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动清洗 » 于凤至患癌是怎样熬过这段时间
扩展阅读
飘窗靠南怎样晒衣服 2025-09-11 06:47:11

于凤至患癌是怎样熬过这段时间

发布时间: 2022-05-27 12:10:27

1. 为什么宋美龄40岁患乳腺癌后,还能活到106岁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古今中外的名人,尤其是近代和当代的名人们,普遍很高寿。在疾病面前,人不分高低贵贱,所有人都会生病,但是生病之后,却因为身份的差异而截然不同。

蒋介石和宋美龄

2. 一个真实的于凤至的内容简介

绝代风华,偏有坎坷命运。名媛风范,难了一片痴心。几声唏嘘,几许泪痕。
从岁月深处走来一个真爱无声的悲情女人。
有人说她凤命吉祥,可在她心灵深处又有怎样的凄凉和忧伤?
从北方才女、富家千金,到声名显赫,少帅夫人。从癌病患者到异国打拼,从房地产商人到华尔街女股神……她创造着人生传奇和财富奇迹,她带着爱与执着走完华丽而艰辛的一生。
这就是——于凤至。
那个俏丽的背影带着美丽与哀愁已飘然远去。在她蓦然回首的一刹,我们会汲取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或者一种反思,一种教训?

3. 赵一荻到底有多可怕

最近在看这个赵一荻和张学良的故事,很多人都在说这个赵一荻和张学良的爱情是凄美的,小编也不知道这是谁说的,反正觉得吧,这个三观有点点问题,当然了这也只是小编的个人看法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小编觉得事情要从多个方面来看,今天我们就从这个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角度来看看这个赵一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赵一荻非常的可怕,当小编分析完了之后,大家再看看到底是可怕还是恐怖吧,有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网友可看看!

“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深山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很多人如果不知道还以为是那位大文豪写的,其实并不是的,这是张学良写的,写给谁的想必大家也知道,表达的感情大家也看得出来,无尽的惋惜无尽的后悔,看得出来张学良的真爱到底在谁身上了。

说说赵一荻到底有多可怕,让张学良休于凤至这都算小事
关于赵一荻为什么说她可怕,我们可以从张学良被囚,于凤至患癌说起。

当时是1940年,于凤至被查出得了癌症,在张学良的安排下,于凤至踏上了去美国的治病道路,于凤至是的的确确的封建社会女子,一句英语都不会,但是她还是去了美国,虽然国内满目疮痍,残羹断臂,丈夫被囚,她不是去美国逃避,而是去面对更加残酷的人生。

于凤至在美国多得多苦,大家想象不到,但是我们可以分析,张学良被囚,那么能送到于凤至手上的钱会有多少?张家的钱全部被日军占领,还有孩子在英国读书,于凤至还不会英文,第一年就三次大手术,切除了左乳,这样的艰难不知道大家能想象多少?

但是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原配夫人,竟然接到了张学良送来的休书,于凤至的心情这谁都理解不了,但是这事发的原因大家想想背后又是谁在搞鬼?除了赵一荻还能有何人?

说说赵一荻到底有多可怕,让张学良休于凤至这都算小事
大家都在说赵一荻和张学良的爱情故事,但是赵一荻其实这人不管放在什么年代,都是走不上正位的,不管多好看,只能是小妾。但是赵一荻寻寻觅觅最终训到了张学良这里,和张学良有私奔,赵家还和赵一荻断绝了关系,这事报纸上大肆刊登,找家脸上无光,这张家更加如此,但是这事曝光后,这赵家就算是绑上张家了,这背后的手段我们也无法想象。

赵一荻到了张家之后,口口声声说什么都不要,只要收留就好了,于凤至心好,看在张学良的面子,就都答应了,但是结果却是自己被休。

到了台湾之后赵一荻利用宋美龄的关系,让张学良学信上了基督教,但是基督教有教规的,那就是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女人,在国外为命运拼搏的于凤至收到了这封寒人心的休书了。于凤至被修,赵一荻和张学良完婚,这赵一荻种种手段不知道给谁学的,厉害厉害。

这还没完,赵一荻在死之前还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赵一荻给自己选了一块墓地,但是在自己边上还给张学良也选了一块,这两人就这样葬在一起,留下了孤苦的原配于凤至!

说说赵一荻到底有多可怕,让张学良休于凤至这都算小事
看到最后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小编反正觉得这个赵一荻是真的可怕,各种手段都有,厉害至极!

