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有多少种鱼类
36000多种,其中14000多种为淡水鱼类。
73%的地球表面被海洋覆盖,而鱼类占据了海洋生物的大多数,有着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美丽的鳍。其中最漂亮的就是世界上十大最美鱼,分别是青蛙鱼,铁饼鱼,蓑鲉,镰鱼,锦鲤,胄刺尻鱼,小丑鱼,拟刺尾鲷,鹦哥鱼,非洲丽鱼。
铁饼鱼:一种淡水鱼,可能是淡水鱼类中最美丽的一种。也可能是最昂贵的淡水物种,价格从50美元到80美元不等。有许多颜色变化,比一些咸水鱼需要更多的照顾。
(1)鱼有多少种扩展阅读:
养鱼注意事项:
1、选鱼:除了品种颜色外,买鱼看眼睛和身材比例,身上有无病变,鳍是否张开,了解拟购买的鱼的习性,饲养方法等。
2、鱼买回后连袋一起泡在缸里1小时,其间每十分钟加一点缸里的水进袋,从袋中抽一点水倒掉,直到袋里的水几乎被缸里的水替代为止。最后把鱼小心捞进缸里。
3、在隔离期间水温保持30-32度,也就是比正常稍高一点。2-3天内别喂。如一周后鱼吃食,正常,就不必下药,否则说明此鱼来前就有病,再对症治疗也不迟。
B. 鱼类到底有多少种类
据有关资料记载全世界现有鱼类约为20500种,其中生活在温暖海域的8000种;生活在冷海的1130种;海洋上层带生活的220种;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淡水鱼约8275种。
我国的《中国鱼类检索》一书记载,我国总共有鱼类2831种,其中淡水鱼800余种。
我国淡水鱼类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国家之一,淡水面积约为三亿亩,其中可供养鱼的水面约7500亩,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又有草、鲢、鳙、青、鲮、鲤、鲫、团头鲂等优良鱼类的养殖技术,所以是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养殖的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和自然环境各异,各地区鱼类品种,格局特色,按照气候的区域分类,鱼类的分布情形是:
↑东南区:其中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海南岛等地
↑江河平原区: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及辽河下游
↑北部区:东北等地
↑西北高原区:包括新疆、西藏北部、内蒙、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
↑努澜区:其中包括西藏南部、四川、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
东南区:其中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海南岛等地。这些地区主要生长喜暖性鱼类,品种繁多,代表鱼类有鲮鱼、卷口鱼、中华鲅鱼、东坡鱼、花鳅鱼、腊光长鳅、沙鳅、扁头平鳅、爬岩鳅、平鳍鳅、小吻鱼、长鳍鳍鲇、胡子鲇、鳗鲡、黄鳝、斗鱼、攀鲈等。主要养殖鱼类为青、草、鲢、鳙、鲮、团投鲂、胡子鲇、罗非鱼等南方品种。
江河平原区: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及辽河下游。这里除了江河流域,有众多的湖泊,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主产区,天然水产鱼类众多而盛名,有青、草、鲢、鳙、鲤、鲫、鲇、鳊、、团头鲂、乌鲡、鳗鲡等。太湖的银鱼、长江的的鲟鱼、鲋鱼、鲚鱼产量很
大。养殖的鱼种有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罗非鱼以及一些鲤鱼的杂交品种。
北部区:这里主产冷水鱼类,天然水体盛产鲟鱼属、狗鱼属、哲罗鲑属等鱼类,如大马哈鱼、狗鱼、香鱼、雪鱼、拟赤捎鱼、八目鳗等是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鱼类。人工养殖除青、草、鲢、鳙、鲤、鲫和团头鲂,还饲养红鳟鱼。
