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5why分析法是哪五个步骤
5why分析法的五个步骤:
第一部分:把握现状。
步骤1:识别问题
你开始了解一个可能、模糊或复杂的问题。你掌握一些信息,但一定没有掌握详细事实。这个步骤,要问“我知道什么”。
步骤2:澄清问题
接下来的步骤是澄清问题。为得到更清楚的理解,要问“实际发生了什么”“应该发生什么”。
步骤3:分解问题
在这一步,如果必要,需要向相关人员调查,将问题分解为小的、独立的元素。要问“关于这个问题我还知道什么”“还有其他子问题吗”。
步骤4:查找原因要点(Po C)
现在,焦点集中在查找问题原因的实际要点上。你需要追溯来了解第一手的原因要点。要问“我需要去哪里”“我需要看什么”“谁可能掌握有关问题的信息”。
步骤5:把握问题的倾向
要把握问题的倾向,要问“谁”“哪个”“什么时间”“多少频次”“多大量”。在问为什么之前,问这些问题很重要。
第二部分:原因调查。
步骤6:识别并确认异常现象的直接原因
如果原因是可见的,验证它;如果原因是不可见的,考虑潜在原因并核实最可能的原因。依据事实确认直接原因。要问“这个问题为什么发生”“我能看见问题的直接原因吗”“如果不能,我怀疑什么是潜在原因呢”“我怎么核实最可能的潜在原因呢”“我怎么确认直接原因”。
步骤7:使用“5个为什么”调查方法来建立一个通向根本原因的原因/效果关系链
要问“处理直接原因会防止再发生吗”“如果不能,我能发现下一级原因吗”“如果不能,我怀疑什么是下一级原因呢”“我怎么才能核实和确认下一级原因呢”“处理这一级原因会防止再发生吗”。
如果不能,继续问“为什么”直到找到根本原因。在必须处理以防止再发生的原因处停止。要问“我已经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了吗”“我能通过处理这个原因来防止再发生吗”“这个原因能通过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因/效果关系链与问题联系起来吗”“这个链通过了‘因此’检验了吗”“如果我再问‘为什么’会进入另一个问题吗”。
确认你已经使用“5个为什么”调查方法来回答这些问题:
“为什么我们有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问题会到达顾客处?”
“为什么我们的系统允许问题发生?”
步骤8:采取明确的措施来处理问题
使用临时措施处理异常现象直到根本原因能够被处理掉,要问“临时措施会遏止问题直到永久解决措施能被实施吗”。
实施纠正措施来处理根本原因以防止再发生,要问“纠正措施会防止问题发生吗”。
跟踪并核实结果,要问“解决方案有效吗”“我如何确认”。
为什么——为什么分析法检查清单。为确认你已经按照问题解决模型操作,当你完成问题解决过程时,使用这个检查清单。
B. 5why分析法是哪五个步骤
第一、“现象”及“为什么”的主语只有1个,使用“XX做了XX”的简洁的句子来表达。
第二、在分析完所有的“为什么”之后,反过来阅读分析结果,确认论点是否合乎道理,是否出现思维跳跃。
第三、必须持有这样的观点,即这项“为什么”如果不发生的话,前一项“为什么”是否真的不会发生。另外,必须列举出所有并列关系的因素。
第四、在找到与防止再发生对策相关的因素之前,必须一直往下进行“为什么”分析。
第五、要特别注意避开牵强的“为什么”,否则将会偏离分析方向。
第六、避开对人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进行追究。
第七、要用词精确,避免使用“不好”、“不够”、“不到位”等类似的词语。
第八、在同一个原因里不能同时描述原因和结果。
第九、对于作为标准的东西以及事物也应使用“为什么”进行推究。
第十、认真地验证现场以及实物,应把焦点放在致使该现象产生的内容上,并依据发生的原理/原则(或者是不会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理/原则)来进行分析。
(2)如何通过why分析找出根本原因扩展阅读
准确的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千万别忽视第一步:要向有关人员清晰陈述所发生的问题和相关信息,做到让优化人员都了解要分析的问题是什么,及时是不熟悉该类问题的人。
通过发生问题(纷争)的现场与显示其状态的实物,可以了解到问题(纷争)的详细情况。
第一、通过现场、实物把握实际情况。要抓住问题发生的部位、地点、时间段、时间、发生频率、种类、类型、状态、比例等事实,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模拟情景再现。
第二、数据的掌握。整理历史统计数据,获取一定时期的统计数据作为案例分析的数值参考。
第三、了解问题部位的构造或原理。结构性产品,最好能画出草图以便能进行直观分析;如果是原理性产品可以描绘工程略图进行流程和原理分析。
C. 如何使用5Why
1 什么是5WHY分析法? 所谓5why分析法,又称“5问法”,也就是对一个问题 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自问,以追究其根本原因。 5why法的关键所在:鼓励解决问题的人要努力避开 主观或自负的假设和逻辑陷阱,从结果着手,沿着因 果关系链条,顺藤摸瓜,直至找出原有问题的根本原 因。 2 5WHY分析法的运用
5WHY分析法到底怎么用?
