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脑办公 » 怎样和孩子交流密码
扩展阅读
花卷怎样做好吃又好看 2025-05-07 05:04:10

怎样和孩子交流密码

发布时间: 2022-06-23 07:50:38

⑴ 如何跟孩子更好的沟通

如果能倾听孩子诉说一次,那么你与孩子的距离就会拉近许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有这样的体验。两个人本来并非特别亲密,但在一次完全"零距离"的谈心后,却成为莫逆之交。父母如果希望与孩子的关系更融洽、更亲密,希望家庭气氛更和谐、更温馨,就应当想方设法让孩子向你倾诉。


另外,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让孩子宣泄心中积郁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找不到宣泄的通道,就会对人产生损害,而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而言,伤害就更大。他们可能因此变得冷漠孤僻,自我封闭,对人与人的感情不信任。也可能因此走向偏激、叛逆,通过一些不正当的途径发泄自我。

第一步:停下来。

当我们要做一件重要的工作之前,是不是先得把其他的事情停止下来?你不可能一边演算习题一边看电视,也不可能在与人聊天的同时写一份重要文件。那么听孩子说话也是同样的道理。

全神贯注听孩子说话,不仅是尊重孩子的态度,同时也能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父母应该坐下来,用眼睛注视着孩子,微笑着静静听孩子倾诉,父母作为倾听者所给予孩子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另外,在倾听这一刻,父母的心理应该是一张白纸,对孩子所说的东西不妨先全盘接受,而不是急着用自己的想法加以评判和批驳。

孩子最令人惊异也最让人羡慕的地方就是他们是全新的,他们的头脑里总是充满着那样新鲜的想法、观念和情绪,这些东西对成年人来说可能已经非常陌生了。"停下来"或许孩子将会给你带来另外一种美感。

⑵ 如何学会和孩子正确的沟通

沟通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唯一的通道,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就没有生动活泼的气氛,沟通对于我们无论是小孩与大人之间或者是小孩与小孩之间都需要,当今社会的人的"语言"是沟通的最重要元素,因此语言交流便成为了沟通中最普遍的方法之一。
不太会说话的小孩子如何进行沟通呢?这实在是现代父母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父母一方面要明白孩子心中的想法,另一方面又苦于不知道如何能与小孩沟通。下面就来介绍几种沟通方法。
一、多鼓励少责备
由于孩子的年龄较小,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因此当小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应多给予鼓励和指导,并尽量让孩子知道自己不对的地方在哪里,不要用责备的办法使幼儿承认自己的错误,应该督促幼儿改正错误,多给予他一些鼓励,以期待他的下一次进步。
二、多尊重少强迫
尊重是沟通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家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大人欢用自己的方式与立场去强迫小孩与自己做相同的事情,而忽略了对方的想法。要知道小孩子同样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仅用自己的方式去与幼儿沟通,而不考虑他们的想法,我想这样的沟通方式最后一定会导致失败。尊重小孩的基础上再与小孩沟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大人往往不准小孩看电视,但是父母在强迫小孩子离开电视机以后自己却死守着电视台的各种节目,这样做幼儿会感觉到不公平,是极不正确的沟通方法。
三、多期望少比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亲共同的期望,所以父母对小孩子期望过高也是影响沟通的重要因素。虽然父母对小孩有所期望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大部分的父母很喜欢将自己的小孩与别人的小孩做比较,甚至于父母对子的期望多少参杂着自己自私的成份。希望借子女的成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样会直接影响自己和子女的沟通。更有的父母直接指出自己子不如别人的地方对孩子进行责骂。这样做对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使幼儿在以后的与人沟通中产生自卑心理。如果换一种方式与幼儿交谈,让幼儿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就会使孩子思想上产生无限的动力,朝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事半功倍。
四、多建议少命令
当与小孩进行沟通时,务必要多用建议的方式,尽可能提供几项不同的建议来供幼儿参考,
并观察幼儿的生活习惯,从旁边协助和指导幼儿,诱导孩子去。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小孩子也会骂人,但是如果你仔细聆听会发现小孩子所说的话全部都是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小孩子的思维系统发展特点决定了模仿是们学习的最佳方法。我们的父母如果用多建议少命令的话,比较容易让小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多倾听少唠叨
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当小孩子与你有不同的意见及看法时,做父母的往往就唠叨个不停,成人一般总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如果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事情,那就是不应该。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要进行沟通之前我们首先要倾听对方的意见与看法,认真地倾听和了解孩子心中的真正想法,多方面综合地观察各种不同的见解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做不但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小孩子也容易对你的沟通方式产生好印象,接受你所说的话语,拉近
彼此间的距离。
六、多守信少敷衍
诚信是一种美德与小孩子之间的约定一定要兑现,千万不能有敷衍了事现象。小孩子很容易将父母的言行牢记在心中,经过几次对小孩子的敷衍之后小孩也学会用同样的办法应付父母提出的要求,而根本未改正不良习惯。因此,与小孩沟通之后所约定的事情也一定要如期达成。
七、多提醒少限制
对小孩的限制不但不能够阻止孩子的继续犯错误较多的限制还容易使小孩产生极端的心理。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情来提醒和教育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用提醒以及建议的方式进行沟通更加容易让小孩子对成人产生信赖感。例如小孩子不吃饭到底为了什么?父母应该详细去了解可能造成小孩子不吃饭的原因,尽量不要因为小孩子不吃饭就限制小孩子做各种事情,如:不吃饭就不能看电视、不吃饭就不带你出去玩、不吃饭就不能吃巧克力)应该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告知孩子不吃饭会产生的不良后果,并且诱导小孩养成喜欢吃饭不挑食的好习惯。

