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效果 » 梅花桩锻炼身体效果怎样
扩展阅读
微信怎样一下发多图照片 2025-07-26 10:19:12
怎样导出ps封面模板 2025-07-26 10:13:29

梅花桩锻炼身体效果怎样

发布时间: 2022-12-18 02:04:45

㈠ 梅花拳的梅花桩武功

武功是一个拳派的基本内容,武功则主要是由功法、套路和拳理所组成的。梅花拳是受汉民族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一种拳术,我们从它运动的特点和拳法的特殊结构就可以看出:
一、梅花拳是没有固定的拳术套路。它的基本拳路称为“架子”。“架子”的构造就很特殊,它有五个基本的拳势称为“桩步五势”,它们在练习时要静止站桩。此外就是运动变化迅速的“行步”。“桩步五势”和“行步”的练习要在拳场中走遍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也称为“四门八方”。这种串连起来的拳路可按一定路线周而复始的循环练习。初学者可以先学基本的和变化简单的,随着功力加深和练功时条件的不同再不断补充和不断变化各种拳势和动作。梅花拳的对练拳路“成拳”除了必须要在“四门八方”各个方向上练习外,它的抓拿摔打的动作和拳势皆可以因人而异,随时编造。到了梅花拳的更高级的对练拳路“拧拳”时,更是“手无定手、脚无定步,势无定形、见劲使劲、引进落空、见空按豆,随势而布。”这种“架子”、“成拳”、“拧拳”的变化和不定的形态,使得它们的内容可以灵活多变,无穷丰富。这种拳法结构的特点反映了宇宙万物千弯万化,无穷无尽的基本特性。梅花拳文理中说的:“拳无拳,艺无艺,无艺之中是真艺。”有拳、有艺,有了一成不变的套路就不是真正的武艺了。正如“道无形”之理,真正的武功是变而不变,有而无的,它也是“无形”的。不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方法,就无法理解梅花拳的这种特殊结构。
二、梅花拳的基本拳路“架子”中有“桩步五势”和“行步”。练拳时“桩步五势”要站桩,要静止不动:“行步”是不断变化的动作要迅速轻灵,这一动一静两种极端的情况要在一个拳路中交替出现,这真是一种奇特的练法。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认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据,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变阳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运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在梅花拳的“架子”中,“动为阳,静为阴”,在“桩步、五势”中的“大,顺,拗,小,败”五热又与“金水木火土”五行相对应。五势之变化“本阴阳之理,太极之功”,“按五行相生相之理不断变化衍生”。其余如“刚柔”,“起落”,“进退”皆可谓阴阳。梅花拳“架子”的结构和变化,正是一幅“太极图”的景象。梅花拳若要练好,就必须在练“架子”时“动静”要互根;“刚柔”要相济;“起落”“进退”要灵利。这也就是“阴阳不测之谓神”使拳法出神入化变化莫测的道理。
三、在梅花拳的基本拳路“架子”和对练拳路“成拳”中都必须要在“四门八方”各个方向上练习。何谓“四门八方”?即八卦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也称为四正四隅。此外在梅花拳的掌法,拳法和腿法中也要有“九宫之变化”九宫也就是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及中一点,拳术的变化也是人体的一种形体的动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八卦思维是一套直观的形式化系统,它具有巨大的可纳性。梅花拳把各种拳法的变化和应用都在八个方位上考虑,或者都要符合“九宫”之数,使得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可以根据八卦爻变道理使其拳法有无穷的变化。
