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问老师水稻插秧后需要如何管理
一、上护苗水, 插完秧的地块及时上护苗水。水深为苗高的2/3,促使秧苗早返青、早分蘖。
二、施分蘖, 插秧后及时施分蘖肥。施氮肥总量的30%,可采用尿素和硫酸铵搭配使用,在水稻返青后即4叶期立即施入或在插秧后3-4天及时施入。蘖肥分两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田施入,其余20%在11叶品种6叶期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
三、查田补苗,在插秧同时,做好同步补苗工作,补苗到位,不留死角。补完苗后剩余的苗及时从田间清除。
四、二次灭草, 插后15-20天,及时进行二次灭草,施药后要注意水层管理,水层5-7厘米,保水5-7天,不要缺水而影响药效发挥,水层也不要深避免由于水层过深导致药害发生。
五、注意防治潜叶蝇和负泥虫和稻瘟病等病虫害。
供您参考🍎
Ⅱ 水稻栽后需要保持多少多少时时间的水
水稻移栽时田间保持浅水,以利于减少高温损伤,及时活棵。移栽5~7天后,可以适当晾田,促进扎根生长返青,秧苗分蘖后再保持浅水,干干湿湿交替,以促进分蘖。
Ⅲ 水稻移栽后为什么需要注意水量控制
浅水灌溉或间歇灌溉水稻插秧后,由于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较弱,此时,外界气温高、风大,叶片的蒸腾作用比较大。因此,插秧后,应立即建立水层,一般灌水至苗高的1/2~2/3,以不淹没秧心为好。水稻返青后,应把水层控制在3厘米~5厘米浅水,有利于提高水温、地温,促进秧苗早分蘖、快分蘖。或者水稻返青后采取间歇灌溉,即一次灌3厘米~5厘米浅水,待自然落干,等到脚窝有水、田面无水时再灌一次水,如此循环。
防止漏水。水田池埂应经常检查,防止漏水。漏水会造成除草剂效果差和影响水稻正常生长,施肥后的肥水流入其他稻田,导致别的地块贪青,而该稻田又长得不好。另外还会加深其他稻田水层,引起池埂连锁毁坏等。因此,水稻插秧后,要经常检查修补池埂。
Ⅳ 怎样做好水稻移栽插秧期水稻移栽管理技巧是什么
水稻要移栽的情况下,关键做的工作主要是,管理方法好秧苗和梳理好田园。移栽前,要保证秧苗健硕没有病害,使移栽后能迅速投身活棵,正常的发展,为增产打下基础。关键工作任务为液肥运行和害虫防治服药。水稻移栽根据人力插秧,必须大秧龄的大秧苗不卡卡西开展。在可以移栽的情况下,尽管秧龄可以了但苗还小,根茎都不比较发达。那样,拔秧不方便,根茎也不易保护,移栽时插秧也不易,之后秧苗存活也艰难。
移栽前三至四天,要沥干水分蹲苗壮根,移栽前做好三带(带肥、拿药、细菌很多)。做好不一样叶龄、不同生长发育情况秧苗的分组管理工作中,保证幼苗规范控,大苗严格控制,播期较早、大龄苗的温室大棚要加强自然通风量,播期比较晚的低龄化秧苗做好防早穗、青枯病(青枯病)工作中。各棚区要配专职人员管理方法,保证立即自然通风炼苗,严苛温度控制控湿,保证秧苗不旺长,插秧时不插超龄秧。
Ⅳ 如何搞好水稻的水分管理
通过水分管理,不仅能达到协调土壤供气、供肥能力,而且能改善水稻生长的温湿度,建立有利于水稻生长的田间小气候,同时具有灭虫、除草的辅助作用。现就水稻不同的栽培方式、不同的生长时期、特异天气、稻株特异状况及施药、除草等灌溉关键点建议如下:
(1)早稻移栽,早、中、晚稻抛秧,早、中、晚稻机插秧宜水深2厘米左右;中、晚稻移栽宜深水(3~5厘米)进行;直播宜畦面无水层进行。
(2)使用除草剂,宜保持薄水层(2厘米)4~5天,如田间无水,要缓灌。每次施肥,要有薄水层,如要灌水,要在自然落干1~2天后再灌。
(3)早稻出现低温(小于15℃),要灌深水(5厘米左右)护苗;早稻扬花期遇28℃以上和中、晚稻扬花期遇32℃以上气温,要灌6厘米左右深水层保温。
(4)打药治虫(飞虱、螟虫等)宜灌薄水,尤其是使用非内吸性农药(触杀性、熏蒸性农药,如敌敌畏等)更要建立水层;对大龄螟虫,在施药时要结合灌深水。
(5)湿润育秧、直播稻在播种至3叶期宜保持土壤湿润,做到田不白、不开裂,则不灌水。
(6)水稻发生僵苗、根系中毒(黑根)宜排水多露田。
(7)田间淹水期超过5天,要排水露田。
(8)孕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要间断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9)分蘖期要薄水灌溉与轻露田结合,达到计划苗数要排水露田。对稻苗嫩绿,还有分蘖长势的田块,要加重露田,可露到四周开裂1厘米左右,田中间不陷足,叶色褪淡。
(10)早稻宜在收割前7~10天断水,中晚稻宜在收割前5~7天断水。
(11)秧田喷施水稻吨田宝时,畦面宜在无水层进行;大田喷施水稻吨田宝时,畦面宜干但不裂缝。
Ⅵ 农村种植水稻,对水有什么管理要求
农村种植水稻,对水管理要求主要分为四个时期,一是秧苗期,二是禾苗分蘖期,三是水稻扬花期,四是水稻灌浆壮籽期。
种植水稻秧苗期的管理要求种植水稻秧苗期对水的管理要求十分的严格,水稻早稻育苗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地膜技术育苗,过去大家都是采用秧田采厢刮泥抛泥没籽,现在都是采用塑料孔板抛籽刮泥没籽,采用抛秧技术种植早稻了,这种方法比传统的手工插秧技术比较轻松容易一些了是吧。
