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谈谈如何编舞
说到编舞,就两个字,可分量很重.有总的编舞的方法,可每种舞蹈又有各自的特点,考虑的重点又有不同之处. 这里我先就总的编舞来谈谈,在谈拉丁. 一般情况下是有了舞曲才进入舞蹈语言(台词)的创作.在这以前多是编导的创作构思阶段,有人把它称为"案头工作".产生舞曲以后,就要设计舞蹈语言了-----包括舞蹈动作,组合和构图等的创作. 舞蹈动作的来源,一是来自生活动作的提炼;一是来自中外古今的"舞蹈素材".而要使它成为你说需要的舞蹈语言,就要根据内容,人物的需要去提炼和琢磨. 第一,舞蹈源与生活而高与生活.所以编舞时情是动作的信息.情动于衷而形于色,于是就产生了舞蹈的动作.因此把体验感情作为动作的原动力.那么编舞先弄清你要表现的人物的感情和性格,这常有两种做法:其一是设计出人物连绵不断的心情和意识去琢磨动作.其二是使自己先进入角色,要作品中的人物在自己身上活起来,在深入角色的基础上在根据自己积累的生活,舞蹈素材物色和提炼此情此景所需要的舞蹈形象. 第二,艺术的宗旨是展现自我.所以动作的典型性是编舞成功的要点.典型性的舞蹈动作不是越宽越好,而是个性越请越好.所以编舞要有突出的性格和明晰的感情.第三,动作不在"繁"与"简"能突出“意境”则灵.舞蹈作品的意境是把主题思想转化成为"诗情画意"的艺术构思,是“情”和“意”与“景”与“镜”的统一,是人们比现实生活中想的更高的东西。从以上几点设计出符合我到作品的基础动作。有了基础动作在编组合时要注意要编的生动、流畅、感人。1,组合时要有对比性的变化。要使情感感鲜明,使舞蹈更生动。就象说话要生动要抑、扬、顿、挫一样舞 蹈动作也要有对比和变化,并使其流畅自如。 对比变化不应是形式上的安排,而是物内心情感的促使。关于对比有时间上的快与慢、强与弱、延长与短暂---等。有空间(造型)上的大与小、高与矮、方与圆、放与收、静与动、点与面---等。 2,很多舞蹈要有必要的重复、再现。音乐作为声音艺术,转瞬既逝,作曲家为使听众能留下深刻的印象,重复、再现是重要的办法之一。舞蹈和音乐同属时间性艺术,舞蹈虽占有空间形象,但不能把所强调的象“雕塑”一样永远静止在那里不动要人观赏,所以重复、再现是比不可少的。只是较高水平的编舞者的重复、再现又略有所不同,就象中国书法《兰亭序》中的很多“之”一样。其次,编舞另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构图。这在集体舞和队列舞中常见,我这里不做具体的阐述了。以上是我对总的编舞的方法的一些看法,任何舞蹈都遵循它。可针对具体的舞蹈需要的重点又有多偏重。舞蹈就参加者和舞蹈的目的作用分为:公众舞蹈和剧场舞蹈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分为:现代舞、新创舞(当代舞)、芭蕾舞、古典舞、民间舞、民族舞、国标舞根据表演的形式特点划分为:独舞、群舞、双人舞、音乐舞蹈史诗、组舞、舞剧根据舞蹈性质和题材特点分为:情节舞和情绪舞根据社会作用不同分为:自娱性舞蹈和表演性舞蹈国标舞本属公众舞、双人舞、情绪舞、自娱性舞蹈,所以本是两人以自娱为主的,用你的情绪来感染周围的人。可随着舞蹈技术的发展和提高现在也成了一种常在舞台上表演具有感人情节的表演性急强的双人舞蹈(不包括国标中的队列舞)。所以国标的编舞也显得由为重要。拉丁的编舞中表演和比赛又有所不同。比赛中是以检阅舞蹈风格、舞步的规范化为主。所处的环境四面迎宾,裁判员也在四周。所以编舞首先要考虑到能让四面的裁判员和观众清晰的看到你的背号,因此你的舞蹈组合要不停的转换方位,而不能始终对着一面。舞步也不用多么的复杂,能体现舞蹈的风格和特性就好。而为了在更多的选手中要显的出众和显眼(所谓的上场很靓),舞蹈的组合就要在时间上有快与慢、强与弱、延长与短暂---等的对比;在空间(造型)上有大与小、高与矮、方与圆、放与收、静与动、点与面、双人重心高、中、低---等的对比。而在世界级的比赛中,套路是已有的,可在比赛时你才知道要比赛的音乐是什么基调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所以体现音乐时你的那些对比是灵活的运用的。表演中不但要注意比赛编舞的这些,更要给舞蹈赋予内在的东西。因为音乐是你已有的(不象国际比赛是不知的),所以你更要清楚你要表现的是什么样的人物,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情节。赋予舞蹈以内在的东西,要人觉得有味道(舞蹈的内涵)。譬如舞蹈本是不要缩头的,在在内心表白是你会看到一些舞蹈大师就正因为缩了一些而使舞蹈更具魅力和味道。那么所谓的重复、再现在这里就不会看起来是完全一样的东西,因为同样的动作不同时间所要表现的东西、部位是不同的。