西北高原区:包括新疆、西藏北部、内蒙、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这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天然水体盛产中华弓鱼、黄爪鱼、裸鲤等,其他还有条鳅、江鳅等鱼类。主要养殖仍与各地相同。
努澜区:其中包括西藏南部、四川、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都流经这里,使东南区和西北高原区的鱼类,通过江流共存于此,如鲮鱼,中华鲅鱼、东坡鱼、平鳍鳅、沙鳅、条鳅、须瞅、鲈鱼、黄缮、乌鳢、中华弓鱼等形成东南区、西北区鱼类群系混合的特点。主要养殖仍是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以及近年大量繁殖的鲤鱼杂交品种等。
C. 鱼的种类有哪些
现存脊椎动物亚门中,鱼纲种类最多,有24000种左右,分布在全世界各个水域中。据统计,中国有鱼类3862种。
根据鱼类骨骼性质的异同,将鱼类分为软骨鱼系和硬骨鱼系两大类。软骨鱼和硬骨鱼从有化石记录开始。
淡水鱼有青鱼、草鱼、莲鱼、鳙鱼、鲤鱼、泥鳅、中华鲟、扁鱼、鲥鱼等。
海水鱼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鲨鱼、翻车鱼等。
(3)鱼有多少种扩展阅读:
鱼类是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
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尼尔森在1994年的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以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
鱼主要分为:热带鱼、温带鱼和冷带鱼等。
水类鱼分为:淡水鱼和咸水鱼。
D. 鱼有几种种类是哪几种
鱼主要分为三类,它们分别为为:热带鱼、温带鱼和冷带鱼等。水类鱼分为:淡水鱼和咸水鱼。
鱼是大部分是冷血动物,极少数为温血动物,用鳃呼吸,具有颚和鳍。现存鱼类可分为两个主要族群:软骨鱼类(如鲨鱼等)和 硬骨鱼类(线状鳍和波状鳍的鱼类)。
这两种族群的鱼类都首先出泥盆纪早期。线状鳍鱼中较进阶的一群称为硬骨鱼,在侏罗纪时开始进化,已变成个体数量最多的鱼类。另外也有数种已绝种的鱼类。
(4)鱼有多少种扩展阅读:
世界上现存已发现的鱼类约三万二千种,鱼生活在水里,分布在海洋和淡水中,海洋中生活着占三分之二,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
中国计有二千五百种,其中可供药用的有百种以上,常见的药用动物有海马、海龙、黄鳝、鲤鱼、鲫鱼、鲟鱼(鳔为鱼鳔胶)、大黄鱼(耳石为鱼脑石)肝油(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主要原料。
从各种鱼肉里可提取水解蛋白、细胞色素C、卵磷脂、脑磷脂等,河豚的肝脏和卵巢里含有大量的河豚毒素,可以提取出来治疗神经病、痉挛、肿瘤等病症。
E. 鱼的种类有哪几种
鱼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1、鲤鱼
鲤鱼,又被称为鲤拐子、鲤子、毛子,红鱼。鲤鱼的体色为褐色,而且鳞大,上颚两侧各有两根须。平时喜欢栖息在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水域中。鲤鱼是杂食性鱼类,荤素都吃,饵谱广泛,经常拱泥觅食。鲤鱼属于无胃鱼,所以新陈代谢非常快,所以它的摄食习惯为少吃勤食。
F. 鱼有多少种类 名称都是什么
鱼的种类:约三万二千种。
名称:海水鱼、淡水鱼。
世界上现存已发现的鱼类约三万二千种,鱼生活在水里,分布在海洋和淡水中,海洋中生活着占三分之二,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中国计有二千五百种,其中可供药用的有百种以上,常见的药用动物有海马、海龙、黄鳝、鲤鱼、鲫鱼、鲟鱼(鳔为鱼鳔胶)、大黄鱼(耳石为鱼脑石)肝油(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主要原料。
从各种鱼肉里可提取水解蛋白、细胞色素C、卵磷脂、脑磷脂等,河豚的肝脏和卵巢里含有大量的河豚毒素,可以提取出来治疗神经病、痉挛、肿瘤等病症。大型鱼类的胆汁可以提制“胆色素钙盐”,为人工制造牛黄的原料。鱼类各纲之间的差异之大就如陆生脊椎动物各纲之间。
