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顫音練習的最簡單方法
學習顫音的技巧,就從模仿開始吧——模仿救護車叫喚。
這只是沒有聲樂老師在身邊、一種自我揣摩的方法,當然不屬於常規的聲樂練習。發出「嗚嗚」的依次循環高低的滑音(稍快),能找到抖動喉結的感覺,慢慢的吧「嗚嗚」的發音轉變成「嗯嗯」的發音;
再慢慢的轉成「你~」的發音,再唱一些「你」結尾的一句歌……呵呵,這只是一種感受喉結抖動的顫音方式,與氣息發聲不一樣,但每件事都需要循序漸進,慢慢揣摩,不妨試試。
(1)怎樣學顫音視頻擴展閱讀:
顫音用氣息演繹歌曲的時候,強大的氣流沖擊口腔和鼻腔後部所產生的震動,小腹給予氣息的壓力產生了氣流,有些歌星通過喉結的抖動(劉德華)和嗓子眼的一緊一松(張信哲)「做」出了顫音。
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或是一種風格,但在很多高潮部分,他們也具有強大氣流的顫音。所以,還是那句話,氣息是根本,用了氣息,自然會有氣流的沖擊產生顫音。
對於流行歌曲,有些低調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樣每個字都在氣息上,有時似一種悄悄話,有時像一種無奈的嘆息,不會有強大的氣流支持你的顫音。
2. 唱歌怎麼學顫音
顫音練習發音方法:
1、練習發舌尖顫音,開始舌尖輕輕向上捲起,接觸上齶。
舌面邊緣也要起作用,把口腔前邊的出口全都堵住。舌面邊緣用一定力量。舌面兩側的邊緣不動。呼出 氣流的壓力會把舌尖推開。如果吹不動舌尖,可能是舌尖太緊張更可能是兩側漏氣。舌尖不要向上頂得太緊。
2、發出長音,並活躍地抖動雙手。
抖動雙手時需溫柔、鬆弛,從上到下或兩邊運動。再以快速溫柔的節奏抖動雙手。不抖動雙手,繼續發聲並嘗試延續顫音的效果。如果顫音有所流失,再抖動雙手,作感覺。
(2)怎樣學顫音視頻擴展閱讀
發聲練習
1、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即橫隔膜的呼吸方法),因此必須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3、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
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4、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通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唇、齒、舌的靈活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
3. 怎麼學習顫音
顫音(Vibrato)是指在運弓的同時把一指按在琴弦上,相鄰的二指在弦上富有彈性的一起一落,得出一種連續交替出現的特殊音響效果。如果我們在運弓的同時把一指按在琴弦上,相鄰的二指作揉弦狀態,但並不揉弦,而是利用揉弦時腕關節那勻稱的抑揚動作在弦上富有彈性的一起一落,得出一種連續交替出現的特殊音響效果,這種按音效果就叫「顫音」。
如何掌握顫音
第一節:如何掌握顫音
顫音(Vibrato)是指歌聲呈波浪式的活動,又稱為音波。當氣息通過聲帶發出聲音,歌唱者有意識地將之震動,便會形成顫音。發出顫音時,喉部肌肉會劇烈跳動,尤其男性的喉結較凸顯,更易令人察覺。
