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猫贫血的原因与改善方法
造成贫血的原因大致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丢失和红细胞破坏增多等三大类。红细胞生成减少往往导致猫的非再生性贫血;红细胞丢失和破坏增多所导致的猫贫血,常在损伤后最初的3~5d开始再生,但慢性胃肠道失血时,由于铁缺乏而造成非再生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减少,通常骨髓受损会造成红细胞生成减少,引起猫骨髓受损的病因:
(1)肾衰竭。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而导致正常红细胞性、正常染色性贫血。
(2)骨髓痨。因新生瘤或纤维变性取代骨髓而导致骨髓痨性贫血。
(3)铁缺乏。缺铁性贫血是典型的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偶尔也会是正常红细胞性、正常染色性贫血。
(4)炎性疾病。常常是轻度至中度的正常红细胞性、正常染色性贫血。红细胞比容常不少于149%-~15%。
(5)传染性因素。最常见的传染性因素是猫白血病病毒。
(6)免疫介导性疾病。
(7)毒素。例如氯霉素和化疗药物。
红细胞丢失,常常因胃肠道出血、泌尿道出血或内脏出血(如脾破裂或血胸)而导致红细胞丢失;慢性胃肠道出血可能伴发血小板增多症和尿索氮与肌酐比率升高。原因包括:
(1 )遗传性凝血疾病和血小板疾病。
(2)获得性凝血疾病和血小板疾病,包括抗凝血灭鼠剂中毒,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增多症和肝脏疾病。
(3)新生瘤,包括血管肉瘤、小肠淋巴肉瘤、小肠腺癌。.
(4)严重的溃疡性胃肠炎,如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5 )损伤。
(6)猫特异性F泌尿道疾病。
(7)寄生虫感染,尤其是跳瘙和钩虫。
失血的临床症状包括瘀点、瘀斑、鼻出血、吐血、黑粪症、血肿和关节血肿。内出血表现为腹腔膨大或呼吸急促。
红细胞破坏增多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原发性免疫介导性疾病。对猫来说相对较少。
(2)继发于传染病、新生瘤或药物的免疫介导性疾病。猫继发性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就是传染病。
(3 )遗传性红细胞缺陷。渗透脆性缺陷和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尤其是在索马里猫和阿比西尼亚猫,有时会误诊为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
(4)低磷血症。长期厌食后重新喂食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发生的低磷血症而引发急性溶血。
(5 )毒素导致红细胞氧化损伤及海因茨体形成。因为猫血红蛋白上的巯基数目比犬的多,故猫红细胞对氧化作用更敏感。具有氧化作用的毒素有扑热息痛、锌、洋葱、大蒜和局部麻醉药等。
(6)微血管病对红细胞的损害。小血管内皮损害会导致纤维素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当红细胞通过损伤的血管时,它们易成碎片而导致血管内溶血,有时甚至在血涂片上会出现裂红细胞。
。
溶血的临床症状包括脾脏肿大、黄痘、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相对于犬的红细胞,猫的红细胞较小且中央色淡,因此对于猫来说球形红细胞属于异常细胞
② 人为什么会贫血
很多患者在被告知贫血后就会表现得很疑惑,那么为什么会贫血呢?下面就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黄主任来为大家讲解一下。
贫血的病因非常多,我们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对其进行分类。第一,病人的造血原料不足,我们的红细胞产生的造血原料主要是铁、叶酸、B12。我们的骨髓是一种造血的器官,如果骨髓造血功能正常,这个时候造血原料不足的话也会贫血。比如胃大部分切除的病人,生长旺盛期的儿童、孕妇,哺乳期的妇女。第二,造血机器出问题了,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就是说骨髓本身发生病变了,造血的机能下降了也会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另外就是造血机器正常,造血原料也正常,但是体内因为某些原因溶血了,红细胞都溶解掉了,这个时候病人也会发生贫血。第三,肿瘤相关的贫血。大家都对贫血非常熟悉,它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症状,很多人都认为贫血一般都是女性才会出现的,但实际上并不是,很多男性也会出现贫血的情况。贫血的人一般会出现困倦,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很多因素都会导致人体出现贫血症状。
贫血是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降低,比正常值要低的一种常见症状。贫血患者一般会出现乏力,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导致贫血的原因有很多,贫血的治疗需要确定病因后,才能对症下药。
