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种植山药的方法是什么
抓好生产管理上的几个主要环节,将大大提高山药的种植效益。山药栽培管理上,重点要抓好基肥的施用,土壤的疏松,山药种的处理,适时追肥,病害的防治,并且采取措施尽量促进根茎部的生长等环节。一、土壤疏松好,块茎易膨大。 土壤的疏松对于根茎的伸长和膨大至关重要。栽植沟挖深要达到1米左右,沙质壤土疏松透气,提温快,前期发苗好,有利于块茎伸长;掺施牛马粪或粉碎的作物秸秆(麦穰、稻壳也可以)和新高脂膜,这样既增加土壤有机质,又改善了土壤通透性。二、基肥要用足,地膜应覆盖。 基肥施腐熟好的鸡鸭粪肥或猪羊粪肥,硫酸钾复合肥,磷酸二铵。有条件的增施生物菌肥和豆饼肥,硼锌铁微肥,与土壤充分混合后填在栽植沟里。用水灌足后,待地温升到15度时才能播种。播种后应喷施新高脂膜和覆盖地膜提温保墒。5月底要撤膜,以利块根下扎。 三、种苗须处理,防病又防虫。 山药播种后容易感染根腐病和立枯病,最为简单的办法就是对山药种进行处理,可以用新高脂膜(可与种衣剂混用)浸泡山药种,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并顺沟喷药后再播种,确保山药苗期不死棵。 四、中期保茎叶,三项注意好。 当山药叶片开始扩展的时候,向叶面上喷施药材根大灵。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山药到生长中期,阴雨天多,湿度大,容易引发炭疽病、褐斑病、钉孢叶斑病、褐色腐败病、病毒病。注意追施化肥及时摘除山药豆,减少养分消耗。同时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在秋末要做好越冬防寒保温工作,确保安全越冬。
2. 山药的种植方法是怎样的,怎样管理才能有更高的产量
挑选一些发芽率比较高的山药种子,均匀地撒在肥沃的营养土中,种子的京不宜过高,适当的施加有机肥料,注意防止病虫害,在种植期间应该及时的补充养分和水分。
3. 山药种植时间和方法
山药在春季种植。种植时选择深厚肥沃的土壤为宜,将种苗进行处理后定植,定植后及时除草,并搭架引蔓,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
一:山药的种植时间
山药在我国的大江南北都可以种植,因地区温度的不同,种植时间也不一样,华东地区一般在每年的清明前后种植,如果是地膜覆盖也可以提前一些时间种植,一般情况下地温达到零上9度气温达到零上13度即可种植。东北4月上旬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播种,最迟不超过4月中旬。种植山药的口诀:浅施肥、巧浇水、架要牢、防病害。
二:山药的种植方法
(一)、土壤选择
浅生槽定向栽培打破传统山药对其土壤要求高的条件,无论砂土、壤土、黏土、土层深浅、地下水位高低都可以应用种植,但以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更有利于其生长。
(二)、品种选择
目前品种很多,传统种植九斤黄、日本白、牛腿山药等等,可以根据浅生槽长度及市场行情选择效益好的品种种植。
(三)、种苗准备
种苗处理:方法有3种:一是使用山药栽子,取块茎有芽的一节,长约20--40cm;二是使用山药段子,将块茎按8--10cm分切成段:三是使用山药零余子。选用种苗以零余子育苗较好,其次是栽种1--2年的山药栽子,超过3年的不能用。用山药块茎作种苗是比较先进的栽培方法,既解决山药块茎数量不够,且产量高,又能防止品种退化。可提前30d切段,两端切口处粘一层草木灰和石灰,以减少病菌的侵染。并按头部、中间、尾部分别进行晒种1-3天,以打破种薯的休眠促进发芽。晒种程度为种薯小块伤口向内萎缩,并从断面中间裂开为宜。
催芽:先在室内或田间畦面上铺3-5厘米河沙,将种薯小块放在河沙上铺成10厘米左右厚度,然后盖上3-5厘米湿稻草或河沙,如遇低温或阴雨时应支撑覆盖小拱棚保温、防腐烂。经过20-25天,当种薯小块长出的幼芽长5厘米左右时既要及时定植。
(四)、整地、放入浅生槽及基质、施基肥、种植
1.整地:采用单行种植,每畦包沟1.8米,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则畦可小些、沟可浅些。土壤先深耕晒白,2月下旬3月初起畦,做成畦高30-40厘米,畦面宽1.3-1.4米的高畦。按株距18-20厘米用小锄头开挖宽约7厘米、长120厘米的平行斜小沟,斜度为15度左右,上端深约10厘米,下端深约25-30厘米,每亩可挖1800-2000条平行斜小沟。
