書包,在朝陽里大聲背誦:「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很多年以前,我喜歡站在小山頂上,對著夕陽吹一支竹笛。

天漸漸暗下來,黑暗裡已經看不見我的臉,我摸摸臉,沒有潮濕的痕跡,我已經有很多年沒有流淚的感覺了。我淺淺的笑,想起很多年前你對我說:「你笑的時候,是你心最痛的時候;你站在人群之中的時候,是你最寂寞的時候。」

⑹ 小發明 小製作

50、簡易書架
回家做作業常常要抄書。抄書的時候,書平放在桌子上,看起來很費勁。我做了一隻簡易書架,讓書斜著放,看起來很方便。找一根鐵絲,照書的大小,按圖彎個架子,架腳與架身之間成銳角,銳
角大小自己根據需要決定。使用的時候,插上書本就行。拉不掉的抽屜當你急著拉抽屜的時候,稍不小心,會把抽屜從桌子里拉了出來,打翻在地上。我想了一下,在抽屜的後面及桌子里頭各釘了一根小釘子,拴上一根比抽屜短的細繩(如圖)。這樣抽屜拉到一定位置,受到細繩的牽制,再也不會掉到地上去了。

51、椅子下的抽屜
"我的書包哪裡去了 "書包剛才還掛在牆上,家裡的人都回來以後,牆上掛滿了衣服,書包不知埋沒在哪兒了。我家人多屋子小,很難找到我們小孩擱東西的地方。我在屋裡找地方,終於發現椅子底下是空的,在椅子腳的橫檔上,我釘了一塊三合板,就在那兒擱書包,再也沒有人與我爭地盤了。

52、拉鏈的改進
普通拉鏈有一個缺點:拉動的時候,鎖扣的入口處常把衣服邊夾住,不僅拉動困難,還容易損壞衣服和拉鏈。經過多次的實驗和研究,我找到了一種改進方法。在鎖扣入口處的上下兩邊,各焊上一片橢圓形的金屬片(即圖中的上下推片)。拉動鎖扣的時候,金屬片先把兩邊的衣服邊推開,讓鎖扣順利通過,再也夾不住衣服了。

53、穿針器
媽媽做衣服,常常為穿針耽誤了時間,特別是用小號針的時候,針細孔也小,穿針更困難。縫紉機上的針孔又不正對著眼睛,穿針也不方便。我想用鉤花邊的辦法引線,可惜鉤針太粗,伸不進針孔里。我想,要是有一個細小的鉤針該有多好。一天,我發現自行車飛輪里的細鋼絲又細又硬,就用油石把它的一頭磨尖,用小鑷子夾出一個小鉤針。為了拿著方便,把細鋼絲繞一個環,另一端留個引導桿就行了。
穿針的辦法請看圖。

54、頭發絲穿針器
做針線活最頭痛的是穿針。我自製了一隻穿針器,大家可以試試。
找一張硬紙板,剪成左上圖形狀。在紙板左上方用針尖扎一個很小的小孔。取一根頭發絲,雙折以後,將雙頭從孔里穿過去,在背面打上死結。將圓頭並緊留在紙板正面。穿針的時候,左手握紙板,拇指壓住並緊的頭發絲。右手把針按在紙板上,使針孔對准頭發絲,慢慢地向左推。由於頭發絲比較硬,可以很容易地穿過針孔。再將線穿進頭發絲,把針向右移動,使頭發絲脫出,線就穿進了針孔。用細銅絲代替頭發絲,照上法做一個穿針器也行。

55、雙尖綉花針
一般綉花針,針孔都在針的一頭。穿上線以後,針總要反復翻轉(使針尖朝向布面),這樣在布上穿梭,才能縫成功。這樣綉花相當麻煩。
我受到織魚網的梭子的啟發,發明出一種來回都能綉花的雙尖綉花針。雙尖綉花針的針孔在針的中間,兩頭是針尖。綉花時,針不必在布上來回翻轉。把線穿在孔中,只要在布上用兩頭針尖來回穿就行,十分方便。

