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效果 » 表演吹笛子怎样站位好看

表演吹笛子怎样站位好看

发布时间: 2022-12-12 15:30:07

‘壹’ 笛子的吹发,和正确姿势

可以站着吹或者坐着吹。站着吹时,两脚自然分开,呈八字形,两腿要放松,但不要弯曲。不论站着或坐着吹笛子,两眼都要向前平视,胸部自然挺起,不要挺小腹,两肩不要向上耸起,这样既便于呼吸,又能保持肺部的正常活动和健康。
拿笛子时两臂自然抬起,右手无名指按闭第一孔,中指按闭第二孔,食指按闭第三孔,用左手无名指按闭第四孔,中指按闭第五孔,食指按闭第六孔(由笛尾至低头1-6发音孔)。
按孔时用手指第一节的指肚按上去,必须将发音孔按严,否则容易漏气、吹不响或发音不准。
两手的拇指在笛身的下方,小指紧靠笛身,不使笛子摆动,同时要照顾到按发音孔的六个手指能自由灵活地活动。
吹奏时两腮用力往里收,不要鼓起来,并把上下嘴唇稍微向后面收缩一点。上嘴唇比下嘴唇稍微突出一点,上下嘴唇间要留一个小孔,称之为“风门”。
“风门”要对准吹孔,下嘴唇盖住吹孔的三分之一,吹气。
介绍一种简易的方法,在家拿一只小口瓶,吹瓶口。这样吹响后,再吹笛子就容易吹响了。
PS:纯手打啊~

‘贰’ 如何掌握正确的笛子演奏姿势

正确的演奏姿势,除了外形的美观外,更主要是会对演奏的音色、音质、音准及表现力器很大的主用。就初学者而言,一定要主意培养好的演奏姿势,这是关系到你能否成为一位优秀家的重要基础之一。

站式持笛子姿势

在初学者身上,演奏姿势通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状态:

(1) 头歪:这样容易造成喉部肌肉的紧张,吹奏时(俗称杂音),影响音色和控制。

(2) 耸肩:耸肩是及其有害的毛病,它会影响整个呼吸及造成各部位的紧张。

(3) 笛尾太高或太低:这样对风门与吹孔的角度会有影响,总裁唇部轮匝肌肉用力不均,影响控制。同时也会造成左右臂肌肉紧张,不能持久演奏。

(4) 吹孔太向内、向外侧:这样会出现音强不起来、又弱不下去的现象,不利于音量与音准的控制。应将口风与吹孔形成90度直角。

(5) 吹奏时曲背低头或过分地挺胸抬头:这二者都会影响运气和气息的位置。

‘叁’ 有关吹笛子时的姿势

笛子稍稍向尾侧倾斜,头要正,昂首挺胸,气沉丹田,要求器宇轩昂,堂堂正正。不按规矩者可以瞅瞅你镜子里的姿势,非常猥琐。小指主要起固定支撑作用,如果你能不用小指也做到笛身平稳,也可以不用,不过能做到这一点的一般都是杂技演员。

‘肆’ 超级急急急急 怎么在舞台吹笛子上好看

1. 右手肘部不要抬的过高,自然一些。

2. 脸部(正面)尽量对着观众(或镜头);不要刻意去装微笑,自然就可以了。

3. tr 长音的时候可甩一下头;乐句、乐段完结的时候,要有一个动作,暗示观(听)众:这里是一个“句逗”,这样他们会跟随你的“分句”和“分段”来欣赏你的演奏。

4. 在台上“音乐本身的表达”比“技术”更重要,因为人们主要不是来欣赏你的“技术”的,全情的投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去。