早稻种子没泥了以后,就用地膜覆盖育苗,可以防冻,使秧苗生长发育快,不过用地膜育秧遇到天气高温的时候,如果你不及时揭膜透气,不及时加水灌溉的话,很容易造成秧苗烧苗死亡的。
Ⅶ 水稻生长过程怎样管理
一、插秧后的田间管理 水稻移栽后,由于根系受伤,吸收水肥能力降低,地上部停止生长,叶色变黄,直到新根发生后才开始继续生长。
(一)查苗补苗 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须及时检查补苗,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
(二)看苗灌水 大苗播秧后可以灌深一些水,经两三天后,落浅到一寸左右。小苗移栽,灌浅水l寸左右。
(三)追返青肥 当新根长出2—3寸时,可追施返青肥, 以促进新叶出生快,分蘖早。追肥时灌浅l寸左右,每亩追施硫铵2千克左右。
(四)防治潜叶蝇危害 随水稻插秧,潜叶蝇也从秧田转移到大田。可喷施“乐果”,效果很好。
二、分蘖期管理 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营养体,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管理任务.要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蘖,控制无效蘖,到最高分蘖期能达到正常的“拔节黄”,为丰产打下基础。
(一)早施分蘖肥 在分蘖始期,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叶、长分蘖的需要,每亩施用尿素2.5千克为宜,最多不超过5千克。施肥不可过晚,否则易引起徒长倒伏。
(二)浅水勤浇、适当晒田 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一般浇水1寸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盐碱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质变劣,危害稻苗。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生长过旺时,可给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
(三)防除杂草和病虫害 除草已普遍应用除草剂,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的繁重劳动。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有时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虫害如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三、长穗期管理 水稻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 除茎秆急剧增长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蘖向两极转化,有效蘖继续生长发育,无效蘖逐渐枯死,稻田防止过早封行,保证幼穗分化良好。
(一)巧施拔节长穗肥 凡是拔节后叶黄缺肥田,应巧施穗肥,对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有显着效果。一般施用尿素2.5—5千克左右。不可施肥过多,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孕穗一般不再追肥,如孕穗末期茎叶发黄,呈早衰状态,可在出穗前15一18天巧施粒肥。一般每亩施尿素 l一2千克。切忌施肥量过大,引起贪青晚熟。
(二)灌好“养胎”水,适时落干晒田 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很快和需水最多时期,是耐旱、耐寒力最弱时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响,不但影响花粉粒正常发育, 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数少、空壳多,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此时正值盛夏,日照强,温度高,适当加深水层,可以控制水温。一般保持水层2—3寸深。
(三)防治病虫害 水稻拔节后,病虫害流行,纹枯病、白叶枯病、叶稻瘟以及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等常在这一时期为害,要注意及时除治。
四、结实期管理 水稻在这时期管理上总的原则是:养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促使粒大粒饱,防止空壳秕粒。
