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釣鱔高手教大家怎麼最快找到黃鱔洞,只要學會了,老遠
黃鱔在水中,一般都是自己在軟泥中打洞或在天然的泥洞或石洞中穴居的,所以釣黃鱔首先要會找黃鱔洞。
黃鱔洞大多打在池塘、湖泊、缺賀水田或小河溝的盯扮局靠岸邊的水中,由一個上洞、一個下洞和一個窩組成。上洞一般在水面上下約10厘米的地方,下洞在水面下約30-40厘米的地方。洞徑因黃鱔的大小不同而同,小的手指粗凱讓,大的可達6-7厘米。窩在上洞和下洞之間,呈圓形,直徑約10~15厘米,是黃鱔轉身、產卵、孵卵的地方。
土質松軟處的鱔洞多接近水線,即使淹於水下也是暫時的,黃鱔會不斷地改變洞口的位置,使洞口經常處於與水線相平,從而既保持洞內的濕潤,又避免為水所灌。識別鱔洞可由洞口的圓潤、光滑,位於水線之上8厘米范圍區域內仔細尋找。發現洞穴後,還要看一看從洞口到水線有無蠕行的痕跡。有時候,黃鱔的洞穴也會在水線以下,這大多是因為漲水,來不及調整洞口的緣故。
Ⅱ 黃鱔怎麼找洞
問題一:水田邊上如何看黃鱔洞里有黃鱔!如果洞口多在哪個口出來?跪求! 逮黃鱔。
鄉村有很多奇人,他們是逮黃鱔的高手,阿四就是其中之一。這種在別人手裡滑膩無比的東西,到了他的手中簡直就是信手拈來,隨意把玩。像被他養了多年的寵物。他的另一項絕技更讓我嘆為觀止!
阿四經常在池塘和水溝邊摸索,發現可疑洞穴或窟窿,手伸進去,只幾秒鍾的功夫,便拈出一條黃鱔來。動作之純熟,簡直像從自家泡菜壇子里撈菜!一直不解,他怎麼就知道哪些洞穴有黃鱔,哪些洞穴里沒有?天知道那些黃鱔是不是不敢惹他才故意跑到他手上的。我以前也干過類似的事。看到田埂邊的洞穴里有黃鱔伸出頭來,於是伸手就去抓。但哪裡抓得住?通常還沒出手,黃鱔就縮到洞底了。不甘心,於是順著洞穴挖下去,最後挖了個大坑,半個身子都進去了,卻連黃鱔的影子也沒看到。唯一有點成就的,就是那些有幾個出譽凱口的洞穴。將手或腳伸進其中一個洞口,不斷作活塞運動,使水壓不斷增大,水逐漸混濁。大多數因為黃鱔受不了如此大的大壓力,會從其中一個洞口逃出來,此時要眼疾手快用手一把夾住就行了。此法就是傳說中的「透黃鱔」。
而我最喜歡的是釣黃鱔。在童年的夏天,這幾乎是我每天的必修課。
釣黃鱔的工具很簡單,自製鐵鉤而已。磚瓦用來切磚胚的細鋼絲最好的材料,既有強度,又有韌性。剪下一尺多長,一頭磨尖,再用鉗子夾住,彎成鉤狀即可。鉤要盡量彎得小一些,以0.5公分左右為宜。將蚯蚓穿在鉤上,輕輕伸入洞中,如有黃鱔,通常會來咬鉤。如果手上突然感覺一緊,說明黃鱔已經銜住鉤了,此時只需慢慢將鉤往外拉就行了。要注意的是,當黃鱔被拉出一半時最好先用手把它夾住,然後手和鉤一齊發力,將黃鱔慢慢扯出。如果此時鉤子被黃鱔張嘴松開,或是黃鱔嘴被鉤破,就只有繼續引誘了。調整好誘餌,將鉤再次伸入,感覺黃鱔輕輕咬鉤,便輕輕晃動誘餌,將其一步步引到洞口來。其此時可以看著它如何下口。