56、防風的火柴盒
在風里劃火柴很不容易劃著。我設計了一種能防風的火柴盒。
我把火柴盒上劃火柴的磷麵皮剝下來,粘在火柴盒內盒的兩端面外側兩面(如圖)。使用的時候,把內盒推出一小半,取火柴在縮進外盒的內盒側面的磷皮上劃火柴。因為有外盒擋風,火柴不容易滅。建議火柴廠生產這樣的火柴。

57、防風火柴盒套
刮風的時候,在野外劃火柴很難劃著。只要做一個鐵皮火柴盒套,就能夠把火柴劃著。找一張白鐵片,按圖中的尺寸,量出長,寬,高來。劃好線以後,沿實線剪開,再接虛線折90°。在火柴盒面上,正對插扣的地方,各劃一道縫,把插扣插入縫中,彎折過來,鐵皮盒就做好了。使用的時候,把火柴盒放進鐵皮盒套,但是要留出較大的空隙。一隻手拿住鐵皮盒套,一隻手拿火柴梗在火柴盒的磷面劃一下,劃著了火,由於有鐵皮盒套保護,就不容易被風吹滅。

58、充氣雨衣
雨衣穿在身上,底邊總要往腿上貼,雨水順著雨衣淋濕褲腿和鞋襪。大概因為這個,人們喜歡用雨傘而不愛穿雨衣。可是打著傘,搬運或攜帶東西又不方便。
我想了個主意:在雨衣的底邊裝一個可以充氣的塑料管,穿的時候吹足氣,雨衣下半截就像雨傘一樣撐開了。雨衣不會貼在腿上,褲腿也不會淋濕了。不用的時候把氣放掉,可以折疊存放。

59、帶扣的衣架
曬衣服時,衣架很容易被風吹掉。怎麼辦呢 做一個帶扣的衣架就行了。在衣架的掛鉤上彎一個小圈,掛鉤底部安一根橡皮筋,橡皮筋一頭綁一個小鐵圈。把衣架掛在繩上後,把兩個小圈套在一起,衣架就不會掉了。

60、自動收衣
家裡沒有人,衣服在外面的繩子上晾著,要是下雨怎麼辦 我用鐵絲彎成一個有點像彈弓那樣的直角彎鉤,彎鉤的一端是平的,另一端將兩根鐵絲各繞成一個小環。平端插在釘在樹幹上的鐵絲環里。另一端的兩個小環,一環拴著橡筋,掛在樹枝上;另一環拴著紙繩,牽在樹干偏下的鐵釘上。曬衣繩的一端拴在窗前雨搭下面的釘子上,另一端拴在鐵絲彎鉤有環的那一端。調整紙繩和橡筋的拉力,使橡筋拉緊,曬衣繩平衡。下雨時,紙繩濕斷,橡筋將曬衣繩向上拉起,曬衣繩上的衣架就會帶著衣服向低的一端滑去,滑到雨搭的下面。紙繩的上面可以裝一個漏斗。

61、防雨晾衣架
在離牆四五米遠的地方,立一根竹竿。用一段細鐵絲,一頭拴在竹竿頂端,一頭拴在牆上。竹竿頂端系一個滑輪或線軲轆。找兩根細繩子,一根繩子的一端系在竹竿頂部,一端系個小鐵鉤,繞過滑輪;另一根繩子的一端纏根猴皮筋,系在牆上,一端系個小鐵鉤,中間打幾個圈扣。防雨晾衣架做好了。晴天,人在家裡的時候,將兩個鐵絲鉤掛上,衣架套過繩圈,掛在鐵絲上就可以晾衣服了。有時候人要外出,怕下雨淋濕衣服。在兩鐵絲鉤之間加一段紙帶(衛生棉紙擰幾下就行)。只要一下雨,紙淋雨斷開(或風大掙斷紙帶),衣服就會沿著鐵絲滑到屋檐下面去。為了防止衣服弄臟,在衣服滑下去靠牆的地方,
糊一張紙,或者放一塊木板就更好了。

62、清潔氣筒
氣筒活塞桿上有潤滑油,不但容易粘上塵土,還容易弄臟衣服。為了克服這個缺點,我想了一個辦法:在活塞桿上套一根折疊式防油軟管。管的兩端分別裝在手柄和氣筒上端。壓下手柄軟管可以折疊縮短,提起手柄軟管可隨著展開伸長。這樣就可以把活塞桿封閉在軟管里了。

