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視頻軟體 » 怎樣拍攝成語故事視頻
擴展閱讀
怎樣縮短精子液化時間 2025-05-12 04:27:54
額頭長包塊有哪些原因 2025-05-12 04:26:10

怎樣拍攝成語故事視頻

發布時間: 2023-05-10 01:17:09

A. 成語故事100篇視頻大

1、畫蛇添足

戰國時,楚國一座寺廟的主人,送給看守廟宇的幾個人一壺酒。人多酒少,不夠喝。有人提議,誰先畫完一條蛇,這壺酒就歸誰。大家贊同,畫了起來。一人先畫好了,看別人還在畫,他又給蛇畫了四隻腳。這時,另一個人也畫好了,那人說:「沒有腳,你畫的不是蛇。」說完就把酒喝了。

[提示]比喻多此一舉,做了多餘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壞。

7、對牛彈琴

古時候,有一個叫公大祥明儀的人,琴彈得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帶琴出遊,只見遠山如畫,河流清澈,一頭牛正在河邊吃草。這美麗的景色讓他興致大發,就對著牛彈起琴來。

盡管琴聲動人,可是那頭牛好像沒有聽見一樣,他很生氣。這時,有個過路人對他說,不是琴彈得不好,是牛聽不懂啊。

B. 前天帶小孩在本市的廣電中心試鏡被錄用了,說是拍小演員成語故事,但要交8800並簽合同。這算騙局嗎

算是騙局。但凡是聘請演員要倒給錢的,都是騙人的。
法律分析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借款人由於某種原因,長期拖欠不還的,或者編造謊言或隱瞞真相坦宴凳而騙取款物,到期不能償還的,只要沒有非法佔有的目的,也沒有揮霍一空,不賴賬,不再弄虛作假騙人,確實打算償還的;還有些打借條之後偽造還款收條的,詐稱已經還款的,仍屬借貸糾紛,不構成詐騙。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是區別詐騙罪與非罪界限的重要標准。在認定詐騙罪時,不能簡單地認為,以高息為誘餌借錢不還就屬於詐騙。現實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無法按時還款的情況,行為人雖然主觀有過錯,但其沒有非法佔有的目的,故不能以本罪認定。只有那些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欺騙的方法取得借款的行為,才構成詐騙罪。電話詐騙,即利用電話進行詐騙活動。提醒市民防騙,小心電話詐騙,遇到這類情況,要三思而後行,別輕易相信對方,請切記, 一定要讓自已冷靜一下不要被歹徒引導, 仔細讓旅查看電話號碼, 如果號碼可疑, 就一定是電話恐嚇詐騙. 如發現有詐騙嫌疑,應該立即報警。犯罪分子普遍採用異地作案、異地詐騙、異地跨行取款,假如詐騙市民,一般撥打電話時都在外地,或者用外地手機在本地撥打。犯罪分子多來自於同一地域,相互間掩護意識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祥謹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後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第二百二十四條之一組織、領導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傳銷活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C. 少兒成語故事表演視頻大全視頻大全視頻

① 兒童成語故事視頻160


買櫝還珠
》從前,一個有一顆漂亮的珍珠的
楚國人
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
這個回楚國人找來答名貴的木蘭,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氣撲鼻。然後,用翠鳥的羽毛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
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裡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於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
過錢
後,便拿著盒子往回走。可是過了幾天回來了。楚人以為鄭人
後悔了
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珍珠交給楚人說:「先生,我買的只是盒子,您將一顆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於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一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裡。買櫝還珠,我國古代成語,出自《
韓非子
》,原意是買來珠寶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裡面真正價值高的珠寶。經常用來比喻沒有眼慎消光取捨不當

② 成語故事100篇視頻大

1、畫蛇添足

戰國時,楚國一座寺廟的主人,送給看守廟宇的幾個人一壺酒。人多酒少,不夠喝。有人提議,誰先畫完一條蛇租備,這壺酒就歸誰。大家贊同,畫了起來。一人先畫好了,看別人還在畫,他又給蛇畫了四隻腳。這時,另一個人也畫好了,那人說:「沒有腳,你畫的不是蛇。」說完就把酒喝了。

[提示]比喻多此一舉,做了多餘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壞。

7、對牛彈琴

古時候,有一個叫公明儀的人,琴彈得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帶琴出遊,只見遠山如畫,河流清澈,一頭牛正在河邊吃草。這美麗的景色讓他興致大發,就對著牛彈起琴來。

