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應對公共危機(危機事件處理)
首先說你的這個問題是目前學界都在廣泛研究的問題,有很深的內涵,不是一兩句就可說清楚的。危機事件處理、公共危機應對、突發事件處理等概念內涵基本相同,只是有公共部門和私人領域之分。在這里我們只說公共危機處理。有效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是各級政府一項重要的社會管理職能。
加強我國政府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應建立健全應急體制、預警機制、協調機制和應急保障機制;加強應對預案和應急救災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構建社會應對網路。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有逐步增多的趨勢,其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大。有效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是各級政府的重要社會管理職能。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治國實踐中積累了許多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經驗,但從總體情況看,應急工作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是一些領導幹部思想認識不夠,全民防災意識教育比較薄弱;二是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尚不健全,難以形成有效統一的協調機制;三是應急管理法律法規相對滯後;四是預測預警和協調聯動機制不健全,應急保障和快速處置能力有待提高。針對這些薄弱環節,加強我國政府應急管理能力建設需要重點解決以下五個問題:(1)健全應急體制,加強專業協作。在機構設置中,應充分整合現有資源,繼續發揮相關專業機構的作用,加強協調配合,理順相互關系,逐步形成分級響應、屬地管理的縱向機構體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協作的橫向協作體系。應提高地方政府「屬地管理、就地消化」的應急處置能力,把一部分決策權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工作重點應放在輻射范圍比較廣的大都市和縣市級政府上,幫助和推動其建立必要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應建立健全各級政府的應急管理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把應急能力評價納入政府和部門工作績效考核體系,強化各級領導幹部的應急管理職責。
(2)加強預警機制,完善應急預案。完善的預警機制包括監測系統、咨詢系統、組織網路和法規體系,以保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科學識別、准確分級、及時響應和有效溝通。應抓緊建立綜合性、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收集網路,對有關危機風險源和危機徵兆等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保證危機信息
的時效性、准確性和全面性,為做好應對和處理工作提供可靠基礎。應進一步增強現有應急預案的完備性、可操作性和操作流程的合理性,並建立預案定期評估修訂機制,以便及時進行修訂和完善。
(3)健全協調機制,提高應對能力。突發公共事件產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發生過程也不是孤立的,其處置需要多個部門和地區的密切協作配合。因此,建立統一高效的應急協調聯動機制是應急管理工作的關鍵環節。應抓緊建立和完善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和協作機制,實現各部門間資源的整合共享與綜合利用,以協
調有序地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特別是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域的重特大事件。
(4)整合資源,加強應急保障。各級政府應合理地調整公共財政支出范圍,做到專款專用,確保有效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建議將應急管理的經費支出列入各級政府的年度財政預算,除加大原有的抗災減災方面的支出基數外,還應建立公共安全風險防範基金和穩定的應急管理經費投入渠道以及多元化的市場籌措方式,以保
證應急費用的足額、及時到位。同時,應加強應急處置專業隊伍建設,特別是專家咨詢隊伍的建設;建立健全國家重要應急物資監測網路、預警體系和應急物資生產、儲備、調撥及緊急配送體系,確保應急所需物資和生活用品的及時供應。
(5)加強宣傳教育,構建社會應對網路。加強對應急預案和應急救災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有利於有效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和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應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廣泛宣傳應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義,宣傳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及應急處置的規程;宣傳和普及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知識,增強公眾的應急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提高公眾應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高度重視突發公共事件中公眾的社會心理行為的預測、疏導和控制,通過科學的心理輔導和正確的輿論引導,及時幫助社會公眾梳理各種復雜信息,預防和克服危機中的恐慌心理。城市應急聯動與社會綜合服務系統,是在積累豐富的聯合審批、社保綜合服務、企業基礎信息交換、城市智能交通項目建設經驗之後,推出的全新系統。它可以幫助實現政府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使之聯動協調,從而提供面向社會的各種綜合服務。
另外,你還可看看危機管理方面的書籍,如我們國家的危機管理方面的權威薛瀾、胡百精等的著作,還有國家的總體應急預案等等。
⑵ 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2000字
金融危機看起來離我們大學生很遠似的,電視天天報道、報紙日日登載、大家時時談起,其實我們中有些大學生聽的太多、看得太多、說的太多而想的太少。其實,金融危機情系我們當代大學生!
