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效果 » 今年小麦冬前怎样管理效果好呢
扩展阅读
oppo新系统怎样才能用 2025-08-06 02:19:15
荣耀40怎样调24小时时间 2025-08-06 01:55:30

今年小麦冬前怎样管理效果好呢

发布时间: 2022-07-01 12:21:29

① 小麦冬季管理及补救种植技术是什么

小麦冬季管理:

1、品种的选择:

应该选择产量高,品质优小麦品种。


小麦在冬季放牧会使小麦产量大幅度下降,原因是:放牧后,植株绿化面积大幅度减少,生产积累的养分明显减少,穗分化开始晚,成熟期推迟,穗少,穗小,粒少,粒轻。放牧还会对小麦幼苗造成机械伤害,加速水分的蒸腾,同时降低分蘖节覆盖程度,加重冻害的发生。

补充知识:如何补救错过的小麦种植季节

(1)七九法:从“冬至”当天开始,将冬小麦种子浸泡在井水中,第二天一早取出,在低温的环境下阴干,每九天一次,共七次。

(2)闷麦法:将发芽的冬小麦种子闷在坛子里,放在低温的环境中持续一个月。

经过以上两种方法处理的冬小麦种子,可以像春小麦一样在春季播种,也可以正常开花结果。

② 小麦如何越冬管理

小麦越冬前麦田管理目标是:培育壮苗,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因此越冬前麦田管理重点
1、防治麦田杂草,特别是野燕麦。因为燕麦和小麦相似,其出苗时间和小麦基本一致,冬前已经出齐,越冬前打药草小,防治效果好,而年后再用药时燕麦已经长大,防治效果差,因此防治燕麦要在冬前打药。
2、防治病虫害。冬前麦田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是纹枯病、全蚀病和蚜虫,尤其是纹枯病、全蚀病,这两种病菌常年存在于土壤中,小麦出苗后土壤墒情好时就会侵染麦苗,导致小麦得病但外表不表现症状,随着病菌危害加重,小麦抽穗后麦田就会出现大面积白穗和死穗,造成小麦严重减产。今年麦田墒情好,预计小麦后期死穗将会很严重。防治纹枯病、全蚀病,最好是药剂拌种。没有拌种的,要在小麦出齐苗后,每7-10天一次,连续喷施2-3次,喷苯甲丙环唑+磷酸二氢钾,喷药时把药喷在小麦基部,尽量减轻病害发生。
3.现在雨水多,要做好内外三沟畅通,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小麦渍害。

③ 小麦冬季管理有哪些主要措施

小麦冬季麦田管理技术措施。

入冬以来气温低、雨雪少,弱苗面积较大。为了促根增蘖,保证幼苗安全越冬,应加强小麦冬季管理,以保墒增温为中心,以中耕、镇压、补肥为重点,做到因地制宜,因苗管理、促苗壮长。具体措施:

一、中耕镇压保墒

中耕可以有效起到增温保墒、破除板结、铲除杂草、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作用。有分蘖的麦田冬季要普遍进行中耕,没有分蘖的单根独苗麦田,冬季则不易中耕,以防伤害麦苗,待早春小麦返青后再进行中耕;对整地质量差、秸秆还田量较大,地虚坷垃多的麦田,要进行镇压,踏实土壤;对旱地麦田或旋耕整地土壤虚空不实、坷垃多的水地麦田,要先碾压、后浅锄保墒,可有效防止风蚀吊苗,起到保墒、增温、保苗作用。镇压要注意选择晴天下午进行,注意地湿不压,阴雨不压,早晨有霜冻或露水未干时不压,以免伤苗。

二、慎重冬灌

冬灌可以踏实土壤、平抑地温、减轻冻害、并可以起到冬水春用,预防春旱,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措施。今年小麦播种后降雨较少,搞好冬灌更为重要。适宜冬灌的温度指标是日平均温度在3℃左右进行,冬灌的最佳时间是在12月上旬开始,中旬浇完。目前错过了冬灌的最佳时机,对尚未进行冬灌但又比较干旱的麦田,一定要慎重进行冬灌。要根据天气预报,抓住寒尾暧头,日平均温度3℃左右进行浇水,并要小水畦浇,禁止大水漫灌,浇水后要当天渗完,田间不留积水,以防发生冻害。对底肥不足的麦田,趁浇水及时补施尿素,浇水后地白皮时要及时中耕松土,保蓄水分。

