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管理养蜜蜂
1、对蜂的饲养管理
管理好的蜂场,可以节约人工成本,避免群蜂逃跑和死亡,使投入的最大限度转化为蜜蜂的采蜜量 管理好的蜂场,疫病发生的少,既可以节省防病害购置费用,又可以增加蜜蜂数量和质量 据报道,管理不善,对蜜蜂了解不够,使死亡和蜜量比提高20-30%,每年产蜜量会降低百分之25-35 增加成本19%。
2、蜜蜂的品种
品种是提高养蜂经济效益的首要条件,品种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蜜蜂的生产性能,蜜蜂质量的好坏、养蜂收成的大小,取决于品种。中蜂品种的优劣,又取决于选种。 劣质的品种,劣质将会在其后代中延续,虽然在繁育过程中有一些变异,但只是偶然的,所以中蜂选种要认真细致,其它蜂种也一样且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才能提高 其品质。
3、产品的销售
蜂蜜的销售是养蜂的核心,是养蜂成败的关键因素。一般情况下,蜂蜜销量好的年赚个百八十万是很轻松的,但是前提是你必须要懂得如何销售,现在市面上的蜂蜜难销售是因为,很多人认为都是假的,以至于宣传和收入不成正比,怎样合理销售是个技术活,让客户信任你,让你的蜜时常脱销,这也是养蜂人必须要考虑的问 题!
4、虫害药的防疫
养蜂场一旦暴发疫情,定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纵观现有的养蜂场,普遍存在防 疫观念淡薄的问题,防疫工作仍然是盲目性、随意性、侥幸性,不少场一年四季蜂群疫病不断,此起 彼伏,年年如此,反反复复,在经历若干年之后不得不将蜂场关闭,损失是惨重的,教训也是深刻的 。养蜂业者总是把注意力盯在蜂蜜价上,认为蜜价是蜜场能否盈利的决定因素,其实不然。如果具体到一个800箱蜂来算、月均出蜜,一个流行性腹泻,造成的直 接损失就是100多万元;而蜜价如果每千克降5元,l00kg的蜂蜜500元,800箱降价月均损失8万元,仅相当于年收入的5分之1了!
5、蜜蜂越冬问题
传统养蜂行业,到了冬季,蜜蜂会因为天气寒冷,养蜂户管理不善,导致蜜蜂被大量冻死,更别说产蜜了!我们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让蜜蜂冬季也产蜜!重大的技术 核心!
‘贰’ 秋天的蜜蜂怎么管理
1、适时换王。秋季是很多植物的盛花期,因此对于蜂群来说,秋季是非常好的一个培育新蜂王的时期。因为新蜂王的产卵能力相对于老蜂王来说要更强并且时间也会更早。所以不管不是定地养殖的蜂群还是有小转地的蜂群都要适当的培育新蜂王。
2、奖励饲喂。在秋季进行换王之后,要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让蜂王多产卵,促使工蜂对幼蜂的哺育。可用蜂蜜与水混合在一起进行奖励饲喂。让蜂王认为有充足的蜜源,提高蜂王的产卵速度以及产卵量。并且也能够让工蜂误认为外界食物充足,能够获取大量蜜源,从而提高培育幼蜂的积极性。
3、蜜蜂繁殖。蜂群在繁殖适合越冬的越冬蜂最后阶段的时候,为蜂群秋季最后的一个流蜜期。在到最后一个流蜜期后,要将蜂巢中的封盖蜜脾与空脾全部都清理出来,将其贮藏在继箱中。然后将子脾集在一起放入巢箱中,在放入子脾的时候,要根据面积调控好子脾摆放位置。
(2)九月份的蜜蜂怎样管理扩展阅读:
蜜蜂腺体释放出的一种微量化学信息物质,被称为信息素,也叫外激素。依靠空气或个体间的接触进行传播,对同种个体间来说传播的是一种“语言”,接受的个体能理解这种“语言”的含义,作用于行为或生理反映。
蜜蜂利用声与光传递信息。所谓声,就是蜜蜂振翅的声音。比如蜂王双翅振动发出的声音被称为“歌唱”,“歌声”通过巢脾传递,这是因为蜂王振动双翅是靠胸肌的振动而带动的,由于胸肌紧贴巢脾就将其振动声波传播开来,当蜜蜂感受到后,便产生停止活动的反应。
‘叁’ 蜜蜂过冬怎么管理
一般饲养管理主要有:地址选择,蜂群的排列,蜂群的检查,蜂群的合并,蜂王的诱入,养蜂放牧的方式,蜂群的饲养,盗蜂与逃蜂处理,自然分蜂及其对分蜂的控制,野生蜂的搜捕。 一、养蜂场地的选择 养蜂场所的环境条件与养蜂的成败和蜂产品的产量密切相关。应经过周密的调查,选择蜜源丰富,环境适宜的地方建立蜂场。养蜂场地周围2.5千米半径范围内,全年至少要有一两种大面积的主要蜜源植物,同时,还要有多种花期交错的辅助蜜源、粉源植物。依赖辅助蜜源植物可以培养壮大蜂群,造脾或生产蜂王浆;利用流蜜量大的主要蜜源可大量生产蜂蜜。养蜂场地要求背风向阳,地势高燥,不积水,小气候适宜。蜂场周围的小气候,直接影响蜜蜂的飞行、出勤和收工时间以及植物的泌蜜。西北面最好有院墙或密林,山区应选在山脚或山腰南向的坡地上,背有挡风屏障,前面地势开阔,阳光充足,场地中间有稀疏的小树。这样的场所,冬春可防寒风吹袭,夏季有小树遮荫,免遭烈日曝晒,是理想的建场地方。高寒山顶,经常出现强大气流的峡谷,容易积水的沼泽荒滩等地,不宜建立蜂场。蜂场附近应有清洁的水源,若有长年流水不断的小溪,更为理想,可供蜜蜂采水。蜂场前面不可紧靠水库、湖泊、大河,以免蜜蜂被大风刮入水中,蜂王交尾时也容易落水溺死。有些工厂排出的污水有毒,在污水源附近不可设置蜂场。