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找魚窩
不同的魚有不同的窩;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窩;不同的天氣有不同的窩。於是能否准確地找到魚窩,就成了釣好魚的關鍵。 一、影響魚做窩的原因 1.就季節而言。有七上八下九歸沱之說。即七月魚逆水上游,八月魚順水下游,九月天氣漸冷,魚回遊深水歸沱。 2.就天氣而言。炎熱魚入深水避暑;涼爽魚游淺水尋食;寒冷魚又在深水保暖。夏天,早晚及夜間涼爽,魚游淺水,中午炎熱,魚潛深水避署;冬天則相反,早晚及夜間天冷,魚在深水保暖,中午氣溫升高,魚游淺水尋食。然而不分冬夏,有一個稍好的釣時,便是早晨和傍晚。俗話說「早釣太陽紅,晚釣雞歇籠」。 3.就水域而言。有江河溪流,稱流水(動);有山塘沼澤水庫,稱靜水。而動靜兩類水域,魚窩的所在點也不盡相同。 凡魚窩者,不外乎凹窩、草窩、水中障礙物旁為窩,水中梯坎旁為窩,水中亂石間為窩,水中崖腔為窩,等等。因魚為要防止天敵和自然災害而尋找這一類地方為棲息之所。液或遇天敵鬧嫌伍有緩沖之時,遇風浪有遮擋之避。故而,在此魚窩垂釣者,必事半而功倍也。 1.凹窩。靜水中直接垂釣凹窩即可。而流水沖則不然,需垂釣凹窩之偏上游一點,讓餌香漂流入窩,喚起魚的食慾,引魚上鉤。若直接垂釣凹窩,則餌香漂流在窩外,雖也能釣上魚,但釣績不佳。 2.梯坎窩。靜水中凡靠梯坎垂釣即可。而流水中則分上游與下游。魚兒一般為避流水沖刷而棲息在梯坎之下游,便於更好地休息。所以,釣者應垂釣在梯坎下游靠近梯坎的地方。 3.障礙窩。水中有大石頭,稱石頭窩。靜水中石頭周圍一般都是魚窩。而流水中則不然,魚窩只在石頭的下游而不在上游,垂釣者只能釣石頭下方。若水中不是石頭,而是樹枝椏,則稱枝椏窩。靜水中枝椏窩周圍都可垂釣,而流水中則不同。雖然魚躲在枝椏窩中,而你只有在枝椏窩的上游垂釣,才可以將餌香送入窩中,引魚出窩上鉤。若直接垂釣窩者衫中,則卡墜頻頻;若釣窩之下游,則餌香隨大江東去,效果欠佳。 4.草窩。靜水中釣草窩旁或在草窩中撈出一塊位置即可。而流水中則不行,只有在草窩上游垂釣,將餌香漂入草窩,誘魚出窩就餌才行。 5.船窩。靜水中,船之周圍皆可釣。而流水中,卻只有在船之上遊方可將餌香送入船底,誘魚就餌而釣之。 首先,在選好釣位後,不要急於下誘餌,試竿,而是取下鉤墜,用細線拴一小石子或串一鉛墜系於釣線上,提竿在釣位水域前後左右頻頻探尋。若一處有水中大石,這是石窩。挪動釣線,若墜在石窩中左右前後移動時有卡墜且手感堅硬者,必有一小處不卡墜,這便是數個大石堆在一起形成的石窟窩,常是鯰魚的藏身之處。若水中頻頻卡墜,且手感稍有彈性,則是枝椏窩。若其中一處稍微深了一點,這是凹窩。這樣探尋,若墜被卡死,則稍加一點力將系墜的細線(通常用棉線)拉斷而起竿,避免釣線損失。 探好窩後,其次才是投誘餌等等。 尋窩是一種技巧,來不得半點虛假。而這種技巧,靠的是人的思維。用哲學的思想去指導你的思維,用辯證的方法去調整你的邏輯,將使你大有收獲。轉自《中國釣魚頻道》
② 老釣友教了我一招野外釣魚如何快速尋找魚窩,釣不到魚
一個好的魚窩能讓你輕松漁獲;如果窩子里沒魚,裝備再好也沒用。
找魚窩對新手來說不是件簡單的事,從魚的覓食習慣並旁櫻著手。不管是野塘還是養殖池,魚一般都喜歡集聚在食物豐足的地方。養殖池不外呼是塘主投放食物的地點;對於野河這種廣闊的水域,那就難以確定,不過一些常見的魚窩還是可以找得出來。水草多的地方肯定是魚群喜歡的;水底地形比較復雜的區域,比如有亂石、枯木絕叢等,這種地方魚群也經常集聚;還有就是岸邊有樹木的區域,也是食物相對多的地方。
