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HY1.5w一0.28/1.3低压避雷器在配电柜内怎样安装和接线
“2 2 电源避雷器安装方法及要求电源避雷器为并联安装,安装位置为卫星教学收视点教室内的配电盘或闸刀开关(断路器) 处的后端, 用四脊喊套 M8的塑料膨胀和配套的自攻螺钉固岩野闷定于墙面上。安装尺寸( 70×180)与电源避雷器上相应安粗弯装孔在墙面配钻。电源避雷器火线为红色,零线为蓝色,截面积为 ...”
⑵ 配电箱应该怎样安装避雷器
采用埋管穿线安装工程安装法。
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加工管弯→安装盒箱→暗敷管路→穿线→配电箱安装
弹线定位:
1)根据设计图要求,在墙面确定庆迟盒、箱位置进行弹线迹差租定位,按弹出的水平线用小线和水平尺测量出盒,箱准确位置并标出尺寸。
2)根据设计图灯位要求,进行测量后,标注出灯头盒的准确位置尺寸。
3)墙面剔槽稳埋开关盒弹线。根据设计图要求,在砖墙需要稳埋开关盒的位置,进行测量确定开关盒准确位置尺寸。
加工管弯:
1)阻燃塑料管敷设与煨弯对环境温姿兆度的要求如下:阻燃塑料管及其配件的敷设,安装和煨弯制作,均应在原材料规定的允许环境温度下进行。
2)热煨法:
用加热器具均匀,烘烤管子煨弯处,待管子被加热到可随意弯曲时,立即将管子放在木板上,固定管子一头,逐步煨出所需管弯度,并用湿布抹擦使弯曲部位冷却定型,然后抽出弯簧。不得因煨弯使管出现烤伤、变色、破裂等现象。
4、隐埋盒、箱:
1)盒、箱固定应平正牢固、灰浆饱满,收口平整,纵横座标准确,符合设计图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2)砖墙隐埋盒、箱:
A、剔洞隐埋盒、箱,再接短管:
按弹出的水平线,对照设计图找出盒、箱的准确位置,然后剔洞,所剔孔洞应比盒、箱稍大一些。洞剔好后,先用水把洞内四壁浇湿,并将洞中杂物清理干净。依照管路的走向敲掉盒子的敲落孔,再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填入洞内将盒、箱稳端正,待水泥砂浆凝固后,再接短管入盒、箱。
B、顶板隐埋灯头盒:
埋灯头盒。根据设计图标注出灯位的位置尺寸,先打孔,然后由下向上剔洞,洞口下小上大。将盒子配上相应的固定体放入洞中,并固定好吊板,待配管后用高标号水泥砂浆稳埋牢固。
⑶ 如何安装避雷针
避雷针答如、引下线、接地体的安装,避雷针安装,引下线安装,接地体的安装。
一、避雷针的安装
避雷针(接闪器)的安装主要包括避雷针的安装和避雷带(网)的安装。
(一)避雷针的安装
安装注意事项如下:
(1)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和建筑物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应连接成一个整体。
(2)不得在避雷针构架上架设低压线路或通讯线路。
(二)避雷带和避雷网的安装
1.明装避雷带(网)安装
适于安装在建筑物的屋脊、屋檐(坡屋顶)或屋顶边缘及女儿墙(平屋顶)等处 。
(1)避雷带在屋面混凝土支座上的安装
避雷带(网)的支座可以在建筑物屋面面层施工过程中现场浇制,也可以预制再砌牢或与屋面防水层进行固滚好定。
( 2)避雷带在女儿墙或天沟支架上的安装
沿女儿墙安装时,应使用支架固定;并应尽量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支架的支起高度不应小于150mm 。
当条件受限制时,应在墙体施工时预留不小于100mmx 100mmx 100mm的孔洞,洞口的大小应里外一致。
首先埋设直线段两端的支架,然后拉通线埋设中间支架,其转弯处支架应距转弯中点0. 25-0. 5m。
直线段支架水平间距为1-1. 5m,垂直间距为1. 5-2m,且支架间距应平均分布。
避雷带(网)在建筑物天沟上安装使用支架固定时,应随土建施工先设置好预埋件,支架与预埋件进行焊接固定 。
(3)避雷带在屋脊或檐口支座、支架上安装
使用混凝土支座或支架固定。
现场浇制支座,先将脊瓦敲去一角,使支座与脊瓦内的砂浆连成一体;
