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怎样系统的学习脉诊
扩展阅读
兰州陆军总网上怎样挂号 2024-05-04 00:52:56

怎样系统的学习脉诊

发布时间: 2023-05-28 22:27:07

A. 快速学会中医脉诊(摘自明轩老师)

一、指法:

诊脉的指法很简单,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中指定关,(腕后高骨即为关)三指分别排开,同时根据人之体型合理布指。高大者指宜疏,瘦小者指宜紧。

二、腕脉各主脏腑及常脉

中医秉持易之原则:“知常达变”。这一观念一定要明记在心。只有知常,以常态为尺度,才能知道不正常的表现。

左寸口主心,心脉常态为浮大。

左关上主肝胆,此脉以长弦为常态。

右寸口主肺,肺脉常态为浮涩短。

右关上主脾胃,此脉以缓大为常态。

左右尺中属肾,此脉宜沉软。

三、脉之基础

对于初学者来说,诊脉是道门坎儿。是一件说难不难说易不易的事情,在一般人看来,不就是用手摸脉吗?或者说所有的脉都是跳动的呀。其实脉里干坤大有学问!

首先从诊脉不难说起。知道怎么定位,这就是小小的一个入门,至少你知道怎么把脉了。

然后要了解的就是脉的至数,也就是正常脉的跳动次数。古代没有钟兄陵表,不可能以分钟来计脉搏跳动次数,而是以一息为准。何为一息?就是正常情况下的一呼一吸。标准是什么呢?一息四至为平脉。就是说一呼一吸间,脉搏跳动四次,这是正常的。比此慢或快于此,皆为病脉。

一息四至号和平,更加一至无大疴,三至为迟一二败,两息一至即云殂,

六至为数七至极,八脱九险十危急。

1、浮脉

浮脉属阳脉,主表。那么什么叫浮脉呢?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浮在皮肤上的脉,用手指轻轻的搭在皮肤上就能感觉到脉的跳动。从外感的角度来看,此时外邪尚未入里。一般外感初起,易现浮脉(体质虚弱正气不足者除外)。

主病搏尘码: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外感多以浮迟、浮数、浮紧、浮缓为特征,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值得注意的是人迎脉的把握。

左手人迎脉一盛,便是风寒暑湿症,恶寒发热更无殊,四脉四症要审定。

浮而无力是伤风,浮而有力伤寒症,浮而虚者暑伤心,浮而缓者湿之病,

发散渗利不可差,用药和平保元命。

2、基哪沉脉

沉脉属阴脉,需要重重地按下去才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主病: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畜,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一些体质虚弱的人,感冒也会有沉脉表现。因此在临床上,不能拘于方书所言,应随证化裁,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3、迟脉

迟脉属阴脉,一息三至为迟,是阳不胜阴的表现。三至为迟,有力为缓,无力为涩,有止为结,迟甚为败,浮大而耍为虚。

主病: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痂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4、数脉