4. 痴情人!苦等张学良半世纪的于凤至到底有多美

中国的历史证明,凡是时局变换,神州更迭之际,便总免不了有一批迈迈脱俗的女子来为这厚重的历史点缀上些许莺歌燕舞的灵气,一湾秋水融化了多少英雄的壮志,满目春情消磨了几许豪杰的胆气。

这历史的伟岸埋藏多少了的腐朽,但这些女子清新秀丽的形象却永远篆刻在了其间,在那尘埃中绽放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昨夜西风凋碧树,望断天涯路”。在于凤至热烈赤诚的一生中,却是红颜多命薄,可是对爱情的包容,对亲情的守候却让许多人动容。在她对张学良的一生中不乏柔情似水的时刻,但是命运使然,面对感情她选择了成全,选择放爱一条生路,可悲、可叹、可歌、可泣。

5. 少帅的原配妻子于凤至,有着怎样的传奇一生

于凤至,人美,心更美。

有道是:“妻贤夫祸少”,到于凤至这里,是应运的,张学良老老实实跟于凤至过日子期间,正是事业上升期,1927年认识赵四小姐后,刚黏糊上没几个月,他老爸张大帅就出事了。

凤凰来了,凤凰又走了,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深山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赵四花了三十六年换来的一个名分,需要她用整个一生去忘掉。一场错爱,终到白首。

6. 怎样看于凤至的婚姻

于凤至和张学良虽说是包办婚姻,但是于凤至温良恭谨的作风得到张家所有人,也包括张学良的认可。就算张学良有赵四小姐以后,也是把于凤至视为自己的原配夫人,而在外人面前赵四小姐只不过是秘书。三个人也共同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没有西安事变、于凤至1940年没有去往美国治疗乳腺癌的话,那于凤至至死都应该是张学良的夫人。只不过因为政治原因,台当局不可能让张学良去美国探望于凤至,张学良又信奉了基督教,在蒋介石和宋美龄的逼迫下,为了救张学良的于凤至得罪了台湾当局,只能是含恨同意和张学良离婚,但是他们离婚后,张学良依旧称于凤至是自己的夫人。

7. 张学良与于凤至生活多少年

张学良与于凤至生活了24年。

1916年15岁的张学良同18岁的于凤至完婚,过门后的于凤至 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善待下人,在张府内赢得一致好评。然而张学良对这门包办的婚姻却不是很满意。婚后经常和一些女子同居,于凤至对这些没有过多指责。仍然无微不至的照顾张学良。就连张学良把赵一荻带进帅府时,她也视赵一荻为姐妹,三人和谐相处。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而此时的于凤至正在美国陪子女读书,接到消息后,她立即回国,陪伴张学良四年。后来由于她患乳腺癌,1940不得去美国接受治疗,没想到这一分别就是永别。

(7)于凤至患癌是怎样熬过这段时间扩展阅读:

1964年7月4日,经远在美国的于凤至同意离婚,64岁的张学良才与53岁的赵一荻正式结婚。他们结束20多年与世隔绝、相依为命的生活后,在台北杭州南路美国人吉米·爱尔窦的家中举行婚礼。

爱尔窦是张学良的老朋友,证婚人是年已百岁的陈维屏牧师。女方证婚人是黄仁霖。13人的来宾中有宋美龄、张群、王新衡、莫德惠、何世礼、冯庸等。

于凤至女士至死也没能再见张学良一面,这成了她一生之中最大的遗憾。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睡梦中安然逝去。

