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动清洗 » 怎样用短时间学会看心电图
扩展阅读
怀孕后孕酮低是什么原因 2025-09-20 19:01:24
电涡流信号怎样接入电脑 2025-09-20 18:43:17
怎样用手机号查快递 2025-09-20 18:43:16

怎样用短时间学会看心电图

发布时间: 2022-06-15 13:33:44

1. 怎么巧记心电图

12种心电图牢记法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
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 + 左偏
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 + 右偏
4,心房颤动:大小不等的f波;R--R绝对不齐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 与阵上速相比有P波
7,房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但是伴室内差异性传导v1呈M型波,QRS也可以增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有P'(大多代偿不完全)
8,室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时候R波宽大畸形),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无P,T与主波相反 (大多代偿完全)
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 ; 上抬:v12>0.3mv v3>0.5mv v45>0.1mv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间壁看V123;前壁看V456;下壁看Ⅱ,Ⅲ,aVF侧壁,Ⅰ,v56,aVL
11,阵上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2个格,节律规则,QRS正常,无P,T
12,3度阻滞:P频率>QRS频率,P-P<R-R

2. 如何看懂心电图那些数值

快速学会看常见心电图

如何看心率

看r-r或p-p间距3-5大格:正常心率(60-100)

心率过快 小于3大格:心率过慢大于5大格:

二,如何看心律

a:有p波:窦性心律 无p波:异位心律

b:整齐(pp或rr间差值小于0.12s):

规律心律不整齐(pp或rr间差值大于0.12s): 早博(房,室,交界性) 逸搏阻滞(房,室,交界性)

c: 房性的p波形态不一样交界性前无p波或逆传室性宽大qrs波,大于0.12阻滞:测pr间期,p后有无qrs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60-250次 /分p波存在,p-r>0.12——房性无p波或逆行p波,p-r<0.12s—

—交界性p波与t波融合——通称室上性f波:350-600 次/分(房颤) 房室传导阻滞2型1:pr逐渐延长,

直至p波不能下传2型2:pr间距不变,p波有脱落不能下传3型:p波与qrs波无关,pp与rr间距相等 三,看

电轴 看1.avf,的主波方向,确定电轴1下3上:右偏(提示可能右室肥大:v1电压大于1.0mv) 1上3下:

左偏(提示是否有左室传导阻滞) 四,看肥大 v1v5r波和p波,看是否有房室肥大证据 ,左室肥厚:v5r

波大于2.5mv 右室肥厚:v1r波大于1.0mv伴有心电轴右偏 五,看梗塞 找大q波,q>0.04,或>主波1/3?

如有,表明梗塞,再区分新的,陈旧的?(看st段有无抬高)

再 看是哪个壁?(前v1-v6,后v1,侧1,2,avl,下3,avf),有一个特殊的是后壁,是大r波,v1,v2

心肌梗死早期:高尖t波,或st段抬 高与t波融合急性:q波冠状t波亚急性:q波冠状t波变浅陈旧性:q波

或消失关于心肌梗死的定位前间壁:v1-v3前壁:v3-v5侧壁:1,avlv5 -v6广泛前壁:v1-v6,1,avl下

壁:2,3,avf后壁:v7-v9有v1,v2r波增高及t波高耸

六,看m样波6,看有无m样波室内阻滞:

v1v2右v5v6左

七,看t波冠状t波的特点:

波形窄,顶尖,两侧对称,倒置通常出现在1,2,3,avf,v3,v5当合并有st段下移时,可以明确心肌缺



10种心电图一句话牢记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

给你看,要注意

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

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

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就可以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

7,房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吧了

),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8,室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下壁看Ⅱ,Ⅲ,aVF

3. 能教教我怎样看/怎样学心电图吗方法简便的

( 一 ) 通过示教了解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 二 ) 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象,了解心电图的分析步骤及心电图各波段,:波形测量方法。

( 三 ) 写出正常心电图的正式报告。

二、器材:

心电机一台,分规,正常心电图及心电图报告单每人一套。

三、实习安排 :