蜂场的环境要求安静,没有牲畜打扰,没有振动。在工厂、铁路、牧场附近和可能受到山洪冲击或有塌方的地方不宜建立蜂场。农药场或农药仓库附近放蜂,容易引起蜜蜂中毒,也不宜建场。在糖厂或果脯厂附近放蜂,不仅影响工厂工作,还会引起蜜蜂伤亡损失。一个蜂场放置的蜂群以不多于50群蜂为宜,蜂场与蜂场之间至少应相隔2千米,以保证蜂群有充足的蜜源,并减少蜜蜂疾病的传播。注意查清附近有无虫、兽敌害,以便采取防护措施。对于固定蜂场,要求的条件比较严格,因此,需要进行周密的调查,将蜂群放在预选的地方试养2~3年,确认符合条件以后,再进行基本建设。 二、蜂群的排列 新开辟的养蜂场地,首先要清除杂草,平整土地;打扫干净,然后陈列蜂群。蜂群排列的基本要求是,便于蜂群的管理操作,便于蜜蜂识别本群蜂箱的位置。蜂群数量较少的,可以采取单箱单列或双箱并列;蜂群数量较多的蜂场,采取分行排列,各行蜂箱互相交错陈列,群距1米,行距2~3米,距离较宽为好。中蜂群宜散放,亦可2~3群为1组,分组放置,各群或组之间的距离宜大。交尾群或新分群应散放在蜂场边缘,使巢门朝向不同的方向,并且适当地利用地形、地物,以便于蜜蜂识别自己蜂箱的位置。 如果是转地放蜂途中,在车站、码头临时放置蜂群,可以一箱挨一箱地排成圆形或立形。蜂箱的巢门朝南,或东南、西南方向,可使蜜蜂提早出勤,低温季节有利于蜂巢保温。蜂箱用砖块、石块、木架等垫高20~30厘米,以免地面湿气侵入蜂箱,使箱底霉烂,并可防止敌害潜入箱内危害蜂群。蜂箱应左右放平,后面垫高2~3厘米,防止雨水流入蜂箱,也便于蜜蜂清扫箱底。对于蜂群的排列,要预先考虑周到,因为蜜蜂认识蜂箱的位置以后,再要变动它的位置就比较麻烦了。 三、蜂群的检查 蜂群的检查主要包括:箱外观察,巢内全面检查。 1、箱外观察 经常到蜂场巡视,在箱外观察蜜蜂的活动和各种迹象,推断蜂群的大致情况,必要时进行个别蜂群的重点检查。有无鼠害:蜂群越冬期,蜂箱前有碎蜂尸,表明发生了鼠害;如果从巢门掏出了碎蜂尸和蜡渣,说明老鼠已潜入箱内,要开箱处理。饲料缺乏:越冬后期,个别蜂群不管天气好坏不断往外飞,或在巢门前爬出爬进,提起蜂箱感到很轻,表明缺乏饲料。箱底死蜂成堆,死蜂腹缩小,喙伸出,说明蜂是饿死的。中毒死亡:蜂场上有大量死蜂,翘散开,喙伸出,腹勾曲,大多是采集蜂,这是中毒的症状。下痢症状:早春,蜜蜂飞翔排泄时,巢门附近、蜂箱前,壁有棕黑色粪污,表明越冬饲料稀薄,含有甘露蜜,或者感染了孢子虫病。胡蜂侵害:夏秋季,场地有缺头,断足的死蜂,表明有胡蜂袭击蜜蜂。发生螨害:不断发现一些体格弱小、翅残缺的蜜蜂爬出箱外,可能是遭受了螨害。蜂王情况:有蜜粉源的晴暖天气,蜜蜂频繁出入,回巢蜂1对后足携带着花粉团,表明蜂王健在。个别蜂群的蜜蜂很少出巢采集花粉,有些蜜蜂在巢门前振翅,来回爬动,可能是丧失了蜂王。分峰预兆:分蜂季节,个别蜂群很少有蜜蜂出去采集,许多蜜蜂在巢门前形成"蜂胡子",有的蜜蜂在咬巢门,说明蜂群在准备进行自然分蜂。发生盗蜂:蜜源稀少时,巢门前有蜜蜂抱团厮杀,进巢蜂腹小,出巢蜂腹大。这是发生盗蜂的迹象。通风不良:夏季,许多蜜蜂在巢门前扇风,晚间有些蜜蜂在巢前聚集成堆,表明蜂箱通风不良。进入流蜜期:全场蜂群都在忙碌从事采集,蜜蜂扇风酿蜜之声彻夜不停,表明已经进入主要蜜源植物的大流蜜期。幼蜂试飞 天气晴暖,在中午有数十只蜜蜂在蜂箱前盘旋飞舞,这是幼蜂认巢的集团飞翔,又称试飞。 2、巢内全面检查 全面检查就是对蜂群逐框进行仔细的观察,掌握蜂群的全面情况。包括蜂王、蜂数、蜜粉积存、子脾情况以及病虫害等。这种检查不要太多,一般是在春季蜂群陈列后,蜂群发生分蜂热前的时期,主要采蜜期的开始和结束,转运前后和准备越冬时进行。在采蜜期,也可结合取蜜对蜂群进行检查。 蜜蜂幼虫适宜在34~35℃的情况下生长发育,因此巢内全面检查应选择适宜的气温,以20℃以上进行为宜,在8~14℃或有部分工蜂出巢活动的情况下,只能作快速检查。采蜜期全面检查应避开出勤高峰期。 在巢内全面检查时,养蜂者最好穿浅色的衣服,戴上面网,袖口和裤管用宽紧带束起,带好喷烟器、蜂刷、起刮刀、割蜜刀等用具,检查者应站在蜂箱的侧面,背着阳光。操作时要细心,动作要轻快。如果蜂群比较安静,不需要喷烟,可以轻轻取下箱盖翻放在蜂箱后面地上,然后取下副盖放在巢门前,把一侧的隔板向外推或拿出来,再用起刮刀的弯刃顺序地插入每个巢框的框耳处,略微拨动一下,就可以一框一框地进行检查。如蜂性较凶,可在副盖一边提起后,向蜂路喷烟几下,偶尔被螫,也要冷静避开处理,切不可丢摔巢脾、拍打奔跑,否则群蜂发怒追螫,受螫更为严重。被螫处可用指甲反向刮出螫针,老养蜂者因已产生对蜂毒的抗性,无多大反应,初养蜂者可在被螫处涂一点氨水以减轻反应。 提脾的方法是用双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扣紧巢框两侧的框耳,垂直地提起来,使巢脾的一面对着视线,与眼睛约保持30厘米的平行距离,看完一面需要看另一面时,应该先将巢框上梁垂直的竖起来,并以上梁为轴,使巢脾向外转半个圈,然后将双手放平,检查另一面。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巢脾里的蜜汁和花粉散落。如箱内放满巢脾,可暂时取出箱边的第二框巢脾放在运框箱或蜂箱的旁边。