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學簡譜
學習簡譜的方法:
(一)首先要搞清音的高低。簡譜上音的高低是用1、2、3、4、5、6、7來表示的。
其中3--4 和7---1(1上加一點表示下一個八度)為半音,其它(1-2 2-3 4-5
5-6 6-7)都是全音。1、2、3、4、5、6、7依次升高,就像我們上樓梯一樣,每次上一個台階。(這中間只有3-4 7到下一個高音1隻能上半個高度的台階)。
1、2、3、4、5、6、7下邊加一點表示比未加點的音低了一個八度,加兩點表示低了兩個八度。同理上邊加一點表示比未加點的音高了一個八度。
0為休止音(不發聲)
(二)音的長短。
「5 - - - 」為全音符(如果說它的時值長度為四秒鍾)
「5 - 」為二分音符(那麼它時值長度則為二秒鍾)兩個二分音符等於一個全音符。
「5」為四分音符(時值長為一秒鍾)兩個四分音符等於一個二分音符。
「5下加一小直線」為八分音符(時值為二分之一秒鍾)兩個八分音符等於一個四分音符。
「5下加平行的兩條直線」為十六分音符(時值長度為四分之一秒)兩個十六分音符等於一個八分音符。
(三)節拍。
4/4(下邊的4表示以四分音符為一拍;上邊的4表示每小節[唱或奏]四拍)。
2/4 (下邊的4表示以四分音符為一拍;上邊的2表示每小節有二拍)
3/4 6/8………皆同上理。
拓展資料:
數字簡譜的雛形初見於16世紀的歐洲,那時有一個天主教的修道士名為蘇埃蒂;他用1、2、3、4、5、6、7來代表七個音來寫譜教歌,爾後寫了一本小冊子名為《學習素歌和音樂的新方法》,那時西方人極注重發明創造和版權等個人成績,才被記載入史冊。
18世紀時法國人,名盧梭;1742年在法國巴黎向科學院宣讀了一論文《音樂新符號建議書》再提這「數字簡譜」。18世紀中葉此後,又有一批法國的音樂家、醫生、數學家等把「數字簡譜」加以整理,完善。19世紀,經過P·加蘭、A·帕里斯和E·J·M·謝韋3人的繼續改進和推廣,才在群眾中得到廣泛使用。因此這種簡譜在西方被稱為「加—帕—謝氏記譜法」。
表示音的高低的基本符號,用七個阿拉拍數字標記。它們的寫法和讀法如下:
寫法: 1 2 3 4 5 6 7 i
讀法: 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以上各音其相對關系都是固定的,除了3—4、7—i 是半音外,其它相鄰兩個音都是全音。
為了標記更高或更低的音,則在基本符號的上面或下面加上小圓點。在簡譜中,不帶點的基本符號叫做中音;在基本符號上面加上一個點叫高音;加兩個點叫倍高音;加三個點叫超高音;在基本符號下面加一個點叫低音;加兩個點叫倍低音;加三個點叫超低音。
參考資料:網路-簡譜
B. 古箏如何識譜和唱譜,誰有相關方面的視頻教程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其實,在學習古箏前,我們不得不做一些准備工作讓學習更加順暢,而唱譜其實就是「磨刀」。不管是自學還是跟著老師學,一定要意識到唱譜的重要性,只有從思想上重視了,唱譜時才不會因反感而效率低下。敲黑板!唱譜的工作必須做。
以上三招解決你唱譜煩惱,箏友再也不用害怕唱譜了。你有啥唱譜小技巧,評論告訴我們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