有時候在我們撫州這個偏僻的地級市裡,受金融危機的程度看起來不是很大,表現的也不是那麼明顯。即使受金融風暴席捲撫州的房價已經大跌、股市正處於低迷,但對於我們這些沒有經濟能力的大學生又有何影響呢?其實不然。
大學是社會的一部分,當然大學生就是社會的一部分了。在全球再次的金融風暴到來時,經濟又一次大蕭條,面對的是就業崗位減少、公司的大面積裁員等等問題。這種後果是非常可怕的,相信大家都看過卓別林演的《摩登時代》,那就是金融危機的真實寫照。相信,寫到這我們一定會說金融危機與我們大學生息息相關。
大學生是為人子為人女,當次貸危機和金融風暴影響了你父母的月薪甚至就業時,難道你能說你跟金融危機沒有關系嗎?大學生作為有素質有文化的年輕人,當看到全球經濟極度低迷、市場即將崩盤,難道你能無動於衷這次金融危機嗎?其實我們都不能。
就說大學生的就業,這應該是大學生最關心的事了。因為關心,所以在意;因為在意,所以重視;因為重視,所以理解。這就是從關心到理解的過程。
據報道:「眼下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正在波及全球,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行業受到影響比較大;另一方面,很多赴美留學的中國學生可能會選擇回國就業,這勢必會加大國內高端人才市場的競爭。」專業人士也分析到了這點,更說明金融風暴在危機我們當代大學生了。美國是教育大國,是人才的搖籃,更是全球的經濟軸心,美國經濟蕭條了,世界能毫發無傷,想到未必吧。報道中說了好多「海歸」要回國就業了,對我們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將是一種挑戰。當然對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過分悲觀是不可取的,但是我們大學生自己要有緊迫感啊。是時不待我啊,而不是舍我取誰啊;是畢業先找份安定工作,而不是這山望到那山高啊;是增強自我素質,而不是抱怨生不逢時啊。
大學生和金融危機是天涯咫尺又是咫尺天涯。
當然我們大學生還未真正走進社會,金融風暴在社會中狂風暴雨,但校園是我們的避風港。
早晨頂著寒風騎自行車去早讀,那段優美的經典英文等著我去背誦;上課認認真真聽講、記公式、看例題,修完後考個好成績;吃飯還是要排著長長的隊(說明沒人要挨餓)、打飯的大叔手還是要抖兩下,打菜的阿姨打出來的菜還是要播回去一點。其實這些一點都沒變,變的只是刷卡時,以前3三塊七現在三塊五了,便宜了兩毛,這就是金融危機對我們的影響,當然這是不當的舉例,但又有誰不是這樣平凡地過著金融危機下的大學生活呢?這就是金融風暴近在咫尺遠在天涯。
大學生終就還是要溶入社會的。大學是社會的,人也是社會的。作為當代大學生該如何面對這場金融危機呢?我想談以下看法:
一: 面對危機,提高學習積極性。
學校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原本計劃畢業後找一份工作謀生,可是現在形勢不利,他們又拿起了課本投入到考研的復習當中。考上研究生,在學校里躲兩年,也是一種應對金融危機的方法吧。經管學院的小趙雖然只有大三,可她已經在為考研做准備了,暑假報了考研復習班,她說:「笨鳥先飛嘛,大一時荒廢了高數,現在重新撿起來,相信這樣的努力,能考上理想的學校。」
與小趙不同,小徐的應變措施就是爭取考上公務員。為此,一直愛玩的他又重新過起了高三苦讀的生活,每天有空就翻看公務員考試的書籍。「我已經有心理准備了,如果實在沒有好的工作,到時候先就業、再擇業,總不能閑起來呀。」說到這里,他一臉認真。
美國金融危機使得中國留學生迎來了簽證的「黃金期」。很多人考慮出國留學,主要是現在美元匯率下跌,留學性價比更高,美國經濟下滑,美國學校將對自己支付學費的國際學生更加歡迎,很多學校對外擴招,還有留學美國的簽證更好拿了。
二: 理性面對,積極准備。
金融危機的影響,首當其沖的是金融、證券投資、國際貿易等財會類專業,如果金融危機演化成為經濟危機,那麼其他專業的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了。其實不然,相對於我們地質院校,就業形勢還是不錯的,前不久中核集團的人力資源部部長來我校招聘畢業生,而像金鈾責任有限公司來我校招畢業生的企業單位還是蠻多的。當然,由於我校現在也發展成綜合性大學,一些財金會計類的專業就業會受到一定影響,但是只要我們理性面對,積極准備,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一點,學習更努力一點,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這樣也能在面臨金融危機等困境時找到一份中意的工作。