一般认为,鱼类是体滑而形如纺锤、呈流线型、具鳍、用鳃呼吸的水栖动物,但更多的种类不符合此定义。有的鱼体极长,有的极短;有的侧扁,有的扁平;有的鳍大或形状复杂,有的退化乃至消化;口、眼、鼻孔、鳃开口形状位置变化极大。
鱼类是人类的重要食物。过度捕捞、污染和环境变化都会破坏鱼类资源,鱼类捕食,有助于控制疟疾等蚊传疾病。鱼是行为学、生理学、生态学及医学的重要实验动物。
(6)鱼有多少种扩展阅读:
鱼是大部分是冷血动物,极少数为温血动物,用鳃呼吸,具有颚和鳍。现存鱼类可分为两个主要族群:软骨鱼类(如鲨鱼等)和硬骨鱼类(线状鳍和波状鳍的鱼类)。这两种族群的鱼类都首先出泥盆纪早期。线状鳍鱼中较进阶的一群称为硬骨鱼,在侏罗纪时开始进化,已变成个体数量最多的鱼类。另外也有数种已绝种的鱼类。
鱼,相伴人类走过了五千多年历程,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食品与观赏宠物,但人们对什么动物是“鱼”,鱼的定义应如何下,却知者甚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鱼所下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G. 我国鱼类有多少种
内陆土着淡水鱼类共804种,其中鲤形目鱼类有632种,占总数的77.2%;其次是鲶形目鱼类共84种,占总数的10.4%;鲈形目鱼类56 种,占总数的6.9%;鲑形目鱼类22种,占总数的2.7%;鲟形目7种。内陆水域常见和产量多的主要淡水经济鱼类有 50 多种。
沿海是海水鱼类繁殖的良好场所,现记录约有物种 1500 多种。黄海、渤海海区鱼类约有 260 多种,主要是温带牲种类;东海海区约有 400 多种,主要是温水性鱼类;南海海区种类极其丰富,约有 1100 种,大部分属于瑷水性鱼类。
现己查明有 80 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中的鱼类有中华鲟、达氏鲟、白鲟、新疆大头鱼等;国家二级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中的鱼类有大鲵、黄唇鱼、松江鲈鱼、克氏海马、胭脂鱼、大头鲤、大理裂腹鱼、花鳗、川峡哲罗鱼、秦岭细鳞鲑、文昌鱼等。
(7)鱼有多少种扩展阅读:
常见淡水鱼种生活习性
草鱼的生活习性
属于草食性鱼类喜爱嫩草、玉米、草根、芦苇、韭菜等素食,但有时也会吃薰腥等食物比如蚂蚱、小虾
等。草鱼喜爱高温环境,一般在气温25度至35度时觅食量最大,低于25度觅食量逐渐减少,
同时草鱼喜爱高氧环境。
青鱼的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与草鱼相似,但荤素皆喜欢,也就是说用草鱼饵料也可以钓到黑皖,但是黑皖更喜欢吃螺蛳,故而有螺蛳青的称号。
鲢鱼的生活习性
喜高温、高氧的环境,属于滤食性的鱼种。白鲢比鳙鱼更为凶猛,中鱼后有时更会跳出
水面进行洗腮,鲢鱼与鳙鱼两种鱼的习性与形状相近故而统称为鲢鳙。
鲤鱼的生活习性
鲤鱼属于杂食性的底层鱼种,鲤鱼胆子普遍比其他的大型鱼种偏大,故而短杆也经常能钓到鲤鱼,鲤鱼食量巨大,而且不怎么挑食,觅食时还有拱泥巴的习惯,如果水面出现密集的小气泡多半是有鲤鱼,鲤鱼喜腥味,鲤鱼在10度至40度间都会觅食。
H. 鱼类有多少种
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1994年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
拓展资料:
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
I.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种鱼类
已探明的约2000余种,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原始最低级的一群。鱼肉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质等,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鱼体的其他部分可制成鱼肝油、鱼胶、鱼粉等。有些鱼类如金鱼、热带鱼等体态多姿、色彩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钓鱼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运动,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此外,某些鱼类如食蚊鱼等对消灭疟疾、黄热病等传染媒介,有益人类健康。