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做好肉鹅的饲养管理
鹅是以食草为主的水禽,具有生长快、耐粗饲、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等优点,且饲养成本低、周转快、管理方便,是广大农村一项经济效益较高的养殖业。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越受人们的青睐,恰好鹅具有这些特点,而且鹅产品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因此,发展养鹅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3.1放牧育肥放牧育肥是我国广大农村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最经济的育肥方法,必须准确掌握当地农作物收获的季节,预先育雏。在南方,主要靠收割后的早稻田、晚稻田放牧,经过10多天的稻田放牧,鹅的体重能够增长o.75~1 kg,到茬地放牧结束,仔鹅已有相当肥度,应抓紧时机立即出售。
3.2栅饲育肥在茬地放牧结束后,仔鹅虽已有相当肥度,但从经济角度考虑,为了进一步提高产肉量和改善肉质,可再延长20天左右的育肥期,通过喂给大量的精料,使仔鹅进一步育肥。
4疾病的预防与措施
4.1选育建立健康的鹅群,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4.2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特别注意营养和育雏问题。抓好营养、温度、湿度、通风和卫生等环节。对病、弱、残鹅进行分群,隔离饲养。
Ⅱ 小鹅怎样管理
小鹅饲养管理的方法
一、雏鹅的培育
雏鹅系指出壳后到4周龄的鹅,又叫小鹅。雏鹅培育是整个饲养管理的基础,是影响到以后生长发育、体质健康、成活率高低的大问题,与养殖者经济效益紧紧连在一起。
1.雏鹅的特点生长发育快,中、小型鹅出壳体重80~120克,大型鹅130克以上,长到20日龄,小型鹅比出壳时增长6~7倍;中型鹅9~10倍;大型鹅11~12倍。体温调节能力差,小鹅出壳后全身只覆盖稀薄绒毛,保温能力差,缺乏自我调节能力,所以,育雏要人工给以保温。雏鹅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差,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比雏鸡快得多,因此喂鹅要少给勤添,喂全价料,充分满足雏鹅生长发育要求;新陈代谢旺盛,需水较多,水槽不可断水;易集堆,若密度大,易受捂受压,受捂后易形成"小老鹅"。公母生长速度不同,同样条件,公比母多增重5%~25%,有条件的公母鹅要分开饲养,既提高增重和成活率,又节省饲料。个体小,对外界条件极为敏感,抗病力差,必须精心管理,夜间要有人值班看护。
2.育雏前的准备育雏前要对育雏室、育雏设备进行准备和检修。育雏室要防止"贼风"(过堂风)进入,彻底灭鼠,防止兽害。接雏前2~3天,对育雏室内外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墙壁要用20%石灰水粉刷,排水沟用20%的漂白粉溶液消毒,地面、天棚用1∶200的农福、0.25%抗菌威或0.1%~0.3%过氧乙酸溶液自上而下喷洒消毒,以地面见湿为宜。喷后关闭门窗2~3小时,然后敞卉,晾干室内。最好进行熏蒸消毒,凡进入育雏室的垫料、饲槽、水槽、围栏、装雏筐等用具要与育雏室同步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14毫升福尔马林、7克高锰酸钾,消毒容器容量至少是消毒液的5~10倍。容器周围不要有垫料,严防火灾。事先要关好门窗,堵塞缝隙,室内保温25~27℃,湿度75%~80%,温湿度低消毒效果差。封闭48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然后关闭待用。育雏室门前设消毒池,喷洒5%来苏儿或2%~3%火碱液或撒生石灰消毒。进雏前要备好饲料、兽药、疫苗、照明用具等,最后进行预温,在进雏前,将育雏室温度调至28~30℃,相对湿度65%~75%。并做好各项安全检查。
