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督脈灸——灸一脈而達全身,扶陽通絡、驅寒去濕
督脈灸被稱為灸中之皇,可以起到督腎同治,五臟六腑通調,是人體補陽開經之最!
在人體後背的正中線️上,也就是從頸椎到尾骨這段距離,貫穿著總管一身陽氣的督脈,古人稱之為「陽脈之海」,發揮溫煦機體,抵禦外邪的功能。中醫的養生秘招督脈灸,就是在督脈上艾灸,藉助督脈總督陽氣的作用,激發人體自身陽迅賣笑氣,又將這種溫熱,通過復雜有序的經絡系統層層傳遞至全身,恢復人體自愈力。督脈灸是一種在督脈上施以中葯和隔姜灸的療法。
現代社會,由於人們長期工作勞累,熬夜,飲食上吃太多寒涼食物(如配前從冰箱里冷凍的食物),還有越來越多的空調病,這些都大大消耗了人體生存所需最基本的——陽氣。所以人們才會感到身體越來越疲憊,精神消沉,工作沒有激情,這暗示人們身體消耗的陽氣越來越多,不注意補充導致一系列情況出現,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
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越來越高,對自身的防病健康意識也日益增強。作為祖國醫學傳統外治法之一,灸療的保健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採納。而督脈灸則是最適合的一種大灸療法。其施灸面廣、艾柱大、火氣足、溫通力強、非一般灸法所及。
督脈灸主要是通過激發協調諸經,發揮平衡陰陽、抵禦病邪、溫補督脈、強化真元、溫通氣血、調整虛實的功效,從而達到預防保健治療疾病的目的。這也是現代社會所提倡的「治未病」的保健養生思想。女性按照中醫的思想,屬陰性體質,因而相比男性來說,陽氣往往不足,這也就導致女性往往易患寒性疾病,如往往手腳冰涼,痛經等等,這些基本都是因為陽氣不足不能溫煦四肢、臟腑,以至於寒邪凝滯在這些部位導致疼痛不舒。
督脈灸通過在統領一身陽氣的督脈上進行辛溫大熱的灸療,讓陽氣在體內慢慢積聚起到大補陽氣的作用,使之到達體表起到御邪防病,在內到達全身各處起到溫通經脈、溫煦臟腑的作用。對女性面部的黃褐斑、雀斑等各種隨著衰老的出現的症狀,也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對於男性,可以健身、壯腎陽提高性生活,改善氣虛血虛,祛濕驅寒,腰痛膝軟,下肢沉重,神疲乏力,耳鳴頭暈,尿頻尿急,陽痿、早泄、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礙,性功能減退等一系列亞健康狀態。
三伏天灸是「冬病夏治」,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三九天灸是在天氣最寒冷時起加強治療作用畝含。因此,暑夏三伏天、寒冬三九天是「督脈灸」祛病的最佳季節。「督脈灸」刺激背部督脈和督絡,能起到強壯真元,祛邪扶正,鼓動氣血流暢,防病保健之功效,升一身之陽,斷全身百病。
注意事項:
1.在灸治的過程中如果患者感覺皮膚灼熱,告知護士在灼熱部位加墊艾條,避免患者皮膚燒傷。
2.如果有灼傷起泡現象,在三天後用無菌注射器抽吸泡液,外塗龍膽紫保護瘡面或前往我科咨詢。
3.患者督脈灸後後全身毛孔開放,故而在輔灸後4小時內應該避免洗浴,避風,避免因此導致感冒。 灸後當晚(4小時後)一定要用艾灰和生薑末泡腳,可以引火下行,以免上焦上火。
4.避免飲食寒涼食物,使寒濕停留於體內,影響督脈灸效果!
艾灸後的艾灰,還有很多功效哦!特別是督脈隔姜灸後的艾灰和生薑末,為「腳部美容」佳品,用之泡腳,祛風散寒的同時,還能去除各種頑固性皮膚頑疾,還您一雙健康雙腳!如果您願意完全可以變廢為寶哦。
天門市中醫醫院康一科專業團隊按照施灸部位不同推薦各種特色灸療,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為您制定優質、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天門市中醫醫院陸羽院區醫養樓八樓,歡迎咨詢!!!