學習顫音其實並不困難,只要喉嚨肌肉鬆弛,便能有效作出自然的震動。我們可以以相差半度的兩個音階,用 [a]聲進行練習。例如C大調中E和F(即m和f)剛好相差半音,嘗試不斷發出mfmfmfmf……,且越唱越快,便能產生以m為中心的顫音。
第二節:顫音帶來的效果
顫音易於掌握而效果又顯注,特別是處理延長音方面,純粹的拉長,會使聲音又直又呆板,用顫音則可令聲音鬆弛、活潑生動,令樂曲的色彩更豐富,音色更圓潤悅耳;若能配合其它腔體的共鳴,會產生餘音裊裊,繞梁三日的動人歌聲。
對於歌唱者而言,顫音大大增添了樂曲的層次感,令較平凡的樂句亦不置顯得僵硬,是相當實用的歌唱技巧。不過有數點是必須注意的:
喉部震動不是口/唇的震動。初學時可用手指輕觸唇部,避免錯誤的搖動。
千萬別把似是而非的「喉嚨抖動」當作顫音。抖動是束緊喉嚨發聲,用壓力強迫咽喉肌肉抖震,這對聲帶的傷害很大,故練習時應以輕松自然為大原則,否則將錯誤習以為常就不易糾正了。
聲樂家會進一步講究顫音的振頻與振幅等方面,但不用拘泥於小處,只要「唱者自然,聽者舒服」便可以了。一般而言,獨唱者不妨多用顫音,強化聲音質感;合唱時則要彼此相互配合,不應振顫過頻、過大,以免聽眾感到煩厭。
顫音掌握方法
發出長音,並活躍地抖動雙手。抖動雙手時需溫柔、鬆弛,從上到下或兩邊運動。再以快速溫柔的節奏抖動雙手。
不抖動雙手,繼續發聲並嘗試延續顫音的效果。
如果顫音有所流失,再抖動雙手,作感覺。
技巧
顫音,實質是用氣息演繹歌曲的時候,強大的氣流沖擊口腔和鼻腔後部所產生的震動,小腹給予氣息的壓力產生了氣流。我倒不贊成流行音樂一定要用這樣死板的方式產生顫音,有些歌星通過喉結的抖動(劉德華)和嗓子眼的一緊一松(張信哲)「做」出了顫音。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或是一種風格,但在很多高潮部分,他們也具有強大氣流的顫音。所以,還是那句話,氣息是根本。用了氣息,自然會有氣流的沖擊產生顫音謹差友。對於流行歌曲,有些低調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樣每個字都在氣息上,有時似一種悄悄話,有時像一種無奈的嘆息,不會有強大的氣流支持你的顫音,這時就需要你用一些小技巧來修飾你的尾音,我認為流行歌曲的顫音表現不完全*氣息頂出來,有時候抖抖喉結,控制嗓子眼裡的聲音也未嘗不可,只要整體在歌曲的氛圍之中不受影響即可。
學習顫音的技巧祥槐,就從模仿開始吧——模仿救護車叫喚。這只是沒有聲樂老師在身邊、一種自我揣摩的方法,當然不屬於常規的聲樂練習。發出「嗚嗚」的依次循環高低的滑音(稍快),他能讓慶譽你找到抖動喉結的感覺,慢慢的吧「嗚嗚」的發音轉變成「嗯嗯」的發音,再慢慢的轉成「你~」的發音,再唱一些「你」結尾的一句歌……呵呵,這只是一種感受喉結抖動的顫音方式,與氣息發聲不一樣,但每件事都需要循序漸進,慢慢揣摩,不妨試試。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uJWEhmDr9LWt_d1cAV_
4. 顫音發聲方法視頻教學
視頻鏈接:網頁鏈接網頁鏈接網頁鏈接
張傑
5. 顫音怎麼學。
顫音學法為:通過舌頭震動喉嚨。
顫音方法:
通過舌頭振動發出的顫音,在幾種語言中出現。分大舌齒齦顫音和小舌顫音。大舌顫音主要在斯拉夫語,俄語和西班牙語中出現,通過齒齦間隙空氣振動發出。小舌顫音則在德語,法語和荷蘭語中出現,氣流主要從肺部發出,通過口腔的振動帶動聲帶顫動。語言中的顫音在R字母出現。
