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毛笔写。锄头的锄字长什么样子
“锄”字的篆书写法:
⑵ 锄的行书写法有哪几种
请下载安装字体
解压缩后,拷贝文件中的方正硬笔行书简体字体.TTF到C盘windows文件夹下FONTS文件夹中。
然后打开word文档,选择方正硬笔行书简体字体,你所打出的都是方正硬笔行书简体字体了。
⑶ 在生活中练字,该如何掌握钢笔行书的书写技巧呢
想要掌握钢笔行书的书写技巧,其实特别简单,只需要掌握握笔,运笔和下笔就能练好钢笔行书。
一,写好钢笔行书,握笔是开端。
以前人们练剑的时候讲究快准狠,其实写字也是一样的,握笔和运笔的技巧,掌握之后,那就要用于实战了,想要写好钢笔行书,下笔也一定要快准狠。在写一个字之前,内心已经非常清楚这个字体的结构,所以说下面的时候毫不犹豫,一气呵成。这样才能在书写的时候体会到肆意挥洒的感觉,也能领会到行书的潇洒之美。刚开始练字的人,如果觉得写不好,可以先买一本简单的钢笔入门字帖,练好基本功,再向行书前进。生活中,练字对待自己的要求无需过高,写得开心,写得潇洒即可。
⑷ 如何写好钢笔行书
首先,审美是非常重要的。这里的审美我不是指分辨美丑的能力。有些字写得好的人,即使让他用左手写字,写出来的也要比一般人写得好。
为什么?并不是因为他左手的执笔有多好,而是因为在他心里有字的间架结构,于是可以信手拈来。对字的感觉是需要时间培养的,培养的最好办法就是临摹。所以临帖并不是抄袭别人的字体,而是培养对字的理解,活学活用。
至于如何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快速写出好字,我的建议是有事没事多动笔。具体一点,就是不同于回答试卷时的一味图快,慢慢写,把注意力放在字型结构上(而不是一笔一划)。平时可以打开Word文档,把字体调成华文行楷,看看上面的字型都有什么特点?什么地方应该大?什么地方应该扁?这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其实,最初也是有捷径可以走的。那就是注意写出好字的人,一张纸上写出的横,基本上都是平行的!竖也是如此。写字时如果尽量保持横竖角度的一致,那么总体上的感觉就会非常舒爽。这就是人们讲的“整齐”。如果你已经做到
⑸ 钢笔行书怎么写
(一)点
1.带勾点 是由点带出勾挑,如“不”字,目的是牵引下一字。写法是先顺势写长点,用笔要由轻而重、由左而右,勾时再用力顿一下,然后迅速向左下勾出。带勾点要有一定的弯势,不能生硬僵直;线条要遭劲流利,不能软弱迟疑。
2·带下点 是指上下两点一笔带下,如“淤”(于)字。写法是落笔写上点,用力顿一下,再提笔写下点,最后再用力顿一下,迅速勾出。上点略侧,下点稍平,上下点之间,用一细细的牵丝相连。使上下连贯、粗细分明,有形态、有动势。
3.带右点 是由左点带出右点,如“以”字。写法是用笔轻落重按先写左点,然后提笔写右点,略顿一下用力向右上趯出,趯勾要短小。写带右点时左点要大右点要小,如两点差不多大,就缺少变化。
4.合二点 是指左右两点相呼相应,如“六”字。写法是轻落重按写左点,然后用力向右上勾出,再顺着勾势写右点,最后用力向左下撇出。合二点虽然中间没有牵丝相连,但要一气呵成,左点与右点之间应左高右低,遥相呼应。
(二)横
1.下勾横 是指横画下面带勾,如“然”字。“然”字下面本来是四点,现改写为一横画,是采用了草书写法。写法是落笔略顿,再向右写横,至末端用力折笔向左下勾出。
2.上挑横 是指横画上面带挑,如“古”字。写法是在写好一横后,再用力一顿翻笔上挑而出.上挑横与下勾横不同处是末端收笔的方向不一样,前者上挑,后者下勾;上挑是为了顺势写上画,下勾是为了开启下笔。
(三)竖
1.悬针竖 是指竖画下面尖尖的如针倒悬,如“半”字。写法是落笔略顿,接着由上而下、由重而轻写竖画。悬针竖要如针垂直端悬,不能东斜西倒。
2.垂露竖 是指竖画下面不失如露水倒垂,如“申”字。写法是落笔略顿,接着由上而下写竖画,至末端再略顿一下,回锋收笔。垂露竖的两端用笔重而中间用笔轻,两端书写速度慢而中间书写速度快,竖中带挺呈曲势,如人挺立,显得精神饱满。
3.曲勾竖 是指竖画下端带曲勾,如“抑”字。写法是写好一竖后,末端收笔时顺势向左下迅速勾出。曲勾竖的竖中略带曲势,并非一味地端直。
4.仰勾竖 是指竖画下端带仰勾,如“隆”字。写法是落笔写竖画,至末端再用力向右上勾出。。仰勾竖与曲勾竖的差别是前者仰勾向上、由左而右,后者曲勾向下、由右而左;前者是承上笔,后者是启下画。
(四)撇
1.回锋撇 是指撇画下端回锋向上,如“化”字。写法是落笔稍重,随着向左下写撇,至撇尾再回锋向上收笔。因为撇尾回锋收笔,并非出锋收笔。所以撇尾不失而圆。
2.挑脚撇 是指撇画下端挑脚向上,如“今”字。写法与回锋撇同,只是收笔时挑脚而出呈勾状。一般说,回锋撇往往是撇后写竖,笔势角度小,挑脚撇往往是撇后写捺,笔势角度大。