⑶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沟通密码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体激素水平的提升,个人的思想观念都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改变。这是再想用之前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相处就不适宜了。建议家长保持冷静,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

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

青春期孩子心理特点

1.独立意识增加与渴望精神依托并存

由于生理的成熟,青春期孩子在心理上产生自己发育成熟的体验,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这就是成人感,包括:

(1)从心理上过高的评价自己的成熟度。

(2)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属于成人水平。

(3)要求与成人的社会地位平等。

(4)渴望社会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2.心理封闭性与开放性并存

青春期儿童出现心理的闭锁性,使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向外袒露,主要是不向成人袒露,这是因为成人感和独立自主意识所致。另外的原因是,这时的少年儿童认为成人不理解他们,而对成人产生不满和不信任,又增加其闭锁性的程度。

但是,与此同时,少年儿童的诸多苦恼又使他们倍感孤独和寂寞,很希望与他人交流、沟通,并得到他人的理解。这种开放胸怀的愿望促使他们很愿意向同龄朋友推心置腹。其实,他们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向自己认为可信赖的成人吐露心声。

3.情绪两级化,波动起伏大,情感带有冲动型,意志较为薄弱

青春期儿童通常要表现成人式的果敢和能干,如获得成功或取得良好的成绩,就会享受超越一般的优越感与成就感。如果遇到失利和失败,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挫折感。这两种 常常交替出现,一时激情满怀,一时低沉沮丧。

4.进入第二反抗期,出现逆反心理

青春期逆反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逆反是因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也是一种需要家长帮助的求助信号。此时的父母,不是一味的责备、控制,而是应正视孩子的各种状况,接纳不同差异,妥善引导青少年青春期的各种喜好,认真对待孩子要求独立的需求,尊重与信任,学习放手,加强亲子沟通。

如何应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1、孩子身上出现叛逆的景象,不要大惊小怪,每个孩子都会阅历这种叛逆期,当然要坚持镇定的对待。所以爸爸妈妈要多观察,多谅解孩子,要文明,要变革,要有涵养和把握的现代教学理念知识,才能做一个好爸爸妈妈。才能让孩子走好,走对芳华期这一段人生的必阅进程。

2、理解孩子的感受。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3、要跟孩子做朋友。

4、宽容的对待孩子,原谅孩子的错误。

5、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既然孩子处于叛逆期,有些事就不用做硬性规定,而是有条件地让孩子享受民主权利。

6、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同你交流,不要强迫,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7、允许他失败,经历磨难和挫折。他去做事情,无论成败选择支持他。这是教育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⑷ 怎样能与孩子好好沟通

