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时候开始繁殖过冬的蜜蜂
楼上的回答是哪里复制的?其实不需要那么麻烦,繁殖越冬蜂就是我们所说的秋翻,一般在最后一个蜜源结束后蜂王就已经开始产卵,此时的蜂群是最弱的时候,新蜂未出房,老蜂一天比一天少。想要保持蜂脾相称很难,此时肯定是脾多于蜂,上下都是蜜子在中间,如果此时缺蜜会直接影响下一代子,所以万万不可缺蜜。所以秋繁从新王开始产卵就算是开始了,一直到9月下旬关王为止。
2. 中蜂蜂王交尾最低温度多少度才可以
15度以上及30度以下有充份的蜜粉源条件下有充份的蜜粉源条件下有充份的蜜粉源条下交尾出来的蜂王质量是最好的
扩展知识:
中蜂秋繁,如何控制繁殖温度?养蜂人告
导读:关于中蜂秋繁夜间温度多少要保温的问题,蜂部落认为这个问题应该联系白天温度来看,如果白天温度还比较高,一般我们通过适当的外保温和夜间缩小巢门来进短时间保温,如果白天温度也比较低,短期的我们可以通过短期保温来养殖蜜蜂,如果是进入冬季,则应该进行断子包装越冬。
中蜂对温度的忍受能力
对于中蜂来说,由于中蜂对我国的气候比较适应,所以对低温和高温的忍受能力都比意蜂要强,工蜂出巢活动往往受到蜜粉源植物和气候条件和蜂巢内营养需求的影响,在外界蜜粉源充足的情况下,如果巢内缺蜜缺粉,则工蜂大量出房采集,在外面寒冷和炎热的时候,工蜂出巢采集减少或者不出巢采集,就温度来说,中蜂适合采集的温度在18摄氏度到30摄氏度之间,意蜂受到温度的影响临界温度大约是14度,中蜂大约在12摄氏度左右,但是要中蜂真正的停止巢外活动,温度大约在6.5摄氏度。
温度变化对繁殖的影响?
这个问题还是根据上面的说法,我们把夜间温度低分为2种情况,短期内的温度变化、长期的温度变化。
第一:短期内的温度变化
如果是白天温度高,适合蜜蜂采集和哺育,夜间温度并不是很低,一般温度的变化幅度在山区达不到白天春天夜间冬天的情况,所以如果白天还适合蜜蜂繁殖和采集,而且仅仅是短期内的温度降低,比如在我们贵州10月份往往有一段时间的阴雨天气,温度会下降一段时间,但是到了11月左右温度又会所有升高,这是属于短期内的温度变化,如果我们从10月开始给蜜蜂保温越冬,显然是不行的,因为10月温度虽然下降,但是蜜蜂还是可以繁殖的,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个时候做短期的保温,一般做外保温,在夜间温度低的情况下缩小巢门,适当盖一些保温物,让蜜蜂度过短时间的温度变化期,等到温度升高稳定以后再拆除保温物,让蜜蜂继续繁殖。
第二:长期的温度变化
如果是蜜蜂进入秋季末,马上准备越冬,温度稳定下降,这时候其实是不利于繁殖的,这时候我们应该根据温度的高低进行保温或者扩大蜂路降低巢温,迫使蜂王停止产卵,蜜蜂结团,根据储蜜多少准备喂养越冬饲料后让蜜蜂越冬。
夜间多少温度开始保温?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保温的目的是让蜜蜂越冬或者暂时对蜂群进行保温,那么从蜂群中有幼虫的情况来看,我们一般在蜂群临界温度的时候就要进行保温了,那么中蜂这个温度大约是12摄氏度左右,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巢门大小和蜂箱外面覆盖保温物来进行保温。如果蜂群内没有幼虫,这个温度可以低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扩宽蜂脾距离和撤除保温物来降温,避免我们保温过度造成蜂王恢复产卵,消耗工蜂营养。
3. 中蜂立秋后什么时间分桶
中蜂秋繁绝招及管理技术
一、开繁时间