分类鱼类一般分无颌和有颌两大类。无颌类脊椎呈圆柱状,终身存在,无上下颌。起源于内胚层的鳃呈囊状,故又名囊鳃类;脑发达,一般具10对脑神经;有成对的视觉器和听觉器。内耳具1或2个半规管。有心脏,血液红色;表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偶鳍发育不全,有的古生骨甲鱼类具胸鳍。对无颌类的分类不一,一般将其分为:盲鳗纲、头甲鱼纲、七鳃鳗纲、鳍甲鱼纲。有颌类具上下颌。多数具胸鳍和腹鳍;内骨骼发达,成体脊索退化,具脊椎,很少具骨质外骨骼。内耳具3个半规管。鳃由外胚层组织形成。由盾皮鱼纲、软骨鱼纲、棘鱼纲及硬骨鱼纲组成。其中盾皮鱼纲和棘鱼纲只有化石种类。分布在世界各地,主要栖息于低纬度海区,个别种类栖于淡水。现存种类分属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板鳃亚纲约600余种,中国约180种,以南海为多。全头亚纲有3科6属约30余种,中国约2科3属约5种。硬骨鱼纲内骨骼已骨化,具骨缝,头部常被膜骨,体被硬鳞或骨鳞。是现生鱼类最繁茂的一大分支,可分为总鳍亚纲、肺鱼亚纲和辐鳍亚纲等3亚纲。辐鳍亚纲是最多的一个类群。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除鲤形目分布于淡水、鲑形目多为溯河性鱼类外,其他各目主要分布在海洋。当今世界渔业生产中以鲱形目和鳕形目的产量最高,鳕类次之,两者产量接近当年世界渔业总产量的一半。中国近海的硬骨鱼类有2000多种,淡水硬骨鱼类有700多种。鱼体构造和生命活动鱼类虽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但已具有骨骼、肌肉及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生殖、神经感觉等相当完备的器官系统,能够进行极其多样化的生命活动。其形态构造除与系统发育有关外,更反映了对水环境的适应性。外部形态和运动鱼类的体型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在水体上层生活的鱼一般呈纺锤形,在海底生活的鱼呈扁平型,珊瑚礁鱼类多为侧扁型,营潜居生活的呈圆筒型。某些在海藻中生活的鱼表现为拟态体型,金枪鱼呈鱼雷形体型,适宜快速游泳。鱼类的运动主要靠按节排列于身体两侧的肌肉交替收缩,使体躯与尾鳍左右摆动而前进,其他鳍起平衡与转向作用。某些鱼的鳍经变态后还具有攻击、自卫、摄食、生殖、发声、爬行、滑翔、跳跃、攀缘、呼吸等功能。鳔能调节鱼体比重,帮助浮沉。皮肤、鳞和体色鱼的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部分。表皮由几层活细胞组成,其间分布粘液细胞,以减少摩擦和保护机体。珠星是局部表皮细胞角质化的产物,与繁殖活动有关。少数鱼类的毒腺和发光器是表皮的衍生物。鱼鳞分盾鳞、硬鳞和骨鳞。软骨鱼的鳞片称盾鳞。硬鳞与骨鳞通常由真皮产生而来。骨鳞覆瓦式排列便于行动和保护鱼体。不少快速游泳与营潜居生活的鱼,鳞片常退化或消失。鱼类的体色常是背部深腹部浅,这是与环境相适应的保护色。但生活在珊瑚礁中的鱼类往往有艳丽的色彩和斑纹,一般分保护色和警戒色两种。骨骼和肌肉鱼类具有发达的中轴与附肢骨骼,对于保护中枢神经、感觉器官与内脏,支持体驱以及整个身体的活动有重要作用。中轴骨骼由头骨(胸颅与咽颅)和脊柱组成。咽颅是围绕消化道最前端的一组骨骼,用来支持口和鳃。脊柱由许多块椎骨组成。鱼类的平滑肌和心脏肌与高等动物无大差别,但横纹肌分节现象明显,分为体节肌和鳃节肌。躯干部肌肉按节排列呈弓形。摄食和消化鱼类的食性通常分为4种类型。滤食性,如鲢、鳙、沙丁鱼等食浮游生物;草食性,以草鱼为典型;肉食性,如鳡、狗鱼、乌鳢、带鱼、青鱼等;杂食性,如鲤鱼。鱼类的消化器官分为口、口咽腔、食道、骨、肠、直肠、肛门等几部分。鱼类食物的消化除与胃肠的收缩运动有关外,还受外界的水温、溶氧量、摄食量、食物的理化性状等因素有关。循环、呼吸和排泄鱼类的心脏一般由静脉窦、心耳、心室、动脉圆锥组成。血液由心脏经腹侧主动脉进入鳃区,经气体交换后的血液,离开鳃区分头向全身各处组织供血。全身血液通过静脉系统返回心脏。鳃是鱼类特有的呼吸器官。鳃的呼吸面就是鳃小片,其面积很大。鱼的排泄器官主要是中肾,由许多肾小管连接肾小体组成。液态代谢废物经肾小囊过滤后由中肾管排出体外。