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华为5G专利是如何检索到的
华为5G专利 不需要检索,都是他们花大价钱研发出来的。
‘贰’ 华为新专利,5G芯片要回来了“堆叠封装”技术已确定
华为被制裁的这几年手机业务大受打击,虽然5G专利全球第一,但是却用不上5G芯片,并且还被迫出售荣耀,说起来颇为无奈。目前,华为海思的芯片已经没有公司可以生产,Q1季度的营收额只有3.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了87%,不免让人感到惋惜。但被制裁的这几年,华为鸿蒙生态顽强生长,还进军智能 汽车 行业,想尽办法弥补损失。而且华为近期又有新动作了,或许是要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将自研的麒麟系列5G芯片“东山再起”。
2022年4月5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开了“一种芯片堆叠封装及终端设备”的专利,华为作为我国的 科技 强企,每一次有新的动作都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就在一个月之后,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开了“芯片堆叠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电子设备”的专利。
专利内容显示: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如何将多个副芯片堆叠单元,可靠的键合在同一主芯片堆叠单元上的问题。
专利文件显示芯片堆叠封装结构,也就是说主芯片堆叠单元具有位于第一表面上的绝缘且间隔设置的多个主管脚。第一键合层,设置于第一表面上;第一键合层包括绝缘且间隔设置的多个键合组件;多个键合组件中的每个包括至少一个键合部,任意两个键合部)绝缘设置,且任意两个键合部的横截面积相同;多个键合组件分别与多个主管脚键合;多个副芯片堆叠单元,设置于第一键合层远离主芯片堆叠单一侧的表面;副芯片堆叠单元具有绝缘且间隔设置的多个微凸点;多个微凸点中的每个与多个键合组件中的一个键合。以上就是该专利内容,不过大家可能看的是如坐云雾。说白了就是两个芯片键合在一起了。
而在去年,知名 科技 博主 @菊厂营业部Fans 的博文爆料与苹果M1 Ultra芯片的“攻擂台”,我们可以猜测出,华为 的“ 双芯叠加 ” 技术应该是已经进入到了后续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上个月召开的华为折叠屏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时也表示:“华为手机的供应得到极大的改善,去年我们手机供应很困难,今年我们华为手机开始回来了,所以大家想买华为产品,华为手机都能买到,这是一个最大的好消息”。虽然距离大嘴说这话已经过去了半月多了华为还没有说具体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但是综合华为的专利我们不难猜测出或许华为就要运用“ 双芯叠加 ”技术来进行华为5G芯片的设计了。
而在之前就有数码博主爆料称华为在今年下半年将发布的华为Mate50系列以及华为P60系列可能就会采取“ 双芯叠加 ”的自研5G芯片,而且还有说届时会一同发布“5G手机壳”。
文章的最后我想说,华为自从触碰到了美资本主义的逆鳞后,日子确实不太好过。因为华为毕竟是作为一个靠移动终端设备业务进行大部分盈利的 科技 企业。而此次华为“ 双芯叠加 ”专利的拿捏,那肯定就会重新回归“麒麟5G”芯片的手机市场了。
‘叁’ 华为在5G方面有多少重要专利
企业专利布局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通常要考虑的因素有:为什么要进行专利布局、什么时候开展专利布局以及申请进度规划、要在哪些地区进行专利布局,对什么样的技术开展专利布局;同时,还要考虑的因素有:进行技术分类布局,进行技术层级布局,进行不同专利类型布局等。此外,公司各个部门各个层级的人员配合、知识方面的要求以及专利布局的财务预算等方面也需考虑在内。 本文仅就专利布局的目的、布局的时间、布局的技术范围以及地理范围按照狭义专利布局的几种模式进行分析。 ⒈布局的目的 企业专利布局,首先要考虑企业为什么要进行专利布局,也就是专利布局的目的是什么。企业专利布局,通常会针对某个项目展开,或者会针对企业所处行业的某个技术领域展开。每一次布局,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一样的目的。个人认为,企业专利布局,应以市场为导向,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为了想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或为了想在市场上分蛋糕。 如果是为了想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通常说明企业就该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或者是较早进入该领域已抢得一定的市场先机。