5. 如果你是女孩,又是坐着演奏的话,尽量不穿短裙;如果穿裙子,记得并拢双腿,并朝左方稍倾斜。

6. “入场”和“退场”都不能马虎,自然而落落大方,双手斜持笛子于腰部以上。切忌一只手下垂拿根笛子甩手入场和退场。

7. “僵硬”的根源在于“心理”,心理自然了,肢体语言就会自然而放松。

‘伍’ 吹竹笛时,笛子在左(右手在外,左手在内)的姿势正确么

竹笛基本吹奏法

(一)演奏姿势

吹笛子首先要讲究姿势正确、自然,一是要有堂正的仪表;二是要适应人体本身的生理特点,姿势分立势和坐势两种。在个人练功和上台独奏时采用立势,即两腿宜立,两脚分开同肩宽,呈外八字形;一脚稍前,另一脚稍后(右边持笛者,左脚在前,左边持笛者,右脚在前),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身体稍微侧向右方(左方持笛者侧向左方),面向正前方,两眼平视、头正、肩平、挺胸、收腹、双手持笛,两时自然下垂;用右手的无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分别按住笛子的第一、二、三孔,大拇指托于笛身下方(即食指与中指之间的下方),小指轻轻按在笛身上;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分别按住笛子的四、五、六孔,大拇指托在笛身下端食指对面稍靠上的地方(以舒服、放松为准);小指也轻轻按在笛身上,这样用左右两手的小指和大指就能将笛身持住。
在吹曲笛和更大的低音笛时,也可用左手的食指第三节下端靠大拇指一侧和小指一起与大拇指相对将笛持住。用这种方法持笛,在右手进行飞指抹音时,即使左手三孔全打开,笛子也不会动摇。
在合奏和伴奏时一般采用坐势。坐势要求上身和立势相同,椅子高低要适度,以免妨碍吹奏和呼吸。坐时最好不要架腿,两腿自然分开才能坐得安稳。
持笛方向在左边右边都可以,但加键笛和国际上波姆按键系统都是以右边为准制作,初学者还是以右边持笛为宜。

(二)呼吸方法

呼吸是人体生理的正常活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者非常重要,方法不对既不能吹好笛子,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方法正确符合人体生理的自然规律,不但能很好地演奏,还能锻炼吹奏者的肺扩量,使人体得到更多的氧气,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的能力。腹肌和横膈膜的运动能促使肠胃的蠕动,增强食物的消化,促进人体的健康。
呼吸的生理机制由胸廓的节律性扩大和缩小,以及由此引起的肺被动地扩张(吸气)和回缩(呼气)而实现。以肋骨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形式称为“胸式呼吸\主要依靠胸廓中、上部肋间肌的运动使气吸人胸腔。其明显特征是肩向上抬,呼吸运动主要在胸廓中进行,吸气时横膈膜有些向上收,不能主动帮助呼吸动作,影响了胸腔容积向下扩展,因胸廓扩张受肋骨制约,所以吸气量不能达到人体吸气的最大容量,加上抬肩使上部肌肉紧张,呼气时也不易控制,因此容易使人紧张、疲劳。
以膈和腹壁肌肉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形式称为“腹式呼吸”。它的特点是整个腹腔(包括平常讲的“小肚子”,也称丹田)向外扩张。腹部无骨骼包围,伸缩范围大,吸气量较大。但由于胸部没充分运动,整个腹部运动内脏移位较大,气吸在下部,呼气时较费力,容易使人疲劳。用胸的下部和腹的上部同时运动力主的呼吸称为“胸腹式呼吸”,它是人体在自然状态下呼吸的有意识扩大。吸气时胸腔的下部和腹腔的上部同时向四周扩张,胸腔与腹腔之间的横隔膜同时下沉,随着肌肉运动,鼻子吸气,肺内进入空气。吸气时下腹(小肚子)肌肉同时收缩,不便小肚向外扩张,而让气在上腹和下胸吸满。呼气时胸下部肌肉和腹上部肌肉同时收缩,横服膜向上顶,下腹肌肉和臀部肌肉以至提肛肌都处于收缩状态,使吸人的气形成压力,源源不断地从口腔中吹出。
开始体会胸腹式呼吸的方法,可以平静地躺在床上仔细琢磨身体平常自然呼吸时的方法,然后再将其扩大,进行深呼吸。这样就能正确掌握胸腹式呼吸的要领。
吹奏时的呼吸与平时的呼吸是有所不同的,因吹奏中吸气量大,一般都用口鼻同时吸气,以加快速度。吸气也分慢吸和快吸两种,一般在乐曲开始前和演奏速度慢、旋律优美的曲子中可用慢吸的方法。要求吸气饱满充足,但也不要吸到不能再吸的极限,以免肌肉紧张,吹奏时无法控制。快吸一般用在快速乐曲中和没标换气记号的连续吐音之间(俗称“偷吸”)。
吸气时间有长有短,肌肉紧张度有大有小,但吸气方法都使用胸腹式。
吹奏时的呼气不是平常从两个鼻孔和口腔中自然呼出去的,而是从由嘴控制的“风门”(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吹出去的,所以胸腹肌肉收缩形成的压力和两颊以及嘴唇的有力控制(又称”嘴劲”、“口劲”),使吹出的一股气息(又称,旧风U形成均匀的、有节制的、有压力的气柱将笛子吹响。
吹奏中的呼气也不要呼到不能再呼的极限,以免肌肉紧张发颤,而应留二分余气,便于下次吸气迅速,使乐曲吹奏能自然连贯地进行。为了增大肺扩量,使气息更充足,平常可坚持长跑、游泳和做深呼吸运动。