支架固定时,需用电钻将脊瓦钻孔,再将支架插入孔内,用水泥砂浆填塞牢固。
支座和支架,水平间距为1-1. 5m,转弯处为0. 25m-0. 5m。
引下线的上端与避雷带(网)的交接处,应弯曲成弧形再与避雷带(网)并齐进行搭接焊接。
不同平面的避雷带(网)应至少有两处互相连接,连接应采用焊接。
建筑物屋顶上的突出金属物体,如旗杆、透气管、铁栏杆、爬梯、冷却水塔、电视天线杆等,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带(网)焊接成一体。
避雷带(网)沿坡形屋面敷设时,应与屋面平行布置
避雷带(网)在转角处应随建筑造型弯曲,一大举铅般不宜小于90度,弯曲半径不宜小于圆钢直径的10倍,或扁钢宽度的6倍,绝对不能弯成直角。
(5)避雷带通过伸缩沉降缝的做法
应将避雷带向侧面弯成半径为100mm的弧形,且支持卡子中心距建筑物边缘距离减至400mm,
可以将避雷带向下部弯曲。
安装好的避雷带(网)应平直、牢固,不应有高低起伏和弯曲现象,平直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值不宜大于3%。全长不宜超过10mm。
2.暗装避雷带(网)的安装
(1)用女儿墙压顶钢筋作暗装避雷带
(2)高层建筑暗装避雷网的安装
暗装避雷网是利用建筑物屋面板内钢筋作为接闪装置。而将避雷网、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一个钢铁大网笼,也称为笼式避雷网。
对高层建筑物,要注意防备侧向雷击和采取等电位措施。
应在建筑物首层起每三层设均压环一圈。
可将结构圈梁钢筋与柱内充当引下线的钢筋进行连接(绑扎或焊接)作为均压环。
没有组合柱和圈梁的建筑物,应每三层在建筑物外墙内敷设一圈12mm镀锌圆钢作为均压环,并与防雷装置的所有引下线连接。
⑷ 避雷器如何安装避雷器安装方法
避雷器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款产品,那避雷器安装方法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了解下避雷器安装的相关内容介绍。
避雷器安装之应安装在靠近配电变压器侧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在正常工作时与配变并联,上端接线路,下端接地,当线路出现过电压时,此时的配变将承受过电压通过避雷器、引线和接地装置时产生的三部分压降,称作残压。在这三部分过电压中,避雷器上的残压与其自身性能有关,其残压值是一定的,接地装置上的残压可以通过使接地引下线接至配变外壳,然后再和接地装置相连的方式加以消除。
对与如何减小引线上的残压就成为保护配变的关键所在。引线的阻抗与通过的电流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导线的电感越强,阻抗越大。从U=IR可知,要减小引线上的残压,就得缩小引线阻抗,而减小引线阻抗的可行方法是缩短MOA距配变的距离,以减小引线阻抗,降低引线压降,所以避雷器应安装在距离配电变压器近点更合适。
避雷器安装之MOA接地线应接至配变外壳MOA的接地线应直接与配电变纳亩做压器外壳连接,然后外壳再与大地连接。那种将避雷器的接地线直接与大地连接,然后再从接地桩子上另引一根接地线至变压器外壳的作法是错误的。另外,避雷器的接地线要尽可能缩短,以降低残压。
避雷器安装之配变洞衡低压侧也应安装如果配变低压侧没有安装MOA,当高压侧避雷器向大地泄放雷电流时,在接地装置上就产生压降,该压降通过配变外壳同时作用在低压侧绕组的中性点处。因此低压侧绕组中流过的雷电流将使高压侧绕组按变比感应出很高的电势(可达1000kV),该电势将与高压侧绕组的雷电压叠加,造成高压侧绕组中性点电位升高,击穿中性点附近的绝缘。
如果低压侧安装了MOA,当高压侧MOA放电使接地装置的电位升高到一定值时耐启,低压侧MOA开始放电,使低压侧绕组出线端与其中性点及外壳的电位差减小,这样就能消除或减小“反变换”电势的影响。
⑸ 低压避雷器种类低压避雷器安装注意事项
低压避雷器是我们使用最广泛的一款产品,那低压避雷器怎么隐碰样呢?我们也没有过多的了解这些知识,所以今天我们就具体的来了解下吧!
