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效果 » 怎样拍出空气感照片
扩展阅读
中国一共有多少个 2025-05-17 11:21:37

怎样拍出空气感照片

发布时间: 2022-04-24 02:08:14

Ⅰ 如何自拍出有感觉的照片

很多摄友都会问怎样可以拍出“有感觉”的相片,而不是一般的风景或人像照,虽然艺术是讲求天份的,但也可以有一些窍门来学习,让各位初学者更能掌握当中的技巧,一起看看吧!
方法/步骤

1 寻找纹理和几何:

寻找重覆的纹理打开你的“摄影眼”,其实我们身边四处也是纹理,无论是树叶、地板、树干、建筑物、灯光、云朵,甚至是挂在树上的蜘蛛网,也可以发现纹理的存在,试试把它们在画面放大,或是成为主体,集中拍摄。

怎样拍出有感觉的照片?
2
寻找几何图案在纹理内你也可能会发现几何图案,像是地砖的四方形、栏栅的格子、㘣形的窗户等,也可以用来拍摄!这一步骤不太困难,但也是拍出艺术风格比较重的一种方法,而且更可以训练摄影眼,为提升摄影技巧作好准备。
怎样拍出有感觉的照片?
3

寻找光影:

寻找光线和阴影强烈的光线和阴影,可以令相片显得更有趣,但要捕捉光影,可以在合适的时间(例如早上、黄昏等侧光),或是人做光源下(例如舞台射灯、晚上的灯光等)拍摄。逆光和剪影也是常用的手法。而平淡的光线则可以带来轻轻的感觉,较适合拍摄日系类的小品相片,或是表达平淡的感觉(如早上清晨、空气感、凉快秋天等)。

怎样拍出有感觉的照片?
4

去掉色彩,拍摄黑白相片

其中一个能加强光影效果的手法便是拍摄黑白相片,高对比的黑白照光暗分明,可以大大增加相片的戏剧感觉,而且没有了色彩,读者更能留意到相片的光影、轮廓。除非你使用黑白底片来拍摄,否则拍摄时你可以直接拍摄彩色相片(RAW档更佳),然后在电脑转换为黑白照,这样有更好的弹性。

怎样拍出有感觉的照片?
5

色调的影响

要拍出有 feel 的相片,除了之前提及过的纹理、光影外,颜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同一个场景,不同的色调取向可以带来不同的感觉,只要你能善用色调,配合适合的拍摄主题,借着相片说故事的能力便会大大提升了!一起看看色调的影响力吧!
怎样拍出有感觉的照片?
6

以下为一些拍摄时可以常用的色调取向:

色调的影响

黄色为暖色调,常用于黄昏、秋天、或是想表达温暖、关心、安全的时候使用。

怎样拍出有感觉的照片?
7

蓝色、冷色调

冷色调有种危机、坚固、冷漠的感觉,也能带来时尚、电影感的效果,因此你在荷理活的电影内常常会发现蓝色调的使用。

怎样拍出有感觉的照片?
8
绿色缘色有种玩味的感觉,LOMO相机拍出来的相片很多时也会偏缘色,当然,在惊吓的表达到上也有作用!
怎样拍出有感觉的照片?
9

啡色

啡色常见于复古或陈旧场景的表达。

怎样拍出有感觉的照片?
10

红色

红色可以模仿底片相机漏光的情况,令相片更添一些型格的感觉呢!

怎样拍出有感觉的照片?
11
怎样为相片加添颜色?要为相片加添颜色,一般在按下快门前可以先设定白平衡,要拍出冷色调可以把相机的白平衡调到低K数(如2500K)或“钨丝灯”;而要拍出暖色调,可以调到调K数或“闪光灯”,这个没有标准,请按实际光源来测试。而要添加红色、绿色等效果,建议先拍下RAW相片,然后利用Photoshop或Lightroom加上调色温、加滤镜比较方便呢!

Ⅱ 这种照片怎么照出来的高手指教!空气感照片,

非常简单的,PS建一个颜色填充图层,用钢笔根据你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直径和颜色以及位置画线,然后使用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工具模糊线条到你需要的程度,同时可以配合图层的透明度来调节.

Ⅲ PS怎么做出空气感人像啊

第一步:利用蒙版提亮画面
在ps中打开原图,新建图层1。为图层1添加蒙版,“编辑/填充”为蒙版填充颜色,参数设置如下图所示。

将图层模式设为叠加,效果如下图:

第二步:利用蒙版调出冷色调
新建图层2,为图层2添加蒙版。“编辑/填充”为蒙版填充颜色,参数设置如下图所示。

将图层模式设为排除,效果如下图。这一步大体调出素雅的冷色调,为空气感效果奠定基调。

第三步:色彩平衡
调整图片颜色,继续为人物增加冷色调。

第四步:曝光度调整
降低曝光度,为人物增添些许朦胧感。

第五步:进一步提亮画面
新建图层3,为图层3添加蒙版。“编辑/填充”为蒙版填充颜色

Ⅳ 什么是空气感

空气感是用于表示在乐器的声像四周有空气环绕的声学术语。用于表示高音的开阔,或是声场中在乐器之间有空间间隔的声学术语。此时,高频响应可延伸到15kHz-20kHz。反义词有“灰暗”和“厚重”。