大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學習的目的是就業,就業的形式是貢獻社會。而如今,金融風暴危機了這個社會,影響了我們大學生的就業。但危機帶來了困擾,既是挑戰,更是機遇,等待我們這些大學生去面對挑戰,而戰勝危機之後,則是更明朗的前途。
古語「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這可能可以更好的解釋如今中國受金融危機的情況。他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大學受金融危機影響,來學校招聘的企事業單位比往年少了,大學生就業率比往年可能也要降了幾個百分點,但正是這樣,我們大學生才更要認真面對大學的生活和大學的學習。大學教育是培養道德素質的,是學習文化知識的,而不是畢業後的金飯碗,更不是讀完大學就是社會精英。我們面對著嚴峻的現實,要嚴肅面對。
如果我們中國每位大學生能以這次金融危機為挑戰,再次演繹《士兵突擊》中「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相信人人都能完成自己的大學夢想,進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正如當選美國總統的奧巴馬在競選成功後的演講中所說:「The road ahead will be long. Our climb will be steep.」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相信我們全世界人們同胞齊心協力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難。
雨過將是晴朗的天空!風雨後的當代大學生將會腳步更堅定、神采更自信!金融危機看起來離我們大學生很遠似的,電視天天報道、報紙日日登載、大家時時談起,其實我們中有些大學生聽的太多、看得太多、說的太多而想的太少。其實,金融危機情系我們當代大學生!
有時候在我們撫州這個偏僻的地級市裡,受金融危機的程度看起來不是很大,表現的也不是那麼明顯。即使受金融風暴席捲撫州的房價已經大跌、股市正處於低迷,但對於我們這些沒有經濟能力的大學生又有何影響呢?其實不然。
大學是社會的一部分,當然大學生就是社會的一部分了。在全球再次的金融風暴到來時,經濟又一次大蕭條,面對的是就業崗位減少、公司的大面積裁員等等問題。這種後果是非常可怕的,相信大家都看過卓別林演的《摩登時代》,那就是金融危機的真實寫照。相信,寫到這我們一定會說金融危機與我們大學生息息相關。
大學生是為人子為人女,當次貸危機和金融風暴影響了你父母的月薪甚至就業時,難道你能說你跟金融危機沒有關系嗎?大學生作為有素質有文化的年輕人,當看到全球經濟極度低迷、市場即將崩盤,難道你能無動於衷這次金融危機嗎?其實我們都不能。
就說大學生的就業,這應該是大學生最關心的事了。因為關心,所以在意;因為在意,所以重視;因為重視,所以理解。這就是從關心到理解的過程。
據報道:「眼下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正在波及全球,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行業受到影響比較大;另一方面,很多赴美留學的中國學生可能會選擇回國就業,這勢必會加大國內高端人才市場的競爭。」專業人士也分析到了這點,更說明金融風暴在危機我們當代大學生了。美國是教育大國,是人才的搖籃,更是全球的經濟軸心,美國經濟蕭條了,世界能毫發無傷,想到未必吧。報道中說了好多「海歸」要回國就業了,對我們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將是一種挑戰。當然對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過分悲觀是不可取的,但是我們大學生自己要有緊迫感啊。是時不待我啊,而不是舍我取誰啊;是畢業先找份安定工作,而不是這山望到那山高啊;是增強自我素質,而不是抱怨生不逢時啊。
大學生和金融危機是天涯咫尺又是咫尺天涯。