(一)合理灌溉、适时排水 在出穗扬花期间,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调节水温,提高空气湿度,以利开花授粉。到灌浆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就是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 l一2天,再灌一次水。这样可以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的目的,有利于促进灌浆,防止早衰。进入蜡熟期,要采取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3—4天, 再行灌水。后期,收割前7—10天把水放干。
(二)适时收获 水稻收获一般在蜡熟后期至完熟初期。 这时谷粒变黄,茎、叶、穗变黄,应及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
Ⅷ 水稻插秧后管理
水稻插秧及插后管理技术
一、插秧技术
1、封闭灭草
水稻本田除草提倡使用药剂封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防除杂草,而且对防治稆生稻(落粒稻)也有较好的效果。即在移栽前3-5天或移栽后5-7天每亩用50%瑞飞特乳油60-80毫升加10%苄嘧磺隆15-20克、或用30%稻草克乳油200-250毫升兑水泼浇,或拌15公斤细潮土撒施。移栽后施药的,应保持浅水层7天左右,水层不足时应及时补水,防止药害。
2、适时插秧
各地可结合供水时期,在5月16日至6月5日之间适时插秧。
3、合理稀植
栽培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确定,做到合理稀植,一般密度为9×4-5寸或10×4-5寸,即每亩1.3-1.6万穴,每穴3-4棵。
4、合理施用底肥
在平地后拖板前,每亩施入复合肥(N、P、K含量为15、15、15)20公斤加尿素5公斤或同量的复混肥底肥氮肥用量为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45%左右(约标氮22.5Kg)。
二、插后管理
1、合理施用分蘖肥
分蘖肥应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防止水稻徒长,施用量可控制在水稻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25%左右(约标氮12.5Kg),同时应注重磷肥和锌肥的施用,做到全面平衡施肥。
2、科学管水
返青期本田水层以浅为主,一般2-3厘米为宜,决不能干田无水,分蘖期间,可浅水灌溉,分蘖末期要适当晾晒田。
3、加强病虫害防治
水稻插秧后应注重稻水象甲、潜叶蝇、二化螟,特别是灰飞虱的防治。水稻移栽后一周左右,防治稻水象甲、潜叶蝇、灰飞虱进行一次药剂防治。
再给你提供一份:
一、扶起倒苗。应及时将灌护苗水时,引起的倒苗扶起,使其直立生长。
二、灌护苗水。在水稻插秧后至返青期灌护苗水,水层为苗高的三分之二,可以保护苗不被风吹倒,不使稻苗萎蔫。
三、防止冻害。注意听天气预报,当气温接近摄氏零度,将有霜冻发生时,必须为水稻苗灌深水,从而保护水稻苗不遭受冻害。
四、插秧后的灭草。插秧后3—5天,当秧苗返青后灌3厘米的水层,进行灭草时,采用药剂灭草,即每亩水稻用60%丁草胺125克,拌12.5公斤过筛的细潮土撒施,施药时一定要堵住灌排水口,施药后5—7天不排不灌,缺水就补水。若插秧早,施药早或草大的稻田,每亩用药量可增加到150克。若插秧后没用除草剂的封闭稻田,且稗草长到1.5—2叶期时,每亩用96%禾大壮200克,采用毒土法撒施,水层管理与上述相同,施药时应保持5—6厘米水层,防止药害的发生,且也防止了那种串水灌溉降低药效的现象。
五、补苗。如果插秧时疏忽,可能有漏插空穴的,这样的必须补苗补插。
Ⅸ 秧田肥水怎样管理
良好的营养条件是培育壮秧的物质基础。秧田施肥根据肥力情况,肥力较差的秧田多施,肥力较高的少施。基肥在做好条秧板时施下,一般亩施复合肥(N、P、K含量分别为15∶15∶15)20千克;分蘖肥在二叶一心期,结合灌水上秧板时施,每亩施4千克左右的尿素;四叶期时根据秧苗生长状况施肥,生长弱、叶色差、分蘖较少时亩施3~5千克尿素,生长较旺可不施;在拔秧前3~4天亩施8千克左右的尿素做起身肥,促进发根。施肥时期根据气温高低和秧苗生长状况确定,早稻这时温度较低,可适当早些,晚稻和单季稻则迟些施用。
水分管理,在播种后2~3天内,保持表层土壤湿润,使芽谷能及时出苗;出苗后清沟排水,保持干旱环境;到秧苗长至二叶一心时上水;二叶一心以后,灌水上秧板,并保持秧板2~3厘米的浅水层,要防止秧板断水,造成拔秧困难,断秧、伤秧。
Ⅹ 当前的水稻田间管理技术有哪些
水稻是禾本科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人类食用部分为颖果,俗称大米。其田间栽培管理技术主要有:
一、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水稻移栽后,由于根系受伤,吸收水肥能力降低,地上部停止生长,叶色变黄,直到新根发生后才开始继续生长。
一查苗补苗 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须及时检查补苗,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
二看苗灌水 大苗插秧后可以灌深一些水,两三天后,落浅到一寸左右。小苗移栽,灌浅水l寸左右。