提脾检查应着重注意蜂王是否存在,产卵和蜂儿发育情况,蜂王通常在子脾上产卵活动,在卵脾上容易找到,如逐一检查未见到蜂王,顺序找第二遍,若仍未找到则可记下以后再找,如急于再找,一定要过半小时,蜜蜂安定后再开箱找。当蜂王停卵或产卵少,腹部收缩时检查,若遇蜂王起飞,不必惊慌,它必定在周围绕飞,此时可提蜂一框在巢门口抖落,然后恢复箱盖,抖落的蜜蜂纷纷起飞进巢,发出音响和蜂臭,便能招引蜂王随队归巢。在分蜂季节里,还要检查有没有自然王台。看过的巢脾要及时放回蜂巢,依次恢复脾间蜂路,一般按原状恢复,或是卵虫脾居中,依次是封盖子脾,然后为粉蜜脾。检查完毕,插入隔板盖好副盖和箱盖,做好记录,并顺序检查其他各群。 当外界温度低,缺乏蜜源或只需要了解蜂群的某些情况时,可以提出少数巢脾进行局部检查,如发现提出的巢脾中有新的卵说明蜂王存在,在中央数脾上只有幼虫和封盖子,没有卵,说明已失王,一巢房中有数粒杂乱卵子,证明失王已久,工蜂产卵;提取边脾,如是空脾,蜂群处于衰退阶段,即应抽出保存,边脾存粉蜜较多,蜂数又足,则应增加空脾,巢箱内蜜蜂已满8~9框,且巢脾间及框梁上出现赘脾或新蜡,则应添加继箱和加巢础制造新脾;脾角和边框都无蜜应予饲喂糖浆,脾角上有封盖蜜房,证明贮蜜够用,边框有大面积的贮蜜则需摇蜜;巢脾上发现王台封盖,表明分蜂期迫近,应即采取措施。 四、蜂群的合并 蜂群的合并就是把两群或多群蜜蜂合并组成一个蜂群。强壮蜂群是获得蜂产品高产的基础,而且管理方便。弱群不但没有生产能力,还容易发生盗蜂,或感染病虫害。所以群势过弱,没有生存能力的蜂群,都需要及时合并。 每个蜂群都有其特殊的气味,称为群味。群味是由蜂群的各个成员的信息素和各种成分等的气味混合形成的。蜜蜂凭借灵敏的嗅觉,能够辨别本群的蜜蜂和其他群的成员。如果随意把不同群的蜜蜂合并,就会引起互相斗杀。 1、合并蜂群的注意事项 原则上应将弱群合并入强群,无王群合并入有王群。如果两个有王群合并,则在前一天先捉去1只质量差的蜂王。如果被并群的群势较强,可把它分成2~3份,分别合并到其他蜂群。为减少被并群的蜜蜂返回原巢址,最好将它与相邻的蜂群合并。合并蜂群前,应仔细检查被并的无王群,确保被并群无蜂王和无王台。合并蜂群宜在傍晚进行,这时蜜蜂大部已经归巢,而且没有盗蜂袭扰,便于操作。为了保证蜂王的安全,可用扣脾笼、王笼把蜂王关入,在蜂群内临时保护起来,合并成功后再放出。丧失蜂王时间过长,巢内老蜂多、子脾少的蜂群,要先补充1~2框未封盖子脾后再合并,或者把它分散与几个蜂群合并。 2、合并蜂群的方法 有直接合并和间接合并两种方法。直接合并 这种方法适用于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这时,各个蜂群都采集同样的蜜源,浓烈的蜜味使各群群味基本相同;同时蜜源丰富,蜜蜂放松了警惕,容易合并。早春,刚搬出越冬室的蜂群也容易合并。 把有王群的巢脾连蜜蜂调整到箱内一侧,将被并群的巢脾连同蜜蜂放入另一侧,两部分巢脾间隔一框的距离,或者中间插上隔板隔开。合并蜂群时,可向箱内喷一些烟,或者喷少许白酒,混淆两者的群味。亦可向两群喷洒蜜水,其中加点香精更好。次日,把两群的巢脾靠拢,多余的巢脾抖落蜜蜂后提出,盖好箱盖即可。间接合并 是使两群蜜蜂逐渐接触,或者群味混合后到一起。间接合并安全可靠。做法是:傍晚,取下合并群的箱盖和副盖、覆布,铺上一张扎有许多小孔的纸张,上放一空继箱,把被并群的巢脾连同蜜蜂放入继箱内,盖好箱盖。蜜蜂把纸张咬穿,两群就自然合并了,然后整理蜂巢。亦可在巢箱和继箱间加一个铁纱盖,经过2~3日,两群群味混合后,撤去铁纱盖,将蜂群合并。炎热天气,继箱里的被并群要通风。 五、蜂王的诱入 蜂群的蜂王突然丧失,或蜂王衰老、残伤、产卵力下降需要更换,在人工分蜂组织新蜂群时,以及引进优良种蜂王时,都要诱入蜂王。蜂王分泌的信息素,使蜜蜂能够识别本群蜂王和陌生蜂王。蜜蜂遇到陌生蜂王就会攻击,因此诱人蜂王时要保证蜂王的安全。在更换蜂王时,先把淘汰的蜂王取出;如果给强群更换蜂王,淘汰其蜂王后,可把蜂群分成两部分,先给部分诱入蜂王,诱入成功释放蜂王后,再将另一部分合并。给无王群诱入蜂王时,要把其巢内的王台全部毁除干净。在诱入蜂王前两天,对被诱入的蜂群进行奖励饲喂,则蜂群容易接受诱入的蜂王。诱入蜂王后,不要急于开箱检查。每日在箱外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如果巢前没有蜜蜂来回乱爬,巢前附近地面未发现蜂王尸体,蜜蜂采蜜、采粉活动正常,就是诱入成功的表现。诱入蜂王也分间接诱人和直接诱入两种方法。 1、间接诱入 间接诱入蜂王是使用器具诱入,蜂王安全,蜜蜂容易接受。尤其是诱入种用蜂王和给失王较久的蜂群诱入新蜂王,安全可靠。用全框诱人器诱入蜂王,既安全又不影响被诱入蜂王的产卵。把有蜂王和蜜蜂的巢脾装入全框诱入器,脾上要有一些贮蜜,关上上面的盖板,放进无王群里,经过3~4日,撤去全框诱入器即可。由于蜂王在蜂群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并正常产卵,容易被蜂群接受。通常是使用安全诱入器。把蜂王装入器内,选1个幼蜂多、有少量蜜的子脾,把安全诱入器的底板抽出,把它扣在有数只幼蜂和一些蜜房的地方。经过一两天,如果有一些蜜蜂围在铁纱外面,甚至有的蜜蜂咬铁纱,说明蜜蜂没有接受,需要继续将蜂王囚禁几日。铁纱外面没有蜜蜂包围,有蜜蜂饲喂蜂王时,就可以把蜂王释放。