8. 于凤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她为张学良都做过些什么

于凤至 (1897年6月7日-1990年3月20日),字翔舟,富商于文斗之女, 少帅 张学良的原配妻子。在张学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于凤至祖籍山东海阳司马庄,祖辈因灾荒落户郑家屯(现吉林省双辽市)。其父靠经商致富,为避风险,将家眷安置于怀德县大泉眼村(现公主岭市南崴子镇大泉眼村)。 1897年于凤至在大泉眼村出生,五岁入私塾,九岁到郑家屯。 十一岁时由父母订下婚约,对方是小她三岁的张学良。 1913年考入并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校。 1916年4月,于凤至与张学良在郑家屯举行婚礼结为夫妇。婚后来到沈阳,住在“大帅府”。 虽然起初张学良对于父母的包办婚姻表示反对,但后来,于凤至赢得了张学良的爱慕和敬重。两人兴趣相投、相敬如宾,感情日益融洽。 公公张作霖也对这个儿媳妇喜爱有加。 由于她处事得体、有主见、待人真诚,在复杂的大帅府中也逐渐获得了普遍的欢迎和威望。 [编辑] 感情波折 1929年,赵一荻来到沈阳,于凤至大为不悦,拒不接受。后来,经约法三章勉强应允[1]: “ 赵四小姐对外没有夫人名份。对外国人称是你的秘书;对中国人称为侍从。 ” 不过,于凤至逐渐发现赵一荻对张学良的爱的确出于真诚,并且才智过人、精通英文、善于交际。自己需要打理帅府内外,不能常伴丈夫左右,如今他身边有这样一个体贴聪明的女人倒也不错,遂慢慢对她有了好感。加之赵一荻对她也颇为尊重,两人感情日甚,亲如姐妹。 [编辑] 相夫持家 于凤至 初到张府即由于张作霖的爱护和自己的能力树立威望,并逐渐接管帅府内务。另一方面,张学良一直称她为“大姐”,遇有难事常与她讨论,征求她的意见,特别是在苦闷之时常得她的巧妙安慰。 1928年,皇姑屯事件暴发,张作霖在返回沈阳时被日军炸死。于凤至率张作霖众妾等秘不发丧,巧与日本特务周旋,声称只受了点轻伤,使各方势力不敢妄动,协助张学良完成了东北军政大权的移交。 1929年1月,张学良为了稳固军权,欲处置守旧派代表杨宇霆、常荫槐。起初打算将其二人关押起来,但他与于凤至商量时,于说[1]: “ 你能关得住他吗,张作相等人为他求情你是放还是不放? ” 张遂决定杀之。张后来回忆时说[1]: “ 真是‘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 1930年,辽西大水,于凤至在沈阳组织“水灾协赈会”救灾。之后,赶往南京,与正在参加蒋张首次会晤的丈夫相会,首次会见蒋介石与宋美龄。后下上海,曾拜宋老夫人(倪桂珍,宋氏三姐妹之母)为干娘,与宋美龄等结下姐妹情意。 1933年,张学良被迫下野,4月11日 于凤至 随夫出访意大利,途中曾填词一首安慰沮丧中的丈夫[2]: 越大洋乘风破浪,等闲千堵冰障。人言英雄志无量,空余豪气万丈。将门子,百将战骁勇何惧敌囚旺。一马平荡。叹成命难违,请缨无路,长啸叹沦丧。道什么,外交可攘顽敌,国人急呼良将。问君此去何惆怅,蓄得青山树千丈。述衷肠,实难忘,永志塞外耻辱帐。慢动悲怆戕。青史无虚谎,黑白分明,笑对世人谤。 在意大利时会见了墨索里尼等,并辗转参访欧美诸国。之后,于凤至留在意大利,安排和照顾正在罗马读书的孩子。 1936年11月,意大利支持日本宣布承认满洲国成立,张家与时任意大利总理的加莱亚佐·齐亚诺私交破裂,于凤至携子女来到英国伦敦。 [编辑] 回国救夫 1937年,刚到英国的于凤至得到丈夫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扣押的消息,带病回国救夫。然而,多方奔走却毫无效果。她要求与丈夫一同承受牢狱之灾,从此经受了三年被特务严密看守的幽禁岁月。 起初,张常有自杀的念头,欲以此控诉蒋介石对他的囚禁,但于凤至劝之[3]: “ 在军事法庭上,你光明正大地说明“西安事变”的兵谏,是为国家存亡的革命行为;是为了改正错误的政策而兵谏,并不承认有罪,这从得到蒋先生的允诺采纳我们的主张可以证明。既然我们认为不仅无罪而且行为正确,今天受到非法的囚禁,那就要学文天祥等仁人志士为人才是,我们心有正义,历史会有裁判,怎么能丧失信心?何况你对东北军几十万将士有责任,对西北军官兵有责任,对儿女有责任,你要战死在前线的心愿未遂,蒋帮如此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报应未见;所以,不但不能自杀,反而要千方百计保住自己的生命才对得起人,对得起大帅在天之灵。 ” 张遂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1940年, 于凤至 在贵州被查出患有乳癌,医院告知国内无法医治。且他们有一个儿子于伦敦轰炸中脑部受损,需亲人照顾。经张学良劝导、蒋介石同意,于3月去美,同时将子女接至美国照顾。 起初,于凤至不愿去美国,她说[4]: “ 汉卿,知情的当然会知道我去美国治病是你的主意,可是不知情的人又会怎么看我于凤至呢?现在你也许被人当成了千古罪人,我想若干年后你也许就是千古英雄。到那时,世事剧变,物是人非,也许我们那时都不在人世了。我于凤至会不会被史学家们当成痛骂的对象? ” 张安慰她说,他自己被囚,于只要照顾好在外的三个孩子,就是对张家最大的功劳。并且病好了也永远不要进蒋统区,要帮他完成揭开“西安事变”真相的心愿。岂料,这一去竟是他们夫妻的永别。

9. 曾经豪赌的于凤至在遇到张学良之后又怎样的事情

张学良对于凤至,从始至终都只是敬,而无爱。于凤至端庄优雅,被赞“雨后清荷”,身份和教养没有教过她如何争夺一个男人的心,于是她不断的为他付出,成全他情系他人的心,甚至依他签下离婚协议,可是到头来,于凤至的一腔深情,只感动了自己和世人,张学良的心,却始终装着小家碧玉与他生死与共风雨相捱的赵四小姐。

