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账号管理 » 冬至过后麦田应该怎样管理
扩展阅读
农村结婚房子怎样摆好看 2025-05-12 13:11:05
忘记还原密码会怎样 2025-05-12 12:47:08

冬至过后麦田应该怎样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5-11 21:28:39

Ⅰ 冬小麦如何种植

俗话说“小麦三分种七分管,管理是关键,关键在冬前”,许多朋友对冬前管理都存在一定的疏漏,认为苗期只要出好苗就可以了。其实,冬前管理是否到位,对小麦的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这一时期是每亩穗数多少的决定时期。那么,如何管理才能确保小麦顺利越冬和形成壮苗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小麦冬前和冬季的量化管理。

小麦最终产量的高低和越冬时麦苗长势是否健壮密切相关。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培育壮苗越冬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手段,农民朋友要根据自己麦田的长势,灵活进行管理。

Ⅱ 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及应该做的农事举例啊,比如,这个节气该干嘛,那个节气又该干嘛,多举几个就可以了

一、立春:日平均气温3~4℃,降水量20~30毫米。麦田清沟沥水防渍,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
二、雨水:日平均气温5~7℃,降水量30~40毫米。麦田加强肥水管理,看苗施肥,清沟排水,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
三、惊蛰:日平均气温7~9℃,降水量30~40毫米。麦田加强肥水管理,看墒,看苗,看天浇灌拔节肥,拔节水。油菜施苔肥,早稻准备育秧,植树造林。
四、春分:日平均气温8~12℃,降水量40~60毫米。长江两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后浸种催芽,开始塑料薄膜育秧,抓冷尾暖头抢睛播种。继续管好小麦、油菜和做好植树造林,改善、保护生态环境。
五、清明:日平均气温12~15℃,降水量60~70毫米。大江南北都进入了农忙季节,早、中稻先后播种,小麦拔节,油菜扬花,田间管理不能放松。玉米花生播种。
六、谷雨:日平均气温14~18℃,降水量70~80毫米。麦田要加强肥水管理,看墒,看苗,看天浇灌拔节肥,拔节水。油菜施苔肥,适时播种晚稻,夏至:日平均气温24~28℃,降雨量100超过毫米。要不失时机加强夏季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
七、小暑:日平均气温28~31℃,降雨量减少,一般60~80毫米。小暑面临着梅汛和干旱的转折期,各地在抓好防汛的同时,要及时掌握气象预报信息,加强蓄水防旱,力求做到防汛、抗旱两不误。
八、大暑:日平均气温27~31℃,降雨量90~110毫米。喜温作物,行长速度之快达到了顶峰。水肥田间管理一定要加强。晚稻插秧应抢在立秋之前。
九、立秋:日平均气温29~27℃,开始呈下降,雨量80~100毫米且分布不均匀。对晚稻要中耕除草,发生旱象要灌溉。秋播要抓紧。棉花摘顶,促进秋桃(棉)发育。
十、处暑:日平均气温25~27℃,;冷暖空气又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进入秋雨期,选题为80~120毫米。这时晚稻正处于生长关键时期。白露:日平均气温21~24,降雨量70~90毫米。要加强油菜、田园蔬菜的培育管理。森林防火的资金积累工作也要尽早落实。
十一、秋分:日平均气温16~19℃,降雨量继续减少,约15~30毫米。做好牲畜保暖越冬工作。大雪: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8℃,降雪(雨)量10~20毫米。要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
十二、冬至:日平均气温2~5℃,降雪(雨)量10~30毫米。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小寒:日平均气温1~3℃,江北0℃以下。降雪(雨)量10~30毫米。大寒:日平均气温1~3℃,降雪(雨)量10~30毫米。主要农事活动:积肥、造肥,冬修水利扫尾,开始绿化植树,清理改造鱼塘。

