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账号管理 » 20日龄的雏鸡该怎样饲养管理
扩展阅读
怎样检查电脑电源 2025-05-20 11:32:44

20日龄的雏鸡该怎样饲养管理

发布时间: 2022-05-03 09:36:32

⑴ 雏鸡怎样饲养

(1)饮水
雏鸡第一次饮水称做初饮,初饮最好在出壳后24小时左右。雏鸡饮水要求用温开水,水温一般在18℃左右。为了使雏鸡尽快喝到水,可用手抓鸡,让鸡的喙在饮水器的水中停留片刻,然后再放开鸡即可。开饮后,不应断水,并保持水质新鲜。为了补充能量、减轻应激、增强鸡体的抗病力,可在水中添加5%~8%葡萄糖、蔗糖,或维生素、电解质和抗菌药物等;根据水质情况可加入3毫克/千克有效氯的氯化物消毒剂,以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一般每100只鸡配10~12个钟形饮水器。若用水槽,每只雏至少应有1.5厘米宽的饮水位置。立体笼育雏开始在笼内饮水,1周后应训练雏鸡在笼外饮水。饮水量突然减少,有可能是鸡群患病的征兆。
(2)开食
开食一般在初饮后2~3小时,或出壳36小时。开食料要新鲜、营养丰富、易消化,颗粒大小要适中,易于啄食。开食料可放在料盘、厚纸或塑料膜上,让鸡自由啄食。饮水器、料槽在舍内均匀间隔放置,定期清洗消毒料槽和饮水器,避免细菌孳生。
(3)饲料与饲喂次数
雏鸡开食料可用碎玉米、小米和碎米等,可干喂,亦可用水浸泡后饲喂,也可直接用湿的配合饲料开食。开食后应少给勤添,每间隔2~4小时添料1次。3~14日龄每天喂6次,3~4周龄每天喂5次,5周龄以后每天喂4次。每次饲料加量要合适,尽量保持饲料新鲜。

⑵ 刚出壳的小鸡该怎样喂养

1、雏鸡出壳后最好在12~24小时内进行饮水,最长不超过36小时,且在开食前进行。具体应在被运到育雏舍后,稍加休息就应及时让其饮水,特别在长途运输后,体内水分损失较多,适时饮水可补充雏鸡生理所需水分,有助于促进食欲和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2、小鸡要适时开食,适时开食有助于雏鸡体内卵黄充分吸收和胎粪的排出,对雏鸡早期生长有利。开食时间在开水后或同时进行。

喂养须知

在开食时,5日龄前的雏鸡可将饲料撒布在背景深色的厚纸或塑料布上,也可放在浅盘中,并增加照明,以诱导雏鸡自由啄食。5日龄后可改用料槽饲喂,并随着鸡的生长,保持槽边高度与鸡背平齐,使每只鸡有2~4厘米长的槽位。雏鸡开食可直接用全价料,少给勤添,任鸡自由采食。

养殖人员应注重雏鸡的饲养水平优化,针对前7天的雏鸡,养殖人员应用凉开水饲养,并添加一定量的多维。而在喂食初期阶段,针对雏鸡消化机能不健全的特点, 应选择专用雏鸡颗粒饲料进行喂养,采用少量多次的喂食方案,每天分成5次或者6次喂食。

⑶ 怎样养小鸡苗

1、初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3℃,要10天后才能达到正常体温,加上雏鸡绒毛短而稀,不能御寒,1-30天的雏鸡都要保温,并放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饲养。30天以上的小鸡,羽毛基本上长满长齐,可以不用保温。

2、 鸡的体温在40.8-41.5℃之间,所以必须在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饲养,另外鸡的消化道短,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因此要喂给营养充足,易消化的饲料才能满足需要。

3、 易惊群。鸡胆小,特别是雏鸡很容易惊群,轻者拥挤,生长发育受阻,重者相互践踏引起伤残和死亡。因此,要在安静的地方养鸡。粗暴的管理,突来的噪音,狗猫闯入,扑捉等都能导致鸡群骚乱、影响生长。

(3)20日龄的雏鸡该怎样饲养管理扩展阅读:

初出壳雏鸡个体小、娇嫩、绒毛短,保温能力低,调节体温机能也还不完善,直到3~4周龄,才逐渐完备。因此,搞好防寒保温,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是养好小鸡,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