该目的通常又表现为: 一、为了保护核心技术或核心产品; 二、为了限制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独享蛋糕,不给竞争对手进入机会; 三、为了巩固市场地位。 那么: 如果是为了保护核心技术或核心产品,企业至少要通过路障式布局的形式申请实现该技术目标的所有核心专利或基础专利;如果是为了阻止竞争进入市场分享蛋糕,企业应该加大投入,除了申请核心专利和基础专利外,还应该按照城墙式布局或地毯式布局方式,把实现该技术目标的所有规避设计方案,包括变劣方案和可替代方案,或者是所有实现该技术目标的各个技术点的解决方案全部申请专利; 如果是为了巩固市场地位,除了申请核心专利以及所有规避设计方案外,企业应该按照糖心式布局方式,围绕核心专利,申请外围专利以及前沿技术专利,从而在实施核心专利的时候,不因为他人针对本企业核心专利开展的围栏式布局专利而受制于人。 如果是想在市场上分蛋糕,那么说明企业在技术不占主导优势,或者进入该领域时间较晚,因此基本上核心专利都掌握在他人手里,那么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情况布局: 寻找他人未布局的空白点进行布局,这种情况也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核心专利,因为很多企业申请专利时并不懂得全方位考虑或者是有所疏忽; 针对他人已布局的核心专利,通过变劣或替代方式寻找规避设计; 在他人的核心专利基础上进行外围专利布局和前沿技术专利布局,限制他人核心专利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上述几种方式,与持有核心专利和领先技术的企业进行抗衡,获得交叉许可及技术合作可能,从而分得市场一杯羹。 ⒉布局的时间 我国专利制度采用先申请制,即不管同样的发明创造是谁先完成的,以最先提交申请的时间来判断专利权归谁。基于这一原则考虑,企业一般要尽早申请专利。 但是,一般来说申请越早,则专利内容公开的时间也越早,越早公开意味着越早给竞争对手提供了技术启示,竞争对手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并通过变劣以及替代方案来规避专利侵权。那么,当本企业的产品出来时,竞争者的产品也可能同期出现在市场上和本企业竞争。因此,考虑技术本身研发难易程度以及技术发展趋势,同时考虑企业产品的开发进度,合理规划专利布局的时间,准确把握专利申请时机,不仅可增加竞争对手的研发成本,保持自己技术上的竞争优势,还不会因竞争对手自主研发成功而抢先申请专利或技术公开,导致自己丧失专利权。 由于专利布局受到研发进度以及成本预算的制约,通常不可能一步到位。本文继续探讨按照产品的不同阶段开展专利布局。 在产品前期,一般包括从产品规划阶段到确定具体方案的阶段,这个时候一般会进行立项前检索,分析行业内的专利情况。分析之后,企业大致清楚自己的技术在行业内处于怎样的情况,如果行业内该技术的专利布局是空白的,那么本企业就有可能占据主导地位,此时可先通过路障式布局布置核心专利或基础专利,以抢得市场先机。如果预算充足,应该按照产品研发方向,对核心专利技术进行大量专利布局,包括核心专利可能存在的所有规避技术方案和各个技术点的所有解决方案,初步形成城墙式布局或地毯式布局,建成一定规模的专利网,以防止竞争者伺机进入。而如果立项前检索分析后发现行业内该专利数量已非常多,那么应该进一步分析,该技术领域是否存在专利布局的空白点,是否有其他变劣或可替代方案,是否要围绕别人的核心专利进行围栏式布局。 在产品中期,也就是产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此时技术人员可能会发现实现该技术目标存在其他的方案,这些方案有可能是原先方案的替代或变劣方案,那么,应该考虑将这些方案申请,进一步巩固城墙式布局,增加市场壁垒;另外,也有可能发现更多细节上的技术点需要克服,从而进一步加强地毯式布局组成的专利网。因此产品中期产生的技术方案,大多是对前期布局的调整、补充和完善。 在产品后期,也就是产品生产过程完成了,此时研发方向应该更为明确,这时候,可以按照糖心式布局方式考虑申请外围专利以及与产品相关的前沿技术专利,避免被他人的专利限制住,同时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 ⒊布局的技术范围 不是所有的技术都适合申请专利,专利布局也要考虑需对哪些技术方案申请专利,对哪些技术方案不申请而用其他的方式保护。企业通常可三种途径:专利、商业秘密和技术公开。专利适宜于那些容易被破解、仿冒的技术;商业秘密适宜用于不容易被破解,即使侵权也很难获得证据的技术;技术公开适用于容易被破解,但技术生命周期短的,有可能还没授权就淘汰的技术。实际操作中,某一技术的保护可按宏观、中观、微观的方式通过上述三种方式结合使用。比如,在技术方案还不明确的时候,通过技术公开的方式发表论文或在技术会议发表,则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他人就该技术申请专利。而专利是要求技术能够实现为准,因此在技术方案基本确定的时候申请专利,此时还可申请新颖性宽限期,但要注意前期的技术公开要符合宽限期的条件。而对于技术参数等某些隐蔽但对该技术效果的优劣又有决定性影响的内容,则可以考虑适用商业秘密保护。 ⒋布局的地理范围 由于申请国际专利成本较高,很多企业仅仅在国内申请专利,但专利具有地域性,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在美国并不具有权利。但如果全世界申请专利,成本又太高,而且有些国家的专利保护制度并不完善或者市场不好,因此也无须申请。所以,企业在专利布局时至少要考虑本企业产品的制造地、销售地在哪,产品可能覆盖到哪些国家和地区,从而在这些国家、地区进行专利布局。此外,也应考虑竞争对手的产品制造地、销售地在哪些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也要相应进行专利布局,从而限制竞争对手的市场,并在和竞争对手发生专利诉讼时可以反击,避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肆’ 华为有多项5G专利权,任何国家要开通5G服务,都要经过华为授权吗