一、疾病
红细胞生成减少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由于红细胞变少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减弱,从而引发贫血。
二、慢性失血
女性在经期时如果月经过多,可能会导致缺铁和贫血,一般来说女性月经周期为一个月左右,持续时间为5~7天,经血量大概为30毫升。从医学角度来讲,经血量如果高于80毫升,且持续时间超过7天,就可以确定为月经过多,月经过多就很有可能出现慢性失血情况,慢性失血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
三、孕期缺铁
女性在孕期,身体所需的铁要比平时多很多,主要是因为孕期孕妇肠胃蠕动会变慢,胃酸匮乏,从而导致铁吸收情况不好,而铁长期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贫血状况,严重的还会导致胎儿健康受到威胁。
四、长期剧烈运动
汗水中含有很多铁元素,当长期剧烈运动出汗量较多时,就会导致铁流失过度。并且剧烈运动后,对于红细胞是有损伤的,而且肌肉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会引发铁质的流失,从而导致贫血。
五、生活不规律
当人体承受精神和工作压力较大时,就会出现体力消耗过度,睡眠质量下降等情况,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人体对铁的吸收率降低,也会引发贫血。
六、饮食
如果生活中有偏食和挑食的习惯,或者是不爱吃肉,就会导致铁吸收受到影响,长期下去就会出现缺铁情况进而引发贫血。
综上所述,大家已经对贫血的原因有了一定了解,为了避免出现贫血状况,朋友们可以在生活中注意以上六点,防患于未然。已经确定贫血的朋友,可以尽量多吃补血食物,同时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情况,更加注意饮食和休息,情况严重的要及时治疗,避免导致病情加重。
③ 有的人说,吃隔夜饭会造成贫血,这说法是真的吗
女子长期吃隔夜菜一般不会导致贫血,贫血主要由于以下几种原因导致的。
1.引起贫血的原因主要有造血功能不良,一些化学的、物理的、有毒的,或者其他不明的因素,影响了骨髓的造血功能,就会发生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2.造血物质的缺乏,造血的物质包括维生素B12、叶酸、铁、铜,还有各种氨基酸等,缺乏上述任何一种物质都可以引起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3.还有是红细胞破坏增多,一些先天性的疾病,或者后天的因素,引起红细胞的寿命缩短、破坏加快,可以引起贫血,最常见的是溶血性贫血。
4.失血也会引起贫血,像消化性溃疡、消化道的肿瘤、肝硬化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以及药物引起胃黏膜的损害、溃疡性结肠炎反复的便血、痔疮等都可以引起急性和慢性的失血,最终引起了贫血。
因此,长期吃隔夜菜并不是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但长期吃隔夜菜最大的隐患是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导致腹泻甚至肝肾功能衰竭等健康问题。
所以建议最好不要经常食用隔夜菜或二次加热的食物,在烹饪前做好计划,尽量避免剩菜。
④ 贫血的原因
你好,贫血一般常见的就是缺铁性或者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往往是因为营养缺乏导致体内的铁剂摄入不足引起的,还有可能是有某些失血性疾病,如子宫肌瘤,胃肠溃疡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缺少叶酸的原因,通常是饮食不规则引起的。
⑤ 贫血都分为哪几种类型
1、急性失血性贫血
引起急性失血的原因有外伤、手术等,是血液直接流失所导致的贫血。简单的说就是血液的流失速度大于了血液的再生速度,导致机体所需的血液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紊乱。是最直接的贫血类型。少量失血可能无明显症状,一般症状出现在两到三天后,大量失血后,严重者可能出现昏迷休克。急性大量失血即刻治疗包 括止血,恢复血容量和治疗休克。输血是可靠且迅速恢复血容量的方法,但在输血中要注意患者的输血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适用于有血管性虚脱危险的严重出血。而适当补充营养、铁质,维生素B12、叶酸也可以使用。
2、慢性贫血
风湿病性贫血:风湿病所致的贫血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倾向于多因素综合影响下,通过多环节而发病。
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主要由于细菌、病毒原虫、各种急慢性感染所引起失血、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加,从而产生贫血症状。因此祛除病原微生物治疗原发感染性疾病。原发病治愈后,贫血自然逐渐纠正。