四、在梅花拳的“架子”中因有“桩步五势”和“行步”的不同练法,“桩步五势”可练全身之气。练时要凝神,聚气,调息,懂聚气之法,这显然是在“练内”。而“行步”是练步法法之轻灵迅速,这主要是“练外”的,因此它是“内外兼练”的。
不论在练“架子”或“成拳”中都要一气贯串,一气呵成,不散不乱,内外一体。自始至终都要练形,练气,练神。先要“形气合一”再“神气合一”达“精气神一体”即“浑元一气”。
梅花拳拳法中也把人体看做一个小天地,本“天人合一”之理。练拳必须知“四时行功加减”及“易筋经”之道理。梅花拳练拳之目的是要“先固根本”即:“仙炼之则为内丹,武炼之则为外丹,然内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动静互根,温养有法,自有结胎还原之妙。内丹既成,灵妙莫测,自成金刚不坏之体,则超凡人圣上乘可登,若云制敌犹其小焉者也。”
上述精神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正如朱熹说的:“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实际上若细心观察,在梅花拳的“架子”中两手的动作都在空间全方位上划出了一个个的太极图。
由上述讨论的梅花拳武功的四个基本特点就可看出,梅花拳拳法的指导思想就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八卦变易之理、浑元一气的整体观等。如果不懂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思维方法也就无法理解梅花拳的拳理,也不能炼好梅花拳武功。梅花拳弟子们都知道,梅花拳是很有文化素养的一种拳术,在武功锻炼过程中拳法理论的指导作用是很重要的。常常要一边练功,一边学习拳理,还要在锻炼过程中对拳理不断地体会,领悟。因此,梅花拳武功的锻炼过程也就是一个传统文化思维方法的学习和训练过程。
当梅花桩武功练到高级阶段时,就要懂得炼神、炼气之法,对此就要进行修心养性的文练。如前面所说,内丹养成,除武练外丹之外,还要用温养之法,也就是文练的方法。因此文功实际上就是武功的高级阶段。文理,是梅花拳文场中比拳理更高级的理论。它是指导梅花拳拳派一切活动特别是文场活动的理论和依据。文理主要以手抄本经书的形式世代流传下来,也有一些辗转抄录的另散文字和图谱。它们都被奉为比生命还贵重的至宝,被严密收藏,绝不轻易示人。我们在调查中经多次艰苦地说服工作,才看到和抄录了其中一部分,虽未详尽,但也看出了梅花拳的主要指导思想及其文场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文理主要取材于佛、道、儒三家学说及周易,但其内容主要是与修心养性,炼气炼神有关部分。虽然其中仍保留一些神、佛、仙、道等宗教词语,但其含意已经变了,成为炼神炼气的功法所使用的名词了。就连儒家学说和易经中的语句也是如此。例如:“三纲五常”,在讨论修心养性时,人的精气神谓之三纲,心肝脾胃肾谓之五常;在讨论拳法和练体时,天地人称为三纲;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就是五常。在梅花拳的任何拳法和功法中对方向都很重视,又如:在易经中艮卦的:“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是指文炼中的两种功法(艮背)与(行庭)能止念凝神忘形的境界等。在文理的经书中也有一些神佛传道的故事,但这都是有所指的,主要是指导梅花拳发展、流传的历史,并给于对梅花拳的发展、传播有卓越贡献的祖师某些尊称,以示纪念。