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蚂蚁会咬人吗,有毒吗,我家有蚂蚁是红色的
这种蚂蚁咬人,而且易肿■家 庭 除 蚁 宝 典■
蚂蚁对温度的反应敏感,多半在炎热天气活动。它们喜欢香甜的食品,如蛋糕、蜂蜜、麦芽糖、红塘、鸡蛋、水果核、肉皮、死昆虫等。它们能辨别道路,行动极为匆忙,如果个别工蚁死亡,尸体会被运回蚁穴。但它们不耐饥饿,在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经过4昼夜就会有一半死亡。
专家建议,家居蚂蚁可先用开水浸淹,然后用洗衣粉投放到沟阻隔等方法防治。也可用杀灭蟑螂、蚊虫的喷射剂,这些药品均对小红蚂蚁有杀灭功效。不过小红蚂蚁是一种半社会性昆虫,一般的喷射药剂只能杀死群体中出巢活动的工蚁,蚁后、蚁王这些繁殖机器仍在巢中疯狂繁殖。一只蚁后每秒钟能生出600只小蚂蚁,因此灭蚁采取全楼集体行动较为理想。最好的办法是选择一种适口性好、对蚂蚁没有趋避作用的药剂毒饵,工蚁将毒饵搬回后,能够使巢内蚁王、蚁后及幼虫中毒身亡,达到全巢覆灭。(泰铭:泰铭的灭蚁饵剂对此种蚂蚁有特效)
利用蚂蚁特点消灭之:
蚂蚁多在厨房有油物食品处, 可利用这一特点将其消灭. 晚上睡觉前先将所有食物移至蚂蚁去不到的地方, 再将一片肥猪肉膘放在地上, 并准备好一暖瓶开水. 第二天早上, 蚂蚁聚集在肥肉膘上吃得正香, 不要惊散蚂蚁, 立即用开水烫死. 这样几次即可消灭干净.
■室内蚂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室内蚂蚁对家居的危害常被人们忽视,经调查室内蚂蚁主要有小黄家蚁,大头蚁,洛氏路社蚁和臭蚁,常筑巢于路边,墙角和墙缝,危害方式主要为窃取食物,叮咬及传播细菌.针对其活动特点,可采用一些物理化学方法进行防治.如阻断活动路线,封堵巢穴等.条件可以的情况下还可用生物激素的方法防治.
蚂蚁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虽然其仅有一科(蚁科),但其下有360多个属,估计应有14000种左右,我国约有300种.且其分布广泛,从沙漠到森林,从热带到寒带,从平原到高山均有踪迹.蚂蚁食性庞杂,各种动植物尸体以及有机残渣均可成为它们的食物.所以,可以认为蚂蚁有极强的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现在随着我们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蚂蚁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逐渐适应了建筑密集,人口稠密的城市环境,还常常侵入室内觅食,筑巢.由于室内蚂蚁会污染食物,破坏建筑,传播细菌,叮咬人体,因此对人类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我们为更好的防治这种危害就必须了解室内蚂蚁的种类及其习性,然后再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一些有效的办法.
■材料与方法:
经过对家庭常见虫害的调查统计,其中蚂蚁主要有小黄家蚁,大头蚁,洛氏路社蚁和臭蚁四种.通过对这四种蚂蚁特性的分析,虽然其危害远不及蟑螂,苍蝇等,但对家居仍是一种隐患.所以针对其穴居和活动路径上留下特殊化学气味等特点,可采取如下方法清除:
○湿布揩除:
若发现有一列或多列蚂蚁活动,可用湿布揩去,并放入装有洗衣粉水的盆中将其淹死;
○洗衣粉水沟阻隔:
由于蚂蚁一进入洗衣粉水便会被淹死,所以此法可用以保护一定的区域;
○水淹:
即用浇水的方法淹掉蚂蚁巢,比较适合在花盆中营巢的蚂蚁.
