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偏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执行机制与执行者素质的缺陷,这是导致政策失灵的重要原因。 (2)利益群体或压力集团的影响。 (3)政策执行原则把握不好。 (4)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 (5)目标群体的不配合或抵触。
⑵ 桩位偏差过大原因主要有哪些
1、放线造成偏差的问题。
2、施工过程中的误差,如第一根桩施工时的垂直度超过了0.5%造成的误差;如二个经纬仪成90度方向时,仪器的误差;如用经纬仪校正时观察者视力高低造成的误差;如多节沉桩时,在接桩时焊接造成的垂直度偏差。
3、在沉桩的过程中,遇到地下小石块或是其它硬质的东西,使桩发生偏差的。
4、在沉桩的过程中,锤子未击在桩中,使桩偏心受力,也会使桩发生偏位的。所以加个桩帽较好。
⑶ 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同类型的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同。误差根据产生的原因及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两类。
1、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它是由分析操作过程中的某些经常发生的原因造成的。
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仪器误差:是由使用的仪器本身不够精密所造成的
②方法误差:是有分析方法本身造成的
③试剂误差:是由所用蒸馏水含有杂质或使用的试剂不纯造成的
④操作误差:是由操作人员掌握分析操作的条件不成熟、个人观察器官不敏锐和固有的习惯造成的
⑤主观误差:是由操作人员主观原因,如观察判断能力的缺陷或不良习惯造成的
2、偶然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由于各种偶然因素,会出现测量值时而偏大,时而偏小的误差现象,这种类型的误差叫做偶然误差。
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多,例如读数时,视线的位置不正确,测量点的位置不准确,实验仪器由于环境温度、湿度、电源电压不稳定、振动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微小变化等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一般是微小的,而且难以确定某个因素产生的具体影响的大小,因此偶然误差难以找出原因加以排除。
(3)偏差的原因有哪些扩展阅读:
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
1、采用修正值方法
对于定值系统误差可以采取修正措施。一.般采用加修正值的方法。对于间接测量结果的修正,可以在每个直接测量结果上修正后,根据函数关系式计算出测量结果。
修正值可以逐一一求出,也可以根据拟合曲线求出。应该指出的是,修正值本身也有误差。所以测量结果经修正后并不是真值,只是比未修正的测得值更接近真值。它仍是被测量的一个估计值,所以仍需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作出估计。
2、从产生根源消除
用排除误差源的办法来消除系统误差是比较好的办法。这就要求测量者对所用标准装置,测量环境条件,测量方法等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尽可能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根源,进而采取措施。
⑷ 你认为造成人格偏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人格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文化诸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如半自传体小说《24个比利》这样的关于多重人格障碍的描述让人叹为观止,但是也都和自身的经历——来自近亲属的性侵反有关联。
2、人格偏差和早期童年经验有关。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童年不良经验导致后天变态;发展心理学也强调关键期的重要性,个体在生命的发展的早期,对负面生活事件造成的影响反应最为敏感。
3、恶劣的成长环境是造成人格偏差或人格障碍的温床。如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家庭的经济状况、个人生活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所接受的大众传媒的影响以及受教育的机会与条件等等。
(4)偏差的原因有哪些扩展阅读
矫正建议:
1、性情轻狂的,要用稳重去矫正;性情浮华的,要用稳重踏实去矫正;心胸狭窄的,要用宽宏去矫正;急躁的,要用和气舒缓来矫正。
2、或者用言语劝诫,或者用行动引导,甚至只是用自身修养所散发出的磁场来感召对方,走出偏颇的心理误区。
⑸ 管理学中偏差是如何产生的
摘要 您好,管理学中偏差大概有以下原因:计划执行者自身的原因造成偏差,如工作不认真,没有责任心,玩忽职守,或能力不够,不能胜任工作等,这时可采取一些措施加以纠正:重申规章制度,明确责任,明确激励措施,奖惩分明;或调整工作人员,加强员工培训,改组领导班子等。
⑹ 选择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选择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程度高的人群失业人数相对较少,因此他们有工资收入,所以这些人的工资数据容易得到;而在失业大军中,教育程度低的占的比例相对较大,这些人的工资数据就无法得到。如果这些人就业,他们的工资很可能较低,因此他们宁可选择不工作而呆在家里。换句话说,在无法采集到的数据里,因受教育程度低而工资低的占了大部分。但是,在现实中也有一些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如并不低的能力等,而获得不错的工资收入。如果用这样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我们就很容易做出这样的判断,即教育程度高的人其工资也高,教育程度低的人其工资也低,但却低不了多少(因为受教育程度低而导致工资很低的人群因无法被观察到而不包括在数据样本里)。因此,似乎受教育程度对工资收入的影响就比较小。这样一来,受教育程度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就会被低估。
⑺ 产生数据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1 检验和计算粗心大意