低压避雷器种类
安迅防雷系列有:AX电源防雷箱,AM电源防雷模块、AS信号防雷器、AR天馈防雷器、AJ监控系统三合一(二合一)集成防雷器、防雷插座(排插),千兆网防雷器,POE以太网供电防雷器。
低压避雷器故障解决
先将低压避雷器固定在绝缘胶木板上,然后再固定到配电箱支架上,避免与配电箱金属支架直接接触。避雷器的接地线选用不小于4mm2铜绝缘线。
然后穿过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探头,经过击穿式熔断器连接到变压器的中性线上。
当避雷器被雷击时,先灶前谈击穿熔断器。查找故障点时,可先检查熔断器是否击穿,然后再检查各相低压避雷器是否击穿带电。
如避雷器完好,则可分别取下出线熔断器,逐相试跳检查出线故障点。
低压避雷器安装注意事项
1、当低压避雷器因雷击而击穿接地,使配电箱的金属外壳呈现危险电压,而配电箱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都是分路保护,对接地电流不起保护作用,容易危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低压避雷器击穿后,因接地阻值很小,使大电流经过击穿后的避雷器流入大地,而不容易被发现,造成电量损失。
3、低压避雷器应安装在交流接触器与出线熔断器之间为宜,且接地线应穿过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零序互感器的探头悔皮。当避雷器击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探头时,能使保护器动作,切断电流,这样既保护了人身设备安全,又减少大电流入地造成的经济损失。
⑹ 怎样安装避雷器
(1)道先固定避雷器底座,然后由下而上枝茄逐组安装避雷器各单元(节)。
(2)避雷器在出厂前已经过装配试验并合格,现场安装应严格按制造厂编号组装,不能互换,以免使特性改变。
(猛脊察3)带串、并联野基电阴的阀式避雷器,安装时应进行选配,使同相组合单元间的非线性系数互相接近,其差值应不大于0.04。
(4)避雷器接触表面应擦拭干净,除去氧化膜及油漆,并涂一层电力复合脂。
(5)避雷器应垂直安装,垂度偏差不大于2%,必要时可在法兰面间垫金属片予以校正。三相中心应在同一直线上,铭牌应位于易观察的同一侧,均压环应安装水平,最后用腻子将缝隙抹平并涂以油漆。
(6)拉紧绝缘子串,使之紧固,同相各串的拉力应均衡,以免避雷器受到额外的拉力。
(7)放电计数器应密封良好,动作可靠,三相安装位置一致,便于观察。接地可靠,计数器指示恢复零位。
(8)氧化锌避雷器的排气通道应通畅,安装时应避免其排出气体,引起相间短路或对地闪络,并不得喷及其他设备。
⑺ 避雷器的安装原则
B级避雷器(安装于LPZ0A区)
1、安装原则:理论上一级避雷器(B级)应尽量安装在总进线空开前端,如果安装不方便,也可安装在空开后端春宏。但是,如果进线前端有双电源切换装置时,必须安装在双电源切换装置的前端,从而使切换装置得到保护(现在的双电源切换装置多为机械型和电子控制型、有的还有232和485控制装置和24伏消防电源,雷电流一旦通过,极易岩亏发生损坏)。理由是,空开扒枣册(断路器)的动作时间远远大于避雷器的动作时间,一旦有雷电流(过电压)通过,避雷器会在断路器动作之前提前动作,把过电流泄放掉,从而保护电路及其后端的用电设备。
2、选型原则:B级避雷器尽量选择电压开关型避雷器,通流容量大,保护电压UP要尽量小。一般避雷器的前端要串接相应容量的断路器,断路器的作用:在避雷器损坏时,方便更换;其二是在避雷器发生老化时,避免发生电流对地故障。
C避雷器(安装于LPZ1区)
1、安装原则:采用限压型避雷器,可并联安装于二级电源空开前端或后端,避雷器前端串接相应容量的断路器。作用同上。
2、选型原则:C级避雷器采用限压型,把B级避雷器导通后产生的残压控制在设备的冲击绝缘水平以下。由于限压元件的相应时间快,一般为25ns左右,而放电间隙的相应时间则比较慢,约为100ns,所以要在保证C级避雷器导通之前,B级避雷器应先导通。这样就必须是保证B级和C级之间有一定的安装距离。
