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买了盆碗莲,请问怎么把它从塑料桶中挪到玻璃岗中而不伤叶与根,能和鱼一起养吗
碗莲生长比较娇嫩,但也很好养.你只要注意这几方面就行.一是尽量见光照.一天保持8-10小时;二是注意通风;三是水要清洁,(自来水要放一晚才用)适量;你说的黑点可能是日照不足引起,如果发现有蚜虫,用香烟浸水杀除即可.
❷ 水桶种莲藕首先要放什么材料做底
莲藕盆栽(水缸)种植技术 由于市场上销售的花盆底部都有空,所以在在种植莲藕前应该用水泥密封花盆底部,使花盆不漏水。 一:盆土 莲藕的种植技术对于土壤的情况需要灵活掌握。莲藕对于土质的要求不高,但盆土一般要加到喷盆体的二/5或一/二,若是莲藕粗大,可以多加一些盆土,反之亦然,而且土质松软,密度小的也可以多加一些,最重要的是,加完盆土后,要在盆内注水浸泡一周左右,若盆水为浓绿色并有大量黄绿色气泡生成,就说明盆土过肥,可以用清水冲洗,直到盆水为淡绿色,清澈见底方可栽种。 二:施肥 盆栽莲藕比食用莲藕的耐肥能力要弱,盆的容积有限,莲藕在地下的伸展空间小,根系密集,所以盆栽莲藕不能盲目的过多施肥。它总的施肥原则是,浮叶期要少施肥,立叶期要施肥要勤,但量不要过大,花果期的施肥要多,施肥时,肥料不能与荷叶接触,直接放在盆中心的水里。 三:浇水 由于盆地不漏水,夏季是它的生长旺季,但雨水也是醉倒的,并且还能蓄水,冬季休眠期不要加水,所以莲藕的种植技术一大秘诀还在于不需要勤浇水,一般情况下,在它生长旺盛时每周浇一次水就可以了,确保它不缺水,对于水质也没什么要求,无污染的荷塘水即可。 四:虫害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便在于它的表面有一层蜡性物质,因此只要放在通风向阳处,他基本是没有什么病害的,只有在早春时节可能会感染蚜虫,用用洗衣粉加水陆00倍稀释,就可以喷杀。南方可能会长出青苔或浮萍,可以人工捞出即好。 五:越冬管理 这是莲藕种植技术的一大重要事项,在降霜之后,我们要剪除叶柄、花梗、枯叶。在盆中加满水,依据地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长江以南可以直接露地越冬,黄淮地区,用双层膜原地覆盖,东北、西北地区,盆上盖一层塑料膜,膜上要加一些土,然后再盖膜
❸ 水桶真能种植莲藕吗
可以,培植起来比较难。塑料桶比铁桶好,铁桶比陶缸好
❹ 种植莲藕施肥管理怎么做如何施肥才能产量高
莲藕也被称为光明,清代是一个女王致敬。由于其营养价值富裕,因此它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其种植区自然是增加。虽然莲藕是美味的,但不好,最近有农民询问莲藕如何受精,很难分享种植莲藕的技能。莲藕种植莲花是什么脂肪?莲藕是如何受精的?