顫音的有無存在個體差異,由於基體燃核功差沒有練習、出於演唱風格考慮不喜歡用等原因,有些歌手演唱時有顫音,而有些沒有。顫音是可以控制的。顫音的成因並不一樣,所看到歲擾的一般民族唱法整個過程都有,通俗的只是尾聲有。
6. 唱歌怎麼學顫音
唱歌學顫音的方法如下:
1、初步模擬顫音感覺。標準的顫音大約在二分之一音到四分之一音之間快速的棗友頃轉換,超出這個范圍聽者都會感覺不舒服不自然。我們冬天在出門感覺非常冷的時候不禁會打寒戰,那麼打寒戰的時候發音會很趨向於顫音的感覺,我們可以模擬試一下。
2、身體不能僵硬,動起來。我們可以選擇發一個長音,開始不會顫音的同學這個長音聽起來肯定會很僵硬,直直的完全沒有彈性的感覺,我們這時候可以抖一抖雙手,讓聲音動起來,或者向前走,意識告訴自告帶己聲音要放鬆讓它動起來,然後再停止運動。
看看聲音是不是可以顫動起來,如果又僵硬了,就再運動起來。終究原理顫音的形成是兩個字「放鬆」,身體要放鬆,氣息才能流動起來。
3、聲音減弱法。隨便發一個單音的情況下,先大點聲,然後試著把聲音縮小。在感覺上聲音是放出去然後收回來的。因為我們在控制聲音大小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對氣息進行控制。兩者強弱要注意經常切換,只有經常切換才能找到氣息放鬆的感覺,也可以在歌曲里嘗試這種收放的感覺。
4、狗喘氣訓練。知道自然的顫音是由氣息控制形成的,那肯定少不了橫膈膜的訓練。對橫膈膜很好的訓練就是模擬「小狗凳陸喘氣」,我們通常看到夏天小狗喘氣的速度非常驚人,也可以證明橫膈膜跳動的力量非常強,我們可以將舌頭吐出用手按住肋骨窩中間橫膈膜的位置,然後進行快速的吸氣吐氣,感受橫膈膜的跳動,經常這么練習橫膈膜力量會明顯增強。
5、蟬式吐氣法。很多接觸聲樂的愛好者訓練過「弱延音」,也就是我們說的「吐SI」,動作是將氣吸足,橫膈膜下壓腰腹擴張,然後保持支撐的同時慢慢發「SI」這個音,時間越久越好,氣流越均勻越好,為的是練習橫膈膜對氣息控制力。
7. 顫音技巧和發聲方法
顫音是唱歌技巧當中用得最多同時最容易練習的一項技巧,它主要通過控制氣息的流動或者喉頭的顫動來發出,以下是專門為你收集整理的顫音技巧和發聲方法,供參考閱讀!
顫音技巧
什麼是顫音呢?顫音就是唱歌時聲帶的波動,它是一種修飾音。當你聽到某些特定類型的演唱時,比如爵士歌曲,歌手唱的聲音很低沉,那個時候顫音就會很明顯。每個人的顫音都不一樣,這是由你的聲帶決定的。
聲帶決定了你發音的滾和方式。一般沒學過唱歌、沒有聲樂基礎的人聲帶都會很緊。如果你的演唱方式正確(我們這里所說的正確是指呼吸順暢),那麼你可以隨意的唱,也可以大聲的唱,然後顫音就會自然的出現,這就是自然的顫音(看視頻演示)。每個人都有,你試一試就知道了。
在鋼琴上隨意彈下一個中聲區的音或低聲區的音,你在延長聲音的時候顫音也會自然的出現。顫音是體現你聲帶力量的一種方式,這也是氣息從橫膈膜到喉嚨時體內的一種自然連接。如果一個人的顫音有規律,頻率穩定,那麼他的聲帶能力就比較強了。
雖然你在唱歌的時候可以故意的做出一些顫音,但這種顫音並沒有什麼用,而且聽起來很不自然,會讓人覺得很奇怪。如果能感受到自己的顫音,那說明你做對了。很多學唱歌的人一開始都不會顫音,這需要花很長時間的氣息練習,還要擺脫用嗓子唱歌的壞習慣,盡量使氣息自然流暢,那麼你才能掌握正確的顫音。
顫音的出現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我們不必太在意,應該把重點放在氣息和發聲等基礎的練習上。當你做了很多氣息的練習、基本功扎實了以後,戚拆那麼你的顫音就會很自然的出來了。