3.斜撇斜 撇是楷书写法,撇端尖尖的,如“余”字。写法是落笔稍重,然后逐渐提笔向左下撇出,撇时要轻灵不要迟疑,而且力要送到撇尖。
4.平撇 平撇在字头,短小而平,如“重”字。写法是落笔重,略顿,随后提笔迅速撇出。平撇的形态有点象鸟啄,短小尖锐。
(五)捺
1.斜捺 是指捺画斜而长,如“秦”字。斜捺在汉字中往往与斜撇相配,如同人的左右手。写法是顺着撇势轻落笔,略横行,接着转笔向右下方写。捺时要稍用力,随即向右平捺出。斜捺的形态是一波三折,故又称“波画”。
2.回锋捺 是指斜捺的捺脚收笔处不是出锋而是回锋,如“天”字。写法与斜捺同,只是最后回锋收笔,露出下尖勾,目的是为了书写下一字。
3.反捺 是从斜捺、回锋捺变化而来,如“木”字。写法是轻落笔,触纸后徐徐用力向右下行笔,然后用力向左下勾出。
4.圆曲捺 是指游水捺的三弯处圆曲如环。写法是先落笔写一点,接着顺势写一竖,再提笔向右拐弯,然后回锋或藏锋收笔。写回曲捺要注意两点,一是拐弯要圆曲不能生硬,二是捺尾要圆浑不能尖利。
5.平捺 在字的下面起托的作用,因比字头或字中的斜捺角度较小波画较平而名之,如“之”字。写法是回锋落笔,略横,随着向右下用笔,然后用力平平捺出。平捺与斜捺一样,形态是一波三折,有一种流动的势态。
6.挑勾捺 是指平捺的捺脚上挑,如“超”字。写法是写好平捺后,捺脚不平出,而是顺势上挑成勾状,目的是为了便于写“走”字里面的部分。挑勾捺其实是在平捺快写后顺着笔势自然形成的一种写法,不可勉强为之。
(六)挑
1.短挑 是挑画的一种,线条短小,如“地”字。短挑在行书中是承着其他点画书写而出,短小精锐,恰似一把短剑。写法是落笔后略顿,随即逐渐提笔用力挑出。
2.撇折挑 是指撇和挑连写,如“福”字。写法是先写一撇,然后折笔用力向右上迅速挑出,撇折挑要注意折处,书写时点画务必交待清楚,不能含含糊糊,拖泥带水。
(七)勾
1.蟹爪勾 是指竖勾屈曲似蟹爪,如“寺”字。写法是先写竖画,然后转笔向左行笔,再翻笔向上勾出。蟹爪勾是竖勾的变化写法,形态优美、线条雄健、气势酣畅。
2.戈勾 即戈字勾,如“戊”字。写法是侧锋落笔,然后纵笔而下,勾时用力翻笔向上勾出。戈画平中带弧有韧劲,刚中含柔见纵势。
3.背抛勾 是指从背面反抛勾出,如“夙”字。写法是顺势写上横画,拐弯时折笔而下,然后宛转提笔写下弯画,再翻笔向左上勾出。背抛勾转弯抹角处不能生硬有棱角,勾尖要向内,对着字心首画。
4.浮鹅勾 因形同白鹅浮绿水而名,如“毛”字。写法是落笔稍重,接着用笔向下写直画,随即提笔拐弯写横,最后翻笔向上勾出。浮鹅勾要鹅头高昂,鹅身平正,方正中呈圆势,态度雍容大方,气宇轩昂不几。
5.回锋勾 如同回锋捺是斜捺的快写形式一样,回锋勾是浮鹅勾的快写形式,如“也”字。写法是顺势写竖横圆曲折,然后翻笔由上绕一小圈向下勾出。回锋勾与浮鹅勾的不同处除了勾的形式和方向不一样外,是回锋勾的竖横向内圆曲而浮鹅句的竖横向外开拓。向内圆曲的比较宛转流利,向外开拓的比较雄健挺拔。
(八)折
1.横勾折 是指横画加折勾,如“罪”字。写法是落笔先写横画,折时稍用力向左下方勾出。横勾折不仅要横与勾的笔画分明,而且转折要自然有力。
2.竖勾折 是指竖画加折勾,如“问”字。写法是先写竖画,要心胸挺起,折时不妨笔略提起,再顿下去,然后迅速向左上勾出。
3.曲折 在行书中用得很多,凡是撇捺连续快写都成曲折,如“根”字。写法是落笔写撇画,接着向右折笔,再随即向下勾。曲折形似闪电,富于动态。
4.撇捺折 是撇捺的连写,但书写较工整,如“衣”字。写法是落笔稍重,再逐渐提笔写撇,然后回锋向右下方写反捺,即成。撇捺折在撇捺的交接处要连写,要有折的风味。
5.三弯折 是指三弯折曲折成三弯,如“乃”字。写法是先落笔写横,再折笔写弯,接着顺势向下弯出。三弯折要折而有韧劲,弯曲自然舒展。
6.内勾折 是由横撇折的外勾变为内勾,如“序”字。写法是写好横画后,接着翻笔写撇,撇要成内包势,随即趁势向右上勾出。
7.鹅勾折 是浮鹅勾的快速简便写法,如“光”字。写法是依势落笔写短斜竖,随即折笔向右上勾出。鹅勾折的折处要圆润遒丽,用笔要流畅明净。
⑹ 怎样写好行书钢笔字
本人以为,写好钢笔字其实并不难,只要有耐心加上细心领会即可。
现代人写字都用硬笔,即水笔、钢笔、美工笔等等,写的字要整齐规范而有效率,这让人看着一目了然,满足工作和学习的需求、不影响别人的阅读,这是一个层次“好”。写的字有棱有角,独具美感,有毛笔字写出的韵味儿,这就是更高水准,具有艺术水平的“好”。
1、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用硬笔书写都有一定时间了,所以达到第一水平的好,写出流利整齐让人一目了然的字,应该没有问题。
2、但是也有人因为粗心与马虎的习惯养成太久,很难写出规范的字,这就需要从新选择适合自己的字帖,制定计划,抽时间加上持之以恒的练习,必定能达到好的效果。