专利现在成了科技发展和盈利的来源,企业越来越重视专利,也越来越多的营收来自于专利方面的合作。华为至今为止所有专利加起来已经有86000多个,成了华为最重要的利器和业务发展的保障。
第三,华为授权可以获得授权专利费用。授权费用非常的高,而且按照数据去授权的,所以华为授权可以获得巨大的收入的。华为向苹果公司许可专利769件,苹果公司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所以授权对华为是非常划算的。
‘伍’ 华为开始对5G专利收取使用费,华为有哪些核心专利
5G的问世,意味着移动互联网进入了新的阶段。作为5G代表企业,华为的5G技术可以说是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同时意味着中国移动互联网技术不再落后。
一、华为为何要收取5G专利授权费?
在《华为创新和知识产权白皮书2020》发布会上,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表示,华为将以“公平合理无歧视”为原则,对每台遵循5G标准的手机,收取不超过2.5美元的专利授权费。据相关报道,华为将与苹果、三星谈判价格以及全面交叉许可协议,承诺相比高通、诺基亚等竞争对手,华为的5G专利费更低。
‘陆’ 华为高通5g专利怎么回事
华为高通5G专利投票之争,投票方式是只计反对票,在决定5G标准数据信道短码该用哪家公司的投票中,联想投了华为公司短码Polar的反对票,华为总共收到27张反对票,其中2张反对票是联想公司和联想旗下的摩托罗拉公司投的。
高通公司短码LDPC收到的反对票是24张,高通的反对票少,在5G标准中的数据信道短码上,决定采用高通公司的LDPC,华为因此将减小一项专利占比。
(6)怎样检索华为5g专利扩展阅读:
华为5G发展:
华为发布了面向新一代通信标准“5G”的芯片、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
华为计划将上述芯片配备到最近上市的5G智能手机上,以新兴市场国为中心扩大市场份额。在中美贸易争端的情况下,华为将减少向美国企业的芯片采购,考虑将自给率由眼下的5成左右提高到约7成。
华为此次发布的是5G芯片“Balong 5000”。与现行的4G标准相比,可实现10倍的通信速度,通信速度是竞争对手高通产品的2倍。高通的芯片只能支持5G,而Balong 5000通过一枚芯片就能支持从2G到5G的制式。华为计划4~6月在国内外上市搭载Balong 5000的智能手机。
报道称,华为对智能手机大脑的芯片开发投入了很大精力。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面对《日本经济新闻》的采访表示,目前华为智能手机上配备的自产芯片占到5成左右,准备进一步提高自给率。关于国产率达到7成的目标,余承东认为是有可能实现的。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称,华为Balong 5000的诞生标志着华为加入高通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等推出5G芯片组公司的行列。这些芯片组将构成5G蜂窝网络的支柱,未来几年5G网络的铺开将带来更快的上网速度,并带动自动驾驶汽车到虚拟现实等联网应用的繁荣。
‘柒’ 华为在5G专利上有多少份
5G手机现在大家都已经不再陌生,甚至国内的一线和省会城市都已经开通了5G网络,不少用户开始使用5G网络工作和娱乐,5G网络给用户的第一感觉就是:快。
大多数人都知道,5G是由华为主导,是由中国企业主导,这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因为我们都知道,我国的通讯行业起步比较晚,在2G、3G和4G时代都是由高通、诺基亚和爱立信等国际知名企业主导,而我们根本没有核心的技术和专利,每年都需要支付巨额的专利授权费用给高通等拥有专利的企业。
随着5G时代的发展,国内通讯厂商华为和中兴等企业重新扳回一局,申请注册了多项5G专利,这也让中国在5G领域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我们都知道,韩国是最早提出5G网络的国家,而且5G网络普及最早,因此韩国已经申请使用的5G专利较国内的华为还要早。
最近网上曝光了一份关于5G专利数量的排名图片,从图片的排名来看,目前韩国三星集团已经掌握了1728项专利,成功位列榜首,而诺基亚以1584项专利位列第二;第三名则为韩国科技企业LG,以1584件位列第三;而国内的华为无缘前三,以1274项的成绩位列第四,排在后面的分别为中兴、高通、爱立信和英特尔等企业。
对于榜首很多人都感到以外,在之前的报道中华为5G专利明明是全球第一,现在为什么排名还无法进入前三呢,难道这份排名图是假的吗?
