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动清洗 » 怎样看懂通货膨胀的时间
扩展阅读
怎样做卤蛋又香又好吃 2025-09-09 16:32:34
怎样知道戴尔电脑真假 2025-09-09 16:25:52
电脑怎样求因数 2025-09-09 16:17:27

怎样看懂通货膨胀的时间

发布时间: 2022-12-12 11:31:59

A. 怎么能最通俗的理解通货膨胀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我们买一斤米需要一块钱,但这个时候出现了通货膨胀,人们手中的钱变多了,所以买一斤米就需要两块钱,那么这个就是最简单的一个通货膨胀。通过膨胀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在市场上所流通的一个货币,这个可以说是人民币那么膨胀就意味着货币超发,这个货币在市场上就多了。不过在这里必须要注意一个重点,那么就是市场上的商品并没有因此而增加,比如说一块钱一斤大米,原本这个市场上有10块钱,有10斤大米就刚刚好,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想要避免通货膨胀,一方面要努力工作,另一方面要做一些理财和投资增加收入,这个才是最好的办法。

B. 怎么能最通俗的理解通货膨胀

第一、最通俗的理解的就是猪肉从5元一斤,涨到8元一斤,涨到15元一斤,到现在涨到30元一斤。原本100元能买到20斤猪肉,现在只能买到3斤了,这就是通货膨胀最通俗的理解,简单的说就是钱不值钱了。

第二、通货膨胀退普通民众,特别是底层民众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还是拿猪肉的例子来说。无论猪肉涨到多少元一斤,有钱的人还是会每天吃肉,吃猪肉、吃牛肉。但是普通民众却不能这么任性的吃肉了,原本一星期吃一次肉,可能现在就是半个月、一个月才能吃一次肉了。

上次国庆回家,去看望外公,给称了两斤肉,我外公说,现在猪肉这么贵,你称肉做什么,本来你就没什么钱。这就可以说明物价上涨对普通民众的影响。

第三、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只要基础物价上涨,比如猪肉,饭店餐馆里所有的菜都上涨。餐馆的菜价可不像猪肉那样会降下来一点,饭店餐馆的菜价只要涨上去了就会一直涨上去,不会再降价了。

所以、最好能合理控制通货膨胀,毕竟受影响的永远是普通人,底层民众,会让人这也吃不不起,那也吃不起。

C. 上一次通货膨胀是在什么时候

中国真正出现通货膨胀,还是1985年以后的事。

这以前,中国有过两次大幅度物价上涨,一次是1961年,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涨 6.2%,另一次是1980年,物价总指数上涨6%。这两次物价水平的上涨,很快得到了控制,没能持续多久(大约一年多的时间)。

1985年以后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1985年到1989年5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8.8%、6.0%、7.3%、18.5%、17.8%。

自1993年物价狂起,到了1994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食品类价格竟比上年同期上涨34.1%,1994年是物价涨幅最高的一年,达21.7%。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明确提出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新的政策极大地激发了经济活力,中国经济再一次快速增涨。海南房地产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百万、千万富翁的神话。股票这个新生事物,为中国资本市场造就了第一批杨百万。1993年,中央宣布,所有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翻番。人民收入的增长,进一步刺激了消费,消费刺激生产,生产刺激投资,大批新工业项目的投资建兴,加重了煤、电、油、运等基础产业的负担。基础产业的瓶颈造成了钢材等生产资料价格的急剧上涨,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又引发了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中国又一次通胀到来。

据资料显示,1992至1993年,由于市场经济改革,国家全面放开了对过去发放票证、限额供应的商品的限制,允许其以溢价形式,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定价。同时,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统一定价和指导价格的几乎所有商品,都根据成本和市场需求形势重新定了价格。为了弥补差价,提高职工价格补贴标准以及再度提升工资,企业争上项目,外出投资,动用有限的外汇储备大量购进各种机械设备和高档商品,一再地扩大了银行信贷规模。地方政府大搞开发区开发和用信贷大规模开发房地产业。开发过热,项目虚增,使许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40%。为了维持正常经营,许多企业,包括集体、私营企业,都不得不靠“三角债”来维持局面。

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幅均达 35%以上,直接导致当期或稍后时期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引发“通货膨胀”。1993年,国内的通货膨胀率为13.2%,通货膨胀高峰在1994年,当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1.7%,物价上涨率分别为13.2%、21.7%、14.8%。

