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視頻軟體 » 怎樣打坐視頻教程
擴展閱讀
視頻號作品怎樣轉刻抖音 2025-05-06 11:02:53
白帶發黃無味是什麼原因 2025-05-06 10:30:56

怎樣打坐視頻教程

發布時間: 2022-01-11 08:29:49

㈠ 怎樣練習正確的打坐呢找不到一個正確有效的方法,能提供視頻嗎,我看不懂文字的解釋,辛苦了

視頻地址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B4%F2%D7%F8&fr=ala0

打坐有什麼要領呢?一上座我們先要調身,然後調息,然後調心。

調身,就是先把自己的坐姿坐好,可以散盤,可以單盤,可以雙盤 ;左腳在下,右腳在上,或者左腳在上,右腳在下,不拘。兩掌也上下相疊,兩大拇指輕輕相抵,哪個手在上都可以,以自然為宜。

然後肩膀放鬆,頸部打直放鬆。用頭頂的正上方,也就是兩耳頂端聯機的正中間,來做調整姿勢的基準點,可以想像那一點有一條線往上拉,用那一條線來調整身體的正中線,然後用頭的上方,正上方那一點,也就是兩耳上方聯機的中點,吊一根線往上拉,這裡面的作意要領是:用頭來支撐頸部與肩膀,不是用頸部與肩膀來支撐頭。頭是空的,頸部是空的,肩膀是松的,走路、站著、坐姿,通通是是這樣子,用兩耳上方的連結線的中點,做為調整身體姿勢的基準點。頭部中空,頸部中空,頸部放鬆,肩膀放鬆,用骨架打坐,不用肌肉打坐。所謂不用肌肉打坐,就是我們盡量不要用到肌肉的力量,盡量的讓身體重心形成一個三角點。

調身,主要的重點就是這兩個作意要領,第一個是『用頭來支撐頸部與肩膀』,不是用頸部、脊柱來支撐頭,我們打坐是頭頂青天,簡稱為『頂天立地』,不只是坐姿這樣子,立姿也是這樣子。第二個作意要領『是用骨架平衡身體的姿勢,盡量不要用到肌肉』,骨架是用來平衡,不是用來支撐。感覺上,肌肉完全沒用到力。坐姿如是,站姿也如是,走路也如是。

接著講調息,一上座,輕輕鬆鬆地做幾個深呼吸,然後再放輕松,念頭跟著呼吸,呼氣的時候知道呼氣,吸氣的時候知道吸氣,整個呼氣的過程,念頭只有呼,整個吸氣的過程,念頭只有吸。如果呼吸是一匹馬的話,那念頭就是騎馬的人,當念頭跟呼吸一體的時候,就是人馬一體,讓念頭跟著呼吸。如果呼吸是人的形體的話,念頭就是燈光下、夜光下的影子,讓念頭跟著呼吸,如影隨形,亦步亦趨。讓念頭跟著呼吸一步一步,輕松地跟著,卻一點也不離開,如影隨形,形影不離,呼氣,呼氣的整個過程知道呼氣;吸氣,吸氣的整個過程知道吸氣。

接著是調心。這個階段,呼吸以外的念頭我們稱之為雜念,我們對雜念沒有抗拒,沒有不要,任何對雜念的抗拒和不要,我們稱之為大雜念。雜念來,不管它,只是回到呼吸,回到出入息。呼氣的時候知道呼氣,吸氣的時候知道吸氣。整個呼氣過程,念頭只有呼氣;整個吸氣過程,念頭只有吸氣。雜念來不管它,繼續回到『呼氣知道呼氣,吸氣知道吸氣』,不管是什麼樣的雜念,不管是可意的、不可意的,讓我們的身心放輕松,不要理它,不要排斥它,不要不要它,只是很單純地回來出入息,這樣子叫做調心。

㈡ 雙盤腿打坐教學視頻

打坐盤腿練習方法——雙盤(金盤、跌跏坐)附圖片

「雙盤」盤腿對於「參禪悟道」,是最基本、並且很重要的功夫。能使人體上下氣機貫通、經脈開通、改善人體體質,對打坐參禪的穩定並能更容易入靜入定,都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雙盤」盤腿質量的好與壞,直接影響打坐參禪入靜入定的情度,這對於一個「行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練習環節。並且在其練習過程很「痛苦」,丹經說「縱是鐵漢也難熬」。為「打坐參禪」打好堅實的基礎。為了更好的練習好「雙盤」,具體方法如下:
在練習「雙盤」過程中應當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