(三)吹奏口形

吹奏笛子的口形与笛子发出的音色有直接关系。同一支笛膜松紧度一样的笛子,不同口形吹出的音色就截然不同。
笛子是用气来吹奏的,所以首先要求做到呼和吸气路都要畅通,它包括吹气和吸气时颈部、喉部和口腔都要放松、打开(即扩张),像平常打哈欠时那样,上下嘴唇对齐,使“风门”(即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位于嘴唇中央,两颊和嘴角向“风门”中间收,使“风门”呈椭圆形(自我感觉是要使风门成圆形)。上唇稍微靠前,使“口风”向下吹入轻轻靠在下唇正中的、约被下唇盖住四分之一的吹孔中。这样经胸腹肌肉的收缩形成的气流通过打开的喉部、口腔及自我感觉圆形的“风门”中吹出。
此外,要避免另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如:将两嘴角向后收(像微笑时一样),将唇部肌肉向两边拉紧,使“风门”扁小、窄长,同时引起口腔前后压缩,喉头紧张,有时还造成喉咙发响,这样吹出的气流是挤压、喷发、扁小的“口风”。与正确的方法相比较,前者吹出的气流像个完全打开的自来水龙头,管径大、流量大,流出的是饱满结实的水住。后者像一根扁小的自来水管,水流出龙头时被人用手抵住大半个龙头口,水挤压喷出时丝丝作响,四处飞溅,速度虽快但流量小。
前一种方法吹出的笛音明亮、结实、圆润、杂音少、发音低(经测频仪测量吹同一支笛子,比后种方法低10音分左右,这对以后练习强弱变化、音高控制时用处极大)。后一种方法吹出的笛音发闷、发沙,各种杂音多,发音高。
笛子发音原理是:由“风门”吹出的气柱被吹孔边沿剖开而激发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吹笛子有了正确的口形,还要用一定的角度。一般是嘴唇和吹孔成九十度直角。
尽量使吹孔剖开气往后的漏气声减到最小,使进入吹孔的气畅通无阻,灌响笛子。这就要求吹奏者在吹长音时认真琢磨喉部、口腔以及嘴唇各部位的形状、音色的好坏、跑气声的大小,从而找到最好的方法和音色。

(四)舌头的运用

舌生在口腔底部,由三种方向排列的横纹肌组成。吹奏时舌在口腔中的各种运动对笛子的发音有各种影响。舌体横纹肌的不同收放,使舌体向各个方向弯曲、伸展,吹奏中由于舌体横纹肌的交替收放,使舌与上颚时而贴近,时而离开,对呼气起着“开关”的作用,造成呼气的时断时续,使吹奏的笛音产生分奏的音乐效果,如吐青、垛音、叠音等。舌尖在放松的条件下利用气的冲击与上颚有弹性地时抵时开,使笛声产生“碎音”效果,如花舌音、弹音等。
舌在不用时应自然放松地收于口腔下部,以使口腔打开,增大气流的通道。