❺ 用大缸种莲藕怎么种
栽培用土,一般用含腐殖质丰富的塘泥或稻田泥。先把泥捣过筛,若有杂质、石砾等,需要拣去,使泥粘泞。放人盆内,厚度一般为10一15厘米。同时可用晒干的鸡鸭粪、人粪干、豆饼、菜、鸡毛、头发、青草等任何一种作为基肥。 盆缸裁荷花可选在清明节前后。清明节前7一lO天,即3月下旬栽种最好。过早易使藕节腐烂,植株开花不良,即使开花,花往会在叶子下面,影响观赏价值。
栽种时,盆底或缸底先放入3—4厘米厚的疏松泥土,然后放人基肥。如加肥嫩青草,需要切细后放入。或放入豆饼、鸡毛等任何一种,再加上疏松泥土,然后把藕秧放人上面。藕秧肥大壮实的放入l一2条.瘦弱的可放人3—4条平行排列。排列时,藕头与藕尾朝同一方向,节间的芽头应该向上。排放好后,盖上泥土,使芽头稍微露出泥面,藕尾略挺起,以便透气。然后放置太阳光下面任其日晒(如雨天可加遮盖),待泥土干裂开,方可放入清水。因泥土粘泞,干后会结成块,有利于固定藕秧,放水后藕秧也不会浮起.将来长出新叶不会因风吹摇动影响藕秧生长发育。所以,土一定要晒干达龟裂的程度,才可放水。水深约5厘米即可。放水后再进行日晒。使其水分收干.但不像第一次那样使泥土干裂,只需晒到用手指下去感到软而不粘就可以再加水。
以后盆水经常保持高出5—6厘米。到5月中下旬,有小叶片伸出水面时,盆水可增加到10~15厘米深。 盆缸栽荷花经30一45天,有叶片伸出水面时,可施肥一次。用死鱼烂虾壅入藕节旁边的泥土下面,待其腐熟之后,使藕节根系吸收。此时天气炎热,不可让盆内水量减少。以后荷叶不断抽出,花蕾也随之露出水面,陆续开花。如浮叶过多,可将烂叶塞入泥中。 入秋以后,叶停止生长,不需要施肥。10月份以后水分可以减少。11月份以后可移人室内过冬,冬季不能使其受冻或断水,至明年清明前后移到室外。 盆缸栽荷花需要年年翻种,否则生长不良,叶子不茂盛,也不易开花。 盆缸裁荷花可选在清明节前后。清明节前7一lO天,即3月下旬栽种最好。
❻ 怎样种植莲藕
莲藕的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与茬口安排
荸荠不耐霜冻,需在无霜期生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立秋前可随时育苗移栽。可与水生蔬菜莲藕、茭白,水生经济作物席草、水稻、麦、油菜等前后接茬。在小满至芒种期间栽植的统称为早水荸荠;小暑至大暑期间栽植的统称为伏水荸荠;在立秋至处暑期间栽植的,统称为晚水荸荠。早水荸荠在立冬前后采收,后茬可栽油菜、三麦或席草;伏水荸荠在冬至至春分采收;晚水荸荠在春分至清明采收完,后茬可作水稻秧田。在华南地区气温较高,早栽不能早结球茎,一般多种植晚水荸荠。
二、培育壮苗
荸荠无论采用分株繁殖还是球茎繁殖都是先育苗后栽植。苗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栽植后活棵期的生长状况、抗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危害的能力以及球茎的个数和重量。因此,培育荸荠健壮苗就成为夺取高产稳产的首要条件。
1、严格选留种,保全苗 作为种用荸荠必须在上一年植株生长的后期对地上部进行观察。将地上部群体生长整齐一致、无倒伏或倒伏轻微、无病虫危害的田块定为留种田,此为初选。荸荠收获时,从留种田中选外形圆整、表皮无破损、芽头粗壮、皮深褐色、单球茎重在15~20g以上、符合于所采用品种特征的球茎贮藏越冬,再进行复选。伏水荸荠4月中旬、晚水荸荠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催芽育苗时,从贮藏的荸荠中选择饱满、表皮光滑且色泽一致的球茎。皮色不一致的花荠通常是带病荠,应予剔除。将选出的芽头粗壮的种荠进行育苗,此为决选。
2、药剂浸种浸根,育无病苗 荸荠秆枯病是荸荠生产上的大敌,农民称为瘟病。常因此病的危害导致荸荠减产,严重者甚至绝产。种荠带菌是以后病菌扩展、蔓延的主要来源。若种荠带菌,在生长期中即使多次用药防治,也基本上效果甚微。而采用育苗前药剂浸种,栽植时用药浸根的方法,防病效果十分显着。具体做法是在育苗前用25%多菌灵500倍液浸种8~12h取出沥干,然后催芽育苗。栽植前用25%的多菌灵 500倍液浸根16~24h。