盡管琴聲動人,可是那頭牛好像沒有聽見一樣,他很生氣。這時,有個過路人對他說,不是琴彈得不好,是牛聽不懂啊。

③ 成語故事100篇視頻大全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回一個含答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寬型知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

④ 經典兒童成語故事視頻大全 開天闢地

開天闢地【解釋】:古抄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辟天地,開始有人類歷史。後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精衛填海【解釋】: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名。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後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點石成金【解釋】:點石成金,同「 點鐵成金 」。神仙故事中說仙人用手指一點使鐵變成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文字改好。南柯一夢【解釋】:南柯一夢,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比喻夢幻的事,屬於中性八仙過海【解釋】: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術。民間因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諺語。後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領或辦法,互相競賽。

⑤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100

成語故事是我國抄歷史的一襲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

⑥ 成語故事《破釜沉舟》兒童故事視頻大全連續播放

破釜沉舟項羽的故事。

⑦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兒童

成語】: 亡羊補牢

【拼音】: 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釋】: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處】: 《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舉例造句】: 張學良始則失地,今幸固守錦州,亡羊補牢,可稱晚悟。 章炳麟《與孫思昉論時事書》二

【拼音代碼】: wybl

【近義詞】:知錯就改

【反義詞】:時不我待、知錯不改

【用法】: 作主語、謂語、賓語;指知錯就改

【英文】: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olted

【故事】: 戰國時楚襄王荒淫無度,執迷不悟,將勸諫的大臣庄辛趕出楚國。五個月趁機征伐,很快佔領楚都郢。楚襄王後悔不已,派人到趙國請回庄辛,庄辛說:「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則補牢,未為遲也。」鼓勵楚襄王勵精圖治、重整旗鼓