2.放入浅生槽及基质:平行斜小沟开挖后及时放入适合山药生长的特制浅生槽(半圆形套管),浅生槽内施放足量的松软填料。松软填料可选用粉砂,也可以选用取材来源方便的腐熟木糠、蘑菇渣、甘蔗渣、药渣或谷壳等,再按每亩加入腐熟鸡粪或鸽粪200-300公斤、生物有机肥100公斤、过磷酸钙25-50公斤与松软填料拌匀。除浅生槽上端10-15厘米部分不需施放松软填料而只回填泥土外,要将浅生槽其余空间放满足够的松软填料,松软填料的多少对块茎的正常伸长、外形是否顺直有重要影响。
3.施基肥:应用浅生槽定向栽培的山药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表土层,基肥无需深施,施到土层5-15厘米即可。放入松软填料后,结合回填泥土,每亩均匀撒施腐熟鸡粪或鸽粪200-300公斤作基肥,或施碧卡微生物菌剂。回填泥土时覆盖5-10厘米土层,要求做到浅生槽两端不宜露出或低过沟底。浅生槽上端留下播种标记准备种植。
4.种植:宜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当气温回升到12℃以上,地温稳定达到10℃以上时选择晴天或阴天种植,一般要避免烈日暴晒,宜选择下午种植。种植时与浅生槽平行放置带芽种薯小块,要求种薯小块种皮向下,芽和切面朝上,覆盖泥土5-10厘米厚。种植时每株只留1-2个健壮的幼芽,多余幼芽彻底摘除,覆盖泥土时注意不要把幼芽弄断。
(五)、田间管理
1、除草:种植后1-2天在土壤潮湿时或雨后用90%乙草胺乳油350倍液或96%金都尔乳油2000倍液兑水喷雾,喷洒在浅生槽下端畦面、畦侧和水沟。在生长期间如有杂草,可用克无踪300倍液兑水喷雾防除,但要注意药液不能溅射到山药藤蔓上。也可以选择人工除草。
2、3、搭架引蔓、整枝:种植10-20天后,当苗高20厘米左右时,应及时插篱竹搭架。搭架常用的方式有企排式篱笆架、跨沟人字架、跨沟井字架或棚架,以跨沟井字架方式较抗台风、通风透光和便于田间操作。在插篱竹时要注意不能插在浅生槽上。每株山药留藤蔓1条并引藤蔓上架,避免幼嫩藤蔓自然缠绕造成难以摘除侧蔓,或幼嫩藤蔓过长未上架而倒伏在地面受晒烫死。在6-9月,应及时将种薯长出的数条幼嫩藤蔓从基部摘除,保留的藤蔓把1.5米以下叶腋间长出的侧蔓也要摘除。
3、施肥培土。齐苗后每20-30天追肥一次,连施3-4次,每次每亩施复合肥5-10公斤。种植后120天左右开始转入块茎生长期时重施攻薯肥,亩施20-30公斤复合肥、花生麸25公斤或生物有机肥100公斤。施肥应在雨后或灌水后,同时应及时进行培土。覆盖在浅生槽上的土层保持10-15厘米厚。
4、水分管理。山药较耐旱,对水分要求不严,苗期和块茎生长初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好,但块茎进入生长旺盛期以后,应保证有充足水分均匀供应。9-11月是山药块茎快速伸长膨大期,特别要保持土壤湿润,如水源不足对产量影响较大,因此有条件的应尽可能保证水分供应。块茎收获前10天左右应停止浇水,以利采收后销售或贮藏。
4. 山药怎么种植
一、选好花盆
山药想在家种植,一定要选好容器,可以选一个箱子种植,也可以准备好一个花盆,要求具有一定的高度,保证好有一定的容量,最好是能达到80厘米左右。里面填充的壤土一定要疏松、松软,还要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最好是使用沙质土。
二、准备种苗
可以直接购买比较大的山药,然后切成一段一段的,这就可以作为种苗,在两端部分涂上草木灰,这样能防止它腐烂。
三、开始种植
种植时间选在春季,最好是3-4月份,此时对于生长最有利。只要将山药埋在土中,不需要埋得太深,往里面浇上足够的水,等待它能生根发芽。
四、养护管理
不需要给植株浇太多水,只要保持盆土总体偏干就可以。肥料方面要补充好,生长过程中施足养料。
(4)种植山药花期怎样管理扩展阅读:
薯蓣(学名:DioscoreaoppositifoliaL.)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
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厘米,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蒴果不反折;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花期6-9月,果期7-11月。
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贵州、云南北部、四川、甘肃东部和陕西南部等地。生长于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的灌丛中或杂草中。
5. 山药的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怎样的该如何管理呢