○化学防治:
粉尘:通常采用硅酸(二氧化硅)粉等吸入性粉尘使蚂蚁体内缺水而死亡;
○硅酸粉虫菊酯粉混合物:
此种方法是上法的改良,可以缩短杀灭的时间,但应避免自己吸入粉麈或将粉尘吸入室中;
化学药剂喷雾在蚁巢口周围及蚁路上喷洒化学药剂可直接触杀害蚁
此法易造成环境污染和抗性.现多用药剂如下:
90%以上敌百虫原液500—1000倍液喷雾;
50%敌敌畏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2000—3000倍液喷雾;
0.1%除虫菊酯煤油溶剂喷雾等.
这些方法有较好的效果,见效迅速,但不彻底,不易根绝,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和抗性.
○毒饵:
毒饵即是由化学药剂与蚂蚁喜食的食物诱饵混合而成.根据蚂蚁的交哺行为,一只工蚁取食毒饵后,只要其短时间内不死亡,就可将毒饵带入蚁巢,引起其它个体死亡,死亡时间一般在七天之内,但蚂蚁蛹不进食,因此可能存活,使除蚁不彻底.
○保幼激素类似物毒饵:
即在饵料内配以保幼激素类似物,如抑太保(Chlorfluazuron),甲氧保幼激素(Methoprene)等,激素浓度一般为饵重的0.6%至1.5%.目前正研制向保幼激素类似物中加入增效剂,使此法更趋完善.
■生活小窍门:
将鸡蛋壳用火烧焦研成粉末后,撒在墙角或蚁穴附近,可置蚂蚁于死地。壁橱上有蚂蚁,可放一些 香菜、 芹菜等有味蔬菜,可以驱赶蚂蚁。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放一些核桃叶或烟丝、花椒,能 起到驱逐蚂蚁的作用。
B. 木白蚁会咬人吗
木白蚁不咬人 白蚁的危害 白蚁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虫,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严重。白蚁长期生活在黑暗环境中,过着隐蔽生活,物体受到白蚁危害,表面形似完好,里面千疮百孔,一旦被人发现,损失已是 相当严重。所以,白蚁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害虫,尤其对建筑物和堤坝,更有极大的隐患性。另外,白蚁的危害还具有广泛性,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白蚁对建筑物的破坏: 白蚁对建筑物的破坏,特别是对砖木结构、木结构建筑的破坏,由于其隐蔽在木结构内部 破坏或破坏其承重部位,往往造成房屋突然倒塌,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引起人们的极大 关注。在我国,危害房屋建筑物的白蚁种类主要有:家白蚁(Coptotermes) 、散白蚁 (Reticulitermes)和堆砂白蚁(Cryptotermes)等属。其中,家白蚁属的种类是破坏建筑物最严 重的白蚁种类。它的特点是扩散力强,群体大,破坏迅速,在短期内既能造成巨大损失。散白 蚁属是我国破坏建筑物分布最广、最难灭制的白蚁种类。而堆砂白蚁属则在中国南方局部范 围破坏建筑物木构件。 近年来,随着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增多,被白蚁破坏造成倒塌的危险性的比率是在逐步降低。 但是,新的大厦内部木结构仍可遭受白蚁破坏。经常有此方面的报道,例:广州市的“广州 宾馆” (27层),在建成两年后既遭白蚁危害。高达32层的“白云宾馆”也有白蚁危害的记 录;青岛市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共7层,商住两用,建成后两年内,也发现白蚁分飞。白蚁不仅危害木结构,而且它分泌的蚁酸也可以腐蚀金属。因此,新建房屋必须进行白蚁预防处理。 2、白蚁对堤坝的破坏: 在我国南方,许多江河、水库上建有土坝,这些土坝往往栖居着土白蚁属 (Odontotermes)、大白蚁属(Macrotermes)和家白蚁属(Coptotermes)种类的白蚁群 体,它们在堤坝内,密集营巢,迅速繁殖,苗圃星罗棋布(除家白蚁外),蚁道四通八 达,有些蚁道甚至穿通堤坝的内外坡,当汛期水位升高时,常常出现管漏险情,更烈者则 酿成塌堤垮坝。