若是一口咬住,只需順勢拉出來即可;若是不咬鉤,而只是圍著鉤的邊緣輕輕啃食,就要不斷調整鉤的位置和方向。先將鉤順勢平放,對准鱔嘴的縫隙,一旦發現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螞虛鋒鉤捅進其嘴裡,再順勢一拉,則大功告成矣!但此法殺傷力太大,一般不宜採用。因為用力過猛,容易捅到咽喉甚至肚子里,釣上的黃鱔通常很快就會死掉。只有對那種極其狡猾,異常難纏,半個小時都無悶晌法搞定的才使用此法。
每天放學回家,把書包一扔,也不管作業的事,拿起鐵鉤,挖幾條蚯蚓就出發。田埂、水溝兩側,池塘堰坎邊,李家大堰的亂石堆,都是釣黃鱔的絕好之處。每天只收獲幾條,卻樂趣無窮。放在舊水池裡,等湊夠一定數量,或者再開膛破肚,親手將它們做成佳餚;或者交給阿公,幫我送到鎮上餐館,換來錢作零用。最多的時候,我存了幾十塊,一個暑假都用不完,在那個年代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端午節前後最適合照黃鱔。黃鱔喜歡晝伏夜出,通常白天在洞中潛伏,到了晚上才出來活動。照黃鱔需要准備兩種工具。一是照明工具,很多人用的是手電筒或火把,但最好的是一種叫電石燈的工具。電石燈的燃料用的是一種叫電石(學名碳化鈣)的東西,它與水反應生成乙炔,燃燒亮度極高。製作也很簡單:找一大一小兩個舊罐頭盒。略小的上部開一個極小的孔,裝進電石,用塑料布封住,再戳幾個小孔用於進水;大的一隻用來裝水並固定在桿子上。將小盒扣在大盒裡,電石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乙炔並從小孔中噴出。此時只需用火一點,一指多長的火苗可將水田照得宛如白晝,連一根針都看得一清二楚!二是黃鱔夾:取三塊楠竹片,全部削成形狀大小相同,末端帶齒狀。用兩片綁成一組,另一片夾在兩片之間,使鋸齒相互嚙合,中間用螺母固定即可。
一手提電石燈,一手握黃鱔夾,在碧綠的田畝......>>
問題二:冬天怎麼找黃鱔洞 黃鱔生活的洞穴與蛇洞是有區別的,這也是釣黃鱔時如何找它洞穴的一個重要方法,否則很容易將蛇洞誤認為黃鱔洞,致使手被蛇咬。鱔魚的洞穴離水面(水平 線)的距離不遠,大多在水下數厘米至10厘米之間,而蛇洞多在水面以上,多為干洞。黃鱔的洞口較為光滑,呈圓形,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黃鱔爬行時在田埂上留下 的痕跡,而蛇洞四周不一定光滑,有亂草、石頭掩蓋。黃鱔有吐沫的習慣,在洞口附近會有白沫存在,也有人叫細水泡,不過也有不吐泡的黃鱔,不吐泡的多為雌性 黃鱔,洞穴較深。