雏鸡适宜的温度为:30~32℃。以后,每5天降温1~2℃,一个月龄后,如外界气温在20℃以上时,可以自然给温,否则应继续保温。

温度适宜与否,可观察雏鸡的形态表现:如雏鸡挤成一堆,不爱活动与吃食,不时发出“吱、吱”叫声,音长而无力,是温度过低的表现。

⑷ 育雏小鸡怎样养及小鸡养殖注意事项

雏鸡的育雏阶段一般指从出壳到6周龄。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抵抗力低等特点,因此,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1育雏前的准备

1.1育雏室育雏室的大小由饲养雏鸡数量来决定,1~7日龄的雏鸡每平方米养30只,随着日龄的增大,饲养只数应逐渐减少。育雏室离其他鸡舍隔开,同时可以用发酵床来饲养雏鸡以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
1.2制定好育雏计划根据本场的具体条件制定和落实育雏计划,每批进雏数应与育雏舍、成鸡舍的容量大体一致。一般育雏舍与成鸡舍的比例为1:2。
1.3饲料和垫料的准备饲料和垫料切忌霉烂,要求干燥、清洁、柔软、吸水性强、灰尘少。优质的发酵床垫料对雏鸡腹部有保温作用,常用的垫料有稻草、麦秸、锯木屑等。
1.4消毒在育雏前1周,将鸡舍、鸡笼、用具等用除臭消毒液彻底消毒,对饮水器、料槽消毒后,清洗干净备用。在育雏前1~2d内,将舍内温度提高到35℃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
1. 5其他工作育雏最好避开夏冬季节,选择春秋两季育雏效果最好,但也要参考市场行情和周转计划选择适当的育雏季节。
1.6育雏方式
1.6.1地面育雏这种育雏方式一般限于条件较差、规模较小的饲养户,这种育雏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投资少,可节省清运垫料的人力,还可以充分利用鸡粪作为高效的有机肥。但需注意经常清除雏鸡的粪便,否则会使雏鸡感染白痢、球虫和肠炎等疾病。
1.6.2网上育雏即用网面来代替地面育雏。一般网面距地面的高度应随房舍高度而定,多以60~100cm为宜,最大的优点是鸡和粪便分开,解决了二者的直接接触问题,减少了疾病的发生,提高了饲养密度,进而减少了劳动强度,也便于早期的升温与保温。
1.6.3发酵床育雏是最完美的养殖方案。发酵床育雏鸡不仅简单方便,而且发酵床可以分解清除雏鸡的粪便,摆脱地面传染疾病的可能,同时发酵床留下的垫料也是非常好的种植高效有机肥。

2 雏鸡的饲养

2.1及时饮水雏鸡应先饮水后开食,一定要在雏鸡充分饮水1~2h后再开食。饮水器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雏鸡饮用水中加入适量的糖和维生素C,可明显提高成活率;另外,在水中添加养殖em菌可预防白痢等疾病的发生。
2.2开食及补饲雏鸡的第一次饲喂称开食,在出生后24~36h进行。开食时应增大光照强度,以便雏鸡容易发现饲料,为了防治鸡白痢的发生,可在料中加入0.20%的养殖em菌,喂料应做到少喂勤填,1~2周每天喂5~6次,3~4周每天喂4~5次,5周以后每天喂3~4次。雏鸡开食饲料要求新鲜,颗粒大小适中,易于啄食,营养丰富易消化,常用的有碎玉米屑、小米、碎米等。1~3d后改为配合日粮。

3做好雏鸡的防病驱虫工作

雏鸡进入育雏舍后,先要用0.01%的养殖em菌作为雏鸡的饮水,进行胃肠道的消毒。育雏前期雏鸡较易发生沙门氏杆菌病,可采取饮水中添加养殖em菌预防。雏鸡15日龄后易患球虫病,同样可以用好旺农养殖em菌来预防。当雏鸡受应激因素影响时,可在1kg饲料中添加10mg的维生素k制剂,连用1周,能有效地缓解应激。此外,每月应用驱虫净药物进行1次预防性驱虫。
4发酵床育雏

4.1发酵床育雏的原理
使用益生菌剂(好旺农发酵床em菌种)制作的发酵床,不仅可以分解雏鸡的粪便,净化雏鸡的生活环境,还可以隔离疾病的传染途径,在细菌侵入发酵床的同时,床上的益生菌直接可以吞噬掉这边病害菌,所以发酵床养殖也成为无病菌养殖。