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原有的优势地位已经完全丧失,相反体制的矛盾突现。因此第二次通胀中受冲击的不再是民营企业,而是国营企业。大批国有企业的停产,使下岗一词一夜之间成为中国最热门的词汇。

吸取上一次通胀后急刹车的教训,中国政府开始学着像西方国家一样,通过控制利率杠杆和货币政策来进行经济的软着陆。存款利率一度长涨到12%左右,五年期以上保值储蓄还可以得到12%左右的保值利息,也就是说长期存款的利率几乎达到25%,存一万元钱,年利息2500元,这种高利率在全世界恐怕也是少见的。为了抑制股市的投机,涨停板、T+1、调高交易税数管齐下,最终导致了1995-1996年的两次大跳水,中国股市进入长达数年的熊市。中国股民用血的代价,明白了套牢一词的含义。

一系列政策的结果是货币的回笼,通胀的消失,同时也造成经济发展的放慢。标志之一是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烂尾楼成为一大景观。五、六年中GDP增涨率从11%以上的高峰,逐步下降到8%左右。

D. 中国“通货膨胀”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

最早的“通货膨胀”是殷商末期出现的。
要解答中国“通货膨胀”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就要先知道中国的货币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因为“通货膨胀”解释的就是货币与流通货物的关系。)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年代为公元前19至前16世纪,距今约3500年以上。经过加工的天然贝币形体一面有槽齿,贝币光洁美观,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这类海币主要出产于我国的东海、南海等地海域,反映了商代商业交流的情况。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货币。不过当时商朝因为“经商”开始繁荣,反而货币不够用,反而因为“经商”的繁荣而导致生产力大发展,通货变多,而货币不够用导致通货紧缩。(因为当时没有办法印制货币,发行货币调整市场。)

真正通货膨胀的时代是 殷商晚期,国家开始大量发行:无文铜贝。这个时候就开始有了“通货膨胀”。这就是中国最早的“通货膨胀”。

所以说最早的“通货膨胀”是殷商末期出现的。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1]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经济体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导致物价水平的移动。而在货币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当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货币所得增加,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上涨,造成通货膨胀。该理论被总结为一个非常着名的方程:MV=PT。[2]
与货币贬值不同,整体通货膨胀为特定经济体内之货币价值的下降,而货币贬值为货币在经济体间之相对价值的降低。前者影响此货币在使用国内的价值,而后者影响此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E. 通货膨胀周期

我国的通货膨胀周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水平的波动包括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具有周期变动的规律性。这也就是,在经济运行中客观存在着物价水平波动周期,或者说存在着通货膨胀周期和通货紧缩周期。观察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自1978年以来物价水平波动的规律性。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经济体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导致物价水平的移动。而在货币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当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货币所得增加,购买力上升,影响物价之上涨,造成通货膨胀。该理论被总结为一个非常着名的方程:MV=PT。

与货币贬值不同,整体通货膨胀为特定经济体内之货币价值的下降,而货币贬值为货币在经济体间之相对价值的降低。前者影响此货币在使用国内的价值,而后者影响此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F. 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何时会发生应该如何应对

在一段时间中物价快速上涨导致货币的贬值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货膨胀,在遇到送货膨胀的时候其实对于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是会有较大的影响的,社会供需关系上出现矛盾使得通货膨胀的现象很有可能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其实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各方面还是有着影响的,如何做便很重要。

通货膨胀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对于市场的影响,从当前货物的购买力、市场关于金融方面的改变等诸多特性来看其实本质也是以政策的优化和政策的改观作为比较特别的特点,通货膨胀不仅会对于货物市场有影响,如果膨胀过分的话,可能出现货币贬值现象严重的情况发生,这些都终将引起市场的较大变动,所以要尽可能的投入关注避免出现过多复杂的限制。

G. 通货膨胀的周期分哪几个阶段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一)关于定义的争论
西方经济学家对此存在长期的争论。大体上可分为“货币派”和“物价派”。

“货币派”认为通货膨胀是物价的普通上升,而且这种上升是由于货币过度供应引起的。 “过度的货币追逐相对不足的商品和劳务”。

“物价派”主张用一般物价水平或总价格水平的上升来定义通货膨胀。凯恩斯在其着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指出当达到充分就业后,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引起的有效需求的增加已没有增加产量和就业的作用,物价便随货币供给的增加作同比例的上涨。
两派分歧的实质在于对物价上升原因的解释。

