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視頻軟體 » 家庭怎樣治療偏癱視頻
擴展閱讀
右背疼痛的原因 2025-05-18 00:50:47

家庭怎樣治療偏癱視頻

發布時間: 2023-03-28 09:45:05

㈠ 偏癱怎麼冶

偏癱又叫半身不遂[2],是指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它是急性腦血管病的一個常見症狀。輕度偏癱病人雖然尚能活動,但走起路來,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癱瘓的下肢旦爛孝走一步劃半個圈,這種特殊的走路姿勢,叫做偏癱步態。嚴重者常卧床不起,喪失生活能力。偏癱是由腦血管病變引起的,多見於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壓或明顯動脈硬化者。偏癱治療方法與康復保健極其重要,在中風患者度過危險期後,大多留有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等後遺症,此時加強防治中風後遺症有著較好的效果。腦中風病人在康復期如無吞咽困難,宜以清淡、少油膩、易消化的柔軟平歷差衡膳食為主,另外穩邁舒運動按摩輪有助於恢復下肢、關節和足部的運動功能。適合於中風後遺症偏癱患者的主動肢體康復鍛煉,對膝踝關節、下肢和足部的骨折和扭挫傷等長時間固定治療後的肌肉萎縮和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也有不錯效果。使用時要注意交替選擇運動按摩方式。可單腳運動按摩;或一隻腳做運動按摩,另一隻腳做靜止穴位刺激按摩;或雙腿腳同向運動;或雙腿腳反向運動。
推拿治療
一、適應症中風恢復期、後遺症期。
二、辨證施治包括三部分
﹙一﹚辨證分型:本證以單側上下肢癱瘓無力,口眼歪斜,舌強語蹇等為主症。初期患者肢體軟弱無力,知覺遲鈍或稍有強硬,活動功能受限,以後逐漸出現強直攣急,患者姿勢常常發生在改變和畸形等。
﹙二﹚治則:舒筋通絡、行氣活血。
﹙三﹚基本治法:背及下肢部操作
﹙1﹚手法:滾、按、揉、搓、擦等法
﹙2﹚穴位及部位:天宗、肝俞、膽俞、膈俞、腎俞、環跳、陽陵泉、委中、承山、風市、伏兔、膝眼、解溪。
﹙3﹚操作:
⒈患者取俯卧位。醫者站在患者側面,先施按法於背部脊柱兩側,自上而下2-3次,重點在天宗、肝俞、膽俞、膈俞、腎俞。再在脊柱兩側用滾法治療,並向下至臀部,股後部、小腿後部。以腰椎兩側、環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為重點治療部位。同時配合腰後伸和患側後伸的被動活動。約5分鍾。
⒉患者取健側卧位﹙患側在上﹚。自患側臀部沿大腿外側經膝部至小腿外側用滾法治療,以髖關節和膝關節作為重點治療部位。約3分鍾。
⒊患者取仰卧位。醫者站在側面,用滾發在患側下肢,自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面,向下至髖關節及足背部治療,重點在伏兔、膝眼、解溪、。同時配合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被動伸屈活動和整個下肢內旋動作。再用拿法施與患側下肢,拿委中、承山、以大腿內側中部及膝部周圍為重點治療。按、揉風市、膝眼、陽陵泉、解溪。最後用搓法施於下肢。約3分鍾。
上肢部操作
﹙1﹚手法:滾法、按、揉、拿、捻、搓搖等法。
﹙2﹚尺澤、曲池、手三里、合谷。
﹙3﹚操作:
⒈用滾法自患者上臂內側至前臂進行治療,肘關節及其周圍為重點治療部位。在進行手法的同時配合患肢外展和肘關節伸屈的被動活動。按、揉尺澤、曲池、手三里、合谷。繼之在患肢腕部、手掌和手指用滾法治模稿療,同時配合腕關節及指間關節伸屈的被動活動,手指關節可配合捻法。約5分鍾。
⒉患者取坐位。用按法於患側肩部周圍及頸項兩側,在進行手法時,配合患肢向背後迴旋上舉及肩關節外展內收的被動活動。然後用拿法自肩部拿至腕部,往返3-4次,配合活動肩、肘、腕部搖法,最後用搓法自肩部搓至腕部往返2-3次。約3分鍾。
頭面頸項操作