咨詢電話:0728-5231595
『貳』 督脈經腧穴的針刺方法是什麼
(一)主治病症
督脈經共有28個腧穴(圖8-103),主要治療神志病、熱病和頭項腰背部諸病症。
圖8-103督脈腧穴
『叄』 人體的督脈在什麼位置
督脈:從尾閭骨端會陰部,向後循脊柱而上,向內行入絡於模兄腦,再上頭頂沿額下行到肢碼歷鼻柱。本經共有長強、陽關、命門、懸樞、筋縮、至陽、神道、身柱、大椎、啞門、百會、上星、水溝等28個穴位。其中最常用的有:①陽關。在第四歷搜腰椎下。
主治腰痛、月經病、帶下。針5分;灸3~15壯。
②命門。在第二腰椎下。
主治頭腰、角弓反張、腰痛、遺精、陽痿。針5~8分;灸3~15壯。
③百會。從兩耳尖直上,與頭頂之正中線交點處。
主治頭痛、目眩、健忘、中風、脫肛。針3分,沿皮刺;灸5~7壯。
④水溝(即人中)。在鼻唇溝約上1/3處。
主治癲狂、小兒驚風、中風、口噤。針2~3分,針尖略向上斜進,以劇痛為度。
『肆』 艾灸古法第五章第一節---督脈
第五章第一節:督脈
督脈從後背一直往上走。諸陽之匯,屬陽。
後溪主督脈。
脊柱痛腰痛,在中間的部分,取後溪穴。回聽第四章第一節課程。
頸椎脊柱胸椎等問題都與督脈有關。
整體看脊柱,無外乎頸椎突出、脊椎骨突出等。脊柱骨頭突出來的,本來正常情況兩邊膀胱經高於督脈,但有人脊柱突出,高過膀胱經。經絡下陷,膀胱經的問題。
第三種不多見,脊柱正S形。多半由於督脈陽氣受阻,生發有問題。青少年期注射疫苗、吊瓶、西葯等。容易損害督脈。正如梅花鹿,頭頂有角,背後陽之餘,陽氣太足。鹿困頃絕茸補陽。因小時候常注射西葯等,破壞督脈陽氣升發。可以通過艾灸等調整陽氣。
後背穴位很多,如何找?任督二脈找穴特殊。
兩點延線側身法。度骨法找穴。摸骨頭找穴位。督脈穴位在骨節裡面。如大椎在第七頸椎突下。從上到下很多骨節。七節頸椎十二節胸椎五節腰椎共24骨節。
長強穴離肛門近,頭頂百會、座下會陰。長強在會陰旁邊。圖中屁股下面中間小圈是肛門,最上面的骨頭代表最上緣,肛門摸到最後一塊骨頭。在此骨與肛門連線中間就是長強。
穴位不能差不多。專業人必須找准穴位。
長強穴一般調理脫肛,下面排污通道。脫肛是因為中氣不足,整個臟腑向下脫,補益中氣,補足後臟腑自然歸位。除艾灸還可拔罐、中葯、刮痧等調理。
脫肛
調理:補中益氣
中葯配方:枳殼4g厚朴4g 蘇葉3g 烏葯3g 香附1g 陳皮3g
艾灸配穴: 百會,長強,承山,中脘,神闕,關元
物理療法:冰敷
艾灸百會,諸陽之會。陽,衛外固表。百會主升一切陽,對稱治療法。長強穴可以拔罐。承山穴,膀胱經穴位:膀胱別出於肛(黃帝內經)。中脘、神闕、關元幫助補中益氣。配葯要懂葯性、配穴要講穴性。除艾灸方法,可中葯。脫肛嚴重的厚朴………………早晚各一副的量。還可以物理療法,冰敷法。用保鮮膜包一塊冰,放在肛門處。遇冷收縮。
痔瘡
內痔:先血後便
外痔:先便後血
艾灸配穴: 百會,長強,承山,中脘,神闕,關元
建議,艾灸前可配合拔罐一起調理,外痔在必要時可採取刺絡放血。
痔瘡:十人九痔。內痔和外痔。內痔是先血後便。外痔相反。還有內外混和痔。
艾灸痔瘡配穴與脫肛相同。同症同源,異病同治。建議可以配合拔罐祛寒濕,痔瘡者下焦濕重、脾腎濕寒。外痔者可以放血長強。用氣罐。新的血液會修復免疫細胞。
遠血症和近血症,大便下血。先便後血。
張仲景《金匱要略》遠血和近血
1、下血,先便後血,此乎答遠血也。黃土湯主之。甘草9 乾地黃9 白術9 制附子9 阿膠9 黃芩9 灶中黃土60配。要溫中祛寒,健脾統血。這里的黃土湯里:黃土經過火燒,黃土本身歸脾胃,火燒更加溫脾胃。現代人沒有,可以用赤石脂。
2、下血,先血後便,此近血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赤小豆50 當歸12 槐花10(散濕清熱)配,要散濕清熱,解毒活血而止血。
3,血便混合是腸道炎症。大便和血混合在一起,不是簡單的痔瘡,而是腸胃的炎症。可以艾灸神闕、中脘、大腸俞、小腸俞、關元、命門。
老祖宗的智慧: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灸之。