(二)一般定义
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理解这一定义应特别注意两点:

①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是持续上涨。

②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或某个行业商品价格的上升。而是价格的总水平。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

(一)消费物价指数
根据具有代表性的家庭消费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状况编制的。

(二)批发物价指数
根据制成品、原材料、中间品在内的各种商品的批发价格的变动状况编制的。

(三)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注意:以上三种物价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的前提是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可以自由波动。而在严格实行价格管制的国家里,物价上升的趋势可能被人为压抑。表面上物价未上涨,但实际上却可能存在着商品的严重短缺。人们为获得一定量的商品必须支付较高的额外成本,经济学有称之为“隐蔽型”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类型

(一)按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划分
1、温和的或缓行的通货膨胀
指通货膨胀率低,而且呈较为稳定、缓慢的上涨,物价较为稳定,货币不会有明显的贬值。

2、 疾驰的或奔腾的通货膨胀
指年通货膨胀率为2位数,甚至3位数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加速之中,人们的恐慌心理使通胀变得更厉害。通货膨胀已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但还不至于引起金融崩溃和经济生活混乱。

3、 恶性通货膨胀
指通货膨胀率在3位数以上,物价连续狂涨,货币价值不断下降,人们不愿握有纸币,或抢购物资,或持有外币,已对经济社会生活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甚至引发政局动荡。

(二)按市场机制的运行状况划分
1、公开型通货膨胀
指完全通过物价总水平的明显、持续上涨体现出来的通货膨胀。

2、隐蔽型通货膨胀
指在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存在着严格的价格管制,价格上升趋势的真实程度被隐蔽的通货膨胀。

(三)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3、供求混合推动型通货膨胀

4、结构性通货膨胀

(四)按预期划分
1、预期性通货膨胀
指通货膨胀过程被经济主体预期到了,以及由于这种预期而采取各种补偿性行动引发的物价上升运动。

2、非预期性通货膨胀
指没有被经济主体预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的物价上升。

H. 中国历年通货膨胀分别在什么时期

1、1987~1988年是一个经济扩张的阶段,物价指数在前一期经济扩张的拉动下,持续走高,上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历史高点。以1985年的物价指数为基点,1986年的物价指数上涨6.0%,1987年的物价指数上涨13.7%,1988年的物价指数上涨34.8%。此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依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要求和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从1986年开始加大政府财政支出,不断扩大政府财政赤字,特别是1988年实行财政的“包干”体制以后,社会的需求进一步猛增。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政府赤字问题,货币连年超经济发行,到1988年第四季度,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为2134亿元,比上年同期上涨46.7%。由于货币的超量发行,市场货币的流通量剧增,引发了物价的猛烈上涨,货币贬值。同年5月政府宣布物价补贴由暗补转为明补,6月份政府一再表示要下决心克服价格改革的障碍,7月份政府尝试着开放了名牌烟酒的价格。这一系列措施加剧了居民的不确定性心理预期,引发了1988年8月中旬的抢购风潮和挤兑银行存款的现象。1988年第四季度末的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上涨20.3%,8月份银行存款减少了26亿元,官方宣布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8.5%。为了整顿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央对经济实行全面的“治理整顿”,其措施之严厉堪称改革开放以来之最。

2、到1993年上半年,通货膨胀压力又开始上升,金融业陷入无序状态。国内金融市场,大量资金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房地产市场,银行、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各自不同的利益,逃避央行的规定和监管,为房地产业大量融资,使得货币量超量投放,信贷规模一再突破计划。中央政府于1993年夏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朱镕基总理亲自任人民银行的行长。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金融纪律;使国有银行与其隶属的信托投资公司分离;所有专业银行必须立即取消计划外贷款;限制地区间贷款;派出工作组到各省检查执行情况等等。与此同时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比率由1:5.64骤然下降到1:8.27,国际收支恶化。由于国内巨大的需求压力,在高涨的投资需求下,财政赤字和货币供应超常增长,使得通货膨胀全面爆发。
由于1992~1993年我国经济中出现的严重的泡沫现象(例:海南发展银行被并购)和高通货膨胀率以及潜在的金融风险,中央从1993年夏开始实施“软着陆”的攻关调控,在货币政策方面出台了13条压缩银行信贷规模的措施,使新增货币供应量M0从1993年的1528.7亿减少到1994年的1423.9亿和1995年的596.8亿。由于这次调控吸取了以前货币紧缩过度造成经济过冷的教训,这个货币政策的实施中一直遵循着“适度从紧”的原则,最终于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但是实际上还是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信贷状况的收紧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综合信贷的平衡;限制地区间的信贷大大降低了货币的流通速度;紧缩措施很大程度上损害了非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影响不大;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出现巨大差额,1993年夏沿海专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为10%~16%,而市场利率却达到20%~35%。