  数脉属阳脉,一息六至,此为阴不胜阳之表现。临床就分清虚实表里。

主病: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痈,数虚肺痿。

注意儿童的脉不在此列。

诊  脉  六  法

心脉

切脉下指先看心,心脉浮大为正形。浮而有力心经热,热主舌破小便疼。

感冒风寒弦又紧,头疼寒热数难平。惊悸怔忡沉细弱。上焦蓄热洪大应。

肝脉

次看肝脏弦又长,总然有病也无妨。忽然浮大风为患,紧带洪兮疟痢当。

微涩原来阴血少。数为着怒缓为尫。有余因实知肝火。沉细为虚亦是常。

肾脉

若逢肾脉沉无病,洪大须知阴火生。男子下元微不足,女人滑利定为妊。

弦紧极虚芤下血。痛连腰胁现微沉。五心烦热洪无力。犯着房劳数不宁。

肺脉

右寸诊之浮短涩,肺家清净病无干。邪气上冲多发嗽,洪大分明仔细看。

弦紧必然咽燥破。数时胸府热难安。浮而有力风外感。沉主生痈滑生痰。

脾脉

脾家性燥宜迟缓,倘逢滑数知伤食。洪大原来胃火炽,弦紧定遭疟疾。

虚汗泄泻腹膨膨。嗳气吞酸是数热。土不制水肢浮肿,沉细而微见肾脉。

命门脉

命门相火只宜静,虽然沉细未为病。若逢盛旺反成殃,阴虚盗汗肌消甚。

浮洪呕血梦遗精。滑数昏花耳聋症。迟缓多缘下部寒。女子旺时应有孕。

注:初学中医,自以为诊脉为一道门坎。很多人被拒之门外。就一般人来说,谁的脉都跳啊,不跳就死了。很多人不得门路,只能望脉兴叹。其实就初学者来说,只要能分清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就行了。其它的脉,在临床中一点一点的感悟就是了。况且其它脉也都是从这四种脉衍生出来的。就养生调理来说,能体会这四种脉就足够了。

  号脉时左手寸脉能摸到 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

  左手关脉 正常为不强不弱 太强说明肝气太盛;

  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

  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

  有时分不清就说患者头上有问题。

  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的病。

  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脉弱 大多腰痛,身上沉困。

     

学习脉诊首先从实用脉诊开始,从习以为常入门。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

匀乱,10种。

1 、脉大小。主管察气。脉大气旺,脉小气虚。(看,多简便呀!)

2 、脉快慢。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

3 、脉硬软。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太简便了吧?)   

4 、脉浮沉。主管表里。(亦可说阴阳)脉浮是表症,脉沉是里症。(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义呀!)

5 、脉匀乱。主管察安危。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太直观了吧!) 

  例如:肝硬化的脉,是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

  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不用你出声,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是不是好玩?

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

 

B. 脉诊自学方法

脉诊是传统医学诊断方法(望闻问切)之一,自来受到关注与重视。本文立足脉诊,浅谈四点脉诊自学方法心得体会,笔喊模裂下之意都是读书所得、生活体悟,郑闭但愿浅薄认知能启发、指导有缘听闻者,更善于自学脉诊。

医学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一门统计学,意识经验性很强,读书也就成了自学脉诊的基础性方法,不读书就失去了对前人码拿意识经验的了解,也失去了对前人智慧结晶的传承,自学中医就没有了出路。

C. 教你如何简单快速学脉诊

1、 定位

左手:【寸】心【关】肝【尺】肾阴 心运血 肝藏血 血之精华入肾阴

右手:【寸】肺【关】脾【肾】肾阳肺运气 脾生气 肾之阳化精为气

2、 如何辨气虚或血虚

看《王雨三治病法轨》,左三部之心肝肾属血,为阴;右三部肺脾命门属气,为阳。闲来无事,可给自己切脉,辨下自己的气血如何。如左手脉比右手脉弱或微,那多是血比气要虚。或说有阴血亏虚。

3、 脉之入门

脉诊先学习会区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10种。

1、脉大小。主管察气。脉大气旺,脉小气虚。

2、脉快慢。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3、脉硬软。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4、脉浮沉。主管表里。(亦可说阴阳),脉浮是表症,脉沉是里症。

5、脉匀乱。主管察安危。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例如:肝硬化的脉,是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

例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

4、 切脉粗浅实践理论

切脉时左手寸脉能摸到 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

左手关脉 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分不清就说患者头上有问题。

左手尺脉无者 绝经 闭经 断经 轻者 经量少。

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的病,

右手尺脉弱 大多腰痛 身上沉困。右手尺脉无者 阳痿 性冷淡 不孕 流产 痛经 手足冰冷 抑郁

右手尺脉无者 阳痿 性冷淡 不孕 流产 痛经 手足冰冷 抑郁

D. 如何学会把脉

中医的独特的诊病方法——脉诊,即切脉,俗称“号脉”。切脉诊病,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医家诊脉治病的内容,而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西汉)墓中出土的简帛医书中,已有“脉法”的内容。我国第一部脉学专着——《脉经》产生于晋朝,其中的诊脉方法和理论已相当完备。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前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毁袜,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慧余没按时医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关部,再根据患者身高调整三个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儿则用一指(拇指)诊脉,不分三部。
学习诊脉,必须先了解正常的脉象。正常脉称为“平脉”、“常脉”。每分钟跳动70—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