肛門瘙癢小孩子常見。因為有蟲,脾胃功能弱,腸道生蟲,晚上磨牙,肛門癢。脾虛濕氣不化。過後的課程會詳細講。成年人肛門癢,大腿黑癢,晚上睡覺時更癢。可以用艾葉➕百部20g➕蛇床子 15g 熬水洗肛門,早晚各一次。症狀就會緩解。也可以直接灸,濕氣直接灸。
赤小豆可以放在水中發芽、發出來一點時拿出來曬干再用。
答疑解惑環節:
1. 陰不足,需要滋陰,湧泉、太溪、復溜。舌胎有裂痕、脾虛後,脾主肌肉,脾虛後舌頭肥大。濕重舌體大,兩邊牙齒擠,於是兩側有齒痕,可汪姿以刮痧拔罐。刮痧拔罐是專門處理體表垃圾、疏通微循環、調理中焦:神闕、中脘、陰陵泉、陽陵泉、三陰交、專門去濕穴位還有水分。後面也會專門章節講舌象。
2. 一艾灸就上火:這種體質多半是上熱下寒。先刮痧,否則艾的熱性進入不去身體內部。先刮痧,從頭到頸到背部,清理垃圾疏通經絡,再重灸下焦,神闕中脘等等肚臍以下穴位,去除寒濕,中焦通暢後再灸上焦。不然容易上火。
3. 聽課需要什麼條件?線下課程可以來商學院系統聽課,請咨詢經銷商或者官方網站。
4. 過敏性鼻炎,第五節會詳細說。一般肺俞穴,通天穴、天府穴(胳膊上)、孔最穴。
5. 經絡不通引起的熱主要在關節痛、紅腫脹痛,灸什麼穴位。經絡不通說法太泛,有點像是痛風。用檸檬泡水喝,味酸但體內會變鹼性。可以直接灸痛處。如果痛在腳關節也可以灸昆侖、太溪穴;如果手關節可以灸外關和內關穴……
6. 粉刺怎麼辦?青春期陽氣牽引內熱,故心肺易熱,頭上會長粉刺。下巴和腮黑頭,可能下焦寒,可能痛經、脾胃寒會造成。定期後背刮痧,肺俞、胃俞可以放血。艾灸時間30分鍾足夠。中焦下焦調理,不可貪涼。
7. 乳腺增生:後面詳細講。配穴取肩井、足三里、膻中、天宗穴。女性應該保持心情調理、少甜食。
8. 晚上快睡著時,三個腳趾會抽筋:手指或者腳趾抖,就像眼皮跳。中醫說是因為肌膚皮下有積水造成。可以直接灸跳處。還有說抖跟肝有關,肝主筋。肝缺血或者皮下組織積水。肝缺血,半夜肝膽經當令時。要調肝。
9. 血管瘤:任脈時課程講過。癲癇可以灸鳩尾穴。
10. 18歲心動過緩、食慾差:取穴應精而少。心動過緩因為下焦濕寒造成,可以刮痧拔罐去濕氣。重點灸中脘、神闕、關元、命門。
11. 前面課程可以點最上面《艾益生養生課程》名片點開,所有課程都在裡面。
12. 有時間就灸,補陽之法。如果小孩子一般一周2-3次,神闕、脾胃就可以了。大人多數陽虛,可以多灸。
13. 大量寒邪艾灸後會有排病反應。劇烈疼痛,氣血淤堵,溫熱後通開。可以直接灸痛處。
14. 孕婦剖腹產豎線切:中醫講盡量順產。手術會造成經絡會有切斷等問題。從懷孕開始沒有吃葯、沒發生過性關系、生的時候順產,孩子會身體好。豎切也會有傷害。
15. 5個月寶寶半夜拉便便,可以溫灸神闕穴,時間短一些,溫度不要高。其實最好的方法是媽媽的手心搓熱放在肚臍上,打圈,給寶寶愛。
『伍』 伏天艾灸後背怎麼做 伏天隔姜艾灸督脈方法
5命門穴具體位置
具體位置:位於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常被用於後背發涼、手腳發涼和腰酸腿寒這類有陽虛症狀的疾病。
6
伏天隔姜艾灸督脈方法
功效:「三伏灸」中,「隔姜灸+貼葯」是最傳統療法。隔姜可使貼的葯容易滲透,激發穴位功效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療效。
具體操作方法:取生薑一塊,選新鮮老薑乎缺缺,沿生薑纖維縱向切取,切成厚約0.2~0.5cm厚的薑片歲辯,大小可據穴區部位所在和選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間用三棱針穿刺數孔扮譽。施灸時,將其放在穴區,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點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時,略略提起薑片,或更換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壯,以局部潮紅為度。灸畢用正紅花油塗於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膚灼傷,二是更能增強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