在音频硬件中,胆机的延时效果十分明显,很多发烧友形容胆机喜欢用到“空气感”这个词汇,说实话,这词很难理解,有些像玄学。

好的胆机因为压限作用会放大细节,而胆机的延时效果会让放大过的细节变得更加“持久”,听者很容易感受到声音细微颤抖的变化,似乎空气都跟随旋律在颤动,这种感觉被称为“空气感”,表现小提琴等拉奏类乐器时尤为明显。

(4)怎样拍出空气感照片扩展阅读:

历史来源:

空气感名词是从绘画那边来的,在绘画中指的是光线因通过空气距离及角度等造成的差异产生的变化,很大略的来说,越远的物体反差越低,细节越少,颜色越偏蓝。原因都是因为光的散射,一者是因为物体反射光源进入我们眼睛的光随着其距离我们越远,散射的越严重。

一者是因为阳光照前辈气层后的散射,因短波容易散射,因此透过越厚的空气看东西,有越多的蓝光(短波长的光)会进入我们的眼睛,当空气中的成份不同及阳光进前辈气的角度不同,便会造成空气感些微的差异,在绘画中。

这是追求真实感时必然要处理的东西,由形态掌握开始,到阶调处理,再到虚实的控制(空气感的再现),说起来很单纯,但因为人类感观的敏锐性,要进行的控制或重现其实只是一些很细微差异的调整。

Ⅳ 衣服拍摄如何布光怎样布光才能有好的锐度及清透感空气感

背景一定要用白色PP纸,两个400瓦的灯开全光从背景两侧相对打光打向白背景,背景光要比主灯强一档,不然拍摄出来的白色背景不够通透。
衣服挂起来拍摄时要远离白背景,大概一米二至一米五的距离就够了。距离背景太近容易渗光,距离太远的话衣服和背景的反差又太大,拍出来不好看。
主灯用一盏400瓦的灯上八角柔光箱拍摄,灯开半光多一点就行了,主灯的最好对着衣服中心稍侧的位置,而且灯位要高出衣服一些,就是灯中心的位置对着衣服的领口一线。如果有条件的话主灯两侧最好加上白色泡沫板(与衣服尽量靠近)因为拍摄服装这类高调图片时很多时候不是靠灯去创造大面积的柔光,更多的都是需要用反光板去营造。
相机ISO固定在200,LO选项下噪点会增加,所以就不采用。快门速度定在125/1S 曝光量靠光圈控制,光圈先固定在F9.5。拍摄时先试拍一张看背景是否纯白,同时记住光圈值。如果背景纯白而衣服稍微欠爆的话,可以把主光输出值再增加四分之一档(调整灯光输出值后要先引闪一次才能拍摄哦)如果背景不够白而衣服也明显欠爆的话就把光圈再开大一档到F8。光圈值设定只要达到背景纯白就好,衣服的曝光可以用主灯的输出和距离去控制。另外引闪时最好用无线引闪器,不要用内置的闪光灯去引闪,不然照片会有些难看的阴影。
其实说这么多就一点要注意:背景光的光圈要先确定,同时快门速度和感光度设定好就不要动。例如F9.5的光圈下背景曝光正好,衣服的曝光就要比背景光弱一档也就是F11 ,(用闪光测光表可以分别测出背景光和主光的光圈值)同样道理如果背景光F11曝光正常的话 主灯就是F13,依次类推。

Ⅵ 单反相机拍风景,怎么拍出空间感

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摄影大师,但是懂得一些简单而重要的景物拍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摄影水平,在今后的拍摄过程中稍加注意、灵活运用,手中的作品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内景

透过窗户对室内拍摄,一般光线都会比较低,所以这个时候需要长时间曝光,或者是使用快速感光片。如果允许的话,最好是使用三角支架,如果没有,则找一个可以支撑的地方,比如说墙或是靠着一扇门,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长时间曝光很容易造成相机的晃动,从而导致照片画面的模糊。最好使用快门线,或是用自拍器以避免移动相机。注意:除非万不得已,不要将闪光灯打开,避免过强的反光。

风景

拍风景时可以在画面的前景安排一些人或物,这样有助于画面中的空间透视的表现。找一个高地势的地方拍摄,比如说饭店阳台、房顶等。通常下午是最适合拍摄风景的时间。拍摄时,使用偏振镜来调节天空的亮度,使天空变得暗一些,突出蓝天上的白云,以增强画面的空间纵深感。

建筑物

为了尽量减少图象的向上汇聚的变形,所以最好是选择在比较高的视点拍摄。比如说在楼梯上,或是其他可以提高视点的地方。如果你不能找到合适的地方落脚,那你就可以通过退后,远离被摄物体以减少失真。使用你所具有的最大的广角镜。明亮的天空可以弥补建筑物的暗淡。使用偏振镜以减少或消除建筑物上玻璃的反光。当然,仰拍把握好了也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另外,注意选取有特色的细节拍摄,对于建筑物来说通常就是它的大门、圆柱