動畫網址網頁鏈接

⑧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160

成語故事大全:
1、一鼓作氣
【釋義】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語出】《左傳?庄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劌(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詳,春秋時魯國大夫(今山東省東平縣人),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魯庄公十年,齊攻魯,劌求見請取信於民後戰,作戰時隨從指揮,大敗齊師,一鼓作氣之典出於此。
戰後,庄公問曹劌為何直到齊軍第三次擊鼓進軍時才要下令出擊,曹劌說:「打仗主要靠士氣,而擊鼓就是為了鼓舞士氣。第一次擊鼓進攻,士氣旺盛;第二次再擊鼓進攻,士氣就已經衰落了;待到第三次擊鼓進攻,士氣已消失殆盡了。而我軍正是一鼓作氣,勇氣十足,當然就把對方打敗了。」
2、一字千金
【釋義】增損一字;賞以千金。形容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語出】南北朝?鍾嶸《詩品?古詩》:「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人物】戰國末期,秦國有一個生意人名叫呂不韋(衛國濮陽人,原籍陽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想出各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這些食客,各色各樣,應有盡有。他們把見解和心得,寫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書名提作《呂氏春秋》。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秦國首都咸陽城門上,並發出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甚至改動一個,賞黃金千兩(合黃金一斤)」。
3、一字之師
【釋義】糾正一個錯別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處的老師。
【語出】《宋·魏慶之·詩人玉屑》:「鄭谷在袁州,齊己攜詩詣之。有《早梅》詩雲:'前村深雪裡,昨夜開數枝。』谷曰:'數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齊己不覺下拜。自是士林以谷為'一字師』。」
【人物】唐朝末年,詩人鄭谷回到故鄉江西宜春。僧人齊己性喜賦詩。 一日,齊己作一首《早梅》詩,中有兩句:「 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以為梅花既已數枝開,則非早梅矣。於是將後句中「數」改為「一」。齊己深感佩服,後諸學者稱鄭谷為「一字之師」 。
4、一飯千金
【釋義】比喻重重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人物】韓信(江蘇淮安人)在未得志時,時常往城下釣魚,時常卻餓著肚子。有一個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後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齊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5、東山再起
【釋義】隱退後再度任職或失勢後又重新得勢。
【語出】唐?杜甫《暮秋……呈蘇渙侍御》:「無數將軍西第成;早作丞相東山起。」
【人物】謝安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時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經常在會稽東山游覽山水,吟詩談文。他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挺有才乾的人。但是他寧願隱居在東山,不願做官。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他才重新出來做官。因為謝安長期隱居在東山,所以後來把他重新出來做官這樣的事稱為「東山再起」。
6、圖窮匕見
【釋義】比喻到最後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來的目的。窮:盡;匕:匕首;短劍。
【語出】 《戰國策?燕策三》:「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人物】荊軻(衛國人,今河南省鶴壁、新鄉一帶)按秦王的要求,接過秦舞陽手裡裝有地圖的匣子,當場打開,取出地圖,雙手捧給秦王。秦王慢慢展開卷著的地圖,細細觀看。快展到盡頭時,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荊軻見匕首露現,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舉起匕首便刺。
7、紙上談兵
【釋義】 在紙上談論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決實際問題的空談。
【語出】 清?曹雪芹《紅樓夢》:「現有這樣詩人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
【人物】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河北邯鄲人)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施行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8、負荊請罪
【釋義】負:背著;荊:荊條;古時用來抽打犯人的刑具。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主動向人認錯賠罪;請求責罰。
【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表示退讓。「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人物】戰國時期,藺相如(今河北曲陽人,一說山西臨汾人)「完璧歸」有功,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維護了趙王的尊嚴,被提升為上卿,位在廉頗(山西太原人,一說山西平遙人)之上。廉頗對此不服。藺相如知道後,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廉頗為此很得意。「我哪裡會怕廉將軍?不過,現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那隻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兒了!」藺相如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背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塗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於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9、卧薪嘗膽
【釋義】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經常嘗一嘗苦膽。比喻刻苦激勵自身;堅定報仇雪恥的意志。
【語出】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遣以來;卧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人物】越王勾踐(大禹子孫,姓姒si,名文命,今浙江紹興人)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10、揭竿而起
【釋義】揭:舉;竿:竹竿,指旗幟。揭竿為旗,奮起反抗。泛指人民起義。
【語出】 漢?賈誼《過秦論》:「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人物】幾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願豁出性命跟著陳勝(今河南省方城縣東孟窪村人)、吳廣(今河南太康人)一塊兒干。大夥砍伐樹木為兵器,高舉竹竿為旗幟,對天起誓,同心協力,推倒秦二世(嬴姓,名胡亥,也稱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將項燕(項羽的祖父)報仇。大家還公推陳勝、吳廣做首領,一下子就把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蘄縣鎮小劉村)佔領了。大澤鄉的農民一聽陳勝、吳廣他們起來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紛紛拿著鋤頭、鐵耙、扁擔、木棍來營里投軍。
11、三顧茅廬
