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账号管理 » 古琴有多少弦
扩展阅读
华为荣耀a3怎样隐藏应用 2025-05-19 13:43:56

古琴有多少弦

发布时间: 2022-05-15 11:22:00

⑴ 古琴有多少根弦

古琴有多少根弦7根首先琴弦数不同,古筝21根,古琴7根
其次古筝音域较广,分为几个八度,古琴音域相比较要少
第三古筝音色华丽,较为喧闹,不比古琴的幽静,因此古琴更能陶冶人的情操和安宁的心境
第四,古筝可以考级,古琴现在还不曾有考级制度出来,算是个冷门
俗话说“盛世听筝声”,古筝以其音色之美,外形之优雅,表达范围之广泛被誉为华夏正乐,深受人们的喜爱。根据史书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文人雅士就十分喜爱弹奏欣赏古筝。他们在弹奏欣赏古筝之前,往往还要沐浴净身,熏烧檀香,正可谓“洗耳恭听”。当时的古筝只有十二根弦,两千多年之后的清朝,增加至十六根弦,现在的古筝一般都有二十一根弦,其表现能力大大加强了。在民乐界,素有“金筝,银胡,铜琵琶”之说,这充分说明了古筝在民族乐器中的独特位置。筝的音色典雅清丽,古朴悠扬,弹奏的时候可左右手并用,也可以用右手弹奏,左手按揉,产生吟音,滑音,颤音,倚音的多种效果,演奏手法非常丰富。二十年前,海峡两岸能够熟练演奏古筝的人才确实是不多的,充其量也就是一千多人而已。现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古筝爱好者就超过了两百万人,台湾地区也有三十五万人。海峡两岸的民众,都不约而同地掀起了一股学习古筝的热潮,成为修心养性的一大时尚。

⑵ 古筝古琴分别有几根弦

古琴最早只有五根,后来七根,又称七弦琴
民间常用的筝为十三弦和十六弦。经过改良的筝有十八弦、十九弦、二十一弦、二十三弦、二十五弦等规格。

⑶ 古琴上的七根弦的含义

古琴最初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朝周文王、周武王增加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合称文武七弦琴。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相关介绍:

中国古琴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声响有五音。传说炎帝在沁源景凤羊头山下“黍定黄钟”,发现了音乐,炎帝神农氏又“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

(3)古琴有多少弦扩展阅读

由于宋朝行使抑武扬文的政策,自宋太宗起,两宋期间自帝王至朝野上下都十分好琴,无不以能琴为荣,达到历代好琴的顶峰。宋元时期,琴开始出现明确的流派传承。第1个古琴流派浙派出现于南宋晚期,代表琴家有郭沔等。

由于古琴及其所象征传文化思想的式微,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

⑷ 古琴、瑟、古筝各有多少弦

古琴以前有五弦,后经汉武汉文两帝改进,成为现在的七弦琴。
瑟有二十五弦,
全断了,
才成了五十弦。
古筝有很多种,传统古筝一般是十三弦,后来经过改进,有二十一弦的,二十五弦的,但现在中国最普及的还是二十一弦的。现在的日本筝还是十三弦。

⑸ 古琴有多少根琴线

古琴7根琴弦
故又称七弦琴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琴弦(昔舜以五弦琴奏南风歌),后文王、武王各加一弦共七弦。

我国曾出土过10弦琴、5弦琴,所以最初古琴的弦数并未统一

自汉朝后古琴基本定型都是7弦~

⑹ 古琴一般有多少根弦历史上有什么着名的古琴或琴曲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着名的古琴:
唐代的制琴高手有很多,除雷氏家族(雷威、雷霄、雷文、雷珏、雷远一)外,文献记载的名家尚有:张越、郭高、沈镣等。可惜除雷氏琴外,余者皆无作品传世。宋代的制琴名家很多,如北宋朱仁济、马希亮、马希仁、僧仁智,南宋金洲、金公路、陈亨道等,末期尚有严樽、马大夫、梅四言等人。宋人制琴刻年款者较少,亦有很多落唐款的仿作。元代制琴名家有严古清、施溪云、施谷云、朱致远等,其中朱致远最为着名。朱琴的仿制品很多,其款识有刻为“朱智远”或“朱制远”的,望收藏者加以注意。明代制琴高手也很多,如涂明河、汪舜卿,最着名的要数张氏敬修、委修、顺修等人。张岱《陶庵梦忆》称张敬修制琴为吴中绝技之一,“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这只是造琴名家)
着名的琴曲:
离骚 忆故人 龙翔操 凤求凰 杏花天影 夜雨南窗 渔樵问答 鸥鹭忘机 阳关三叠 梅花三弄 普庵咒 关山月 忆故人 汉宫秋月 秋江夜泊 流水 关山月 梧叶舞秋风 平沙落雁
周朝:作为宫廷里雅乐伴奏,以弹右手散音为主,弦数由五至二十七弦不等。主要作为歌唱的伴奏。作为纯器乐弹奏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见于《吕氏春秋》、《列子》)。着名琴师有春秋时期的钟仪、师旷,战国时期的伯牙、雍门周。着名琴曲有《高山流水》、《阳春、白雪》。

汉朝:七弦琴制基本定型,左手指法已有相当发展。着名琴论专着有桓谭的《新论》、蔡邕的《琴操》、扬雄的《琴清英》、刘向的《琴说》。着名琴曲有《聂政刺韩王曲》、《蔡氏五弄》、《别鹤操》、《饮马长城窟》。

