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脑办公 » 怎样正确掌握吸痰操作ppt
扩展阅读
怎么排查无线网掉线原因 2025-05-19 17:28:04

怎样正确掌握吸痰操作ppt

发布时间: 2022-04-01 19:56:03

1. 吸痰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接通电源,衔接吸痰器后打开吸引器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吸引管是否通畅。使病人面向操作者,头略后仰,昏迷病人可用开口器帮助张口,再将吸痰管插入口腔颊部、咽部。若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插管至咽部,当插入到适当位置后再接通电源,并使吸痰管左右旋转,缓慢上移,向上提出,将咽部及口、鼻分泌物逐段吸尽。吸引过程中,应随时吸水冲洗汲痰管,以免痰液堵塞。如痰液过深不易汲出,可借助吸痰管插入的机械刺激,使病人作有效咳嗽动作,待咳嗽停止后再吸。吸痰完毕冲洗痰管,最后将下班接头插入床栏上盛有消毒液的瓶中。

2. 气管插管患者的正确吸痰以及膨肺手法

您好,膨肺吸痰法方法
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用膨肺吸痰法,由两人操作,甲护士首先连接人工气囊与氧气管,流量为10L/min,分离呼吸机与气管插管,人工气囊接口与气管插管连接,然后均匀挤压人工气囊,以10~12次/min的频率挤压人工气囊3~5次,气量是平时潮气量的1.5倍。持续2min后由乙护士迅速将准备好的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内,每次吸痰时间少于15s,吸痰后甲护士再次接人工气囊与气管插管挤压3~4次,之后接呼吸机呼吸。如痰液黏稠可向气管内注入稀释液3~5mL,接人工气囊挤压3~4次再次吸痰,效果更好。 讨论膨肺吸痰法意义及注意事项
1.膨肺是以简易呼吸器与患者的气管插管相连接,给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吸气时深而缓慢,随即有10~30s的呼吸暂停,然后快速呼气。膨肺吸痰时,缓慢吸气使通气量增加,扩张了小气道,使原有塌陷萎缩的肺泡扩张,屏气一定时间可使气体在不同肺泡之间均匀分布,肺泡充分开放,复张的肺泡稳定性和肺的顺应性增加,有利于自主呼吸的加强和锻炼。随着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增加,通气血流比例改善,使氧合指数上升,症状体征改善。膨肺后迅速而无障碍的呼气,促进了支气管分泌物排出。
常规的翻身拍背吸痰,细小支气管的痰液不易排出,吸痰前后虽加大氧浓度,但机械通气病人一方面要克服通气回路、人工气道阻力;另一方面吸痰时呼吸加快,耗氧增加,会出现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对抗,不仅降低通气量,而且增加体力消耗及心脏负担。膨肺吸痰法能减少吸痰时的低氧状况,吸痰前给患者吸入高浓度氧气可增加患者体内的氧储备,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从而减轻患者的不适反应。吸痰完毕再次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2~3min,以恢复患者在吸痰过程中氧的消耗,恢复体内的氧储备。
2.膨肺时在气管插管内注入湿化液;较大的潮气量输入使湿化液迅速弥散在各段支气管,使痰液稀释,加上叩背与有效吸痰,使排痰较彻底,预防肺不张,减少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机械通气期间若气道湿化不够,易导引起肺不张和继发下呼吸道感染,因此,湿化疗法也是机械通气中防止和减少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重要措施。
3.研究表明,通过膨肺技术,使肺内外产生一个压力差,促使细支气管的痰液松动,流向大支气管而易于吸出,减少肺部感染。膨肺增加功能残气量,扩张了小气道,使原有萎陷的肺泡复张,预防了肺不张,并且经膨肺吸痰后,患者肺顺应性增加,气道阻力减少,人机对抗减轻,呼吸肌做功减小,能使患者尽早脱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肺部并发症。
4.膨肺前需彻底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以免将分泌物挤进远端小支气管。膨肺吸痰过程中心输出量降低,因此对心功能差的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膨肺吸痰对循环有一定影响,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等。机械通气期间,严密监测呼吸机使用的参数,根据病人的情况及时调整氧浓度、辅助通气模式、呼吸频率及插管深度,定时查血气分析,观察呼吸机使用效果及停机指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 如何进行吸痰