【釋義】劉備曾三次到諸葛亮的茅廬拜請諸葛亮出來輔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誠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語出】馬致遠《薦福碑》:「我信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人物】漢末,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劉備(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聽說諸葛亮(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很有學識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他們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12、孺子可教
【釋義】指年輕人可培養。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人物】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的公子,姓姬,潁川城父(今河南省寶豐縣李庄鄉古城村)人。因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隱匿,才改名為張良。
有一天,張良在橋上散步遇到一個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黃石公,隱士)。那老人的一隻鞋掉在橋下,看到張良走來,便叫道:「你替我去把鞋揀起來!」張良便下橋把鞋撿了起來。那老人又對張良說:「來!給我穿上!」張良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謝的話也沒說,轉身走了。
張良愣愣地望著老人的背影,猜想這老人一定很有來歷。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夥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後來老人交給張良一部《太公兵法》說:「你要下苦功鑽研這部書。鑽研透了,以後可以做帝王的老師。」後來,張良研讀《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手下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13、四面楚歌
【釋義】四面都是楚人的歌聲。後用來比喻四面受敵;處於孤立無援的處境。
【語出】梁啟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殆陷於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釋條文以持其說。」
【人物】項羽(今江蘇宿遷人)和劉邦(今屬江蘇豐縣人)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兵少缺糧,夜裡又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難道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心裡已喪失了鬥志,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14、老當益壯
【釋義】雖然年紀很大了,但志氣和身體更壯。
【語出】《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人物】東漢名將馬援,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竇馬村)人。從小就胸懷大志,他打算到邊疆去發展畜牧業。馬援長大以後,當了扶風郡的督郵。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長安。半路上,他覺得犯人怪可憐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為此丟了官,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業和農業生產,成了一個大畜牧主和地主,把自己積攢的財產、牛羊,都分送給他的兄弟、朋友。他常說:「做個大丈夫,總要'窮當益堅,老當益壯』才行」。就是說,越窮困,志向越要堅定;越年老,志氣越要壯盛。後來,馬援成了東漢有名的將領,開國功臣之一,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戰功。
15、投筆從戎
【釋義】指讀書人放棄文化工作參軍入伍。
【語出】《後漢書班超傳》。
【人物】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突然覺得很悶便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後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採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16、暴殄天物
【釋義】原指殘害滅絕各種生物。後指不知愛惜物品;隨意毀壞糟蹋。
【語出】《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人物】三人(寶釵、李紈、探春)只是取笑之談,說了笑了一回,便仍談正事。探春因又接說道:「咱們這園子只算比他們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銀子的利息。若此時也出脫生發銀子,自然小器,不是咱們這樣人家的事。若派出兩個一定的人來,既有許多值錢之物,一味任人作踐,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園子里所有的老媽媽中,揀出幾個本分老誠能知園圃的事,派准他們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們交租納稅,只問他們一年可以孝敬些什麼。」(《紅樓夢》第五十六回)
17、暗渡陳倉
【釋義】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戰略;也比喻男女私通。多比喻暗中進行活動;常跟「明修棧道」連用。
【人物】《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臣已算定今番諸葛亮必效韓信暗渡陳倉之計。」
張良送劉邦到褒中(今陝西褒城)。此處群山環抱,沿途都是懸崖峭壁,只有棧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別無他途。張良觀察地勢,建議劉邦待漢軍過後,全部燒毀入蜀的棧道,表示無東顧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他人的襲擊。劉邦入漢中後,勵精圖治,積極休整。同年八月,劉邦用大將韓信之謀,避開雍王章邯的正面防禦,乘機從故道「暗渡陳倉」(今陝西寶雞),從側面出其不意地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寶地。一個「明修」,一個「暗渡」,張、韓攜手,珠聯璧合,成為歷史上的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18、嗟來之食
【釋義】指帶有侮辱性的施捨。
【語出】《禮記 檀弓下》:「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人物】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發生了一次嚴重的飢荒。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貴族奴隸主在大路旁擺上一些食物,等著餓肚子的窮人經過,施捨給他們。一個餓得不成樣子的人用袖子遮著臉,拖著一雙破鞋子,搖搖晃晃地走過,黔敖看到後,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湯,傲慢地吆喝道:「喂!來吃吧!」那個餓漢抬起頭輕蔑地瞪了他一眼,說道:「我就是因為不吃這種'嗟來之食』才餓成這個樣子的。」 黔敖也覺得自己做得有點過分,便向餓漢賠禮道歉,但那餓漢最終還是不肯吃而餓死於路旁。
19、手不釋卷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語出】《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人物】三國時,呂蒙是吳國的大將。呂蒙作戰勇猛,平時卻不肯讀書。孫權勸道:「你讀點歷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孫權道:「漢先武帝從前行伍出身,卻'手不釋卷』。」從此,呂蒙勤勉自學,受益匪淺。
20、韋編三絕
【釋義】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語出】司馬遷《史記 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貴族。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⑨ 中國成語故事視頻大全幼兒成語故事兒童成語故事大全