( 一 ) 轮流看心电图机操作方法。 ( 约 30 分钟 )

( 二 ) 测量正常心电图,边分析边记录写出完整报告后,交教师批改。 ( 约 2 个时 )

四、实习内容:

( 一 ) 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l .被检查方面的准备:

(1)在进行描记心电图前,让被检查者静卧数分钟。使全身肌肉松弛,在冬天应在比较温暖的环境内进行,这样可以减少因肌肉震颤而引起的干扰。

(2)对初次检查心电图者,在操作前要作些解释工作,说明这种检查是毫不痛苦的,也没有什么危险性,以减少和消除心理上的紧张。

(3)被检查者一般采取卧位,宜用木床。如在铁床上做,应注意绝缘,使身体不与其他任何金属导电体接触,可在床上垫上橡皮或塑料布,亦不能与墙壁和地面接触,以免受到干扰。

(4)四肢及胸前安放电极的部位,要将皮肤擦洗干净,并涂上导电液体,保持皮肤与电极良好接触及导电性能。

2 .心电机的操作步骤:

(1) 接好地线,以防交流电干扰并保障病人安全。

(2) 接好导联线,左手黄线,右手红线,左足绿线,右足黑线,胸前白线。

(3) 接通交流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导联变换器转至“零”点,预热 1 - 2 分钟打开输入开关。

(4) 定好标准:即加 1 毫伏特电压可使记录笔上移 10 毫米为准。如不够 10 毫米或大于 10 毫米,可用灵敏度调节 ( 增益 ) 调节之。

(5) 关上输入开关:将导联变换器转至 T 处然后开输入开关,此时可见记录笔随心动而摆动,根据需要开记录开关,即记录了第 1 导联心电图,以后依同法按次记录 II,Ⅲ , avR 、 avL , aVF Vl -- 6 等导联。

(6) 记录完毕后,关上电源开关,在记录纸上注明姓名,测定时间,导联等。

( 二 ) 心电图的波形及各部分的意义:

正常心脏的活动,其兴奋传导的过程是由窦房结 → 心房 → 房室结 → 房室束 → 左,右束枝 → 蒲肯野纤维 → 心室肌纤维。在每一心动周期内,一个典型的心电图有 5 个 ( 或 6 个 ) 波自左至右称为 P 、 Q 、 R 、 S 、 T 及 U 波 ( 如下图所示 ) ,并可分为下列部分, P - R 间期 QRS 间期、 Q - T 间期,及 P 一 R 段 S - T 段等。

图 12 心电图波及间期

1 . P 波: P 波代表心房激动时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P 波的起点表示激动自窦房结达到心房,其终点表示心房全部受到激动,其方向和外形与激动在心房内传导的途径有关,其时限表示激动经过心房全部所需的时间。

正常心电图的 P 波向上,而 aVR' 导联中 P 波倒置: avL , Ⅲ 及 V 1 V 2 等导联中 P 波可向上,倒置,或呈双向: ( 图 13)

正常向上的 P 波顶部圆滑。 P 波的时限不超过 0.11 秒,其振幅应小于 2.5 毫米。

图 13 P 波的波型
在心电图中只要有一个导联的 P 波超出正常范围,就代表 P 波有异常,提示心房有病变,若无 P 波常是节律问题。

2 . P - R 间期,心脏的激动经过心房,传至房室结:再下传至房室束左、右束支,后传至两心室,激动在房室结及房室束中的传导比较慢,因之 P 波以后有一段间隙才发生心室激动, 自 P 波起点至 Q 1 由波群起点的间隙为 P - R 间期。 P - R 间期表示激动经过心房,房室结,房室束而达心室所需的时间。正常数值为 0.12 ~ 0.20 秒,婴儿及心跳较速者, P - R 间期可较短。 P - R 间期延长常代表房室传导阻滞。