4.2育雏发酵床的制作
制作育雏发酵床需要准备锯末,稻壳,发酵床em菌种,水,麦麸,玉米面 准备好原料后可依次按照技术资料步骤操作,先激活发酵床菌种,然后兑水稀释洒在垫料上,密封发酵两三天即可铺开上雏鸡。

5雏鸡的免疫

5.1免疫的方法
5.1.1肌肉注射免疫多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时应手捏起皮肤,使针头从捏起的皮肤进入皮下组织,进针时针头与皮肤的角度应保持在30°左右,注射的方向应从头部向尾部的方向进针,以免扎伤头部引起肿胀。肌肉注射应在大腿外侧注射,注射时针头与皮肤保持30~45°的角度,以避开血管和神经。
5.1.2点眼或滴鼻点眼时应做到滴进的疫苗在眼内一闪即消失;滴鼻时应使疫苗吸进鼻孔内,如果一侧鼻孔堵塞时应换另一侧,以确保疫苗的有效。
5.1.3刺种或涂擦刺种时应该在翅下避开有血管的部位,以防损伤血管而流血,刺种5~7d后应观察疫苗的反应情况,正常的情况是在刺种的部位有痂皮,若无反应,需再次接种。
5.2免疫应注意的事项首次免疫时不管用什么种类的疫苗进行免疫,都应该用个体免疫的方法,以保证免疫质量,保证抗体的均匀一致;二次免疫或以后免疫,均可用群体免疫方法进行。
6结论

雏鸡阶段的饲养是后备鸡饲养管理的重点,做好育雏管理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是养鸡的开端,雏鸡养育好坏,存活多少,能否培育出健康、结实、生产性能高的鸡来,是每个饲养管理员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发展家庭养鸡,办好养鸡场的关键。总之,雏鸡饲养管理是一项精细、科学的工作,因予以高度重视。
养殖户的育雏实验案例表明,使用好旺农养殖em菌可以有效的预防抑制大肠杆菌,痢疾,球虫病在雏鸡身上的患病率,从根本提高雏鸡的免疫系统。加上发酵床育雏的环境优化,形成良性的养殖环境,极少出现传染类疾病。

⑸ 幼鸡的饲养与管理方法是什么

一、调节适宜温、湿度,提高雏鸡成活率

初出壳雏鸡个体小、娇嫩、绒毛短,保温能力低,调节体温机能也还不完善,直到3-4周龄,才逐渐完备。因此,搞好防寒保温,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是养好小鸡,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

二、及时供水开食、搞好日粮搭配

雏鸡开食之前,先给饮用0.01-0.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呈浅红色即可),以清除胎粪和消毒肠胃。然后喂给8%的蔗糖水,可提高雏鸡成活率。最后再喂料。然后,要经常供给饮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饮拉稀死亡。饮水宜先用温开水,以后可逐渐改用新鲜清洁凉水,同时防止雏鸡弄湿羽毛。

三、调控适宜光照,促进雏鸡发育

日光照射可以增温、增加食欲,利于消化,促进钙磷代谢、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并能杀菌。但光照强而又时间长(包括人工充实光照),易使雏鸡过量运动,得不到适当休息而影响雏鸡正常发育。因此,应采取遮光的办法使雏鸡得到适当的休息,以利于消化、增重和换羽,同时还可以防啄肛、啄羽等恶癖。

适宜的光照和运动时间为:

一周龄内的雏鸡可全日24小时光照,并在每次喂饲前后各活动10-20分钟。一周以后,若天气晴朗,温度许可的情况下,白天采用自然光照即可。

最好每天能晒一次太阳,头一、二天晒半小时左右,以后逐渐延长。20日龄前每天可使雏鸡活动6-7小时,(包括采食时间),20日龄以后,晴天可整天活动,但中午炎热时节应收回遮光休息2-3小时为宜。