從前,有個鄭國人抄,打算到集市上買雙鞋穿。他先把自己腳的長短量了一下,做了一個尺子。可是臨走時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賣鞋的地方。正要買鞋,卻發現尺子忘在家裡了,就對賣鞋的人說:我把鞋的尺碼忘在家裡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來再買。說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裡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張張地跑到集市。這時,天色已晚,集市已經散了。他白白地跑了兩趟,卻沒有買到鞋子。
別人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很奇怪,就問他;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這個買鞋的鄭國人卻說:我寧願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腳。
寓意:不顧客觀實際而墨守成規的人,常常會做出荒唐可笑的事來。
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⑩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

D. 少兒表演成語故事

⑴ 兒童成語故事 《葉公好龍》 幼兒故事大全

【成來語】: 葉公好龍源

【拼音】: shègōng hào lóng

【解釋】: 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出處】: 漢·劉向《新序·雜事》記載: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器物上刻著龍,房屋上也畫著龍。真龍知道了,來到葉公家裡,把頭探進窗子。葉公一見,嚇得拔腿就跑。

【舉例造句】:葉公好龍,好其是而非者。 清·梁啟超《敬告國人之誤解憲政者》

【拼音代碼】: yghl

【近義詞】:表裡不一、言不由衷

【反義詞】:名副其實、名實相符

【燈謎】: 傾古雄才愛中華

【用法】: 作定語、賓語;指表裡不一

【英文】: 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actually fears

【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葉地諸侯子弟沈諸梁自稱葉公,他特別喜歡龍,他的屋樑、柱子、門窗及所有傢具甚至連衣服上都雕刻或綉制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得知後,專程去探望葉公,從窗戶上探進頭去。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

⑵ 兒童成語故事100篇


兒童成語故事有:

1、病入膏肓

春秋時,晉公患重病,派人到秦國請醫生。秦桓公派答亂了一位名叫緩的名醫去診治。在緩還未到之前,晉景公做了個夢,夢見兩個小孩在談話。一個說﹔「來人是個醫術高明的醫生,恐怕要傷害我們,我們該逃往哪裡﹕「另一個回答說﹔」我們躲在膏肓的下面,看他能把我們怎樣﹕」

緩到了之後,給晉公作了檢查,然後搖搖頭說﹔」你的病已發展到膏肓的下面了,用火炙的辦法不行,用針剌也剌不到患處,服湯葯力達不到,實在是無法醫治了。」晉景公嘆了口氣,說﹔」緩是一位名不虛傳的醫生。」於是賞給了緩一筆厚禮,送他回國。不久,晉景公果然病逝。

5、出奇制勝

戰國時,燕國國君昭王派大將樂毅率兵攻打齊國。樂毅足智多謀,很快就打下了齊國的七十多個城。只有即墨城和呂城未被攻下。即墨城居民推選一個叫田單的人擔任守城指揮。這時燕昭王已去世,他的兒子惠王繼承了王位。

田單想,燕軍強大,光憑勇敢是難以取勝的。於是他就派人到燕國,散布樂毅看不起惠王的流言。惠王得知後,非常生氣,撤換了樂毅。田單利用這一時機,襲擊燕軍。

他徵集了一千多頭牛,在它們的背上披上畫有龍紋的紅綢,在牛的角上綁上鋒利的尖刀,在牛的尾巴上紮上用油浸泡過的蘆葦。

一天夜間,田單挑選了五千名精壯的士兵,他們跟在牛的後面,點起火來。這群牛帶著烈焰,向燕軍兵營狂奔而去。燕軍兵營頓時起火。燕軍驚恐萬狀,四處潰逃,齊軍大勝,收復失去的土地。 西漢司馬遷在他撰寫的《史記》中,認為田單的這次勝利,是軍事上出奇制勝的典範。

⑶ 畫蛇添足的故事 兒童成語故事

原文: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版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權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譯文:
古代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宗以後,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弊舉祥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夠,一個人喝則有餘。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卻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呢!」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添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
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倒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給蛇添足的那個人,正是因為做了多餘的事,才失掉了到嘴的好酒。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切合實際一點,不要做那些多餘的事情。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二》

⑷ 兒童幼兒成語故事文字版

井底之蛙復一隻青蛙,住一口制井裡。它高興時,在井裡跳來跳去,天熱了,在水中游上游下,覺得很快活:我是井裡的主人,多麼逍遙自在! 它正在自得其樂的時候,忽然聽見有人在叫它租搏。它抬起頭向井口一看,只見一隻大海龜的頭幾乎遮去了井口上的半丬天。只聽見大海龜問它:青蛙老弟,你見過大海嗎?青蛙說:大海有我的井大嗎?海龜老兄,歡迎你下井來作客。大海龜被它說動了心,真想下井去看看。可是,它左腿還沒跨進井去,右腿的膝蓋已被井欄絆住了。於是,大海龜只好伏在井口上,告訴青蛙,海有多大、多深、多廣。青蛙這才知道,井外還有這么大的天地。它又驚奇又慚愧,感到自己的見識太渺小了。成語井底之蛙比喻見識短淺,卻又妄自尊大。

⑸ 少兒成語故事大全 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廬里。版
謀士徐庶向劉權備推薦說:諸葛亮是個奇才。劉備為了請諸亮幫助自己打天下,就同關羽、張飛一起去請他出山。可是諸葛亮不在家,劉備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樂地回去。隔了幾天,劉備打聽到諸葛亮回來了,又帶著關羽、張飛冒著風雪前去。哪知諸葛亮又出門出去了,劉備他們又空走一趟。
劉備第三次去隆中,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在交談中,諸葛亮對天下形勢作了非常精闢的分析,劉備十分嘆服。
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非常感動,答應出山相助。劉備尊諸葛亮為軍師,對關羽、張飛說:我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幫劉備打了不少勝仗,為劉備奠定了蜀漢的國基。
三顧茅廬成語解釋
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去襄陽隆中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三顧茅廬成語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 出師表》:臣本布衣, 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⑹ 少兒成語故事