63、自行車刮泥板
在泥濘的路上騎自行車,輪胎粘起的泥巴會粘在車輪和擋泥板中間,騎行困難。為了隨時把輪胎粘帶的泥巴刮掉,我設計了刮泥板。
刮泥板是用鐵皮製成的(如圖),分刮泥板和插板兩部分,中間用兩根
鉛絲連接。使用時,把插板插入擋泥板下端,稍稍彎一下連接鉛絲,使刮泥板盡量挨近輪胎,就可以隨時把泥巴鏟刮下來。不用時,拔下來就行了。

64、有兩個光照區的車燈
我晚上騎車回家,買了個車燈。這個車燈里有一個普通燈珠,照不遠,光照面積也小。我發現不經反射鏡反射而直接從燈前射出的光線由於擴散面大,起不了照路的作用,都浪費了。為了利用這部分光線,我找了一個透鏡偏在一邊的聚光燈珠安在車燈里,這樣充分利用了燈泡發出的光,在車前形成兩個光區,一個遠,一個近,很適合晚上騎車用。

65、刷棚不滴漿的毛刷
粉刷天花板及房屋頂棚時,毛刷往往要往下流漿,弄得人身上和滿地都是。我設計了一種毛刷,外面套了一個塑料套,刷頂棚時,漿掉下來,落在套里,這樣就不會往外滴了。套里的漿裝滿了,倒回漿桶中,還可以使用,這樣可以一舉兩得。塑料套可以用廢塑料瓶製作,將瓶底剪掉,瓶口套入刷柄,用鐵絲扎住即可。

66、引水線
下雨的時候,屋檐水不僅妨礙我們出入,還會把屋門濺濕。把水引開有多好啊!我找了十來根細繩,一端拴上小石頭,放在瓦槽里,鉤住瓦檐,垂下來的繩頭拉向兩邊,屋檐水就引開了。

67、豆芽床
家庭里生豆芽,要經常淋水,水多了要爛,水少了會老,實在麻煩。我經過反復實驗,製成了自動吸水的豆芽床,能向豆芽供應合適的水分。在普通的豆芽床底鋪一層脫脂棉,棉花上鋪一層布,布上撒綠豆。脫脂棉下壓一些布條,使布條通過床底的小孔,下垂到盛水的桶中。由於毛細管作用,水沿著布條升到棉花里,把綠豆浸濕,豆芽就會很快長起來。

68、拾蛋器
我家是養鴨專業戶,爺爺每天要在水塘邊拾幾百隻鴨蛋。蹲下去,站起來……把爺爺累得腰酸腿疼。為了減輕爺爺的勞動量,我經過好多次試驗,設計了拾蛋器,爺爺不用貓腰,就可以把蛋拾起來,裝入籮筐里。找一節長25厘米左右,直徑比鴨蛋直徑略大的竹筒,一端被竹節封死,另一端鋸成斜口。沿著竹筒圓端面,把下部的1/4鋸掉。再把一個木柄裝在竹筒側面。製作即完成了。使用的時候,把竹筒平放在地面,斜口向著鴨蛋,把蛋撮入筒內。一次可撮起五隻蛋,裝入筐內。

69、自動喂雞器
在幫媽媽喂小雞的過程中,我發現給雞添飼料也是一門學問:添多了,吃不完,雞會上去亂踩亂刨,浪費飼料;添少了,雞會挨餓。要是有自動添食的食槽就好了,吃多少自動添多少,吃飽了就不添了。
根據這種設想,我設計了自動喂雞器(如圖):飼料放在上面長方形的
料箱里,料箱的底和食槽由一塊鐵皮彎成,料箱的底和前側板間有一條剛能漏下糧食的縫隙。雞啄食的時候,食槽振動,飼料就從縫隙不斷落下,補充食槽里的飼料。停止啄食,飼料也不往下漏了。

70、自動喂水器
這種喂水器構造簡單,家禽,家畜喝水很方便。像右圖那樣,在水槽邊上釘一根立柱,立柱上釘兩個鉛絲彎成的瓶夾子。先往水槽里倒些水,再將瓶裝滿水,用手指堵住瓶口,把瓶子倒過來放在夾子上,讓瓶口正好挨著槽里的水面。松開手指,瓶里的水並不會流出來,這
是大氣壓在起作用。小雞去喝水,槽里水面下降到脫離瓶口的時候,空氣就會由瓶口進入水瓶,水就會流到槽里一些。當槽里的水面和瓶口齊平的時候,水又不流了。這就是一個能自動添水的喂水器。如果要給家畜喝水,可以像左圖那樣,制一個大的喂水器。但是要注意
的是,牆後的水桶蓋必須蓋嚴,不能有漏氣的地方。