用粗铁纱制成长15厘米、宽12厘米、高1.5厘米的大形扣脾笼诱入产卵蜂王,不影响蜂王产卵,效果很好。用薄纸卷成的小纸筒也可作诱入器用。把蜂王装入纸筒,封上两口,纸筒外涂少许蜜,挂在无王群的两个巢脾之间。 2、直接诱入 是把蜂王直接放入蜂群。通常在大流蜜期,或者即时换王时用,主要凭个人经验试行,方法各种各样。傍晚,朝蜂王喷少许蜜水,把它放于无王群巢门前或巢脾的框梁上,让它爬入巢内。也可从无王群提出2框蜂抖落在巢前,把蜂王放人蜜蜂中,让蜂王和蜜蜂一道爬进蜂箱。更换蜂王时,把要淘汰蜂王的巢脾提出,将蜂王取走,立刻把换人的蜂王放在该巢脾上,放入蜂群。也可向诱入群中喷酒、蜜水或烟。另一种方法是,准备1只新蜂箱,把需要诱入蜂王群的巢脾逐脾提出,捉去蜂王,削净王台,然后把带蜂巢脾放入新蜂箱,放到原址一旁。原箱留下外侧的边脾和几个空脾,收容返回的蜜蜂。这样把蜂群的飞翔蜂分离出去,巢内只留下幼蜂,然后直接诱入蜂王。诱入成功后,再与原箱的蜜蜂合并。 3、围王的解救 直接诱入的蜂王、间接诱入的蜂王释放后,或者发生盗蜂,或者新蜂王交配返巢误入它巢时,都有可能被蜜蜂包围、咬杀。从箱外观察,如蜜蜂秩序混乱,则立刻开箱检查,在巢脾或箱底看到有蜂球,就是蜂王被围。可将蜂球放入水中,迫使蜜蜂散去,捉出蜂王察看。如果蜂王没有伤残,用安全诱入器扣在巢脾上重新诱入;否则将蜂王淘汰,纠正蜂群中存在问题后,重新诱入蜂王。 4、蜂王飞逃的处理 直接诱入或者间接诱入释放蜂王时,有时蜂王飞走。当时如果箱盖是打开着的,要保持原样,不久蜂王就会飞回。倘若盖上箱盖,改变了原样,蜂王飞回时,常误入它群而被杀。 六、养蜂放牧的方式 养蜂的综合经济效益是养蜂生产活动最终经济效果的体现。从群纯收入、每百元产值的物质费用和生产成本、每一劳力的净产值以及每一养蜂工日的净值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经济效益结果的比较是最全面、最客观,最能说明不同饲养方式所取得的经济效果不同。 当前养蜂放牧的方式有大转地、小转地、定地三种。定地饲养是指蜂群基本上在固定的蜂场饲养,但有时也将蜂群转移到附近有蜜粉源的地方采蜜或进行繁殖蜂群。大转地饲养是跨省界,将蜂群长途运输到上千公里以外的主要蜜源植物地区,从事养蜂生产。小转地饲养是在定地养蜂的前提下,为充分利用蜂场几十、几百公里范围内的短途转地饲养。 实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转地饲养,能让蜂群在一年之内,连续赶采多个大蜜源,增加蜂产品产量和蜂群的繁殖,战胜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但是各项开支大,风险也大。长途转地饲养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有组织地进行,大转地养蜂不仅要支出大笔的运费,人工费用相对也较多,自然成本就高。 定地养蜂的产量高,因为定地养蜂比较容易做到常年保持强群,特别是花粉充足的地方,常年保持强群,王浆高产的优势更为明显。同时定地养蜂节省了一大笔运输费,人工费用也较少,但是不能充分利用蜜源资源。小转地养蜂既能充分利用蜜粉源,又没有大转地养蜂的费用高,所以每劳力的净产值较多,蜂蜜、蜂王浆、蜂蜡和蜂胶等产品的成本都较低。而且以小转地饲养亏本的蜂场最少,而定地最多,大转地居中。通过对产量、产值的比较,生产成本的比较,经济效益的比较,在当前养蜂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为了使养蜂生产有较多的盈利,采用定地结合小转地的方式饲养比较合适,有利于发展蜂群的生产潜力,开展多品种生产,风险也比较小。在有多个连续大蜜源地区,也可定地饲养,在养蜂的同时抽空从事别的农副业生产。转地饲养的管理措施是: 1、落实场地 对某一地方经过实地考察以后,了解到该地主要蜜源植物的种类、面积、开花时间、气候情况以及历年到该地放牧蜂情况和蜂蜜产量以后,提前落实摆放蜂群的场地。 2、调整蜂群 转地前,对蜂群群势进行适当调整,重新布置蜂巢,固定巢脾,使蜂巢便于空气流通,以保证运输途中的安全。调整群势:蜜蜂多、子脾多的强群,在运输期间由于空气流通不畅,最容易被闷死。在转地前,把强群过多的蜜蜂和子脾调整给较弱的蜂群,使继箱群保持12~15框蜂,6~8个子脾。巢箱放7~9个脾,继箱放5~7个脾,每个脾上有七八成蜂。在转地前一周左右,从强群提出带蜂或不带蜂封盖子脾补给弱群。临起运前夕,在蜜蜂大量飞行时,可以把强群原位置换上弱群,让强群的飞翔蜂飞入弱群。也可以在傍晚将强群的纱盖连同聚集的蜜蜂与弱群的纱盖对调。7~10框蜂的平箱群,可以临时加上一只空脾继箱。调整蜜脾:转地前根据群势留蜜脾,继箱群选留2个封盖蜜脾,平箱群选留一个封盖蜜脾,放于巢箱内的外侧。同时抽出没有哺育过蜂子的新巢脾,特别是新的蜜脾和未封盖的整框蜜脾,防止新脾断裂和坠毁。此外还要调整粉脾,双王群往往缺乏花粉,可抽补花粉脾。加水脾:在盛夏运输途中消耗水分较多,包装前给每群一个灌上清水的脾,放在继箱内巢脾的外侧。巢脾的排列:各类巢脾的排列,要有利于蜂群的生活和通风,使巢箱和继箱都有相当的空间,便于蜜蜂空气流通。春季气温较低时,群势也不强大,对蜂巢可以不作大的调整,子脾仍放在中央。