3、假植促根,育壮苗 荸荠栽植后必须早发棵、早分蘖、早分株、早封行,才能早结荠,获高严。因此,栽植苗必须根系粗壮发达。假植是促进发根的有效手段。通常荸荠最初排种时球茎相距 3cm,大约 20~25天,苗高 20~25cm时移苗假植 1次,移苗距离放稀到12~15Cm,这样既利于发根,又扩大了苗的营养面积。移苗时发现病苗、瘦弱苗还可及时剔除。
4、浅水薄肥,育大苗 育苗期间尤其是伏水荸荠育苗期间温度不稳定,有时温度偏低,不利苗的生长。苗期灌浅水可以提高土温,促进苗的生长。一般在移苗之前灌水深1~2cm,移苗后,随着苗长大,气温也逐渐升高,灌水深掌握在2~3cm,最深不宜超过4cm。苗期追肥宜轻施勤施,当苗高10cm左右时浇稀粪水1次,随即浇水,以后每隔5~6天浇稀粪水1次。这样在栽植时苗高可达35~40cm,有的甚至达60cm以上,叶状茎粗0.5cm以上。
三、适期栽植
长江中下游地区荸荠从5月份到8月份都可以栽植。一般栽植早的,无论是球茎苗,还是分株苗,均表现为光合面积大、单株产量高。7月30日与8月4日栽植期仅相差4~5天,但每666.7㎡产量就相差430kg之多,这与分株苗栽植后所需较长的缓苗期以及分蘖、分株的最适期有关,故分株苗栽植不宜过迟。一般早栽优于晚栽,以6月15日栽植的产量和大荠率最高,品质最好。随着栽植期推迟,产量下降,大荠率降低。但栽植期也不是愈早愈好。过早栽植的荸荠,由于母株丛形成时常遇梅雨季节,过密的分蘖常易引起内部湿度过高,通风透光差,叶状茎极易感病,造成减产。所以,确定适宜的栽植时期,既要考虑到茬口的安排,同时更要考虑到使分蘖盛期避开高温多湿的季节,防止病害的大面积发生。
四、栽植用苗的选择
荸荠栽植用苗分为球茎苗和分株苗2种。所谓球茎苗,就是将种荠催芽育成小苗,最后以球茎为栽植单株,每一种球只育成1株苗;分株苗是指在定植前尽量提早用球茎育苗,促其多分蘖和分株,栽植时将分蘖和分株—一拆开,每一栽植苗含有叶状茎3~4根,每一种球可育成数株苗。球茎苗定植后缓苗期短,早期分株多且停止早,采收时球茎的大荠比例比分株苗的高,但田间易造成局部分株、分蘖过剩,互相拥挤,遇大风暴雨时会引起倒伏,还易发病。一般栽植期偏晚的,如7~8月栽植的宜用球茎苗;而分株苗定植后缓苗期较长,只适于早栽(5~6月),若栽植过迟,则由于高温期较短,植株分蘖和分株较少,田间叶状茎密度不够,产量不高。5~6月栽植的分株苗,分株、分蘖均匀,叶状茎生长健壮,田间通风透光良好、发病轻。此外,采用分株苗还可节省用种量,结荠早,增产潜力大。
五、合理密植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是丰产的基础。荸荠球茎的充实膨大依赖于地上叶状茎源源不断地供给充足的光合产物,群体愈是合理,球茎的膨大发育愈是充分。群体过大造成郁闭现象,光合效率低,茎叶软弱,容易感病;群体过小不能充分利用光能。据试验,麦茬早水荸荠用分株苗栽植时每666.7㎡栽3000株最适宜,表现为分株结束迟,叶面积指数较适宜,内部通风透光较优,叶状茎寿命长,光合强度下降慢,地下所结的球茎于物量高,产量高。麦茬早水荸荠用球茎苗栽植时以每 666.7㎡栽 1000株最适宜,表现为分蘖分布较为合理,生长健壮,通风透光好,光合强度高,产量高。对于单季中、晚稻秧田和夏茭白、席草茬的伏水荸荠,若用球茎苗栽植,密度以每666.7㎡2500~3000株为适宜,行距 70~80cm,株距30~40cm;若用分株苗栽植,密度以每 666.7㎡4000~5000株为适宜,行距 50~60cm,株距 25~30cm。接早稻茬的晚水荸荠,须栽植球茎苗,于7月30日前栽植的密度以每666.7㎡4000株为适宜,行距50~60cm,株距30cm左右;8月栽植的密度以每666.7㎡4500~5000株为适宜,行距40~50cm,株距30cm。
六、肥水管理