3 . QRS 波群 =Q 波是 QRS 波群中第一个向下的波, R 波是 QRS 波群中第一个向上的波,其前面可以无向下的 Q 波, S 波是随着 R 波之后的向下的波。 QRS 波群代表心室受激动时电压的变化,其起点表示激动开始达到心室,其终点表示两心室全部受到激动,其时限表示激动经过心室全部所需的时间,其形状与激动在心室内传播的途径有关。由于心室各部分产生的激动的先后不一,所以 QRS 波群的形成是代表几个部分激动过程所产生的电压变化的综合波。

正常 QRS 波群的时间不超过 0.10 秒。

在标准导联中,每个导联的 QRS 波群的振幅的绝对值相加大于 5 毫米,若小于 5 毫米则称低电压。胸导联每个导联 QRS 波振幅绝对值相加应大于 8mm 。

在胸导联中 V 1 的 R 波一般不超过 10 毫米, V 5 的 R 波一般不超过 25 毫米,若电压过高,提示心室肥大。

4 . S - T 段:起自 QRS 波群的终点至 T 波的起点, S - T 段应在零电位线,但可稍向上或向下偏移 ( 向下偏移不超过 0.5 毫米,向上不超过 1 毫米,但在 V 1 V 2 ,导联中向上偏移可达 3 毫米, V 1 不超过 5 毫米 ) 。若 S 一 T 段上,下偏移超过正常范围,可见于心脏病变等。

5 . T 波: T 波代表心室激动复原时的电压变化,在正常情况下, T 波的方向应与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 如在 aVR 导联 T 波是倒置的,而 V 5 导联的 T 波是向上的 ) 。

T 波的振幅在肢导联一般是 2 - 6 毫米,在胸导联可能高达 12 - 15 毫米,估计 T 波振幅大小时,应同时注意 QRS 波群振幅的大小,如 QRS 波群振幅小, T 波也小,如 QRS 波群振幅大, T 波也大。一般 T 波的振幅应不小于同一心动周期的 R 波的十分之一。 T 波改变的意义需结合临床资料加以解释,一般可见于心肌病变。

6 . Q - T 间期:代表心室激动开始到复极完毕所需的时间,此段肘间随心搏速率而改变。心率快, Q - T 间期短。而心率慢, Q - T 间期较长。正常范围是 0.36 - 0.44 秒。 Q - T 间期延长可见于心肌病变。

7.U 波 :U 波是在 T 波之后的一个较低的波,形成机制尚不甚明了。晚近学者多认为此波代表心室传导纤维的复极,故亦有人称之为蒲肯野氏纤维的 T 波。一般方向与 T 波一致,应较 T 波为低,通常不超过 0.5 毫米,但 V3 导联的 U 波有时可达 3 毫米, U 波特别明显时可见于低血钾情况。

( 三 ) 心电图的测量和分析方法

1. 波幅及时限的测量:心电图纸上印有一系列大小的方格由横线和竖线组成。横线的间隙是 1 毫米, 1 毫米等于 0.1 毫伏,每五条横线有一较粗的横线,代表 0.5 毫伏横线是用以测量心电图波的波幅即电压,通常用毫米或毫伏来表示。 ( 图 14) 。测量时,在基线以上偏动波,均从基线的上缘量至波顶端,其垂直距离就地正向波的电压,在基线以下的偏动波,则从基线的下缘量至波的最低点,这样,可除去基线本身的宽度,如要测量波的总电压,将正负波的绝对值相加即得。

心电图上竖线的间隔是 1 毫米,相当于 0.04 秒,每五条竖线有一粗线,两粗线间的时间是 0.2 秒,心电图各波及段的时限均以秒为单位表示之 ( 图 14) 测量时,选择偏动较大的导联,因为偏动大的波,其起点及终点比较清晰明确,便于测量,测量时限均以波或段的凸面为起止,而不以凹面为起止 ( 图 15) 。