三、补施追肥

旱地底肥不足的麦田,雨雪后可趁墒补追氮素肥料,一般亩追尿素7.5公斤,还可增施腐熟有机肥、人粪尿或者沃叶微生物菌剂。对于晚播弱苗可在小麦种植行间撒施细碎土杂肥覆盖,保墒增温防寒,培肥土壤,保苗安全越冬;增施追肥时要穴施、条施,严禁撒施。

四、防治病虫草害

要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工作,努力减少病虫害越冬基数。对当前地下害虫危害较重的麦田,要抓紧撒施毒土、毒饵或顺垅灌药进行防治。

五、禁止啃青

啃青会使麦苗失去大量叶片,不利于促根增蘖,而且易遭受冻害。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看管监督,严禁畜禽啃青,切实保护好麦苗。

④ 冬小麦种植的时候,如何科学管理有更高的收益

在种植方面,当谈到增加产量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单位面积上小麦的种植数量。一般来说,植株越多,收获的小麦穗越多。因此,起初人们为了增产,小麦秧苗很密,但实际上,决定小麦产量的不仅是小麦穗数,因为小麦种植密度太大,导致麦田的空气流通和阳光直射不太好,许多小麦为了争夺一定的资源,必然导致大多数小麦幼苗无法正常生存。小麦穗的质量大大降低。

在小麦抽穗期以及到成熟期,要预防小麦倒伏。小麦倒伏对生长和产量有很大影响。为了防止倒伏,选择种子时最好选择低茎品种。在生长过程中应合理施肥和浇水,以提高植株的韧性,从而更好地抵抗倒伏。当小麦过度生长时,可以使用氯喹来防止倒伏。

⑤ 冬小麦苗期如何管理,可以获得高产

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尤其是冬小麦的种植,更是占到了小麦种植的56%以上,在冬小麦整个生产过程中,以苗期的管理最为重要,因为此时的小麦属于营养生长阶段,长势的强弱会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所以,为了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加强对小麦苗期的管理,是十分的重要。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关键”,种植冬小麦也是这个道理,要想来年有个好收成,就必须在苗期管理上下功夫。

通过以上介绍,对于小麦苗期的生长特性和管理方法你是否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苗期,只要通过科科学合理的管理,就一定让小麦顺利度过苗期,为进入拔节期打好坚实的基础。

⑥ 冬天怎么种植小麦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播前准备

1.地力要求 目前,我国小麦主产区,耕作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不高,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秸秆还田,另一个途径是增施有机肥。

2.施足基肥 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的麦田,如果预期目标产量是600千克,一般要求亩施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3000-5000千克,建议使用万禾农科碳基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板结,富含氨基酸,增加土壤有机质。



3.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的有效方法,据测定,每亩还田玉米秸秆500到700千克,一年之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能相对提高0.05%-0.15%,土壤孔隙度,能提高1.5%-3%。

4.选好品种 良种良法相结合,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选用小麦良种的原则是:选择单株生产力强、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目前,我国高产小麦品种很多,如济麦22等。在生产中,应当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高产品种来种植。

二、合理耕作

近些年来,我国冬麦区普遍采用旋耕机进行耕地,不过,连续多年只旋耕不耕翻的麦田,在旋耕15厘米以下的土层,容易形成坚实的犁底层,这不利于小麦根系下扎,也不利于土壤蓄水保墒。

1.精量、半精量播种 要想让小麦得到高产,种子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最好使用经过包衣的良种,因为小麦专用种衣剂中,含有防病和防虫的药剂、微肥以及生物调节剂,有利于综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经过耕翻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必须经过耙耢以后才能播种,否则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所以耕翻土地之后要及时耙耢,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