梅花拳祖师怕弟子们学文理时看不懂经书中隐语和借用的词语,还有一段文字说明。“讲道不离身,打铁不离砧,大道分明在人身,迷人不知向外寻,泥胎木象都是假,铁打铜铸也不真,修行不遇名师点,枉费徒劳一片心”。这里所说的“道”、“大道”、“修行”当然都是指导炼功了,明确指出文理的内容不是宗教迷信,而是修心养性的功法。此外又能如:“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这里所说的“佛”是指(长生之道),而“灵山”“灵山塔”就是指的(心)了。注意,炼功中的“心”可不是心脏,而是指导的产生意念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梅花拳文场主要是炼文功,也就是修心养性,炼神炼气。炼文功必须要心静,清心寡欲,摒除一切杂念,清静无为。文理中就吸收了很多佛、道两家在修行时这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如佛教中的“三皈五戒”,即皈佛——元神;皈法——元气;皈僧——元精。五戒——杀、盗、窑、酒、妄。道教中的“三宝五行”,即三宝——精气神;五行——有仁慈——属木利于肝;有义气——属金利于肺;有礼让——属火利于心;有智慧——属水利于肾;有信实——属土利于脾,等等。文理中还有很多内容是谈功法的,如:“由凡希圣圣希天,反转洛书参静禅”、“要知性命在何方,离坎爻中是祖乡”,“去妄存灭悟本空,正心反内守灵宫,希贤希圣希天容,一念不生万法通。一条大道少人奔,寻至玄关始入门,养性灵台身有主,神存至善魄成魂”。以上都是修心养性,入静调息之法又如:“修行不论行往坐卧,天门常开地户永闭,专意观看书,神不外游,气不耗散,久久锻炼自然心空,心空发朗体卦虚空,久而行之自然金丹成就。见性明心忽然惺悟,认得元性从何而来,往何而去,脱离生死返本皈源”。以上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根本大法。注意这里不仅谈的是功法,还有些炼功时的感受体会。又如:“我大道言面壁非有别件,端叠生闭双目如同泰山,去不追来不想不生一念,恐不视惧不惊不开一言,。无天地无日月无桉无殿,无飞禽无走兽无水无山,无人相无我相无纷无乱,无寿者无众生无火无烟,知止定定后静灵光闪闪,如此辰居其所龟息绵绵,心忘形性忘心真灵不散,静之久忽然的元神出关,见天地和三光百般景现,这乃是身内道显发外边”。这是一个静坐修行的功法,这里不仅是功法还有练功者的感受和思维活动。注意文炼之人当功夫达很高境界时,常常引发出人体的特异功能,因此他们的思维和感受是一般人很难理解体会的。这也是文理非常深奥,一般配人很难懂的一个原因。在文理中常把炼功者称为修道之人或佛门弟子,把求得长生或练习文功,武功之理称为无字真经,如:“金檩金梁金庙台,红门落锁无人来,你说你是佛家真弟子,为啥不带钥匙来?莲为钥匙性为簧,无字真经法内藏,真性打开三簧锁,一条明路到家乡”。这里说的梅花拳文功的要点:一个是“莲”—即舌抵上腭,使内气做周天循环;一个是炼性,炼成“真性”,这也是“性命”双修的意思。
梅花拳根在平乡,花开四方。自清初以来,以平乡为中心,梅花拳遍布冀、鲁、豫,辐射全国十数省市区及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平乡县253个行政村,村村习练梅花拳,有梅花拳班(队)的村庄占70%,其中大班几十人,多者百余人,小班十几人。在二十世纪80年代经常习练梅花拳者多达6万余人,其中在班练习者万余人,散练者五万人。广宗、威县、巨鹿、南和、鸡泽、永年、巨野、嘉祥、沛县等县市习练人数也较多,其中广宗有65%的村庄习练梅花拳,弟子达到4500人。自1991年以来,平乡县共举办中国*平乡梅花拳联谊会16届每逢正月十六日全国各地及国外20个国家的弟子、弟子到后马庄邹氏墓群寻根祭祖、切磋技艺、交流研讨,十几年来,平乡县多次组织梅花拳武术队参加省市及亚太武术交流会,并多次获奖。