⑹ 雏鸡怎样饲养

开食不宜过早,开食过早会因消化器官脆弱而受到损害,过晚开食则会消耗体力和营养物质,不利于雏鸡生长发育。雏鸡开食多在孵出后12小时~24小时,这段时间开食的死亡率最低。但一般不应超过36小时,过48小时开食,则明显消耗雏鸡体力,从而影响雏鸡的增重。第一周的饲料放在平盘或塑料蛋盘上,不要将饲料放在报纸或塑料纸上,既浪费饲料又不易于消毒,容易造成污染。稍加拌湿的饲料为最佳,并且拌一定比例的多维素和抗菌素,若有条件还可在雏鸡料中加一些大蒜汁,可预防雏鸡消化道疾病。饲料要现拌现用,采取勤添少喂的方法,尤其是夏天,一般情况下一天喂料4-6次。一周以后可改用饲料槽装料饲喂雏鸡。
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雏鸡的饮水和采食情况,不能发生抢食和抢饮的情况,若有发生不仅严重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而且还会造成雏鸡相互挤压,出现踩伤和踩死的现象。另外一定要注意饲料盘和饮水器的清洁,刚开食的雏鸡常常是边吃料边排便,每次添食时都要清除食盘中的粪便;饮水器每次换水时清洗一下再加水,最好每天用消毒药水清洗一次。

⑺ 刚出壳的小鸡应怎样管理

1、小鸡由于刚出生没多久,体内有很多毒素等,所以应该 多给小鸡喂水,多让它排泄,排出绿色的粪便更好。注意要及时清理掉小鸡的排泄物,以免弄脏屋里。

2、观察它的鸡嗉子,一般会储存很多食物,所以不要急着喂它东西,否则会撑到小鸡的,撑过劲了会导致小鸡死亡的,先饿它几天没关系。

3、如果是在密闭的鸡舍里面养鸡,一定要有光照。

4、刚出生的小鸡千万不能直接放在水泥地上。因为水泥地太凉了,小鸡容易拉稀,以后成活率会大减。应该用干燥的木屑铺上1厘米左右的一层,这样小鸡踩在干燥的木屑上就会很温暖,不会着凉。

5、可以让小鸡晒晒太阳,日光照射可以增温、增加食欲,利于消化,促进钙磷代谢、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并能杀菌。但不能晒的时间过长,如果经常被太阳照射,小鸡也受不了,应采取遮光的办法使雏鸡得到适当的休息,以利于消化、增重和换羽。

(7)20日龄的雏鸡该怎样饲养管理扩展阅读:

1、初出壳雏鸡个体小、娇嫩、绒毛短,保温能力低,调节体温机能也还不完善,直到3~4周龄,才逐渐完备。因此,搞好防寒保温,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是养好小鸡,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

2、雏鸡开食之前,先给饮用0.01~0.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呈浅红色即可),以清除胎粪和消毒肠胃。然后喂给8%的蔗糖水,可提高雏鸡成活率。最后再喂料。然后,要经常供给饮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饮拉稀死亡。饮水宜先用温开水,以后可逐渐改用新鲜清洁凉水,同时防止雏鸡弄湿羽毛。

3、幼雏阶段喂料不宜受餐数限制,应任其自由采食,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到20日龄后日喂4次即可。喂料不宜过湿,以能松散为度。喂量随着雏鸡日龄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饱(以八成饱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⑻ 20天的小鸡应该喂什么

鸡1-20天饲养管理可分成七个阶段。
阶段一:进鸡前1天至进鸡前2小时。此段需给鸡舍加温,加至36℃,保持4小时,然后降至30℃,再升温至36℃,保持5小时,手摸立柱、网架、网子感觉温暖,再降温至30℃至入雏前2小时。进鸡前1天反复升温降温主要目的是测试锅炉及棚内加温设备及温控器的工作是否正常;

在36℃-30℃条件下,检查通风口,风机是否正常工作;在风机启动下检查窗户、湿帘等漏风处在30℃下是否有进贼风的地方,若有密闭。

在36℃-30℃条件下,检查通风口,风机是否正常工作;在风机启动下检查窗户、湿帘等漏风处在30℃下是否有进贼风的地方,若有密闭。
入雏前2小时,用高压水枪喷洒育雏鸡舍顶、墙壁、过道,鸡舍升温至36℃,等鸡网干燥后,再喷一遍。这样在进鸡前能迅速提高湿度至70%左右。
开食盘或开食布撒开口料(要求湿拌料)可用红糖姜水拌,也可用红糖多维拌,水线内有清洁凉爽的清水或葡萄糖或红糖姜水(水温20℃左右),开食布要足
 