問題三:怎麼找黃鱔洞 黃鱔洞一般洞口比較光滑,洞口附近泥土顏色也與其他地方有些區別,洞里水會有點渾濁,黃鱔洞一般分布於稻田,小溝,野塘等場所。黃鱔一般兩個洞甚至三四個洞,一為換氣二為覓食(遇到危險時也可以逃跑),一般稻田黃鱔洞很好找,但黃鱔偏小,秧栽上一個星期後稻田水變清後找洞最好找,洞口會被黃鱔尾巴掃的很乾凈,洞口也會有黃鱔覓食所留下的痕跡,將鉤子穿上蚯蚓輕輕在洞口晃一晃能清楚看到洞里的水有進出的現像,吃口猛的情況下會聽到「啪啪」的聲響,記住一點鉤尖朝下。吃住後別硬拉,以免將黃鱔嘴巴掛裂了,其實跟溜魚道理一樣,注重卸力。黃鱔拉出洞口三分之一時用中指將其扣住,不會的可以帶上手套直接用手握住(握住離頭約十厘米至十五厘米的位置)。年份久的稻田一般會有大貨,小溝里的黃鱔一般也不小,但現在捕魚器太厲害,小溝里的黃鱔很少了,野塘,老的魚塘這樣的場子一般大貨很多,尤其在塘邊樹根底部和塘的涵洞口附近會有巨物出現(一斤加的貨)。
一個不大的在水中的泥洞
泥洞里的黃鱔(不足三兩)
問題四:怎麼在湖裡尋找黃鱔洞。 黃鱔洞一般都在河邊,與水相交處,是圓型的,而且洞邊很光滑,因為它要經常進進出出,洞口小的小黃鱔用魚勾和粗點的就可釣上來,大一點的就要用長長的鐵勾了,粗過大拇指的黃鱔會咬人的,要小心點。。 黃鱔很貪吃的,您拿魚餌放在洞口邊它一會就出來了,等它咬住就要用力往上一帶,掛住嘴巴它就跑不了了。等水清了可試多次哦~~
問題五:請教各位釣黃鱔老師傅,怎樣正確尋找黃鱔洞。 黃鱔洞一般都在河邊,與水相交處,是圓型的,而且洞邊很光滑,因為它要經常進進出出,
洞口小的小黃鱔用魚勾和粗點的就可釣上來,大一點的就要用長長的鐵勾了,粗過大拇指的
黃鱔會咬人的,要小心點。。
黃鱔很貪吃的,您拿魚餌放在洞口邊它一會就出來了,等它咬住就要用力往上一帶,掛住嘴巴它就跑不了了。等水清了可試多次哦~~
問題六:怎樣可以找到黃鱔洞穴 他回答的對,黃鱔洞平行於水面,一半在水下一半在水上,這是最多呢,還有的完全在水下
問題七:找黃鱔洞的絕技怎行找黃鱔洞 一般一個洞都有一條大的,帶幾條小的。
問題八:怎麼看黃鱔洞有沒有黃鱔 一般黃鱔喜歡後半夜出來乘涼,你早上起來看到的新洞一般都有
問題九:魚塘邊怎麼找鱔魚洞 主要看 洞口,一般比較明顯的,軟泥多的地方比較多!
問題十:魚塘怎麼找黃鱔洞 別找到蛇洞了
Ⅲ 冬天打鱔魚技巧 冬天怎麼釣鱔魚
1、餌料誘絕擾捕法
黃鱔喜夜間覓食。所以,用餌料誘捕黃鱔,一般多在晚間進行,方法是:在每天投餌台處,可將罩網或3-6平方米聚乙烯細網眼的網片平置於池底水中,然後,再將黃鱔喜歡吃的餌料撒入網片中間,並在餌料上鋪蓋一層草墊或破網片,引誘黃鱔自行入網片,待20-30分鍾左右,再把網的四角同時升起,隨手將覆蓋物取出,接著用撈海把活蹦亂跳的黃凳頌鱔捕入鱔簍里。此方法的捕撈率可達60%。如需捕捉幼鱔,可把飼料放在草包里,放在餵食的地方,黃鱔將會慢慢地鑽入草包里,此時,把草包取出即可:也可每平方米水面放3-4個己乾枯的老絲瓜,待15-20分鍾後,幼鱔就會自行鑽入絲瓜內,只要把絲瓜取出即可。
2、網捕法