㈡ 啥是梅花桩

亦称“梅花拳”,武术拳种。要求立于木桩上练习。
故全名为“干枝五式梅花桩”。桩凡五根,植地成梅花形。基本技术为五种桩步的静力练习。套路无一定式,变化多端,活而不乱。势如行云流水。常见的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五行桩、九宫桩等。老舍《四世同堂》十八:“在少年,他踢过梅花粧,摔过私跤,扔过石锁,练过形意拳,而没有读过一本书。”
梅花桩,又名梅花拳,简称梅拳,立于桩上练习的一种拳术,也常用来作为基础功练习。梅花桩起源于明末,最初以家传形式流传于民间,到清干隆年间始向外界流传,近代以河北栾县韩其昌传人较多。

㈢ 梅花拳到底有用吗

我个人比较赞同李连杰对武术的看法:练武不为技压群雄,只求自强不息。
不管什么功夫,练到一定的境界就会很厉害。中国传统武术实际上包含的东西很多,包括套路,技击,器械,跌打医疗,阴阳哲学等等。
习练中国武术的主要目的是强身,护身,而不在于主动打倒对手。
至于习练什么武术,主要还是缘分,兴趣。

梅花拳即梅拳,亦称梅花桩。为演练方便,在地面演练较为广泛,称为落地干枝梅花桩。起源于明末,清干隆年间流传较广。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等。桩势有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等五势,套路无一定型,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快而不乱。"又据《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记载:梅花拳第一代为收元老祖(虚拟),第二代张三省,传说在巫山羽化升天。前两代均以开法传道为主,且单一相传。自第三代邹宏义开始,才有文理武功的具体记载。

说梅花拳能开发智力,我是不相信的,估计也没哪个武术家敢这么说。这应该是一种误导炒作,建议你别学。

在网络上帮你搜到有关燕子杰的介绍,自己看吧:http://ke..com/view/493.htm?fr=ala0_1_1

㈣ 求少林寺72绝技基本功的练法,单项的也行

少林寺72绝技基本功:耳目基本功夫悬金钱、手上基本功夫打纸墩。

打纸墩:将厚纸平叠、粘合成三四寸厚、七八寸见方的纸墩,置于桌沿。练功者以拳、掌、指、臂、肘击打纸墩,用力逐渐加重,纸墩须及时更新。

击掌时四指伸直并紧,拇指屈贴虎口部,以掌侧劈击或掌心拍击。用拳时拳面、拳背兼练。均可助以臂力。击肘时举臂曲肘,以肘下击。左右肢交替锻炼,站弓步练功。

练指时则正立桌侧,包括跪指插(五指屈第一二节作弹子拳状,以四指指背插击)、立指插(四指伸下直插)、画眉手插(五指参差密并下插)。如此早晚勤练,三年功成。

(4)梅花桩锻炼身体效果怎样扩展阅读:

耳目基本功夫悬金钱:

悬金钱乃练耳目之听视力,与防敌人袭击之法也。可取旧铜钱二枚(带孔者),以细丝线系于梁间,高与目齐。

练时先立于铜钱前,以手推钱,使自眼前飞过,而习不瞬。再背身习听风之功,久之效乃大着。遇警之时,交手之际,自能临机应斗;再出绝艺各种功夫,则无不致胜矣。

习武之人,于拳脚器械之外,又须练习软硬功夫一二种,或数种。盖功夫之与拳术器械,亦犹耳之与目,宜乎并用,而不可须臾离者也。故技击家谚云:打拳不溜腿,一世冒失鬼。又云:打拳不练功,到老不成名。

㈤ 梅花桩的步法

梅花桩的步法有八方步和行步两种。1八方步,也称群步。八方步又分大中小3种。小八方步是基础步法,运动中便于闪、转、伺机进击。中八方步和大八方步用以对付多个对手,快而不乱,进退自如,可取主动之位置,占有利之地形,进退随情,起落随形,变化有法,动静有术。2行步有3法,即摆法、扎法、撤法。

梅花桩的器械练习套路有大刀、大枪十二咱和大杆劈刺法,长柄器械类有戟、枪、棍、槊、党、耙、倒钩矛、梢子杆等;刀剑钩刺类有连环刀、剑、虎头钩、月牙刺等;此外还有流星锤等。