山药是需要短日照的喜温作物。幼苗生长最佳温度15-20 。生长期最佳温度在25-28、20以下,生长缓慢。山药主要是以根茎为主的植物,因此适合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壤中生长,但扁形和块状在土层浅、黏稠的土壤中也能生长,但会受到地质的影响,茎会变成小畸形。山药虽然对干旱比较有耐性,但对浸水不太强,所以地下水位不能种植在太浅或太潮湿的土壤中。沙土和良田的含水量约18%为宜。山药种植一般选择大地种植,这种方法比较起来会比较简单。但是山药是生长在根上的植物,收获的时候对种植者来说很痛苦,一个根梗很深,根梗更脆弱。
山药属于典型的高温单组植物。记得以前在湖北山区和表哥一起去野外,把野马、山坡上的羊脂、阴凉的山坡等都挖出来。在光线好的地方,山药茎叶茂盛,挖出来的茎也比较肥大。声波纸,麻茎和叶细,根茎小。由此可见,侧面有马藤的耐阴性,但茎叶生长和地下茎膨胀仍然需要强光。看到我这边种植山药,都是用羊脂种植的,其花期在6~8月,生长周围温度在15以下,不会开花。
6. 山药种植如何管理
一、种植前的准备
1、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和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沙壤土地块栽培山药。
2、选择适宜品种 选择丰产抗病、形状和表皮特征优良的长柱形山药品种,其块茎长度在1米以上。常用的品种有:细毛长山药、嘉祥长山药、沛县长山药等。
3、加工塑料套管 选用内径6~7厘米的硬塑料管,用手锯锯成长1米的小段,并纵剖一刀,将管分为两半,然后在塑料管的一端距端口20厘米处向端口斜切,将端口切成半圆形。再于塑料管的另一端至中间部位,用手钻或电钻打孔,孔径为1厘米,间距3厘米,每排6个孔,共4排。这样加工成的塑料套管可以使用6~8年。
4、挖沟埋套管 一般在4月份土壤解冻后,挖山药沟,沟宽30~40厘米,深50~60厘米,间距60厘米。挖时要分层取土,以便回填。填平沟底,将塑料套管按30厘米间距均匀摆放,使切口一端向上,再回填土层15厘米厚,边踏实,边把塑料套管按60°角的斜度排成一排,上端平齐,高出地面10厘米。然后再回填土层10~15厘米,踏实后填入一半熟土?不要踏踩,之后每667米2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4000公斤,把施入的有机肥和土混匀后,再用熟土把山药沟填平。
5、整畦做标记 每两行山药做一个平畦,畦宽1.4~1.5米。做畦前,每667米2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2000公斤,深翻后整平畦面。在畦的两端、塑料套管的行线上做标记,以便播种时查找塑料套管。
二、制备种薯
1、山药种薯制备首先使用山药豆制备一次种薯,然后连续3年左右使用山药段子作为种薯,可有效防止山药种薯的退化。
2、使用秋季收获的山药豆?气生茎,按株距3厘米播种,翌年秋天可收获长20~30厘米的山药块茎,用整个块茎做种薯。
3、山药段子是山药块茎上端有芽的节,是在收获山药时从块茎上截取的,长20厘米,重50克左右。播前晒晾,以便使伤口愈合,然后层积存放,存放时要注意防冻。
三、适期播种
1、选种 要求种薯色泽鲜艳,顶芽饱满,块茎粗壮,瘤稀,根少,无病虫害,不腐烂,未受冻,重150克左右。用山药段子播种要求其直径在3厘米以上,长度为15~20厘米。
2、催芽 播种前15~20天,取出层积存放的山药段子,放在25~28℃的环境中培沙3~5厘米催芽。催芽时可使用阳畦或小拱棚,阳畦或小拱棚要始终密闭保温。当山药幼芽从沙中露出时即可播种。
3、播期 山药不耐霜冻,因此播种时期要以终霜后为宜,山东地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
4、播种 先用锄头沿标记行开沟,沟深8~10厘米,找到塑料套管,再将种薯水平摆放在塑料套管切口的上方,然后浇水,水渗完后,先把湿土覆盖在种薯上,再覆盖一层干土,等水浸润透干土后,再用干土把种植沟覆平。
四、种植后的管理要点
l、中耕 中耕不仅可以保墒,同时可以提高地温,促进山药出土。播种后要及时中耕1~2次,出土后为防止滋生杂草,仍要进行2~3次浅中耕。中耕时,距离山药近的地方要浅,离山药远的地方要深。随着山药的长大,中耕时宜远离山药。
2、搭架 当山药茎蔓长至30厘米长时,要搭“人”字架,架高1.5~2.0米,并且要牢固,以防被风吹倒。要及时引蔓上架,一般不摘除侧枝,但要及时摘除不作留种用的气生茎,因为气生茎数量过多会影响山药块茎的膨大。