心电图的测量用两脚小分规进行之。

自 R - R 间期推算心率表

77.5 77.5 56 107 34 176

77 78 55 109 33 182

76 79 54 111 32 187

75 80 53 113 31 193

74 81 52 115 30 200

73 82 51 117.5 29 207

72 83 50 20 28 214

71 84.5 49 122.5 27 222

70 86 48 125 26 230

69 87 47 127.5 25 240

68 88 46 130 24 250

67 89.5 45 133 23 261

66 91 44 136 22 273

65 92.5 43 139 21 286

64 94 42 143 20 300

63 95 41 146 19 316

62 97 40 150 18 333

61 98.5 39 154 17 353

60 100 38 158 16 375

59 101.5 37 162 15 400

58 103| 36 166.5 14 42

57 105 35 171.5 13 461

2 .分析心电图的方法,分析心电图,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将各导联心电图按标准肢导联,加压单极肢导联及胸前导联排列。检查各导联有无技术误差,电压标准化是否正确等。所谓电压标准化,就是记录心电图时,调节电流计的灵敏度,当电流计通过 1 毫伏电压的电流时,记录笔偏动应为 10 毫米,不足或超过 10 毫米,则会影响波形电压测量的准确性。

(2) 检查每个心动周期,是否有 P 波,以及 P 波与 QRS 波群的关系是否正常,以确定心脏的节律究竟属正常或异常。

(3) 用分规测量 P - P 间隔是否规律,测定时限,计其心率,计算的方法是,将 60 秒除以 P - P 间隔时间,即得每分钟心率。例如 P - P 间隔为 0.8 秒,则心率二 60÷0.8 = 75 次 / 分。如遇心房颤动等心律不齐,则计 3 秒内的 QR8 波群数,乘以 20 ,即为每分钟心室率。用同法可测心房率。

图 14 心电图纸的电压线及时间线

图 15 心电图波的电压和时间测量

(4) 检查 P 波的形态、振幅及宽度,第Ⅱ导联及 aVF 和 V 1 导联的 P 波一般较为明显着重在这些导联辨认及测量波。

(5) 测量 P - R 间期,在标准导联中,选择 P 波宽而明显且有 Q 波的导联进行测量,如无 Q 波,则在有明显 P 波及 QRS 波群最宽的导联中测量之。

(6) 观察各导联 QRS 波群的波形,测量振幅,主要注意 V 1 V 5 , avL 及 aVF 导联,测量 QRS 时限,以时限最长的导联为准。

(7) 测量平均电轴,测量时只要求 I 及 Ⅱ 导联 QRS 波群波幅的代数和查 P 。 45 表即可求出平均电轴的度数。

例见图 16 ,图 19

(8) 检查 S - T 段有无偏移及其偏移程度,以无偏移或上下偏移若干毫米表示之。

(9) 检查各导联 T 波的形态,方向及高度,方向以向上,倒置及双向表示之,高度以正常,低平及平坦表示之。

(10) 测定 Q - T 间期,选择 T 波较高且终点明显的导联测量之。

(11) 根据以上分析所得资料,掌握心电图改变的主要特征。做出心电图诊断。

图 16 图 17

I 导联 QRS 波幅代数和= +6+ ( - 1) = 5 Ⅲ 导联 QRS 波幅代数和= +1+ ( - 8) = 7

将 5 和- 7 查表可知平均电轴=- 45 0

五、小结:正常心电图的指标

成人正常值

P 波
电压:< 0.25MV

时间:< 0.11 〃

P — R 间期
0.12 〃- 0.2 ′

QRS 波群
时限:< 0.10 〃

Q 波:< 0..04 〃

电压: aVF < 2MV

aVR < 0.5MV

L 1 +L 2 +L 3 > 1.5MV

RV 1 < 1.0MV

RV 5 < 2.5MV

V 1 R/S < 1

V 5 R/S > 1

RV 1 +SV 5 < 1.2MV

RV 5 +SV 1 < 4.0MV

Q 波< 1/4R

ST 段
上移: V 1 -V 3 < 3cm

其他导联< 1mm

下移:< 0.5mm

T 波
高度应> 1/10R
参考资料:http://netclass.csu.e.cn/jpkc2004/zhenan/jpkc/sxzd/zcxdt/

4. 心电图怎么看

01 拿到心电图报告,先看诊断结论,“窦性心律(不齐);心电图正常范围”这样的结论属于正常。当出现“传导阻滞、心肌梗死、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结论时,那么,就要格外重视了;然后可以看具体的检查参数,与正常参数做对比;最后就是看图像,需要了解各种波形所代表的意义。