这就是所谓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白蚁对农作物、林木及园艺作物的危害: 白蚁可以危害甘蔗、花生等农作物,尤其对甘蔗的危害十分严重。另外,白蚁对林木、果 树等的危害也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4、白蚁对其他物品的危害: 白蚁还能危害图书、文物、织物、武器、帐册、钱币、地下电缆等,造成重大损失。 古庙宇的大梁被蛀断 地下通讯电缆被蛀造成电信中断 银行金库难以幸免,人民币被蛀
记得采纳啊
C. 这是什么虫 是蚂蚁的一种吗体型1厘米这样 尾部好像有针 我想知道它的生活习性
红火蚁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的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隶属于膜翅目蚁科切叶蚁亚科。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与阿根廷),在二十世纪初因检防疫上的疏失而入侵了美国南方,这原本不起眼的外来火蚁,却造成美国在农业与环境卫生上非常重要的问题与经济上的损失。
红火蚁(5张)
全名:入侵红火蚁
英文名称:Solenopsis invicta Buren,1972
其它名称:Solenopsis saevissima var. wagneri (Santschi)
Solenopsis wagneri (Santschi)
俗名:red imported fire ant (RIFA) (English)
Rote importierte Feuerameise (German)
中文:红火蚁、外引红火蚁、泊来红火蚁(台湾)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红火蚁是一种营社会性生活昆虫,每个成熟蚁巢,约有5~50万只红火蚁。红火蚁虫体包括负责做工的工蚁、
红火蚁(20张)
负责保卫和作战的兵蚁和负责繁殖后代的生殖蚁。生殖蚁包括蚁巢中的蚁后和长有翅膀的雌、雄蚁。一个蚁巢中包括1个或数个可以生殖的蚁后,其他所有的工蚁和兵蚁都是不能繁殖的。红火蚁与一般蚂蚁相近,但个体较大,兵蚁体长3~6mm。
红火蚁工蚁多型,体长2.4~6mm,上颚4齿,触角10节,身体红色到棕色,柄后腹黑色。蚁巢向外突起呈丘状,直径一般小于46cm。当蚁丘受到破坏时,入侵红火蚁将异常愤怒。其可用后腹部的尾刺进攻入侵者,一般被蛰刺后次日会有水疱出现。
红火蚁的寿命与体型有关,一般小型工蚁寿命在30~60天,中型工蚁寿命在60~90天,大工蚁在90~180天。后蚁寿命在2~6年左右。由卵到羽化为成虫大约需要22~38天。红火蚁为单或多后制群体,后蚁每天可最高产卵800枚(IUCN数据,另有论文称为1500枚),一个几只蚁后的巢穴每天共可以产生2000~3000枚卵。当食物充足时产卵量即可达到最大,一个成熟的蚁巢可以达到24万头工蚁,典型蚁巢为8万头。
成虫食性广泛,其捕杀昆虫、蚯蚓、青蛙、蜥蜴、鸟类和小哺乳动物,也采集植物种子。其进攻体型相对大的动物,如鸟类等,会有限攻击猎物的的眼等要害器官。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红火蚁
红火蚁食性杂,觅食能力强,喜食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也猎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植物,还可取食腐肉。
据报道,该蚁可取食149种野生花草的种子,57种农作物。红火蚁群体生存、发展需要大量的糖分,因此工蚁常取食植物汁液、花蜜或在植物上“放牧”蚜虫、介壳虫。通常在凉爽季节的白天或炎热时期的傍晚和夜间工蚁觅食活动最积极。觅食蚁通过地表下的水平蚁道离巢去觅食,一个大型蚁巢的觅食蚁道可从蚁丘负外延伸几十米远,沿路有通向地面的开口。在蚁丘四围有一明确的觅食范围,在此区域内不容许其他种群的红火蚁进入。
