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香菇养菌期间如何管理
香菇养菌期间管理方法:
发菌期
1-7天菌丝成活期
养菌初期管理。秋季温度高,为防止烧菌,菌袋呈“#”字形堆放,堆高5-6层,排与排之间留人行道,以便操作管理和空气流通。
菌棒堆好后,保持室温30℃以下,空气干燥相对湿度70%,严防杂菌污染。 接种后3-5天菌块开始萌发。
7-10天菌丝发育前期
7-10天开始吃料,室温超过30℃时要通风降温。
菌丝块长到6-8厘米时,解开外套袋袋口。
翻堆过程中如发现有杂菌污染的菌棒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将污染太严重进行回锅;感染一点的杂菌单独放置在一个空间,通过喷洒或注射“高效绿霉净”来控制杂菌继续污染。
菌丝发育中期(刺孔增氧)
脱外袋:当菌丝发育到8-10cm时,由于菌丝生长需要氧气,先脱去菌包的外袋。
刺孔:用2厘米左右的铁钉在接种面的两侧刺3-4个孔,深度为1-1.5厘米。
码堆:改井字形码堆为三角形码堆,堆间隔离20厘米每两排设一条60厘米的人行道,以便操作管理和通风散热。
检杂:发现有杂菌污染的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小面积绿霉感染,局部注射“高效绿霉净”,并移至低温暗光处培养。出现青霉和毛霉时需加强通风,感染绿色木霉的菌棒挑出另行处理。始终保持室温在25℃以下,不能超过28℃。
菌丝发育后期(刺孔增氧)
养菌一段周期之后,菌丝发满。
菌袋内瘤状物起到2/3时,进行第二次刺孔。
刺孔从背面打孔,以满足香菇生长对氧气的需求。每袋刺50-80个,孔深5-8cm,刺孔时注意尽量不刺伤瘤状物。
刺孔后菌包转入出菇棚内,此时呼吸增强袋温会升高5℃左右,这时务必加大通风量或疏散降温,防止因袋温高导致烧菌的现象发生。
菌袋从养菌场所向出菇棚搬运时,应选择:一天中气温最低或阴天进行,中午阳光强温度高切勿搬运;要轻拿轻放,防止过大振动造成早出次品菇,消耗菌袋养分。
检查菌袋
检查是否有破口的菌袋以免造成菌袋污染,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将检查好的菌袋分类放置,区别对待。
有轻度污染的,通过喷洒“高效绿霉净”处理后隔离,低温培养,根据菇房湿度注意通风,恢复后再正常管理。
污染严重的应及时分离、处理,避免污染扩散。
㈡ 香菇出菇后,该如何管理
香菇出菇后,该如何管理?
温度差刺激性:当菌棒生理学完善.脱袋完毕后,务必采用持续4-6很大于10℃左右的温度差刺激性。当环境温度高过25℃时要采用喷雾器.遮光.自然通风等方法对菇棚开展减温,这时要注意通风与减温紧密结合,以利于菌丝纽结.现蕾,子实体一切正常生长发育。
采收:当子实体长到八成熟时,即菌盖包边条显着,菌膜初破时就可以采收。采收时培养液内没留残根,采收的菇要大.小分离储放,以防再度分栋。要留意坚决杜绝残渣渗入菇体,采收后的蘑菇要立即市场销售或送至保鲜库冷冻(采收可依据市场和客户满意度品质开展)。
事后管理方法:终止菇屋内的喷雾器.洒水5-7天,让菌丝疗养促根(假如地形较高.大风.旱天断水时间要少一些);让菌丝疗养促根,与此同时修复拱棚喜温24℃上下,室内空间环境湿度降到70%上下。拱棚修复黑喑自然环境,7-10天之后对菌棒实行灌水管理方法,使菌棒净重略低原净重,以达到下一潮子实体对水份的要求,但菌棒万不能做到或超出原菌棒净重,下面的管理方法,可参考头潮菇管理方法就可以。
㈢ 买回香茹菌棒如何种植
买回来了,这个要种植的话可以每天进行喷水就好了,然后把他们放在没有光照的地方。
㈣ 平菇菌棒长满后怎样开口管理
可以在两侧开口使平菇进一步生长。
出菇期的管理需要掌握好温度和湿度: 湿度:菌丝体保持在60~65%、出菇期70%~75%,大气相对湿度85~95%,子实体生长迅速;温度:一般20度到30度都可,低温和中低温24到26度,中高温和广温类为28度;平菇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生长迅速,要注意避光。
㈤ 怎样管理秋裁出菇菌棒不烂棒
在种植香菇的过程中,菌棒的注水问题是一大难题。菌棒注水太早,会不出菇;太迟了,菌棒又会缺水,菌丝活力减弱,出来的菇会偏小偏少。注水太重又会烂棒,太轻又不太会出菇。那么如何去把握菌棒注水的早慢、轻重问题呢?