练梅花桩,应该注重5式桩步的静力练习,这有利于练出通身一体的摔打功夫。桩式还有开裆顺胯的特点,以加大髋关节的活动幅度,提高灵活性。练梅花桩要求用鼻均匀地做腹式呼吸。经常从事梅花桩练习,对身体有良好的作用,可以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灵活性、准确性得到改善,提高某些肌肉和肌群的弹性和力量,增强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南拳也有梅花桩,但怀北方梅花桩、梅花拳不同,它不仅上肢动作多样,而且又较多地采用腿上的动作,所以也称为“南北合拳”。其手法主要有点、转、沉、挪、解、落、带、进。步法以拖马步为主。其步型多用“一字马”,身型注重侧身姿势,术语称“一片身”,目的是在防守中暴露面积小,进攻时保持一条线,便于捷进直取。其动作要求虚实分明,交手讲究身躲、闪、带、打,避其锋芒,攻其虚弱,进如暴风邓雨,勇猛敏捷。

梅花桩是干支五势梅花桩的简称,也叫梅花拳,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传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属于昆仑派系。过去梅花拳法是以家传形式在民间流行的,轻易不向外露,直到明末清初时,才在我国山东、河北、河南一带传播开来,并在清末、民国时期官方和民间组织的各种武术擂台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梅花拳练功讲究内外结合、内外兼练、形神合一、形气合一,他的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动静有致,无论形神皆有独特风格。

梅花桩在先前不论是练功还是技击,都在桩上进行,在长方形的拳场上,按照套路,每步一桩,约栽桩百根,最低桩为三尺三寸。随着习武人的功夫的不断增长,桩也慢慢增高。

㈥ 小架梅花拳五势都要注意什么,怎么站好

梅花桩五势分为“大、顺、拗、小、败”五个姿势,按五行的属性,分属“金、水、木、火、土”;在五脏则分属“肺、肾、肝、心、脾”。

大势要求两腿三七劲,含胸拔肋,一拳平伸,沉肩坠肘,一拳上举于耳后,两拳眼意念相对,意在上方。肺居上焦,在胸腔两侧,主气,司呼吸,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通调全身气血运行。\此势“含胸拔肋”,有助于加强肺的呼吸运动。

顺势要求弓步平膝跨,与地面九十度垂直,两臂前后平伸,拳背微往后摆,挺腰含胸拔背转头,气沉丹田。肾居下焦,腰为肾之府,气归丹田而滋养双肾,肾主纳气,加强呼吸深度。肾藏精,化生元气。元气推动于人体的生长发育,逐渐激发了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拗势要求两臂伸直,一腿内扣,一腿蹬直,脚跟外旋。转动双肋,有助于双肋经络气血运行。肝居中焦,肝经循行“肝足厥阴之脉,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与督脉会于巅”,经气通过肝经,肝受养,肝畅情志,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此势有助于调节血在全身的分布。

小势要求身体呈单重力,一拳平伸,沉肩坠肘,一拳置于耳后上方,胸做含,意在胸中。心居上焦,主血脉,主神志,主宰人体生命活动。\胸为心之所在,意在胸中,加强心经气血运行。

败势要求列身拔肋,两臂伸直,意在脊中,脾居中焦,位于脊中,经气仍畅,脾气受养,脾统血,主运化,脾能运化水谷,此势有助于把食物的精华运输到全身。

五脏之中,心为君主,肺为华盖,脾为后天之本,肝为将军,肾为先天之本,五脏藏精而不泄。梅花桩久练可令五脏调和,阴阳平衡,化生精、气、神,使气旺,精盛,神足。

古人对此有精辟之语:“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丹田养就长命保,万两黄金不与人。”又云:“人命在己不在天,保精养气可延年。何须外炼金丹药,梅花五势颐寿丹。”