(五)呼吸与口形的相互配合及气息控制

要吹出美妙动听的笛音,需要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口形。要吹出笛子的高音、低音、强音、弱音,需要呼吸与口形的变化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在吹奏中首先接触到的是笛子每个发音孔(包括筒音)的缓吹(平吹)和急吹(超吹)的呼吸与口形的相互配合问题。吹笛子最低的七个基音时,从全按的筒音向上到第六孔用缓吹(平吹)的方法,这时呼吸肌肉组织的收缩力较小,”风门”比较放松,呼出的气流较粗,速度较为缓慢、平稳。
吹比七个基音高八度的音时用急吹(超吹)的方法。这时呼吸肌肉组织的收缩力加强,气的压力增大,“风门”相应缩小(自我感觉保持圆形,不是用上下嘴唇向两旁拉来压缩“风门”,而是两嘴角向中间收,增强嘴四周向中间收缩的压力),控制“风门”的嘴劲加大,呼出的气流急促有力。
当吹比基音高两个八度以上的音时,则在急吹(超吹)的基础上,再加强呼吸肌肉的收缩,进一步加强嘴劲和加快“口凤”的流速。
初学者开始可进行吹长音的基本练习,从最低的筒音开始,一口气吹一个音,逐一向上,直到最高音。要注意姿势、呼吸方法和口形的正确,使每个发出来的音都均匀、饱满、响亮,切忌颤抖和忽高忽低。使用急吹(超吹)的方法吹奏高八度的音时,要注意呼出的气流速度加快、嘴劲加大、口风更急的变化,使高音吹准,音色明亮、结实。
音是否准确,首先要有音高、音程的概念(听音能力),平时要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
吹笛子的口劲(嘴劲)、口风和风门是随着音的高低不断变化的。吹低音时口风要粗而缓,随着音的逐步升高,口劲也逐渐加强,口风流速加快,风门逐渐缩小。所以在练习中一定要找到缓吹、急吹的口劲、口凤和风门的相应位置,因为它们对音准有直接的关系。当呼吸肌肉力量不足、口劲不足、口风流速不够时,音就会降低;当呼吸肌肉和嘴部肌肉过分紧张、口风过大时音就会升高。一般来说,吹低音,冲一冲音就偏高;吹高音,由于嘴劲不足,松一松音就偏低。
初学者吹奏时,开始会有头晕和嘴酸痛的现象,这都是正常的,如果呼吸方法正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便会逐步减轻和消失。开始练习时可每次吹二十分钟,然后休息一刻钟。
竹笛既能演奏强烈、激昂、奔放的音调,又能演奏优美、典雅和如位如诉的乐曲。
气息控制是竹笛表现各种感情的重要一环,它要求吹奏者在表现乐曲内容时,使口劲、口风、风门以及它在吹孔上靠前靠后的位置变化和音量、音色、音准达到全面、细微、熟练、完美的配合。它们的相互关系和自然规律如下:
1.口劲足时,音量强,音要高,音色结实。
2.口劲松时,音量弱,音要低,音色柔和。
3.口风急时,音量强,音要高,音容易发噪。
4.口风缓时,音量弱,音要低,音色较优美。
5.风门大时,音量强,音要高,音色饱满。
6.风门小时,音量弱,音要低,音色纤细。
7.风门位置向里(即唇部向前,盖住吹孔使气流向下),音量弱,音要低,音色较纯。
8.风门位置向外(即唇部向后,离开吹孔,使气流向前).音量强,音要高,音色噪。
气息控制的要求是:
1.音量能强能弱。
2.音准做到强而不高,弱而不低。
3.音色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
了解了上述八种关系,要达到气息控制的三个要求就必须做到:
1 .口劲松,口风缓,风门大,风门位置向里,使音量强而音色不噪,音不升高。2.口劲足,口风急,风门小,风门位置向外,使音量弱,音色不虚,音不降低。初学者首先要将笛子音量、音色全部吹出来,坚持最基本的长音训练,不要急于练习气息控制,以免分散精力。等熟练掌握基本吹奏法和有一定运气功夫后,再逐步练习气息控制。
在吹奏笛子中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会引起音不准:1.听音能力低,音准概念差;2.演奏技术不熟练;3.笛子本身音不准。如属听音能力问题,就要先学习视唱练耳,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若是演奏技术不过硬,就要加强基本练习。若是笛子问题,就请有经验的人进行试调和修理。不要没搞清原因就将笛子这里挖挖那里捅捅。