心电图简易分析:

1、拿到报告,先看诊断结论

当看到“窦性心律(不齐);心电图正常范围”这样的结论时,那么心电图检查都还正常,因为窦性心律就是正常心律,而窦性心律不齐呢也并无大碍,都是正常的意思。当出现“传导阻滞、心肌梗死、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结论时,那么,就要格外重视了,必须及时和医生进行沟通,寻求治疗。

2、看具体的检查参数

虽然说,心电图主要是图像,但是,报告中也会有具体的参数,通过对参数的对比,我们也能大致了解到心电图的具体情况。正常范围如下:

3、看图像

电图记录纸上有许多小格子,要看懂心电图,就要了解这些小格子所代表的意义。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粗线是每五个小格一条,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5mm,横竖粗线又构成了大方格。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移动速度为25mm/s,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0.04s;每两条粗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0.2s。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是有规定的,即外加1mV电压时,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10个小格,也就是说,每个小横格表示0.1mV,而每个大格就表示0.5mV,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心电图上有各种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要看懂心电图,就要了解这些波形所代表的意义。如P波:正常心脏的电激动从窦房结开始。由于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的交界处,所以窦房结的激动首先传导到右心房,通过房间束传到左心房,形成心电图上的P 波。 P波代表了心房的激动, 前半部代表右心房激动, 后半部代表左心房的激动。 P 波时限为0.12秒,高度在肢体导联为0.25mv,胸导联为0.2mv。当心房扩大,两房间传导出现异常时,P 波可表现为高尖或双峰的P波。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结间束,称Bachmann束)、房间交界区(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又分为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纤维(Pukinje fiber)构成。心脏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激动传,然后循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的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形成了心电图上相应的波段。

5. 如何学会初步看心电图

心电图是由一系列的波组所构成,每个波组代表着每一个心动周期。一个波组包括 P 波、QRS 波群、T 波及 U 波。看心电图首先要了解每个波所代表的意义。

(1)P 波。心脏的激动发源于窦房结,然后传导到达心房。P 波由心房除极所产生,是每一波组中的第一波,它反映了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前半部分代表右房,后半部分代表左房。

(2)QRS 波群。典型的 QRS 波群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波,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 Q 波,继 Q 波后的一个高尖的直立波称为 R 波,R 波后向下的波称为 S 波。因其紧密相连,且反映了心室电激动过程, 故统称为 QRS 波群。这个波群反映了左、右两心室的除极过程。

(3)T 波。T 波位于 S-T 段之后,是一个比较低而占时较长的波, 它是心室复极所产生的。

(4)波。U 波位于 T 波之后,比较低小,其发生机制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

6. 心电图怎么看

在心动周期中,心脏每次收缩之前,必先产生电激动,电流传布全身,各处产生不同的电位。因电流强度与方向不断变动,身体各电体也不断变动,通过心电图把这种变动的电位连续描记成的曲线,这就是心电图。心电图的基本波形代表的含义:
P波:反映心房除极过程电压和时间的改变.
QRS波:反映心室电极过程电压和时间的改变。
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Q-T间期:反映心室除极与心室复极的全部时间.
各波形的正常值范围:
心电图纸每小格横坐标表示时间0.04秒,纵坐标表示电压0.1毫伏。
⑴P波形态:一般为钝形图,有时有轻度切迹但波峰间距小于0.11秒。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25毫伏,在胸前导联不超过0.2毫伏。
⑵PR间期:正常人为0.12-0.20秒。
⑶QRS综合波:正常人为0.06-0.10秒.
⑷S-T段:正常人S-T段下移不超过0.05毫伏,上升不超过0.1毫伏。
⑸T波形态:波形平滑不对称,上升慢而下降快,方向同P波的方向相一致。
⑹Q-T间期:正常人当心率在60-100/分时,Q-T间期为0.32~0.44秒。
⑺心电轴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激动的方向是不断改变的,心电轴为一个心动周期中电激动总的方向,正常心电轴为0~90度,大于90度为电轴右偏。