在捕捉人工飼養黃鱔時,可採用夏花魚種網來捕取。但是,這種網眼要密,網片要柔軟,不易損傷魚體,且捕捉效果好。捕撈時,把池中水生植物一起圍在網內,起水時,首先把水生植物提出,黃鱔便留在網中。如全部起捕,可先用全網捕1-2次,而後把水放干捕捉,往往可將全池的黃鱔捕盡。
3、鉤捕法
黃鱔在夏季,經常躲藏在洞內,而頭部則時時伸出洞外。此時,可取一釣竿,將牛虻活餌拽掉一邊翅後,裝在釣鉤上,把鉤放在洞口的水面上,牛虻就會在水面上不停地打轉。黃鱔一受驚,就會立刻潛入洞內。此刻,要耐心等待,黃鱔將會又慢慢地把頭伸出洞外,窺看鱔餌,接著,突然吞餌又縮回洞內。這時,可將釣鉤和黃鱔一起取出洞口,再隨時將黃鱔從釣鉤上輕輕取下,並放入鱔簍。同時,還可採用蜓蚓穿鉤法,將蟲匠蚓穿在鱔鉤上,放入洞內引誘黃鱔吃鉤,待黃鱔上鉤後,立即把黃鱔取出水面,隨手放入魚簍內。採取鉤捕法的捕撈率可達到50%-70%。
4、籠捕法
捕捉黃鱔的方法很多,採用誘黃鱔入籠捕捉法簡單易行,收獲甚大。
(1) 誘籠的製作:用帶有倒刺的竹篾編製成高30-40厘米,直徑15厘米左右兩端較細的竹籠,其底口封閉,上口敝開,口徑宜伸進手為佳,便於抓取黃鱔。在籠的下端7-8厘米處,編上5-8片簿竹片,並形成倒須的小口,直徑約5厘米左右,使黃鱔能自由地從外邊鑽入,而不能退出籠外。
(2) 誘餌的製作:用一節長約20-30厘米、直徑6-8厘米的竹筒,竹筒底部的節間不要打通,以免漏掉誘餌,在高5-6厘米處的四周,開幾條6-7厘米的狹縫,這些狹縫稱為誘餌窗。
(3) 誘餌的設備:黃鱔喜吃新鮮的活餌,採用鱔籠張捕黃鱔時,一定要備足新鮮小魚、小蝦、活蚯蚓、豬肝或雞肝,與草木灰拌合,取少量裝入餌筒中,散發出的肉腥味由食餌窗慢慢擴散出來。
(4) 放筒巧捉黃鱔:將誘餌裝入誘餌筒底部,再將其插入誘籠,同時用木塞或草團塞緊籠口,在6-10月份的傍晚6-7時左右,可將籠子輕輕地放入池邊水底,也並粗旦可把誘籠放入稻田埂的旁邊,再用力下壓,入泥3-5厘米。每平方米水面放4-5隻籠子,待1小時後,開始取籠收鱔,然後每隔半小時收籠一次,此法的捕撈度可達70%-80%,而且黃鱔的成活率也相當高。採取該方法捕黃鱔,一個人可在不同的地方放上一些誘籠。
Ⅳ 黃鱔是怎麼打洞的
因為房上的生存環境就是在泥沙裡面,所以說他們打洞的話非常的方便,因為泥沙非常的軟爛,只要他們的身體外面有一層粘膜保護,所以說咱們轉動非常厲害。
Ⅳ 黃鱔怎麼打洞的
黃鱔洞一般都在河邊,與伏行水相交處,桐廳賀是圓型的,而且洞邊很光滑,因為它要經局派常進進出出,因為所處環境比較柔軟
濕滑
所以打洞想蚯蚓一樣
用頭一直拱就行了。
黃鱔會咬人的,要小心點。。
黃鱔很貪吃的,您拿魚餌放在洞口邊它一會就出來了,等它咬住就要用力往上一帶,掛住嘴巴它就跑不了了。
Ⅵ w人工殺黃鱔手法視頻教程
黃鱔經過剖殺後切成鱔耳、鱔段、鱔絲,可以烹製成各種菜餚。鱔魚剖殺出骨,可分生、熟兩種方法。
