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蜈蚣的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
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在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
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
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
(1)蜈蚣的蛋是怎样的图片扩展阅读
生长发育:
蜈蚣属甲壳类的节肢动物,体表覆盖有几丁质的甲壳,限制了本身的进一步生长发育。为了摆脱甲壳对进一步生长发育的限制,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蜕皮数次。每蜕一次皮,就明显的长大一次。在胚胎发育中要蜕皮三次,成体一般每年蜕一次,个别蜕二次。蜕皮多在盛夏或产卵后进行。蜕皮前体色改变,行动迟缓,不吃食物,视力和触角能力减弱。
蜕皮时,由前向后逐节进行,最后蜕出尾足。蜕下的旧皮呈皱缩状,拉直时是一具完整的蜈蚣躯壳。蜕皮需约2小时左右才能完成。蜕皮时切忌惊扰,否则会延长蜕皮时间。人工养殖的蜈蚣蜕皮时还要防止成群蚂蚁等对它趁机攻击,否则易被蚂蚁等咬死咬伤。
蜈蚣发育的速度较慢,从第一年孵化的幼体到当年冬眠前体长仅约3.3~3.9cm,第二年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体长也只约4.9~6.6cm。所以蜈蚣从产出的幼体发育至成体性成熟一般需3~4年的时间。生长发育的速度与食料是否充足和进食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人工养殖中发现同一年产出的蜈蚣,室内养殖的比自然放养的生长发育得快。所以养殖时供给充足的新鲜饲料是提高其产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贰’ 孵化出来的小蜈蚣要怎么养
1、保证充足的饲料和饮水。幼蜈蚣的饲料应以多汁、柔软的动物性饲料为主,蚯蚓和蝌蚪是幼蜈蚣较喜欢吃的饲料。投喂蚯蚓时,应选择与蜈蚣身体粗细相近的个体,将其切成小段,投于塑料板上。而蝌蚪则可直接投喂,也可将其除掉内脏剁成肉泥再喂。幼蜈蚣的饮水主要由吸水海绵提供。
4、当幼蜈蚣结束育子期时,要及时与母蜈蚣分离。如果孵化期开始时,母蜈蚣住的是单间“产房”,则此时只需将母蜈蚣从“产房”中取出即可。如果母蜈蚣采取的是群养共池的办法孵化,则可采取引诱法将幼蜈蚣从饲养土中诱出,然后转移出来。具体做法是:利用幼蜈蚣喜群集、爱吃甜食的习性,用几块清洁的、钻有若干小洞的人造海绵,在含有葡萄糖、奶粉的溶液中浸泡片刻,然后在傍晚放入蜈蚣池的活动场,幼蜈蚣会爬往海绵吃食和休息,次日晨,将海绵用镊子轻轻夹起,移到准备好的饲养器中,将其内的幼蜈蚣抖落出来即可。
‘叁’ 蜈蚣是胎生的还是卵生的
蜈蚣为雌雄异体,是卵生动物。
蜈蚣生殖系统的生殖腺均在消化管的背方,是单一的卵巢或精巢,有一条生殖管,即输卵管或输精管,后来分为两条,绕消化道而下,分别开口于雌雄生殖孔。此外还有两对附性腺通生殖管的末端,雌蜈蚣有2个受精囊,雄蜈蚣有2个储精囊,它们皆通到输卵管和输精管的末端。
雌蜈蚣的卵粒在成熟时充满体腔,临产前的母体在受精囊内储有精子,使发育完全成熟的卵子在排卵时能与精子结合,成为受精卵而排出体外。
‘肆’ 蜈蚣是什么样的图片
蜈蚣(Chilopoda)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又作吴公,又称百足虫、百脚虫、蝍蛆、天龙。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分布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春出冬蛰,通常身体很长,并且有许多对步足。
形态特征
蜈蚣(Centipede)扁长节肢食肉动物,每一节皆有脚一对。源起希留利亚纪,至今仍有两千八百种存活。和节肢动物一样,以多节肢生物闻名。喜栖于潮湿阴暗的地方。人工饲养多模拟自然环境,让其栖息于腐木石隙下和荒芜阴湿的茅草地上。
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 9 ~ 17 厘米 , 宽 0.5 ~ 1 厘米。全体由 22 个环节组成,最后一节略细小。头部两节暗红色 , 有触角及毒钩各 1 对 ; 背部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并有纵棱 2 条 ; 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体节有脚 1 对 , 生于两侧,黄色或红褐色,弯作钩形。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质量以身干、虫体条长完整、头红身绿者为佳。
‘伍’ 蜈蚣是生蛋产子还是
繁殖特点。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的雨后初晴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生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80-150粒。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块。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直到孵化出幼蜈蚣。
麻烦采纳,谢谢!
