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新.ppt课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完美版).ppt新.ppt课件_网络文库
http://wenku..com/link?url=_8E5Y--
祝你愉快,满意请采纳哦
B.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宽枯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是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蚂凳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图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黄河。
2、你能背诵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千里黄河此一弯,寒风激浪射潼关。 ——唐太宗
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亿万中华儿女成长的摇篮,但它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黄河,去看看她是怎么变化的。(板书课题:黄河是怎么变化的)
二、自读质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质疑)
三、探究交流
(一)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谁能用文中的词来说说
(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板书:原来——摇篮 后来——忧患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慎物洞—管住河沙
C. 黄河是怎么样变化的.ppt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 中心思想: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段落大意: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写作顺序: 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的人民带来了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的方案。课文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优患意识,告诉人们要保护环境。
D.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课件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比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毁拆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纤猜枣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兆扰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着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E.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完美版).ppt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河”)生齐读。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河流哺育了人类。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也源自一条大河。(板书:“黄河”)请同学们充分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词。
2、老师听出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向东流过一座黄土高原以后,就变成了一条黄色的泥河。同学们请看(播放链接1)这就是黄河。(出示幻灯片2)面对滔滔千里,滚滚东去的黄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3、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篇写黄河的课文,(板书并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你想强调哪一个词?(生答:变化、怎样)同学们再试着读一遍。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答,师板书:前、后、原因)
二、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播放课文朗读),读完后能用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的方法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生答: 原来——摇篮
后来——忧患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泥沙
三、再次读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和课文,看一看还有哪些问题你不能解决?(学生默读)
师:谁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原来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预设: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你的问题提得很好,也很有价值,能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提问,还有问题吗?
(预设:引起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你也很会学习,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还有吗?
(预设:怎样才能治理黄河?)
师: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知道保护环境,希望你能为治理黄河提出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师:(出示幻灯片3)下面我们就以课文中这四方面的内容为主题,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来学习研究。大家可以先从你感兴趣的角度确定研究的主题。
(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四、全班交流:
1、第几自然段写了变化前的黄河的样子?【板书:前】
A:(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B: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我觉得课文中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
C:生:我感受到原来的黄河就象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孩子。
师: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齐读。
师: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作者正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想)(播放幻灯片4-10)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美)(出示幻灯片11)原来的黄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摇篮)
2、师:原来的黄河是这样的美,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段,想想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预设:“黄河在近2000年……苦难”) 【板书:后】
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00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3、师:2000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00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出示幻灯片12)再来读这段话 “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
师: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板书:祸河)
4、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预设:“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出示幻灯片13)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5、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预设: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出示幻灯片14)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生读出课文中两方面的原因。)(出示幻灯片15女生齐读、16男生齐读)(板书:自然 社会)。
师: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A: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B: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要一亿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C:因为穷。(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
师: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D: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
师: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指名读(2、3名)
7、师: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曾经高高屹立的巴比伦城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8、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生回答、板书:治理方案 出示幻灯片17)这些方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这么多方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数管齐下”其中都围绕着治黄的关键“管住泥沙”。治理黄河的希望和梦想终将实现(出示幻灯片18)。
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
六:总结:
一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让我们看到了黄河的过去和现在,我们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让我们再静静的看看壮丽的黄河,让我们和母亲河一起跳动。(播放链接3)
七、板书设计;
摇篮 祸河
(前) (后)
原因
自然
F.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课件
一、如果你是治理黄河的总指挥,你会用什么方法来使“她”成为我们的“福河”呢?简单写出你的治理方案。
二、阅读课文第五段,完成练习。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粗宽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
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1)用“|”将这段话岩者亮分为两层,其中第一层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层之间的内在关系是________。
(2)这一段中,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举数字”两种方法来说明黄河的特点和造成危害的原因,其中运用“作比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即可)。运用“列举数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即可)。
练习答案
一.
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
二.
分在第嫌碧一句后面
第一层:黄河含沙量大第二层:黄河含沙量大造成的灾难
因果关系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
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
G.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 百度文库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以此告诉人们要保护生态环境。
H.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完美版课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完美版课件差漏_网络文库
http://wenku..com/link?url=37sKYENXC_ohC___mIoGeeWI41Du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搜集黄河资料,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查找与虚洞烂黄河有关的资料。
2、课件,教学资源(两段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1、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对于黄河,你有哪些了解?交流所查的资料。
2、老师备课的时候,也准备了一些资料,请大家欣赏。
(播放黄河流域近年来实景录像,《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黄河与我国其他河流相比,有着显着的特点”开始。)
是什么原因导致黄河从“中华民族的摇篮”变为“中华民族忧患”呢?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我们预习过课文,请大家浏览一遍课文,找一找哪个段落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第1——5、第7自然段又讲了什么呢?把握文章结构。
(第1——5自然段 黄河的变化
第6自然段 变化的原因
第7自然段 治理黄河)
3、检查学习情况
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你能认识吗?
(屏幕出示生字 词语)
祸 乃 侵 蚀 垦 亩 营 扣
三、自主学习,理解课文
第一部分 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1、快速默读第1——5自然段,看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再与同学交流一下。
2、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河当作人来写,概括了黄河的变化,你能找到这个句子吗?
3、读句子,理解“叫苦不迭”。
(屏幕出示“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第二部分 变化的原因
1、认真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哪些原因导致黄河发生了变化?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这些原因有什么关系?
2、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完成作业一。
黄河
变化的
原因
自然
原因
秦朝后,黄土高原暴雨集中,
黄土结构松散,造成水土流失。
社会
原因
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开垦放牧,
破坏了植被,水土流失更严重。
3、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老师概括:水土流失和人口增长是造成黄河变化的主要原因。(板书)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指导朗读“更严重的是……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
体会水土流失和乱垦滥伐的恶性循环,从而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4、老师总结水土流失导致多开垦荒地,而开垦荒地又导致更严重的水土流失。
而人口的增长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一个主要因素。母亲河也在向我们发出了紧急求救信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黄河呢?
第三部分
1、快速默读第7自然段,思考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措施分别是什么?
2、学生边读边画,指名回答颤游。
I. 黄河是怎么变化的ppt
打开网络文库。
搜索“黄河是怎么变化的”。
在出现的ppt文档中选择一个需要的。
点击下载。
下载好以后就可以用了。
另外:找不到相应的ppt,可以搜索相关的资料,自行整理,制作ppt。
ppt全称为: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的演示文稿软件。用户可以在投影仪或者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打印出来,制作成胶片,以便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不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网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