生存力
*真社会性的生活结构,蚁巢中除专负责生殖的蚁后与生殖时期才会出现负责交配的雄蚁外,绝大多数的个体都是无生殖能力的雌性个体(职蚁)。
*无生殖能力的职蚁可分为工蚁与兵蚁亚阶级,阶级结构变化为连续性多态型。
*成熟蚁巢中的蚁后每天约产1500~5000个卵,卵发育至成虫约需20~45 天(工蚁)、30~60天( 大型工蚁)、180天 ( 兵蚁、蚁后与雄蚁)。
*完全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成熟蚁巢会以土壤堆出高约10~30cm直径约30~50cm的蚁丘,但新形成蚁巢约在4~9个月后才会成熟而出现明显小土丘状的蚁丘。
*蚁后寿命约6~7年,职蚁(工蚁和兵蚁)寿命约1~6个月。
*入侵红火蚁并没有特定的婚飞时期 ( 交配期),只要蚁巢成熟全年都可以有新
红火蚁
的生殖个体形成。雌雄蚁会飞到约90~300公尺的空中进行婚飞配对与交配,完成交尾的雌蚁约可以飞行3~5km降落寻觅筑新巢的地点。
*入侵红火蚁成熟蚁巢,平均每年约可以产生4500只生殖雌入侵红火蚁成熟蚁巢,平均每年约可以产生4500 只生殖雌蚁。族群分为单蚁后与多蚁后型。成熟的单蚁后蚁巢中约有5~24万只个体,每英亩可以形成80~120 个蚁丘,成熟的多蚁后蚁巢中约有10~50万只个体,每英亩可形成超过400个蚁丘。
蚁巢特征入侵红火蚁成熟蚁巢明显拢起的蚁丘,则是极容易快速认定红入侵火蚁的方法之一,因为台湾约270种蚂蚁中没有会筑出拢起地面高于10cm以上蚁丘的种类,因此由小山丘的蚁丘是可为判定是否为入侵红火蚁的依据之一。但仍要注意,入侵红火蚁族群在未成熟前的蚁丘并不明显,容易与其他种蚂蚁的蚁巢造成判断上的错误。
原产地及扩张
红火蚁
入侵红火蚁( Red imported fire ant,RIFA; Solenopsis invicta ) 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Parana) 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与阿根廷),在二十世纪初因检防疫上的疏失而入侵了美国南方,这原本不起眼的外来火蚁,却造成美国在农业与环境卫生上非常重要的问题与经济上的损失。在美国南方已有12个州超过1 亿公亩的土地被入侵火蚁所占据,对于美国南部这些受侵害地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每年估计约数十亿美元以上。因商业活动与农业运输全球化的影响,而使火蚁的问题不再只是美国或是美洲国家需要重视的问题。虽然入侵火蚁早已恶名昭彰,在美国其他未被入侵的州及全世界各国皆极力防范入侵火蚁的侵入,但因交通便利且世界贸易全球化的趋势快速发展,而使防堵火蚁向外扩散的策略终究百密一疏,波多黎各也在1975~1984年间遭入侵,1998年发现入侵南加州,更于2001年入侵红火蚁成功的跨越太平洋,于新西兰与澳洲建立了新的族群,且已造成部份区域农业与环境上的危害。
红火蚁原产地是南美洲,包括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
红火蚁
等国家。该虫1930年入侵美国,在美国南部13个州以及波多黎各、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省的桃园、嘉义和台北等有分布。
克星
因为红火蚁来自南美,所以在南美仅和“南美果蝇”彼此相克。
这种蝇是一种“蚤蝇”(phorid fly)。通过寄生方式进攻红火蚁。幼虫孵化以后食用蚂蚁的体内组织等为食物。同时幼虫可以控制红火蚁的身体动作,也就是行动方式。据说《异形》的灵感就是来源于这种蝇。
社群基因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有“单蚁后”及“多蚁后”两种社会型态,科学家一直好奇区分机制,中国台湾地区研究员王忠信与美国、英国、瑞士学者合作发现特定“社群染色体”扮演关键角色,有助于消灭红火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Nature)杂志上。[1]