3、200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6%。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3.4%,服务价格上涨2.2%。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4%,其中,谷物上涨2.3%,棉花上涨35.3%,油料上涨19.4%,畜产品上涨1.8%。当年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来自对投入工厂,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原材料和其他商品的庞大需求。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量急剧增加。2003年中国的原油进口比2002年增加31.2%,达到创纪录的9110万吨。我国主要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

I. 通货膨胀通俗易懂的解释

看《赵正宝讲投资》后就,就能通俗易懂的解释了,原文如下:
今天我们聊一个可以说是理财方面的根本的思维,必须理解“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说难也难,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我给大家讲一个最近的例子,身边的例子——“让孩子如何理解通货膨胀的”。
这两天孩子在学语文,正好学的内容是诗歌。老师布置了个作业,让孩子去抄写三首现代的诗。孩子问我,什么是现代的诗。我说,现代人写的。
他要抄三首,本来我想让孩子去网络的。后来我想起来了,我的书柜里有一本我以前买的书,叫《陈毅诗集》,大家知道就陈毅将军的诗集。
我说家书柜里找找,好像有这本书。孩子就找出来了,找出来一看里头很多陈毅的诗。我说,挺好写去吧。
过一会儿,孩子就跑过来问我说,为什么这本书只要0.76元?这本书怎么这么便宜。0.76元就7毛6,我一看到我说太好了,这就是让孩子理解通货膨胀的好时机。
我说,你看一下那本书是什么时候出版的?因为我这本书是我有一次在旧书市场淘出来的。然后打开一看这本书的出版的时间是1977年,是1977年的一本书是0.76元。
我说,你看看现在我们随便一本书,你随便翻一本我买的书多少钱。这孩子去翻出来,我买的任何一本书翻开一看基本上都是50块钱左右,40多50多都有。我说,你看同样的一本书,其实差别也不大,纸质各方面虽然有差别,但都是一本书。为什么?当时只要0.76元,现在却要50块钱,他就不明白为什么现在这么贵。我说这就叫通货膨胀。
你除一下总共涨了多少倍,同样一本书用计算器一除,50块钱除以0.76是65倍。我说过去了多少年?1977年,咱们今天是2020年,过去了40多年,40年多一点的时间,结果涨了65倍。我说这就叫通货膨胀。
什么意思?因为货币,它只是一种纸币,对不对?但它凭啥值10块钱,这张纸为啥值10块钱?同样一张纸为啥值100块钱?其实纸币它必然会通货膨胀,无论是缓慢的还是快速的,它会越来越不值钱。
所以40多年前的一本书只要0.76元,今天这本书就要50块钱,这就是特别典型的。再去看我们的房子,再去看我们的所有的衣食住行,所有的东西其实价格都在上涨,为什么?主要还是因为通货膨胀,货币越来越不值钱,所以它会越来越来越涨价。那40年就65倍,我就问孩子,我说,你觉得40年后一本书得多少钱?这就是启发。
孩子理解什么是通货膨胀,当理解了这一点,孩子就明白,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买资产?为什么不能持有现金?所以,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其实我们第一是自己就可以理解什么是通货膨胀,第二,教给孩子怎么理解、教给身边的人怎么理解通货膨胀。
其实40年前的一本书到今天涨了65倍,同样道理40年后的一本书不会有太大的差别的,整个通货膨胀下来,同样道理一本书的价格,就上面的标价同样会超过40倍。所以现在50块钱一本书,大家乘以个40算一算,大概是2000多块钱。
其实你今天到日本到韩国,一本书是2000日元2000韩元其实是一个道理的。通货膨胀40年后肯定会是这样的,它的标价肯定会这样的。所以,各位理解了通货膨胀,大家才会知道投资理财的重要性,才会知道为什么不要持有现金,而要持有资产。
当你看到我所看到的世界,你将重新认识整个世界。
供参考。

J. 通货膨胀一般会持续多长时间

通货膨胀一般会持续直到永远,只不过有时候是温和的通货膨胀,有时候是剧烈的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