【成語】: 蕭郎陌路
【拼音】: xiāo láng mò lù
【解釋】: 蕭郎:舊時泛指女子所愛戀的男子;陌路:過路人。比喻女子對原來愛戀的男子視若路人,不願或不能接近,指分手。
【出處】: 唐·崔郊《贈去婢》:「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拼音代碼】: xlml
【近義詞】: 視同陌路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不再相愛

⑺ 兒童成語故事視頻160

《買櫝還珠》從前,一個有一顆漂亮的珍珠的楚國人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 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木蘭,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氣撲鼻。然後,用翠鳥的羽毛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 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裡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於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後,便拿著盒子往回走。可是過了幾天回來了。楚人以為鄭人後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珍珠交給楚人說:「先生,我買的只是盒子,您將一顆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於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一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裡。買櫝還珠,我國古代成語,出自《韓非子》,原意是買來珠寶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裡面真正價值高的珠寶。經常用來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

⑻ 簡短的幼兒成語故事八篇

成語一《杞人憂天》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程量,並且自言自語的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成語二《萬死不辭》

出處:《三國演義》第八回蟬曰:「近見大人兩眉愁鎖,必有國家大事,又不敢問。今晚又見行坐不安,因此興嘆,不想為大人窺見。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

釋義:意思是雖然有一萬次死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拚死效勞。

故事:在東漢末年,朝政的大權落在了董卓的手上。董卓這個人驕橫跋扈,出入宮廷敢用皇帝的儀仗,並讓弟弟、侄兒統率禁軍,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論老小一律封為列侯。他還征二十五萬民夫為自己修築宮室,又從民間選來八百美女,納入宮內。

成語三《安居樂業》

春秋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

老子對當時的社會不滿,並反對當時政治革新,他懷念著遠古的社會,認為社會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痛苦。他的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的社會。他的「小國寡民」社會大概的樣子是:

國家小,人民又少。即使有很多的工具,人們也不去用它。不讓人民用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即使有車輛和船隻,也無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適,滿足於原有的風俗習慣。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相聽得見,但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上面的這段文字就是安居樂業的大概意思,這個成語來源於《老子》,原文是「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成語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滿、安定。