3、对于少数希望在写字上能比常人优秀的朋友来说,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字帖,花时间用心 临摹,必定能达到所期结果。
(1)选贴:选择与自己字形结构相似的字帖,练习起来能省一定时间。自己字形长而瘦的话,我推荐选邹慕白的字帖,宽而低的话推荐摹写平庞中华的字帖,宽而潦草,掌握不了结构的话 推荐用临摹黄继成的字帖。初学者应先练好楷书。
(2)制定计划: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看看自己能有多少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制定一个计划,并耐心、用心地付诸行动(比如一天抽30分钟练字)
(3)练习:初学者每天最好摹写一张,临写一张,摹写就是在字帖的白纸上描,临写就是字帖放旁边,自己照着字帖上的字练习。临摹时候要悉心揣摩字帖的结构等等,初学者掌握结构后,方可在用笔上下功夫。
(4)实战:在工作学习时在遇到动笔写字的情况下,应该刻意市使自己能写出和字帖相似的结构,得有点字帖上的味儿。
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用心练习的话,一个月应该就能写出规范,有点儿美感的字。另外有时间的话毛笔字和钢笔字结合练习,也能增加效果。(推荐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等人楷书帖)
以上是我个人练习钢笔字的心得,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⑺ 写硬笔行书字体的技巧
【行书技法】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我们分两个方面介绍行书的技法特点:
【笔法方面】
【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这样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笔法上的这些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点画呼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如:
一般情况是凡字的固有笔画则重些,而两画之间的连接相应轻些,但不可截然跳动,否则呆板无神。牵丝形成连的效果是行书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却要运用得当。一味的牵连缠绕,当断不断,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之病,是行书书写中的大忌。一位书法家讲过“连与断效果不同,连易断难,故当知断”。因此将牵丝引带与点画呼应分开来讲以区别它们的不同功用,这是行书的又一重要特征。
【简括省略】前面谈到连能把两笔或几笔连成一笔写下来,这其实已起到了简化的作用,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如
其中“无”字中间四竖和下边四点被一组相连的竖撇横代替了,既保持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简化作用。其余各字也是用这种方式形成了现在的写法。有时为了行笔的便利,行书字书写时,甚至可以改变原来的笔画顺序,如:
收放变化: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的特点。即它可根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态。例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之字,如:
既可收敛些又可放纵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长,如亦可使之方如: 扁如: 这就是行书可收可放的特性。
【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即如赵孟頫的圆转为主的书写也时露方意,这无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而行书则随笔顺势转折,变化无穷,方圆兼用,灵活生动。如:
因此注意到方圆的变化,使之自然融汇,使书写的效果既有方笔的雄劲力度,又富圆笔的通畅灵动。若一味方折,则显板滞、生硬,纯用圆转则又俗滑、疲软。总之临习中要多观察,创作中要多思索。