这五个动作交替变化,就是梅花拳!
另:
大势属金,须涵胸拔背,气敛丹田,静以观动,借劲使劲,或曰顺人之力借人之势也。顺势属水,其变化歌曰:顺势展开一条线,四路来人能改变,手眼身法步等。拗势属木,静势则斜身拗步,动作横走竖撞,迎风掌、斜身截步等又为此势中之得意手也。小势属火,站开其稳如钉,其变化尤多矣,刁拿锁带,踢趟拨缩,勾挂踩蹁,摧腿截腿尤为其特长矣。败势属土,千变万化,以快为其母,败中取胜,是其良技也。
再另:
大势变化
气练丹田站当中,留神细看来人形。
南来顺他向北往,东来顺他向西行。
见劲使劲借他劲,不可争力逆进行。
顺势变化
单鞭伸开一条线,四路来人能改变。
一变昆锤挂裹手,二变豁山锤当先。
三变手眼身法步,四变扫腿带地盘。
拗势变化
拗势伸开似龙形,合肩扣步走西东。
横走竖撞迎风掌,斜身拗步令人惊。
左翻右转横摆腿,栽捶快捶不留情。
小势变化
小势站稳赛如钉,踢点截撞似猴形。
刁拿锁带靠身肘,勾挂踩蹁步法精。
摧腿劈腿迎风腿,上下变转快如风。
败势变化
败势伸开回头看,左劈右扣随时变。
前后左右撑拔腿,前劐后挑上下翻。
脚打七分手打三,千变万化快为先。

㈦ 阳光体育长廊锻炼项目中,“梅花桩”的功能是什么

给你标准谜底:锤炼脚弓踝关节跟腱小腿肌肉群

㈧ 梅花桩对幼儿的好处

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使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遵守活动规则。

活动目的:

1、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乐趣。

2、通过跑、蹲走、不同跳、爬等锻炼孩子的动作协调性、灵活性。

3、了解梅花桩的特点,尝试探索它的不同玩法。

活动重点:

练习孩子跑、蹲走、不同跳、爬等动作,锻炼幼儿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难点:

有初步的规则意识,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活动准备:

场地 自制梅花桩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带幼儿进入场地,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梅花桩,幼儿自由探索玩法,教师记录。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游戏。

游戏一:绕跑

梅花桩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幼儿迂回绕跑。

游戏二:蹲走

梅花桩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幼儿迂回蹲走。

游戏三:跨跳

梅花桩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幼儿迂回跨跳。

游戏四:开合跳

梅花桩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幼儿迂回开合跳。

游戏五:双脚并拢跳

梅花桩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幼儿迂回双脚并拢跳。

3、小结以上活动,请幼儿继续探索它的玩法。

三、结束部分:

1、幼儿随音乐进行放松活动。

四、活动延伸:

1、继续探索梅花桩的不同玩法。

2、亲子活动:能积极和父母一起参与梅花桩的游戏。



㈨ 少林寺武僧练的梅花桩间距

少林正宗七十二艺之“梅花桩”,专练身体敏捷及步法轻灵的功夫

天地任逍遥耶 >《武术功夫》
阅1254转92020.05.15关注
少林从师数十冬,梅花桩上练真功。

持之以恒锐意修,定可成名盖群雄。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练 法

1.用石灰在地上划碗口大的圆圈5个,形如梅花。走盘时步步踩在圈上,走梅花桩步,要练习半年功夫。


2.在地上摆上5 个碗,碗口向下,碗底向上,排成梅花样。踩在碗底上面练习梅花桩步,步步踩准,切莫掉下来,半年以后可达到行走自如。


3.在地上栽5根直径2 寸1 分的木桩,上边露出1 尺半,栽成梅花样,栽桩的地面如果松软,可以加石块、砖块砸结实栽稳固。脚踩在桩上练习梅花桩步,持续半年。


4.将木桩露出地面3 尺高,栽桩方法同上,埋栽好以后,可在桩上练习武术拳套招式、马步桩功等,又需用1年。


5.再埋露出地面5 尺高的木桩,栽埋木桩方法同上。


6.再埋离地面7尺高的木桩,栽埋木桩方法同上。栽埋好以后,可以用脚步步踩在桩上练习拳路和招势,或者各种桩功等,至练习纯熟,在桩上运用自如为度,必须1 年半功夫。


练习功法和拳路招势,必须身上带砂袋。砂子应经火烧和猪血浸,否则会损血,若用铜制腿环或青铜代砂亦可。重量由轻渐重,日日增力,月月增加沙袋重量,直至全身上下共带沙袋60 斤,能练习自然,可于桩上蹿跃纵跳如履平地,即功夫告成。初步成功需5 年,真正成功需要6 年。要想巩固功夫要8 个春秋,并仍然要继续苦练。否则不进而退,退则前功尽弃,一切苦心力气均付之东流。