中蜂的秋繁期比意蜂相对要长一些,得益于中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要强于意蜂,但同等条件下中蜂的繁殖速度比不上意蜂,因此在开繁时间上中蜂和意蜂实际上差不多,例如北方地区8月上旬即可开始秋繁,而南方地区则要延迟到9月中旬才开始秋繁,另外群势越弱的蜂群在开繁时间上也相对越早。
二、调整巢脾
中蜂开始秋繁之前要及时调整巢脾,基本原则是将蜂脾关系调整到蜂多余脾或至少蜂脾相称,这样才能保证蜂群在快速繁殖时有足够的护脾能力,事实上蜂群长期处于蜂少脾多的状态下子脾易受病虫害,另外新脾要等新工蜂出房且群势增强后再加,原则同样是加脾有要确保蜂多余脾或蜂脾相称。
三、温度调控
中蜂秋繁期都要加强温度调控工作,虽然蜂群对巢内温度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若能提供适宜的温度则更利于蜂群秋繁,其中前期气温普遍较高时要及时给蜂群降温,比如适当扩大巢门或在蜂箱上搭个遮阳棚,而后期气温普遍较低时要加强给蜂箱保温,例如适当缩小巢门或给蜂箱覆盖上保温物。
四、奖励饲喂
中蜂整个秋繁期都要坚持奖励饲喂,但奖励饲喂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点,其一是前期饲料浓度过高蜂群可能易“伤热”,其二是量上以仅够当天消耗且略有盈余为准,其三是整个秋繁期都要坚持不断的奖励饲喂,其四是一定要严格把控好饲料的质量关,另外中蜂秋繁期还要做好盗蜂预防工作。
五、严防病害
中蜂秋繁期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其中蜂病方面预防的重点是中蜂囊状幼虫,寄生虫方面预防的重点是巢虫(蜡螟幼虫),敌害方面预防的重点则是胡蜂和蜘蛛等,尤其是胡蜂在这段时间往往会集中侵袭蜂群,虽然胡蜂侵入蜂巢的可能性比较小,但蜂群长期受胡蜂侵扰也无法稳定繁殖且易迁飞。
4. 中蜂到底需不需要人工开繁,怎么春繁
地方不同有迟早,主要是看天气。
5. 蜜蜂养殖中的越冬期具体什么时期或者什么温度,3-8度的天气有蜜蜂进出,算不算进入越冬
一、蜂箱的使用,蜂群的更新
1.蜂箱的使用春季繁蜂用的12框平箱,中间用立式隔王板隔开,两边各开一个巢门。春季用这种蜂箱的好处是,蜂王隔开,工蜂互通,保温好,不怕工蜂偏集而影响繁殖,比用纱隔板繁蜂快,好管理。生产期加继箱,巢箱中间用一块不透气的木质隔堵板隔开,一边开一个巢门,一边放一只王,巢箱上加平面隔王板,加继箱、纱盖。生产期用的是双箱体,巢箱一边只放3个巢脾,外加隔板,继箱内放6个巢脾不加隔板,上下对称。两侧都有空隙,有利于通风散热。整个生产期不用调脾,蜂群不会减弱,好管理效益高。
2.蜂路巢箱繁蜂,春季、夏季、秋季都用12毫米的蜂路,不得随意改变。如果夏季蜂路超过20毫米就会出现白毛蜂,低于10毫米也会出现。12毫米的蜂路也就是本人食指指甲平着放人即可。蜂群越冬期用25毫米的蜂路,即本人拇指指甲横着放进蜂路里,也就是每张巢脾一面有两层蜂。
3.举手之劳常消毒每次换箱,蜂箱要用0.05%百毒杀液喷洒消毒。每次加进的巢脾也要经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消毒后再用。
4.定期治蜡不能误春繁幼虫未封盖前,隔日治蜡3次。8月1日秋繁前治蜻,10月下旬蜂出完,彻底治蜻3次。用水剂喷洒治蜡,效果好,药物在蜂群中均匀分布。
5.养杂交蜂种我引进吉林省蜜蜂育种场的松丹1号双交种蜂王,用其作母本育王和当地本意雄蜂杂交,更新全场蜂群。
二、根据节令,巧管蜂