与孩子交谈,好像是件非常容易而简单的事情,但是为什么有时会非常困难呢?这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交流过程。例如通过对话进行交流,听是一个环节,说也是一个环节,两者缺一不可。根据专家们的观点,在成功的交流过程中,听甚至比说还重要,尤其是与儿童交谈。
试想一下,你与一个朋友交谈时,发现他没有注意听,你可能会感到受了伤害,感到气愤,不再有继续谈下去的兴趣了,他就像关掉开关一样切断了你谈下去的欲望。那么,父母在与孩子交谈时,是否在注意听呢?或许是因为忙,没有时间与孩子进行坦率的交流,无暇倾听孩子的叙述。但是,如果能让孩子 意识到父母在注意地听他们讲话,他会渴望在一定的时间里得到父母的全部注意,保持交谈兴致。父母如果确实在交谈时有许多工作要做,担心自己不能全神贯注地听,千万不要装着在听,最好说出来,如“我希望有时间听完你说的话,但是如果现在不走的话,你上学就会迟到了。等你放学回来,我们再好好地长谈。”如果以这种方式表示理解孩子的感情,就会使孩子有机会倾诉自己 的内心想法。这对保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良好沟通大有帮助。
父母与孩子沟通应注意以下几点:
(1)答复孩子提出的问题时,要尽量作到热心、婉转、温和,要有积极、平等的态度。
(2)教孩子怎样接受批评,怎样与人友好相处。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犯一次错,就会有一次叫他学好的机会。要清楚明白的告诉孩子:什么地方错了怎么错的,什么才是对的。很快孩子就学会如何对待批评了。
(3)为孩子创造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方法。任何有关孩子的决定,不管是批评还是奖励,都应让孩子参与,让他学会怎样决定自己的行为,决定之后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对亲子之间矛盾冲突原因的分析中,从孩子对父母有什么希望与要求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1. 先做朋友,再做父母。孩子小的时候,知识贫乏,生活经验少,此时父母的角色是孩子的指导者、照顾者、呵护者;孩子长大后,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与看法,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时父母的角色应该转变成孩子的顾问、合作者和朋友。小学生往往对居高临下的父母持否定态度或产生逆反心理,这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关。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具有批判性,对成人的话会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渴望平等”是这一时期孩子的最强烈的心理需要。因此,家长最好以大朋友的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或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

2. 把强行的要求和规定变成讨论式、商议式的谈话。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孩子,并不意味着父母不给孩子任何帮助、批评和建议。问题的关键是父母要以比较民主的教育方式,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解释的权力。当孩子觉得父母不是以长者的身份和用权威语气来教训他的时候,父母的意见往往容易被接受。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孩子谈话时常用“你应该怎样”、“你必须怎样”,这是一种强行的命令式口气,如果变成商议的、讨论式的口吻,如“你能不能怎样”、“争取怎样”、“建议你怎样”等等,孩子或许更容易接受。

3. 把爱和鼓励放在嘴边,不要埋藏在心里。朱永新教授在《我心中理想的父母》一文中写道:“父母对孩子的失望意味着真正教育的停止,而孩子对自己的失望意味着进步的停止。信任和自信是一个人不断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我们培养一个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我们摧毁一个人也就是摧毁他的自信。目前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不断摧毁自信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表扬和肯定,希望得到赞许和承认。因此,当孩子失败、失去自信心的时候,父母的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句鼓励的话往往会使孩子重新振作起来。可悲的是多数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不是鼓励、承认和赞许,而是指责和训斥,致使孩子真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从而破罐子破摔。

4. 提高自身素质,寻找与孩子沟通的话题与基础。沟通需要有共同的话题。孩子关心什么?心理需求什么?对什么最感兴趣?都值得家长研究。在问卷调查时,还有一位学生写道:“我们喜欢自然的沟通,不喜欢家长郑重其事地说:来来来,我们坐下来谈谈。”要在自然的状态下沟通,就要求家长多学习,多看书,多接受新生事物。

⑸ 怎么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和孩子沟通的技巧:

1、平等的对待孩子。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蹲下来,和孩子保持平视,可以避免居高临下,给孩子不好的感觉,大人同样需要尊重孩子。

2、得到孩子的认同。用商量的态度跟孩子说明事实,而不是武断的允许或者不允许,这样的效果不佳。

3、避免对孩子的否定。可以多给孩子一些选择,而不是告诉他不要怎么样,你可以告诉他应该要怎么样。一般人都不喜欢被否定,对孩子要多些肯定。

4、避免唠叨。有时候家人,反复说的可能只是表达同一个意思,对孩子来说,就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听进去的效果也有限,应该言简意赅的表达出中心思想。

5、不要拔苗助长。孩子毕竟不如大人心智成熟,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适可而止,说些孩子可以听懂的,否则孩子似懂非懂,反而适得其反。

6、避免突然发脾气。如果孩子哪里做的不恰当,应该平缓的跟他说明,而不是劈头盖脸的责骂。

7、降低音量。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切忌大吼大叫,让孩子感受不到你对他的关爱,只能体会出你在发脾气。

(5)怎样和孩子交流密码扩展阅读:

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技巧:

