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木耳是怎麼長出來的,種木耳用什麼木頭
回答木耳是一種菌類,潮濕地帶生長比較多,它們寄生於陰濕、腐朽的樹幹上,生長於櫟、楊、榕、槐等120多種闊葉樹的腐木上,在樹皮下形成扇狀菌絲體。種植黑木耳的場地,應該選擇向陽且背風的位置,海拔要在1000m以下。種植木耳的菌種有枝條菌種和鋸木屑菌種,枝條菌種是將枝條切成1.5cm長的小段,直徑為1cm,適當添加米糠、蔗糖等。種植木耳一般都是使用柞樹或者樺樹。
一、木耳是怎麼長出來的
1、其實木耳就是一種菌類,一輩子潮濕地帶生長比較多。它們主要寄生在陰濕、腐朽的樹幹上,生長在櫟、楊、榕、槐等120多種闊葉樹的腐木上,在樹皮下可以形成扇狀菌絲體。它的外形比較扁平,耳片烏黑光潤,很像人耳,故名木耳,也被稱為黑木耳。
2、種植黑木耳的場地,可以選擇向陽且背風的位置,而且海拔要在1000m以下。這種地方見光的時間長,環境比較溫暖。注意晝夜溫差不能太小,一定要溫差小濕度大,還要距離水源比較近。
3、種植木耳的菌種主要有枝條菌種和鋸木屑菌種,枝條菌種是將枝條切成1.5cm長的小段,直徑為1cm,然後適當添加米糠、蔗糖等,再在瓶子裡面進行高壓滅菌,接入母種,溫度一定要調整到25-28°C,培育1個月左右菌絲就可以長滿瓶。鋸木屑菌種就是用鋸木屑和麥麩進行配製成為培養基。
二、種木耳用什麼木頭
1、種植木耳一般都是使用柞樹、樺樹,在這兩種木頭上種的木耳會比較好吃。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的木頭,只是口感沒也這兩種木頭種出來的那麼好。木耳通常都是生長在樹林裡面的朽木上,只要有一定的潮濕性就會生長。
2、種植時可以選擇抗雜菌能力強、生長快、適合當地的優良種菌,種植時間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因為春秋季溫度適中、濕度比較小,適合木耳的生長發育,當溫度在15-25°C時進行種植比較好。種植的場地可以在室內或者室外大棚內,但是地勢一定要高、地面平整,還要滿足溫度穩定、排水方便、通風條件等。
3、原種的養料配方一般可以使用81%硬雜木屑、15%的麥麩子、2%的黃豆粉、糖佔1%、石膏佔1%。栽培種的配方是86.5%硬雜木屑、10%的麥麩、2%豆粉、1%石膏和0.5%白灰。
② 木耳怎麼長出來的
黑木耳原生長於木材,是一種腐生性很強的木材腐生菌。它雖然是一種腐生菌,但對垂死的木材有一定的弱寄生能力,掌握這種特性,對培養料的選擇很有意義。在自然界中,它多生於闊葉樹的枯木上,如:栲樹、櫟樹、桑樹、榕樹、相思樹、合歡樹、鵝掌木、石栗樹、栗樹等。由於木耳菌絲不含葉綠素,不能自己製造養分,必需完全依賴培養基質來營養自身。木耳對養分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質為主。碳素物質如葡萄糖、蔗糖、澱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氮素物質如氨基酸、蛋白腖等。此外,它還需要少量的無機鹽,如鉀、鎂、磷、鈣、鐵等,微量的生長素物質。木耳生長在朽木上,以上營養成分完全得到滿足。木耳菌絲在朽木上生長,通過自身不斷分泌多種酶,分解基質中的物質,使它變成菌絲能直接吸收的物質。
人工栽培黑木耳時,除了段木栽培外,人們根據黑木耳的營養需要,用多種代料作營養基質,效果很好。如破籽棉、稻草、玉米稈粉、甘蔗渣、豆稈、棉花稈等。用代料栽培的黑木耳可節省大量木材,而且把一些天然廢物充分利用,既增加生產,也有利環保。
③ 木耳是怎麼長出來的
木耳繁殖全部依靠孢子,當木耳孢子散發在空氣中飄落後落在各種枯木上,遇到合適的環境就會緩慢生長,等到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後,會長出木耳,其外形呈葉狀或近林狀,邊緣呈波狀,寬度為2-6厘米,厚度為2毫米,側生的短柄固定在基質上。
木耳是如何長出來的
木耳是一種菌類,主要分布在潮濕地帶,繁殖全部依靠孢子,當木耳孢子散發在空氣中飄落後落在各種枯木上,遇到合適的環境就會緩慢生長,等到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後,會長出木耳。
木耳的外形特徵
木耳呈葉狀或近林狀,邊緣呈波狀,寬度為2-6厘米,厚度為2毫米,側生的短柄固定在基質上,初期是柔軟的膠質,富有彈性,之後帶軟骨質,干後收縮,顏色變為黑色,硬而脆。