检验是一个需要专注的过程,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差错。而随着手机的普及,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在检验或检验后的数据计算过程中接听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此以及其他的粗心造成检验失误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检验和计算过程中粗心大意造成的检验失误虽不常见,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将直接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差错。
2 对可疑数据不敏感
一般而言,每一种物质都有其自身特性,其检测数据应在一定范围,如,苯板的导热系数不可能为0,采用不同铝合金建筑型材和普通单层玻璃的建筑外窗不可能达到保温窗的要求等等。当检验人员或检验报告的批准人员发现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可疑数据时,应对可疑数据进行复核,并查清是否仪器设备有问题或检验人员操作失误。能够正确判断数据是否可疑,是建立在对被检测产品的理论和检测实践有大量积累的基础上,这也是一个成熟的检验人员,检验报告审核、批准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没有长期训练,是不可能敏感地察觉检验数据可疑的。
3 临界值的处理有偏差
在检验过程中,由于测量不确定度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检验项目在临界值的判断时有偏差。例如:涂层厚度,对于普通装饰用铝塑板,由于涂层厚度相对较小,测量时“0”点的精确校准对于处在标准规定的临界状态的产品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用普通标准基板进行调0,则可能出现(1~2)um的偏差,这将可能导致产品由“合格”滑向“不合格”边缘。对于普通装饰用铝塑板,可以将产品除去涂层,在其裸露的基材上进行调0,以保证结果的准确客观性。因此,对于有临界值的检验结果,应组织由不同检验人员或者仪器设备进行多次的比对试验,确保检验结果科学公正。
4 对标准理解有偏差
检验是一项很严谨的工作,个别检验人员对于标准的理解和使用不正确也直接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氟碳涂层普通装饰板检测,GB/T22412-2008规定,对于氟碳涂层普通装饰用铝塑板,其涂层性能的检测应按照GB/T17748-2008进行。试验中往往容易将“普通装饰用”的概念先入为主,而忽略了“其为氟碳涂层”的事实,导致采用检验标准不正确,最终导致检验结果失效。
5 新上岗检验员缺乏有效监督
近年来,许多检验机构开展了新一轮的扩张,使得有经验的检验人员严重缺乏,个别实验室新进人员仅仅通过几个月的培训就上岗开展检验工作,这类检验员对检验不太熟练,对异常数据缺乏敏感,而又对这类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使得他们出现错误的可能性远远超过成熟员工。因此,使用经验不足而又缺少监督的新上岗检验员,潜在风险较大。因此,要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对使用在培人员应有足够的监督。实验室在使用新上岗人员或转岗人员时,除应考核上岗外,检验时实验室监督员应加强监督,防止出现检验失误。答案来自
⑻ 误差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两类。
1、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它是由分析操作过程中的某些经常发生的原因造成的。
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仪器误差、方法误差、试剂误差、操作误差、主观误差
2、偶然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由于各种偶然因素,会出现测量值时而偏大,时而偏小的误差现象,这种类型的误差叫做偶然误差。
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多,例如读数时,视线的位置不正确,测量点的位置不准确,实验仪器由于环境温度、湿度、电源电压不稳定、振动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微小变化等等。
这些因素的影响一般是微小的,而且难以确定某个因素产生的具体影响的大小,因此偶然误差难以找出原因加以排除。
(8)偏差的原因有哪些扩展阅读
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
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
mm处常误读成10.02 mm或9.98 mm。分厘卡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螺距的大小,如在10.20 mm常误读成10.70 mm或9.70
mm。
误算常在计算错误或输入错误数据时所发生。视差常在读取测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时所发生,两刻度面相差约在0.3~0.4
mm之间,若读取尺寸在非垂直于刻度面时,即会产生
的误差量。
为了消除此误差,制造量具的厂商将游尺的刻划设计成与本尺的刻划等高或接近等高,(游尺刻划有圆弧形形成与本尺刻划几近等高,游尺为凹V形且本尺为凸V形,因此形成两刻划等高。
⑼ 公共政策实施偏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包括垄断的市场结构、公共物品的存在、外部性影响、不完全信息四个方面。
(1)市场失灵的第一个原因是垄断价格出售商品会导致低效率,生产能力过剩,社会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
(2)市场失灵的第二个原因是经济社会需要一类被称之为公共物品的商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物品的消费权力的机制失灵;
(3)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第三个重要原因。外部性是指交易双方的经济行为未经交换而强加于其他方的经济影响;
(4)在经济社会中,在信息成本十分高昂的情况下,信息是不可能得到均匀分配,信息不完全可能造成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