E. 如何学习把脉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睁拿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时医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关部,再根据患者差早如身高调整三个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儿则用一指(拇指)诊脉,不分三部。

学习诊脉,必须先了解正常的脉象。正常脉称为“平脉”、“常脉”。每分钟跳动70—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

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

中医诊脉就是用手指在病人手腕的脉搏处,感知病人脉象的方法。三部是指寸关尺三个部位,九候是指医生手指的轻、中、重力量,这样三三得九而称“三部九侯”。

相传公元前五世纪名医扁鹊就开始采用脉诊的方法来诊察疾病,古老的《内经》就记载了21种脉象,中医脉学经历代的不断发展,已记载30余种。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脉诊,把它作为临床诊病、辨证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之一,故常用来识病因、析病机、定病位、辨病性、测病势之进退预后等,尤其是在辨证候的真假虚启、寒热、虚实之时,更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5)怎样系统的学习脉诊扩展阅读: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故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F. 中医脉诊如何学习

词目:脉象
拼音:maì xìang
基本解释
[pulse condition;type of pulse] 中医指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的情况
详细解释
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
大类。 晋 王叔和 《脉经》细分为二十四脉, 明 李时珍 《濒湖脉学》增为二十七脉, 明 李
中梓 《诊家正眼》增为二十八脉。
基本简介

脉动应指 (指头)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显现部位、通畅的情况、动
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方面。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
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血液循行于脉管之
中,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于全身的血脉
均汇于肺 ,且肺主气 ,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袭谨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
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调节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化气,
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
故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而且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
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相关记载

晋•王叔和《脉经》将脉象总结为二十四种;元•滑寿《诊家枢要》发展为三十种脉象;
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定为二十七脉;明•李士材《诊家正眼》再增入疾脉,合二十八种脉
象。后世多沿用二十八脉。
关分类

浮脉

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
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
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

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
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
迟脉迟脉码禅漏
迟脉

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
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
证。
数脉

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
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
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迟烂

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
故按之空虚。
实脉

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
动有力。
滑脉

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
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

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
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

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
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弦脉

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
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1]
正常脉象

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常脉。常脉为三部有脉,一息四至(每分钟脉搏早70-80次),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缓、结、代、
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
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五芤:气、
血、痰、饮、食)
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
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
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2]
脉象辨识

脉象辨识病脉时,还要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1)象多兼见:脉诊时单一脉象较少见,多为几种脉象如“浮数”、“沉迟”、“沉细
弦”,“沉细迟涩”等混合并见。这些兼见脉象,必须结合其它诊察资料,才能对病证的表里、
寒热、虚实以及病势的盛衰作出判断。
(2)有关脉与证的取舍问题:当脉象与证候不相符合时,可考虑“舍脉从证”(即舍去
脉的假象而以真实的证候为诊断依据)或“舍证从脉”(即舍去证候的假象反映而以真实的脉
象作为诊断依据)。例如,心腹急痛,脉见沉伏(见于疼痛性休克时),当舍脉从证;胃腹胀
满,脉象微弱(因脾不健运而有虚胀),当舍证从脉。一般情况下,应是脉证相符;在特殊情
况下,则须全面考虑,去伪存真。
(3)四诊合参:诊断不能单靠切脉,而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切不可不问病
情,单凭切脉就主观臆断。
(4)不能机械地、一成不变地对待两手寸、关、尺(共六部)分主脏腑的规定,而应全
面地从脉象主病出发,参考其它三诊,对病证作出正确的诊断。

G. 教你快速学会怎么把脉

教你快速学会怎么把脉

本文导读: 脉诊,即切脉,俗称“号脉”。

下面让你快速的学会切脉知病的方法。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故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号脉方法详解: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时医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关部,再根据患者身高调整三个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儿则用一指(拇指)诊脉,不分三部。

学习诊脉,必须先了解正常的脉象。正常脉称为“平脉”、“常脉”。每分钟跳动70—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 老年人 的脉较弱;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

实用举例

如肝硬化的脉: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我又把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声,我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好玩吧?