⑼ 適合幼兒聽的成語故事

守株待兔
掩耳盜鈴
買櫝還珠
狐假虎威
此地無銀三百兩
畫蛇添足
盲人摸象
亡羊補牢
殺雞給猴看
畫餅充飢
調虎離山
狼狽為奸
嫁禍於人
殺雞取卵
井蛙立志

⑽ 幼兒園成語故事《盲人摸象》幼兒表演台詞

「盲人摸象」是大家熟悉的寓言,說的是四個盲人以各自摸到的大象的身子、牙齒、腿和尾巴為依據,說大象的形狀像牆,像棍子,像柱子和繩子等,他們都自以為是,爭個不休。這則寓言使人們在忍俊不禁之時,得到啟示:識物、知人,應當力戒「以偏概全」。以後經常用「盲人摸象」來諷諭主觀片面的人。這個成語經常為人引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認識本課的十三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八個生字。 2.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盲人摸象」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內涵。 3.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講這個故事。 過程與方法: 1. 反復誦讀,在充分的朗讀中感悟理解課文。 2. 展開小組討論,對故事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認識事物要全面,在全面了解事物的情況之後再下結論。不能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就妄下結論,要全面觀察,才能有正確的認識。 重難點分析: 1. 學會本課生字詞,分角色朗讀課文。 2. 懂得「盲人摸象」這個成語的意思。 課前准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 同學們,你們見過大象嗎?能不能說一說它們是什麼樣的? 2. 課件展示大象的圖片。 3.學生認真觀察,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4. 過渡:可是有幾位盲人,他們沒見過大象,也很想知道大象長得什麼樣?於是,他們就用手去摸大象,他們摸到的大象是什麼樣子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寓言故事《盲人摸象》。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 教師出示學習要求,學生自讀課文。 (1)認識生字新詞,把課文讀通順。 (2)盲人們摸到的大象分別是什麼樣子的? (3)和同學交流你讀文後得到的啟示。 2. 認讀生字新詞。 (1)出示生字詞卡片,指名讀一讀,再集體朗讀,教師要強調要點。 (2)同桌互讀,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3. 指名分段讀文,檢查學生讀通、讀准課文的情況。 4. 學生互相評議。 5. 出示帶生字的重點句子。 一個盲人摸著了象的身子,就說:「我知道了,象原來像一堵牆。」一個盲人摸著了象的牙齒,就說:「象跟又圓又光滑的棍子一樣。」第三個盲人摸著了象的腿,就說:「你們倆說得多不對,象跟柱子差不多。」最後一個盲人摸到了象的尾巴,就大叫起來:「你們都錯了!象跟繩子一個樣!」 (1)讀句子。 (2)讀句中的生字。 (3)去掉生字的讀音再讀。 6. 出示課件,用「與小象交朋友」的方式,檢查學生生字的認讀情況。 在本環節中,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 課件播放課文范讀錄音,學生邊聽邊把四個盲人認為象的樣子的句子在文中勾畫出來。 2. 朗讀第二自然段 (1)填表:課件展示表格 人物摸的部位得出結論 第一個盲人 第二個盲人 第三個盲人 第四個盲人 (2)練慣用「大象的……像……」來說話。 3. 課件展示學習提示。 小組讀第三自然段。 畫出牽象人說的話,讀一讀。 討論、交流:盲人說的對不對?為什麼?他們錯在哪兒里?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故事中的哲理。 4. 配樂分角色朗讀。 四、拓展練習 如果你面對那幾個盲人,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呢?出示課件。 五、課下練習表演課本劇。 在學生練習表演的過程中,教師要加以指導,幫助學生編演。 第二課時 一、表演課本劇。 要求:課前充分准備,有角色分工,能補充部分台詞,表情生動,形象。最好能結合課文內容和個人理解,加入自己再創作的內容。 1. 在小組中進行分工,練習合作表演。 2. 以小組在班上進行表演。 3. 同學互評。 對於這一環節,教師要關注前期准備,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做好充分的准備,既要有故事情節,又要表現出人物特點,突出人物性格,進而彰顯寓言故事中蘊含的深刻哲理。不要讓表演泛化,流於形式。 二、指導生字書寫。 本課生字筆畫較多,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在書寫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字形、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讓學生試說筆畫筆順。重點指導「象」的第六筆撇;「錯」的金字旁;「爭」的哪一筆最長。 2. 認真描紅、試寫。提醒學生寫字姿勢及握筆姿勢。 3. 實物投影學生寫字作品,師生共同評價,爭當「未來書法家」。 教師要關注學生書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筆畫和間架結構不好的及時進行修改。 4. 給生字組詞或用生字說一句話。 5. 練習:邊讀邊寫。 三、總結:學完這課讓我們明白了,(出示課件)——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要只片面了解, 就輕易的下結論。

E. 剪映里如何能找到成語故事的背景

、選擇背景

打開剪映,在工具欄點擊背景。

2、選擇畫布樣式

在背景選項下,點擊畫布樣式。

3、選擇更換

進入畫布樣式界面,選擇需要的背景直接更換。

如下:

工具碰攔/原料:小米12、miui11、剪映1.0.8。

1、點擊【背景】:在編輯視頻的頁面點擊【背景】按鈕。

2、點擊【背景的類型】:然後進入背景的頁面點擊【背祥粗景的類型】效果。

3、點擊【需要切換的畫布顏色 】:而在這選擇畫面顏色類型的所以進入畫布顏色的頁面點擊【需要切換的畫布顏色 】。

4、點擊【勾選】:隨後再點擊【勾選】按鈕。

5、點擊【導出】:此時返回到編輯的頁面點擊【導出】按鈕。

剪映笑宴胡怎麼換背景畫面
更換視頻背景的步驟說明:

工具/原料:iPhone13、iOS15.4、剪映8.2.0。

1、打開開始創作

打開剪映首頁頁面,頁面選擇開始創作這一選項點擊打開。

2、點擊添加

翻轉進入添加視頻素材頁面,頁面選擇視頻點擊,點擊添加。

3、打開編輯

翻轉進入視頻編輯頁面,頁面底部選擇編輯這一選項點擊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