5WHY分析法到底怎么用?
blackhappy
阅1153转72019-08-01分享保存
1
什么是5WHY分析法?
所谓5why分析法,又称“5问法”,也就是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自问,以追究其根本原因。
5why法的关键所在:鼓励解决问题的人要努力避开主观或自负的假设和逻辑陷阱,从结果着手,沿着因果关系链条,顺藤摸瓜,直至找出原有问题的根本原因。
2
5WHY分析法的运用
如图,沿着“为什么——为什么”的因果路径逐一提问,先问第一个“为什么”,获得答案后,再问为何会发生,以此类推,问5次“为什么”,或者更多,以此来挖掘出问题的真正原因。
虽为5个为什么,但使用时不限定只做“5次为什么的探讨”,主要是必须找到根本原因为止,有时可能只要3次,有时也许要10次,如古话所言:打破砂锅问到底。
经典案例
让我们来看看丰田汽车公司前副社长大野耐一是怎么通过运用5WHY法来找到工厂设备停机的根本原因:
有一次,他在生产线上发现机器总是停转,虽然修过多次,但仍不见好转。于是他询问工人机器停机的原因。
于是出现了下面的问答对话:
★问题一:为什么机器停了?
答案一:因为机器超载,保险丝烧断了。
★问题二:为什么机器会超载?
答案二:因为轴承的润滑不足。
★问题三:为什么轴承会润滑不足?
答案三:因为润滑泵失灵了。
★问题四:为什么润滑泵会失灵?
答案四:因为它的轮轴耗损了。
★问题五:为什么润滑泵的轮轴会耗损?
答案五:因为杂质跑到里面去了。
经过连续五次不停地问“为什么”,才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在润滑泵上加装滤网。
如果员工没有以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来发掘问题,他们很可能只是换根保险丝草草了事,真正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D. (-)采5why分析法。分析引发你在专业学中遇到的问题关键原因是什么
(-)采5why分析法。分析引发在专业学中遇到的问题关键原因是:主要是必须找到根本原因为止,有时可能只要3次,有时也许要10次。该方法的本质是:打破砂锅问到底。
所谓5why分析法,是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自问,以追究其根本原因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初是由丰田佐吉提出的,丰田汽车公司在发展完善其制造方法学的过程之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作为丰田生产系统的入门课程的组成部分,这种方法成为其中问题求解培训的一项关键内容。
介绍
这种方法最初是由丰田佐吉提出的;后来,丰田汽车公司在发展完善其制造方法学的过程之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作为丰田生产系统(Toyota Proction System)的入门课程的组成部分,这种方法成为其中问题求解培训的一项关键内容。丰田生产系统的设计师大野耐一曾经将五问法描述为:“……丰田科学方法的基础……重复五次,问题的本质及其解决办法随即显而易见。”
E. 轻松搞定根因分析 -- “5WHY”分析法其实很简单
所谓“5WHY”分析法,又称“5问法”,就是连续反复使用5次“为什么”方式自问,以打破砂锅问到底方式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的方法。“5WHY”不限定必须或只做5次为什么的提问,以找到问题根因为准,也许是3次,也许是10几次都有可能。一般经验而言,反复提出5次为什么基本就可以寻找到问题的根因。
“5WHY”分析法是根据事实分析找到问题根源,给出治本对策的一个过程。“为什么”的追问的越深入,发掘的原因就越逼近真实根本的原因。
整体的“5WHY”的基本思考方法如下:
最近发现大家知道使用5why分析法进行根因分析,但是经常出现找到的原因并非根因,那么相应的制定的再发防止对策也是无效的。究其原因就是虽然知道“5WHY”的方法但是却不会运用或者运用的方法不正确,导致不能够找到问题真正的根因。那么该如何做呢?接下来介绍一下具体的分析过程注意事项。
一般而言,“5WHY”从三个层面来实施:
一、为什么会发生?从“制造”的角度。
二、为什么没有发现?从“检验”的角度。
三、为什么没有从系统上预防事故?从“体系”或“流程”的角度。
每个层面连续5次或N次的询问,得出最终结论。只有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都探寻出来,才能发现根本问题,并寻求解决。那么如何做才能确保根因分析的正确和成功呢?