當然我們大學生還未真正走進社會,金融風暴在社會中狂風暴雨,但校園是我們的避風港。
早晨頂著寒風騎自行車去早讀,那段優美的經典英文等著我去背誦;上課認認真真聽講、記公式、看例題,修完後考個好成績;吃飯還是要排著長長的隊(說明沒人要挨餓)、打飯的大叔手還是要抖兩下,打菜的阿姨打出來的菜還是要播回去一點。其實這些一點都沒變,變的只是刷卡時,以前3三塊七現在三塊五了,便宜了兩毛,這就是金融危機對我們的影響,當然這是不當的舉例,但又有誰不是這樣平凡地過著金融危機下的大學生活呢?這就是金融風暴近在咫尺遠在天涯。
大學生終就還是要溶入社會的。大學是社會的,人也是社會的。作為當代大學生該如何面對這場金融危機呢?我想談以下看法:
一: 面對危機,提高學習積極性。
學校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原本計劃畢業後找一份工作謀生,可是現在形勢不利,他們又拿起了課本投入到考研的復習當中。考上研究生,在學校里躲兩年,也是一種應對金融危機的方法吧。經管學院的小趙雖然只有大三,可她已經在為考研做准備了,暑假報了考研復習班,她說:「笨鳥先飛嘛,大一時荒廢了高數,現在重新撿起來,相信這樣的努力,能考上理想的學校。」
與小趙不同,小徐的應變措施就是爭取考上公務員。為此,一直愛玩的他又重新過起了高三苦讀的生活,每天有空就翻看公務員考試的書籍。「我已經有心理准備了,如果實在沒有好的工作,到時候先就業、再擇業,總不能閑起來呀。」說到這里,他一臉認真。
美國金融危機使得中國留學生迎來了簽證的「黃金期」。很多人考慮出國留學,主要是現在美元匯率下跌,留學性價比更高,美國經濟下滑,美國學校將對自己支付學費的國際學生更加歡迎,很多學校對外擴招,還有留學美國的簽證更好拿了。
二: 理性面對,積極准備。
金融危機的影響,首當其沖的是金融、證券投資、國際貿易等財會類專業,如果金融危機演化成為經濟危機,那麼其他專業的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了。其實不然,相對於我們地質院校,就業形勢還是不錯的,前不久中核集團的人力資源部部長來我校招聘畢業生,而像金鈾責任有限公司來我校招畢業生的企業單位還是蠻多的。當然,由於我校現在也發展成綜合性大學,一些財金會計類的專業就業會受到一定影響,但是只要我們理性面對,積極准備,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一點,學習更努力一點,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這樣也能在面臨金融危機等困境時找到一份中意的工作。
大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學習的目的是就業,就業的形式是貢獻社會。而如今,金融風暴危機了這個社會,影響了我們大學生的就業。但危機帶來了困擾,既是挑戰,更是機遇,等待我們這些大學生去面對挑戰,而戰勝危機之後,則是更明朗的前途。
古語「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這可能可以更好的解釋如今中國受金融危機的情況。他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大學受金融危機影響,來學校招聘的企事業單位比往年少了,大學生就業率比往年可能也要降了幾個百分點,但正是這樣,我們大學生才更要認真面對大學的生活和大學的學習。大學教育是培養道德素質的,是學習文化知識的,而不是畢業後的金飯碗,更不是讀完大學就是社會精英。我們面對著嚴峻的現實,要嚴肅面對。
如果我們中國每位大學生能以這次金融危機為挑戰,再次演繹《士兵突擊》中「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相信人人都能完成自己的大學夢想,進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正如當選美國總統的奧巴馬在競選成功後的演講中所說:「The road ahead will be long. Our climb will be steep.」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相信我們全世界人們同胞齊心協力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