(1)黃鱔活殺,一般用於剖成鱔片或鱔段。方法是。准備好一塊長木板,在一端從背面上釘上一枚釘,釘尖朝上,備一把刀尖鋒利的小刀或剪刀。取粗壯的活黃鱔,在地上摔昏,將魚尾掛在釘尖上(也有把頭部掛在釘尖上),用左手拇指、食指掐住魚的咽喉處,腹部朝上拉直,右手持刀先在咽喉處劃一刀(深度為鱔咽的一半),再從咽部剖至肛門處,挖去內臟放盡血。接著,用刀尖從右邊刺入頭部脊骨處,斜著刀尖沿脊骨劃到尾部,再在左邊用同樣方法從頭部背骨處斜剖到尾部,如此可把脊背骨與鱔肉基本分開,最後用平刀從頭部批到尾部,使骨肉全部分離,斬去頭尾即成。剖殺時要求刀尖緊貼脊骨,使骨中無肉,肉中無骨。剖的鱔爿,洗凈後,用刀切成段或片待用。
(2)熟黃鱔出骨,一般是選取較細小的鱔魚,作鱔絲之用。方法是:把鱔魚用水養半天,讓其吐盡泥液。熟處理細小的黃鱔可用沸水燙死;一般的可以放入冷水鍋(也沸水鍋)加蓋,煮沸至鱔魚嘴張開,立即撈起放入冷水冷卻,洗清白涎(注意煮得不要過頭,防止酥爛)。接著用事先削好的一把約三寸長的小竹刀(刀頭扁薄而鋒利)出骨。出骨時,左手抓住魚頭,右手持小竹刀(如握鋼筆),將刀尖插入頭部肉與脊骨之間,並用右手無名指和小指壓住魚身,使刀頭緊貼脊骨,從頭部慢慢劃至尾部,如此向三個方向劃三刀(因為鱔魚脊骨呈三角銼形),即可使肉與骨分離。然後理去內臟,用溫水稍加漂洗,最後用刀切或手撕成絲待用。
Ⅶ 下黃鱔籠位置技巧視頻教程
一、看季節、天氣放籠
1、如果是春季,黃鱔籠應當放置在水草萌發處。如果是夏季,黃鱔籠應當放置在黃鱔食物豐富的地點。如果是秋季,黃鱔籠應當放置在水生植物茂密處。
2、如果當天的氣溫較高,黃鱔籠應當放置在陰涼處。如果當天天氣較為涼爽,黃鱔籠應當放置在白水處。
二、看風向放籠
如果刮南風,黃鱔籠應當放置在南坡。如果刮北風,黃鱔籠應當放置在北坡。
三、看水位、水流放籠
1、如果該水域較深,黃鱔籠應當放置在淺水處。如果該水域較淺,黃鱔籠應當放置在深水處。
2、黃鱔漲水時出洞活動,落信坦水時潛伏於洞穴之中,因此用黃鱔籠誘捕黃鱔時,需捕「漲」不捕「落」。
3、如果是流水水域芹坦察,一般將黃鱔籠放置在流水旁的靜水處。如果是靜水水域,一般將黃鱔籠放置在微流處。
四、看食源放籠
如果水體中的食物較為豐富,一般將黃鱔籠放置在寂靜處。如果水體中的食物較為缺乏,一般將黃鱔籠放置在人畜活動的嘈雜處。嫌茄
Ⅷ 黃鱔是怎麼打洞的
用頭鑽的!稻田裡的黃鱔一般有兩洞一洞進一洞出,有時候會有更多洞,而糖里的黃鱔一般躲在石縫里不用打洞的!望採納!
Ⅸ 釣黃鱔找洞教程(釣黃鱔的技巧)
1.水塘石縫釣黃鱔一般用蚯蚓作餌,在黃鱔咬鉤後,不猛大要猛拉硬拽,先要和它僵持一會,等到其放鬆警惕後,再把它釣出。
2.這枝絕豎種魚只有在天氣暖和的時候才會有所活動,太冷的天氣幾乎不咬鉤。
3.釣的時候需要先找到黃鱔洞的位置,然後在鉤上裝一個牛虻,翅膀要拽下來,將鉤放在洞口,等到它出來吞餌的時候就可以將其釣起來了。宏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