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艾灸的6大要诀!艾灸总是没效果的人,看完你就明白为什么了
总有人问:艾灸这么好,为什么我灸了一个多月了还没看到效果?这是因为,你没掌握好艾灸要点!
以下这些,可针对自己的情况一一比对,看自己是否做到!
灸者一定要懂的艾灸要点
1.施灸时间有讲究
每次施灸时间,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时间。施灸的穴位也应该是由少至多的,热度也是逐渐适应的。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艾灸的时间灵活,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需避忌。
但是有些病症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随时灸之,止血后还应继续施灸一段时间,以免复发;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平时身体没有病痛的话,每隔5-7天艾灸保健穴即可,每穴位15-20钟左右。如果有伤风感冒等病痛,或身体寒症较重,可以艾灸相应的穴位,时间可以长一点,每个穴位20-30分钟都可以。无病痛的情况下,不要每天艾灸,易上火(口干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
2.施灸顺序莫乱来
施灸的程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
这里说的是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
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3.注意灸量
(1)儿童、妇女、瘦人、体弱者、初次灸者、功能减退之疾患:宜艾炷小、艾条细、壮数少。
(2)成人、肥胖者、体壮者、感觉迟钝者、功能充进之疾患:宜艾炷大、艾条粗、壮数多。
(3) 体弱或年老:不耐多灸,可用小炷分次施灸。
(4) 敏感者:宜艾炷小、艾条细、反复更换、不可燃近皮肤。
另外腰背腹部、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阳气欲脱,必须大炷多壮;可大可多。
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风寒感冒、痈疽痹痛灸量不宜过度;宜小宜少。
4.配穴的准确性
(1)单一病症或有明显的病灶反应点的病症:主要选择阿是穴(也就是病灶的位置或对应的反应点),如局部的疼痛、局部的皮炎或湿疹、网球肘、关节炎等。
(2)判断是否全身性疾病:如果是全身性的疾病,一般都会和提高免疫机能的穴位搭配,如:大椎、曲池、气海、关元、足三里等,若和血液有关的疾病还需要加灸膈腧、血海等,以达到断根的效果。如荨麻疹,除了灸调疹子发作明显的局部阿是穴,还要配合大椎、曲池、膈腧、气海、关元、血海,足三里等穴位。
(3)判断是不是慢性病:慢性疾病由于病程较长,往往会造成身体元气受损,脏腑失调,所以往往加灸扶阳保元的关元和调理脏腑的足三里。
(4) 判断是不是跟脏腑有关的疾病:如果和脏腑有关,除了在相应脏腑的附近取穴,再搭配背上的相应俞穴,另外配合下肢的足三里。如胃炎,可以选取附近的上脘、中脘或下脘(根据病症反应的位置选取),再配上背后的胃俞穴,然后加上足三里。同样如果是肝病,就可以选择肝部附近的期门,加背上的肝腧,配合下肢的足三里。
(5) 有没有经验穴:如疝气用大墩,眼病加曲池;痔疮用孔最;便秘泄泻取天枢;牙疼合谷;崩漏隐白;神经系统或下陷病症选百会等。
5.艾灸的火候
艾灸的火候极其重要,有的时候直接影响艾灸疗效。
通常,虚、寒之症需要“补”,“补”是受纳,常用手法是悬灸、艾盒温灸,小火慢攻,功到自然成。
而实、热之症要用“泻”法,常用手法是雀啄灸,将体内多余的湿气、寒气、内热等引出体外,从而达到排疾去病的目的。
然而,实症易治,虚症难调。因此,久虚之人一定要做好长期艾灸的准备。
6.善用隔物灸,功效加倍
(1)隔姜灸可用于虚寒病症。具体来说,隔姜灸适合调理阳气不足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两大类疾病:一类是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孩冬天感冒;另一类是与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病、关节炎、虚寒头痛、结肠炎。
(2)用隔葱灸调理腹部术后腹胀和产后癃闭非常有效,前者取天枢、上巨虚两穴,后者取神阙,一般每次须灸7~10炷。每日或隔日1次,7~10日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就能见到很好的效果,如需巩固,还可以施灸一个疗程。
(3)在现代中医上,隔盐灸可以用于调理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证,如痢疾、淋病、脱症等。因为隔盐灸具有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作用,对亡阳脱证,四肢厥冷,急性腹痛、吐泻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初识艾灸的人都担心艾灸有没有副作用,可以确切地说,艾灸是一种自然疗法,艾灸本身是不会产生副作用的。
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么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方法,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可是,艾灸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会发热、牙痛、耳鸣、流鼻血、咽喉发干发痒,有的女性出现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的现象,其实这是正常的,中医称之为“瞑眩反应”,是疾病将愈的前兆,疾病如果想治愈,必须要有瞑眩反应!