再者可以從含氧量上分析。空氣稀薄時人會感到難受,同理水含氧量不足時,魚自然也會感到難受。一般的魚都喜歡含氧量豐富的地方集聚,這種地方通常是水流處或者容易被風刮到的水域。水和空氣的接觸面職大,含氧量豐富。因此大家夏天出釣時應選擇有風的天氣,才能釣更多的魚。
尋魚窩的第三個要點,遵循水溫的變化來找魚窩。天冷的話,找水溫高的區域;天氣炎熱時,就找水溫相對涼快的地方啟皮垂釣。魚和人一樣,都有自已相對舒適的溫度范圍,水溫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夏天釣早晚,這個階段水溫更適合魚群覓食;冬釣午,午時水溫較高。這些都是其中的一些規律,反正一條,就是找到水溫相對適合的水域。
③ 在野釣的時候新手找魚該怎麼做才能找到魚窩子
一、天晴多在深水接近淺水的區域找水口
在天晴時,通常日照比較好,假如無風,則淺水區水溫升高顯著,可是,徹底無風的畢竟是少數,因此魚類多會順著深水往淺水區域尋覓食物,而非完全在淺水區游曳。因此,大家從較深處往偏淺處找魚口,而非從偏淺處往較深處找魚口,窩料則打在比較中間的區域。
六、河邊有果林、農作物,打窩下竿必有魚
不是所有的海域周邊都有農林工作區域,但是只要有果林、農作物區域,周邊必有水源,盡量挑選接近農工區周邊的水源打窩下桿,魚口想差都難。說起原因也非常的簡易,農工作區域的植物更換類型的周期都比較長,因此長此以往,這些區域就變為魚類天然的進餐區域。
④ 冬天釣魚怎麼找到魚窩 這3招一定要學會
1、第一招:學會看魚星。
魚星是魚的標識,有魚星的地方一定是有魚的,而且體型不會太小。魚星也就是魚在游動的時候,從嘴裡吐出的氣泡,魚星的大小也就反映著魚的大小,不管是哪個季節,魚肯定是都會吐魚星的,哪裡魚星稀少,甚至沒有,那就說明水下魚很少,甚至沒有魚,我們要找魚窩,那肯定是魚星很多的地方,而且鯽魚的魚泡還是粘性的,冒出水面不會立即消散。
2、第二招:根據水草。
水草是冬天的魚最喜歡的東西,水草不僅能為魚提供安全感,還能提供很多的食物,很多小生物都是依水草生活的。首先,我們爛敬可以根據水草的抖動,看出水下是否有魚的活動痕跡,其次,魚都喜歡咬斷水草來吃御歷升,尤其是新長出來不久的水草,如果我們發現附近水面上有漂浮的碎片水草,這就說明這個地方是有魚的。
3、第三招:觀察水色。
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並不是空穴來風,古人這么說,一定有其道理。水清,則說明水底魚很少,不然魚在游動時,必然引起水底的泥沙涌動,造成水變渾濁,即使魚不多,至少也是下層水渾濁,上層水清澈,不會出現鎮老「水至清」的情況,因此一般有魚的地方,至少有一些地方是渾濁的。
⑤ 早春釣魚如何找魚窩
如何找魚窩:
凡魚窩者,不外乎凹窩、草窩、水中障礙物旁為窩,水中梯坎旁為窩,水中亂石間為窩,水中崖腔為窩,等等。因魚為要防止天敵和自然災害而尋找這一類地方為棲息之所。遇天敵有緩沖之時,遇風浪有遮擋之避。故而,在此魚窩垂釣者,必事半而功倍也。
1.凹窩 靜水中直接垂釣凹窩即可。而流水沖則不然,需垂釣凹窩之偏上游一點,讓餌香漂流入窩,喚起魚的食慾,引魚上鉤。若直接垂釣凹窩,則餌香漂流在窩外,雖也能釣上魚,但釣績不佳。
