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么样才能写好书法!!!!
书法是门大学问,写好书法和写好字天渊之别。以下建议谨供基础参考。
一、楷书入手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即楷书如站立,行书如行走,草书如奔跑。楷书是楷模、典范之意,点画分明,搭配匀称,形体方正,规规矩矩,宜初学。“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初学者来说绕过楷书,直接学行或草,容易出现点画不规矩,笔力不刚劲,疏密不匀称,结构不安稳,比例不适当等弊病。
二、唐楷入门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唐楷法度森严,最为平正规矩。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等,持之以恒,半年至一年内可入门。
三、执笔
指实:松紧适当,过紧会僵死,又容易疲劳、抖动,过松写出的点画软弱无力。
掌虚:手指与手掌之间、拇指与食指之间要有空隙,不可使劲攥。
腕平掌竖:腕上部两个骨节之间的平面与桌面大致平行,腕要低于掌,掌也就竖起来了。写字讲究腕力,坐着写字以肘支案如果不做到腕平掌竖,写出的点画就可能软弱无力。执笔在于手,运笔在于腕,执笔要实,运腕要活。运笔时手腕的左右两个骨节是在不停地上下转换着运动。
身正:坐姿端正,胸部自然挺起并与桌面保持一拳之隔。右手书写时左手按在纸面上,以求力的均衡。
足安:写字时两脚微开,与肩同宽,平放地上,以保持身体安稳。
四、运腕
执笔在指间,指连于腕,腕连于肘,要想运笔灵活,必须指、腕、肘互相配合,而关键在于腕的运动。
着腕:即手腕贴在桌面上写字。着腕法因腕与桌面接触,妨碍笔的运动,写小楷时可用,写稍大的字就不适宜了。
枕腕:即用左手垫在右手腕下写字。
提腕:即用肘部支撑在桌面上,而把手腕提起来,这是坐着写中字最多见的腕法。
悬腕:写字时自腕至肘都不放置在桌面上叫悬腕。写大字必须悬腕,才能力从肩臂出而达于纸上。
五、运笔基础
1、纵面运笔
落笔:笔最初接触纸面叫落笔,也叫起笔。落笔一般较轻。落笔是运笔的开始。
顿笔:把笔往下按叫顿笔。顿笔不可过重,过重了点画就会太肥。
提笔:把笔往起提叫提笔,一般在顿笔之后都要提笔。提笔如鸟儿将要离地高飞。
2、横面运笔
行笔:笔锋由一端到另一端叫行笔,行笔也叫走笔、过笔。
挫笔:笔顿后微提,使笔锋转动,微离顿处叫挫笔。挫笔大多用在笔画转折处,如写口字的横折时,先提笔,用笔尖写出棱角,然后顿笔,这时把笔微提,于是出现第二个棱角,再略微转动笔锋,使笔尖朝着笔画的上方――这时叫挫笔,最后继续行笔,横折就写成。
折笔:写点画时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断然改变方向,有意显露棱角叫折笔。如写横时先向左上方落笔,然后往右下折,写出方棱来,即为折笔。
转笔:笔锋旋转叫转笔,转笔是为了写出不带棱角的点画,如写“马”字第二笔,为使转折处不露棱角,就要像用圆规画圆一样转动笔锋。
回笔:笔停后返回来时的方向叫回笔。回笔是为了“护尾以避免“折木”。
衄笔:笔下行而逆反叫衄笔,与回锋不同,回笔用转,衄笔用逆。如写左竖钩,竖写至长短合度时,提笔左行再逆反使笔锋朝即将挑出的钩的相反方向――此即为衄笔――最后提笔挑出。
纵笔:笔锋边行边提,去而不返叫纵笔。如写撇时,用笔由重到轻,最后出锋就用纵笔。
3、中锋与侧锋
用笔时强调中锋行笔:毛笔笔头的尖端部分叫笔锋,又叫笔心,四外较短的毛叫副毫。中锋行笔就是在写字时,笔锋经常在点画当中运行。这样顺着使用笔毛,笔毛平铺在纸上,写出的点画看起来浑厚圆润,有立体感。
侧锋即偏锋:是在写字时,笔锋不在点画中间运行,而是偏在点画的一侧,写横画时常偏在上边,写竖画时常偏在左边。侧锋行笔,起笔处易见棱角,但点画往往缺乏立体感,而且由于没有顺着笔毛的方向用笔而是横着刷,容易出现笔画一边整齐,另一边不整齐的现象。
汉字结构包括横竖、撇捺、繁简、宽窄、长短、斜正,各具其态;从用笔上看,提顿、行驻、纵收、藏露、转折、疾徐,无所不用,因而使得点画的方圆、粗细、俯仰、曲直变化多姿;从结构上看,疏密、开合、聚散、稳险,各尽其美;从用墨上看,枯润、浓淡、干湿交映生辉;从章法上看,大小、虚实、断连,参差错落。
只用中锋或只用侧锋都显得单调,中锋取劲、侧锋取妍,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六、点画基础
1、撇的藏锋法:落笔、折笔与点的写法大致相同,然后向左逐渐提笔撇出,速度既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太快了,尾部过尖过细,这样会形成病笔“鼠尾”,并旦笔画的长短也不易控制;太慢了,尾部又会钝而无锋。
露锋法是笔锋直落,然后调整笔锋成中锋撇出。
2、横的藏锋法:逆锋起笔――欲右先左,到左端时折笔下顿,再轻提笔用中锋向右行,至长短合度时先轻提笔用侧锋写出右上端的棱角,然后顿笔,至右下端时转笔左收。
