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果樹修剪技術視頻教程 怎樣修剪果樹
果樹種植、生長需要結合樹種、品種、生長環境、培養方向等因素,先確定需要哪種樹形,之後再制定樹形培養方案,從小樹開始一般需要3-5年才能形成基本骨架。目前能搜到的果樹修剪技術,針對結果樹的比較多,總體原則是解決樹體、果園的通風透光效果,採用短截、回縮、疏除、緩放、造傷、改變生長方向等方法,來達到穩定樹勢、平衡樹體生長的目的。果樹每個生長時期,修剪的目的也不一樣。幼樹期,以快速擴大樹冠為目的,結果初期,以控制樹體生長為要求,盛果期之後,以平衡生長和結果的關系為關鍵,衰老期,以恢復樹勢為目的。總之,需要依據果樹的具體情況來進行修剪培養,延長果樹的經濟結果年限,做到優質、豐產、高效。
Ⅱ 果樹剪枝技術視頻
合理地進行整形修剪可以控制樹勢,改善樹冠的通風透光條件,調節樹上與樹下的平衡關系,促進花芽形成,增加結果部位,避免大小年現象,延長樹體的結果年限,達到穩產、高產、優質的目的。但如果粗放管理或放任不管,往往會造成外圍枝條密擠,內膛光禿,結果部位外移的現象。合理修剪可使樹形緊湊,枝條分布均勻,結構合理。目前在生產中普遍採用的樹形有自然圓頭形、疏散分層形、開心形等。杏樹的修剪在不同年齡時期,有不同的重點。
1.幼樹期幼樹期生長旺盛,極易形成強枝,修剪的主要任務是整形和擴大樹冠,既要培養一個良好的樹體結構,又要考慮到早期產量。所以修剪時宜輕不宜重,以疏、緩和夏季抹芽、摘心為主,定植幼苗在60~80厘米處進行短截,對抽生的枝條有目的進行保留,當枝條長到80厘米時摘心,臨時枝在60厘米時摘心,以促發中短枝,形成結果枝。
2.結果期栽植2~3年的杏樹,很快就能開花結果,形成產量。修剪目的是繼續搞好整形,擴大樹冠,盡可能培養更多的結果枝組。冬季修剪時對各級骨幹枝在飽滿芽處短截,疏除直立枝、交叉重疊枝,繼續搞好夏季修剪、摘心、短截、疏除,對於樹冠內部萌發的徒長枝,只要位置和方向合適,要注意保留緩放不剪,改變枝勢,形成結果枝。
3.盛果期經過整形修剪,樹體結構全部形成,是杏樹一生的黃金時期。產量連年上升,枝條生長量減少,生殖生長大於營養生長。這個時期在加強肥水管理的基礎上,通過修剪,控制結果部位外移,短截各級骨幹枝,更新和培養結果枝組,疏除過密的直立枝,改善內部的光照條件。保持樹勢健壯,延長盛果期年限。
4.衰老期隨著樹齡的加大,枝條生長量相對減少,枝條大多著生在外圍和頂端,主要任務是更新和復壯結果枝組,採用去弱留強,回縮連年結果枝,培養和產生新的枝條,恢復樹勢,增加產量,取得經濟效益。
梨樹:整形修剪。樹形:紡錘形、「丫」字拱架形、三主枝棚架形。應著重掌握小化樹形,簡化結構,輕剪長放,四季修剪的原則。幼樹在維持枝條從屬關系的基礎上,做到輕剪多留小疏枝,加快長樹增粗早成形。結果大樹保持中庸穩定的樹勢,調節冠內光照條件,保持枝組年輕化。主要應用疏、緩、截、縮、拉、搏、綁、變向等技術,多種方法配合應用,科學
搞好修剪調整。
Ⅲ 果樹高大如何採摘果子
有時候果樹生長旺盛,高大,也是一種煩惱呢,我去年的蘋果數就是這樣,生長的很旺盛,是因為我用了沃葉水溶肥,來說說我當時是怎麼樣摘果子的吧,希望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到你:
1、利用梯子摘取較高果樹上的果子。
下圖為果農利用梯子摘取較高果樹上的果子。
2、利用長桿摘果器,摘取較高果樹上的果子。
下圖為果農利用長桿摘果器摘取較高果樹上的果子。
Ⅳ 誰的本領大語言故事教案的導入語
《誰的本領大》是一篇久經傳承的童話故事,故事內容淺顯易懂,但寓意深刻。這篇童話故事通過:梅花鹿和小猴比本領—— 遇到困難想辦法—— 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情節為主線,揭示了互相幫助才能摘到果子,本領更大以及合作更快樂的道理。
針對中班幼兒語言正處在迅速發展時期以及直覺形象思維的學習特點,我對教材進行了適當調整,增加了動物之間的對話。
教學策略
1.視聽結合,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創設活動所需的情景,使幼兒如臨其境,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情感。
2.充分利用開放式提問、分析性提問、遞進性提問等有效提問的教育手段,引導幼兒分析故事情節,明晰故事所講道理。給幼兒創造想說、敢說的空間,讓語言活動成為師幼雙方積極互動的過程。
3.運用模仿、表演游戲等體驗式學習形式,啟發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達對故事的理解,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4.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幼兒回憶與同伴互相幫助、一起合作的生活場景,向幼兒提供一個將文學作品經驗遷移到生活中與幼兒生活經驗結合起來的機會,從而加深對故事裡所講道理的理解和應用,形成願意與同伴合作的態度,掌握與同伴合作的方法,增強幼兒在生活中的合作意識。
通過以上策略,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積極大膽地交流所思、所想,這樣幼兒獲得的不僅僅是語言經驗的積累,更重要的是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和提高。