适应证
意识不清的已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由于呼吸道阻塞,导致呼吸困难。
操作步骤
准备两瓶生理盐水分别供吸气道和鼻口腔使用,选择比插管长4~5cm,内径不超过管径1/2的吸痰管。
1.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先给予高浓度吸氧1~2分钟。
2.调节好吸引装置,负压<一6.7kpa为宜。
3.撕开一次性吸痰管。
4.戴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
5.将吸痰管正压进入气道直到支气管(大约比气管插管长3~5cm)后,负压边旋转边吸引而出。动作要轻柔、置管要够深、正压进入、负压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6.吸痰后,再给予高浓度吸氧1~2分钟。待SaO2升至正常水平(>94%)再将吸入氧浓度或流量调至原来水平。
7.吸口腔和鼻腔分泌物。
观察病情
1.生命体征的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神志、末梢循环等。
2.观察气管插管是否移位,看胸廓起伏是否一致,听双肺呼吸音是否均匀。

4. 如咽部需要吸痰应遵循先什么后什么的原则

吸痰术
一、适应症
1)
患者无力咳嗽咳痰,或不能充分排痰。
2)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需通过吸痰协助清理呼吸道。
3)
溺水者,大量咯血者。
二、相对禁忌症
1)
声门、气管痉挛者。
2)
缺氧而未给氧者,除非确定缺氧是由于气道痰堵所致。
3)
心血管急症者。
三、准备工作
各种型号无菌一次性吸痰管,负压吸引器,容器。
四、操作步骤
1)
确定是否需要吸痰,正确掌握吸痰的时机。必要时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
2)
操作时按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带一次性手套,并适当提高吸氧浓度,使用呼吸机者先给予高浓度氧呼吸1分钟。准备一次性消毒碗并倒入无菌生理盐水。
3)
打开负压,成人在-120
~
-300mmHg之间(按北京市有关吸痰标准,成人120-300mmHg,儿童80-120
mmHg,婴儿50-80mmHg;但有的书上说要<50mmHg,咱们呼监实际操作时使用80-120mmHg。),吸痰管先试吸引无菌生理盐水,观察吸引情况是否满意。
4)将吸痰管末端捏紧,经鼻腔进入,气管插管/切开者通过人工气道进入,经口进入时要防止患者咬嚼吸痰管。至吸痰管有抵触感或越过气管插管末端至隆突上时释放负压,开始吸痰。
5)
吸痰时动作轻柔,一边提拉回抽,一边左右旋转。
6)
抽出吸痰管后,吸引无菌生理盐水以通畅吸痰管。准备再次吸痰。
注意事项:
1)
吸痰动作要求轻柔而迅速,每次时间不超过15秒钟。
2)
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在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及时停止。
3)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吸痰结束后给予高浓度氧至少5次呼吸。
4)
痰液粘稠不易吸引者,可于气管插管内注入5ml生理盐水后再吸引。
5)
从气管插管吸痰时,选择型号适当的吸痰管,并注意操作时握紧吸痰管末端,勿使滑落入气管插管内。
6)
在进食后半小时内谨慎吸痰。
7)
严格无菌操作,吸引口鼻腔的吸痰管严禁再进行气管内吸引。

5. 电动吸痰器操作步骤难吗 操作时注意什么

不难,操作如下:
步骤:

1.接通电源,衔接吸痰器之后打开吸引器的开关,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良好,吸引管是否是通畅的。

2.
头略往后仰,将吸痰管轻轻地插入口腔颊部、咽部。当插入到适当的位置后再接通电源,并使吸痰管左右旋转,缓慢地上移,向上提出,将咽部及口、鼻分泌物逐段吸尽。

3. 吸引的过程中,应该随时吸水冲洗汲痰管,以免痰液堵塞。
4. 吸痰完毕之后要先清洗然后再消毒。
操作时注意动作轻、快,避免损伤气管粘膜。吸痰过程中,因负压过高或吸痰管开口正对着气管壁,且停留时间过长,负压可将小黏膜吸入气管内,而导致出血。所以在吸痰管插到气管远端前,不能带负压,以免过度抽吸肺内气体,引起肺萎陷。
注意吸痰器压力的大小,吸痰前先将吸痰管放于无菌盐水中,检查是否通畅和压力是否适宜。较高的负压会加重肺不张、低氧血症和创伤的危险。负压较低只能吸出稀薄的分泌物,对较粘稠的及较深的痰液达不到吸痰效果,需加大负压才能吸出痰液。但较大的负压可造成肺泡不张的发生。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应做好病人呼吸道黏膜的温湿化护理,使痰液充分湿化、稀释,以利于排出,避免形成痰痂、血痂等。
温馨提示:合理控制用药的量,才能更有效发挥药的作用和对人体无害。