高温季节,群势强,将子脾和空脾分放在上下两箱体内,在一侧两侧或者中央留有空间。 3、蜂群包装 主要是使巢脾固定,不摆动,将巢箱和继箱连接起来,最好用巢脾固定器将巢脾固定。亦可用长40毫米、宽15毫米、厚12~15毫米的木条卡在各巢脾之间。外侧加隔板,用铁钉固定。连接巢箱和继箱的方法有多种。用竹板连接省钱,但损害箱体。方法是:用4块长200毫米,宽20~25毫米的竹板钉在蜂箱的前后壁呈八字形。使用箱外包装器或者打包机,用塑料带子把巢箱、继箱和箱盖连接在一起比较方便。如果巢箱和继箱没有纱窗,必须使用铁纱副盖,以保证通风。将铁纱副盖钉在继箱上。打开箱盖上的通气窗。最好用麻绳将蜂箱绑扎,便于搬动。傍晚,当蜜蜂大部分进巢时,喷烟或者喷水驱赶蜜蜂进巢,然后关上巢门。最好使用铁纱巢门。 4、装运蜂群 装运过农药,有毒化学品的车、船不能装运蜂群。公路使用卡车,江河使用船在夜晚运输蜂群比较安全。短途可使用胶轮手推车。蜂箱门朝后,使巢脾与车厢平行。养蜂人员必须随蜂押运,以便及时处理特殊情况。蜂群运到目的地,及时把它们搬到场地,分散摆好,向巢门喷一些水,然后打开巢门。次日检查蜂群,整理蜂巢。 七、蜂群的饲养 蜂蜜和花粉是蜜蜂的天然饲料。为维持生活和哺育15万~20万只蜂子,一群蜂1年需消费花粉15~20千克,蜂蜜80-150千克。这些饲料蜜蜂能够采集、储备,而且还有盈余。人们为了加快蜂群发展,快速繁殖蜂群,多生产蜂王浆,以及在歉收年补足蜂群饲料,需要进行饲喂。 1、喂蜜或糖 给蜂群喂蜜或喂糖可分为补助饲喂和奖励饲喂2种。补助饲喂 补助饲喂蜂群的原因主要是:①早春,越冬蜂群的储蜜消耗完了;②长期阴雨,蜜蜂不能出巢采集,或者蜜源缺乏,蜜蜂采集的蜜、粉不够它们的消耗;③蜂群的越冬饲料不足;④给新分群补充饲料。在以上情况下,需使用框式饲喂器或箱顶饲喂器,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大量饲喂。奖励饲喂 奖励饲喂的目的是①春季,为了刺激蜂王产卵。加速蜂群发展壮大;②大流蜜期以前,促进蜂王产卵,为主要蜜源培养适龄采集蜂;③秋季,为了培养大量的越冬蜂。奖励饲喂每次的饲喂量少,延续的时间长,通常采用瓶式饲喂器饲喂。 饲料可分为浓稠饲料、稀薄饲料、蜜粉混合饲料和干糖。①浓稠饲料补助饲喂采用浓稠饲料。即4份蜜对1份开水,搅拌使其融化;白砂糖2份加水l份,文火化开;在糖浆中加酒石酸0.1%,煮沸立刻撤火,可促使蔗糖浆转化。酒石酸在化工原料或化学试剂商店有售。②稀薄饲料1份蜜对1份水或者1份糖加2份水,搅拌化开,用来进行奖励饲喂。③蜜粉混合饲料用10份蜜溶解在10份开水中,降温后混合l份花粉。生产蜂王浆时,喂蜜粉混合饲料,可刺激蜜蜂分泌蜂王浆;造脾时,喂这种饲料可增加蜂蜡的分泌,加速造脾。④干糖在蜜蜂活动季节,可喂干糖。在木制副盖中央开1个直径20毫米的圆洞,将白糖放在副盖上,置于蜂巢上,蜜蜂即可采食。要注意盖严箱益。 2、喂花粉 花粉是蜜蜂的蛋白质饲料,在缺乏花粉时要补喂。花粉脾:在粉源丰富时,可从蜂群提出花粉脾,集中起来放在继箱内,加在少数蜂群上,让蜜蜂保管,预备不时之需。花粉糖饼:4千克花粉加7.5千克左右的浓糖浆,混合均匀,制成软硬适宜的糖饼。喂蜂时,把它摊在蜂巢的框梁上,上盖1张蜡纸或者塑料薄膜。每群每次喂100~300克,以蜂群能在7~10日内取食完为度。 3、喂花粉代用品 脱脂大豆粉、酵母粉、乳粉、豆浆等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作为花粉代用品。脱脂大豆粉:干花粉l千克加温水1千克,泡12小时,使花粉团撒开,加脱脂大豆粉3千克,与6.5千克浓糖浆混合,制成糖饼。喂法同上。酵母粉:干酵母1千克加温水1千克,泡1小时,对入10干克稀糖浆中,煮沸,放温后喂蜂。每群每次喂300克左右,以在2日内食完为准。也可用食母生代替。 4、喂水 水是维持蜜蜂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蜜蜂还要用水调节蜂巢的温湿度。有蜜源时,蜜蜂可从花蜜得到水分。早春和夏季干旱时期,蜂群每日有数百只蜂专职采水。在巢内或巢门喂水,可减轻蜜蜂劳动和伤亡。新疆地区干旱,蜂群越冬期也要从巢门喂水。在蜂场设置饮水器,或有浮板的水盆,也可用瓶式饲喂器在巢门喂水,或用框式饲喂器在巢内喂水。
‘肆’ 秋分蜜蜂怎样管理
转眼炎热的夏季即将来临,我们都知道夏季天气炎热,作为以养蜂为业的朋友,我们该怎样才能让蜜蜂安全的度过炎热的夏季呢?说到这点我们很多养蜂的朋友在养殖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经验,也给出一些夏季养蜂的管理建议,希望能帮到养蜂的朋友们。
第一:防害,我们都知道夏季天气炎热,是蜜蜂活跃的时期,同时也是蜜蜂的天敌活跃的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做好防害准备。对于蜜蜂的天敌,在前面前面的文章中其实蜂部落小编已经有介绍,主要就是通过垫高蜂箱的方式来避免蚂蚁、蟾蜍等害虫的侵害,我们可以用支架之类的将蜂箱垫高距离地面三十到四十厘米。同时要注意覆布不要太厚,要能遮光透气,对于巢门要注意设置网格片,避免蜜蜂天敌入侵蜂群,还要避免阳光直射。