B. 如何正确艾灸
自己在家艾灸的话,一定要做到关闭空调,避开风扇,千万不要坐在当风口。这个时候选择一种比较舒适的方式,比如说做好或者躺好,然后听点轻音乐,让自己平静下来,再专心致志的找到要艾灸的穴位,然后开始艾灸。
要明确艾灸并不是单纯的只是正确选择穴位进行艾灸,还可以结合推拿、泡脚以及热敷等这样的方法来一起施治,这样获得的针灸效果会更理想。
03
选择正确的艾灸方式。目前艾灸的方法有多种,比如说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以及温灸器灸等这五种常见的方式。大家要懂得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更合适的艾灸方法。
04
如果想要直接灸的话,要记得选购大小适宜的艾柱,这类艾柱可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就是有的如果将皮肤给烧伤的话,过后会留疤,就叫做瘢痕灸;如无烧伤化脓不留疤的话,叫做无瘢痕灸。
05
如果想要间接灸的话,需要借助外物或者药物等,将艾柱跟施灸穴位的皮肤进行隔开,然后才开始施灸。这类办法可以是用生姜来隔开,或者用盐,或者用蒜等来隔开,我们分别称之为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
06
如果是要用到温针灸的话,这个时候就需要采用到针刺跟艾灸一起结合的办法来实施了。我们可以用长约2厘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然后点燃施灸。等到艾条烧完了,灰烬去除了,就可以取出针了。
做完艾灸后要注意一些事情,比如说施灸后要尽量保持饮食清淡,还不能过度操劳,建议一定要避免性生活,同时还要让心情持续在开朗的状态。
08
另外,开始艾灸后一般是无不良反应的,若发现有不良反应的话,比如说发热、疲倦、口干或者全身不适等,这些情况问题不算严重,通常情况下继续施灸的话会让症状消失的。
C. 艾炙除湿气最好的方法
艾炙除湿气最好的方法
艾炙除湿气最好的方法,相信每一位女性都会有体内湿气过重的情况,很多女性会选择药物调理来祛湿驱寒,但效果都不明显,很让人头疼。下面我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艾炙除湿气最好的方法。
艾炙除湿气最好的方法1
驱寒除湿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胀感。
艾灸或是经常按摩此穴位,可以调节经络,使手指和脚趾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进而使手脚暖和起来。
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肚脐窝正中,为元神出入之所,被称为人体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艾灸神阙穴,可以温煦肾阳、暖腰膝。
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坐直腰,以两手中指按住脐心,左右平行移向背后,两指会合之处便是命门穴的`位置。
艾灸命门穴可以改善女性手脚冰凉、老年人关节怕冷等症状。
大椎穴
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
艾炙除湿气最好的方法2
艾炙除湿气最好的方法
第一、局部艾灸
当你身体的某个地方出现疼痛时候,可以尝试用三到四根艾条来进行艾灸,如果疼痛时好时坏,这个时候就需要配合全身调理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寒气进入到身体当中。通过艾灸去寒湿气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所以每次出去艾灸,各种预约各种排队其实挺麻烦的,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家里备盒蕲艾帖,直接点燃撕开贴在想艾灸的穴位就行。
第二、腹部艾灸
腹部艾灸可以帮助解决解决脾胃虚寒等等体内湿气或者寒气导致的病症,但是,如果时间太久,可能会导致气滞问题出现,因此,建议大家在熏完小腹以后要熏一下腿上的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位,这样才能够把气引下去,避免被上火困扰。
第三、全身艾灸
全身艾灸需要十根艾条来熏身体,这在帮助祛寒湿方面发挥的效果非常好,而且,在帮助身体快速升温方面也有不错的效果,但是,如果你的身体气血两亏情况比较严重的话,是没有办法完成快速活血的,这个时候必须要吃生姜红枣桂圆羹,在熏完以后还要吃牛肉或者海虾才行。
D. 艾灸怎么做才能出灸感这5点先满足了再说
很多艾灸了挺长时间的朋友,都表示自己没有所谓的“灸感”,心里很失落但又不知道哪个环节出错了。
那什么是灸感呢?
