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碑帖中那个字体的结构最为漂亮
结构那个字体最为漂亮,这个没有标准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者说,只要成为法帖,那就是书法的范本,里面的字就是历史公认的好字——当然那个字体的结构必定是“漂亮”的。
所谓“法帖”,它是中国书法艺术载体之一。在纸张发明之前,古人大都将文字书写在竹或木制成的薄而细长的片上,称简牍或简书;或者书写在丝织品上,称为帖 。在造纸发明以后,凡书写在纸或丝织品上的、篇幅较小的文字均称之为帖。
在唐代由于帝王的喜爱,出现勾摹前人墨迹集帖,即《万岁通天帖》。到宋代又出现了汇集历代名家书法墨迹,将其镌刻在石或木板上,然后拓成墨本并装裱成卷或册的刻帖。这种刻帖即使古人的书法得以流传,并扩大其影响,又是学习书法的范本,故又称之为法帖。
明清之际,随着印刷业的发达和人们对书法学习的需求,汇集前人书法墨迹,镌刻法帖持续不断,规模也越来越大。除上述《万岁通天帖》外,历史上着名的法帖还有《淳化阁帖》、《绛帖》、《潭帖》、《大观帖》、《宝晋斋法帖》、《真赏斋帖》、《停云馆帖》、《余清斋帖》、《墨池堂选帖》、《快雪堂法书》、《三希堂法帖》等。
所以,如果要学习书法,建议了解一下不同字体的特点与自己的喜好进行挑选。
譬如,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天真烂漫;黄庭坚纵横拗崛,昂藏郁拔;米芾俊迈豪放,沉着痛快。他们都善学古人又富于创新精神,书风自成一格,时人推崇备至,列于四家,向无异议。一般认为所谓蔡是指蔡襄(君漠),他的书法取法晋唐,讲究古意与法度。但亦有人认为是蔡京,究竟指谁,却历来就有争议。
另外,柳体-笔意瘦挺,体势劲媚。有《玄秘塔》《神策军碑》《兰亭十三序》《回元观钟楼铭》等。
颜体-探源篆隶,楷法谨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结字方圆,笔法肥劲。 有《颜勤礼碑》《季侄稿》等。
欧体-正书结字,易方为长,以就姿媚,四面停匀,八方平正,翰墨洒脱。代表作有《九成宫》《行书千字文》等。
赵体-开创赵体,风流着称。用笔圆转,清腴华润 《三门记》《洛神赋》《道德经》等。
其他隶书等等就不多论述了。
㈡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字帖
怎样选择字帖
现在市面上字帖太多,良莠不齐。“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练字必须要选择好的字帖。到底什么样的字帖适合自己呢?练字的人首先要明白自己需要在那些方面加强练习,然后量体裁衣,选择自己喜爱的字帖,下面简单介绍几种选帖方法:
选择经过权威认定的字帖
可惜,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权威机构,不过各级教育部门、各地的写字评级机构推荐的字帖,是可以信赖的。出版字帖也没有权威机构约束,似乎谁都可以出版字帖,因此提醒你千万不要盲目迷信“xx家”出版的字帖。写得好的大有人在,但并不都适合你学习。
选择“规范”的字帖
对于初学者,特别是中小学生来说,一定要选择书写合乎规范的字帖。笔画结构、偏旁部首应符合约定俗成的写法,即国家语委公布的规范写法。书写是否规范,同时也反映出书写者的素质与修养。试想让你跟一位江湖骗子去学习,那岂不是误入歧途吗?