2.梯坎窩 靜水中凡靠梯坎垂釣即可。而流水中則分上游與下游。魚兒一般為避流水沖刷而棲息在梯坎之下游,便於更好地休息。所以,釣者應垂釣在梯坎下游靠近梯坎的地方。
3.障礙窩 水中有大石頭,稱石頭窩。靜水中石頭周圍一般都是魚窩。而流水中則不然,魚窩只在石頭的下游而不在上游,垂釣者只能釣石頭下方。若水中不是石頭,而是樹枝椏,則稱枝椏窩。靜水中枝椏窩周圍都可垂釣,而流水中則不同。雖然魚躲在枝椏窩中,而你只有在枝椏窩的上游垂釣,才可以將餌香送入窩中,引魚出窩上鉤。若直接垂釣窩中,則卡墜頻頻;若釣窩之下游,則餌香隨大江東去,效果欠佳。
4.草窩 靜水中釣草窩旁或在草窩中撈出一塊位置即可。而流水中則不行,只有在草窩上游垂釣,將餌香漂入草窩,誘魚出窩就餌才行。
5.船窩 靜水中,船之周圍皆可釣。而流水中,卻只有在船之上遊方可將餌香送入船底,誘魚就餌而釣之。
如何探魚窩:
首先,在選好釣位後,不要急於下誘餌,試竿,而是取下鉤墜,用細線拴一小石子或串一鉛墜系於釣線上,提竿在釣位水域前後左右頻頻探尋。若一處有水中大石,這是石窩。挪動釣線,若墜在石窩中左右前後移動時有卡墜且手感堅硬者,必有一小處不卡墜,這便是數個大石堆在一起形成的石窟窩,常是鯰魚的藏身之處。若水中頻頻卡墜,且手感稍有彈性,則是枝椏窩。若其中一處稍微深了一點,這是凹窩。這樣探尋,若墜被卡死,則稍加一點力將系墜的細線(通常用棉線)拉斷而起竿,避免釣線損失。探好窩後,其次才是投誘餌等等。
尋窩是一種技巧,來不得半點虛假。而這種技巧,靠的是人的思維。用哲學的思想去指導思維,用辯證的方法去調整你的邏輯,將大有收獲。
⑥ 找鯉魚窩最佳方法 快速找魚窩的技巧和方法
1、看魚泡找魚窩
大家都知道伏昌,魚的種類不同泡出的魚泡也不同,當水泡感測到水面,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魚星,釣魚人就是根據這個判斷是什麼魚的。
通常來說,直徑十公分左右,泡細並且移動的多為鯉魚;如果遇到魚泡稍微大一些,並且泡象特別的亂,一會左一會右,大多為草魚。
如果說是直徑為五公分左右,一直向上冒魚泡,則大魚為鯉魚。所以我們要根據魚泡找到想要找的魚窩,從而下竿應對。
2、看魚花找魚群
經常見的魚花一般分缺告扒為兩種:一種是穩細的水花,另一種則是急而亂的水花。如果遇到穩細的水花一般都是比較大一點鯉魚、草魚、鰱魚 ;如果遇到的是急且亂的水花,一般來說是進攻性很強的魚,由於追趕小魚吃,所以發出大而猛的水花。
3、看地形找窩
一般來說,同一個水域裡面,有深有淺,有坑有暗流等。大型的魚,如鯉魚、草魚等,會聚集在有坑、有斜坡的水域。
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地方作釣會有兩個好處,一是深淺相接,有利於魚兒攝食藏身;二是有斜坡的地方,容易產籽,淺水溫度上升,魚籽成活率更高。
4、看風向找魚窩
愛釣魚的朋友都知道,如果刮北風則為陰風,生冷,這樣的地方肯定沒有魚兒;如果刮南風則為火風,大多數魚兒會在此地聚集。
通常來說,東南風有魚 ,西南風略差一些,要是遇到是西北風、東北風具體的不詳細。選擇好風向也是找魚窩的一種辦法。
5、看太陽找魚窩
有句話說的好:「早上對著太陽友州找魚窩,晚上西岸找魚窩,」釣魚人應該知道這句話的意思。
6、看水草找魚窩
一般來說,大魚多在草外,鯉魚多在草內。由於鯉魚體型小,所以大多在草中穿游找食;而大魚多在在離草三十至四十公分外圍活動攝食。
⑦ 野河釣魚怎樣找魚窩
橋頭、水草邊、有樹枝亂石頭的地方。