一是,注水的早慢。菌棒在出田排棒之后,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脱袋之后,先出一批菇,然后再注水。另一种是先注水,然后再脱袋出菇。这两种方式的运用是由菌棒的轻重来决定的。菌棒如果还重,一般来说15-55的袋子,水分在3斤以上时,宜脱袋出菇后,再注水。菌棒如果轻,一般来说15-55的袋子,水分在2.8斤以下时,宜注水后,再脱袋出菇。菌棒要注水,首先是菌棒要成熟。只有判断菌棒成熟后,才能开袋或注水出菇。如果菌棒不成熟就注水出菇,那就会增加管理的难度,菌棒会烂棒、烂心。最终导致很大的损失。菌棒如果在出菇,特别是头潮菇,菌棒的水分都不高,菌棒容易缺水。当菌棒出菇很多时,菌棒中仅有的水分被所出的菇拔出,菌棒的水分就会随所出的香菇蒸发,菌棒就会缺水非常严重。此时如果不注水,菌棒中的菌丝就会因为严重缺水,导致菌丝变细变弱,活力减退。这样菌棒就会因为菌丝细小,而变得柔软不硬,容易散掉。出来的菇也是个头小,菇肉薄。菌棒的产量也会很低。所以,当菌棒在大量出菇时(往往发生在第一潮菇),菌棒在这潮菇还没出完时 (快要结束时),就要及时注水补水,否则菌丝就会失去活力,菌棒就一下子恢复不过来。不好好管理就会没有产量,导致种菇失败。
二是注水的轻重。在种菇过程,注水的轻重是很关键的。太轻了不出菇,太重了又会烂棒。特别是第一次注水时,秋栽的往往正好是十月小阳春,温度很暖和,最容易烂棒、烂心。而菌棒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注水时,最容易吸水,不小心菌棒就会一下子太重了,很难控制注水量。那这么办呢?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注水时,最好用一枚或两枚注水针注水。同时所注的水不要太冲,这样好控制水量。菌棒注完水后的重量,应该在3.2-3.5斤之间为最好(15-55的袋子)。菌棒在第三次注水时,你就无论这么注水,都没关系了。切忌第一次和第二次注水时,图省力、图快,而用多枚注水针注水。
三是注水的次数。菌棒注水的次数,我们通过多年的实验。一个菌棒从出菇到结束,只需注三次水,泡一次水为最好。菌棒的补水总共四次。合理安排注水,菌棒的产量会很高,菌棒的营养也基本耗尽。有些地方菌棒的注水次数四次或五次,甚至更多。这样是不科学的。这样很费工费时,人会很累,而且产量不一定会高,是得不偿失的。我们讲的三次注水和一次泡水,是这样的:每次注水,菌
㈥ 香菇菌棒转刺孔后到脱袋期间怎么管理对温度要求怎么样遇到高温天气怎么降温菌棒可以淋水降温吗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3-30
㈦ 香菇栽培,如何给菌棒科学注水
在香菇的栽培过程中,给菌棒补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管理环节。然而注水量的多少,注水时间的早晚,很多菇农往往是凭经验注水,导致问题频发。时机把握不好,就会影响香菇的产量和质量;注水过多,菇的产量低、品质差,甚至会直接把菌丝淹死,造成烂棒。今天给菇农朋友分享香菇科学注水的方法,希望能对菇农朋友生产高产、高品质的香菇能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在香菇栽培中注水方法的一些经验总结,在实际的生产中,重要的是菇农朋友在应用时要活学活用,除了这些因素外,还要看温度、看湿度、看重量、看气候条件,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后,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注水方案,进而生产出高产量、高品质的香菇。
㈧ 香菇菌棒的管理技术
香菇菌棒安全越夏管理
1、香菇菌棒安全越夏管理要点:⑴室外越夏。室外荫棚通风好,降温快,因此,利用室外荫棚发菌能有效的减少"烧菌"发生。近两年来,云和县食用菌技术人员在云和镇的河坑、高胥、三门等村推广了室外荫棚发菌技术,使越夏香菇菌棒"烧菌"率降低至28%以下,大大提高了成棒率,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利用室外荫棚越夏发菌具体采取的措施:一是在荫棚四周搭架种植藤蔓作物如南瓜、莆瓜等,提高遮荫效果;二是在棚顶安装自动旋转自来水喷头或喷雾管,在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进行喷水降温;三是在棚内四周及过道两边挖20厘米宽,30厘米深的相通沟,在沟内放跑马水降温。
⑵室内越夏,选择室内越夏发菌,宜选在通风良好、凉爽的土墙一层房内进行发菌。除疏散堆放外,应采取各种措施降温。一是增加房内四周的遮荫设施,如搭凉棚、挂遮阳帘等进行遮荫;二是在晴天中午前后关闭房内门窗,保持房内阴凉,傍晚要及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散热;三是中午时在房内摆放水盆,用电扇进行通风散热,有条件的菇房可用空调进行降温,效果更好;四是房顶可采用喷水的方法降低温度,房内保持相对湿度在70%左右,过高过低都不利于香菇菌棒的发菌。
2、发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⑴经过接种的香菇菌棒,在高温季节来临前,应选择通风散热条件好的场所完成菌棒的散堆,移堆工作。在高温期间,严禁翻动菌棒,以防香菇菌棒受振动而增加菌丝呼吸作用而使堆温上升,引起"烧菌"。
⑵越夏菌棒在高温期间,禁止对菌棒进行割袋,刺孔,以防空气进入菌棒内部,增加菌丝呼吸作用而使堆温上升,引起"烧菌"。
⑶在发菌期间要做到勤检查,一旦发现有烂棒要及时进行处理、消毒,以防病菌蔓延造成损失。一般在香菇菌棒感染腐烂前期可采用挖除腐烂块、点的办法进行处理。处理后用生石灰加适量水调成浆状涂在创口部,进行消毒处理即可。对于一些已全部"烧菌"的菌棒,要及时进行脱袋晒料,以便重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