选择实用和自己喜爱的字帖
根据书写内容来分,字帖的类型很多,有的注重技法训练,比较系统的帮助你去练字;有的注重内容,例如古诗字帖,或者诗书画结合,有助于练习者素质多方面提高;还有的专门为中小学语文教材配套书写的字帖,书写规范,利于现在繁忙学务重压下的学子练习。
字帖书写风格各异,有的规范严整,有的潇洒飘逸,有的激励奔放。人的爱好兴趣不可能一致,同样一本字帖,张三写得如鱼得水,从心所欲,而李四写起来却力不从心、难有进步。因此,首先该对各种风格类型的字帖加以选择,并慎重确定自己的专攻对象。在临帖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对症下药地换帖临习。这些,如果能得到老师的指点,进步就会更加明显。
初学者,选择字帖时除了要考虑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同时还要注意尽量不要选择那些个性化太强的字帖。个性太强的字帖里面大都有一些近乎习气的元素,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指引,可能会将你引入歧途。
选择字较大、书写清晰的字帖
硬笔字帖由于大多是钢笔书写的原因,字都偏小。虽然笔画精细,结体严谨,但容易给练字者造成书写疲劳,而且不便于初学者摹写。这里顺便提一下摹写,也就是蒙着字帖写,大多数人忽视摹写,认为只有小学生才这样做,殊不知摹写是练字关键的一步,是避免“抄帖”学无收益的有效方法。一个不摹只临(照着字帖写)者,很难发现自己书写的弊病,只有先摹后临,摹临结合,才能有进步。临帖时如果对照大一些的字临写,也容易看得清楚、看得仔细一些,因此如果发现硬笔字帖笔画书写不清晰,或者由于印刷原因造成字迹模糊、笔画粗肿的也应该放弃。
选中字帖后,可以用复印机将字帖放大到合适大小临摹。
选择古代优秀小楷范本
历史是最公正的,真正好的东西是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因此,要想找经过权威认定的字帖,那么去临一本古代优秀小楷绝对没错,不过,你不能刻意地去修饰笔画的头尾,毕竟毛笔同硬笔有质的区别,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鉴别能力,古代字帖里通假字、异体字、不规范的繁体字太多,当然最好有老师来指导。如果你已经有一定的书法基础,那么建议你赶快找一本古代名家的小楷范本,双管齐下,大又裨益。
这里推荐大家用软铅笔2B—5B临写,用铅笔其好处有三:一者无钢笔运用不当偏锋刮纸之病,写起来圆畅自如;二者铅笔用笔细腻,避免用钢笔过于追求点画的精雕细刻,用力太大,而忽视笔画的轻重之感;三者笔粗可写大字与原帖相近,既有法度又可消除拘谨、无束缚之感。
推荐以下几种字帖供参考:
三国 钟繇《荐季直表》、《宣示表》(王羲之临本)
东晋 王羲之《黄庭经》、《临钟繇宣示表》、《道德经》(赵子昂临本)
东晋 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
隋 智永《真草千字文》
隋 《董美人墓志》
唐 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
唐 钟绍京 《灵飞经》
宋 苏轼、米芾、黄庭坚、赵佶
元 赵子昂 《汲黯传》、《道德经》
明 王宠、文征明、祝允明
近代 邓散木
学习方法
写字根本没有天才,写好字全靠信心+细心+恒心
首先树立写好字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写出一手好字来,下笔坚决、果断;其次练字时要用“心”去练,不能盲目地“抄”帖,仔细观察每一笔画的长短、粗细、方向、每一字的结构、每一行字与字的关系、每一篇整体的面貌……长期这样训练,如果你能坚持下去,你的字定会令人刮目相看——这就需要恒心。
经常有人抱怨,自己练了这么久,怎么没有进步,反而好象退步了?这时,你不能气馁,这很可能是你进步的标志——因为你的眼光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自然你就越来越对你的字不满意了。也可能你的字正处于转型时期,显然有些看不顺眼。
避免“抄帖”,多“读帖”,讲究方法,学会“比较”
学书不是机械的重复,苦练还要巧练,平常练字不要养成“抄帖”的坏习惯,用笔率意、不加分析、涂涂改改是练字的大忌,“抄”得越多,错得也越多。
应学会“读帖”,即多观察、多分析字帖,推敲每一笔画、每一行字、每一篇字的书写——某一个字没有写好,我就对照原帖多观察、多分析、多比较,然后再临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什么事就怕“认真”两个字。
练字也要讲究一些方法,在学的过程中,摹、临、背(默写帖字)、创(写与帖字相近的字)四结合,掌握规律,循序渐进。方法形式多样,如果自己喜欢写撇捺明显、精巧的写,就可选用弹性的钢笔;你可以默写字帖,再和原帖字比较,就可以看到自己与字帖之间的差距,从而检查自己的弊病所在;将字帖中部首、字体结构分类临习,归纳总结字与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去认识和掌握一类字写法的共同点,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完全在于个人的学习创新。学书者只要勤练多思,就一定能提高书写水平。
“专”一则博