露锋法是笔往右下方一落在纸上,立即用中锋往右行,其余提笔、顿笔、收笔都与藏锋法同。用露锋法写横时,特别要注意落笔不可过于往右下方切锋,否则横的左端会菲薄虚浮。
3、点的藏锋法:逆锋起笔――欲下先上,到顶端折笔,不能用转笔法,转则顶端不尖锐,然后往右下方行笔,至底部左下方转笔,最后往左上方收笔。点的形状是上尖下圆,腹(左边)平背(右边)圆。
露锋法是顺锋直下笔――这种用笔法又称切锋,其余行笔、收笔都和藏锋法相同。
4、捺的藏锋法:逆锋起笔――欲有先左,然后向上转笔(如用圆规画圆,又像用毛笔画半个小圆点),再立即往右下行并逐渐按笔使笔画逐渐加粗,将出锋时驻笔,最后顺势提笔出锋。书写的全过程可以用“逆入平出”来概括。平出指的是捺角时不可以有折角。
捺中较陡直者称为纵捺,又称金刀,用于木、本、来、史等字;较平缓者称为横捺,又称游鱼,用于走之等。凡纵捺首端与其他笔画相衔接而不外露者,起笔可顺而不逆。
横捺的露锋法是顺锋直落,然后侧锋上行,其余行笔、驻笔、出锋均与藏锋法同。
5、竖有悬针、垂露之异,下部收笔呈露水将滴状者称垂露部出锋尖锐如针状者称悬针。
垂露竖的藏锋法:逆锋起笔,折笔向下,调整笔锋成中锋下行,至长短合度时稍提笔往左(或右)回锋收笔。
露锋法是切锋直落,调整笔锋成中锋行笔,其余笔法均与藏锋法同。
悬针竖的藏锋法、露锋法起笔、行笔均与垂露竖同,至长短合度时缓缓提笔出锋,其速度要求近似撇,但比撇更慢些。因为悬针竖如中流砥柱,中正不欹,如果出锋过快,可能出现歪斜、虚飘的现象。悬针最难的是写得不偏不斜,有如铁柱兀立而又不僵直,初学者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得心应手。
6、钩的变化最多,最基础的为左钩和右钩。
左钩和右钩都附属于竖。竖至下部将出钩时先微提笔向左下行(这样就在竖的右方出现了棱角),至钩的底部时衄笔向左挑出即形成左钩。右钩与左钩笔法同,只是方向相反。另有一种右钩,看上去像是两笔写成的,称之为搭钩,用于辰、氏等右边有长捺或长戈等字。其写法是,竖至长短合度将要写钩时,先驻笔,然后提笔左行,折笔下顿,最后提笔挑出。
学会了左钩、右钩之后,可进一步学习狮口、凤翅、宝盖、龙尾、直戈、横戈等。
七、临帖
1、读贴:临摹前要对帖上的字、笔画、结体、章法布置仔细琢磨并从中找出规律。
2、临摹:坚持不懈。对难写的字反复比较反复临摹。
3、背临:到了一定阶段,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写形似。
4、核贴:将背写的字与帖上的字进行比对。找差错找不足,反复攻关,做到神似。
5、转帖:经过以上阶段,开始习练其他字帖。这时,可以试着直接临帖而不用摹贴。
常学常练常思,坚持不懈,自然习得一手好书。
Ⅱ 毛笔书法该怎么写
要学习好书法,选正确毛笔、选正确的纸张、运用正确的临帖方法。这三项是很关键的。
选正确的毛笔:
毛笔的种类很多,在初次学习时,希望你选用“兼毫”的湖笔。因为兼毫的湖笔,笔芯硬,易于掌握,对你以后的学习很重要。
在选择笔峰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长短,因为笔锋太长不易于掌握,但笔锋长可以含很多的墨水,适合写”草书“一气呵成”,笔锋长可以保证墨的够用,反之,笔锋短适合写楷书,易于掌握。
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所谓“用某家所用的笔,又写他那一种字”。要判断所使用的是那一种笔,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还有一点是字体大小方面,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小笔写大字易损笔且不能使转自如,大笔写小字则有点“杀鸡用牛刀了”。
选正确的纸张:
初学书法益用毛边纸、元书纸,有一定成绩后再用宣纸。
毛边纸是江西出产的竹纸,纸质细腻,薄而松软,呈淡黄色,没有抗水性能,托墨吸水性能好,既适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制古籍。四川产的毛边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手工毛边,质地棉软,厚实而细腻,颜色为浅黄色,两面手感一样,用嫩竹浆手工造制。吸水适中,书写手感相当好,广大书法好爱者很是喜爱,为练习实惠品种。
元书纸是竹纸的一种。古称赤亭纸。采用当年生的嫩毛竹作原料,靠手工操造而成的毛笔书写用纸。主产于富阳市。有谢公纸或谢公笺之称。特点是,洁白柔韧,微含竹子清香,落水易溶,着墨不渗,久藏不蛀、不变色。在古代用于书画、写公文、制簿册等等;新中国建立后,主要用作学生大楷簿,裱装画轴等。此外,还可作上等包装纸。
宣纸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达到水走墨流之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