(六)手指

吹笛子需要双手持笛,开按指孔,才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来。因此要使每个手指灵活而有弹性,能持久、独立地活动和相互配合,就需要进行严格地训练。
吹奏时双臂和手要松弛,手指自然弯曲,用第一节指肚中部轻轻盖严笛孔(小笛子管径小.孔距近,用指尖按较合适)。开放音孔时,手指不要抬得过高,大约离指孔一到一点五厘米左右。手指过高动作不迅速,影响吹奏速度;手指太低会使音准变低、音量变小、音色变闷。
手指盖闭音孔要严密,不能漏气,但也不要僵硬。当迅速开闭指孔(颤音)和连续从上至下按闭指孔时(演奏历音时),都应有弹性地击打发音孔。这时不吹笛子也可听见指肚击打音孔发出的同吹时一样音高的基本音(低音)。
平常不拿笛子也可进行手指各关节(尤其是第三关节)的放松和击打动作的训练,频率由慢渐快,越快越要保持松驰和弹性。无名指一般最不灵活,更要加强训练,小指不用时,要轻贴笛身,不要用小指活动来帮助其他手指。这样在以后吹奏各种颤音和装饰音时,就能轻松流畅,运用自如。

‘陆’ 吹笛子的姿势是怎样的-吹笛子的正确姿势

吹笛子的姿势是怎样的-吹笛子的正确姿势

吹笛要讲究姿势,这不仅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下面,我为大家讲讲吹笛子的正确姿势,快来看看吧!

演奏姿势要体现自然、合理、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原则。

头要正,下巴稍抬起,保持呼吸的畅通。不要耸肩,两肘自然抬起。胸背顺直,不挺不驼。腰竖起,不哈腰。两腿或成稍息状,前四后六;或成平行状,左右各五(指两腿的重心分配)。坐时,不要坐满凳。

嘴角微向两边拉开,呈抿嘴微笑状。上下唇平行,上唇不要包住下唇,不露齿。口腔微微打开,感觉好象含了一点水。舌尖平置轻抵下齿,作“嘘”字发音的口型。

笛身与嘴唇平行,与鼻梁垂直。笛吹口不要向内侧或向外翻。初学者容易犯笛吹口向内倾的毛病,教师要经常给予纠正和提醒。

吹笛的气流与缓急,要随着音域的不同而调整。通常吹低音区时,用缓吹,气流角度稍小;吹中音区时,用平吹,角度适中;吹高音区时用超吹,角度相对大些。而这些,都要用耳朵来辨别控制。

手形,手势是演奏姿势中最重要的部分。

手形要自然、放松。当双手自然放松下垂时,此时的手形是最合适的,手指自然弯曲呈弧形状,所有的指关节都不要塌陷。手掌心函空,虎口不要夹紧。用这样的手形执笛是最符合人体手的自然特点的。

执笛的方向有左右两种,现在逐渐都向右方向执笛。通常,右手执笛时的手势都比较自然合理。而左手执笛时的`手势容易出现问题,尤其是左手大拇指的位置不合理,虎口容易出现僵力;还有左右指根关节塌陷,左手好象挂在笛子上等等问题。

其实,观察一下右手,左手向右手学,这个问题还是好解决的。

按孔要严密,用指肚或指端按孔,只要不漏气都是可以的。吹大笛和吹小笛时,手势和按孔方法都应该随机调整。

演奏的姿势除了外形要求外,还需有内在的精神要求。一拿起笛子,应该马上投入到演奏的状态中去,全神贯注,一触即发。

那种只有外表的形态,缺乏演奏的精神状态,还称不上是完美的演奏姿势。

;

‘柒’ 求吹笛子正确手势图。要图。

吹横笛时笛头在脸部左面,笛尾在右,左手按456音孔,右手按123音孔,也叫正手持笛。

正反手的开孔位置和使用方法是一样的,区别是因人持笛的习惯。反手之所以要订做,是因为常规生产都是按正手持笛来做的,气流导向是正向。反手持笛的朋友使用正手笛子高音难上,废气也就是个原因。所以要订做,以便正常使用。

(7)表演吹笛子怎样站位好看扩展阅读:

吹笛子的正确演奏姿势

吹笛子首先要讲究姿势正确、自然,一是要有堂正的仪表;二是要适应人体本身的生理特点,姿势分立势和坐势两种。

在吹曲笛和更大的低音笛时,也可用左手的食指第三节下端靠大拇指一侧和小指一起与大拇指相对将笛持住。用这种方法持笛,在右手进行飞指抹音时,即使左手三孔全打开,笛子也不会动摇。

在合奏和伴奏时一般采用坐势。坐势要求上身和立势相同,椅子高低要适度,以免妨碍吹奏和呼吸。坐在椅子上时切记不能架腿,两腿需要自然分开才能坐得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