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时间管理
#1 “一目了然”型早晨计划
这种计划,作为一个 “提醒清单” 放在孩子一早就能看到的地方,快速建立任务感、顺序感。
比如,下面是一种最常见的“早晨计划”,胜在简单,有图片,字体颜色好看清晰,可以贴在孩子床边,是不是一目了然?
女孩的早晨计划
上厕所,洗手,穿衣服,梳头发,吃早点,刷牙
还有一个男孩版本,只是图片有点不同哈。
有时候,你会觉得,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几件事,还是要做成 “提醒板” ?
仔细观察咱们的孩子,就会发现,小孩是一种注意力会被无穷新鲜事拉走的“动物”,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建立顺序感、节奏感,的确会很有效。
下面这种,把时间和事项都写在卡片上,自己排列,很灵活。
醒来、铺床、洗脸、穿衣、吃早饭、刷牙、梳头、准备好书包、穿外套、等班车。
#2 “Check List”型早晨计划
这种计划比就更进一步了,有完成打勾的功能。一开始的时候,完成任务,就打一个勾,打勾会给孩子成就感。不过这样的设计,需要每天打印一张新的计划,有点浪费纸张。
我们的 “早晨重要事项清单”:整理床铺,吃早餐、穿衣服、刷牙、检查书包和便当盒、上学去咯。
当然,还可以想点新方法,可以反复用同一张计划纸。右边的绿色笑脸圆圈,是一种可多次使用的小粘纸。
再或者在夹子上写上任务,完成了,就移到另一面。这个也不局限于早晨计划,可以用在每天的 daily to do list 上。
这个也很好玩,做完了,翻上去,黑色部分可以互相黏着,也可以轻易拉开复原。
❷ 六岁孩子一个人在家,如何更好的安排孩子一天的时间
6岁学龄前儿童一天生活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适当劳动、运动、三餐、睡眠与休息。怎样合理安排时间是关系到孩子学习效率与身体健康的关键。所以在儿童进入小学之前,作息时间应该开始要与小学上学时间相吻合,以尽早适应小学生活。
中午一点:亲子阅读或自由时间
下午一点半:午间休息
下午三点:下午点心
下午四点半:玩耍时间。和宝宝一起到公园玩或者是在家里拼图,搭积木,橡皮泥等各种玩具,或者是看会卡通片。然后可以帮妈妈一起准备晚餐。
下午六点:固定晚餐时间。晚餐后孩子可以帮忙洗碗,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与爸爸一起看电视,玩游戏。
晚上八点半:睡前活动。睡前的准备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安静下来,也有利于固定晚上睡眠时间。让孩子把作息时间和睡前活动联系起来,从而让孩子有了睡觉时间到了的意识。在确定睡前活动之前,家长要先想想平时有什么活动可以让孩子平静下来: 是洗澡?还是听故事?还是听轻音乐?一旦找到切入点之后,父母就可以以此制定每日重复发生的睡前准备活动。父母还可以以问答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记住睡前准备活动。比如:我们换上睡衣之后,做什么?刷完牙了,干什么?