﹙1﹚手法:按、抹、掃散、拿等法。
﹙2﹚穴位及部位:印堂、睛明、太陽、角孫、風池、風府、肩井。
﹙3﹚操作:
偏癱①患者坐位,醫者站於患者前面,用抹法自印堂至太陽往返4~5次,同時配合按、揉睛明、太陽。再用掃散法在頭側膽經循行部位自前上方向後下方操作,毎側20~30次,配合按、揉角孫。約二分鍾。
②患者坐位。醫者站於患者後側面,按揉頸項兩側,再按風府、拿風池、肩井。
③面癱治療如下:醫者在患者一側,用一指禪推法自印堂、陽白、睛明、四白、迎香、下關、頰車、地倉往返治療,並可用揉法或按法先患側後健側,再配合應用擦法治療。接上式,用一指禪推法施與、風池及項部,隨後拿風池、合谷結束治療。
針刺治療偏癱
針刺療法對偏癱治療有較好療效,不但在腦血管病的恢復期可以普遍應用,對部分病例還可早期治療。現將較常用的體針和頭針療法介紹如下。
⑴體針的常用穴位
頭面部:百會、上星、印堂、迎香、太陽、下關、地倉、人中、翳風、風池等穴。
上肢:曲池、手三里、外關、內關、合谷、少澤、後溪等穴。
下肢:環跳、秩邊、風市、陽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陰交、昆侖、湧泉等穴。
每次取穴不宜過多,可輪流使用。一般選用1~2個主穴,再選若干配穴。每日1次,7~10天為1療程,休息5~7天,可再行第2療程,並可用電針。
⑵頭針:是治療腦血管病偏癱的一種特殊針刺療法。主要是根據神經解剖大腦皮層功能的理論,運用針刺療法,在頭皮上劃出皮層功能相應的刺激區,在這些刺激區進行針刺,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於治療腦血管病引起的癱瘓、麻木、失語等症。腦梗塞病人以早期治療為佳;腦出血病人一般待病情穩定後開始。
取穴:對側運動區為主;感覺障礙取對側感覺區;運動性失語取對側面運區;感覺性失語取對側語言三區;命名性失語取對側語言二區。
方法:根據上述原則選好刺激區位置,用快速進針,達到頭皮下或肌層,斜向捻轉至要求的區域長度,進行快速持續捻針,每分鍾要求捻轉200次以上,一般2~3分鍾即達到適應刺激量和刺激強度,患者相應的肢體有熱、麻、脹、抽、出汗等感覺,休息5分鍾,再捻轉2~3分鍾,再休息5~10分鍾起針。每日1次,一般10~15天為1療程,中間可休息一周左右,再作第2 療程。
注意事項:針刺部位要選擇准確,針刺前應用75%酒精棉球嚴格消毒。針刺入後局部劇痛可捻轉2分鍾,若仍劇痛難忍,可將針退至皮下,適當地調整一下進針方向,可避免疼痛。起針時用干棉球壓迫針孔1~2分鍾,以防出血。如病人暈針,立即起針,應給予適當處理。
8偏癱康復領域的新發現
瑞士蘇黎世大學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偏癱患者如果在康復計劃中參加電動腳踏車練習,能夠提高大腦功能和身體健康水平。來自蘇黎世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森大學、馬里蘭大學和巴爾的摩退伍軍人醫療中心的研究者對參加腳踏車練習的37名倖存者的大腦和身體功能進行了檢測比較。這37名病人每周參加三次腳踏車練習,另外有34名病人只做傳統的伸展練習,作為控制對照組。經過六個月的練習後,參加腳踏車練習的這組病人的最高行走速度提高了51%,而對照組只有11%。前一組病人的心血管健康水平提高了18%,而後一組病人反而下降了3%。
通過磁共振成像(MRI)顯示:參加腳踏車練習的病人的身體中有更多攜帶氧氣的血液運送到了腦乾和小腦中。約翰·霍普金森大學的神經科學教授丹尼爾·漢利博士說:「這項研究的臨床意義在於,即使在患病後很長時間,或是其他常規治療方法都不起效果之後,再進行電動腳踏車練習,也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參加試驗的病人的平均年齡為63歲,參加電動腳踏車練習的時間大約是在患病後50個月。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8月29日的美國《中風》期刊上。
強烈建議每個腦梗塞、腦出血、中風後遺症所致的偏癱患者把電動腳踏車練習作為標準的康復治療手段。
望採納