71、自動虹吸管
給魚缸換水最方便的辦法是用虹吸管把舊水吸出,再注入新水。以前,往虹吸管里注水要用口吸,或在虹吸管內加上活塞,這兩種方法都不方便。於是,我設計了自動虹吸管。自動虹吸管如圖所示。在一段乳膠管(或塑料管)的下端,裝一個用塑料葯瓶改制的篩罩,管的上端裝上一個皮球改制的氣囊。皮球上有兩個孔,一孔內裝自行車內胎上的氣門管,再把乳膠管套在氣門管上;另一孔作出水孔。
使用時,先把出水孔用手指堵住,把皮球捏癟,把篩罩那端浸入水中,
慢慢放鬆皮球,等水吸滿乳膠管時,把出水孔一端下垂,水就自動流出來了。

71、磁性拌草棍
過去,生產隊有一頭牛病死了,從胃裡取出不少鐵東西。實行責任制後,
我家餵了一頭牛。每次喂牛,爸爸都要精篩細挑,把草料里的鐵釘,鐵絲,
鐵屑挑出來。
誤吃鐵東西有這么大危害,怎樣才能把它們很快撿干凈呢 我在拌草棍
的下端裝上一塊舌簧喇叭上的磁鐵,一邊拌草一邊就把草料中的鐵東西都吸
住了。我給它取名叫磁性拌草棍。

72、讓貓狗怕小雞
我們隊里有幾戶人家養了貓和狗。它們一看見小雞就抓來吃。1981年有一戶買了300多隻小雞,不到20天,全都被狗和貓吃掉了。我家也有小雞,還養了貓和狗。貓和狗不吃小雞,還有點怕它們。這是為什麼呢 ?最初,媽媽買了小雞,也不敢放在地上,而是裝在籃子里,吊在高處的鉤子上。我上學的時候,看到一群蜜蜂,就想:人比蜜蜂大,卻怕蜜蜂,就是因為怕挨蟄。我們不會想個法子來嚇一下狗和貓,讓它們怕小雞嗎!我右手抓起一隻小雞,讓雞頭從虎口伸出來,拇指和食指捏著一根針,針尖比雞的嘴長一點點。然後把貓狗抓來,用藏在雞頭下的針去扎貓和狗的嘴和鼻子,紮上十幾次,連續扎了三四天。哈!真有效!貓和狗看到小雞就怕,不但不敢撲小雞,還給小雞讓路。貓和狗在吃食的時候,小雞去搶著吃,貓和狗一見小雞來到碗前,就躲開了。

73、翻板捉鼠缸
經過多次試驗,我設計了一個捉拿老鼠的好方法。找一個深一點的水缸(水桶也可以)。用三合板或其他薄板,鋸成直徑比水缸內徑小5毫米左右的圓片,圓片中線固定一根比水缸外徑長一些的細棒,做為翻板。翻板的材料越輕越好。翻板做好後,將細棒兩端頭搭在缸口,翻板的一邊也搭在缸口,使板面與缸口平行。使翻板能在缸口翻動自如。使用的時候,水缸里放少許水;翻板不搭在缸口上的那邊固定少許老鼠愛吃的食物。只要貪食的老鼠踏上翻板,必定逃脫不了淹死的命運。

74、沉砂器
我們學校用水泵抽水,可是抽了一會兒就不上水了,我們科技小組把水泵拆開一看,原來井水帶上來的砂子積在水泵里,把葉輪卡住不動了。為了防止砂子流入水泵,我們在葉輪前裝一層紗罩。不料,抽了一會兒水以後,又不上水了,原來是砂子把紗罩前邊的管道堵死了。最後,我們在紗罩前邊裝上一根垂直向下的管子,管子下端用蓋子密封,製成了這個沉砂器。隨水抽上來的砂子被紗罩擋住後,自動進入下邊的管子里。這樣,水泵終於正常工作了。