说她恨过吗?怕是没有,深情或许早已盖过责备。乱世之中几十年的茶余谈资流长蜚短,圆满是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相濡以沫,遗憾则是在这场圆满之中充当两人感情升温道具的于凤至。世人皆偏爱圆满结局,这场故事精彩,人物惊艳,但总有人要收获苍凉。

10. 于凤至和张学良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

1990年,93岁的于凤至临终之前说了这样一句话:“生不同寝,死要同穴”。她嘱咐她的女儿在她死后把她葬在比佛利山上的墓地靠左边那个穴地里,她希望,右边的空穴可以留给她的丈夫张学良。

《尚书》里说:“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她本该是一条腾飞的凤凰,高贵而美丽。她的一生,从东北第一夫人到美国着名富商,在外人看来,她的人生充满了光鲜,事业成功,婚姻和谐。可是谁又知道,于凤至的一生活得太苦了,她的一生都困在一段感情里走不出来,一生的忧愁,都围着一个人转。

于凤至监狱陪张学良3年,苦等50年,93岁离世盼与夫同穴

婚后,两人生活极为和谐,闲暇时,两人一起作诗吟对,张学良得知于凤至爱好荷花,便给她带来荷花,于凤至为了可以跟张学良有更多共同话题,便到东北大学进修西方文化。在外,她是令人羡慕的东北第一夫人,在内,她是家中的贤内助。

可是一年后,于凤至明显感觉到张学良与她慢慢疏离了,或许是张学良渐渐明白自己与于凤至之间的感情,更像是姐姐与弟弟的感情,而非男女之间的感情,张学良开始唤她作大姐,并且与于凤至待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短,虽然他还是会把军事上的问题分享给于凤至,寻求她意见。可是于凤至明显感觉到,她跟张学良之间有一道沟壑,是怎么都跨不过去的那种。晚上看着背对着自己睡的张学良,于凤至不禁觉得心底有些凄凉。

张学良风流成性,平时在外面喜欢找些女人来缓解压力,张凤至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这些女人没有威胁到她的地位,她也都忍了。

于凤至尽心尽力地经营着这个家,她与张作霖的几个夫人相处得极为融洽,跟家里的下人也极为亲近,就连出身土匪的张作霖也不得不服自己这个儿媳,于凤至刚进门不久张作霖就把家里的管理权交给了于凤至,于凤至把家里的事管理得井井有条,张作霖每次交给她任务,她总能出色地完成。

于凤至为张家诞下三儿一女,在怀小儿子的时候,于凤至的身体极为脆弱,临盆时她躺在床上,只剩下一口气,中医、西医,偏方、正方,都尝试过了,却完全没有办法,于凤至娘家的人也来了,一大家子看着昔日的女强人如今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样子,心里满是心疼。

大夫交代于凤至的家人可能要准备好后事,考虑到于凤至的三个孩子可能会失去母亲,大家便考虑让张学良再娶。可是张学良虽然花心,却也是有情有义之人,他拒绝了这样的做法,并日夜守在于凤至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个比他大三岁的女人。

躺在病床上的于凤至,看到如此细心体贴的张学良,她觉得以往的被忽略、被冷落好像都烟消云淡了,此刻守在她床前的这个男人,对她还有一份情义。为着这份情,于凤至在心里暗示自己必须活下去。奇迹真的发生了,在张学良的照料下,于凤至慢慢地好了过来。此后,于凤至每每想起这段日子,想起张学良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念着这份柔情,也始终念着那个人。

于凤至生下了小儿子,生活又恢复得像以前一样平淡,于凤至操持着整个家庭,而张学良在外面依旧改不了拈花惹草的毛病,张学良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一天,张学良带回来一个女人,她叫赵四。这个女人可不是平常的女人,赵四又名赵一狄,她与别的只是觊觎张学良的财产的女人不同,为了这个男人,她与家里决裂,随这个男人到达举目无亲的异乡。

当张学良牵着赵四的手站在于凤至面前,坚定地说出那一句我要跟她在一起的时候,于凤至的心都碎了,她最爱的男人,却要她成全他跟别的女人,这换谁都无法接受。

于凤至强忍着在眼眶里打转的泪珠,默默地听着张学良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理由。张学良只听得到赵四的哭声,却不知道于凤至心底的委屈,他自顾自地说着。

张学良说罢,赵四跪在于凤至的面前,说她不求命不求利,只求陪在自己心爱的人身边。终于,看着面前哭成泪人的这个女孩,于凤至妥协了,她遂应承下来,同时也提出了三个条件:一孩子不能姓张,二不能进帅府,三不能给名分。她说,在外,赵四只能作为张学良的秘书陪伴在张学良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