『陸』 伏天艾灸後背怎麼做 伏天隔姜艾灸督脈方法
1伏天艾灸後背哪些穴位
後背艾灸的穴位主要有四個:大椎穴、風門穴、身柱穴、命門穴鋒團。可以自己摸到這幾個穴位,用艾灸盒做艾灸。也可以去理療館,將後背交給專業的技師打理。
2
大椎穴具體位置
具體位置:低頭時,頸部平肩的位置有一個高骨就是第7頸椎,下面的凹檔基激陷就是大椎穴了。
功效:大椎穴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瘧疾、頸椎病、痤瘡等等,人體諸陽之匯,是人體所有陽經交匯的一大要穴。
3
風門穴具體位置
具體位置:大椎穴往下一個凹陷是第1胸椎棘突下,再往下摸一個凹陷就是第2胸椎棘突下了。旁開1.5寸怎麼找呢?肩胛骨的內緣到脊柱(也就是人體後正中線)的距離是3寸,取3寸這條線的中點就是1.5寸了,這就是風門穴。
功效:常被用於治療一些外感風邪的疾病,象傷風、咳嗽、發熱、頭痛、脖子僵硬、胸背痛等。
4
身柱穴具體位置
具體位置:大椎穴往下摸,大椎穴往下第三個凹陷就是身行襪柱穴。
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哮喘、夜尿症等病症,特別是此穴用於兒童身上效果更佳,可以說是兒童的強身保健穴,經常艾灸小孩的身椎穴,孩子能夠少感冒,身體成長也有很能大幫助。
『柒』 怎樣做督灸
督灸又稱長蛇灸,是一種在督脈上施以隔葯或隔姜或隔蒜灸的療法。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越來越高,對自身的防病保健意識也日益增強。作為祖國醫學傳統外治法之一,灸療的保健也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採納。而督灸則是在炎友薯茄炎夏日最適合的一種大灸療法。好察其施灸面廣,艾柱大,火氣足,溫通力強,非一般灸法所及。督灸主要是通過激發協調諸經,發揮平衡陰陽、抵禦病邪、溫補督脈,強化真元,溫通氣血,調整虛實的功效,從而達到預防保健治療疾病的目的。
督灸療法適合於督脈諸證和慢性、虛寒性疾病。如痹證(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腰痛(腰椎、胸椎、手塌頸椎骨質增生和腰肌勞損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鼻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虛勞消痰(遷延性肝炎、乙型肝炎、神經官能症等)、慢性胃腸疾病、產後惡寒等。督灸療法每周治療一次。4次為一療程。
『捌』 督脈灸在家裡怎麼做
督脈灸是對督脈進行艾灸,選擇大椎穴以下的位置,最佳時間是每天早上,冊盯吵因為早上人體的陽氣生發,在這個時候艾灸治療效果最好。督脈灸每次持續約2小時,每周一次,具有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療寒濕引起的頸肩腰腿痛。特別是對於脊柱相關的疾病,治療效果比較明顯,州侍如類風濕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症,尤其是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效果非常好。孕婦和高熱病人不能做督則緩脈灸,陰虛火旺病人不能做督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