2.水浇条件 有水浇条件的,可以在前茬作物收获前7到10天浇水;收获前,来不急浇水造墒的,可以在耕耙整畦以后灌水造墒。播种时,可以使用小麦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要保证播种深浅一致、行距一致、播量准确、播种均匀,严格掌握播种深度在3到4厘米,播种深度超过5厘米会造成弱苗。

冬小麦的种植方法

一、做好播前准备,打好丰产基础

(一)、土地准备

1、轮做倒茬: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土壤肥力中上等 的伏翻地。前茬为经济作物、绿肥和豆科作物最好。

2、深翻平地:合理深翻,能提高产量。一般耕深不应低于 25厘米,不重不漏,到头到边。翻后用平地机对角平地一遍。

3、播前整地:在适墒期内用缺口耙带耱子,采用对角线方 法耙耱保墒,或用联合整地机整地,整地质量要求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二)、种子准备

1、选用良种,做好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搭配。

2、精选种子,提高种子质量:种子质量应达到种子二级标准,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0%以上。播前用种子精选机及人工筛选等方法,把破碎粒、秕粒、病虫、野燕麦、宾麦等杂质去掉。

3、种子处理: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或拌种霜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3%。可防治冬小麦雪腐病、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小麦黑穗病等。具体做法是:把种子和药剂称好,把药剂散在种子上,拌上三、四遍,均匀即可。

(三)冬小麦群体指标和产量结构

每亩基本苗40-45万株,冬前总茎数80万左右,春季最高总茎数100-110万,收获穗数55-60万,穗粒数27-33粒,千粒重40-45克,亩产550-600公斤。

二、播种

1、播种期:适期播种是小麦丰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冬小麦播的过早,冬前麦苗长得过旺,养分积累的少,易受冻害,还易诱发病虫害。若播得过晚,冬前苗弱,不利于安全越冬,并且在第二年生长发育得慢,而影响产量的提高。本地区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10-20日,新冬18号播量为25-28公斤,播种深度干播湿出2-3厘米。

2、种肥:为保证幼苗不脱肥,带好种肥,不能把种子与肥料混播。冬小麦播种时带磷酸二铵10公斤/亩或三料磷肥5-10公斤/亩,尿素10公斤/亩,播肥深度应在8-10厘米。

