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结合图解自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选择治疗方法
结合图解自我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选择治疗方法的方法如下:
一、自我诊断
症状判断:
- 腰痛伴/或腿痛:疼痛沿坐骨神经分布,可能涉及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背。
- 疼痛、麻木区域:根据突出压迫的神经根节段不同,疼痛、麻木的区域会有所差异。例如,腰5骶1神经根受压时,疼痛及感觉减退或麻木区可参考相关图示进行判断。但请注意,疼痛、麻木区域可较图示范围有交叉。
CT/MR图像对照:
- 横断位:观察是否有突出物压迫神经根。
- 矢状位:显示椎间盘突出物的形态和位置。
- 冠状位:更清晰地显示突出物压迫神经根的情况。
- 对照图示和CT/MR图像,可以辅助自我诊断。但若有疑问或不确定,最好请专科医生协助诊治。
二、治疗方法选择
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首选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理疗、牵引等。
- 无效时介入治疗:如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等。
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Pfirrmann grading 01级:首选保守治疗。
- Pfirrmann grading 23级:首选CT导引介入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不能明确为非包含型:
- 首选保守治疗。
特殊病例:
- 需要引入VAS、ODI、Aindex和Pfirrmann grading等指标进行细分,并由十分专业的医生完成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三、注意事项
- 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性:约8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经非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
- 手术治疗的指征:已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马尾神经受压者可考虑行髓核摘除术。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避免过度手术。
- 避免误诊和误治:不要因为追求快速缓解而选择不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以免延误病情或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如有疑问,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
㈡ 学会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的超好教程
学会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的教程如下:
一、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组成。 关键的解剖结构包括腱鞘囊、发出神经根、过往神经根、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和小关节。
二、定位椎间盘 使用定位图找到要看的椎间盘,定位图就像路线图,指示腰椎每个扫描层的具体位置。
三、轴状面观 学会从轴状面图观察腰椎MRI/CT片子,区分髓核区、纤维环区以及后部神经结构。 正常椎间盘的轴状面图在T2加权像上容易看清髓核区和纤维环区。
四、矢状面图 学会观察腰椎CT/MRI矢状面图,了解椎间盘、后纵韧带、硬膜囊、黄韧带等结构。 注意判断椎间盘突出是否穿破后纵韧带。
五、突出区域划分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不同区域,包括中央区、旁中央区、椎间孔内区和椎间孔外区。 这些区域常被用来描述椎间盘突出的具体位置。
六、观察CT脊髓造影 学会从CT脊髓造影观察椎间盘突出的情况,注意填充缺陷和神经根受压情况。 了解CT脊髓造影在查找椎间盘突出方面的局限性。
七、实例分析 通过具体的MRI看片实例,了解大椎间盘突出在轴状面图和矢状面图上的表现。 分析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迫情况。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逐步学会如何观察和分析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需要注意的是,看真实的CT/MRI片子时,有时需要发挥一些“想象空间”,结合解剖知识和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