7. 如何快速学会心电图

心电图
房早撇(前有异常P波即P'波)
室早阔(QRS波群宽大畸形,代偿完全)
窦缓二十五(PP\RR间期大于25小格)
窦速十五格(PP\RR间期小于15小格)

房扑很规整(F波形态大小一致,节律规则,以固定比例下传)
房颤不抡个(F波形态大小不致,节律不规则,RR间期绝对不等)
左室(肥大)五五二百五(V5导联R波高度>5大格2.5mV)
右室(肥大)右偏一刀(导)切(V1导联R波高度>1.0mV,R/S>1,电轴右偏)

Ⅱ/Ⅰ有P臭的远(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渐远至脱落)
Ⅱ/ⅡPR差不多(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脱落前RR间期基本相等)
Ⅲ度阻滞各顾各(P波与QRS均规则,但相互无关联)

室上速比10少(RR间期<10小格)
室速就是室早多(QRS波群宽大畸形,连续出现,140--200次/分)

左阻左偏Q群宽(左束支完全性传导阻滞,电轴左偏,QRS增宽)
Ⅰ、L、5导R波切(Ⅰ、L和V5导联R波宽大,顶端有切迹)
右阻V1M型(rsR'波型)
T波倒置下了河

心梗T倒(置)ST变(弓背向上提高)
急性异Q要出现(Qs\Qr\QR,Q波时间>0.04s,深度>1/4R)
前壁要在3到5(V3--V5出现异常Q波)
(前)间壁1至3导间(V1--V3出现异常Q波)
侧壁Ⅰ、L和5、6(Ⅰ、L、V5、V6出现异常Q波)
广泛前壁一溜烟(V1--V3出现异常Q波)
下壁Ⅱ、Ⅲ加F(Ⅱ、Ⅲ加F出现异常Q波)
后壁12T波尖(V1、V2R波增高,T波高耸,V7--V9出现异常Q波)
缺血ST多下移(ST段普遍下移>0.05mV)
典型可见T着冠(倒置T波较深,升支与将支对称,称为冠状T波)

异常Q波
间壁1至3,前壁胸中间,下壁Ⅱ、Ⅲ、F,侧壁看两边,广泛前壁一溜烟,后壁要对穿

8. 怎样简单又移动的学会看监护仪上的心电图

首先要明确,监护仪的心电图与心电图机的心电图,两者是不同的。

前者关注变化趋势,用于临床辅助;后者用于诊断。也就是说不能用监护仪的心电图进行心电的诊断。

监护仪上的心电图,主要关注心率、幅度、报警等。不需要看懂细节!

9. 快速学好心电图的技巧

没有什么速成大法的,只能跟你说一下阅读心电图首先要知道怎样的才是正常的心电图,然后看节律是否整齐,不整齐又是属于那一类的心律失常,整齐的话还要看心率,以及T波和ST段。一般就是这样思考的,还有更细致的,那些还需要不断学习。

10. 如何看心电图

一、心率的测量

测量心率时,只需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然后被60除即可求出。例如RR间距为0.8S,则心率为60/0.8=75次/分。还可采用查表法或使用专门的心率尺直接读出相应的心率数。心律明显不齐时,一般采取数个心动周期的平均数值进行测算。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应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浅为准。测量QRS波群、J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统一采用QRS超始部水平作为参考水平。如果QRS起始部为一斜段(例如受心房复极波影响,预激等情况),应以QRS波起点作为测量参考点。,应以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顶端;测量负向波形的深度时,应以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心电图测量规定:测量P波和QRS波时间,应分别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P波终点以及从最早QRS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QRS波终点,PR间期应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起点;QT间期应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QRS波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的间距。

单导联心电图仪记录测量:P波及QRS波时间应选择12个导联中最宽的P波及QRS波进行测量;PR间期应选择12导联中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QT间期测量应取12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

一般规定,测量各波时间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