3、机播质量要求:播行笔直、下籽均匀、播深一致,接行准确、不重不漏、到头到边,覆土良好、镇压确实。

4、播后管理:播后2-3天内开好送水渠、毛渠。出苗后,查苗补种或补水等工作。

三、冬小麦冬前管理

田管任务:保全苗,育壮苗,促早蘖,确保安全越冬。

⑦ 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对于冬小麦种植,我们必须选择经过认证的优良品种,同时确保该品种适合当地的土壤生产条件,气候条件,肥力条件,种植系统和目标产量。根据不同的土壤生产水平选择不同的品种。在土壤层厚,土壤肥力高的旱地选择耐旱,耐肥的品种;在干旱和贫瘠的土地上选择抗旱和耐旱的品种;在肥料和水分条件良好的高产田中,选择具有高产量潜力的抗倒伏和耐肥品种,同时,该品种的综合抗性较好。简而言之,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和单产的增加,应适时更换新品种。
为了获得高产播种质量,首先要确保冬小麦整齐,均匀,结实地出苗。为了达到出苗标准,有必要提高播种质量,实现“三适播种”,一播全苗。
1)播种适量水分。为了一次播种整个冬小麦幼苗,确保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生长,促进根部脱落,提高抗旱,抗洪和抗旱能力。抗倒伏性。幼苗。冬小麦播种的含水量标准是土壤的相对含水量为75%至80%,即,取少量土壤,用手紧紧握住,并在摔倒时将其弄碎。如果种植前水分含量不足,请提前浇水以产生水分。
2)适时播种。为了确保冬小麦不仅能在冬季之前播种出强壮的苗木,而且还能安全地过冬,必须准确掌握播种日期。合适的播种期是10月4日至13日和河南西南的10月15日至23日。具体播种期可根据当地土壤肥力水平和气象条件综合确定。主要原则是确保小麦能够安全越冬。
3)适量播种。通常根据品种的特征来确定,包括分power力,每亩穗数,分till率,土壤肥力和播种日期。对于穗形成率高,分er能力强的品种,如果早播,田间土壤肥力较高,应减少播种量。否则,应种植更多。有时必须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整。
水肥管理。冬季追肥的小麦幼苗结实,通常在冬季前不施用速效氮肥,以防止过度生长。它可以与冷冻水和少量追肥速效氮肥结合使用,例如每667m2施用10kg碧卡水溶肥,以巩固冬天前的分till,并增加冬天前到耳朵的分rate率。
春季的追肥包括绿色肥料,立式肥料,拔节肥和穴肥。返还绿色肥料的作用是增加有效的分till并增加穗数。但是,如果在一般的高产田在冬季施用化肥,则为了控制种群,在复兴期间不施用化肥。取而代之的是,控制是主要任务,耕作用于保存水分。具体方法是刮擦小麦幼苗,使用三齿耙清理行之间的杂物和黄色叶子,并保持水分并提高温度。冬小麦分till高峰后施用人体肥料和拔节肥,可以促进大分till的形成,争取大穗,同时也促进前三叶的生长和基二,三叶的伸长。和四个节点。这种施肥非常重要,它是冬小麦施肥的最有效时期。另外,在冬小麦孕穗期早熟阶段,应进行根外追肥,以补充冬小麦生育后期所需的营养,促进光合产物向谷粒的运输。对改善冬小麦品质和品质的影响。
冬季灌溉是根据温度,湿度和土壤湿度确定的。合适的温度是每日平均温度约39。冬季灌溉还为时过早,气温仍然很高,蒸发量很大,不能起到蓄水增湿的作用。同时,这会导致小麦幼苗生长时间过长,并且无法抗冻。冬天的灌溉时间太晚,温度低,土壤结冰,水无法渗透,这会使小麦幼苗冻结或窒息死亡。播种条件也是考虑是否进行冬季灌溉的重要条件。王庙通常不缺少水和肥料,也不需要冬季灌溉。弱苗不适合冬季灌溉,以防止苗冻死。冬季的灌溉水量不应太大,以免遇到低温时地面上的水和结冰的结皮,从而导致植物上部结冰,根系窒息和分till死亡。
冬小麦疾病主要包括锈病和白秆病。害虫主要包括蚜虫和蚊。防治锈病应选择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在铁锈的高发病期可以进行药物控制。用525mL / hm2的杀虫剂对患病的植物进行处理,并用450kg的水喷洒2-3次,效果显着。
白茎病的防治。白茎病应加强田间管理,加大排水措施,降低田间湿度;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在耕种之间深耕农田,将白秆病转化为上层。发生锈蚀后,可用50倍硫氰酸甲酯甲基可湿性粉剂的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的1500倍液喷洒。
蚜虫。最好结合农业控制和药物控制来预防蚜虫。播种时,请深耕并干燥农田,以消除深层土壤中的病原。选择抗病力强的新小麦品种,当蚜虫严重发生时可以进行药物控制。使用50%蚜虫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phoxim EC 2000双重液体喷雾预防剂。

⑧ 小麦冬季管理技术有哪些

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特点是长根、长叶、长分蘖、完结春化阶段,即 三长一完结 ,成长基地是分蘖。田间办理的基地任务是在保苗的根底上,促根增蘖,使弱苗转壮,壮苗稳长,保证幼苗安全越冬,为来年穗多、穗大打下杰出的根底。

查苗补种。因为漏种、欠墒、地下害虫等因素,形成缺苗断垄的,及时查苗补种,将补种的麦种在冷水中泡24小时后晒干耕种,保证苗全苗匀。疏密补稀小麦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种,一要搞好苗情调查,掌握苗情动态,特别是对整地质量差和播种基础不好的的麦田,要及早开展查苗工作,摸清出苗情况,因苗进行管理。

抓好补种,对于缺苗断垄15厘米以上的垄段及时用同一品种进行补种;三要对已经开始分蘖仍有缺苗的麦田,就地进行疏苗移栽。凡基本苗较多、播种质量差、有疙瘩苗的麦田,都要尽早疏苗移栽,移栽时麦苗要带土并压实根部。