一、單盤:又叫半跌跏、金剛坐、如意坐 。
初學打坐的人,一定要從單盤(半跌跏、如意坐、金剛坐)開始練起。「雙盤」打坐是由「疼痛」開始的,原因是:練習者的下肢關節的韌帶過於緊張所致。這個階段的練習主要是「拉伸筋骨」,練習者要堅持住!其方法如下:

壓腿俯身(如圖所示):
練習者調身、正坐好,進行自然的盤腿:左足跟緊抵會陰,右足放在左腳大腿上,右腿的膝關節可能是翹起,右手按住右腿的膝關節處,逐漸的施加壓力,直到右腿膝關節貼到左腳上為好,之後身體慢慢的向前俯壓,作叩拜狀(如圖所示)。「循序漸進」千萬不要把筋骨拉傷!左右腳每次各15分鍾左右,3個月左右以額部向前俯身下壓貼到坐墊為標准。(注意:單盤兩足應互相交換練習)

二、「雙 盤」過渡練習:
單盤練習3個月左右,就要進行雙盤的練習。雙盤是由單盤過渡而來,在過渡中應採用如下的做法:
經過上述的鍛煉,練習者的已經初步的具備了雙盤的基礎。但是,要想練好雙盤打坐,還要進行雙盤練習,在練習時,也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把筋骨拉傷!
在左右腳各練習「單盤」5~10分鍾左右熱身後:
1、前3個月的「雙 盤」練習,先以5分鍾為度,到3個月時,能堅持15分鍾;
2、3~6個月,能堅持30分鍾;
3、6~9個月,能堅持45分鍾;
4、9個月後,能堅持1個小時或以上。
如果「疼痛難忍」,則可以通過持誦「儒釋道」經典,進行「法供養」以添福增慧。為修行准備「資糧」。

最好在每次練習按先左而後右,或先右而後左,因人而異。
以上方法的時間階段適合30歲以下人,30歲以上則根據自身的體質需要而安排「時間間隔」。
以上是練習「雙 盤」打坐的基本方法原則,希望練習者在練習的過程中認真的體會。

注意:「孕婦」絕對不能用此方法練習雙盤;高血壓、心臟病人士最好不用或慎用「雙盤」,可用「單盤」修行。

無量天尊!

㈢ 如何正確的打坐

打坐的話最好按"七支坐法",這樣比較如法一點吧,合十祝吉祥,阿彌陀佛. 七支坐法,就是指肢體的七種要點: (一)雙足伽趺(雙盤足)。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剛坐。開始習坐,單盤也不可能時;也可以把兩腿交叉架住。 (二)脊樑直豎。使背脊每個骨節,猶如算盤子的疊豎。但身體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過拘泥直豎,更不可以過分用力。 (三)左右兩手圜結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兩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拄。這在佛家,便叫做「結手印」,這種手勢,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四)左右兩肩稍微張開,使其平整適度為止,不可以沉肩嚲背。 (五)頭正,後腦稍微向後收放。前顎內收(不是低頭),稍微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即可。 (六)雙目微張,似閉還開,好象半開半閉地視若無睹。目光隨意確定在座前七、八尺處,或一丈一、二尺許。(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靜坐之初,先行閉目為佳。) (七)舌頭輕微舔抵上齶(參考附圖),猶如還未生長牙齒嬰兒酣睡時的狀態。 附帶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凡在靜坐的時候,必須使腦神經以及全身神經與肌肉放鬆,絕對不可有緊張狀態。最好是微帶笑容,因為人在笑時,神經自然會全部放鬆。 (二)初學靜坐者,不可以吃過飯就打坐,以免妨礙消化。同時也不能在肚子餓時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三)靜坐時空氣必須流通,但是不能讓風直接吹到身上。 (四)靜坐時光線不能太暗,否則容易昏沉;光線也不能太強,否則容易緊張。 (五)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和後腦包裹暖和,即使熱天打坐,亦不可使膝蓋裸露。 (六)初學靜坐不要勉強坐太久,以時間短、次數多為原則。 (七)初習靜坐時多半無法雙盤,則以單盤為宜。單盤時臀部必須加坐墊,坐墊的高矮依各人身體狀況而定,總以舒適為原則,如果坐墊太高或太矮;都會使神經緊張。至於坐墊的軟硬程度也必須適中,否則引起身體的不適,則影響靜坐的心情和效果。 說明: (一)兩腿雙盤的跏趺坐為最正規的七支坐法。 (二)跏趺坐也要加坐墊、除非氣脈全通,才可以不墊。 (三)初學靜坐多半無法雙盤,則酌情採用以下各圖所示的其他坐姿。 說明: (一)坐墊約兩、三寸。隨各人舒適度自作調整。 (二)初習靜坐無法兩腿雙盤,則採用單盤。隨各人生理狀況,自由選取金剛坐或如意坐。 (三)如果無法單盤,或者單盤坐到腿麻。而想繼續用功,則可改用下列任何一種姿勢。 說明: (一)正襟危坐為歷來儒家所慣用的靜坐姿勢。 (二)吉祥卧為佛家所主張的睡姿。孕婦如果單盤對腹部造成壓力可改用吉祥卧,或任意選取對自己較為舒適的坐姿。