㈡ 如何编舞
要使它成为作品中的“舞蹈语言”,就必须根据内容、人物的需要去提炼雕琢,而不能生搬硬套。 1、感情是动作的信息:编舞首先要弄清的是你要表现人物的什么感情和性格,首先按舞蹈结构的线索设计出人物连绵不断的心情、意识甚至潜台词,循者这个脉络去雕琢动作。能让自己首先进入角色,让作品中的人物在自己的身上活起来。然后在深入角色的基础上,从自己积累的生活舞蹈素材中物色、提炼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所需要的舞蹈形象来,把体验感情作为动作的原动力。 3、舞蹈的“意境”:山不在高有水则灵,舞蹈的动作不在“繁”与“简”,能突出“意境”则灵。舞蹈作品的“意境”是把主题思想转化为“诗情画意”的艺术构思,是“情”和“意”与“景”和“境”的统一,它是人的理想。舞蹈作品“意境”是大局,编舞要从大局着眼,小处(动作)着手,围绕着动作去考虑意境。 4、舞蹈的主题动作:就是要塑造作品舞蹈形象的代表性动作,这种做法在民间舞蹈中是常见的。各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跳起来有千变万化,但总离不开那么几个最有代表性的动作。它们成为舞蹈作品中“舞蹈语言”(动作组合)的基础和反复出现的贯穿动作。 动作组合要编排得生动、流畅、感人。应注意: A、要有对比性的变化:对比有时间(节奏)上的快与慢,强与弱,延长与短暂等;有空间(造型)上的大与小,高与矮,方(线条凌厉,有棱有角)与圆(柔和,圆润),放(伸)与收(缩),动与静等。对比性的动作加大了情绪变化的起伏,使各种情感在相对中显得更鲜明、突出,所以,能使舞蹈语言更生动。 B、必要的重复、再现:舞蹈和音乐同属时间性的艺术,舞蹈虽然还只有空间的形象,但不能象“雕塑”那样永远静止在那儿尽人观赏。为了使舞蹈形象和“意境”留在观众心上,重复、再现手法同样是不可少的。其做法可有多样: (1)主题动作贯穿始终。 (2)主题动作在不同的情节、段落,不同的节奏下变换出现。 (3)主要的舞蹈组合(段落)反复出现。 (4)开头和结尾是同样的舞蹈处理或“意境”的再现。 对于舞台的构图,我国传统审美习惯是“均衡”、“匀称”。“均衡”就是常说的“不要偏台”。均衡的构图有两种,一种是对称均衡,一种是不对称的均衡。不同的构图会给观众留下不同的直感:圆形使人感觉丰满;方形显得严肃、整齐(但极少用);而三角形介于两者之间,较灵活,易组成多种图形的小单位;弧形有纵深的感觉;纵队有逼近、压迫的感觉;横排——平和;斜排——前程远大。 在舞台调度上:走直线显得距离近,路途短;走曲线显得距离较远,路途长;走“8”字,距离无限,可以从早走到晚,这样可造成自后向前、由远而近的感觉;“V”字向前,有冲击、压力之感;交叉队形能渲染紧张、火热等气氛;由密集到扩散的队形,能造成一种占领的欲望,可造成气势、力不可挡的强烈气氛;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的队形,给人以动荡不安、瞬息万变得感觉,可表示风浪中行船、心潮起伏的幻觉、激烈的战斗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舞蹈的构图不能孤立的设计,必须和舞蹈动作组合结合起来,且与服装、道具也是分不开的。 6、选择演员排练舞蹈:选择演员时必须考虑(1)是否能担负起塑造角色所必须的舞蹈技能和技巧。(2)是否吻合或接近角色的身份,性格和外形,(3)符合节目体裁对演员所要求的特色,如:演员是喜剧型的或是悲剧型的,是抒情的还是武打型的等等。 确定了演员以后,编导要向演员解剖作品的主题、内容、人物、情节、场次(段落)、图景,使演员对作品有一个明确的、完整的概念。再进一步分析角色,明确演员的任务后,熟悉舞曲,然后一个个的教动作,一段段的排练(用钢琴或简单的乐器伴奏),直到将全舞完成。 A、排练:可先粗排(即搭架子)、可分组动作,重头至尾 B、适当请观众看排练,可以高涨演员情绪。 C、在排练中一定要注意:演员必须进入角色。 7、合乐:合乐与动作同步,教完以后合乐。 