魏晋南北朝:出现一批向往超世隐逸思想的文人琴家,如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左思,南北朝时代的戴喁、宗炳、柳恽和柳谐。其他着名琴家有魏晋的蔡琰(文姬)、阮咸、刘琨。着名琴曲有《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乌夜啼》及现存最早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丘明所传)。重要琴论专着有嵇康的《琴赋》、谢庄的《琴论》、麴瞻的《琴声律图》、陈仲儒的《琴用指法》。

隋唐:唐曹柔发明减字谱,制琴术的发展。着名琴人有:隋的李疑、贺若弼、王通、王绩和唐的赵耶利、董庭兰、薛易简、陈康士、陈拙。着名琴曲有《大胡笳》、《小胡笳》、《昭君怨》、《离骚》、《阳关三叠》、《渔歌调》。琴论专着有薛易简的《琴书正声》。

宋元:一弦、二弦、七弦、九弦琴的制作。阁谱、江西谱、浙谱的流行。北宋时调子(琴歌)的盛行。北宋的琴僧系统,琴僧有夷中、知白、义海则全、照旷。文人琴家有欧阳修、沈遵、崔闲、苏轼;浙派琴家有郭楚望、杨瓒、徐天民、毛敏仲;金元琴家有苗秀实、耶律楚材。代表琴曲有《胡笳十八拍》、《楚歌》、《潇湘水云》、《渔歌》、《泽畔吟》、《醉翁吟》、《古怨》。琴论专着有朱长文的《琴史》、崔尊度的《琴笺》、刘藉的《琴议》、陈敏子的《琴律发微》、则全和尚的《节奏-指法》等。现存较早的减字谱谱式有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元《事林广记》中的《黄莺吟》和宋杨瓒的《紫霞洞琴谱》(佚)。

明朝:琴派兴盛,着名的琴家有徐仲和、严徵、徐青山。代表琴曲有《秋鸿》、《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释谈章》等。琴论有冷谦的《琴声十六法》和徐青山的《溪山琴况》,刊印琴谱流行。

清朝:刊印了大量的古琴谱集,琴家有:庄臻凤、程雄、徐祺等。代表琴曲有《水仙操》、《龙翔操》。琴论有戴源的《鼓琴八则》、蒋文勋的《琴学粹言》、庄臻凤的《琴学心声-凡例》。

近代:着名琴人有:闽派的祝桐君、川派的张孔山、诸城派的王溥长(心源)、王露(心葵)、王鲁宾及黄勉之、杨宗稷。代表琴曲有《流水》(《天闻阁琴谱》)、《醉渔唱晚》、《长门怨》、《关山月》。论着有杨宗稷的《琴学丛书》、祝桐君的《与古斋琴谱》、陈世骥的《制曲要篇》。琴曲中工尺谱的引进。(《琴学丛书-琴镜》)。

现代前期:琴社活动盛行,琴论有周庆云的《琴史补》、《琴史续》《琴书存目》,今虞琴社编的《今虞琴刊》,中国音乐研究所和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的《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历代琴人传》。琴曲有《忆故人》、《泣颜回》。古琴改革的推行。

更多可以打开参考资料看看。

⑺ 现代的古琴一般有多少根弦

现代的古琴为七弦。

相关介绍:

故有“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弹弦乐器中,古琴是一种较独特的乐器,琴面为指板,没有柱和品。演奏时,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投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标记,音准上要求极为严格。

(7)古琴有多少弦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古琴表现力特别丰富,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挥出很多艺术表现的特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浑厚,宏如铜钟,各音区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区浑厚有力,中音区宏实宽润,高音区尖脆纤细。按音中的各种滑音,柔和如歌,也具有深刻细致的表现力。

琴面从外向内由粗及细缚弦七根,古时琴弦用丝质制成,今多用钢弦。如果弦绕至雁足时圈数不多,就需要使用其它牢固的线接续增加弦的稳定。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古琴

⑻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中的古琴共有几根弦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唐朝的古琴有七根弦。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据史载,琴本为伏羲氏所琢。有一次伏羲看到凤凰来仪,飞坠在一株梧桐树上。那梧桐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按天、地、人三才,截为三段;取中间一段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制成乐器。琴长三尺六寸六分,按三百六十六日;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闰月。最开始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 伏羲制琴之时既然完全是依照宇宙之数,琴在另外空间体现出来的生命也就自然可以沟通高于常人的层次。古人认为琴所奏出的音乐乃天上瑶池之乐,所以把琴称作"瑶琴"。
瑶琴原本五弦,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羡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天、地、君、亲、师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以上有关资料摘自网络)

⑼ 大多数古琴有多少根弦

古琴有七根弦,传说最早古琴是五弦,后文王武王各加一弦,共7弦。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

⑽ 古琴分几种,有几根弦,别名叫什么,谁发明的

古琴,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古琴,古琴有七条弦,因此又名七弦琴。古琴别名七弦,七丝,凡桐,玉振,丝桐。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考古发现最早的古琴,为2016年在湖北枣阳郭家庙,出土的周朝曾国春秋早期的琴,距今2700年左右,将我国有实物佐证的琴史提前约300年,古籍记载琴的创制与中华文明之初的帝王有关,《琴操》载:“伏羲作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礼记》记载“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汉代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文王武王改为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