1.春季管理的重要性春季是全年养蜂的黄金季节,蜂王的产卵力、工蜂的哺育力均高于夏秋。蜂群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蜜蜂夏季之前的积累,蜂群从春季就为采集主要蜜源进行大量准备工作。所以说,春季是关系到全年蜜浆生产的基础,必须抓紧抓好。
2.立春排泄立春后,气温回升,当气温超过8、C时,越冬蜂会自发涌出蜂巢,飞翔抖泄。这是调整蜂巢的信号,也是早期蜂群管理的开始。立春后换箱整群,用平箱换下越冬继箱,进行箱外包装,巢门喂水,防止工蜂外出采水而被冻死。
3.雨水开繁雨水前5之6天,每个平箱放出两只王,每只王带3脾足蜂。并在靠隔王板的两侧巢脾的后下方,用王笼各挂Z只储备蜂王。雨水是七九的第六天,我们这里有句谚语“九尽花粉到”。雨水到九尽正是一个繁殖周期,是蜂群的恢复期。抓好蜂群恢复期,对蜂群的发展至关重要。大量饲喂花粉,巢门喂水,箱内不做内包装。采用分区布巢法,单脾开繁,有王区为繁殖区,无王区为饲料储备区,放1张大蜜脾。箱内两群分成主副群,雨水过后,每隔5、6天,用副群的子脾带蜂补给主群,注意不要把蜂王提过去。副群加脾,副群补助主群两次后,当新蜂快出房时,用主群的蛹脾带蜂补助副群,然后平衡群势。
双王同箱,分区管理,主副群互补繁殖的好处有,能够充分发挥每只蜂王的产卵力,有利于扩大产卵圈,可以有效地利用主群蜂多、保温好、哺育力强的优势,培育出的工蜂健康,能够顺利度过恢复期。
4.惊蛰奖励惊蛰之后,气温趋向稳定,榆树、毛白杨等相继开花上粉,但粉量不足,要饲喂花粉。开始奖励饲喂蜂群,隔日一次,标准是巢脾必须发白,蜂王成片产子,每隔5天加1张巢脾。3月18日左右柳树开花,粉涌,往往会出现粉压子现象,蜂王产卵积极,蜂群兴奋,进人繁殖旺盛期。越冬蜂的哺育力是1:1.2,而春季出房的新蜂哺育力是1:3.85,所以要及时松脾,巢脾上有五六成蜂即可。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将蜂群发展起来。
5.春分分群春分蜂群正处在快速繁殖阶段,增加1只蜂王产卵,使第一批过剩的幼蜂投人哺育工作。这时平箱已达到10脾,把原箱向左或向右挪半个巢箱的位置,紧挨着它放一平箱,把原箱内的两只蜂王各带1蛹脾、1幼虫脾和1张蜜脾放人平箱。原箱的两边各留1蛹脾、1幼虫脾,再加进1大蜜脾,放出两只储备蜂王。这样分群,不但不浪费蜂群的哺育力,而且能使蜂群的哺育力处于饱和状态,要比春季培育新蜂王分群提前1、2个繁殖周期。充分利用早期的蜜粉源,提高工蜂的质量和数量,为夺取全年蜜浆高产奠定基础。
6.清明育王清明前后,油菜盛开,雄蜂大量出房,此时着手培育新蜂王。组织好哺育群和交尾群是培育新蜂王的关键。怎样组织交尾群,又不影响蜂群繁殖?在移虫育王的第11天,把强群的蛹脾或蜜脾带蜂提出2、3脾,抖蜂到50kg装糖空袋内,能得到工蜂5,0006,000只,可组织8、9个微型交尾群(根据交尾群的数量抖蜂数)。然后,把袋内的蜂运到距蜂场2、3公里的地方,在白砂糖袋的左下或右下角剪一个小口放出蜜蜂,进行分群。新王交尾产卵后,运回蜂场。选优去劣,把优良的蜂王带蜂放到巢箱内,两王1箱。根据新王的数量,从老王群提出即将出房的封盖子脾,提够补新王所需的蜂脾后,将脾全部放人平箱,隔一夜让蜂群有失王感,用酒水喷湿新王和补进的蜂脾。每只新王一次只补1张蛹脾,隔4、5天再补一次,补两次后,新王有3脾蜂,即可独立发展。
7.谷雨上继箱谷雨过后,在新蜂王群巢箱上面加纱盖,堵住巢门,移到一个平箱位置,把平箱内的2蛹脾,2幼虫脾,2张蜜脾加到巢箱上的继箱内,平箱带王带蜂搬走继续繁殖。继箱下边开巢门,24小时后再打开巢箱的巢门,过48小时用平面隔王板换下纱盖,新王生产群就组织好了。这样的新王生产群全年很少发生分蜂,生产期不调脾,好管理,蜜浆产量高。
三、巧喂蜂