当孩子正在因为什么人或者什么事闹情绪的时候,家长最好从后面把孩子抱走,不要正面的和孩子发生冲突,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慢慢开导孩子。

不要整个家庭的大人每天都围着孩子,要让孩子学会一些独立性。但是每周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和孩子一起做游戏、陪孩子去游乐园等。

孩子是整个家庭中的中心,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长到之后成为有出息,家长的付出很多,孩子应该体会到父母的苦心。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还有脾气,所以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样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才会更加的简单,适当的情况下与孩子谈谈心也很关键。

⑹ 怎样正确与孩子交流沟通

与孩子交谈,好像是件非常容易而简单的事情,但是为什么有时会非常困难呢?这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交流过程。例如通过对话进行交流,听是一个环节,说也是一个环节,两者缺一不可。根据专家们的观点,在成功的交流过程中,听甚至比说还重要,尤其是与儿童交谈。 试想一下,你与一个朋友交谈时,发现他没有注意听,你可能会感到受了伤害,感到气愤,不再有继续谈下去的兴趣了,他就像关掉开关一样切断了你谈下去的欲望。那么,父母在与孩子交谈时,是否在注意听呢?或许是因为忙,没有时间与孩子进行坦率的交流,无暇倾听孩子的叙述。但是,如果能让孩子 意识到父母在注意地听他们讲话,他会渴望在一定的时间里得到父母的全部注意,保持交谈兴致。父母如果确实在交谈时有许多工作要做,担心自己不能全神贯注地听,千万不要装着在听,最好说出来,如“我希望有时间听完你说的话,但是如果现在不走的话,你上学就会迟到了。等你放学回来,我们再好好地长谈。”如果以这种方式表示理解孩子的感情,就会使孩子有机会倾诉自己 的内心想法。这对保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良好沟通大有帮助。 父母与孩子沟通应注意以下几点: (1)答复孩子提出的问题时,要尽量作到热心、婉转、温和,要有积极、平等的态度。 (2)教孩子怎样接受批评,怎样与人友好相处。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犯一次错,就会有一次叫他学好的机会。要清楚明白的告诉孩子:什么地方错了怎么错的,什么才是对的。很快孩子就学会如何对待批评了。 (3)为孩子创造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方法。任何有关孩子的决定,不管是批评还是奖励,都应让孩子参与,让他学会怎样决定自己的行为,决定之后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对亲子之间矛盾冲突原因的分析中,从孩子对父母有什么希望与要求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1. 先做朋友,再做父母。孩子小的时候,知识贫乏,生活经验少,此时父母的角色是孩子的指导者、照顾者、呵护者;孩子长大后,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与看法,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时父母的角色应该转变成孩子的顾问、合作者和朋友。小学生往往对居高临下的父母持否定态度或产生逆反心理,这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关。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具有批判性,对成人的话会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渴望平等”是这一时期孩子的最强烈的心理需要。因此,家长最好以大朋友的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或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 2. 把强行的要求和规定变成讨论式、商议式的谈话。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孩子,并不意味着父母不给孩子任何帮助、批评和建议。问题的关键是父母要以比较民主的教育方式,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解释的权力。当孩子觉得父母不是以长者的身份和用权威语气来教训他的时候,父母的意见往往容易被接受。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孩子谈话时常用“你应该怎样”、“你必须怎样”,这是一种强行的命令式口气,如果变成商议的、讨论式的口吻,如“你能不能怎样”、“争取怎样”、“建议你怎样”等等,孩子或许更容易接受。 3. 把爱和鼓励放在嘴边,不要埋藏在心里。朱永新教授在《我心中理想的父母》一文中写道:“父母对孩子的失望意味着真正教育的停止,而孩子对自己的失望意味着进步的停止。信任和自信是一个人不断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我们培养一个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我们摧毁一个人也就是摧毁他的自信。目前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不断摧毁自信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表扬和肯定,希望得到赞许和承认。因此,当孩子失败、失去自信心的时候,父母的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句鼓励的话往往会使孩子重新振作起来。可悲的是多数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不是鼓励、承认和赞许,而是指责和训斥,致使孩子真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从而破罐子破摔。 4. 提高自身素质,寻找与孩子沟通的话题与基础。沟通需要有共同的话题。孩子关心什么?心理需求什么?对什么最感兴趣?都值得家长研究。在问卷调查时,还有一位学生写道:“我们喜欢自然的沟通,不喜欢家长郑重其事地说:来来来,我们坐下来谈谈。”要在自然的状态下沟通,就要求家长多学习,多看书,多接受新生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