荀子曰:“好一则博”,一是“专一”。初学书法,要先专一,后博学 刚开始练字的人,在选好一本字帖之后,就要专心致志练下去,不可朝三暮四,随意更换字帖。这是因为每一本字帖都各有特点,自成体系,如果今天临这本,明天临那本,到头来哪一本也写不像。只有待一本字帖临像了,写熟了,才可再换其他字帖,博采众长。
讲究“字外功”,练字也练人
写字讲究养境,周围环境是一方面,自己内心是否宁静才是主要因素。真正写好字,需要多方面的修养,至少要有清醒、灵活的头脑。写字不能急功近利,要有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再强调一点——写字如做人。古人云“人写字、字写人”,练字同时也是练人,只有踏踏实实、勤学苦练才可能成功。
㈢ 毛笔书法中如何临摹
毛笔书法学习的临摹方法有:
(一)、碑帖的选择
碑帖的选择是进行毛笔书法学习的关键,挑选一本自己比较喜爱的、点画比较工整的、结体比较匀称的字帖来临摹。“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一个好的师傅,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才可以逐步练好书法,成为书法大师。
(二)、临、摹结合
在进行毛笔书法学习时,要先摹后临、临摹结合。所谓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钢笔照着字帖上的字一点一画地“描红”。要求钢笔的笔迹不要越出毛笔字外,都写在字帖上字的点画中间。
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结构。所谓临,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点画写得象,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字手段,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
(三)、仔细读贴
毛笔书法学习临摹前要仔细读帖,对帖上的字,其点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并从中找出规律,这样就容易写得有兴趣,也容易写得象,写得好。
临摹时,不能贪多贪快,每天坚持一、二小时,反复地临摹几个字,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对难写的字,更要知难而上,多临摹,多比较。
(四)、背、核、用
毛笔书法学习除了临摹外,还要会背、核、用。背,就是不看帖,背着帖写,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写出来,力求形神毕肖;核,就是将背写的字与帖上的字进行核对。看有否差错,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用,就是实践,把学了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东西。
(五)、博采众家之长
毛笔书法学习在已临摹好了一种字帖后,还应博采众长地再临一些其它字帖。也可不断修正背临书写习惯和书写风格,重新选择书写内容,书写出来的新作品。
㈣ 该如何练书法比较好呢
握笔与写字的姿势
执笔的方法有多种,比较合理又通行的是“五指执笔法”。可用“按(拇指)、压(食指)、钩(中指)、顶(无名指)、抵(小指)五个字来说明每一个手指的作用”。执笔的要领是“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腕肘悬起”。
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运腕和运笔
运腕是指腕部左右两侧随着运笔的提按顿挫,轻重徐疾所作的摆动。运笔就是如何使笔毫在书写时进行运动,它包括“落笔(起笔,下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部分。这三个过程都离不开“提”和“按”,所谓“提按”,就是将笔锋入纸按入和提起以至离纸的动作。落笔要按,收笔要提。这是运笔的基本而重要的动作。
落笔的基本方法是“横画直落笔,直画横落笔”。
字的结构和笔顺
结构:重心平稳,疏密匀称,比例适当,点画呼应,偏旁迎让,向背分明,变换参差。
笔画: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先中间后左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内,先进后关。.怎样临摹与自学
初学写字主要就是临摹。“临”是指照字帖的样子一笔一画,一个字一个字地学写。“摹”是指指导字样放在下面,上面放上透明纸,照着写。这两种方法都有效果,您可以自行选择。
书法是一门艺术,要练好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树立正确的学书思想:
"字无百日功",书法的练习需要的是刻苦勤练的精神,要临池不辍,持之以恒。不可 中途懈怠。
(二) 选择适用的书写工具:
"文房四宝"是练习书法应准备好的工具。要选择恰当的使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如果选择不合适,将影响练习的效率和进程。
(三) 从大楷起步,逐步进笔:
练习书法,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应从简单的大楷练起,逐步进笔,不可好高婺远,欲速则 不达。要大好书法练习的基础。