站在组织级视角来寻求改善组织体系/流程和系统性问题。 这是最基本的立场。通常情况下,很多人站在个人的立场和视角进行问题分析,往往只能找到比较表层的原因,不能找到管理层面,体系架构以及组织级层面的问题。
确保根因分析成功的3个关键视点:
〇[为什么]要从个人转向组织/体系/系统层面。
〇[为什么]要从主观意识转向具体行动。
〇[为什么]的主语设定成“我们”。
1)整理问题点,并根据事实进行分析。
正确的把握现象是非常重要。
分析质量取决于对深究分析之前的当前情况的把握程度。
没有通过确认现场就判断出问题的原因是站不住脚的,是没有道理的。
想象要以能够可见而简单易懂的形式记录保留下来。(图文影像最好)
2)找出所有的要因,事先不要考虑是否真的针对这些要因采取对策!
有很多原因是不是显而易见的,要将这些要因都可见化的描述出来。
3)采用复眼分析,也就是说相关的人员都要参与进来。
不要仅仅根据个人假设或猜测来决定!
如果是通过某个人主观性先入为主的来判断分析,那么将对策偏离了方向也不会被发现。
问题发生后要尽早的让当事人参与进来进行分析。
4)不要试图进行“责任转嫁”,通过原因分析将责任转移到外部环境和己方以外的其他方面上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对于[为什么分析]要严谨[责任转嫁]!首先,应该考虑不受外部环境影响的工作机制!但是,如果外部环境真的是“根因”的话,那么就要分析改进它。[责任转嫁]的思维的结局→最终原因总是[别人不好]。
5)最初的“为什么1”,要从问题现象的根本的原因开始分析。
导致问题现象必然发生的直接行动,现象/事件/事态/实物因素等要记录下来。(“我忘了忘了”不好)
订购数量有误!→为什么?我在订单上写了错误的号码。
漏水! →为什么?某处必须有空隙(洞)。
注)‘为什么1’在开始时会影响‘为什么2’以后的分析,因此这非常重要。
6)对于“为什么1”,要将“发生要因”和“流出要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引起问题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没有发现错误导致问题流出的直接原因”都分别记录下来。
7)“现象”或“为什么”的句子以简短扼要的“〇〇〇做了〇〇〇”的形式记录下来。
比较重要的是如果有主人公的话,那么要明确是‘谁’。
8)准确地掌握现象,不要粗略的表述,建议采用5W1H方法明确的表述
如何捕捉现象(如何写)非常重要,5W1H方法描述。
词语含义很重要,不要有模糊含义的词语。
9)根因分析完成后,一定要从最后一个“为什么”反向的追溯到“问题的现象”,确认反向逻辑在理论上也是正确的。
原因分析时的逻辑是“发生了〇〇〇→为什么?→因为〇〇〇”,而反向验证的逻辑是“因为 〇 〇〇〇,所以〇〇〇”。
10)不要遗漏并行关系的要因。
“存在单一的线性的原因引起问题的发生”几乎很少或者是不可能的。相反的,往往是“多个原因相互共同作用”才引起问题的发生。要对问题发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进行检查是否遗漏并推进分析。
11)要持续的追问“为什么”,直到出现能够制定预防复发措施的原因为止。
最后一个原因必须是确保可靠和有效的能够被解决的因素。
12)只写出被认为与正常情况不一致(异常)的客观差异事实。
例如:“因为非常的忙”这样的描述不是异常描述,如是“工作负荷达到150%以上的情况已经持续一周时间了”这样的描述,就是一个基于和正常情况进行比较得出的明确的客观的异常情况。
13)避免追究面向人的心理方面的原因。
人心里方面的因素是不容易被管理和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的。
避免追求心理方面,才能够将“为什么”指向可用于确保预防复发措施的设备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原因。