正确的临帖方法:
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体,绝大多数人和我都认为初学者要以楷书为基础,但也有人认为应从隶书学起。楷书结构的排列正好是中间阶段。它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如果把楷书写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笔法即是隶书。将书写得简便流动一些即是行书,行书再写得简便草化即是今草。如果从隶书开始,就难以掌握楷书的笔法,因为楷书的笔法要比隶书丰富复杂。可见,练好楷书基本功可以作为练写各体的基础。
有了楷书的功底,掌握了楷书的间架结构和笔法,再写魏碑、隶书和行书、草书。乃至篆书,就可以事半功倍。楷书又可以使魏碑、隶书的结体笔法得以丰富和变化,如诸遂良的楷书;楷书渗人行书、草书笔法可以增加灵动,如赵孟頫的某些楷书碑字。
有些初学者急于练习行书、草书,由于没有楷书的基本功力,虽然写得“龙飞凤舞”,但没有字型的基本规矩和点划的基本功力,结果事倍功半,走了弯路
楷书练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临贴,其实临哪本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碑贴,颜、欧、柳、赵都可以,但在购买碑贴的时候尽量购买质量较好的字贴。
在选帖的基础上,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汉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毛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出帖创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你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练字姿势:
练字应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般字帖上都有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Ⅲ 形容毛笔字写得好有哪些句子
1、小红的毛笔字写得真好,可见平时经常练习。
2、只有经过苦练,才能写好毛笔字,让人能从你的字里看出你这个人的内在。
3、王老先生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4、老校长的毛笔字写得很有功夫,笔调自然流利。
5、他的毛笔字写得非常好,力透纸背。
6、好的毛笔字讲究苍穹之力,穿透人心。
7、写好毛笔字是一种经常性的锻炼,不是一下子就能写的好的。
8、一手龙飞凤舞的毛笔字遒劲有力,力透纸背,让人过目难忘。
9、毛笔字写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这个才是精髓。
10、写毛笔字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只有苦练,熟能生巧,字自然而然就写得好了。
11、我们班上有一个小书法家,她无论是钢笔字还是毛笔字,写的都是一流的好,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12、我爸爸的毛笔字写的就像一把锋利的剑,笔锋所指,剑气所致。
13、爷爷写起毛笔字犹如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14、他的毛笔字写得苍劲有力。
15、爸爸的毛笔字写得刚劲有力。
Ⅳ 什么是书法线条的“五体”
所谓的书法线条“五体”指:
线条的骨、筋、脉、肉、皮,五者缺一不可,分而为五,合则为一。
骨:指线条刚劲有力、气势雄强的状貌。
筋:指线条紧敛、浑劲内含的状貌。
脉:指线条丰润活脱的状貌。
肉:指线条丰满柔韧之状貌。
皮:指线条轮廓光滑、清晰、亮丽的状貌,起着包裹血肉,不使筋骨外露的作用。
书法线条要求五体具备,且还需五体匀称协调,否则线条就会丧失美的质感、美的享受。另外,线条形体是神采的载体,若线条五体不备,就无法说意态与神韵了。
Ⅳ 书法五体是什么
书法五体:楷、行、草、隶、篆。
1、楷体
楷体书法最为着名的四大家是:
唐欧阳询(欧体)
唐颜真卿(颜体)
唐柳公权(柳体)
元赵孟頫(赵体)
2、行书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3、草书
草书又分:章草、今草。
4、隶书
篆书又分:大篆、小篆
5、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5)五体书法药仙怎样写好看扩展阅读