練習顫音的技巧
你可以練長a音或其它單音,然後這個a要一輕一重的去練,並氣也要一輕一重往外反"壓"(既聲音反拉),速度可慢慢加快,加到好聽為止。
深吸慢呼氣息控制延長練習:其要領是:先學會「蓄氣」,先壓一下氣,把廢氣排出,然後用鼻和舌尖間隙像「聞花」一樣,自然松暢地輕輕吸,吸的'要飽,然後氣沉丹田,慢慢地放鬆胸肋,使氣像細水長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勻,控制時間越長越好,反復練習4—6次。
抽泣練氣法:歌要唱的好,首先氣息要足,現在和大家分享一種常用而簡單的練氣方法,就是"抽泣練氣法",也就是像哭的很傷心的時候,一下一下的吸氣,短而急促,大家多點練習對氣息很有幫助。
鍛煉肺活量
1.經常性的做一些擴胸、振臂等徒手操練習。
2.耐久跑練習,注意要堅持經常、跑和呼吸配合、距離適當、強度不宜大。
3.練習潛水或游泳。以上這些鍛煉的機制是:增加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的彈性,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提高和改善肺呼吸的效率和機能。
顫音的訓練方法
首先了解顫音的分類:顫音在流行唱法中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鼻顫,既運用鼻腔結構的共鳴功能發出的聲音。第二種是腹顫,即通過橫膈膜的頻率大仔盯振動再運用氣息從嘴中發出的聲音。初學者應該先從鼻顫開始練習,到了後期自然而然就有了腹顫的感覺基礎。
多聽」顫音歌曲「:我們在學習唱歌顫音的時候,可以多去搜集和聽錄一些常帶有顫音的歌曲,了解歌手是如何在歌曲中是通過什麼方式產生的顫音,具體是利用哪個字進行顫音的修飾和感情抒發,從而長期堅持下去聽錄這種歌曲,給自身培養出一種」良好的顫音感覺「。
多模仿」顫音歌手「:我們在學習顫音的過程中,不要盲目的自我練習,我們在多去發現一些喜歡用顫音的歌手,並在聽錄他(她)的歌曲的同時進行適量的顫音模仿練習,學習」顫音歌手「的咬字放音等顫音的收放方式,只有從這些基礎做起,我們才能將自我的顫音有效地培養練習出來。
多觀看「歌手MV」:我們如果只是去聽歌和模仿也是不行的,我們同時也要多看一些歌手的MV,學習他們在發出顫音時整體的動作和面部的情感流露,最好能深刻的體會於其中,從而以此了解顫音的情感方式,這樣一來,對於我們日後進行顫音的練習時自然很容易的就聯想起如何去抒發情感的同時發出顫音。
多進行氣息方面的練習:我們在努力探尋「顫音」的奧秘時,我們也不能落下自身氣息方面的練習,穩定渾厚的氣息基礎是一切唱歌技巧的前提,我們只有多多進行氣息方面的訓練,先打好氣息的基礎,再進行顫音的訓練,這樣才會對自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
多進行「共鳴」的訓練:顫音的練習不能單單只憑藉以上的方式,我們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進行自身唱歌共鳴能力的訓練,比如學貓叫,老虎叫等這些基本的方式。只有將自身的共鳴水平提升上去,顫音的練習才有起到有效的成果,對於我們也是有利無害的一件事情。
發聲方法
不管是哪一種演唱方法,作為聲樂藝術,鬆弛是使聲音流暢、自然的重要前提。要是聲音自然、優美,必須做到全身的肌肉以及一切與發聲的部位,如聲帶、喉頭、下巴自然松馳,同時還要以通暢的氣息支持。
訓練要求:
①聲音鬆弛、自然,在說話的狀態下發聲;