三追返青肥 当新根长出2—3寸时,可追施返青肥, 以促进新叶出生快,分蘖早。追肥时灌浅水l寸左右,每亩追施硫铵2千克左右。
四防治潜叶蝇危害 随水稻插秧,潜叶蝇也从秧田转移到大田。可喷施“乐果”,效果很好。
二、分蘖期管理 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营养体,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管理任务:要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蘖,控制无效蘖,到最高分蘖期能达到正常的“拔节黄”,为丰产打下基础。
一早施分蘖肥 在分蘖始期,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叶、长分蘖的需要,每亩施用尿素2.5千克为宜,最多不超过5千克。施肥不可过晚,否则易引起徒长倒伏。
二浅水勤灌、适当晒田 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一般灌水1寸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盐碱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质变劣,危害稻苗。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生长过旺时,可给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
三防除杂草和病虫害 除草已普遍应用除草剂,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的繁重劳动。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有时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虫害如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三、长穗期管理 水稻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 除茎秆急剧增长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蘖向两极转化,有效蘖继续生长发育,无效蘖逐渐枯死,稻田防止过早封行,保证幼穗分化良好。
一巧施拔节长穗肥 凡是拔节后叶黄缺肥田,应巧施穗肥,对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有显着效果。一般施用尿素2.5—5千克左右。不可施肥过多,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孕穗一般不再追肥,如孕穗末期茎叶发黄,呈早衰状态,可在出穗前15一18天巧施粒肥。一般每亩施尿素 l一2千克。切忌施肥量过大,引起贪青晚熟。
二灌好“养胎”水,适时落干晒田 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很快和需水最多时期,是耐旱、耐寒力最弱时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响,不但影响花粉粒正常发育, 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数少、空壳多,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此时正值盛夏,日照强,温度高,适当加深水层,可以控制水温。一般保持水层深2—3寸。
三防治病虫害 水稻拔节后,病虫害流行,纹枯病、白叶枯病、叶稻瘟以及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等常在这一时期为害,要注意及时除治。
四、结实期管理 水稻在这时期管理上总的原则是:养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促使粒大而饱满,防止空壳秕粒。
一合理灌溉、适时排水 在出穗扬花期间,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调节水温,提高空气湿度,以利开花授粉。到灌浆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就是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 l一2天,再灌一次水。这样可以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的目的,有利于促进灌浆,防止早衰。进入蜡熟期,要采取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3—4天, 再行灌水。后期,收割前7—10天把水放干。
二适时收获 水稻收获一般在蜡熟后期至完熟初期。 这时谷粒变黄,茎、叶、穗变黄,应及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