⑧ 如何快速找魚窩
1、摸清魚捕食的規律。魚兒每天的工作就是尋找食物吃,只要有食物的地方就會有魚的存在。比如一些腐爛的植物、水裡滋生的浮游生物或者草葉、小蟲等等,都是深正穗受魚的喜愛。另外就是大部分的魚都是比較喜歡在一些雜草、亂石等有一些障礙物的地方來捕食的,因為這里不僅會有豐富的食物,也有利於它們藏身。大面積水草,總有草洞、水道,水道也就是魚道,魚不會悶著頭往密處鑽,正如人不會往荊棘叢鑽一樣。釣到魚就不同,魚往水草里鑽,想藉助水草脫鉤。
2、根據魚星來找魚。通常魚兒在水底會吐一些泡泡,當某個水域經常浮起大小不一的氣泡,而且這種氣泡會在水面上停留一些時間才會破碎,因為魚吐出的氣泡有一定的黏性,地氣產生的氣泡會馬上破碎掉,經常有從水底緩慢上浮的氣泡的水下,也有不同程度大小的魚群,在這種地方釣魚也能收獲不錯。彎純
3、根據水色來找魚選釣位。在同一個水塘種,往往會有某一小塊水域的水色渾濁,偶爾也會有水底贓物浮起,包括一些水底枯草從水下浮出水面。這種情況也可以說明水底有魚群在活動,魚群在水底游來游去,導致小塊水域渾濁有水底枯草浮起,這些地方作為釣點往往也會有不錯的收獲。
4、根據風向來找魚。一年四季的方向是有所不同的,而魚又對風向有很強的敏感度,因此我們可以藉助它來找魚,另外要要分出是水底的魚,還會上浮的魚。比如,通常刮北風的時候魚會在水底,刮南風的時候魚會上浮,主要是因為刮北風的時候,氣溫會變的低,而刮南風埋清咐的時候氣溫會升高些,由於魚是趨溫動物,所以在不同的風下它就會有不同反應。因此這時我們再釣魚的時候,就需要根據魚所在的泳層,來實施適合的釣法。另外如果刮的風比較大是不適合出去釣魚的,大家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做出相應的調整。
5、根據水的渾清來找魚。一般狀況下,在水渾的地方可以採用浮釣近釣的,在水清的地方適合遠釣深釣的。因此在水質渾濁肥沃的地方可以在近水處來找魚,在水質清瘦的地方可以在遠水處或者深水處來找魚。在渾水裡找魚的時候,主要是靠試釣的方式來到達的,尤其是在渾水中還沒有魚星的狀態下,我們沒辦法判斷魚處的位置,也就只能通過試釣來摸清魚的情況了。
6、根據水的溫度來找魚。我們都知道魚是一個趨溫的動物,它會隨著溫度的變化,來選擇適合自己活動的地方。所以當在春天和秋天的時候,是冷暖氣溫互換的時候,水邊淺水處受太陽照射升溫會快些,這里的溫度比深水處的溫度高些,所以魚兒會游向此處。但當在夏天的時候,水面整體的溫度都比較高,魚兒忍受不了,它們會想一些陰涼的地方或者深水處來避暑。所以大家在找魚的時候,可以根據水溫的變化情況來找魚所在的地方。
⑨ 冬天釣魚怎麼找到魚窩
冬天釣魚找到魚窩方法如下:
一、朝向。
到達釣場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看朝向,優先選擇朝南和朝西的位置,也就是選擇北岸或者東岸,以朝向為基礎再考慮其他因素。冬季上魚時間大致在上午9、10點,到下午4點左右,在這個時間段內北岸和東岸受到光照直射時間更多,所以這兩個方位水溫會稍高一些。
甚至有宴豎說法,冬季魚群基本集中在北岸和東岸,西岸和南岸通常都很少釣友選擇。這兩個朝向的好處還在於面朝陽光,人也感覺暖和。同時人影或者桿影不會投射到水中,對窩點影響比較小,冬季水質好,不要忽略了魚發達的視覺。
三、地形。