8、舞台合成:也就是我们说的彩排,把作品搬上舞台是“合成”的阶段。合成之前,编导必须向舞台工作的各方面人员——布景、灯光、服饰、道具、音响效果等,介绍作品内容并提出设计要求,最后确定方案。 (1)舞蹈布景要说明作品的时代,创造特定的环境。布景应简练、明确。 (2)舞台的灯光要显示舞蹈的时间早晚,天气变化,吉祥和厄运的预兆,人物内心的渲染等。 (3)服饰帮助表明人物身份,民族的属性,服饰色彩还能突出人物性格。要求轻便而合体,美观而有特色,夸张而不失真。 合成包括:走台、走光、化妆连排、彩排。 A、走台:是舞台上的场、景和舞蹈的结合实验。让演员熟悉舞台面和置景的地位,要从头至尾把舞蹈的调度、队形、画面的位置都固定下来。同时,检查场景与舞蹈的构图是否协调。 B、走光:是灯光设计与舞蹈的实验。要随着舞蹈内容的展现和演员的调度把灯光固定下来。 C、化妆连排和彩排:都是属于总合成(包括乐队、演员、布置、灯光、服装、化妆、道具、音响效果等)的排练。编导指导化妆连排时,可以随时停下来,协调舞台个方面的配合,一段段、一场场的进行,当“合成”完成以后,进行彩排时就要一气呵成,以便检查、发现问题,再作进一步的调整。至此,一个舞台演出的舞蹈作品诞生了。
㈢ 舞蹈编舞最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在编排设计一套动作时,应考虑到对象的年龄、身材、技术水平、素质条件和个性特点等,充分发挥选手的特长和风格,避开其弱点。如对于少年儿童,应选择规范的基本技术和指定舞步来编排,形式活泼富有趣味性。老年人应选择速度较慢、技术简单、重复次数多、实用价值大的动作
2、根据不同的目标由于目的、任务的不同,在编排设计体育舞蹈动作的结构或艺术加工处理上也有所不同。在进行教学组合动作和成套动作编排时。
主要目的是提高和巩固教学大纲中的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技术,所以,可以此为核心用不同形式和连接方法进行某些单个动作组合的编排或综合性成套动作的编排,从而提高学生基本技术和指定步法的能力,巩固已学的单个动作,发展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和表现力。
(3)好看流畅的编舞怎样都不嫌多扩展阅读
舞蹈编排技巧
1、找到合适的主题,合适的音乐之后,老师们常常会陷入无动作填充舞蹈的困境,需要确定一个或几个主题动作。这个主题动作可以是从舞蹈确定的主题上来,也可以是来自对音乐的感受。
2、找到主题动作之后,根据主题动作的运动规律我们可以继续创编出几个小节动作来。通常,几个小节动作加上队形的变换,一个简单的舞蹈已经基本成型了。串连小节的动作可以是队形的变换,可以是主题动作的再创造,也可以是符合这个舞蹈特征的技巧动作。
㈣ 跳舞的时候怎样自然,美观,大方
研究表明:
需要4周,自己才能注意到你身体的变化。
需要8周,朋友才能注意到你身体的变化。
需要12周,剩下的人才能注意到你的变化。
坚持一年,你的整个气质将会发生美好的变化。
跳舞时动作不自然的原因
动作不是特别熟,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不顺,节拍不准,用力方式不对。
动作顺畅的练习方法
1、释放自己
跳舞时需要放飞自我去感受音乐里的情绪,当你听到音乐时真实感受,通过身体的动作表露出来。如果不敢彻底释放你的感受,你的舞蹈就感染不到其他人。
2、提高乐感
试着抛开歌词,深入地听节奏、音效、和声,分析里面使用了多少种不同的音效,可以边听边自由地用身体进行表达,最简单方式的就是用手或脚打拍子,甚至用口技模仿音效。
3、练舞房的镜子不是摆设
练舞盯住镜子里的自己而不是瞄其他人,看镜子的目的,是时刻观察自己的动作,是否流畅、好看,表情是否到位,总是盯着别人看并不能帮助你摆正动作。
4、每次练完舞就拍视频
不要嫌麻烦,观察自己,整体的动作是否到位,表情姿态是否自然,只有经得起拍视频考验的动作才算过关。
5、熟记动作
动作都没记熟何谈流畅感!就像背课文一样,嘴里背着一句,脑子里面已经想到了下一句是什么?跳舞也一样,跳上一个动作的时候,想好下一步动作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这样绝对不会卡,保证顺畅无比,你必须很努力,才能在人前看起来毫不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