3、浇水 当山药茎蔓长到1米左右时浇第一次水。此次浇水不宜过早,否则会延缓根系生长。水量宜小,不宜大水漫灌。7~10天后浇第二次水,水量可大些。以后的浇水要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当主蔓长到架顶,植株底部开始产生侧枝时,要保持土壤湿润。
4、追肥 一般在第二次或第三次浇水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667米2追施尿素10公斤。在山药豆开始膨大时进行第二次追肥,每667米2追施硫酸钾复合肥30公斤。在山药豆长成,有的山药豆开始脱落时进行第三次追肥,每667米2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0公斤。
5、防病治虫 山药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叶斑病、茎腐病和根结线虫病。防治炭疽病和叶斑病可选用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炭疽福美500倍液;用75%百菌清600倍液灌根防治茎腐病;防治根结线虫病时,可以使用30%克菌丹,每667米2用量为1公斤,播种前混入土壤中消毒。虫害主要有菜叶蜂和沟金针虫等,防治菜叶蜂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防治沟金针虫用辛硫磷800倍液灌根。
五、及时收获
10月下旬,地上部茎叶枯死时采收。收获时,先清除支架和茎蔓,自山药沟的一侧挖土,直到塑料套管全部露出,把山药和塑料套管一起取下,打开塑料套管取出山药即可。
7. 种植山药时,田间管理应注意哪些
我们都知道山药是比较有用的中药不仅如此,在平常的时候能够有效的补充我们身体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山药的种植也是非常简单的。在平常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在种植山药后进行有效的田间管理,就能够保证它的产量,也能够让它的生长更加的茁壮。
对于山药的田间管理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病虫病害的问题,病虫病害不仅会导致整个山药全体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袭还会让我们的收成大大降低。所以在一些病虫病害时间比较频繁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经常的喷一些杀菌剂,尤其是在一些利于细菌滋生和传播的环境下,我们也需要加强我们对山药田间的管理。
8. 山药的种植与管理
栽培技术品种选择
目前主要种植的山药品种有细毛长山药、二毛山药和日本“大和芋”山药等品种,国内山药山东菏泽陈集山药和河南焦作地区的铁棍山药比较有名。细毛长山药和二毛山药都属于普通山药长柱变种。日本山药是一个适应性强、品质好、抗病性强、产量高、有发展前途的品种。
选地开沟整畦
山药的种植应尽量避免重茬,一般隔三年轮作一次,并忌种花生、红芋茬。要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为好,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粘重土层和白沙岗土层,打沟时应彻底打碎,至少1~1.2米土层内不能有粘土、土沙粒等夹层。否则会影响块茎的外观,对品质也有影响。土壤以中性为宜,目前开沟一般都采用机械开沟。山药栽培以南北方向为宜,可采取双行种植或单行种植(根据个别地块需东西种植时你可采取行距加宽),双行种植时,大行距1.7~1.8米,小行距(沟内两趟山药的行距)40厘米,株距在20~25厘米,沟深85~100厘米,沟宽70厘米。整地整畦时要整平,预防浇水时浇不均匀。还要做好排水设计,确保田间畦内无积水。单行种植时行距80~100厘米,沟宽30厘米,沟深90~100厘米,株距20~25厘米。
适期播种
大棚山药一般都在元旦左右开始种植,一般要求地表5厘米地温稳定超过9~10℃。播种前把山药苗晾晒一下,这样可以活化种薯,又能起到杀菌、出芽率高的作用。若用山药茎块切断做种薯,可在切口处及时用石灰粉沾好,起到消毒作用。在下种时要做到有芽的一块下,大小一般大的一块下,这样芽会出的齐,另外,还要用500倍的多菌灵、1000倍的粉锈宁、72%的百菌清1000倍浸种3~5分钟,晾干后即可播种,播种前可在种子表面喷洒新高脂膜。
山药以有机肥(如腐熟的饼肥、鸡粪、鸭粪或人畜粪等)为主,无机肥为辅,用量一般每亩可施2000~4000公斤,外加高钾复合肥40~60公斤,或用山药专用生物有机肥200~300公斤,与土充分混合均匀,以防烧苗。