历代名家
李斯
着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玡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世称“书圣”。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着名书法着作有《兰亭序》等。《书谱》概总为:“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有二王之妙”。四人被称为古代书家“四贤”。
王献之
王献之,字子敬,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着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Ⅵ 书法怎样写
本人认为,练好书法,需要以下的因素:
1、你要有强烈把字写好的意愿,就是极其渴望自己写的字超漂亮,换句话来说,你要爱好书法,把写字写得好当成是一种享受,如果你没这方面的爱好,而只是功利性的想把字写好,我想你离一手好字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强迫自己练字许多次,而自己的字却老是不尽人意的原因之一。
2、写一手好字最好是自己有一定的书法天赋,当然勤能补拙,后天多加努力也会有有很好效果的。
3,选择自己喜欢而且佩服的(最好是让自己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名家的字帖,认真读帖,仔细揣摩其中的笔法、构字和章法的精妙之处,在循序渐进的临摹和练习。
4、在临习字帖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忘记自己以前写字时的一些坏的习惯(自己以为是比较好的习惯是可以保持的),认真按照字帖来临习,先描红,再意临,这样效果会比较佳。
5、将平常写字当成是在练字(慢点也不要紧),这点极其重要,否则,你又不知不觉完全回到了以前的套路上而一无所获。
6、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写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的书法家一练就是一辈子),不是一月两月就能练好的,切记不要三分钟热血,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哪怕是一天练字让你厌倦了),这样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Ⅶ 书法五体流变之我见
楷隶行草篆,大篆到小篆是变得更加规范,小篆到隶书是为了书写的便捷,隶书到章草也是为了书写的便捷。但是章草符号化太强,多不可识,故一支发展为楷书和行书,这是向实用性的变化;另一支发展为小草乃至狂草,这是艺术化。
Ⅷ 如何才能写好书法
本人认为,练好书法,需要以下的因素:
1、你要有强烈把字写好的意愿,就是极其渴望自己写的字超漂亮,换句话来说,你要爱好书法,把写字写得好当成是一种享受,如果你没这方面的爱好,而只是功利性的想把字写好,我想你离一手好字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强迫自己练字许多次,而自己的字却老是不尽人意的原因之一。
2、写一手好字最好是自己有一定的书法天赋,当然勤能补拙,后天多加努力也会有有很好效果的。
3,选择自己喜欢而且佩服的(最好是让自己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名家的字帖,认真读帖,仔细揣摩其中的笔法、构字和章法的精妙之处,在循序渐进的临摹和练习。
4、在临习字帖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忘记自己以前写字时的一些坏的习惯(自己以为是比较好的习惯是可以保持的),认真按照字帖来临习,先描红,再意临,这样效果会比较佳。
5、将平常写字当成是在练字(慢点也不要紧),这点极其重要,否则,你又不知不觉完全回到了以前的套路上而一无所获。
6、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写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的书法家一练就是一辈子),不是一月两月就能练好的,切记不要三分钟热血,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哪怕是一天练字让你厌倦了),这样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Ⅸ 毛笔字作品一般写什么字好
毛笔字作品一般写什么字好?首先、历代书法名人观点你要先了解!