【重按轻提】楷书中的一些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经不再应用或很少应用了,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凡轻细之处需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当然,笔画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然。提按处在行书中几乎随处可见,一字之内的提按变化如《集字圣教序》中的:一画之内也当有轻重之别,如:
至于一篇之内的根据章法的需要而出现的轻重布局,也是行书作品中屡见不鲜的。历代书家对此各有体会,我们仔细品味后面作品即可领会提按在行书书写中的妙用。
【运腕得宜】“书法之妙,全在用笔。”今天看来,有人以为前人这个论断未免偏颇。其他如章法、墨法之类固然也很重要。但书法是线条的造型艺术,提高线的表现力往往是书法家毕生追求探索的。章法、墨法之类也离不开线条去完成表现,而线条的表现力全在于笔的运用,因此,前人的说法可谓一语中的,不容忽视。
谈到用笔,不能不提到运腕,二者是不可分。这一点初学书法的人往往容易忽略或不甚明确。前面提到笔的运动可以组合出秀美、雄强、古朴、稚拙等不同风格的作品,那么用笔的关键是什么呢?当然,是大脑,但大脑的设想是靠指、腕、臂的合理配合来完成的,指过于细弱,精巧处或许尚可,总体上却力不从心。谁也不能运指写出盈尺大字来。臂又过于粗大,写榜书或许差强人意,然要精到完美却难尽如人意。那么只有腕居中承启,能兼领二者的功能。尤其是行书的灵动精妙处,有时全凭腕的运动来完成。运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腕要有意识地指挥毛笔左右挥洒,疾徐提按,使转变幻。以使书写效果灵动流畅。举例来说:写百字时百笔落纸后腕须往左倾推笔向右,至横的末端即刻腕须转向右摆,提笔带过再向怀内压至小竖折处提锋向右上,使转带下向内提笔作点收,这一系列的运动都是腕的左右推移转动,如果光靠臂来运动则显然难以准确地使笔恰到好处地写出轻重变幻的线条,一些灵巧之处更难准确地表现出来,写半尺以内的字则显得费力不讨好了。当然如果写檗窠大字,则需臂的协助运动,而控制笔还靠腕来完成。因此,运腕是行草至关紧要的练习课程。当然,腕与臂、指的相互配合亦是不容忽视的。
【选帖与临摹】
有的朋友练字,喜欢随意挥洒,尽情抒发,这就创作而言是无可厚非的,但练习字则不应如此。因为书法的练习,应是将前人好的字借鉴过来,掌握它,使之变成自己的技艺,克服自己的不足,也是钻研任何一门学问应取的态度。为什么要练呢?肯定是认识到自己有不足之处,但练习时不讲究方法还是达不到目的的。常看到有的朋友抱一本帖写了很长时间,字的变化不大,究其原因,不外是临习的方法问题。写字要临帖,这是常识。临就是对照字帖上的字体会它的运笔方法和结字规律,必要时还要用薄纸收一些字钩摹影拓下来熟记于心,运用于笔,从而改变自己的书写习惯,而不只是抄写帖上的文字内容,有些同志临了一遍又一遍,枉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到头来还是自己原来的模样,并无进展,这恐怕就不是临帖而是抄书所致。在临帖练习中,对初学者或对原帖体会不深的同志,以选字放大为宜,这样可以更好更清楚地体会分析原帖字的笔法与结构。对有些基础掌握了临习方法的人则以原大通篇为宜,因为对他们来说,笔法与结字规律已经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体会原帖的气韵、章法或神采与风格了。对初学行书者来说,临习中对原帖字形的外观、大小、聚散、攲正,笔画的提按、收放、长短、角度、方圆、呼应等都是要仔细观察、分析、体会的。我的体会是先选出一些结构与笔画均有代表性的字,按照以上方面进行分析,有了印象之后即可动笔临习,临一遍后即对照原字进行比较,找出不合原帖处再对照临习,这样反复几遍,逐渐与原帖接近或相似了,即可移开原帖,背临一遍。
⑻ 怎样用钢笔写出好看的行书
先“对临”。无论你是用毛笔,还是用钢笔,都可以临写的。对临,先临其形似,再临出神韵,这个大概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达到。题主同志:没吓着你吧?学习书法,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时间短了是学不好的,明白?我所说的三至五年,是在每天坚持临写的前提下,如果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临,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临出形似和神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