(四) 碑帖的选择
碑帖的选择是练好书法的关键,"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一个好的师傅,加上自己的 勤学苦练,才可以逐步练好书法,把书法艺术学到手。
临摹字帖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字帖
临摹字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临摹的字帖有两种:一种是毛笔字帖,一种是钢笔字帖。学习钢笔书法,应临摹钢笔字帖,临摹毛笔字帖的效果也很好。因为毛笔字帖大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除了其点画精到、粗细分明、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外,还具有结构漂亮、章法完美的优点,有利于初学者学习。另外,毛笔字帖品种丰富,风格多样,也便于选择使用。只是毛笔字帖的线条比较粗壮,而钢笔笔迹比较尖细,所以临摹时应去其血肉,取其筋骨。
2:临摹字帖的方法
(1)挑选字帖:
挑选一本自己比较喜爱的、点画比较工整的、结体比较匀称的字帖来临摹。如果是毛笔字帖的话,则应挑选字体小一点的字帖,这样可省去缩小的工夫。
(2)先摹后临、临摹结合 在习字时,要先摹后临、临摹结合。 所谓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钢笔照着字帖上的字一点一画地"描红"。要求钢笔的笔迹不要越出毛笔字外,都写在字帖上字的点画中间。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结构。 所谓临,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点画写得象,有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由于临书比摹书难,因此要先摹后临,由于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字手段,因此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
(3)仔细读贴
再者,临摹前要仔细读帖。对帖上的字,其点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并从中找出规律,这样就容易写得有兴趣,也容易写得象,写得好。临摹时,不能贪多贪快,每天坚持一、二小时,反复地临摹几个字,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对难写的字,更要知难而上,多临摹,多比较。
(4)背、核、用 除了临摹外,还要会背、核、用。背,就是不看帖,背着帖写,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写出来,力求形神毕肖;核,就是将背写的字与帖上的字进行核对。看有否差错,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 用,就是实践,把学了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东西。
(5)博采众家之长
在已临摹好了一种字帖后,还应博采众长地再临一些其它字帖。
㈤ 怎样练书法才比较有效果
这个问题涉及到初学者如何学习书法的事情,关键要从执笔,临摹,以及创作几个角度入手,有关的详解如下:
一、执笔方法
毛笔执笔法,其实无定法,但要“指实掌虚”,就是指尖用力控制笔管,掌心空虚,灵活运动笔有长短锋,由个人的习惯选用。
历来比较普遍运用的是“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是用擫、押、钩、格、抵五字来概括说明五个手指的作用,它强调五指各司其职,又通力配合,执笔稳健,使笔能上下左右灵活运动。
五指执笔法要领: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指实,就是手指执笔要有力量,要实实在在地执住笔管,外侧四指相互靠拢,骨节向外,密实而不松散。内侧拇指中部骨节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圆如马镫形,这样五指一齐用力,执笔既坚实有力,又有助于运笔。执笔要松紧适度。太紧,运转不灵;太松,使不上劲。指实,才能做到“毫无虚发,墨无旁溢,力聚管心,执笔 稳定。”
掌虚,就是执笔时掌心要虚空,不能曲指塞掌,无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贴到掌心,好像手心里握着一个鸡蛋。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要张开大些。这样,运笔就能稳实而灵活。掌虚的目的是使手掌的筋骨肌肉放松,否则手指和腕部就会僵直、紧张,不利于运笔。
掌竖,就是执笔时手掌要尽量竖起来。掌竖才能笔直,笔直才能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运转自如;否则,就会导致笔管歪斜,笔锋不正,笔画易成偏锋病笔。