如果孩子喜欢,家长还可以在睡前告诉孩子自己的一天是如何渡过的。孩子也可以告诉父母他一天的收获有哪些。这么做,既可以增加亲子交流时间和机会,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时间感和语言能力。特别对于大年龄的孩子,也让他们明白父母对于他们的关心。
晚上九点:睡觉。
❸ 一般幼儿园作息时间表是怎么安排的
一般作息如下.希望您的孩子能尽快适应:) 春季 8:00-8:40 入园时间 8:40-9:20 升国旗、做早操、自由活动 9:30-10:00 教学活动 10:00-10:20 室外活动 10:20-10:50 教学活动 10:50-11:20 室外活动、洗手 11:20-12:00 中餐 12:10-2:40 午休 2:40-3:20 教学活动 3:30-4:00 教学活动 4:00-4:15 室外活动 4:15-4:50 兴趣教学(舞蹈、绘画) 4:50-5:00 结束活动,幼儿准备离园 ------------------------------------------------------------- ·冬季 8:00-9:00 入园时间 9:00-9:20 升国旗、做早操、自由活动 9:30-10:00 教学活动 10:00-10:20 室外活动 10:20-10:50 教学活动 10:50-11:20 室外活动、洗手 11:20-12:00 中餐 12:10-2:00 游戏、活动 2:00-2:30 教学活动 2:30-3:00 教学活动 3:00-3:20 室外活动 3:20-4:20 兴趣教学(舞蹈、绘画) 4:20-4:30 结束活动,幼儿准备离园
❹ 如何给大班孩子制作植物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区
1
植物名称
2
生长地点
3
当地气候特点
气温: 度
湿度:
土壤的水分:
阳光:阴、雨、晴天
施肥: 个月 次
4
植物的哪些特点适合在上述的环境生存
根:泥土里
茎:根上
叶:茎上
5
我的结论或感想
我们知道了
我们感受到了
资料展示区
(在观察中,你也许拍摄了植物的图片或者查找过相关的资料,你可以在此粘贴图片或者收集来的文字资料等,它们将成为你交流展示的重要依据)
可以种葱,蒜苗或者豆芽
❺ 儿子上幼儿园大班!周末怎样给孩子指定一个计划表
首先,周末生活的安排应该有计划性。可以提前一周安排,也可以在周五或平时有空的时间提出来征求家庭成员的意见。父母可以询问孩子的想法,不要以为孩子比较小而忽略孩子的想法。同时提出自己的安排计划,大家可以相互讨论,兼顾各自的想法并最终达成一致。这样一个氛围,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既可以培养孩子做事的计划性,也可以引导孩子在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同时尊重别人的意见,也得到别人的尊重。当然,还应该考虑一些意外的因素,如安排了外出活动天却下雨了,安排好一家人逛街但临时有事等等,计划有变时应该考虑相应的处理措施,并且在安排计划时就应该向孩子加以说明,以免当计划有变时影响孩子当天的心情,也避免孩子产生你说话不算数的感觉。这样,也可以让孩子逐步拥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其次,安排的内容应丰富,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实际的能力,可以涉及到学习、家务劳动、外出活动、体能锻炼、自选活动等等,全面的丰富孩子的周末生活。同时,活动时间段的安排也应考虑,星期天下午最好不安排外出活动,即使外出也要早点回来,以免影响星期一上学。一天的活动要注意动静交替,合理安排,包括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也应该合理完成。这样,也有助于孩子任务意识的培养。再次,孩子周末在家的作息时间和要求应和学校大致相同。早上不睡懒觉,晚上不玩太晚;合理安排孩子的餐点,不吃太多零食;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也可以帮着家人做些家务等等。这样,孩子在周一回到学校时候,就能够很好的延续上周的发展轨迹,不断的向好的方面发展。星期天的晚上,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整理自己的书籍,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帮助孩子回忆周末怎么过的,看看有没有图片资料可以交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的周末生活是学校生活的延伸,同时也是父母了解孩子状况,和孩子培养亲子感情的机会,建议父母尽量抽时间陪陪孩子,体验孩子成长的快乐。在孩子成长的日子里不能没有父母的身影。
❻ 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明白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