Ⅲ 冬小麦的管理全过程

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之时,小麦也将进入管理的关键时期,由于去冬以来我市降雪量少,给小麦的春季管理也带来了难度。
一、镇压提墒
早春化冻后首先要查墒情,由于经过越冬后土表极易失墒,若干土层超过分蘖节以下会影响生根,这类麦田需在返青期镇压提墒,使分蘖节处于湿润的土层里。
二、适时锄划,增温促苗
锄划不但具有良好的保墒、增温、灭草等效果,还具有促弱苗转壮、壮苗稳健生长等作用。各类麦田都应锄地。划锄时要注意因地因苗制宜。对晚茬麦田,划锄要浅,防止伤根和坷垃压苗;对于旺苗和徒长麦田,应进行深锄断根,控制地上部生长,变旺苗为壮苗;对盐碱地麦田,要在“顶凌期”和雨后及时划锄,以抑制返盐,减少死苗。划锄要注意质量,做到划细、划匀、划平、划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拔节前力争划锄2-3遍。
三、分类管理,科学施肥浇水
(一)弱苗管理。一类弱苗是由于麦田秸杆还田导致碳氮比例失调而造成脱肥的麦田,年前麦苗已开始发黄,冬季又没有及时施肥,春季麦苗还会继续脱肥发黄,对于这类麦田,凡越冬前没有追肥的,早春应抓紧施用,每亩可开沟施碳铵20-25公斤,使用碳铵较使用尿素肥效快10天左右,施后及时浇水,以利充分发挥肥效,促进春季分蘖成穗。另一类是晚播弱苗。这部分麦田地力较好,播量较大,冬前施肥较多的晚播弱苗,早春就以中耕保墒、提高地温为主,适当控制肥水,防止因群体猛增而造成田间郁蔽和消耗养分,肥水管理一般要在起身至拔节时进行,如果墒情不足,可在返青期浇水,宜小水轻浇,切忌大水漫灌,并及时松土,提高地温,促苗生长,对缺肥的晚播弱苗,可结合这次浇水开沟施入碳铵10-15公斤。
(二)旺苗管理
1.冬前旺苗。由于冬前生长过快,消耗养分较多,返青后生长较弱,早春如遇倒春寒天气,也会造成冻害死苗。春季要及早加强管理,以巩固年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因此要适时浇水追肥,对越冬前已追施过肥且春季田间墒情好的麦田,在土壤解冻后,要及早锄划,保墒提温;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时应进行肥水齐攻。对越冬前没追施过肥,且田间墒情差的麦田,返青后要抓紧施肥,施肥以碳铵为好,亩施10-15公斤后及时浇水中耕,以防返青后脱肥,待起身拔节期再随水追尿素15-20公斤。
2.春季旺长苗,返青后除严格控制肥水外,还要采取深中耕、镇压、化调等措施,化控是防止小麦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对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或植株较高的品种,在小麦起身期亩用20%壮丰安乳油30-40毫升,加水30公斤喷洒,以控制植株旺长,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植株高度,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抗倒伏能力。
(三)壮苗管理。对于墒情好、群体大的麦田,在春季管理措施上要先控后促、促控结合。管理上要做到以控制春季分蘖过多发生,促进主茎与大分蘖的生长。一般高产田的壮苗,返青至拔节期间不施肥、不浇水,或只施肥不浇水,实行蹲苗,并做好松土保墒工作。在拔节后结合浇水重施拔节肥,以促进穗多穗大;对土壤肥力较差或一般的地块,可在起身期结合浇水重施起身肥;追肥量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50%-60%,亩施尿素15-20公斤左右。

Ⅳ 小麦冬季管理及补救种植技术是什么

小麦冬季管理:

1、品种的选择:

应该选择产量高,品质优小麦品种。


小麦在冬季放牧会使小麦产量大幅度下降,原因是:放牧后,植株绿化面积大幅度减少,生产积累的养分明显减少,穗分化开始晚,成熟期推迟,穗少,穗小,粒少,粒轻。放牧还会对小麦幼苗造成机械伤害,加速水分的蒸腾,同时降低分蘖节覆盖程度,加重冻害的发生。

补充知识:如何补救错过的小麦种植季节

(1)七九法:从“冬至”当天开始,将冬小麦种子浸泡在井水中,第二天一早取出,在低温的环境下阴干,每九天一次,共七次。

(2)闷麦法:将发芽的冬小麦种子闷在坛子里,放在低温的环境中持续一个月。

经过以上两种方法处理的冬小麦种子,可以像春小麦一样在春季播种,也可以正常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