㈣ 佛教中如何打坐視頻

網上能查到,有個叫X老師教打坐
還有一個,國外的系列視頻,叫, 靈性的真相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WG3wgYH934/(靈性的真相)

㈤ 怎樣正確打坐

打坐的正確方式:
肢體的七種要點:
(一)雙足伽趺(雙盤足)。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剛坐。開始習坐,單盤也不可能時;也可以把兩腿交叉架住。
(二)脊樑直豎。使背脊每個骨節,猶如算盤子的疊豎。但身體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過拘泥直豎,更不可以過分用力。
(三)左右兩手圜結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兩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拄。這在佛家,便叫做「結手印」,這種手勢,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四)左右兩肩稍微張開,使其平整適度為止,不可以沉肩嚲背。
(五)頭正,後腦稍微向後收放。前顎內收(不是低頭),稍微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即可。
(六)雙目微張,似閉還開,好象半開半閉地視若無睹。目光隨意確定在座前七、八尺處,或一丈一、二尺許。(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靜坐之初,先行閉目為佳。)
(七)舌頭輕微舔抵上齶(參考附圖),猶如還未生長牙齒嬰兒酣睡時的狀態。
附帶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凡在靜坐的時候,必須使腦神經以及全身神經與肌肉放鬆,絕對不可有緊張狀態。最好是微帶笑容,因為人在笑時,神經自然會全部放鬆。
(二)初學靜坐者,不可以吃過飯就打坐,以免妨礙消化。同時也不能在肚子餓時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三)靜坐時空氣必須流通,但是不能讓風直接吹到身上。
(四)靜坐時光線不能太暗,否則容易昏沉;光線也不能太強,否則容易緊張。
(五)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和後腦包裹暖和,即使熱天打坐,亦不可使膝蓋裸露。
(六)初學靜坐不要勉強坐太久,以時間短、次數多為原則。
(七)初習靜坐時多半無法雙盤,則以單盤為宜。單盤時臀部必須加坐墊,坐墊的高矮依各人身體狀況而定,總以舒適為原則,如果坐墊太高或太矮;都會使神經緊張。至於坐墊的軟硬程度也必須適中,否則引起身體的不適,則影響靜坐的心情和效果。
說明:(一)兩腿雙盤的跏趺坐為最正規的七支坐法。
(二)跏趺坐也要加坐墊、除非氣脈全通,才可以不墊。
(三)初學靜坐多半無法雙盤,則酌情採用以下各圖所示的其他坐姿。
說明:(一)坐墊約兩、三寸。隨各人舒適度自作調整。
(二)初習靜坐無法兩腿雙盤,則採用單盤。隨各人生理狀況,自由選取金剛坐或如意坐。
(三)如果無法單盤,或者單盤坐到腿麻。而想繼續用功,則可改用下列任何一種姿勢。
說明: (一)正襟危坐為歷來儒家所慣用的靜坐姿勢。
(二)吉祥卧為佛家所主張的睡姿。孕婦如果單盤對腹部造成壓力可改用吉祥卧,或任意選取對自己較為舒適的坐姿。