‘陆’ 蜈蚣是怎样生的公母交配
性成熟的蜈蚣有发情求偶的表现。开始雄蜈蚣行动极度不安,不断摇动双触角,东爬西爬,爬爬停停,当闻到雌蜈蚣的气味后,立即向雌蜈蚣爬去。雌蜈蚣开始爬行周旋,很快雄蜈蚣便爬到雌蜈蚣的背部,立即将生殖肢插入雌蜈蚣生殖孔内,经过微微振动后,慢慢注入精液,历时2~5分钟。交配时间均在晚上8时至凌晨4时进行,其他时间一般不进行交配。雌雄蜈蚣交配一次,雌蜈蚣可终生产出受精卵。交配后有少数雄蜈蚣会因精疲力尽而死亡。
怀孕后的雌蜈蚣有大量进食和积蓄营养的习惯,这时应投喂足够量的高营养的混合饲料,使蜈蚣吃饱吃好,便于多产卵和提高孵化率,同时不要翻动其窝穴,以免蜈蚣受惊而影响产卵及孵化。
‘柒’ 蜈蚣在孵卵是受到惊扰为什么会把卵吃掉
生物学问题,在蜈蚣世界,食物非常珍贵,关乎生死,既然自己已经受到危险,卵已经无法保护,就将卵吃掉,补充珍贵的食物,这样做可以提高生存和再次繁育的几率,进化来的本能反应,基因控制的!
‘捌’ 蜈蚣是怎样产卵的
蜈蚣的繁殖过程
蜈蚣的繁殖过程包括交配、产卵、孵化等。
(1)交配:性成熟的蜈蚣有发情求偶的表现。开始雄蜈蚣行动极度不安,不断摇动双触角,东爬西爬,爬爬停停,当闻到雌蜈蚣的气味后,立即向雌蜈蚣爬去,雌蜈蚣开始爬转周旋,很快雄蜈蚣便爬到雌蜈蚣的背部,立即将生殖肢插入雌蜈蚣生殖孔内,经过微微振动后,慢慢注入精液,历时2~5分钟,交配时间均在晚上8时至凌晨4时进行,其他时间一般不进行交配。
雌雄蜈蚣交配一次,雌蜈蚣可终生产出受精卵。交配后雄蜈蚣很快会因精皮力尽而死亡。
怀孕后的蜈蚣有大量进食和积蓄营养的习惯,故这时应投喂足够量的高营养的混合饲料,使蜈蚣吃饱吃好,便于多产卵和提高孵化率,同时不要翻动其窝穴,以免蜈蚣受惊而影响产卵及孵化。
(2)产卵:自交配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蜈蚣体内发育30天左右趋于成熟,不久即行产卵。
产卵前的表现:怀孕蜈蚣由于受精卵的成熟使腹部不断膨大,行动不便,后来用虚土将其窝穴的洞口赌注,不吃不喝也不出来活动,之后蜈蚣即在其窝内产卵。这时千万不要惊动它,更不能扒开其窝穴窥视,否则,蜈蚣会把它所产的卵全部吃掉。
蜈蚣产卵时,身体多弯曲成s形,,触角悬空地斜向前上方,步足平伏在饲养土上,尾节搭在身体中部的背板上,尾足高高翘起。这时生殖孔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同时翻开软皮,卵粒便一粒一粒的排出体外落在8~9节背板上,经过2~3小时产卵完毕,蜈蚣触角不再悬空、尾足也不再翘起,随即巧妙的侧转身体,用身体的腹面和步足把卵团环保起来,使之完全悬空,不和饲养土接触而进行孵化。
一只蜈蚣每次产卵40~70粒,平均产卵50粒,受精卵呈金黄色(未受精的卵呈白色)、透明、椭圆形、如高粱米大小,卵粒表面富于粘性,卵粒常粘成团,卵膜有弹性可保护卵不受侵害。
(3)孵卵:产卵后的蜈蚣把卵团抱住进行孵卵,这期间不吃不喝也不活动,它用躯干驱赶前来的小虫,并常分泌唾液用颚爪舔舐卵团,保持卵的清洁,防止病虫害的侵入。
孵卵期为40天左右,这期间蜈蚣不吃不喝,我们可以不畏食,但必须像往常一样按时浇水,使之栖息的窝穴保持适宜的湿度,同时把温度控制在20℃~36℃之间。如果温度、湿度不合适,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孵化终断,胚胎停止发育而死亡。如果孵化条件合适,经过40天左右时间的孵化,3厘米左右长的淡蓝色小蜈蚣便开始离开窝穴出来活动觅食了
从外形上未成熟的蜈蚣难于区分,成熟后才有点差异,成熟后细心比较才可以区分开来。一般的区别是:第一,雌性蜈蚣头部扁圆,大些成饼状;雄性蜈蚣头部稍隆起,椭圆而小,呈孢子状。第二,雄性蜈蚣的21节背板后缘较平、圆,而雄性蜈蚣的后缘稍见隆起。第三,雄性蜈蚣体型较大,躯干部较宽,腹部肥厚,身体较柔软;而雄性蜈蚣体型较小,躯干部稍窄,腹部紧缩较瘦。此外,在人工饲养场内,雌性蜈蚣活动较少、迟钝,雄性蜈蚣则活动频繁,动作灵活。
‘玖’ 蜈蚣的产卵迹象是什么样子能给图片和视频就更好 有能告诉我的谢谢
有3个迹象,
1腹部大,肥胖。
2行动缓慢,几乎你动他都不想动的
3背部发微灰色
需要提醒的是在隔离受孕的母体时,不要盲目,仔细观察,别将没到产卵的放到了孵化池,会影响到产卵的母体。
答案很全面了,加分吧。
‘拾’ 蜈蚣生蛋的吗
蜈蚣是卵生。。。怎么成蛋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