6. 怎样帮病人吸痰

1、评估患者:年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状况、患者有无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听诊器检查肺部呼吸音情况,有无痰鸣音;手电筒检查口腔、鼻腔情况。2、评估环境:环境清洁、安静、光线充足。3、评估用物:用物齐全,负压吸引装置完好。4、操作者自我评估:着装整洁,掌握吸痰的知识和注意事项。5、中心或电动吸痰装置。6、治疗盘:适当型号的吸痰管、治疗碗2个(内乘无菌生理盐水,分别用于吸痰前预吸及吸痰后冲洗导管)无菌镊及缸,一次性治疗巾,消毒纱布,手电筒,听诊器,无菌手套,弯盘,压舌板,口咽气道。7、核对患者信息,查看床头牌及腕带,请问您是XXX吗?评估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合作。8、检查吸引器储液瓶内消毒液(不少于200ml,我们是不少于容量的一半),拧紧瓶塞。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适的负压(成人压力为40.0-53.3kPa,儿童小于40.OkPa)。将吸引器放于床边适当处。9、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解释。10、检查患者口、鼻腔,取下活动义齿。11、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铺治疗巾于颌下。12、戴手套,连接吸痰管,打开吸引器开关,试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吸引器是否通畅,润滑导管前端。13、如果经口腔吸痰,告诉患者张口。对昏迷患者用压舌板或口咽气道帮助张口,吸痰完毕取出压舌板或口咽气道。14、一手反折吸痰管末端,另一手用无菌镊持吸痰管前端,插入口咽部,然后放松导管末端,先吸口腔及咽部分泌物。15、另换吸痰管,反折吸痰管末端,再插入气管内适宜深度,放松导管末端,轻柔的将吸痰管左右旋转缓缓上提,吸出气管内分泌物。16、拔出吸痰管后吸生理盐水冲净痰液,以免堵塞。17、必要时更换无菌镊及吸痰管经鼻腔吸引。吸痰完毕,关上吸引器开关,擦净患者面部分泌物。18、检查患者口腔黏膜有无破损,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病情,病情好转后停止吸痰,操作者脱手套。19、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处理用物。20、洗手,取口罩。记录。21、如果患者清醒,安抚患者不要紧张,指导其自主咳嗽(做示范,像我这样咳咳咳咳)。22、告知患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出。

7. 吸痰的目的是什么

吸痰法的目的: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预防并发症发生。将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呕吐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呼吸困难、发绀,甚至窒息。

注意事项:

1、吸痰前检查负压吸引装置,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

2、严格无菌操作,按吸痰顺序操作,每吸痰一次更换吸痰管;

3、动轻作柔,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

4、痰液粘稠时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或遵医嘱予以盐水气道湿化,提高吸
痰效果,储液瓶内洗出液及时倾倒(或更换储液袋,储液瓶不能超过2/3满;
每次吸痰小于15秒,以免造成缺氧。

(7)怎样正确掌握吸痰操作ppt扩展阅读:

吸痰流程:

1.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与合作方法。

3.接上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

4.根据病人情况及痰液粘稠度调节负压,吸引器负压压力一般调节为40.0~53.3KPa,用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5.将患者头转向操作者一侧,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帮助患者张口。一手将导管末端折叠(连接玻璃接管处),以免负压吸附粘膜,引起损伤。

另一手用无菌持物钳持吸痰导管头端插入病人口腔咽部,脚踩吸引器开关,放松导管末端,先将口腔咽喉部分泌物吸净,然后更换吸痰管。

在患者吸气时顺势将吸痰管经咽喉插入气管达一定深度(约15cm),将吸痰管自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吸净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免病人缺氧。

6.如从口腔吸痰有困难者,可从鼻腔抽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可由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内吸痰,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7.在吸痰过程中,随时擦净喷出的分泌物,观察吸痰前后呼吸频率的改变,同时注意吸出物的性状、量及颜色等,作好记录。

8.吸痰毕,关上吸引开关,将吸痰管浸泡消毒,并将吸痰玻璃接管插入盛有消毒液的试管内浸泡。

9.观察患者呼吸是否改善,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

吸痰注意的问题:

1、气管内吸引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即可,但最长不宜超过8小时。

2、管径推荐使用不达到气管导管内径的一半,同时尽可能粗的吸引导管型号。

3、使用80-120 mmHg的吸引压力。

4、吸引导管进入的深度为气管插管的深度,在深入到气管导管的底端时,回抽1-2cm后再进行吸引。

5、不要在吸引之前向气管导管内注射生理盐水。

6、推荐在气管内吸引前后30s常规使用100%氧气吸入。

7、在ALI和ARDS患者中,推荐使用高浓度氧和膨肺的联合方法减少吸引过程中的低氧血症,而其他患者因为证据不充而不推荐常规使用。不能单独使用膨肺操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吸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