風向和朝向是魚窩選擇的大方向,然後就慎答是地形的選擇了,地形的不同會造成水溫有差異。比如有地方有水草,水草可以保溫。或者水中有障礙物,可以抵抗流水,例如樹樁、橋墩。或者是深水等等,總之地形的差異,影響了魚群的分布。
如果釣明水,盡量找水底是坡的位置,深淺水交界容易釣到大鯽魚,而且短桿也可以釣深。如果釣草,最好釣暗草,選擇水草邊緣,或者水草之間較大的縫隙。盡量不釣太小的草洞,因為會遮陽,水溫反而不如較大的縫隙高。
⑩ 釣魚的時候怎麼才能快速找到魚窩
一、觀察水色。水情即魚情,有經驗的老司機能通過水情准確地判斷魚情,一般來說水體經一夜澄清,近岸處從靜態上講應該是清澈的,如果發現水色輕度渾濁,在排除人為因素後,便可初步斷定有魚鬧底,特別是水深l米左右又無水草的地方,秋後鯽魚和大鯉最易靠近岸處活動,清晨尤其慧攜如此。對於水底地勢由深陡然變淺的水域,往往會有大魚趁早靠岸活動,此時最好施釣。
二、觀察魚泡。如果清晨能看到魚泡說明肯定是誘魚的。不過做窩是需要技巧的:要想主釣鯽魚,用大米做野碧伏窩引魚最快,魚泡也頌攜吹得最緊,但要適時續窩,不能讓魚兒吃完走掉。在三四米深水做窩,魚泡出得較慢,不過常會等來密集性的鯉魚泡,那就要格外注意了,因為鯉魚的力量是比較大的。
三、觀察水草。如果水邊有水草,那麼觀察水草也能發現魚窩,湖邊淺水成片的草叢中,仔細觀察會有魚撞草的晃動,這種現象多出現在晴朗的清晨以及溫高的午時,只要投下一些米粒,就會釣到一些魚。
鯉魚吃口之間的最大差異,莫過於野生和養殖之間的差異,由於食物來源的天然性不同,魚類在長久以來養成的食物類型也形成了較大區別。
野生鯉魚,它們常年生活在野生水域當中,食物種類固然很多,但是吃飽卻並不容易。魚類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嘗試更多的食物類型,所以雜食性偏向非常嚴重。從水底的貝殼類生物,陸地的昆蟲,水面的浮萍,農田的作物,都是它們的食物來源。尤其是在成魚階段,度過了最需要葷腥蛋白質補充能量的階段,有偏向性的素食吃口,就變成了魚類最關鍵的吃食偏向。
但是,鯉魚的特點就是適應性強,它們在不同的水體中很容易養成完全不同的吃口類型。在養殖魚塘,它們的吃口主要來自於魚塘老闆的喂養,這種食物的補給充滿了唯一性、固定性、規律性,無論是在吃口的時間特點、口味特點都存在趨同性。野生鯉魚存在的吃口季節性,口味變化,在養殖鯉魚這里是看不到的。另外,養殖魚塘鯉魚的食物特點不存在所謂的葷腥,雜食,特點基本趨同。
但就算如此,鯉魚依然偏愛香甜味的食物,無論養殖、野生。在製作餌料時,香甜味越重,它們越喜歡。
另外,相對於養殖和野生之間的吃口差異,緊跟其後的就是地域性差。中國地大物博,南北差距逾千公里,而鯉魚分布遍布全國,不考慮地域性吃口差異,必然要吃虧。
窩料選用
垂釣鯉魚時,要預判餌料的味型、狀態,根據具體的魚情,適當調整。針對性打窩,重點在針對性三字。鯉魚愛吃香甜食物,氣味天然,有發酵過程,具備這三點,才有機會成為鯉魚愛吃的餌料。
在用量上,多少並不是最關鍵因素,除非流水區打重窩,否則量多量少,僅跟你選擇范圍有關。窩料越多,並非收獲越好,魚類吃飽了,又怎麼會上鉤呢?
鯉魚經常活躍在水底處,常以溝坎、溝渠處為主要的窩子選擇,越是大水面,越需要選擇霧化餌料,擴大誘魚面積。
介紹一款特色餌料。以玉米渣、糜子、糙米、小米、花生為主,配以核桃、黑芝麻,加入白酒、蜂蜜、香油、白糖、味精、氨基酸、鹽,製作而成的一款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