第二:除虫。夏季是蜂螨的一个活跃期,所以我们要注意关王杀螨虫,虽然小编一直提倡中药疗法,但是不得不说,现在很多西药用起来不但方便,而且效果很好,但是我们都知道,国产蜂蜜药物残渣是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也有朋友说过,蜜蜂都没有问题,人自然也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国产蜂蜜的一个弊端。在饲料方面,如果不是培育蜂王或者新分蜂群的话,不管蜂箱中有没有蜂蜜都不用喂养饲料。
第三:检查蜂脾,对于无用的雄蜂可以进行人工杀灭。如果天气太热可以人工降温,可以通过喷水的方式,还要注意当地的水源,如果蜂场附近没有水源,要注意人工设立蜜蜂饮水的地方。
第四:不要在中午的时候开箱检查,这点相信我们很多朋友在看蜂部落小编文章的时候都已经注意到了,如果我们非要检查,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晨或者傍晚的时候,至于原因相信大家都懂。
关于蜜蜂夏季的管理方法很多很多,俗话说高手在民间,相信我们有经验的朋友们在养蜂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办法,不妨分享出来,让大伙也学习学习。
‘伍’ 养蜂技术大全 怎样养殖蜜蜂
蜂箱选择技巧:因为蜂箱长期露天放置,风吹、雨淋、日晒,蜜蜂在蜂箱里生活抚育蜂子,贮存饲料,所以蜂箱的结构必须符合蜂的生活习性,尺寸应标准统一,结构要坚固耐用。制造蜂箱的木料应选用坚实、质轻、不易变形的木材,而且要充分干燥。北方应多以白松、椴木、桐木制造,南方以杉木制造。
巢脾的修造和保养,修造巢脾应选择在春末,待气候稳定之时,气温在15℃左右的时候开始。巢脾需防止盗蜂和鼠患,保存时最好用药物熏蒸保存。
关于盗蜂的问题处理。平常应经常仔细检查蜂箱,如果发现有能钻入蜜蜂的缝隙,应及时用纸或泥封堵。发现有盗蜂的蜂群应移到五公里以外的蜂场管理。
蜜蜂养殖春季非常管理非常重要,养蜂同样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蜜蜂生产繁殖期。所以,做好春季管理尤为重要。春季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供给充足饲料,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春季蜜蜂管理要注意加强保暖,防止蜂螨。应经常巡视发现问题,每半个月掏出死蜂。如果发现有蜂脾残渣堆积,应及时开盖检查,一般这种情况是有老鼠,及时更换被老鼠咬坏的蜂脾。
春天飞出的蜜蜂需要良好正常的排便。正常的排便像高粱米粒或线条。如果蜜蜂肚子肿胀,趴在巢前排泄并有稀点,说明蜂群的饲料不良或者受潮,应及时更换。
春天,蜜蜂飞出越多说明蜂群越强、越健康。如果蜂箱很少有蜜蜂飞出,则应快速检查,及时处理。应选择天气状况良好,至少在8℃以上气温的中午开箱检查。
‘陆’ 如何饲养蜜蜂
首先就是选择养蜂的场地,一是要有好的蜜源地,蜂场的选择要背风向阳,要有树林做好,不要太潮湿也不要太晒的地方,不要在大的水塘或河流边上。
蜜蜂饲养管理用具有多处,除蜂箱外还有巢础、分蜜机、面网、起刮刀、蜂帚、隔王板等都是必需的,根据蜂的规模选用,其他蜂具如生产蜂王浆、生产蜂花粉等的用具可根据需要购置。养蜂的专用工具。一端是弯刀,一端是平刀。 用它撬动、刮、铲东西。如撬动副盖、刮铲蜂箱内和巢框上的污物。
‘柒’ 蜂群越冬期如何管理
越冬期间,要求不让蜜蜂飞出蜂巢。其办法是用木板或厚纸板挡在巢门前面遮光。在包装以后如有蜜蜂飞出,就说明箱内温度过高,要扩大巢门加强通风,必要时可撤去蜂箱上面的部分保温物,使之散热。越冬后期选择晴天,撤去挡板,促使蜜蜂飞行排泄。调节巢门是越冬蜂群管理的重要环节。巢门不能太高(6~7毫米高即可),以免鼠钻进去为害。巢门宽度,弱群双王同箱,留60~70毫米,中等箱(单箱)留80~90毫米,强群(继箱群)留50~60毫米。蜂箱里面空间大,巢门可留小一点,空间小,巢门则留大一点。蜂群越冬期间,由于巢门小而发生问题的较多,因巢门偏大而发生问题的反而少,所以还是以“宁冷勿热”为佳。越冬的中后期,用铁丝钩每15~20天掏一次死蜂。掏死蜂时动作要轻,防止惊扰蜂群。如果巢门没有结冻也没有挂霜,说明温度高了,要适当地加强通风。在越冬期间,无特殊情况不能随便开箱检查蜂群,主要根据箱外观察来判断箱内情况。举例如下:
(1)失王蜂群越冬期间,有时会发生失王现象。蜂群失王以后,晴暖天气的中午会有部分蜜蜂在巢门内外徘徊不安和抖翅。开箱检查,如果确是失王,则诱入贮备蜂王,或与弱群合并。
(2)口渴蜜蜂在越冬期间吃不成熟或结晶的饲料,能引起“口渴”。蜜蜂口渴的现是散团,巢门内外有一部分蜜蜂现不安8用洁净的棉花或纸蘸水(水内不能加糖或蜜)放在巢门口试一下,如果蜜蜂吸水。则说明不安是由于口渴引起的。对于这样的蜂群,要及时用成熟的蜜脾,没有蜜脾可将蜂蜜(不加水或只加2%~3%的水)用文火煮开,灌脾,将箱内的蜜脾换出来。蜜蜂口渴与失王现的区别:失王是个别群,口渴是多数群;失王群的蜜蜂抖翅不采水,口渴群的蜜蜂采水不抖翅。