木耳的分布范圍
木耳具有耐寒、對氣溫敏感的特點,大多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地區,我國吉林、四川、貴州、湖南、廣西、雲南、湖北等多個省區都有人工栽培的木耳或者天然生長的木耳。
木耳的主要價值
木耳有著素中之肉、素食之王的美稱,富含豐富的養分,每100克鮮木耳中含有10.6克蛋白質、0.2克脂肪、65.5克碳水化合物、7克纖維素,還含有鈣、磷、鉀等多種維生素。
④ 木耳是怎麼長出來的
人工培育的一般都是用木頭,但不是枯木,一般是新伐下來的木頭,製成一段一段的,然後在上面鑽孔,植入菌,就能生長出來,然後採摘上市。
黑木耳屬於腐生性中溫型真菌。菌絲在6~36℃之間均可生長,但以22~32℃最適宜;15~27℃都可分化出於實體,但以20~24℃最適宜,河南省盧氏縣就是因為良好的天然環境造就了盧氏黑木耳為其地理保護產品。菌絲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 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長,子實體形成時要求耳木含水量達70%以上,空氣相對濕度90%~95%。
(4)木耳怎樣長出來的視頻擴展閱讀:
木耳的價值:
1、抗輻射抗炎,小鼠腹腔注射木耳多糖100mg/kg,連續7d對60Coγ射線照射有拮抗作用,使小鼠存活率提高1.56倍,腹腔注射60mg/只,對大鼠由雞蛋清引起的足跖腫脹有一定的抗炎症作用。
2、抗潰瘍作用,黑木耳多糖 以每日70mg/kg灌胃,連續2d,能明顯抑制大鼠應激型潰瘍的形成;以每日165mg/kg灌胃,連續12d,能促進醋酸型胃潰瘍的癒合,對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無明顯影響。
3、降血糖作用,木耳多糖33mg/kg或100mg/kg灌胃,能明 顯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口服多糖後4~7h降血糖作用最顯著;還能減少糖尿病小鼠飲水量。
4、影響生育作用,黑木耳多糖8.25mg/kg給小鼠腹腔注射,抗著床和抗早孕效果最明顯,終止中期妊娠作用略差些,但對孕卵運輸則無效。
⑤ 黑木耳是如何種出來的
黑木耳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用菌,又是我國傳統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它因生長於腐木之上,其形似人的耳朵,故名木耳。
黑木耳栽培主要有段木栽培與代料栽培等方法。
段木栽培流程是:一是選擇場地。避風向陽,近有水源,便於進行人工噴水。二是預備菌種:既可購買也可自種。制菌方法有鋸木屑菌種與枝條菌種,前者用鋸木屑與麥麩等配製成培養基;後者用直徑1cm的枝條切成1.5cm長,加入蔗糖、米糠等營養成分,裝瓶後高壓滅菌,接入母種,在25~28℃下培養1個月,菌絲即可長滿瓶。三是准備段木:栽培場地選好後就應准備耳木,常用的耳木種類有完斗科和樺木材的樹種,直徑10~12cm的耳樹,砍伐後截成1~1.2m長段,置於通風向陽處架曬。四是接種:用電鑽以穴距7cm、垂直打深1.5cm的穴,如用鋸木屑菌種則應填滿穴,按緊後蓋好預制的樹皮蓋。枝條菌種插入接種孔後用錘敲緊,使之與段木表面平貼、無孔隙。五是定植管理:首先應上堆發菌,將接菌的耳木按「井」字形或「山」字形堆垛。堆內溫度以20~28℃為宜,相對濕度保持在80%左右。在南方3~4星期,北方需要4~5星期,當菌絲已伸延到木質部並產生少量耳芽時,應及時散堆排場。一般採用平鋪式排場,用枕木將耳木的一端或兩端架起,整齊地排列在栽培場上,經過1個月左右即可起架。搭架一般採用「人」字形方法,先埋兩根有杈的木樁,地面留出70cm高,杈日上橫放一根橫木,耳木斜立在橫木兩側。呈「人」字形,相距7cm,角度約45°為宜,起架階段栽培場的溫、濕、光、通氣條件必須調節好,但管理重點是水份問題。應採用人工噴水方式,保持相對濕度在90%~95%左右。噴水時間應在早晨和傍晚進行。出耳後,若遇連續3天以上陰雨,生長出來的木耳有可能發生腐爛,應及時採摘。
段木種植,一般在春天來臨時開始種植,到第二年夏季結束。
我國的東北,湖北,浙江,雲南等地是木耳主產區。