活動目標
1.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領,理解梅花鹿和小猴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節。豐富詞彙:抓耳撓腮、合作。(重點)
2.能大膽表達自己摘果子的辦法,嘗試用語言、表情和動作表現小猴和梅花鹿的對話。(難點)
3.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同伴之間相互幫助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活動准備
1、知識准備:初步了解動物的本領,幼兒有互相幫助合作的經驗感受。
2、物質准備:課件、音樂、視頻資料(幼兒在幼兒園游戲中各種合作的照片)
活動過程
1、創設談話情境引入活動,幼兒初步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領。
教師出示小猴、梅花鹿課件。
提問: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麼本領?
你認為誰的本領大?
2、播放課件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學說對話,初步了解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
(1)教師講述第一段故事,引導幼兒理解——雖然梅花鹿和小猴都有各自的本領但是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提問:故事裡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麼本領?它們是怎樣誇自己的?
聽了剛才的故事你認為誰的本領大?
(2)幼兒討論交流摘果子的辦法。
提問:有什麼辦法能讓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幼兒討論、猜測)
(3)教師續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問: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豐富詞彙:合作)
小猴和梅花鹿是怎麼說的?
3、師幼共同完整講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合作本領更大。
4、結合課件,師幼共同講述故事。
(1)師幼互動,比較小猴、梅花鹿摘果子前後的不同表現及不同心情,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會讓我們更加快樂。
提問:為什麼一開始小猴和梅花鹿沒有摘到果子?沒摘到果子它們的心情怎麼樣?(豐富詞彙:抓耳撓腮)
(2)後來是怎樣摘到果子的?摘到果子後它們的心情怎麼樣?
現在你們知道誰的本領大了嗎?
小結:小猴會爬樹、梅花鹿會過河,它們用自己的本領互相幫助一起配合就摘到了果子,合作讓本領更大了。
5、幼兒表演故事,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小動物們合作摘果子的情節,進一步感受合作的快樂。
(1)幼兒自主選擇角色。
(2)幼兒表演故事,重點啟發幼兒能夠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小猴和梅花鹿的對話。
6、集體分享交流,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合作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
(1)引導幼兒講述,交流生活中的合作。
提問:在幼兒園里做游戲的時候你們是怎麼合作的?
(2)欣賞視頻,進一步感受合作本領大以及帶來的快樂。
小結:只要我們能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我們的本領會更大,得到更多的快樂。
附故事:(根據原故事改編)
森林裡,住著一隻梅花鹿和一隻小猴。他們都覺得自己的本領很大,小猴說:「我會爬樹,我的本領最大。」梅花鹿說:「我跑得快,我的本領最大。」於是決定比一比,請來大象當裁判。大象說:「河對岸有棵又高又大的果樹,你們誰先摘到果子,就算誰的本領大。」
比賽開始了,梅花鹿跑得快,一眨眼就跑到了小河邊,輕輕一跳就過了河,他一口氣跑到了果樹下。可是果樹太高了,他伸長脖子跳了又跳,怎麼也摘不到果子,心裡真著急說:「怎麼辦呀」。小猴呢?他跑到小河邊,河上沒有橋也沒有船,小猴不會游泳,也跳不過去,急得他抓耳撓腮團團轉「怎麼辦怎麼辦?」。
小猴想了想,有辦法了!他對梅花鹿說: 「梅花鹿,你馱我過河,我們一起去摘果子吧!」梅花鹿說:「好,我們一起去摘果子。」梅花鹿馱著小猴跳過了小河,小猴很快爬上了果樹,摘到了果子。他們一起把果子交給了大象。大象笑眯眯地說:「小猴會爬樹不會過河,梅花鹿會過河不會爬樹,你們只有互相幫助才能摘到果子,本領也就更大了。」小猴和梅花鹿開心的笑了,從此他們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