练习者最初在地上练习时,立时只一足,并且着力于足尖,心中自定跳跃的程序,左右足下落不要受限制,以便利为主。足尖一定要踩在梅花桩的中央,不可偏位,偏则功夫稍逊,更要努力,待练熟后再上桩。

功法阐释

1.梅花桩功是少林正宗七十二艺中的软功内壮法,属于轻身功夫的一种,也是飞檐走壁的基本功夫,专门练习人身的敏捷及步法轻灵的功夫,为少林寺武僧经常练习的传统桩功之一。

2.少林武术的走桩是东、西、南、北四方各栽一根木桩,中间栽一根,为五子梅花桩;还有七星桩(排列象天上的北斗七星,又名“勺子星”)、九星桩(排列是在前、中、后各竖3 根桩,共9 桩,形成方阵)、八卦桩(按八卦图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排列)、九宫桩(排列按金、木、水、火、土、外加圪、艮、巽、坤四个斜方,共为九宫,也可以说八卦桩当中,加一根戊已桩,即为“九宫”)、天罡桩(排列式是从左至右分为12 行,每行前、中、后竖插3 桩,共计36 桩,取“三十六天罡”之意)、天干桩(排列前3 根、中4 根、后3 根,共计10 根,取“十天干”而得名)、地支桩(排列每行3 根,共4 行,按属相“十二地支”而得名)、窜宫桩(排列是共4 行,每行7 根,按“二十八宿星辰”而得名)、地煞桩(又名“窜林桩”,排列式共6 行、每行12 根,共72 根,按“七十二地煞星辰”而得名)、转轮桩(下边一个粗木轴,栽在地下很稳固,上边一个转盘,盘上也是五根梅花式木桩排列,在其上练习很难,因为木盘转动,没有15 年至20 年的功夫不能习成转轮桩)、猿猴桩(排列式当中一个大粗木桩,上头一个横木,当中有一个活动铁轴在横木上穿过,横木的两头各安两个短桩,连中间大柱共5 个,横木的两头下边有石墩接着,与横木相距2 寸。如果跳上练习功夫,跳到一头,另一头即撬起,两头形似猿猴,并跳上跃下地活动着,很难踩稳桩头,与转轮桩费力不差上下,需15 年苦修)。

3.经过练习桩功,既能增长下盘的实力,又能把身体练习灵活,是少林武术中一种重要的基本功夫。练习梅花桩和练其它桩同样困难,木桩面积很小,人在上面以脚前掌踩踏,一不稳就会掉下来。同时,由于各桩当中有一定空隙,每一个动作必须要掌握分寸尺度,否则如果不慎掉下来是小事,四面都是桩头,会受伤损的。因为难度大,危险性也大,所以不要贸然蹬桩,要练成一定技巧后,再上去练习。

4.练习此功夫多用于临机应敌之用,除了练习跳跃灵便,还练习眼神。与人交手时可使人捉摸不定,可出奇制胜。

5.少林梅花桩练习的要点:要吃苦耐劳,不许间歇;要坚持不懈,锐意精心进修。此功主要练习身之轻灵,步之敏捷,限之观察。

㈩ 如何锻炼身体协调性

平衡对身体协调很重要,走平衡木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没有条件可以试一下平伸两臂单腿站立,或者多跳绳,总之要调动四肢的同时运动就可得到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