拍摄喷射或飞溅的水,可以使用侧光或是逆光使水呈现为半透明状。这个方 ��彩视糜谘獭⒉莺褪饕兜呐纳恪S寐�倏烀潘俣仁耘模?/30s到1/4s, 这样可以使湍急的流水看起来比较柔和、有一种浪漫的模糊效果。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使用的快门速度是1/8s,这样拍摄三角架必不可少。另外,在运用偏振镜的时候要小心,因为它可以提高色彩但是它同时也会减弱一些你想要的反射。

日落

拍摄日落的最好时间是当太阳刚刚接触到地平线的时候,晚霞则是在日落后的10-30分钟。通常情况下,自动测光就能够很好的测量出曝光量。在拍摄时,试着在画面的前景加上人物或是其他的景物以增加情趣或特点。要么可以在海边来个倒影,要么就使地平线低于拍摄的画面。在这个时候,变焦镜头十分有用,另外你还需要使用三角支架或是其他的什么支撑物,以便使用慢快门的时候用来稳定相机。

黄昏和夜景拍摄

拍摄黄昏景象的最好时间是日落后的15-30分钟,这时天空中仍然有一些色彩没有褪去。为了增加画面的景深,可从大桥的末端或是找某些朝向你的具有特色的场景拍摄。三角架在此时也是必须的,通常自动曝光就可以了,不过你还是应该试着用用手动曝光,以及用快门线控制拍摄,分别用2、4、8、12和16秒的快门速度拍摄几张照片比较一下。使用FL-D洋红色滤色镜来消除日光型胶片产生的钨丝灯效果,以增加天空的粉红色彩。

天气不好时的拍摄

首先你要记住:坏天气并不意味着坏的照片。
多云的天空减少了反差,更适合于树木和植物的拍摄。拍摄画面的色调可能看起来会有些偏冷、带有一些青色。可以在镜头前加上81A、B或C滤色镜,使画面的色调看起来温暖一些。如果天空的颜色很让人讨厌,可以用树木来作为掩饰或者通过提高画面的地平线完全不拍它。当云层很低或是下雨天,色彩的饱和度比晴天低时,不妨试用黑白胶片来强调灰色系列色调。当光线很低的时候,你最好是使用快速感光胶片(ISO 200或400)。
暴风雨或暴风雪可以给照片增加戏剧性和力度感;乌云能够引起图案十分有趣的部分高亮云彩,特别是空旷地上的暴风雨;烟雾可以使湖泊、河流和山谷看起来朦胧轻飘、更具神秘性。 雨和雪可以让人身上的衣服看起来色彩丰富。在拍摄雪景的时候,稍微的过度曝光(慢快门速度或"+1")可使白色不至于看起来偏灰。
在拍摄时,还要注意一定要用雨伞、外衣或是塑料带将相机保护好。

Ⅶ 数码相机如何拍出空气感

1.如果曝光过度就会有空气感(虽然我拍片多年,但不知道啥叫空气感)的话,那你可以试试曝光补偿加一档或两档。
2.135MM的相机?是说有135MM的镜头的相机,还是说135相机?大概是指135相机吧,我觉得,那也一样,同1。
3.PS里有专门调曝光的,还是一样,调过曝了吧。

呵呵。

Ⅷ 一张好照片的一个特征便是有“空气感”。什么是空气感

空气感最近成了好多东西的评判标准,我觉得空气感主要是让人觉得生动,有想象的空间。

空气感大概就是这样一种觉得画面轻盈而又饱满的感觉吧。

Ⅸ 怎样可以拍出有感觉的照片

1.寻找纹理和几何


(1). 寻找重复的纹理


打开你的“摄影眼”,其实我们身边四处也是纹理,无论是树叶、地板、树干、建筑物、灯光、云朵,甚至是挂在树上的蜘蛛网,也可以发现纹理的存在,试试把它们在画面放大,或是成为主体,集中拍摄。


(2). 寻找几何图案


在纹理内你也可能会发现几何图案,像是地砖的四方形、栏栅的格子、㘣形的窗户等,也可以用来拍摄!这一步骤不太困难,但也是拍出艺术风格比较重的一种方法,而且更可以训练摄影眼,为提升摄影技巧作好准备。


2.寻找光影


(1).寻找光线和阴影


强烈的光线和阴影,可以令相片显得更有趣,但要捕捉光影,可以在合适的时间(例如早上、黄昏等侧光),或是人做光源下(例如舞台射灯、晚上的灯光等)拍摄。逆光和剪影也是常用的手法。而平淡的光线则可以带来轻轻的感觉,较适合拍摄日系类的小品相片,或是表达平淡的感觉(如早上清晨、空气感、凉快秋天等)。


(2).去掉色彩,拍摄黑白相片


其中一个能加强光影效果的手法便是拍摄黑白相片,高对比的黑白照光暗分明,可以大大增加相片的戏剧感觉,而且没有了色彩,读者更能留意到相片的光影、轮廓。除非你使用黑白底片来拍摄,否则拍摄时你可以直接拍摄彩色相片(RAW档更佳),然后在电脑转换为黑白照,这样有更好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