3.雏鹅的选择要从管理正规、品种纯正又没患过传染病的种鹅场预定雏鹅。种鹅必须进行小鹅瘟、鸭瘟、副黏病毒等疫苗防疫,使雏鹅有足够的母体抗源保护。接雏前要了解该场的孵化率和出雏时间,一般以30~31天正常出雏为好,若孵化率低或出雏时间过早、过晚,则鹅雏的质量差。健康强雏精神饱满、眼睛有神、活泼、反应灵敏、叫声洪亮;羽毛整洁,符合品种特点;体格匀称,大小适中,无残疾;两腿结实,手握挣扎有力,腹部柔软而有弹性;脐部吸收良好,肛门洁净无粪迹等。剔除弱雏鹅,弱雏鹅羽毛粘有蛋壳或蛋清等污迹;不能站立、腿部干瘪,精神痴呆无神、叫声嘶哑或发出尖叫;歪嘴、瞎眼,腿瘸等畸形;肛门粘有粪便;脐部水肿或有血迹、钉脐等;腹部触之水样无弹性或有硬块;体格大小参差不齐。
4.初生雏的运输运输鹅雏的关键是温度和密度,运输过程中温度应保持 25~30℃,雏鹅胎毛于后能站立行走时才可装箱起运。汽车运输,车箱底板、垫草要严格消毒,每行雏箱之间、雏箱与车箱之间要留有空隙,最好用木条压米秸、竹竿)隔开,以便通气。雏箱或包装盒四周要留有通气孔。天热时在早晚凉爽时运输;天冷时在中午温度高时运输。箱(盒)内雏鹅密度要适中,每箱最多装60只。运输途中,冬季防寒、保温,夏季防暑、通风,途中不能停留。运输雏鹅用具上要有覆盖物或防雨用具等。途中要勤检查,用手赶动,防止集堆挤压。行车要稳,转弯、刹车不要过急,下坡要减速,以免雏鹅堆压死亡。若距离太远,运输时间超过24小时,宜采用嘌蛋方法运输,即运输孵化到28~29天雏鹅开始啄壳的种蛋。
5.育雏条件 温度直接影响育雏成活率和健康水平,是育雏的首要条件。平面(火炕、地上水平烟道、网上)育雏,进雏1~2天为30~29℃,以后每周下降2~2.5℃,直至脱温,温度是指炕面上方8~10厘米处的适合温度,切忌将温度计吊得过高或平放在垫草上。但掌握温度要灵活,只要雏鹅不远离热源或集堆于热源附近,而是"满天星"式地分布在火炕或网上,食欲旺盛,休息时很舒适,说明温度恰到好处。力求温度平稳,严防忽高忽低,更不能过高过低。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经常更换潮湿、板结的垫草。为了方便和节省垫草,可用稻草编织几个草帘,用后晒干消毒,循环使用。15日龄以前的雏鹅切忌直接按触地面,否则潮湿受凉,易引起感冒、下痢、腿脚麻木等。要注意通风换气,不能有"贼风"直接吹及雏鹅,更不应在雏鹅睡觉时突然打开门窗,否则易招致感冒。雏鹅采取弱光照明,只要能看到吃食饮水便可以。3日龄内可不定时关灯1~2小时,使其熟悉黑暗环境,以免以后突然停电时发生惊恐、集堆、挤压。饲养密度要适宜。育雏适宜温度、湿度、密度
鹅饲养管理的注意事项
一、放牧不要太远。鹅是草食水禽,有放养条件的也不要将产蛋鹅放得太远,因鹅有回穴产蛋的习惯,如果看到母鹅不吃草,头颈伸长、鸣叫则是恋巢的表现,就要把它赶回棚内产蛋。
二、供给足够饲料。产蛋前四周开始喂给谷物占25%~30%、青草菜叶占70%的混合饲料,其中加有豆饼,使粗蛋白水平为15%~16%,每天每只喂给250~300克,并全天供应足够优质粗饲料,如秕谷、干草粉等。若有放养条件的,以放牧为主,适当喂少量精料。
三、加喂夜食。晚上喂食是提高产蛋率重要措施,特别是产蛋前期和产蛋期一定要喂夜食,每夜一至二次,可年产蛋40~80枚。
四、留好公鹅。农村农户养鹅大多走自繁自养的路子,这样有以免引入新病的好处。一般鹅群可利用3~4年,要选留好公鹅,因公鹅好斗,编群最好在产蛋前(即在繁殖季节),以免临时编群造成骚扰,影响产蛋鹅受胎率,鹅的公母比例为1∶6。
五、人工辅助。交配鹅喜在水上配种,受精率高,还可采取人工辅助交配法,其方法是用手握母鹅两脚和翅膀,引诱公鹅靠近,当公鹅踏上母鹅背上时,可一手把住母鹅,另一手把母鹅尾翅提起,以便交配。训练几次,公鹅看到人捉住母鹅就会主动接近交配,每当母鹅产蛋一次,就要人工辅助交配一次,以提高种蛋鹅受精率。
Ⅲ 鹅的饲养管理方法
种鹅是指母鹅开始产蛋、公鹅开始配种并繁殖后代的鹅。此时,种鹅的生长发育大体完成,对饲料的消化力较强,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并进行繁殖,饲养管理必须与产蛋或配种适应。
产蛋前1个月开始补料,将日粮蛋白质含量调整到11%~12%,待日产蛋率达40%时,将粗蛋白质含量提高到15%。补料过早、过迟都会影响鹅换羽和全年产蛋量。补料是否适当,可根据以下几方面判断:①根据鹅粪的形状来判断。如果粪便粗大而松散,轻轻一拨分成几段,说明饲料中精、青比例合适;粪便细小结实,则应增加青料量。②根据鹅的膘情来判断。过肥的鹅,卵巢和输卵管周围沉积大量脂肪,产蛋量降低或配种能力下降。母鹅过瘦,应加喂精料、增加蛋白质含量。③根据鹅产蛋的形状与重量补料。如果食入营养物质不足,蛋壳会变薄,蛋形异常,蛋也变小。