消除苗期病虫害。多见苗期病虫有土蝗、飞虱、地下害虫、叶锈病等,一旦发现及时防治。

压倒针。小麦进入三叶期今后,种子胚乳中的营养耗尽,幼苗要依托本身进行光合作用,制作营养物质,供成长发育的需求,这是促根增蘖的关键时期。压倒针是一项有力的办法,即在三叶期打压一遍,起到控主茎、促分蘖、控地上、促根系的作用。

挠麦松土。分蘖期遇雨,应及时挠麦松土,有利于破除板结,推进根系成长。关于旺苗,应深挠(7厘米以上),可起到断根控旺的作用。盐碱地小麦,应做到雨后必锄,避免返盐损害幼苗。

冬前应对麦田普遍进行一次中耕,以破除板结,增温保墒,消灭田间杂草,促进根、蘖发育。特别是对浇蒙头水的麦田,要及早进行划锄。高产麦田在越冬前,若亩茎数超过计划穗数的1.5倍时,要适时进行一次深中耕,以防后期群体过大。

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对于播前没有浇水造墒、表墒很差、难以保证出苗的麦田应尽早浇蒙头水。小麦出苗期间要及时查苗,对缺苗断垄的地方,可用同一品种的种子浸种后及早补种,在小麦分蘖期至越冬这段时间,根据播后1个月内的变化,采取针对性冬前管理措施。

⑨ 到了冬天特别寒冷,怎样才能让小麦顺利过冬

小麦从出苗到越冬,田间管理任务在保定墓的基础上,要促进根的生长,增加分蘖,把弱苗变成壮苗,使大麦苗安全度过冬天,为明年的丰收和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小麦如何安全地度过冬天呢?这个四分管理技巧很重要,我们最好继续往下看。小麦如何安全地管理冬天?冬小麦在冬季越冬期间,要经过三长一完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根、长叶、长分蘖、完成春化阶段!只有完成了这四点,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麦子,要想顺利的帮助小麦完成越冬期以及防寒,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⑩ 请问,小麦冬前管理需要注意哪些呢

一要加强三类苗办理。三类苗应抓住冬前未封冻的有利机遇,优先办理,促根成长。要及时划锄松土,进步地温。关于底墒较好的晚茬麦田,通常不浇冬水,避免下降地温;关于底墒较差的晚茬麦,应选晴天浇冬水,底肥不足的可施适当化肥。
二要及时浇好越冬水。浇冬水有利于沉实土壤,保证幼苗安全越冬,有利于麦田储存水分,为翌年早春小麦返青、动身供给杰出的墒情,争夺办理上的主动。因此,有水浇条件的当地,应当令浇好越冬水,黄淮海麦区在11月底、12月初为适合浇冬水的时刻。对底施氮、磷化肥不足的地块,或缺苗、苗势弱的地块,或缺肥地块,要结合浇冬水适当追施氮、磷化肥。
三要抓好越冬前旺苗办理。当时对旺苗办理应以控为主。一是打压。封冻前均可用石磙或机械打压,操控地上部成长和过多分蘖发作。打压次数视苗情而定,通常旺苗麦田打压1~2次即可。二是深锄断根。关于过旺麦田,除打压外,可在冬前每亩总茎数达到60万以上时进行深锄断根,深度10厘米摆布,锄后要耧平压实土壤,避免透风遭受冻害。
四要当令划锄,灭草保墒。冬前划锄,既有保墒提墒的效果,又可消除杂草。因此,当小麦冬前遇雨、冬灌或因别的原因形成土壤板结时,对各类麦田应及时进行划锄,以破除板结,经过保墒,推进根系和幼苗的强健成长。
五要加强病虫草害防治作业。要抓好以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地下害虫和杂草等为主的病虫草害防治作业。对小麦条锈病,要坚持“发现一点,操控一片”的战略,最大极限地削减越冬菌源。菌源区的甘肃、四川等地,要展开大面积化学防治,操控菌源,削减对别的麦区的压力;要选择高效、安全的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减轻草害;配制毒土或毒饵防治地下害虫,保证全苗过冬;对纹枯病合格田进行防治,压低中后期病害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