14)不要是使用“〇〇〇不好/很坏”或“〇〇〇不充分”这样的句子来描述问题。
要能够明确的将与标准或正常情况进行对比出的异常情况的客观事实描述出来。
比如“材料不好”这是一个主管判断不是事实,如果具体地说“材料的耐热温度低”就比较具体和客观了。
15)在进行关于事物的性质・状态进行分析时,事物比较的对象/基准以及发生频度等情况要明确化并尽可能量化。
事物的大小,长度,高度等要素在分析表述时,要有对比的基准,以及引发问题发生的条件要明确出来。例如“温度比设定的温度高了5度”等。
16) 在分析由于人为错误的原因导致的问题时,不仅仅关注当事者本人的问题,也应将思考方向指向“工作机制/输入信息/周围相关人/管理・监督者”等。
17)通过“现场”、“现物”、“现实”(3现主义)来尽早确认分析出的“根因”是否是真正的原因。
在分析的过程中,如果能验证“根因”是否正确,那么要尽快的在发生现场或现物中进行确认,通过进行听证、分解调查、测量、再现实验等手段尽快验证。
18)不仅要考虑发生事件本身的永久性对策,还要考虑到同类型类似的横向问题,扩大视野分析是否存在上层系统和机制的问题,并思考系统性预防措施。
所谓5why分析法,又称“5问法”,就是连续反复使用5次“为什么”方式自问,以打破砂锅问到底方式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的方法。5why不限定必须或只做5次为什么的提问,以找到问题根因为准,也许是3次,也许是10几次都有可能。一般经验而言,反复提出5次为什么基本就可以寻找到问题的根因。
F. 5why分析问题的三个维度
上一篇,我讲了关于上班微信闲聊这个案例,我们通过5个why已经找到根本原因是“产品过时”。
到这一步,是否就结束了呢,我猜一猜各位看官,答案“是”与“否”都会有。回答“是”的伙伴,会专注解决产品过时的问题,回答“否”的伙伴,你一定觉得似乎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即便解决了产品过时的问题,下次还有人上班打游戏咋办呢,这个部门的员工不这样做了,那个部门的又开始了,难不成都是产品过时了?
这就是5why分析法的妙处,不仅仅要由着表面问题挖出潜在的原因,不能停留在知道什么出了问题或者发生了什么故障,还需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是怎样出现的,以及最初为何管理上出现了漏洞。
5why分析问题有三个维度
1)直接原因:为什么直接原因会发生?
2)探测原因:为什么直接原因没有被检测出来?
3)体系原因(业务流程):为什么先前整个体系会失效?
仍然用上班微信闲聊为例,之前我们分析的属于直接原因维度。接下来,我们来看另外两个维度。
1、探测原因
-为什么这件事之前没有被发现?
-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够
-为什么这件事之前没有被发现?
-管理人员太忙碌,没有观察员工的工作
-为什么管理人员太忙碌?
-管理人员什么事情都自己在做
-为什么管理人员什么事情自己都在做?
-管理人员不善于授权
两个组问题得出了不同的答案,我们这里是虚拟问答,如果放在现实中,有可能答案就是第一个,那么一个为什么就找到了问题;如果是第二组问题的答案,那么要培训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2、体系原因
-为什么管理体系中给这件事提供了可能?
-公司规章制度中没有约束上班微信闲聊这件事
假如我们在规章制度中写上了微信闲聊要受处罚,那么我想问,你如何检查他是用微信闲聊,虽然有那种类似侦探的可以给人查看微信聊天记录的武器,但只要企业想树立口碑就不会干这样让人恶心的事。所以,这样的回答就回到了上一篇中讲到的一个问题,答案是不可控的。
宜疏不宜堵,转换个视角,如何能够从管理体系上做到不给员工微信闲聊的环境呢?工作量饱和是首要考虑项,当工作量足够时,即便闲聊,也不会多。我们尝试从这个维度上来提问。
-为什么管理体系中给这件事提供了可能?