栽植荸荠,首先要施足基肥,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荸荠在苗期、生长初期及分蘖期对磷的吸收率很高,因此,磷肥要作为基肥施用。一般每666.7㎡施堆厩肥2000~3000kg,过磷酸钙15~20kg,氯化钾10kg。定植以后,随着叶状茎的生长,分蘖、分株不断发生,植株吸肥量逐渐加大。在母株旺盛分蘖之前需重施1次氮肥,到抽生结荠茎时再施1次氮肥,促进叶状茎封行,防止早衰,一般每次每666.7㎡施尿素15kg。在分蘖、分株初期适当补施磷肥,一般每666.7㎡施过磷酸钙 10kg。整个生育期不能缺钾,特别是进入结球期。缺钾严重时,地上部生长不壮,球茎不够充实。因此,在分蘖、分株初期,结球初期和中期应适量施用钾肥,每次每666.7㎡施氯化钾10kg。此外,在球茎膨大始期喷乙烯利1000μ1/L或0.2%的磷酸二氢钾,对荸荠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球茎膨大作用明显,因而增产较显着,二者分别比对照增产18.46%和13.7%。早水荸荠定植以后,当时气温还不高,植株本身蒸腾量较小,故灌水宜浅,为2~3cm;以后随着叶状茎伸长逐渐加深灌水,但一般不超过10cm。在分蘖、分株和结荠期,田间不能缺水。但在施氮肥后为避免徒长,可短时间浅水管理,出现徒长趋势时可适时搁田。在地下球茎充实膨大后,地上部叶状茎常会倒伏,此时必须排干田水,以免早熟的球茎萌芽。晚水荸荠栽植时正值高温季节,若缺水,会因地表温度高,使幼苗受灼伤,故要及时灌水,以5~6cm为宜,活棵后转入正常生长,应经常保持7~9cm的较深水位,促进快速分蘖和分株,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足够的营养体系,为以后结荠打下基础。在田间越冬的球茎,冬季仍需保持1~2cm的水层,防止土壤冻裂而流入雪水,冻伤球茎。
七、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防治 主要是荸荠秆枯病的防治。在中国荸荠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是荸荠秆枯病,属真菌性病害。多在高温季节开始发生,发病早、蔓延快、损失大。
1.症状
(1)叶鞘的症状 植株首先在基部叶鞘上发病,产生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以后逐渐扩展至整个叶鞘,最后,病斑干燥变为灰白色,上生黑色小点或长短不定的黑色线条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2)叶状茎的症状 基部叶鞘上的病斑进一步向上扩展,使叶状茎发病。在湿度大时。起初病斑亦为暗绿色,水渍状,典型病斑为梭形,也有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部组织变软凹陷,易倒伏。其上生黑色小点或黑色短条点,有时呈同心圆状排列;天气干燥时,初期病斑为淡褐色小斑点,病斑易失水干燥,中间灰白色,外围暗褐色。病斑可扩大相互联结成长条状枯黄色大斑,有时病斑上下的组织干枯形成区域较大的枯死斑。一般不生黑色线条点,重者可使茎秆枯死倒伏,呈暗黄色。早晨露水未干或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可见大量浅灰色霉层,用放大镜观察时为无色或带白色的团,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叶状茎上的多数病斑常因雨水冲刷仅见黑色小点,很少或几乎检查不到分生孢子。
(3)花器的症状 主要危害鳞片和穗颈部,引起花序枯死,症状与叶状茎上相似。
2.传播途径 据观察,病菌在田间主要先形成中心病鞘和病秆,随雨水和灌溉水传播扩散,因此病害在田间往往是成片发生。
3.发病条件及田间病情消长动态 病菌生长最低温度为5℃,最高温度为32℃,最适温度为23~29℃。因此,在长江中下游种植的早水荸荠(5月上旬定植)若在老病圃定植,发病早,6月下旬至7月中旬进入发病高峰,叶状茎成片倒伏枯死;7月底至8月初随降雨量增加而发病严重,出现第二次高峰。
6月中旬定植老病圃的伏水荸荠一般在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8月中、下旬进入发病高峰,9月底至 10月初病害逐渐停止发展。7月中、下旬定植的晚水荸荠,一般在8月下旬开始发病,9月至10月进入发病盛期,10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早栽一般比迟栽发病早而严重。据观察,其发病的早迟与轻重,除种荠养带菌和在老病田种植外,常常与雨水多少、地上叶状茎封行早迟、施肥策略等都有密切关系。一般封行早的发病重。前期偏施氮肥,加上多雨天气,病害极易流行。