田间管理
1.浅追肥。如果基肥施用较多,则少追肥或者不追肥,为确保山药高产,一般追施2~3次,在地上植株长到1米左右时追施一次高氮复合肥,以后每隔一星期左右追施一次,3次即可。山药膨大期以磷钾含量较高的多元素复合肥为主(山药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是1.5:2:5),每亩30公斤左右,最好采取冲施的方法。生长后期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防早衰。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山药的吸收根系分布浅,发生早,呈水平方向伸展,施肥时应施入浅土层以供山药根系吸收。
2.架要牢。插架及除草山药在播种后盖上6~10厘米浮土,浇后用“山药专用除草剂”150~200克对水100公斤均匀喷洒,再盖地膜、出苗后及时搭架,架高在2米左右,正面呈“人”字型,侧面斜向交叉,隔7~8米用粗竹竿或木棒加固,总之一定搭牢,以防歪倒。
3.巧浇水。山药怕涝也不宜太旱,若太旱会严重影响山药的膨大,特别是在块茎膨大期,时间约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这期间一般10天左右浇一次透水,5月下旬以后浇水要根据土壤湿度适当浇水。
4.病虫害防治要跟上。病虫害在重茬地块发病较重,头一年种植的地块发病较轻,在山药蔓上架后,开始喷药防治。
山药的主要病害为炭疽病,属于真菌性病害,老百姓称落叶病,表现初期叶片发黄,叶片出现小斑点,最后茎枯叶落,此病以防为主,做好轮作换茬,选用无病种薯,播种前用25%多菌灵粉剂500倍浸种25~30分钟进行种薯消毒,栽培后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
一般可在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交替喷雾,发病重时可用日本“大和芋”山药专用配方农药,发病初期隔7~10天进行喷雾,一般连续喷施2~3次即可。
及时收获
正常露地山药的收获期很长,从8月20日到第二年的4.5月份,山药在地下不腐烂,不变质,一般霜降前后为集中收获期,以供春节市场。但是大棚山药就不同,由于收获时间在6月20日左右,山药本身淀粉含量少,水分含量高,因此不耐长时间贮存,大棚山药应在收获后及时销售。另外,由于种植规模等因素,大棚山药现在多采用人工采挖,因山药皮很薄,在挖山药时要防止机械损伤,山药带泥包皮堆放,以待销售。
9. 种植山药越来越多,种植山药时有哪些要注意的
山药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药用价值。山药的种植时间非常关键。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山药的最终产量。如果种植时机不当,会影响山药的整个生长过程。通常中国南方每年3月左右种植山药。如果按照这个时间种植,7月左右进入花期,果期在9月,10月收割。不过可以在北方种植,因为种植地区不同,所以时间上也有差距。毕竟南北温差还是比较大的,具体时间看各自的实际情况。
山药在发芽出苗过程中遇到雨水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需要立即松土破板。每次浇水和降水后,应进行浅耕,以保持良好的土壤渗透性,促进块茎膨胀。山药严格生长期间要及时除草。出苗前,乙草胺可用于土壤的密闭除草。在幼苗出现之前,你可以用覆盖草或恶霸来控制各种杂草。
10. 种植山药要怎么管理
山药是一种对土壤要求比较高的作物,对于养分的需求也比较大,因此在山药种植管理方面要做好水肥管理,合理施入水溶肥、及时喷施叶面肥,才能提高产量,另一方面园区管理也很重要。
土壤要求
山药对于种植的土壤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松软的沙土地、土壤酸碱性呈微酸或者中性为佳。另外,山药喜温,最适合山药生长的温度在10-24摄氏度,除了比较寒冷的地区之外,大部分地区都是可以种植山药的。
搭架除草
山药在生长过程中,必须要将藤蔓远离地面,山药的藤蔓刚开始长出的时候,就需要搭建支架进行牵引,让山药的藤蔓顺着支架慢慢往上爬。
当山药茎卷到支架上后,期间15天后要进行1次除草,除草的时候,要将框架之间的部分土壤挖至框架内,让框架内凸起来,框架外形成深度为20厘米、宽度为30厘米左右的沟,方便雨季进行排水。
山药的种植过程中要根据生长情况来施肥,长得比较旺盛的要少施肥,长得比较弱的则要多施肥,当出现黄叶时要及时喷施叶面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