②注意連音線,要唱得連貫並在一口氣狀態下完成;
③氣息要通暢、自然,在最放鬆的基礎上緩緩下沉;
④放鬆下巴,抬上顎,保持下巴穩定;
⑤放鬆喉頭,使之處於打哈欠狀態;
⑥練習時聲區最好控制在自然聲區,以真聲為基礎,從低聲區起練,練到中聲區後下行回到低聲區。
有關鬆弛訓練的曲目
男聲:《祈禱》(王傑),《東方之珠》(羅大佑);
女生:《恰是你的溫柔》(蔡琴),《我可以抱你嗎》(張惠妹)。
如何掌握顫音:
學習顫音其實並不困難,只要喉嚨肌肉鬆弛,便能有效作出自然的震動。我們可以以相差半度的兩個音階,用[a]聲進行練習。例如C大調中E和F(即m和f)剛好相差半音,嘗試不斷發出mfmfmfmf……,且越唱越快,便能產生以m為中心的顫音。
顫音帶來的效果:
顫音易於掌握而效果又顯注,特別是處理延長音方面,純粹的拉長,會使聲音又直又呆板,用顫音則可令聲音鬆弛、活潑生動,令樂曲的色彩更豐富,音色更圓潤悅耳;若能配合其它腔體的共鳴,會產生餘音裊裊,繞梁三日的動人歌聲。
對於歌唱者而言,顫音大大增添了樂曲的層次感,令較平凡的樂句亦不置顯得僵硬,是相當實用的歌唱技巧。不過有數點是必須注意的:
1.喉部震動不是口/唇的震動。初學時可用手指輕觸唇部,避免錯誤的搖動。
2.千萬別把似是而非的「喉嚨抖動」當作顫音。抖動是束緊喉嚨發聲,用壓力強迫咽喉肌肉抖震,這對聲帶的傷害很大,故練習時應以輕松自然為大原則,否則將錯誤習以為常就不易糾正了。
3.聲樂家會進一步講究顫音的振頻與振幅等方面,但不用拘泥於小處,只要「唱者自然,聽者舒服」便可以了。一般而言,獨唱者不妨多用顫音,強化聲音質感;合唱時則要彼此相互配合,不應振顫過頻、過大,以免聽眾感到煩厭。
顫音掌握方法:
1.發出長音,並活躍地抖動雙手。抖動雙手時需溫柔、鬆弛,從上到下或兩邊運動。再以快速溫柔的節奏抖動雙手。
2.不抖動雙手,繼續發聲並嘗試延續顫音的效果。
3.如果顫音有所流失,再抖動雙手,作感覺。
如何練習顫音?
原理是,保持口型不變,改變口腔容量並迅速還原,有規律地反復,形成顫音。具體練習需要老師指導。
練習舌尖顫音的時候,舌尖輕輕向上捲起(輕到不費一點勁),輕輕接觸硬齶前部(輕到沒有多少接觸的感覺,總之要放鬆),用連續的呼出氣流吹動它,讓它自己振動起來。學會吹動舌尖以後,再學習同時讓聲帶振動。開始學習的時候寧可讓舌尖多顫動一段時間。
實際語言里可能只要顫動兩三下就夠了。小舌顫音甚至可以用漱口的辦法讓小舌顫動起來。可以設想,在大風中空氣很快流過高高煙囪的兩側,煙囪也會擺動起來。因為是使用氣流吹動的,所以說是伯努利效應的結果。那種運動方式的原理,是跟閃音不一樣的。舌尖閃音要用神經指揮肌肉去讓舌尖運動。
練習發舌尖顫音的一開始,舌尖輕輕向上捲起,接觸上齶。與此同時舌面邊緣也要起作用,把口腔前邊的出口全都堵住。舌面邊緣用一定力量,左右兩側的上齶和牙床。它們不參加顫動,只是使舌尖的活門縮小,同時使舌尖有彈性。也就是說,舌面兩側的邊緣是不動的。呼出氣流的壓力會把舌尖推開。如果吹不動舌尖,可能是舌尖太緊張(無聲),更可能是兩側漏氣(有h......聲)。如果吹的時候聽到一聲th......,然後舌尖停在外頭不動了,一定是缺少彈力,也就是兩側太放鬆,或者舌尖太緊張,也可能是舌尖後卷不夠。如果聽到的是一聲tx......,是舌根太高太緊張。舌尖活門調得小一些,可能更容易顫動起來。舌尖向上頂得太緊,會聽到trrr,就累了。東北地區車把式的「得兒駕」就是trjia……關鍵是要學會rrrrr的輕松的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