(3)鼠害如果在箱外发现有缺头、缺胸的碎蜂尸,说明鼠在箱外,可用捕鼠器捕杀。如果发现箱里有碎蜂尸,说明鼠已经钻到蜂箱内,若是从巢门进去的,傍晚将巢门放大,用长铁丝钩掏箱底,使鼠受惊逃出来,然后将巢门作妥善处理。若是咬破箱底或箱壁进去的,应及时修好破洞,并将鼠驱除。
(4)缺蜜越冬后期,在一般蜂群很少活动的情况下,如果有的蜂群的蜜蜂不分好坏天气,不断地往外飞,则可能是箱内缺蜜。对于这样的蜂群要及时搬到室内检查,如果确是缺蜜,则加进蜜脾,抽出空脾,等蜜蜂全部上脾并结团之后再搬出去,依旧做好包装。没有蜜脾,可以用熟蜜1份,白糖4份,混合揉成糖棒,插入蜂团中心喂饲。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捌’ 养蜜蜂的方法是什么
1、蜂螨小蜂螨严重,而且封盖子脾又较多时,应将所有封盖子脾抽出,用硫磺烟熏3-5分钟,熏后通风10-20分钟将子脾送回原箱。
2、美洲幼虫病预防每框蜂可喂3万单位四环素,或先锋霉素。发病治疗,可用磺胺噻唑纳和土霉素片交替或混合使用,每片混合稀蜜液喂蜂16框,连续喂7-10天。
3、大肚病又叫痢疾病,大多是蜜蜂消化不良和没有及时排泄所致。可用氟哌酸、酵母片一定剂量混合在40-50%的稀蜜水中饲喂2-3天。
4、黑蜂病又叫瘫痪病。主要由于低温和环境潮湿引起,可用20万单位金霉素或新生霉素糖浆治疗,每隔2天喂1次,连续3-4次。
5、白垩病可用浙农大蜂研所研制的白垩净二号,每个幼虫脾喷0.4克,有较好的疗效。
认真做好预防植物蜜粉中毒、农药中毒和病虫害危害工作,实施安全生产,保障蜂群健康。
蜜蜂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蜜蜂科、蜜蜂属。
一、品种介绍
(一)意大利蜂
是一种黄色蜜蜂,原产地意大利。意大利蜂的工蜂腹部一般有三个棕黄色环节,后三节黑色。蜂王腹部一般呈棕黄色,尾端大都呈黑色。
意大利蜂适应性强,性情温驯,便于管理,蜂王产卵力和工蜂哺育力强,分蜂性弱,容易维持大群;工蜂采集力强,善于采集成片蜜源和流蜜时间长的大宗蜜源,泌蜡多,造脾快。意大利蜂的缺点是蜂王产卵没有限制,饲料消耗较多,越冬性能较差,容易出现盗蜂和迷巢,躲避敌害的能力不如中蜂。
(二)中蜂
北方的中蜂体形较大,耐寒性比南方的中蜂强,对南方的湿热气候适应能力较差。南方的中蜂体形较小。
中蜂蜂王一般呈黑色,也有少数腹部呈暗红色;工蜂的腹部黄褐色带黑环。中蜂耐寒耐热,飞翔敏捷,嗅觉灵敏,善于采集零散蜜源和躲避敌害。中蜂造脾性能好,不采树胶,腊质优,抗螨能力比西方蜜蜂强。中蜂缺点是容易发生自然分蜂和飞逃,也易产生盗蜂等。
最适合浙江饲养的有王浆蜂蜜双高产的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以及平湖、长兴的优质蜂王,本地意大利蜂,卡尔巴阡蜂等。
二、蜂群的结构
蜂群是蜜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单位,由蜂箱、巢脾和三型蜂组成。所谓“三型蜂”,就是工蜂、蜂王和雄蜂三种类型的蜜蜂。
一群蜂通常由一只蜂王、上万只工蜂以及繁殖期培育的少数雄蜂组成。
(一)蜂王
蜂王是唯一发育完全的雌性蜂,蜂王的身体比工蜂长1/4-1/3,体重比工蜂约重2倍;寿命较长,可活4-6年。蜂王的职能是产卵,还在维持群体生活的蜂群中起到核心的作用。
(二)雄蜂
雄蜂比较粗壮,雄性器官发育完全,视觉特别发达,蜂群中雄蜂是新蜂王的配偶,在蜂群繁殖上起着重要作用。雄蜂寿命仅3个月,它不会采蜜,依赖工蜂喂饲,且食量大,为工蜂食量的几倍。在繁殖季节过后,要进行人工“杀雄”,在秋末冬初季节,工蜂为了节省饲料,也会将雄蜂驱逐出蜂箱外,让它冻饿死亡。
(三)工蜂
个体最小,要担当蜂群的一切劳务,如采集花蜜和花粉、酿制蜂粮、哺育蜂儿、饲喂蜂王、修建巢房、守卫蜂巢、调节蜂群内的温度和湿度等。
三、蜂群管理要点
(一)转地放蜂
转地放蜂是湖州养蜂的主要形式之一。
1、确定放蜂路线。这是指蜂场全年蜂群繁殖、生产所经过的放蜂场地路线。可归纳为东、北线和中线、西线三条。下例举东、北线。
东、北线。元旦前后北方/蜂群→福建、广东越冬、繁殖 2月底、3月初沿/鹰厦线、浙赣线、皖赣线→江西、安徽采油菜、紫云英蜜 3月下旬、4月上旬/浙赣线、沪杭线、沪宁线→浙北、苏南、苏北和皖北等地采油菜、紫云英蜜 4月底到5月初沿/津浦线、陇海线、胶济线→到苏北、鲁南等地采刺槐蜜,也有的到河北采刺槐蜜 5月底6月初/出山海关→黑龙江、吉林等地利用山花繁殖,采集7月的椴条蜜;也有部分蜂场到辽宁采草木樨蜜,到北京、辽宁采荆条蜜,到黑龙江采油菜蜜或草花蜜等。
越冬性强的蜂群,有的就在本地越冬繁殖,或到江西繁殖,到3月份按上述顺序北上采蜜。蜂群采完椴树、荆条、草木樨、油菜蜜后,就近采胡枝子、向日葵、荞麦、草花蜜等,到8月底9月初蜜源结束,多数蜂场、养蜂户南返本地采集茶花,繁殖越冬蜂,部分蜂场留在东北越冬至11月下旬再返回本地。
同时要物色好蜜源场地。①蜜源面积大,放蜂密度小。②蜜源植物长势好,流蜂稳定。要掌握好蜜源花期衔接才能追花夺蜜,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二)定地放蜂