75、提水車
你們能提起一大桶水嗎?我能!找六根結實的木棍和兩只軸輪(其他輪子也可以),按圖裝輛提水車。在車的頭部掛一隻鐵鉤。提水的時候,把水桶吊在鉤子上,用手推著車子走就行。這種車還可以用來運煤或其他的東西,並不費力。提水車利用了杠桿原理。

76、水位報警器
爸爸在苗圃地照管抽水機。抽水機房在坡下,水池在高坡上,離得遠遠的。在機房根本看不見水池裡的水滿了沒有,所以常常要跑到水池邊去查看。為了免得來回跑動,我幫爸爸設計了一個水位報答器。
如圖,把帶有觸片的方木固定在水池邊上,帶有電鈴,電源,電閘的木板固定在機房裡。抽水的時候,合上閘刀,水抽到一定的水位,鐵絲上的觸片隨著浮子的浮力上升,與固定的觸片相接,電路接通,機房裡的電鈴一響,就知道水池裡的水滿了。不抽水的時候,把閘刀拉開。

77、稻田灌水水位控制器
為了奪取水稻豐收,管水員常常要根據水田情況給稻田灌水。我們根據浮力和杠桿原理,設計了這個水位自動控制裝置。把它裝在稻畦閘口的位置上,只要打開閘門,根據需要的水位調好浮筒,就可以放心地放水了。等到水位達到要求,它會自動關閉閘門,停止灌水。
裝置如圖所示,閘門用牽繩拉開,再把制動桿提起來別住活栓,就可以灌水了。如水位達到預定高度,將浮筒托起,杠桿將制動桿向下壓,釋放活栓,閘門就被橡筋拉下來,關住進水口。

78、不沉的水桶
在我農村老家的門口有眼井。打水的時候,常常有人把水桶掉到井裡去,費好大的勁才能撈上來。我想啊,想啊,有了!可以做一隻雙層底的水桶。雙層底之間有個空間,使它不進水。這樣的桶掉在井裡,就能浮在水面上,撈起來很方便。雙層底空間的大小,應該使水桶盛水重量大於鐵桶本身的重量。

79、帶閥門的提水桶
打井水的時候,要擺動井繩使桶倒過來。有時候擺動半天桶也不倒,真急人。我想了一個辦法,在提水桶的桶底開一個比雞蛋大些的洞,洞口蓋一塊較厚的膠皮,膠皮一邊用釘子固定。這樣,提水桶放到井裡,水從洞口涌進桶。桶里水滿了,向上一提,水的壓力把膠皮壓了下去,蓋住洞口,就好比在桶底裝了閥門一樣。這種水桶專門作提水用,省時又省力。

80、磁鐵找桶
水桶掉在深井裡,很難打撈。如果水桶是鐵的,可以用繩子拴一塊磁鐵放下井去,轉上幾圈,就可以碰到鐵桶,然後吸在桶上。根據磁鐵指示的位置,再把撈鉤放下去,就可以大大縮小搜尋的范圍,很容易就把桶撈上來了。

81、保險轆轤
用轆轤搖水,萬一脫手,轆轤把很容易打傷手臂。我給轆轤裝上了圖示的防倒轉齒牙,就不會倒轉了。放水斗時,只要把
絆牙搬上去就可以了。

82、風車繞線
我媽媽在家裡做手工,常常要繞線。把一大軸"寶塔線"繞到木軸上,真不容易啊。我看到把房間里的前後門都打開,穿堂風很大,又看到《中國少年報》介紹了一個風力小製作,於是,我就做了一個利用穿堂風的繞線機。做法請大家看圖。

83、塑料粘合器
塑料袋或塑料薄膜用品壞了,可以自己動手修補一下。我根據塑料受熱熔化,加壓粘合的道理,設計成一個簡單的粘合烙鐵。使用效果較好。拿一個銅幣(或小圓鐵片),在圓心鑽一小孔。找一段金屬管(長度自定),一端按銅幣半徑為深度開一條槽,槽端鑽一對小孔。把銅幣放進槽內,圓心孔對准小孔,用鐵絲作軸,穿過小孔,把銅幣固定在金屬管槽端。注意銅幣必須能在槽內滾動自如。在金屬管的另一端套一段塑料管或竹管,作為手柄。粘補的時候,先把要修補的塑料薄膜放在桌上,上面墊一張玻璃紙,把粘合器加熱到攝氏一網路左右,用適當的壓力從玻璃紙上滾過。溫度高,滾動速度要快,壓力可以小一些;溫度低,滾動速度要慢,壓力大一點。