D级避雷器同上。
B级避雷器的作用主要是泄放大的电流,C级和D级避雷器的作用主要是把B级避雷器的残压限制在后端设备的耐压水平以下。以保护设备。
C、D级避雷器应尽量靠近安装在被保护物端。
⑻ 室外低压避雷器安装在什么位置
所谓室外低压避雷器,晌返常见的是在变压器低压侧。宴搭饥安装方式:从变压器低压侧做一个支架,避雷器就安装在支架上,即避雷同时当绝缘瓷瓶,再从变压器接线端引出一段铜排到避雷器,出线电缆连在铜排上。这种方式工厂用的比较多。户外避雷器基本采用氧枝键化锌的。
⑼ 配电柜的避雷器如何安装
避雷器安装在配电柜的进线处,避雷器的低压端接监测仪或直接接地,避雷器的高压端与高压进线相接,避雷器与高压线的关系是并联关系,类似于绝缘子的安装。
配电柜:配电柜野谈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品还采用大屏幕液晶触摸屏,对电压、电流、频率、有用功率、无用功率、电能、谐波等电力品质做全方位的监控。用户对机房配电系统运行状况一目了然,以便于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及早规避风险。颂缺碰除此之外,用户还可选择ATS、EPO、防雷、隔离变压器、UPS维护开关、市电输出分路等扮举功能,确保机房配电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⑽ 避雷器的安装标准
避雷器的安装标准:应安装在靠近配电变压器侧,配变低压侧也应安装,MOA接地线应接至配变外壳,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定期检修试验。
应安装在靠近配电变压器侧,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在正常工作时与配变并联,上端接线路,下端接地。当线路出现过电压时,此时的配变将承受过电压通过避雷器、引线和接磨耐地装置时产生的三部分压降,称作残压。
配变低压侧应安装,如果配变低压侧没有安装MOA, 当高压侧避雷器向大地泄放雷电流时,在接地装置上就产生压降,该压降通过配变外壳同时作用在低压侧绕组的中性点处。
MOA接地线应接至配变外壳,MOA的接地线应直接与配电变压器外壳连接,然后外壳再与大地连接。那种将避雷器的接地线直接与大地连接,然后再从接地桩子上另引一根接地线至变压器外壳的作法是错瞎此春误的。另外,避雷器的接地线要尽可能缩短,以降低残压。
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定期检修试验,定期对MOA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和泄露电流测试,一旦发现MOA绝缘电阻明显降低或被击穿,应立即更换以保证配变安全健康运行。
(10)低压电路系统中避雷器怎样安装扩展阅读:
运行维护:
在日常运行中,应检查避雷器的瓷套表面的污染状况,因为当瓷套表面受到严重污染时,将使电压分布很不均匀。扒侍
在有并联分路电阻的避雷器中,当其中一个元件的电压分布增大时,通过其并联电阻中的电流将显着增大,则可能烧坏并联电阻而引起故障。此外,也可能影响阀型避雷器的灭弧性能。因此,当避雷器瓷套表面严重污秽时,必须及时清扫。
避雷器的绝缘电阻应定期进行检查。测量时应用2500伏绝缘摇表,测得的数值与以前一次的结果比较,无明显变化时可继续投入运行。绝缘电阻显着下降时,一般是由密封不良而受潮或火花间隙短路所引起的,当低于合格值时,应作特性试验。
绝缘电阻显着升高时,一般是由于内部并联电阻接触不良或断裂以及弹簧松弛和内部元件分离等造成的。为了能及时发现阀型避雷器内部隐形缺陷,应在每年雷雨季节之前进行一次预防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