所谓“灸在体表,热在体内”,这是灸者的身体感觉,即施灸时患者的自我感觉,这就是灸感。
灸感的出现与否,是判断艾灸是否有效的指标之一。
“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 ”,艾灸激发经气,气至病所,就会出现很多异常的感觉。但是很多人不容易出现灸感,这其中也有很多原因。
‘灸感有哪些表现?’
我们知道,扎针的时候有针感,一扎针里面会有酸、麻、胀、痛的感觉。
其实艾灸的时候也会出灸感,灸感的表现形式有很多: 热、风、寒、凉、重、酸、麻、痛 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灸感呢?’
因为艾是通经络的,所以它在通的过程中就会有感觉。
再一个就是正邪相博,正气进去了,体内有邪气,它两就要打架。
这与发生在局部的战争一样,肯定会在那个地方产生一些影响,身体也是一样,当正邪相博产生影响时,也就是灸感出现了。
‘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找到灸感’
艾灸的热力有穿透性,如果心静不下来,是感觉不到的,那个感觉非常微妙,所以静心是取得灸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具体从以下5点去做:
1、少思虑
工作再忙,家事再多,天塌了,既然已经决定花点时间做艾灸了,就让其他靠后吧!
安宁、平静的心情,会让艾的能量更好地融入身体。
少思虑是最重要的一条,你用什么态度去面对艾,艾也会给你什么效果。
2、体会热
体会热是个技术活,这需要我们多实践、多体会艾灸,灸得多了,我们慢慢就知道今儿该灸哪了、以及某个穴位灸多久就“饱了”,该换穴位了。
“饱了”,是指灸这个穴位的量够了。
这个有点抽象,大致描述一下。比如,灸这个穴位,有种能量往里吸的感觉,后来不吸了,你可以感觉到它关门了,这就是灸饱了。
再比如,灸某个穴位一直感受挺好,火力没变,突然觉得从温、透,变成了表皮烫而不往里走了,这也是饱了的表现。
再如灸 命门穴 ,一股力从灸处产生,向下穿行直到小腹,穿行的力逐渐弱了直到消失,灸处也趋于平静,这也是饱了。
这种感觉全凭经验,需要静心体会。
还没有感受到这股力量的朋友,还是选择每个穴位艾灸30~40分钟吧!
3、做准备活动
不做准备活动就开始艾灸也可以,但 充分的热身会有更好的状态 ,以及更好的效果。
艾灸热身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灸前喝杯热茶等,就是很好的灸前热身。
4、关闭手机
这其实就是个习惯,手机开着就想玩,即使不玩潜意识里也是一个心事。所以想得到最佳效果,就一定把手机关上,真正地潜心去感受艾灸。
5、少说话
你想,练打坐、打太极拳之类的师傅,一边练一边嗑瓜子唠家常,你觉得这人能练好不?
艾灸也是一样,宁静专注很重要,也不是一句话不说,在气机转换,需要出口的时候,也是可以说些话的,但总体来说还是少说话、不说话!