时间观念并不是一时半会形成的,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听很多爸爸妈妈说,他们家孩子穿衣吃饭都很拖拉,天天要磨蹭很久才去学校,迟到是家常便饭,假期作业总是拖到最后几天才写,不知道怎样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对于小孩子而言,他们基本上还是一张白纸,可塑性是非常高的,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要简单多了,只要方法得当,再懒散的孩子也能被你培养成勤劳的小能手。下面3种方法,各位爸爸妈妈可以试试哦。
1、在家给孩子定规矩,制定作息时间
无规矩不成方圆,父母因为对孩子大多是娇惯的,认为小孩子小的时候懒一点没关系,等长大就好了。然而很多孩子的时间观念是小时候在家被爸妈惯坏的,没有养成很好地生活作息时间。
孩子在家的时候是比较多的,父母可以给孩子定规矩,比如吃饭时间控制在多少时间之内,在这个时间段里没吃完就不能再吃了,形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会促使孩子形成时间观念。
2、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连父母都没有很好地时间观念,那么孩子就很难培养时间观念。比如家长答应孩子什么时候去游乐园,但并没有履行这个诺言,第一会让孩子觉得你骗人,对你的信任度会降低,再者就是孩子会认为你没有时间观念,这种影响是负面的,父母一定要做好表率。
3、陪孩子玩时间游戏
时间游戏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和孩子比赛,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一项工作,让他明确时间的意义。因为在小孩子的认知力,对时间是没有定义的,时间游戏可以让孩子懂得时间的重要性。
时间游戏很有意思,也是一项很好地亲子互动,可以把它延伸到任何事情上,可以和孩子比赛十分钟谁看的书多,谁能先把牛奶喝完等等,是不是很有意思呢?既拉近了亲子关系,还培养了孩子的时间观念,两全其美。
孩子从小养成时间观念意义重大,父母们一定要重视,当发现孩子有懒散的行为时,要及时改正孩子的行为,培养孩子成为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小太阳。
学霸鸭
❼ 如何给孩子制订时间银行
现在家长们都意识到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具体做起来,似乎方法有限。我目前所看到的主要是这两种:一是让孩子做计划制定时间表。这个办法我们自己小时候都实践过,都知道那是什么感觉——有用,但似乎永远不奏效。另一个方法是新观念:让孩子承担后果。这个也有用,但是我觉得在这两者之间,我们还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方法和工具,去帮他们。
这里先说说我想到的一些方面,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也多讲讲自己的经验体会。
感受时间
时间管理的教育应该从让孩子感受时间开始。只有对时间有了感觉,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才能去管理它。另外,让孩子感受时间,我们可以从幼儿期就开始做,免得等孩子大了再培养时间观念有难度。
感受时间的方法很多。比如,对于三四岁的孩子,在他还没有能力看懂表时,我们可以做这些事情帮助他体会时间:
l 让孩子熟悉基本时间概念:上午、下午、晚上、半夜、清晨、黄昏、前天、明年……可以给孩子讲解,也可以让孩子猜现在是什么时候。我女儿有一阵没事就问我“妈妈前半夜是什么意思?”给她讲过了,她还是想起来就问,大概对这个概念很着迷。
l 看着表,跟孩子一起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试试看,你都会发现一分钟其实很长呢!
l 给做不同事情的时间段起名。我那天要给她弄点干果吃,就用广播的语调说:“现在是松鼠时间,请松鼠宝宝松鼠妈妈和松鼠姥姥都做好,耐心等待!”让孩子有一段时间完成一个任务的概念。
l 领孩子观察表。我隔一会让女儿看表的指针都偷偷走多少了。小孩大概5岁才能真的读懂表,但是现在可以让他去观察。
l 给孩子报时更具体一些。比如,说我们几点几分做的什么事情,我们用了多少分钟做完什么事情。
l 跟孩子玩计时做事的游戏。比如,看看我数10个数能不能做完什么事;看看今天穿鞋用了多少分钟,有没有比上一次少;我躲起来两分钟,看你能不能把这些收拾起来……
l 给孩子讲时间带来的变化,比如,讲他更小的时候说什么话、怎样做事、多高( 我女儿每次听她小时候的事情都乐得哈哈大笑);讲他长到多大会有哪些变化。用回忆和展望未来去体验时间带来的变化。
l 让孩子对四季、月、年等宏观的时间概念有感受。还可以给他讲妈妈小时候怎样,将来你长大了妈妈老了什么样,让他去想象。
l 给他时间期限的概念,比如食品的食用期限、工作的期限、交电费的期限等。也可以适当给他的事情制定小小的期限。
l 让他知道准时、提前和迟到的概念。“哎呀,今天送报纸比平时都早啊!”