其实这份5G专利的排名没有错,我们可以图片中的5G数量分为3部分,深蓝色部分代表已经生效的专利数量,而深灰色的则表示处于申报状态的专利,浅灰色的则表示公司宣称的5G数量,通过整体来看,华为三部分的总和为3147项,确实是全球5G专利最多的一家公司。
在之前我们提到过,韩国是发展5G网络比较早的国家,这也可以说明韩国已经生效的5G专利第一的原因了,而华为虽然早已经布局5G网路的建设和发展,但终究还是被三星捷足先登,这也充分说明了三星是一个强大的对手。
作为全球拥有最多5G专利的公司,华为的实力当然毋庸置疑,随着实力的提升,华为的在全球范围内的5G合同也越来越多。据统计华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91份5G商用合同,是全球拥有5G合同最多的一家企业。
‘捌’ 5G标准投票中华为获得的专利是什么有什么用
华为是获得了5G短码标准即5G标准的Polar方案,也就是5G控制信道的标准,而高通是获得了5G长码标准(5G标准的LDPC方案)。
该问题的根源主要是5G标准的重要性。
信道编码是5G通信标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芯片复杂度,终端成本,功耗,以及专利费用都有很大影响。而且,掌握5G标准的主导权,对于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意义重大。
Polar Code是极化码。2008年在国际信息论ISIT会议上,Arikan首次提出了信道极化的概念,基于该理论,他给出了人类已知的第一种能够被严格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法,并命名为极化码(Polar Code)。
Polar码具有明确而简单的编码及译码算法。包括华为在内的许多公司5G研发都立足于此,该专利将决定后续5G标准实行后的一系列问题。
(8)怎样检索华为5g专利扩展阅读
本次Polar Code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则是中国厂商技术实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本次华为主推的Polar Code在理论上证明了在二进制输入对称离散无记忆信道下,极化码可以“达到”香农容量,并且有着低的编码和译码复杂度。具体来说Polar Code具有三大优点:
一是Polar Code相对于Turbo有更高的增益。
二是Polar Code的可靠性相对于Turbo更高,在5G超高可靠性业务应用中能实现99.999%的可靠性。
三是Polar Code译码复杂度较低,在相同负责度的情况下,对比Turbo功耗可以降低20多倍。
另外,华为主推的polar码的主要优点除了纠错能力强外,还有这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已知的能够被严格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法,这对于高带宽网络的规范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非常有潜力,专利壁垒也比较合适(太高的专利壁垒的技术在现在通信领域很难成为标准)。
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点,使得Polar Code诞生不足十年,但是通过信道编码学者的不断努力,当前Polar码所能达到的纠错性能超过目前广泛使用的Turbo码(法国主推的标准)、LDPC码(美国主推)。
‘玖’ 华为在5G上的专利含金量到底有多少
华为在5G上的专利持有量基本上能够占到所有5G持有量的60%~80%,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可以说华为在这方面掌握了关键性的技术,如果短期内没有什么其他新的技术能够超越5G的,那基本上未来会占据一个主流,其他国家只要想建设这个网络,就避不开华为的专利。
经济领域的竞争不是单纯经济上的竞争,他也反映着国际地位上的改变,如果说这次华为能够彻底把5G网络的建设铺展开来,那么本身的实力会迎来一个巨大的发展,中国的科技地位在世界上也会迎来一个很大的变化,但如果挺不过去,那可能结果不言而喻了,我们都希望是前者,因为无论如何华为是我们自己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