㈡ 目前治療偏癱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輕微偏癱患者常有以下表現:
1、頭暈、頭痛或一過性眩暈
2、一側肢體麻木、無力、站立不穩;
3、惡心、嘔吐;
4、神志恍惚或嗜睡;
5、突然說話不利或說不出話來等症狀變現。他是在高血壓、動脈梗化的基礎上造成腦深部的微小動脈發生閉塞,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引起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種腦血管或芹病。
偏癱最好的治尺團知療方法運動療法:是通過主動運動、被動運動來改善運動障礙的治療方法的總稱。主要內容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增強肌力訓練、姿勢矯正訓練和神經生理學療法等。腦血管病患者約陵消有80%遺留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主要是偏癱痙攣模式,也就是我們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痙攣模式。在腦血管病卧床期,主要進行體位轉換、被動運動、保持良肢位、起坐訓練以減少壓瘡、關節攣縮等並發症,為日後康復訓練打好基礎;在離床期應進行坐位訓練、平衡訓練、起立訓練等促使患者肢體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則主要以步行訓練改善步態為主。為了增進運動功能進行的運動訓練,常採用多種治療技術的綜合方法及運動再學習療法,以達到恢復肢體運動的目的。

㈢ 偏癱怎麼治

偏癱是急性腦血管病的一個常見症狀,也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的常見並發症,約佔全部偏癱的70%,致殘率較高。偏癱的治療目的是降低致殘率,提高病人生活質量。超早期(3h)溶栓治薯譽療,可挽救缺血半暗帶神經細胞。但大多數患拍手此者入院時已錯過溶栓時機。因此,對此類患者應進行積極抗凝治療。抗凝目的是干預凝血過程,改善缺血病灶周邊區域的高凝狀態,減少管腔內血栓再形成及進一步阻塞,改善側支循環,搶救缺血半暗帶區神經細胞,減輕神經功能缺損。低分子肝素鈣抗凝作用依賴襲迅血漿中AM-Ⅲ的存在,與其結合後抑制凝血酶的作用,阻斷凝血過程。其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有明顯效果,可改善預後,降低致殘率和病死率。

㈣ 偏癱怎麼治療

推拿治療
一、適應症中風恢復期、後遺症期。
二、辨證施治包括三部分
﹙一﹚辨證分型:本證以單側上下肢癱瘓無力,口眼歪斜,舌強語蹇等為主症。初期患者肢體軟弱無力,知覺遲鈍或稍有強硬,活動功能受限,以後逐漸出現強直攣急,患者姿勢常常發生在改變和畸形等。
﹙二﹚治則:舒筋通絡、行氣活血。
﹙三﹚基本治法:背及下肢部操作
﹙1﹚手法:滾、按、揉、搓、擦等法
﹙2﹚穴位及部位:天宗、肝俞、膽俞伏氏鍵、膈俞、腎俞、環跳、陽陵泉、委中、承山、風市、伏兔、膝眼、解溪。
﹙3﹚操作:
1.患者取俯卧位。醫者站在患者側面,先施按法於背部脊柱兩側,自上而下2-3次,重點在天宗、肝俞、膽俞、膈俞、腎俞核橡。再在脊柱兩側用滾法治療,並向下至臀部,股後部、小腿後部。以腰椎兩側、環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為重點治療部位。同時配合腰後伸和患側後伸的被動活動。約5分鍾。
2.患者取健側卧位﹙患側在上﹚。自患側臀部沿大腿外側經膝部至小腿外側用滾法治療,以髖關節和膝關節作為重點治療部位。約3分鍾。
3.患者取仰卧位。醫者站在側面,用滾發在患側下肢,自髂前上棘向下沿缺巧大腿前面,向下至髖關節及足背部治療,重點在伏兔、膝眼、解溪、。同時配合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被動伸屈活動和整個下肢內旋動作。再用拿法施與患側下肢,拿委中、承山、以大腿內側中部及膝部周圍為重點治療。按、揉風市、膝眼、陽陵泉、解溪。最後用搓法施於下肢。約3分鍾。
針刺治療偏癱
針刺療法對偏癱治療有較好療效,不但在腦血管病的恢復期可以普遍應用,對部分病例還可早期治療。現將較常用的體針和頭針療法介紹如下。
(1)體針的常用穴位
頭面部:百會、上星、印堂、迎香、太陽、下關、地倉、人中、翳風、風池等穴。
上肢:曲池、手三里、外關、內關、合谷、少澤、後溪等穴。
下肢:環跳、秩邊、風市、陽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陰交、昆侖、湧泉等穴。
每次取穴不宜過多,可輪流使用。一般選用1~2個主穴,再選若干配穴。每日1次,7~10天為1療程,休息5~7天,可再行第2療程,並可用電針。
(2)頭針:是治療腦血管病偏癱的一種特殊針刺療法。主要是根據神經解剖大腦皮層功能的理論,運用針刺療法,在頭皮上劃出皮層功能相應的刺激區,在這些刺激區進行針刺,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於治療腦血管病引起的癱瘓、麻木、失語等症。腦梗塞病人以早期治療為佳;腦出血病人一般待病情穩定後開始。
取穴:對側運動區為主;感覺障礙取對側感覺區;運動性失語取對側面運區;感覺性失語取對側語言三區;命名性失語取對側語言二區。
方法:根據上述原則選好刺激區位置,用快速進針,達到頭皮下或肌層,斜向捻轉至要求的區域長度,進行快速持續捻針,每分鍾要求捻轉200次以上,一般2~3分鍾即達到適應刺激量和刺激強度,患者相應的肢體有熱、麻、脹、抽、出汗等感覺,休息5分鍾,再捻轉2~3分鍾,再休息5~10分鍾起針。每日1次,一般10~15天為1療程,中間可休息一周左右,再作第2療程。
注意事項:針刺部位要選擇准確,針刺前應用75%酒精棉球嚴格消毒。針刺入後局部劇痛可捻轉2分鍾,若仍劇痛難忍,可將針退至皮下,適當地調整一下進針方向,可避免疼痛。起針時用干棉球壓迫針孔1~2分鍾,以防出血。如病人暈針,立即起針,應給予適當處理。