科学家希望透过基因研究,找出对抗红火蚁的良方。研究发现红火蚁会有“单蚁后”和“多蚁后”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型态,主要是透过约600个“锁”在一起的“超级基因”调控。
也就是说,这600个超级基因决定红火蚁是“单蚁后”及“多蚁后”族群。研究人员表示,“单蚁后”族群的工蚁,会杀死其他族群的蚁后;“多蚁后”族群则会接纳拥有“多蚁后”基因的蚁后,而杀死“单蚁后”基因的蚁后。
编辑本段种群分布
侵入中国
入侵红火蚁是中国的入侵物种,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的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分布于中国台湾(2004.7)、香港、广东、澳门、福建、广西、湖南。
亚洲地区一直未有发现入侵火蚁的报告发表,台湾旧纪录中有3种火蚁属(Solenopsis)种类被纪录,但未曾发现有入侵火蚁。但2003年9~10月于桃园与嘉义地区发现疑似火蚁入侵农地案例,经采样鉴定后确定是危害美国、澳洲与新西兰的入侵红火蚁已于台湾地区发现,且陆续获知有农民与民众被蚂蚁叮咬而送医的案例。
侵入台湾可能的途径
红火蚁
*受蚁巢污染的种苗、植栽等含有土壤的走私园艺产品。
*受蚁巢污染进口培养土 (如蛭石、泥炭土、珍珠石)。
*货柜夹层或货柜底层夹带含有蚁后的蚁巢。
侵入台湾后的扩散途径
*主动扩散(自然扩散):自然迁飞、洪水扩散。
*被动扩散(人为扩散):园艺植栽污染、草皮污染、土壤废土移动、堆肥、园艺农耕机具设备、空货柜污染、车辆污染等。
传播扩散途径与规律
红火蚁
入侵红火蚁的扩散、传播包括自然扩散和人为传播。自然扩散主要是生殖蚁飞行或随洪水流动扩散,也可随搬巢而短距离移动;人为传播主要因园艺植物污染、草皮污染、土壤废土移动、堆肥、园艺农耕机具设备污染、空货柜污染、车辆等运输工具污染等而作长距离传播。
入侵红火蚁自然扩散中以生殖蚁的婚飞扩散较为持续和有规律。这种红火蚁没有特定的婚飞时期(交配期),成熟蚁巢全年都可以有新的生殖蚁形成。雌、雄蚁飞到约90~300m高的空中进行婚飞配对与交配,雌蚁交尾后约飞行3~5km降落寻觅筑新巢的地点,如有风力助飞则可扩散更远。
带土植物调运频繁,有利于红火蚁传播、扩散。在进口种苗、花卉等植物性产品时,为避免病虫害的传入,一般要求不带土。
国内在种苗、花卉、草坪、观赏植物等贸易调运中,植物基本上带有土壤或栽培基质。有些地方甚至还长途运输废土、堆肥、垃圾废品等、这些活动显着地增强了红火蚁传播地可能性,也可能大大加快其扩散速度。在美国,甚至有红火蚁侵入养蜂箱而随放蜂活动作长距离传播的例子。全面掌握红火蚁的认为传播途径对实施检疫、预防红火蚁扩散传播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编辑本段灾害
红火蚁
入侵红火蚁给被入侵地往往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大敌。
红火蚁入侵住房、学校、草坪等地,与人接触的机会较大,叮咬现象时有发生。其尾刺排放的毒液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导致人类死亡。入侵红火蚁同时也啃咬电线,经常造成电线短路甚至引发小型火灾。
火蚁(Fire ant) 的名称便是在描述被其叮咬后如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
被火蚁咬伤的人
入侵红火蚁蚁巢在受到外力干扰骚动时极具攻击性,成熟蚁巢的个体数约可达到20万至50万只个体,因此入侵者往往会遭受大量的火蚁以螫针叮咬,大量酸性毒液的注入,除立即产生破坏性的伤害与剧痛外,毒液中的毒蛋白往往会造成被攻击者产生过敏而有休克死亡的危险,若脓泡破掉,则常常容易引起细菌的二次性感染。在1998年所做的调查,在南卡罗来纳州约有33000人因被蚁叮咬而需要就医,其中有15%会产生局部严重的过敏反应,2%会产生有严重系统性反应而造成过敏性休克,而当年便有2件受火蚁直接叮咬而死亡。