木耳新鮮時軟,干後成角質。富含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8種氨基酸,口感細嫩,風味特殊,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用菌。
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木耳性甘平,主治益氣不飢等,有補氣益智,潤肺補腦,活血止血之功效。故對於痔瘡出血、痢疾以及貧血、高血壓等心血管病症的食療。
現代醫學研究結果表明,還能減少血液凝塊,有效預防動脈硬化作用。
⑥ 木耳怎麼種出來的 木耳是怎麼長出來的
1、木耳是人工培育的一般都是用木頭,但不是枯木,一般是新伐下來的木頭,製成一段一段的,然後在上面鑽孔,植入菌,就能生長出來,然後採摘上市。
2、黑木耳屬於腐生性中溫型真菌。菌絲在6~36℃之間均可生長,但以22~32℃最適宜;15~27℃都可分化出於實體,但以20~24℃最適宜,河南省盧氏縣就是因為良好的天然環境造就了盧氏黑木耳為其地理保護產品。菌絲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 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長,子實體形成時要求耳木含水量達70%以上,空氣相對濕度90%~95%。
⑦ 木耳究竟是怎麼長出來的
一、木耳是腐生在枯死的樹木枝幹上,其狀扁平,形如人耳,故名木耳,也稱黑木耳。
二、木耳生長於櫟、楊、榕、槐等120多種闊葉樹的腐木上,單生或群生。根據木耳的生長採收季節可分為春木耳、伏木耳和秋木耳。春季和秋季的氣溫略低,空氣濕度相對較低,木耳的生長速度慢,肉質較厚,質量好;夏季,特別是進入伏天,氣溫比較高,空氣濕度大,木耳的生長速度快,肉質比較薄,質量稍差。
⑧ 木耳是怎麼長出來的,怎麼種植
自然生長的木耳寄生於陰濕、腐朽的樹幹上,生長於櫟、楊、榕、槐等120多種闊葉樹的腐木上,在樹皮下形成扇狀菌絲體。人工培育的一般都是用木頭(人工培植以椴木的和袋料的為主),一般是新伐下來的木頭,製成一段一段的,然後在上面鑽孔,植入菌,即可生長出來。當木耳顏色由深轉淺,耳片舒展變軟,肉質肥厚耳根收縮,子實體腹面產生白色孢子粉時,即可於晴天早晨有露水時及時釆收。
一、木耳是怎麼長出來的
1、簡單來說,木耳是一種菌類,潮濕地帶生長比較多。它們寄生於陰濕、腐朽的樹幹上,生長於櫟、楊、榕、槐等120多種闊葉樹的腐木上,在樹皮下形成扇狀菌絲體。其狀扁平,耳片烏黑光潤,形如人耳,故名木耳,也稱黑木耳。
2、人工培育的一般都是用木頭(人工培植以椴木的和袋料的為主),但不是枯木,一般是新伐下來的木頭,製成一段一段的,然後在上面鑽孔,植入菌,即可生長出來,然後採摘上市。
二、木耳怎麼種植
1、場地選擇
栽培黑木耳應選擇海拔在1000米以下、背風向陽、光照時間長、比較溫暖、晝夜溫差小、濕度大、離水源較近且耳樹資源豐富的地方。
2、製作菌種
菌種有鋸木屑菌種與枝條菌種。前者是用鋸木屑和麥麩進行配製成為培養基;後者用直徑1cm的枝條切成1.5cm長,適當添加蔗糖、米糠等,裝瓶後進行高壓滅菌,接入母種,溫度應該調整到25-28°C,培育一個月左右,菌絲即可長滿瓶。
3、耳木准備
栽培黑木耳的耳樹種類有很多,凡是能栽培香菇的樹種都可用來栽培黑木耳。耳樹要選擇胸高處直徑在10-12cm,將其切成1-1.2m長的段子,被砍的一面刷上石灰。把鋸好的段木,架曬在地勢高、乾燥、通風、向陽的地方,使其盡快發酵。每隔10天左右翻動一次,使段木乾燥均勻。一般架曬30-40天,段木有七、八成干時,即可接種。
4、人工接種
接種時間,一般以氣溫穩定在15°C以上,這樣更利於黑木耳菌絲的生長。接種時先用乙醇消毒工具,使用電鑽在樹上打穴,垂直深度要在1.5cm左右。枝條菌種放到接種孔里,讓其沒有縫隙就行。
5、定植管理
把耳木按照「山」字或是「井」字進行堆垛,堆內溫度最好是調整到20-28°C,空氣相對濕度保持80%左右,這樣才能促進木耳更好的生長。之後每隔6-7天翻堆一次,調換耳木上下左右內外的位置,使溫濕度一致,發白均勻。等到菌絲長到木質部,且有少量耳芽的時候,即可散堆排場。
6、採收及加工
成熟的黑木耳,顏色由深轉淺,耳片舒展變軟,肉質肥厚耳根收縮,子實體腹面產生白色孢子粉時,晴天早晨有露水時及時釆收。採收時用手指齊耳基部摘下,左右旋轉,並把耳根處理干凈,以免潰爛。如遇陰雨天,成熟的耳片也要採摘,以免造成爛耳。釆後的木耳應隨即攤在曬席上,並在日照強、通風良好的地方進行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