繁殖和发育鱼类一般为雌雄异体,生殖腺通常成对。软骨鱼类一般为体内受精,行卵胎生、胎生或卵生,多数硬骨鱼为体外受精。所产之卵淡水鱼为沉性或浮性,海水鱼均为浮性。鱼类的性成熟与种类、营养、水温、光照等有很大关系,并由促性腺激素调节。受精卵经一定时间后孵化,仔鱼脱膜而出。鱼的一生分为胚胎期、仔鱼期、未成熟期与成鱼期。其中仔鱼期死亡率最高。神经和感觉神经系统对鱼类的生命活动很重要,它由脑、脑神经、脊髓与脊神经构成,脑和脊髓为中枢神经,脑神经与脊神经为外周神经。脑分化为端脑与间脑,小脑与延脑。端脑是嗅觉中枢;间脑又称丘脑,与脑垂体相连。中脑是视觉中枢,小脑管理运动,延脑管理呼吸、循环等生理活动的多元中枢。脊神经又称混合神经。鱼的感觉器官构造具有适应水栖生活的特点。皮肤具有触觉、温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位的功能,侧线主要作用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鱼类内耳起听觉和平衡鱼体作用。鱼眼与人眼构造差别不大,无上下眼睑和泪腺,是视觉器官。嗅囊通常由许多嗅粘膜褶组成并产生嗅觉,对鱼类觅食、生殖、夜间集群、警戒反应和洄游等有重要作用。味蕾产生味觉,但一般不太灵敏。地理分布世界现存鱼类的分布极广,近4000米的高山水域与6000余米的深海均有踪迹,其中海水鱼与淡水鱼的种数之比为2∶1。影响鱼类地理分布的因素很多,包括盐度、温度、水深、海流、含氧量、营养盐、光照、底形底质、食物资源量与食物链结构,以及历史上的海陆变迁等。海洋鱼类约80%分布在浅海大陆架区,特别是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区。等温线与海鱼的分布关系极大。在寒带与亚寒带海区分布的主要经济鱼类有鲱、鳕、鲑、鲽和鲭等;在亚热带海区分布的主要是沙丁鱼、?、鯵和鲐;在热带、亚热带海区则分布金枪鱼等。中国近海区的海洋鱼类区系可划分为5个分区:①渤海、北黄海分区,以暖温性鱼类为主。②南黄海、东海近海分区,以暖水性鱼类为主。③东海外海分区,处于黑潮主干流经海区,主要为暖水性鱼类。④南海大陆沿岸分区,以暖水性鱼类为主。⑤南海外海分区,多为热带性珊瑚礁鱼类,总数近千种。淡水鱼类通常分原生和次生两大类,前者如鲤形目等鱼类,后者如丽鱼科以及其他由海洋进入淡水生活的鱼类,比较能耐半咸水环境。中国的淡水鱼类区系可分为5个分区:①北方山麓分区,分布冷水性鱼类,如茴鱼、狗鱼、江鳕与杜父鱼等。②华西高原分区,以冷水性、地向性鱼类为主,如鲤科的条鳅、河鲈等。③宁蒙分区,以冷温性、古老性鱼类为主,如刺鱼与雅罗鱼。④江河平原分区,以暖水性、静水性鱼类为主,如胭脂鱼科与鲤科的大部分种类。⑤华南分区,以南方暖水性、急流性鱼类为主,如鲤科的鲃亚科与平鳍鳅科等。中国的内陆水域不仅有丰富的鲤科鱼类,并且有青鱼、草鱼、鲢、鳙、团头鲂、鲮等优良养殖鱼种。多数地区气候温和、水面众多,雨量充足是发展淡水养鱼的优越条件。
J. 鱼有多少种科类
全世界的鱼约有26000种,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淡水鱼只有8600种。我国现有的鱼类大约是3000种,其中淡水鱼有1000种。这类动物都生活在水中,需要用鳃呼吸,同时用鳍游动,主要分为圆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鱼的品种共有两万多种,其中硬骨鱼纲占据了大部分,软骨鱼纲只有800种左右,更少的圆口纲,只有73种。鱼类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用鱼鳃呼吸,身上有鱼鳍帮助它们游动。硬骨鱼一般都有鱼鳔,好让它们能在水中沉浮,大部分鱼的体表有鳞。
鱼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尼尔森在1994年的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世界上现存已发现的鱼类约三万二千种,鱼生活在水里,分布在海洋和淡水中,海洋中生活着占三分之二,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大型鱼类的胆汁可以提制“胆色素钙盐”,为人工制造牛黄的原料。鱼类各纲之间的差异之大就如陆生脊椎动物各纲之间。一般认为,鱼类是体滑而形如纺锤、呈流线型、具鳍、用鳃呼吸的水栖动物,但更多的种类不符合此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