84、聚光屏
家裡燈光暗,晚上看書做作業容易把眼睛看壞。我設計了一種聚光屏,可以增加看書地方的亮度。取三塊大小適量的薄木板(硬紙板也行),用鉸鏈連起來。一面貼上包香煙的錫紙。晚上看書的時候,拉開來立在桌子上。光線經過錫紙反射,就能較集中地聚集在放書的地方。用三面鏡子像上面那樣圍起來,也能起到聚光作用。

85、雙用拐杖
我的一條腿有毛病,走路要藉助拐杖。可是等車,排隊站立的時候很累。我想,別的殘廢人恐怕也有這種苦衷。怎麼辦呢 要是能隨身帶上折疊椅又不加重我們的負擔就好了。於是,我在自己的拐杖上琢磨開了。經過反復考慮,畫圖,實驗,終於設計出輕巧實用的雙用拐杖(如圖)。在拐杖的中間加上一塊坐板,上邊用合頁與拐杖的雙柱連接,下邊用合頁與拐杖的單柱連接。疊起來是一支單拐,架起來又是一把折疊椅。

86、三腿多用梯
這架梯子只有三條腿,卻有雙梯,單梯和手推車等多種用途。
三腿分立,掛上下面的挺鉤,就與四腿梯一樣,成為雙梯。將第三條腿沿中間的合頁翻上去,插上插銷固定,就可以把兩節梯子接起來,成了二腿單梯。將中間合頁的軸抽掉,把第三條腿拆下來,剩下的二腿梯又成為一輛小手推車。這樣設計用料省,用途多,比較充分地發揮了一件工具的潛力。

87、簡易顯微鏡
我設計了一台簡易顯微鏡,用的全部是廢品。找一支空牙膏殼,剪下頸部以上的那一部分,洗干凈。剪一小片透明膠紙貼在牙膏殼管口上,它就是載物台。找一隻錐子在牙膏殼蓋頂正中鑽一個小孔。將一隻廢小電珠輕輕敲碎,取出頭部的聚光玻璃球,把它嵌到小孔里,就成了目鏡。把需要觀察的標本(例如蜘蛛腳)放在載物台上,蓋上牙膏殼,旋動蓋子(就是調整焦距),直到可以清楚地看見物像為止。

88、手電筒顯微鏡
用硬紙板或卡片剪一個與手電筒玻璃一樣大小的圓片,中心鑲一個聚光電珠中的玻璃球作鏡頭。像圖示那樣,把被觀察物放在手電筒玻璃片中心,再把一個小彈簧放在玻璃片上,上面放帶鏡頭的圓紙片,再一起裝在手電筒頭上,顯微鏡就做好了。擰動手電筒頭的螺絲圈,就可以調整鏡頭與物體的距離。手電筒燈光可以作照明用。

89、兩用墊板
做功課的時候,常常找不到尺。我想了一個辦法,向同學借一把尺來,按照尺上的刻度畫在墊板上,標上數字。哈!我有了一塊兩用墊板了。同學們,請你們試試看吧!

90、兩用橡皮擦
做作業的時候,寫錯了字,做錯了題,都得用橡皮擦。擦完之後,總會留下一些橡皮渣和紙毛,只得放下筆,用手把它們拍去,挺煩人的。"要是有把刷子多好。"對!自己可以動手做塊兩用橡皮。把廢毛筆頭拆下來,洗干凈,粘到橡皮的一端。一端擦字,一端掃橡皮渣,紙毛,多好呀。

91、紙 夾
老師經常印發一些講義和復習資料,零零散散的,不但容易丟失,撕破,而且搞得書包里亂糟糟的。後來,我做了兩種紙夾。一種是削兩片薄薄的木片或竹片,中間開槽並鑽兩個孔。把紙夾在木(竹)片之間,對齊木片上的孔在紙上也鑽好孔,從孔里繫上橡筋或細繩就行(右圖)。另一種是用鐵絲彎個架子,兩頭用鐵皮加固,裝上橡筋和按扣。使用的時候,中間夾紙,套上按扣,就成了挺好的講義夾(左圖)。