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切脉六感之脉位论

高位脉,病理的可见于外感,虚损,失血;实热等。其机理是:一实证,邪正交争于肌表,导致肌表的卫气旺盛;邪在阳明,高热消耗旺盛,脉象宏大时,脉位也是轻触即得。二虚证阴津不能够完全收敛阳气导致阳气的外浮。生理的可见于夏季阳气旺盛时的洪脉,及秋季阳气没完全收敛时。

低位脉:实证见于阳气郁闭和剧烈刺激;虚证见于病人阳气虚弱而相对阴盛时。例如寒邪直中、剧疼,病人机能低下。总之病人处于一种新陈代谢缓慢的状态。

切脉六感论之脉力论

常人静止状态下,脉力适中且速率均匀质感柔和。

力过大,邪实而正不虚,正邪交争剧烈。人患病后,机体受到刺激会自动调整以抗邪。人体抗病*的是气血津液,气血津液会在机体调整后比常量增加,脉搏鼓动会变得有力。

力过小,是正气虚,气虚无力鼓动脉道尔显得无力。正气虚之人可以说就是生理机能低下,生理机能低下则气血津液运行量小,不足以把脉道鼓动的有力。

切脉六感之脉体大小论

一般来说脉体大小对应津液的盛衰,血与津液旺盛则脉道充盈,反之则脉体瘦小。但只此一点也不能一锤定音。还要与脉力和软硬度相结合。比如大失血病人出现的芤脉,脉位高(血与津液不能完全收敛阳气至阳气外浮)脉体并不小,只是重按与轻触脉力差不多,并没有随着重按力度明显增加的感觉。就像书上所说如按葱管。大失血病人因机体突然供血不足,脉搏会因心脏代偿而加快。失血越严重则心博动越快,患者生命越危险。所以仅以脉体大小不能完全确定,还要结合其它方面。需要细细体会。

切脉六感之脉体大小论

一般来说脉体大小对应津液的盛衰,血与津液旺盛则脉道充盈,反之则脉体瘦小。但只此一点也不能一锤定音。还要与脉力和软硬度相结合。比如大失血病人出现的芤脉,脉位高(血与津液不能完全收敛阳气至阳气外浮)脉体并不小,只是重按与轻触脉力差不多,并没有随着重按力度明显增加的感觉。就像书上所说如按葱管。大失血病人因机体突然供血不足,脉搏会因心脏代偿而加快。失血越严重则心博动越快,患者生命越危险。所以仅以脉体大小不能完全确定,还要结合其它方面。需要细细体会。

切脉六感之速率论

速率快慢是以患者平时的心律为参照的,而不是西医的60至100之间都视为正常。我们不知道患者平时心律多少,只能根据病人的身体素质估计。脉搏速率过快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热,热又分虚实。实热脉搏快而有力,脉体大。虚热脉搏快而细,脉力相对较小。无论虚实都是机能亢进的状态。但是虚热亢进不是真正的亢进,只能通过滋阴平衡阴阳以祛热。二是急性失血造成的心脏代偿。

切脉六感之韵律论

脉搏有正常的韵律,韵律失常可分两类:一是绝对失常。象结代脉。二是相对失常。相对失常时脉搏的搏动间隙稍微不一致,时快时慢或脉力时大时小。这就像一个人拿着锤子打桩,开始时精力充足,打桩的速度均匀,力度相当。当他疲劳时,他就维持不了一个匀速,匀力了。绝对失常与相对失常都是心气受伤的表现,只是轻重不同。

切脉六感之硬度论

我把硬度总结为一种刺激。外科医生的都知道血管在做手术时被器械碰到会急剧收缩,而管壁变厚变硬。这是直接刺激,收缩比较剧烈。在人受到疼,胀,寒冷等刺激时,都会因强度大小不同脉象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硬度。

以上韵律及速率两手表现基本相同。其它的四种感觉两手及三部皆可表现不同。这就关系到起病位的问题了。

为便于理解我是分开叙述的,而在辩证时都是要综合分析的。再者切脉重在实践。就算摸不准,也要把每个病人的脉都认真摸一遍。再结合病人的望闻问诊分析。时间久了自然就有经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