l 让孩子做事情有开始和完成的概念,要知道每一件事情什么时候是开始和结束,而不是这个事做一下,又去做另一个事。
理解时间的意义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讲道理、讲故事,让他慢慢领会到时间的意义。
比如,我们可以给孩子编时间银行的故事,让他把时间看作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可以像银行存款一样提出支配的东西。我们谁都不能生产时间,只能越提越少,所以要珍惜使用。
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去分析相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情,所带来的不同的价值,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时间是均等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利用它。
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设想一些关于时间的荒唐问题,比如,假如你每天比别人多出两小时、假如你有星期八、假如你可以买到更多时间、假如你可以做时间旅行、假如你可以把时间作为礼物送给别人……,让孩子从不同角度认识时间。
学会给要做的事情分类
对于上小学的孩子,就可以训练他去做时间表。
我们经常让孩子做时间表,但其实在列时间表之前,很重要的是让孩子先看清自己都要做哪些事情。如果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没有个清楚的认识,那么列时间表就是在排流水账。我们小时候做时间表就都是这么做出来的,最后证明很低效,通常只有两天生命力,基本执行不了。
所以,时间表的前身应该是个“To do list”——要做的事。列完这个,我们要教给孩子去评估这些事情:哪些是必做的,哪些是可以放放的,哪些是自己想做的,哪些是可以不做的,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和要忍受的。然后我们可以给孩子不同颜色的笔,让他给它们分类,同时该删的删、该推迟的推迟。重点的排在前面。喜欢和不喜欢的用颜色或笑脸等图案分开,这样他会有意识地搭配,做到劳逸结合、动静穿插。如果满眼看去,都是不喜欢的事或都是脑力活动,就需要调整。
这个事情可能很麻烦,开始会花费很多时间,但是我相信如果家长同孩子坚持一段以后,孩子会逐渐熟练起来。其实孩子不见得每天都要这样去做,关键是培养一种合理分配时间的意识。
在设计这个时间表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教给孩子如何分析事情的轻重缓急、如何统筹安排、如何事后总结修改、以及要看到不喜欢但必做的事情的意义。
上学的孩子如果能够写日记,那也会帮他加强时间观念,他会看到自己的一天实际上都是怎样度过的。
给孩子时间管理的动力
最后非常想说的是,我们现在常常责怪孩子时间观念不强、不会管理时间等等,但实际这只是问题的表象,我觉得更根本的问题是,孩子没有去管理时间的动力。
管理时间的动力来自哪里?我想有很多方面,比如自主的感觉。如果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自由支配时间,那么他就能体会到力量感、掌控感、独立自主的感觉,还有成就感和责任感。所以在实践时间管理时,要给孩子留点自由度。如果他感觉到的都是被动和无奈,那么这个动力就小了。
不过最重要的动力,来自他对事情的兴趣。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孩子一天要做的都是让他没精打采的事情,他还有什么劲头去管理时间呢?
所以我总结,时间管理的关键词不是效率,而是憧憬、向往、期盼、目标。我们让孩子可选择的活动中,当然要有他不喜欢但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更要有让他为之期盼的事情。当孩子足够想做这个事情时,他会为了它而提高所有事情的效率。如果一天中多数事情都是能让他开心的事情,他的效率怎么会不高呢?
发现、培养、引导孩子对事情的兴趣,才是时间管理训练的核心。
❽ 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对孩子的好处都有哪些
身体才能更好的发育。同时每天还需要给孩子安排一个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时间,有些大人想让孩子玩得累一点,可能会睡得比较好,谁知孩子因为玩得太兴奋、紧张而难以入睡。地方是不是所熟悉的、是否有熟悉的人或熟悉的感官记忆等。如果这些条件不能满足,宝宝可能就很难入睡。所以最好的调整就是先调整好大人们自己时间,后面孩子自然就学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