腕平,是 指手腕与桌面要平行。康有为说:“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竖其锋”。因为写字时是通过腕部将力量传送到笔锋,为了便于运腕,所以要腕平。腕平和掌竖二者是互相关联的。管直则锋正,这与运腕、掌竖有密切关系,掌竖、腕平、管直、锋正,加之悬肘用笔,既灵活又有力。因为运笔的关键在于腕力。
管直,执笔写字时要尽量保持笔管纸面垂直,使笔画容易保持中锋。但在具体的运笔过程中,笔管有时要有俯仰倾斜的情况,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稳。
需要说明的是;教材上执笔方法的图,笔管略微倾斜。因为在用毛笔写字的时候,笔管不是始终保持正直的,要随着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不断变换方向。
二、临摹方法
(一)碑帖的选择:碑帖的选择是练好书法的关键,挑选一本自己比较喜爱的、点画比较工整的、结体比较匀称的字帖来临摹。“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一个好的师傅,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才可以逐步练好书法,成为书法大师。
(二)临、摹结合:在习字时,要先摹后临、临摹结合。所谓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钢笔照着字帖上的字一点一画地“描红”。要求钢笔的笔迹不要越出毛笔字外,都写在字帖上字的点画中间。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结构。所谓临,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点画写得象,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字手段,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
(三)仔细读贴:临摹前要仔细读帖,对帖上的字,其点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并从中找出规律,这样就容易写得有兴趣,也容易写得象,写得好。临摹时,不能贪多贪快,每天坚持一、二小时,反复地临摹几个字,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对难写的字,更要知难而上,多临摹,多比较。
(四)背、核、用:除了临摹外,还要会背、核、用。背,就是不看帖,背着帖写,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写出来,力求形神毕肖;核,就是将背写的字与帖上的字进行核对。看有否差错,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用,就是实践,把学了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东西。
(五)博采众家之长在已临摹好了一种字帖后,还应博采众长地再临一些其它字帖。也可不断修正背临书写习惯和书写风格,重新选择书写内容,书写出来的新作品。
三、笔法技巧
1、提按
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2、结字
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按学习规律坚持临池不辍,必然学有所成。
四、注意事项
书法是一门艺术,要练好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树立正确的学书思想:“字无百日功”,书法的练习需要的是刻苦勤练的精神,要临池准备,持之以恒。不可中途懈怠。
(二)选择适用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是练习书法应准备好的工具。要选择恰当的使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选择不合适,将影响练习的效率和进程。初学着可以先选用狼毫或兼毫笔。用后一定要洗净,把笔毛抹干抹直抹尖,保持笔毛不乱,以延长毛笔的使用寿命!
(三)从大楷起步,逐步进笔:练习书法,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应从简单的大楷练起,一般写十公分见方的字为益,不益写太小的字。逐步进笔,不可好高骛远,欲速则不达。要打好书法练习的基础。
㈥ 书法作品怎么才能看出一幅作品的好坏
中国书法之美是他国文字所不及的,而欣赏书法,也是一门学问!
首先,要较深入的欣赏书法,得有两把刷子——“历史的刷子”与“书法的刷子”。历史的刷子包含了书法史及中国历史(书法家的创作背景);书法的刷子则包含了文字学知识、书写技巧、鉴别碑帖的能力及艺术涵养。它们都是密不可分的。
知晓古今之书法演变——书法史:
想想,书法演变是有前因后果的。从殷商的甲骨文到现在所看到的文字,五千年的岁月展露无疑。欣赏时如果不清书法史,而将隶书与草书、楷书相比——比哪一种好看——就有如一部历史电影中张飞与岳飞同时出现在一个场景中,大煞风景!
知晓古今之书法家背景——历史:
你可曾知道,王羲之那鼎鼎大名的“兰亭序”是在略有酒意时写下的,事后多次尝试也写不出更好的作品?如果不知道,那也就无法深入的欣赏“兰亭序”,因为你无法搞清楚它的前因后果,笔意也无法捉摸。
有文字学知识:
书法家最爱在文字上做文章了,有时为了变化,将多种字体(如隶书、草书)合为一种字体,有时学仓颉造字,为文字增减笔划。如果这时,一个对中文只略知一二的外国人,误把“山”、“宗”当为一字,念为“崇”,书法中所注重的“整体感”便消失殆尽,没有了字距、大小之美。相同的,一个不知哪种是隶书,哪种是狂草,而将其混为一谈,后果可想而知……
有鉴别碑帖之能力:
欣赏书法必具备鉴别碑帖之能力,避免欣赏到伪帖而不自知,完全吸收,将不堪设想。
书写技巧,非有不可:
所谓“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不懂书写技巧则无法真正体会书法之美。用笔用墨之妙乃为书法欣赏的重点,不知书写方法,不亲身体验,如何体会笔墨之妙?这也就是大部分名鉴赏家也为不错的书法家之因。
有艺术涵养:
其实欣赏任何一种艺术,都要有如“置身其中”一般投入,用心去看,才能真正的感受到“骨力”、“姿态”、“神韵”、“气魄”,欣赏书法才有意义。
㈦ 书法初学者应该练习谁的字帖
初学字体先楷先隶,或楷书隶书同练都可以
字贴首选毛笔名家古碑帖,或当代名家对毛笔古碑帖的硬笔临摹字贴、集字字贴(只练硬笔的话)。如楷体可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代表碑帖,具体看你自己的喜好。有一定基础后,就直接临摹古代名家名贴。
最好是配套视频的,因为视频可以直观的让你看到书写者的运笔过程,加深理解,强化你的记忆,事半功倍。
为什么不选择当代硬笔名家字贴,因为毛笔书法传承了几千年,经过多少代人的继承和发扬,留下来的都是经典,而硬笔书法才发展几十年,有很多不足,取法乎上,得其中也;取法乎中,得其下也。硬笔名家字贴可以作为参考。
当然,如果你只是一时热忱,只求写字比现在好看些,那就不用这么麻烦了。最简单就是网络硬笔名家字帖图片,看到哪种喜欢就练那种。你身边的人写的字你觉得好看喜欢的,也可以练。随心所欲。
㈧ 学习书法,如何选择练字字帖
字帖是初学者的无声之师,学习书法字帖的好坏对初学者的练习及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如何选择练字字帖?博聚书法的老师指出,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必盲目迷信“某某书法家”出版的字帖,因为某些字帖的个性太强,不适合孩子练习。选择字帖最重要的是合乎规范,笔画结构清晰,普及型的字帖即可。市面上的硬笔字帖也有良莠不齐的现象存在,博聚书法的老师也会根据教学进度提供,并给予规范指导。 如果练的是毛笔字,最好不要一开始就选碑帖,而是要选有墨色的,原迹最佳,学一下大师的用墨、用笔。有些行笔规律在碑帖里是看不出来的。刚开始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风格,从基本笔画练起,一点一点进步,切忌贪快,扎实基础最重要。尤其重要的是要专一,不要频繁换帖,至少练到背临出来为止。 博聚的书法教学采取先摹后临,临摹相结合的方法。“描摹”就是在字帖上蒙一层薄纸,学生通过薄纸看到字体照着写。“临写”是不蒙纸,照着字帖上的字写。开始是不蒙纸的,要先观察描红,在初学期间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再经过一定量的描摹练习,基本掌握行笔轨道和字形结构。描摹虽然简单,但孩子容易机械模仿,图写得快,省时省力,这时老师就会引导学生思考。有了描摹的基础,临写的作用是帮孩子掌握字的笔法笔意,注意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写字要做到胸有成竹,避免“抄帖”,看一笔写一笔是大忌,一定要做到看一字写一字,看一行写一行,字的笔画结构都牢记于心才是你的,这就需要孩子的自觉,不老实和心急就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汉字虽然多,但部首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临写中孩子能获得实质的进步,慢慢就能从中得到规律,举一反三,这种能力是博聚的书法老师尤为重视的。 读帖也是很重要的,只有临写时才看手里悬着笔墨会干,会觉得局促,没法认真观察。平时就要经常看字帖,把它带在身边,没事就要揣摩。博聚书法的史老师说,学书法的基础是打格子,写不出的时候就让学生找田字格、米字格,仔细观察每一笔的起止在哪一格里,一次最多练十几个字,掰开揉碎了分析结构和笔画。每临一个字一定要与原帖对照,找出差异,分析原因,再临的时候有所提高。不要怕麻烦,耐住性子慢慢找,孩子是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进步的。要炉火纯青有时可能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功,只有把帖练纯熟了自然会有自己的风格,但在“入帖”阶段就要一心一意力求形神兼备,没到那个境界就不要急于去想着“出帖”。
㈨ (硬笔) 初学者怎么选择字帖
如果你学钢笔字,建议学欧体字入门,欧体规律性强,比较容易上手。
首先淘宝买一本欧体字书法家的硬笔字字帖,再买一些临摹用的纸张,也顺便买一些写作品用的格子纸,再买一只王者书法笔(物廉价美)。之所以买硬笔字帖,最重要的是它会说出各种笔法的重点,例如写”丶“画要注意角度,轻快入笔,缓重收笔,等等,就如启蒙老师一样带你粗略一窥书法的门径。
随后可以买一本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买一支中楷毛笔,买两叠熟宣纸(也就10块不到,比你买水写布好多了)。逐个字临摹吧。