产蛋期母鹅应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日粮中精、粗、青料要合理搭配,日喂精料不少于150克,青料800~1000克,要喂给含钙、磷较多的矿物饲料。当母鹅产蛋率下降到40%时,应在日粮中增加蛋白质和青料,控制母鹅体重,延长放牧时间。为使母鹅在产蛋期保持旺盛性欲,提高种蛋受精率,应公母合群放牧,增加交配次数。大型鹅公母比以1∶5~6为宜。小型鹅1∶7~8为宜。做好鹅舍保温及人工补光工作。过去,江苏地区养鹅采用年年清的方法,种鹅产蛋至6月初逐渐停产,此时将母鹅淘汰作肉用,下一年的种鹅重新选留。北方和南方其他地区的母鹅一般留用3年。
Ⅳ 养鹅注意事项
夏季养鹅优点较多,该季节气候较适宜。养夏鹅一般5月底育雏,育雏成活率可达98%以上,夏鹅养到60天左右,每只鹅平均体重达1.5~2.5千克。另外这个期间育雏,雏鹅可以吃到鲜嫩的青草,又可在一季早稻田吃落谷和野生草籽等。但是夏季存在兽害频繁,温度、湿度过高等一些问题。
(1)降温降湿
在鹅舍外活动场所搭盖遮阳挡风的凉棚,鹅舍正面墙壁采用尼龙网或篱笆,其他墙壁要分高低位开窗,鹅舍要宽敞,防止拥挤。每天高温时,用凉水喷洒地面、墙壁和鹅体,日夜都要打开所有的门窗,让空气畅通。如有条件可安装电扇,这样除湿散热的效果更好。
(2)降低密度
夏季鹅群密度不宜过大,肉用鹅的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5~6只为宜,以防因拥挤而造成中暑。
(3)饲喂方法
刚出壳的雏鹅,用切细的鲜嫩菜叶(或青草)放在手中诱食,如多数争食即可开食。再用水盆盛水,调教饮水。饲喂时将菜叶(或饲料)均匀撒在塑料布上,让其采食,每隔两小时饲喂一次。从第三天起,改用料槽喂料,日喂5次,最后一次安排在晚上10点左右。6~10日龄,日喂5~8次。35日龄前应以放牧为主。在早晚气温较低时,鹅群的采食量大,可赶鹅到草质好、数量足、无污染的地方放牧,这样可节省大量精料。一般以上午6~9时,下午6~8时放牧为宜。其余时间则可圈养。35~50日龄时要将鹅圈养,减少运动。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5只为宜。每天按每只100~150克配合饲料与切细的青饲料混匀饲喂,配合饲料与青饲料按3∶7的比例混合成半干状饲料喂给,供足饮水。51~60日龄时,每天用800克左右配合饲料喂5~6次。
(4)防止兽害
夏鹅育雏期间鹅舍内最怕兽害,尤其是老鼠。应堵塞鹅舍内的鼠洞,门窗要装防鼠网,防止老鼠窜入鹅舍。
(5)防疫灭病
肉鹅夏季易发病,要搞好防疫。刚出壳的雏鹅,要注射小鹅瘟血清,每只肌注0.5毫升。30日龄时,每只肌注禽霍乱菌苗1.5毫升。饲养用具每隔3~5天消毒一次,圈舍和活动场地每隔7~10天,用1%漂白粉、2%烧碱交叉消毒一次。
Ⅳ 雏鹅晚上需要灯光吗
需要。
雏鹅要特别注意加强保温、保湿等方面的管理。育雏室的窗门不宜密闭,要注意通风透光,室内相对湿度以维持在60%-65%为宜。室内不宜放置湿物,水槽中的水切勿外溢,以保持地面干燥。
一般出壳后要保温2-3周。农村多用自体供温与人工供温相结合的方法。不同日龄的雏鹅所需的温度不同,1-5日龄时要求维持在27℃-28℃;6-10日龄时为23℃-24℃;11-17日龄时为19℃-20℃;18-24日龄时为15℃-16℃。
(5)鹅晚上怎样管理扩展阅读
雏鹅育雏所需温度,可按日龄、季节及雏鹅的体质情况进行调整。注意观察雏鹅对温度的反应。温度适宜时,雏鹅无扎堆现象,安静无声,睡眠时间长;温度过低,雏鹅聚集扎堆,互相挤压,发出尖叫声;温度过高,雏鹅向四周散开,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大量饮水,有口渴现象。
当观察到雏鹅表现出温度过高或过低的行为活动时,应立即调整温度。在夜间,尤其是凌晨2~3点时,气温较低时,应注意适时加温,以免受冷打堆。根据气温情况把握好脱温时间,一般雏鹅达20~30日龄时,就可以逐渐脱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