㈥ 打坐的正確方法

靜坐的方法 靜坐時間最好在黎明之前,其次是在夜靜時,一則不妨礙日里勞動產生,二則初學的人心神不寧靜,易為外界喧雜的聲音所擾亂。因此早晚人聲寂靜的時候是比較適宜,否則醒來時坐一次再入睡亦可,靜坐功夫純熟後,對自己意志就會有極大的操縱力,雖在熱鬧如劇場中,亦能凝洋默坐.不被外境所擾。 靜坐的姿勢,是把右足墊在左腿下,左足放在右腿上,(這叫單盤,若是雙盤,再把右足從下扳上,擱在左腿上,靜坐不拘單.雙盤都可以的)左手放在右手上,手掌心向上迭安於小腿上,將身前後搖動數次,吐出濁氣數口,空氣由鼻吸入,頭須自然正直,忌僵硬。閉眼,合唇,舌抵上齶,鼻正對肚臍,肩部放鬆下垂勿聳起,背勿靠壁或依靠於他物之上,以免妨礙血液流行。 臀部用枕頭之類墊高一二寸,不用亦可,腎囊勿使壓住,褲帶襪帶領扣之類都要解松,以寬適不脫落為宜。天氣寒冷時腿以下蓋上毛毯等物以免膝關節受風。修定的方法可分作三步來實施: 一、數息。鼻中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靜坐入手的功夫就是調息,呼吸須細長深遠,用意引至臍下,出入綿綿,忌迫促,或有聲。息調順了以後,就可開始數息。《法觀經》說:"佛法初門,即數息觀,以世間人皆貪著身,未能忘身守意,心多散亂,故佛法初門,教修數息觀。"《解脫道論》說:"數息是世尊所稱嘆。"它的修法是初入坐時可數自己的呼吸,呼吸一次就計一個數,從"呼"計數也可以,從"吸"計數也可以,從一數至十,數完了,再從頭由一數起。 二、繫心臍下。經過相當時間的數息之後,思慮漸趨恬靜,這時可放棄數息,將注意力集中於臍下小腹,眼雖閉著,但眼光須內視小腹。智者大師《釋禪波羅密法門》說"若繫心臍下,臍是氣海,繫心在臍能除眾病。"其原因是注意臍下,深長細遠的呼吸,不但有強健肺部的功能,並具有寧靜神經的作用,智者大師又說:"下著安心(即是繫心臍下)令息微微然,息調則眾患不生,其心易定。"這是心息相依,其法存心於聽息之出入,但不是有聲可聽,一有聲,息就粗浮.當耐心潛神地輕輕微微傾聽若存若亡的息,這樣一來就愈微愈靜。 三、凝心。靜坐注意臍下,使心息相依,倘心息不忘,就不能入定。心息相依,經過一個時期,心便凝然。智者大師說"但凝其心,息諸亂想,即是修止,名凝心止。"怎樣凝法呢?只須應用一個呆字,一獃獃住,什麼都不思量,這就是凝心,漸漸地不覺有手,不覺有身,並不覺有我,但見聞仍然了了,這是定相初現,從此進入心息兩忘的境界,就是入定。入定的境界、乃是自然地隨著功夫的進程到達的,切勿存心求定,一有求定心,就不能得定;而且反因求定的一念,會引起其他妄想雜念來,因為求定這個念頭就是妄念。 以上所說的修定三個階段,並不是機械地排定次序的,倘靜坐功夫純熟。一入坐便可繫心臍下,可把數息這階段取消。 坐畢出定,將起時,先想氣從全身毛孔放出,須放數次,倘不做這種觀想,下次坐時就會感到身心煩躁不安,這點不可忽略。氣放出後,可搖動身體,屈伸兩臂,再用兩手掌互相摩擦,使手掌發熱,搓兩眼,然後放足,以手按摩足部,緩緩起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