临摹的差不多了,买一本赵孟頫《道德经》或者《灵飞经》,用硬笔或小楷临摹。临完《道德经》或《灵飞经》,你写的字应该可以碾压大部分人了,。行楷写起来应该没问题了,当然往下练习就买一本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在临摹的时候要耐得住寂寞,多临摹,就可以写出一首好字了。
楷书推荐:王羲之的《乐毅论》,钟绍京的《灵飞经》,赵孟頫的《道德经》。
(9)怎样挑选碑帖好看扩展阅读
如何写好
要想写好字,首先要提高审美意识,也即知道字写成什么样才比较好看,为什么好看;其次,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想写出的好看的形状,这就是你控制笔的能力,也即运笔基本功。所以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一定的基本功,那就一定能写好字!无论是提高审美意识,还是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都要求平时多看、多写、多琢磨,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练字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
那么什么样的字,才算是比较好看的字呢,一个字的好坏无非是看它的线条与间架结构;对于一幅字而言,除了单个字要写得好看外,还要看它的布局(即章法)。美的线条当是来龙去脉交待清楚、行笔流畅自如、轻重缓急得当,呈现出美的形态与神态,充满活力,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刚或柔,归于自然。而交待不清、呆板迟疑、轻重无常的线条自然就是不好看的了;
间架结构,即一个字的笔画搭配,如笔画的长短、曲直、摆放的角度,笔画间的间距、粗细(轻重)、前后照应关系,等等。对于初学者,在字的间架结构上当先求匀称、端庄为宜,然后才能根据需要与个人的习惯爱好(个性)考虑变化。
布局,也叫“章法”,即字的排列。如字的大小、形状、排列的位置与摆放的角度、上下左右的照应关系,等等。就毛笔书法而言,还要考虑墨色的浓淡、枯湿的变化,不过实用的硬笔书法可以忽略这些。就一般实用的写字而言,章法布局当做到二点:首先是在一行或一列中,让每一个字的重心基本在同一条直线上;其次是将字的大小、形状稍作区分,一般而言,笔画多的字写紧凑些,线条尽量细一点,笔画少的字写松一点,形状小的字线条尽量写粗些。
但一般情况下,依然是笔画多的字大些,笔画少的字小些。不过有些笔画少,但属笔画舒展的,也可写大些,如“中”字的竖画,“安”字的横画,“人”字的撇捺画等,就可以根据前后字的搭配需要而异。在楷书的章法中,字的大小区分不很明显;而在行书的章法中,字的大小区分可以十分明显,有些草书中更加明显。另外,在行书中适当夸张个别字的主要笔画,对整篇来说,也会产生生动美好的效果。比如毛泽东的书法,字的大小变化极大,错落有致,大气磅礴,别有一番雄伟的气势。
㈩ 隶书学哪个碑帖好
隶书学秀美风格的有《曹全碑》、《朝侯小子碑》;方正朴实的有:《张迁碑》、《鲜于璜碑》;风格典雅的有:《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摩崖刻石类有:《石门颂》、《西狭颂》等等。
学习隶书,要选择一些风格成熟、作品笔画清晰、结构标准、风格稳定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结构和笔画都有规律可循,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更快的入手,适合初学者学习。学会这样的字帖,再去练习其它的隶书就会轻松很多。
以上的这些字帖无论是初学,还是后期作为主帖练习都非常值得学习。
初学书法隶书字帖的挑选方法
1、坚持取法乎上
取法乎上,不是追最早、最古的东西。而是一种学习的原则,也是一种目标和境界。之所以隶书多以东汉时期的碑刻为学习范本,而不是以简牍隶书为入手字帖,也是这个道理。东汉的隶书法度最完备,风格最成熟,适合初学。孔庙三碑《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华山碑》、《封龙山颂》和《石门颂》等,为大家所喜爱,习临最多。
2、尊重自己喜好
以自己喜好选帖,并不是无原则,俗话说,喜欢就好,只有喜欢,才会激发斗志和信心,才会心甘情愿坚持下去。
汉简牍的率性飘逸、熹平石经的端美雄健,史晨的端庄整严、乙瑛的俊逸流畅、礼器的意趣奇绝、曹全的秀丽典雅、张迁的朴拙沉着、华山的神完气足、封龙山的古健方正、衡方碑的丰腴方整、石门颂的浑厚韵趣和摩崖石刻的自然天趣等,以及唐隶的妍美、清隶的奔放多变等,好比穿衣服,选适合自己喜欢的隶书风格,其实也是可取的。
但要注意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眼力好审美水平。
3、适时调整字帖
初选的字帖,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掌握,可再选字帖,或选风格相近,或选风格甚远皆可。这并非这山望那山高,而是更好地拓宽隶书的视眼,丰富隶书笔法,从为创作打下良好基础,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隶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