4.防治技术 在防治上强调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接种试验和田间观察,荸荠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但无一表现高抗。
(2)种球处理 种球用 25%多菌灵250倍液浸 24h后育苗。定植前再进行浸根处理(16h),可基本消除种苗带病传播。
(3)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栽植荸荠1茬后3年内轮作其他作物。
(4)注意灌水方式 最好划小块,围小埂灌溉,避免病菌随灌溉水传播。
(5)大田喷药保护 在封行前(扬州在7月底~8月初)密切注意病情动态,一经发现病秆立即喷药保护。常用的药剂有 25%多菌灵250倍液,45%代森铵 1000倍液,50%代森锰锌 500倍液,50%退菌特 500倍液。每 5天喷 1次,病情控制后可延至 10天喷 1次。最好使用 2~3种药剂,交替喷雾。
(二)虫害防治 荸荠生产上最严重的虫害是白禾螟,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荸荠生育期间发生不完整的4代。一、二、三、四代发生时间分别为6月上旬~7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中旬,9月中旬~次年6月上中旬,其中第三代是发生量最大、危害最重的世代,也是防治的重点。主要以幼虫钻入叶状茎蛀食,造成叶状茎大量枯死,以至少结或不结荠。防治措施:及时清理荸荠残茬,压低越冬基数;田边、沟边杂草不宜全部清除,有利于保护天敌;合理用药,重点防治第三代,掌握在卵块孵化高峰用药,以乐果1500倍液、乙酰甲胺磷1500倍液喷雾效果较好。并交替使用为宜。
八、采 收
荸荠球茎的成熟度是影响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球茎膨大后开始是皮薄肉嫩含水分多,以后皮变厚,干物质增加。早、伏水荸荠结荠早,可比晚水荸荠早采收。但早收的球茎含淀粉多,味不甜。一般12月份以后,球茎内含糖量增加,皮色深红,鲜食和罐藏都适宜,为采收适期。为延长荸荠的供应期,可在结冻前采收贮藏,一直可供应到第二年的5月份。晚水荸荠可在田间越冬,第二年3月底萌芽前采收。春季采收的球茎皮厚、肉质较粗老,品质下降,但顶芽充实,作种用最宜。一般都用疏齿耙掘取,要尽量防止掘破球茎。
❼ 用塑料桶养的藕,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水有些脏,不知要不要换水,如要多久换一次合适请高手指点!谢谢
必须要换,每隔五天换一次最好。
❽ 在家里用盆栽种莲藕,种好后该如何管理呢
水位管理莲藕不同生长期对田间水层要求不同,定值后应保持3-5 cm深,出现浮叶时保持7 cm深,出现2-3片叶时保持10 cm左右。随着立叶、枝条的旺盛生长,水层逐渐加深至15 cm,采收前一个月应放入浅水位,以促进莲藕生长。顶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肥一般分两次进行,长6-7片叶,每亩施复合肥15公斤,第二次,莲藕形成期每亩施复合肥50公斤,尿素40公斤。
浇水因为盆里没有漏水,它生长的旺季,但是雨水喝了,可以蓄水。不要加水。所以莲藕种植技术的秘诀之一就是不需要经常浇水。一般情况下,生长旺盛的时候可以每周浇水一次,保证不缺水,对水质没有要求。害虫荷花之所以留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的表面有一层蜡状物质。所以只要放在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基本上没有病。只不过早春可能会感染蚜虫,用洗衣粉加水稀释600倍即可喷洒致死。南方可能长苔藓或浮萍,可以人工捞出来。
❾ 种植莲藕要怎么管理