以上5点是灸感出现的基础保证,先做到这几点再考虑是否是手法和技术的问题,我相信只要大家认真和投入,这5点是可以轻松达到的。
E. 中医艾灸保健功效好5种方法很神奇,帮你养生防病
中医在治疗很多内科疾病方面,效果都要比西医好得多,最主要就是因为中医会对疾病的根源进行解决,并且还会保证患者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也就能有效的控制疾病。其中艾灸治疗就是让患者身体得到巩固的一大重要治疗方法,不同的艾灸方法也能起到不同的效果。
1、瘢痕灸
瘢痕灸主要就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并且涂抹一些大蒜汁或者是其他的介质,直接将艾柱点燃后就进行艾灸。这种做法会引发患者局部的疼痛,并且疼痛会比较剧烈,呈烧灼痛,在艾灸结束之后,患者局部的皮肤还会灼伤出现化脓的水泡。一般是针对顽固疾病或者急性发作的疾病进行的治疗方法。
2、无瘢痕灸
这种艾灸方法主要就是先在患者的皮肤部位涂抹一些凡士林,并且在艾柱燃烧到接近一半的时候,就准备将艾柱拿走,换一个新的艾柱进行艾灸。由于不需要的艾柱在皮肤上燃尽,也就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患者只会感觉到明显的发烫,但是皮肤一般只会出现红润充血的情况。
3、温和灸
温和灸也就是将艾条燃烧的一端对准局部的穴位,或者是一部分皮肤,距离皮肤2~3厘米的时候来进行熏烤,使患者能感觉到明显的热度,但是又不会灼伤皮肤。
4、雀啄灸
这种方法也就是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使用温和灸相同的手法,但是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并不固定,就像鸟雀啄食一样,随时移动着距离进行艾灸。这种艾灸治疗方法是比较常见的,常用于无法承受艾灸温度,或者是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
5、回旋灸
这种治疗方法也就是,保持温和灸的手法握住艾条,并且固定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在保证距离的情况下,向左右或者是周围旋转进行艾灸。对于需要治疗的部位范围较大的情况,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一般需要艾灸进行治疗的,除了疑难杂症或者是急性发病的情况之外,也就是虚寒导致的病症。这些情况都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发作症状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想要用艾灸进行治疗的患者,最好还是到医院由医生来进行治疗,如果自己操作不当,是很容易造成危险的。
#家庭医生超能团## 健康 大V创造营#
F. 艾灸应该怎么用才是最好的
艾条的选择。
进行艾灸的前提是选择比较好的艾条,先看看艾条里面艾绒的好坏,一般质量好的艾绒颜色为土黄或金黄,没有呈现绿色。好的艾条整体挺拔结实不松软,而绒体摸起来柔软,没有枝梗杂质。
选购好艾灸盒子。
在艾灸时,如果用手拿着艾灸会很不方便,时间长了很难受的,特别是一旦精力不集中,打瞌睡等,就容易烫到自己。所以想长时间艾灸,要购买艾灸的盒子,一般双孔的比较实用,有了艾灸盒子,再进行艾灸就轻松自如很多了。
艾灸时间方面。
中医专家指出,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如果冬天艾灸,容易脱衣服着凉,所以应该减少艾灸的次数和时间,并要提高屋里温度。此外,夏天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每次艾灸时,时间不超过15分钟,而且不要随便拿起艾灸盒子。
注意艾灸的用量
艾灸使用量要根据季节、地域、年龄的不同而合理使用,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减少副作用。比如冬天艾灸的数量要加大,才能起到祛寒作用;夏季要减少艾灸用量,才不会造成上火伤阴。北方风寒凛列,灸量宜大;南方气候温暖,灸量宜小。不同的年龄、体质和性别,其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灸的耐受性也是不同的。老年或体弱的人使用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须坚持日久;年轻力壮的可以增大用量。
艾灸要找准穴位。
艾灸时,最好买一本艾灸必备手册等,知道人体的几个重要的穴位后,就能轻松的对症下药了。一定要找准穴位,否则效果会差很多,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合理使用姜片。
艾灸时配合使用姜片,能更好的打到驱寒祛湿的作用,在使用姜片时,要注意姜片尽量厚一些,以免艾灸温度过高引起不适。而且要有人全程看护,自己不能乱动,以免烫伤。
注意一些特别的症状。
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刚接触艾灸的人可能引起皮肤潮红、灸泡、灸疮、口渴、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就能消失。如果不良反应很大,小编建议去遵医嘱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