历代书法名人在书法艺术上有一定的造诣,他们提供的经典名语为初学书法者提供了入门的捷径,更有权威性。这些名句言简意赅,值得细细品位。
孙过庭: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项穆: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
王羲之:
1,字之形势不宜上阔下狭,如此则重轻不相称也。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
2,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
3,二字合为一体,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
颜真卿: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
欧阳询:初学之士,先立大体,横直安置,对待布白,务求其均齐。
蒋和:布白有三;字中这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初学分布,皆须停匀;既知停匀则求变化,斜正疏密错落其间。
陈绎: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捺满则肥,提飞则瘦。
项穆: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书宜长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犹世之论相者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为端美也。
张怀瑾: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有离合之势。
卫夫人:点画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横画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画如万岁枯藤;撇画如陆断犀象;捺画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钧弩发;横折如劲弩筋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
书法是一门艺术,要练好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学书思想:字无百日功,书法的练习需要的是刻苦勤练的精神,要坚持临帖,持之以恒。不可中途懈怠,不可盲目自创。
2、选择适用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是练习书法应准备好的工具。要选择恰当的使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如果选择不合适,将影响练习的效率和进程。
3、可以从楷书起步,逐步进笔:练习书法,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从简单的大楷、唐楷,或者魏碑练起,逐步进笔,不可好高务远,欲速则 不达。要大好书法练习的基础。至于具体选择什么字体,不妨先问问自己喜欢什么楷书?
4、碑帖的选择:碑帖的选择是练好书法的关键,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一个好的师傅,加上自己的 勤学苦练,才可以逐步练好书法,成为书法大师。
Ⅹ 如何才能写好字书法太差,谁有建议。
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体,绝大多数人和我都认为初学者要以楷书为基础,但也有人认为应从隶书学起。楷书结构的排列正好是中间阶段。它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如果把楷书写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笔法即是隶书。将书写得简便流动一些即是行书,行书再写得简便草化即是今草。如果从隶书开始,就难以掌握楷书的笔法,因为楷书的笔法要比隶书丰富复杂。可见,练好楷书基本功可以作为练写各体的基础。
有了楷书的功底,掌握了楷书的间架结构和笔法,再写魏碑、隶书和行书、草书。乃至篆书,就可以事半功倍。楷书又可以使魏碑、隶书的结体笔法得以丰富和变化,如诸遂良的楷书;楷书渗人行书、草书笔法可以增加灵动,如赵孟頫的某些楷书碑字。
有些初学者急于练习行书、草书,由于没有楷书的基本功力,虽然写得“龙飞凤舞”,但没有字型的基本规矩和点划的基本功力,结果事倍功半,走了弯路
楷书练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临贴,其实临哪本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碑贴,颜、欧、柳、赵都可以,但在购买碑贴的时候尽量购买质量较好的字贴。
欲善其工必先利其器,练好毛笔字,选正确毛笔是很关键的。
毛笔的种类很多,在初次学习时,希望你选用“兼毫”的湖笔。因为兼毫的湖笔,笔芯硬,易于掌握,对你以后的学习很重要。
在选择笔峰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长短,因为笔锋太长不易于掌握,但笔锋长可以含很多的墨水,适合写”草书“一气呵成”,笔锋长可以保证墨的够用,反之,笔锋短适合写楷书,易于掌握。
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所谓“用某家所用的笔,又写他那一种字”。要判断所使用的是那一种笔,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还有一点是字体大小方面,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小笔写大字易损笔且不能使转自如,大笔写小字则有点“杀鸡用牛刀了”。
练字的一般步骤
在选帖的基础上,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汉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毛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创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你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练字姿势:
练字应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般字帖上都有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