92、"書 夾"
買來一本新書,平攤在桌上看,看著看著,書就自動合上了。我用墨水瓶去壓著攤開的書頁,不一會兒,墨水瓶又滑了下來。我找來四五根橡皮筋,結成一長條,大約是書高的一倍半,再用鐵絲彎
個小鉤子,用它來套住攤開的書頁。攤開的書,再不會自動合上了。書合上以後,我也知道已經看到了第幾頁。

93、黑板上掛圖好辦法
上課的時候,看見有的老師掛圖十分困難,也非常費勁。我就在黑板上做了一個簡單的掛圖器。找兩個線軸,一個固定在黑板的右上角,一個固定在黑板上方。在黑板的右側,一高一低分別釘上兩個釘子(位置自定),下邊一個釘子為第一掛點,上邊一個釘子為第二掛點。
取2米左右長的細繩(或結實的線)一根,一端拴一個小鐵鉤,一端拴
一條長約18厘米,寬約5厘米,厚約0。5厘米的木條,線要拴在木條的中間。木條的兩邊等距離地各固定一把夾子。用的時候,把細繩繞過兩個線軸。鐵鉤先掛在第二掛點,使帶有夾子的木條降下來,把要掛的圖夾好。然後,把鐵鉤掛在第一掛點。同學們就能清楚地看到黑板上掛起的圖了。
94、黑板上的線尺
我是學校黑板報的抄寫員,每次出黑板報,最頭痛的事要算畫線打格子。我琢磨出一種簡便畫線法。在黑板四個角的牆上釘四枚小釘子,拿細鐵絲(或粗一點的線)繞鐵釘圍成長方形,用幾根白線把鐵絲上下,左右連結起來(如圖)。橫著抄寫的時候,把左右兩邊鐵絲上的連線上下移動;豎著抄寫的時候,把上下兩邊鐵絲上的連線左右移動。如果在黑板四周邊沿(或鐵絲上),對稱地淡淡地標上長度(不要影響美觀),就更好了。抄好黑板報以後,把線分別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移到盡頭,以備下次再用。

95、簡易打格尺
小學生寫字離不開打格。可是打格很麻煩,又往往打不勻,要是打方格,就更費事了。我設計的簡易打格尺如圖所示。一次擺好尺子,能畫許多線,又快又勻。還能打方格,長方格,田字格,用起來很方便。字母格排筆我看到姐姐做英語練習的時候,要自己打字母格。她用尺子比著,劃四條橫線才能組成一行字母格。我給姐姐想了一個辦法:找了四支圓珠筆芯,每一支用膠布纏一圈,把它們排齊,用一塊很平的竹片或鐵片襯在里邊,裹上三四層膠布,做成一個方便的排筆,用排筆打字母格,又快又准。使用時,變換拿排筆的角度,還可以調整格子的寬度。把筆的距離加寬還可以打橫格,方格;用五支筆芯的排筆還可以畫五線譜格。

⑺ 生命之橋

有一個狩獵隊,把一群羚羊趕到了懸崖邊,准備全部活捉。幾分鍾以後,羚羊群分成了兩類:老羚羊為一類,年輕羚羊為一類。一隻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輕羚羊叫了一聲,一隻年輕羚羊應聲跟老羚羊走到了懸崖邊。年輕羚羊後退了幾步,突然奔跑著向懸崖對面跳過去,隨即老羚羊緊跟後面也飛躍出去,只是老羚羊躍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當年輕羚羊在空中向下墜時,奇跡出現了:老羚羊的身子剛好出現在年輕羚羊的蹄下,年輕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墜的身體又突然升高並輕巧地落在了對面的懸崖邊,而老羚羊就像一隻斷翅的鳥,筆直地墜落了山澗。 試跳成功!緊接著,一隊隊羚羊凌空騰起,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躍。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那情景是何等的神聖。獵人們個個驚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獵槍。

⑻ 如何把水桶拿出來,答得好有分加

它沒說幾個人嗎?先把竹竿拴住,然後伸過水桶的吊環,倆人把水桶架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