将蜂群固定在一个蜜源较丰富的地方,并在附近适当搬迁放蜂。本省的主要蜜源有3-4月开花的油菜,花期20-30天,4-5月开花的紫云英,花期20-30天,5月初开花的柑桔,花期10天左右,6月中旬到7月中旬开花的乌桕,花期20-25天,7月到9月上旬开花的棉花,花期60天,10-11月开花的茶叶花。还有部分荆条、枣花、百合、枇杷花等。
(三)四季蜂群的管理
1、春季
①在油菜花开花初期,选择晴天进行蜂群的检查和整顿。抽去无蜂、少蜂、雄蜂多的巢脾和已经长霉的蜜脾,为蜂王产卵创造条件。不足一脾的蜂群及时合并。为了保存优良的机动蜂王,可将弱小蜂群组成双王群。
②早春要加强巢内外的保温。晴天气温14℃以上时,去掉薄膜,适当开大巢门,蜂群可在箱的周围活动晒太阳,同时清除蜂箱湿气。
③做好加蜜脾工作,当蜂箱缺蜜时,应加巢脾,将蜜液加温到37℃,灌于巢脾两面,放入箱内,供蜂群食用。一般安排在中午气温14℃以上进行。
④油菜开花初期,不论箱内贮蜜丰欠,都要喂浓度为40-50%的稀蜜水,以刺激蜂王的产卵和促进工蜂的内勤工作,喂量:每箱蜂群在7框以下,每次喂量为0.25公斤;在8框以上,每次喂量为0.5公斤。勤检查,吃完再喂。
⑤油菜花后期和红花初期,应培育新的蜂王。当蜂群进入增殖期,应及时添加无雄蜂房的优质空脾,使蜂群迅速繁殖,箱外应设置喂水器,水中加入0.5-0.9%的食盐,供蜜蜂吮食。
⑥进入红花期,应多造新脾,以待大流蜜期有足够的空脾贮蜜。同时要抓紧生产王浆和蜂蜜,同时也避免了分蜂现象的发生。
2、夏季
夏季大流蜜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约1个月左右,主要做好防暑降温,把蜂箱放在树荫下。在蜂箱周围放几个水盆,内盛0.5%的盐水供蜜蜂吸吮。这时期,应在早上7点以前摇蜜;把蜂群中多余的巢脾提出;同时从小群中抽调封盖的老子脾补充采蜜的蜂群,以增强和壮大蜂群,增加王浆和蜂蜜的产量。后期花粉稀少,当箱内进蜜逐日下降时,应把蜂群迁移到有蜜源的地方,促进蜂王产卵,为下一个蜜源期培育壮大蜂群做好充分的准备。
3、秋季
①秋季花蜜丰厚,花粉丰富,抽取一部分粉脾贮备起来,供第二年春季繁殖之用。留足越冬饲料,每箱蜂留足越冬饲料,每箱留2-3张封盖的成熟蜜脾,同时也要适当收取商品蜜。
②整顿蜂群,使各蜂群相差不大。蜜源结束后,要缩小巢门,紧缩蜂路至9毫米宽,有利于保温和防止盗蜂。
③培育适龄的越冬工蜂。在霜降以前,应增加蜜糖的饲喂量,促进蜂王产卵,培育适龄的越冬工蜂。此工作结束后,必须控制蜂王产卵,促其安定休息。方法是抽去箱内粉脾,把蜂群放在暗处。同时还要检查蜂群,防止盗蜂侵入。
4、冬季
①越冬保温,保温应分内外两步进行,内保温可在10月中旬进行,等外界气温稳定,没有较热的中午时再做箱外保温。蜜蜂喜欢在蜂箱前方向阳的巢脾中部结团,为此应把少数半蜜脾放在中部,两侧放整张蜜脾,巢脾之间的蜂路保持15毫米,以利越冬蜂团聚。
②巢门要畅通,它是蜂群唯一的空气流通口和管理人员观察、掌握蜂群的主要途径。一般保持2-3厘米长,0.8厘米高。巢门注意遮荫避免阳光直射刺激蜜蜂活动。
③掏出死蜂,15天左右检查一次,严防鼠害。及时诊断群况,一般冷时听到唰唰声,热时听到呼呼作响音,正常的声音低微。
④保持安静的环境,应放置在远离噪音和振动的区域,更不能随意搬动和敲打蜂箱。否则引起蜜蜂不安,而导致大量食蜜,消耗体力,缩短其寿命。
四、常见病防治
1、蜂螨小蜂螨严重,而且封盖子脾又较多时,应将所有封盖子脾抽出,用硫磺烟熏3-5分钟,熏后通风10-20分钟将子脾送回原箱。
2、美洲幼虫病预防每框蜂可喂3万单位四环素,或先锋霉素。发病治疗,可用磺胺噻唑纳和土霉素片交替或混合使用,每片混合稀蜜液喂蜂16框,连续喂7-10天。
3、大肚病又叫痢疾病,大多是蜜蜂消化不良和没有及时排泄所致。可用氟哌酸、酵母片一定剂量混合在40-50%的稀蜜水中饲喂2-3天。
4、黑蜂病又叫瘫痪病。主要由于低温和环境潮湿引起,可用20万单位金霉素或新生霉素糖浆治疗,每隔2天喂1次,连续3-4次。
5、白垩病可用浙农大蜂研所研制的白垩净二号,每个幼虫脾喷0.4克,有较好的疗效。
认真做好预防植物蜜粉中毒、农药中毒和病虫害危害工作,实施安全生产,保障蜂群健康。
‘玖’ 蜜蜂怎么养
科普一下新手如何养蜜蜂吧!
六、病害防治
1、胡蜂:胡蜂在山区、丘陵等地区危害尤为严重,可用苍蝇拍扑打,也可把巢脾下沿的雄蜂子脾割下拌上杀虫剂防止蜂箱周围,等胡蜂采食后带回蜂巢中便可毒杀整个胡蜂群。
2、巢虫:巢虫(蜡螟的幼虫)主要危害中蜂,尤其是群势偏弱的蜂群更易受到巢虫危害,轻者将影响蜂群的正常发展和蜂蜜产量,严重时蜂群甚至因无法抵抗而不得不弃巢而逃。
3、中蜂囊状幼虫病: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中蜂危害最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对于这种蜂病一定要以预防为主,另外盐酸金刚烷胺等抗病毒药物可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4、蜂螨:蜂螨是意蜂最主要的寄生虫,受危严重的蜂群群势会迅速削弱,采集力严重下降,甚至会造成全群.s.亡,最佳办法是在无封盖子时用高效杀螨药物灭杀蜂箱中的蜂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