㈤ 偏癱患者的康復治療方法有哪些

span偏癱患者的康復治療方法有哪些?你這種腦出血後遺症偏癱,治療也是有一定規范的,要積極的做好康復訓練,以及配合一些有效的治療方法進行綜合規范的治療。一、功能鍛煉:這是偏癱病人家庭護理的重要環節,因為病人長期卧床不能活動,全身生理功能減退,如肢體長期不活動,肌肉逐漸萎縮。心、肺功能減退,影響呼吸和血液循環,因此,功能鍛煉有利病體康復,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二、完全性偏癱階段:可採用按摩、推拿和被動活動,幫助病人功能鍛煉。動作應該由輕到重、再仿猜唯輕。被動活動不要用力過度。每次全身鍛煉約15-30分鍾。每天數次。癱瘓肢體位置要適當,肘彎曲、腕和手指伸直、踝關節保持90℃。三、部分功能恢復階段:這一階段要繼續前一階段的各項鍛煉。同時幫助病人翻身、起坐。站立鍛煉,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後徒手站立。肢體簡單
運動鍛煉,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關節的伸屈活動、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動。四、基本恢復階段:在站立和上肢簡單活動的基礎上開始練習走路,手的精細動作和語言功能恢復。步行鍛煉先在扶持下左右擺動身體,兩腿輪流負重,繼之踏步,逐步過渡到手扶拐杖獨自行走。在出現劃圈步態時,應練習屈膝和提腿動作。上肢鍛煉可練習拿碗、湯匙、筷,穿脫衣服以及編織、打算盤等精細活動。失語者要幫助語言功能恢復鍛煉。五、飲食護理:飲食宜清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豆製品以及海帶、海蜇、蝦皮和蝦米,適當進食魚肉、雞肉、蛋和奶及奶製品,以保證足夠蛋白質的攝入。有高血壓兆扮者要控制食鹽的攝入,一般每天5克為宜。進食有困難者要餵食或鼻飼。鼻飼前應先抽到胃液後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誤入氣管。每次食物灌注完畢,要灌注少量溫開水清洗管腔,然後夾緊鼻飼管。長期鼻飼者應每周換胃管一次。及時清潔鼻和口腔。六、其他:要幫助病人樹立信心。要經常翻身,以免發生褥瘡。注意居室衛生,經常開窗通風,但又要避免穿堂風,當心著涼感冒。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通便。要保證病人有足夠的時間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復。/span
span偏癱患者的康復治療方法有哪些?根據你的描述,你這種個情況,應該是腦出血後引起的偏癱,屬於腦出血的後遺症,治療的話,應當抓緊時間了,越早治療,康復效果越好,推薦採用神經組織靶向修復療法治療。/備培span

㈥ 偏癱的病人在家應該怎麼做康復

1

良肢位擺放

研究表明,早期應用良肢位擺放優於病情穩定後再進行良肢位擺放,盡早實施良肢位擺放可以有效預防肌肉痙攣、足內翻和肩關節半脫位等並發症的發生,從而更好的恢復患者肢體功能,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提高其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