(1)除草、摘叶。生长初期,藕田易生杂草,应及时拔除;栽后1个月左右,浮叶渐枯黄,立叶已长出,应及时摘除浮叶,使阳光透入水中,提高土温。以产藕为主的藕莲品种,到立叶长满水面以后,就不宜再下田操作,以防踩伤地下茎,以产莲子为主的品种,到植株盛花期后,应分次摘除发黄老叶和过密叶片,保护结有莲蓬各节的绿叶,加强光合效率。
(2)追肥。莲藕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一般在栽植后20~30天,主茎长出1~2片立叶时追肥1次,每667米2施粪肥1000~1500千克或氮化肥15千克左右,以促进立叶生长和分枝。以后莲藕到结藕前,即田间已出现少数后栋叶时,再追肥1次,要求氮、磷、钾三要素并重,每667米2施氮、磷、钾复合肥或混合肥料30~40千克,应在晴天露水已干时,放浅田水,撒施入泥,防止沾在叶上引起灼伤。子莲在第一批果实接近成熟,以后花、果正在陆续开放和结实时追肥,施肥种类和数量同上,但磷、钾肥比例要略多于氮肥。
(3)水层管理。藕田一般不能断水,种藕萌芽生长期水层宜浅,以保持5~10厘米水深为宜,进入立叶生长和分枝期,营养生长日趋旺盛,水位也应逐渐加深,到结藕前以达到20~30厘米为宜。如水位较难控制,最浅不宜少于15厘米,最深不能淹没立叶。进入结藕期水位应逐期落浅,到休眠越冬时只需保持一薄层浅水或土壤充分润湿即可。但在冬季寒冷地区,应适当加深水层,保持水下土壤始终不会结冻,以防止藕受冻害。生长期间,在每次追肥前应排去田水,施后等肥料溶入土中,立即还水。
(4)转藕梢。夏季植株主茎和分枝不断向前伸长,及至接近田边,要及时将其梢头用手拨转向田内生长,即当新生的卷叶出现在距田边0.8~1米时,应用手轻轻扒开泥土,将梢头一段向田内弯转,盖好泥土,加以固定。转梢应在下午茎叶柔软时进行,以免折断。
❿ 莲藕的种植与管理
莲藕的栽培条件
1、温度:莲藕在15℃以上种藕才可萌发,生长旺盛期要求温度20~30℃,水温21~25℃。结藕初期要求温度亦较高,后期则要求昼夜温差较大,休眠期要求保持5℃以上,低于5℃易受冻。
2、光照:莲藕为喜光植物,不耐阴,生育期内要求光照充足,对日照长短的要求不严,前期光照充足有利于茎、叶的生长,后期光照充足则有利开花、结果和藕身的充实。
3、水分:莲藕萌芽生长阶段水位5~10厘米为宜,生长旺盛阶段要求水位30~50厘米,以后随着植株的开花、结果和结藕水位又宜逐渐落浅,休眠越冬只需土壤充分湿润或保持浅水。
4、土壤:莲藕生长以富含有机质的壤土和粘壤土为最适,有机质的含量至少应在1.5%以上,土壤pH要求在5.6~7.5之间,以6.5为最适,要求氮、磷、钾三要素并重。
莲藕的种植方法
1、选用良种:种藕选用无伤无病、种性好、个体大、苫头完整、尾梢齐全、有完整的顶芽和侧芽、藕节粗壮丰满、早熟丰产的浅层莲藕品种,并力求大小均匀。
2、施肥整田:选择肥沃、泥层较深、排灌方便且上年种植水稻的田栽藕较好,在栽藕前15天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公斤、饼肥150公斤、过磷酸钙70公斤、生石灰80公斤。
3、栽植时间:选择晴天下午先在田中将藕种按照所需的株行距排列好,再根据藕身的大小用手挖沟栽下,种藕的前端向下斜,后端稍露土面,有利于接受光照和空气,促进发芽。
4、栽植方法:入泥深度为覆泥盖没藕身和藕芽为准,靠田埂四周的离埂栽植时注意一律藕头转向田心田平泥化时开沟或开塘种植。
5、除草摘叶:莲藕定植后一个月左右浮叶渐枯时摘除枯叶,封行前结合追肥除草,除草时应在卷叶的两侧行走,出现花蕾或开花时常把花枝折弯但不摘断。
6、合理追肥:在3~5片立叶时亩施高氮磷复合肥25~30公斤,在满田立叶时亩施高氮钾复合肥30~35公斤,在终止叶出现时亩施高钾复合肥15~20公斤或纯钾肥10~15公斤。
7、调节水位:莲藕从栽种到萌芽前灌浅水约5~10厘米,以提高地温,利于出苗,随着立叶及分枝的生长,逐渐加深水层至15~20厘米,结藕期及采收前宜灌浅水。
8、理顺藕头:莲藕在6月份时藕藤迅速向四周生长,要进行人工理藤,于中午时刨开泥巴拉起藕藤,转头理向空白地再埋入土中即可。
9、成熟采收:当地上部立叶大部分枯黄,藕已充分成熟时可陆续采收。莲藕采收有青荷藕、枯荷藕之分,青荷藕多在8月份进行,收枯荷藕为入秋后至次年3~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