编辑本段防治火蚁
红火蚁是应当加以消灭的,但在消灭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本地的蚂蚁和其它生态系统。一旦破坏了土生蚂蚁的栖息地就有可能造成生态位的空缺,反而有助于入侵红火蚁的传播和发生,因此必须予以认真区分,尤其是区分土着火蚁和入侵红火蚁。
化学药剂防治法
红火蚁幼虫
二阶段处理方法是将二种处理方法共同配合使用,这也是最被研究人员与防治人员所推荐使用的方法。在红入侵火蚁觅食区散布饵剂,而约在10~14天后再使用独立蚁丘处理方法,并持续处理直到问题解决。二阶段处理方法建议每年处理二次,通常在4~5月处理第一次,而在9~10月再处理第二次。二阶段化学防治药剂防治方法建议用药,经农药谘议委员会通过3种饵剂与6接触性药剂可以使用于农地的火蚁防治工作上(表一)。
饵剂 (Baits)
赐诺杀(spinosyns)
芬普尼(fipronil)
百利普芬(pyriproxyfen)
独立蚁巢处理-
接触型杀虫剂
(Indivial Mound Treatments-Contact Insecticides)
百灭宁(permethrin)
赛灭宁(cypermethrin)
第灭宁(deltamethrin)
芬化利(fenvalerate)
加保利(carbaryl)
安丹(propoxur)
表一、二阶段防治法建议用药
饵剂
大部分火蚁饵剂用药的剂型多使用磨碎的除去油脂的玉米颗粒为饵剂的基质及大豆油为载体,也就是说黄色固体的材质是去油脂的玉米颗粒,而作用的药剂原料是加在大豆油中,再将含有药剂的大豆油与玉米颗粒混合,而大豆油将是饵剂吸引蚂蚁来取食的重要成分。但大豆油常
被咬后
常会因为过期而开始腐败,而影响对蚂蚁的诱引力,所以需要在饵剂新鲜的时候尽快使用。饵剂中所使用的药剂大约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化学药剂(毒剂),第二类为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 Growth Regulators,IGR)。一般研究调查显示不管饵剂使用那一种药剂类型,所获得的防治效果都仅能防除85%~95%的火蚁族群。但明显的差异在于可见蚂蚁族群数量减少开始时间与速度上,一般而言,生长调节剂的成效要比较延后,但其却较有利于去控制火蚁族群的拓展阶段。散播火蚁饵剂最低有效量的公式,大部分状况约每4000平方公尺需要洒1公斤的药剂。
注意事项
●使用新鲜的饵剂
●于干燥的地表状态施用饵剂,饵剂施放后12小时内并无下雨的状况
●使用在火蚁积极觅食的地点
●禁止将饵剂再混合其他物质如肥料
●使用正确的口径与药量
独立蚁丘处理法
红火蚁
在严重危害区域与中度危害区域以灌药或粉剂、粒剂直接处理可见的蚁丘,此种防治方法可以有效的的防除98%以上的蚁丘。但其明显的缺点是在仅能防治可见的蚁丘,但许多新建立的蚁巢是不会产生明显蚁丘,在一些防治管理措施较为密集的地点也较不易看见蚁丘,而往往会造成处理上的疏漏。大部分灌药的剂型产品每个蚁巢需要加入5~10公升的药剂才有效果。
编辑本段伤人案例
红火蚁在台湾,大陆许多地方(主要是南方),如广州的周边地区增城花都都有出现,特别是养植场,伤家畜的时有发生,一般被咬后需要及时就诊。被咬后当晚疼痛难当,第二天就患处出现很多红斑,如不及时就诊,可能出现化脓等症状。
在1998年所做的调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约有33000人因被蚁叮咬而需要就医,其中有15%会产生局部严重的过敏反应,2%会产生有严重系统性反应而造成过敏性休克,1998年有2件受火蚁直接叮咬而死亡。
2004年10月20日,台湾传出首起因红火蚁致死的病例。[2]新光医院收治一名桃园老妇人,她在遭火蚁咬伤后出现呕吐,被送入医院后,一天之内就死亡。新光医院肾脏科医师江守山指出,老妇人是一名洗肾患者,她在家自行洗肾时,手部遭火蚁咬伤的大量细菌污染到洗肾管,再感染到腹腔,最后导致腹膜炎不幸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