正確的良肢位擺放應該貫穿在偏癱後的各個時期,要注意每隔2小時轉換1次體位。鼓勵患側卧位、適當健側卧位、避免半卧位、少採用仰卧位,這樣既可以增加患肢的感覺刺激,減少痙攣,又可以避免不良體位帶來的壓瘡等並發症。

2

關節活動度訓練

關節活動度訓練可以維持關節正常的活動范圍,有效防止肌肉廢用性萎縮的發生,促進全身功能恢復。

關節活動度訓練應該遵循被動→輔助→主動的過渡模式進行。訓練時要以患側為主,對於長期卧床的患者也要兼顧健側肢體,活型猛動的關節不僅是肢體關節,還有軀乾的脊柱關節,活動的喚租笑頻率一般為每天2-3次。

3

步行能力訓練

約有21%的腦卒中患者遺留步行功能障礙,其主要表現為偏癱步態。糾正偏癱患者的錯誤運動模式,改善步行功能,是偏癱患者進行日常生活活動的基礎,有助於改善生活質量和功能全面康復。

減重步行訓練,利用懸吊裝置不同程度減少患者上身體重對下肢的負荷,並配合電動跑步機帶動患者下肢進行重復而有節律的步行活動。主要針對下肢力量不足以支撐全部體重的患者進行步行訓練。

隨著科技的發展,下肢康復機器人技術的不斷革新不僅可以彌補懸吊裝和含置的弊端,還可以實時檢測患者與機器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根據患者主動能力的改變提供相應的輔助,模擬正常的步行生理周期。在下肢康復機器人減重狀態下進行步行訓練能夠改善中樞神經功能,緩解痙攣,促進上運動神經元損傷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復。

4

肌力訓練

對偏癱患者進行肌力訓練不僅不會加重患者的痙攣,反而會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恢復具有積極作用,對增強膝關節穩定性、改善平衡能力非常重要。

通過讓腦卒中患者進行高強度漸進式抗阻訓練,提高患者患側和健側的下肢髖膝力量、提高運動功能。通過對患者進行核心力量訓練,提高人體軀干與骨盆的控制能力,調節平衡、站立、行走等功能,從而維持姿勢穩定與協調。通過肌電生物反饋治療,促進患者肌力及運動功能的恢復,改善足下垂,增強踝背屈及外翻能力。

5

心理康復

大多數偏癱患者因內心承受不了疾病帶來的各種不便,加上康復治療的漫長過程極易造成患者情緒波動大、焦慮、抑鬱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有心理障礙的患者一般不能積極主動地配合康復治療,直接影響到康復效果。康復治療師與患者家屬應該細致觀察患者的情緒狀態,及時給與寬慰與疏導,與患者進行無障礙溝通,從精神上鼓勵和幫助患者,減輕不良情緒對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

㈦ 患上偏癱怎樣治療

治睜沒療偏癱的方法主要有血液稀釋療法:此療法是通過降低體內的血細胞比容和血液粘度來改善血液循兄早橋環,而不會降低有效的循環血量。針灸推拿療法:可以幫助神經組織再生,改善偏癱肢體血液循環,減輕肌肉緊張羨猛等問題。

㈧ 偏癱怎麼治

偏癱主要針對病因掘如岩進行治療,偏癱最主要病因是腦血管病。腦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腦血管判御病橡賣和出血性腦血管病。對於缺血性腦血管病要進行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降壓治療,對於出血性腦血管病即腦溢血,要進行降壓治療。腦梗或者腦出血急性期患者,病情相對平穩後,48小時內開始康復治療,建議偏癱患者,上肢擺成伸直位,下肢曲屈位。不能肢體活動患者,建議被動肢體活動,並輔助針灸、電刺激治療。

㈨ 偏癱怎麼治療是最好的方法

治療偏癱的關鍵罩知是要疏通血管、讓血液循環恢復正常。所以說,採用疏通血管的物理療法,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這一疏通血管的物理療法,是我國當代科學家樊長喜先生發明的,為便於記憶,所以被命名為樊字療法;樊字療法能夠從體外直接疏通血管,清除血管中的垃圾,讓血液循物逗消環恢復正常;修復受損的腦細胞、神經細胞和機體組織。樊字療法既不需要服葯,也不需要光、電、磁、紅外線等醫用材料;是患者在家,自己給自己治療的自我療法,簡便快捷;已經為上百萬患者重新找回了健康,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贊譽,很指物多媒體都先後報道過。
如果想詳細的了解樊字療法,一定要訪問樊字療法官方網站,因為現在有很多都是仿造和假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