 阶段二:鸡进鸡舍1小时。尽量短时间内把鸡从鸡盒内放出,敲打立柱,或顶棚或敲击金属物体,让鸡尽量散开活动采食喝水。
阶段三:鸡进鸡舍1-24小时。要求湿拌料,在5小时后,手摸嗉囊,有30%的鸡嗉囊软度适中,若不足30%,增加开食盘或开食布、继续敲打,让鸡活动采食喝水。10小时,手摸嗉囊,有60%的鸡嗉囊软度适中,20小时,手摸嗉囊,有90%的鸡嗉囊软度适中,24小时,有96%的鸡嗉囊软度适中。

育雏阶段的这24小时可称作“黄金24小时”。
 阶段四:鸡进鸡舍2-7天。这6天保证湿度在60%左右,温度每天降0.3℃。选择质量好的黄芪多糖1克10公斤水,每天5-8小时饮用,维生素C和鱼肝油每天3-5小时饮水,同时要保证鸡群每天喝10小时的清水。如果打算在7天点眼、打针防疫,最好在第六天扩群,满足防疫后的密度,在防疫后3天内不扩群。
第五天清理粪便,到第十天刮第二次粪,保证5天内不清粪,减少刮粪引起的羽绒灰尘对肉鸡气管呼吸道的刺激。从第五天开始通风换气,此时鸡的代谢产生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开始增加,只有良好的透风换气,才能保证鸡正常生长发育。
阶段五:8-10天。从第八天开始控料,等鸡群把料吃光,嘴敲打料槽时添料。
阶段六:10-15天。此阶段呼吸道病发病率较高,若甩鼻的鸡群增加,可用双黄连+阿奇霉素、红霉素、替米考星类饮水3-4天。若呼吸道病超过3天,千万不能只用治喘而不治大肠杆菌的药。此阶段鸡群很容易发生粪便不成形或粪便细而周边带水,黄白稀粪,鸡酱粪增多且有气泡。
阶段七:16-20天。此阶段选择针对流感、呼吸性传支病毒兼治的中药产品预防用药。通风逐渐加强。通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每个鸡棚的规模、构造、通风设备不同,通风方法也不尽相同。关于怎么通风,需要自己慢慢摸索出科学的方法。
前20天,比较好饲养,如果养殖好这20天,那么后期不好养的20多天,就会变得好养,同时会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⑼ 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有哪些

(1)初次喂食 雏鸡一般于孵出后24~36小时内开食为好,开食的饲料要求新鲜,颗粒大小适中,易于雏鸡啄食,营养丰富,易消化。常用的开食方法是:1~2日龄喂粉状玉米、碎米或碎粒料,2~3日龄起逐渐增加混合料。开食料最好先用开水烫软,待食料吸水膨胀后再进行饲喂。

(2)初次饮水 雏鸡的初次饮水,可以在开食前,也可与开食同时进行。初期宜饮温水,并在第一次的饮水中,加入1%~2%的糖类,以增强雏鸡抵抗力。饮水不得中断。早饮水可加速卵黄物质被机体吸收利用,有助于雏鸡的食欲和消化吸收。

(3)日粮配合 雏鸡的日粮,要求新鲜,营养全面,混合均匀。在1月龄内的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应为20%左右(肉用雏鸡还要略高些),代谢能为11715千焦/千克,粗脂肪1%,粗纤维应低于5%。

(4)饲喂方式 雏鸡的饲喂方式有限制采食与自由采食两种。前者可有效地控制雏鸡生长发育的进程,使其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与生产性能;后者对肉用雏鸡较实用,可促进鸡体生长发育和达到经济增重。

(5)饲喂次数 一般育雏初期采用自由采食,使雏鸡能迅速熟悉采食与饮水。注意要少喂勤添,防止饥饿。第一天饲喂2~3次,以后每天喂5~6次(其中夜间1次),10~35天每天喂5次,6周龄以后逐渐过渡到4次。肉用雏鸡采取日夜自由采食法饲喂。

(6)及时分群 随着鸡龄的增长,饲养密度要适当调整。在考虑平面雏鸡群密度的同时,还要注意鸡群大小。一般7日龄内每群以300~500只为宜。有条件的话,以后可合并为1000只一群。最好能按品种、品系、性别、强弱分群,不同日龄的雏鸡不宜混群饲养。

(7)疾病防治 育雏舍应与孵化室、成鸡舍严格分开,并保持一定的距离。搞好鸡舍及环境卫生工作,按规定及时接种各类疫苗,严格消毒制度。及时剔出病、死鸡,并作出妥善处理。一般鸡场(舍)应谢绝参观,以防疾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