1.巧喂蜂多收益我地区油菜不多,桐树、洋槐较少。每年受气候的影响,产蜜很少,一般只能维持繁殖不好取蜜。而我们这里枣树很多,枣花是铁杆蜜源,十年九收。盛花期从5月25日至6月巧日左右。所以必须集中力量,夺取枣花丰收。新王组织为生产群后,5月巧日左右扣王,7天后放王,以减轻蜂群的内勤负担,工蜂集中力量采集枣花。枣花期,只要天气适宜,3、4天就可以取一次蜜。一个枣花蜜源,一般的群势可取50kg蜜。枣树要开九茬花,盛花期只开80%的花,6月15日之后,仍有20%的枣花未开,蜂群很少上蜜,这时连续3天喂糖5kg,可增收枣花蜜5一10kg,得到枣花封盖蜜脾4、5张,为越夏、越冬提供优质饲料。
2.蜂群越夏7月份气温有时高达40℃左右,必须垫高箱底,扩大巢门,箱盖上的草帘要用10厘米粗的木棍垫起,并且草帘前伸能遮住巢门,避免阳光暴晒。有条件的可把蜂箱搬到树荫下,或用遮阳网,多功能保蜂罩,遮盖蜂箱,降温保蜂。
3.培育适龄越冬蜂和喂越冬饲料同时进行8月15日停止取浆,恢复下6上6的蜂群格局。在我地8月巧日蜂王产的卵孵出的就是适龄越冬蜂。为了促进蜂王多产子,8月巧日从继箱抽出两个封盖三分之二的大蜜脾,从巢箱内提出2张蛹脾加到继箱里,巢箱加进两个灌满60%糖浆(2kg)的巢脾,让蜜蜂酿制越冬饲料,又能起到激发工蜂哺育的积极性,促进蜂王多产卵。另外,隔日还得奖励60%糖浆0.5kgo隔5天再从继箱提出2张大蜜脾,从巢箱提2张蛹脾加到继箱内,往巢箱加进2张60%糖浆(2kg)的巢脾。秋繁期可从继箱内抽出6张大蜜脾,喂糖15kgo
4.巧育王在培育越冬蜂的同时,9月9日再培育一批秋王。9月19日扣王停产时,组织交尾群。新王交尾成功后,可换掉老劣蜂王,其余的按1:1储备越冬。这批蜂王刚产子就被囚起来,所以来年产卵特别积极,繁蜂快,利于蜂群快速春繁。
5.断子治蜂蜡9月19日扣王断子,24日检查有无王台。10月10日蜂子出完后,用水剂治蜡药隔日连喷3次,彻底治蜡,治蜡后组织越冬群势。
6.定越冬群势双箱体下6上6蜂脾相称,蜂数不足的要补足,也就是12框蜂为1个越冬群。
四、组织蜂群巧越冬
1.组织越冬蜂群霜降过后,用抽出的有三分之二封盖蜜的6张大蜜脾,换下越冬12脾蜂的群势。下2上4,蜂路25毫米,并且把要储备的蜂王放在继箱。继箱内的4张蜜脾,中间巢脾用铁纱王笼储备蜂王,巢箱放2张大蜜脾,1脾1只王,这样每个巢脾上有两层蜂,蜂群结团之后,蜂团占巢脾的三分之二。越冬蜂不酿制加工越冬饲料,减少越冬蜂的劳损,保存实力,越冬蜂寿命长,越冬安全。
2.冻蜂立冬以后,蜂群开始结团,箱底铺上塑料布再坐上10厘米厚的碎干草。为防止鼠害,把巢门用铁皮钉成高5毫米、长3、5厘米的低巢门,覆布全部换成纱盖。倒转箱体,使巢门朝后,一般倒转箱体后,巢门应朝西北方向,为了防阳光照射巢温升高,要用草帘遮住蜂箱的后壁。立冬到冬至是冻蜂阶段,昼暖夜凉,巢温应控制在25℃以下。越冬蜂团结在巢继箱之间,通风干燥,比较安静,巢门朝西北方向,不受阳光照射的刺激,工蜂很少出人,能够顺利度过冻蜂阶段。
3.蜂群越冬从冬至到立春是蜂群的越冬阶段。冬至以后,最高温度在6℃以下,纱盖要换成覆布,折起后边两角通风。继箱的边脾要加隔板,当最低温度达到零下5℃时,继箱的覆布上再加上棉垫,箱外进行包装,用草帘和塑料布包住箱体的上边、后边、左右侧。箱体包装在白昼内升温慢,黑夜和低温时起到保温作用,大大减少巢箱温度的变幅和蜂群的活动,保持蜂团安定,节省饲料,寿命工蜂延长,死亡减少,蜂群越冬安全。
6. 中蜂秋季可取蜜吗
可以,现在正是取蜜的时候,秋天的最后一个蜜源,到下个月就没什么花了。
7. 俩脾蜜蜂到秋繁结束能满箱吗
意蜂加强饲喂可以,中蜂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