-员工的工作量没有核算过
-为什么员工的工作量没有核算?
-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没有人懂怎么核算
2个为什么问到了答案,如果是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么现在清楚要做了,就开始吧。如果是后者,那就找个会做的人来这个设计。当然现实中还会因企业情况有迥异的答案。这里不是我们探讨的。
小结一下,当我们运用5why分析问题时,会出现已经找到根本问题了,但过一段时间还会出现类似的现象,此时不要着急,不是你找到的问题偏了,而是这个问题太复杂,还有有些隐藏的影响到这类不良现象的原因。所以,我们需要从三个维度提问:
1)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直接了当的提问)
2)为什么之前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转一个角度,问检查&检测的问题)
3)为什么系统中给这个问题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上升一个维度,向流程、环境提问)
G. 5why分析法
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在面对一个陌生项目或者一件棘手事情时,往往会觉得能力不够,没有思路,手足无措,可是有的人却能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结果自然是迥然不同。
那么造成结果差异原因是什么?是能力还是阅历差异?我认为这不仅仅是能力和阅历的问题,更深层次的是思维方式差异!介绍一种常用的思维方式,经过长期训练思考,能够一针见血的识别出问题关键所在。
“5why分析法”是利用好奇心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5why——对一个问题点连续连问5个为什么,逐渐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
它的提出者曾在汽车问题中用这一理论:
问题:我的汽车无法启动。
为什么?电池电量耗尽(第一个为什么)
为什么?交流发电机不能正常工作(第二个为什么)
为什么?交流发电机皮带断裂(第三个为什么)
为什么?交流发电机皮带远远超出了其使用寿命,从未更换过(第四个为什么)
为什么?我一直没有按照厂家推荐的保养计划对汽车进行过保养和维护(第五个为什么,根本原因)
工作中我们也可以试着使用5why分析解决问题:
问题:我的工作没有完成
为什么?时间不够完成全部工作(第一个为什么)
为什么?工作时没有分清主次(第二个为什么)
为什么?对重要与否的判断有误(第三个为什么)
为什么?没有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第四个为什么)
为什么?没有进行认知更新(或其他原因)
实际运用中,还可以将次数扩展,直到找出根本原因。
1、5why的总指导方针
①用创新性思维思考,可以天真、可以异想天开的去分析;
②要绝对的客观,确认所描述的状态为事实,而非推断、猜测,可以的话,使用数据进行说明;
③不要认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④如果你自己不完全熟悉过程,就组建一个相关部门组成的小组来完成分析。
2、5why的10原则 。
1、“现象”及“为什么”的主语只有1个,使用“哪里发生了什么”的简洁的句子来表达。
2、在分析完所有的“为什么”之后,反过来阅读分析结果,确认论点是否合乎道理,是否出现思维跳跃。
3、必须持有这样的观点,即这项“为什么”如果不发生的话,前一项“为什么”是否真的不会发生。另外,必须列举出所有并列关系的因素。
4、在找到与防止再发生对策相关的因素之前,必须一直往下进行“为什么”分析。
5、要特别注意避开牵强的“为什么”,否则将会偏离分析方向。
6、避开对人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进行追究。
7、要用词精确,避免使用“不好”、“不够”、“不到位”等类似的词语。
8、在同一个原因里不能同时描述原因和结果。
9、对于作为标准的东西以及事物也应使用“为什么”进行推究。
10、认真地验证现场以及实物,应把焦点放在致使该现象产生的内容上,并依据发生的原理(或者是不会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理)来进行分析。
总结
5why分析法是一种找到问题真因的诊断性技术,被用来识别说明因果的关系链,通过不断提问为什么,最终找出真正的第一因。用中国古代成语来说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体现的是锲而不舍,不断探索、追本溯源的精神。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去克服自己的主观臆断,碰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持续的追问自己,沿着因果关系链条,拨开层层迷雾,相信一定能够找出问题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