甲状腺功能减低所致贫血:甲状腺功能减低使患者发生黏液性水肿或呆小病,常合并轻度贫血。甲状腺功能减低产生原因有两种,一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甲状腺体萎缩、纤维化,丧失功能。二为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见于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用药物、放射性核素治疗或外科手术切除 术后。
肝脏疾病所致贫血:胆汁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急性肝炎等都可引起肝病贫血。肝病贫血治疗应以原发肝脏疾病的治疗为主如肝病病因去除或改善,贫血常随之纠正。积极采用保肝治疗,改善肝功,加强患者营养。
慢性肾性贫血:肾脏排泄功能衰竭和肾脏内分泌功能衰竭是引起慢性肾性贫血的原因,而肾性贫血治疗为一种综合治疗,应在肾衰不同时期,随肾性贫血轻重而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恶性肿瘤所致贫血:恶性肿瘤所致的贫血是由于各种恶性肿瘤所引起的。
可见,贫血的情况分为很多种,不仅仅是缺铁导致的,很多身体疾病也会引发贫血,所以,大家发现贫血的时候,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看看自己属于什么原因导致的,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⑥ 人为什么会贫血
贫血 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15克/100毫升;红细胞数男性为400一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凡低于以上指标的即是贫血。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 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多种: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称“缺铁性贫血”,见于营养不良、大量成长期小量出血和钩虫病;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外伤等)所引起的叫“出血性贫血”;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称“溶血性贫血”,但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缺乏内因子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称为“恶性贫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侧柱、后柱萎缩,病程缓慢;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称“再生障碍性贫血”。 贫血症状有轻有重,取决于疾病性质、失血量为人体代偿能力。 护理要点 ◆ 给病人富于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和饮食,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 ◆ 缺铁性贫血可多吃动物的内脏,如心、肝、肾以及牛肉、鸡蛋黄、大豆、菠菜、红枣、黑木耳等。 ◆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疗程后期可能出现相对缺铁现象,要注意及时补充铁剂。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住房要通风。忌服合霉素、氯霉素、磺胺类、退热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药物。 ◆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时间。 Anemia,贫血的英语写法 什么是贫血? 不少人以为贫血是一种疾病,其实贫血并不是疾病,它只是伴随各种疾病的一种症状。 所谓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比容(压积)低于正常值的下限。这个正常值可因不同的性别、年龄、生活地区海拔高度的不同以及生理性血浆容量的变化而有所差异。一般地说,婴儿和青春期前儿童的血红蛋白比成人低,女性在青春期后与男性的差异明显,妊娠期的妇女由于血容量的增加,血红蛋白相对减少,久居海拔较高的居民的血红蛋白比海平面居民的正常值高。因此,诊断贫血应综合各种因素全面考虑。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要测每单位体积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以及红细胞比容。 世界卫生组织(WHO)1972年制订的标准认为,血红蛋白低于以下数值者为贫血:6个月~6岁l10克/升,6~14岁120克/升,成年男性130克/升,成年女性120克/升,妊娠妇女110克/升。国内掌握的贫血标准为(克/升):成年男性<125,成年女性<l10,孕妇<1 根据血红蛋白含量的不同,贫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四级:①轻度:血红蛋白低限~91克/升,症状轻微。②中度:血红蛋白90克/升~61克/升,体力劳动后心慌气短。③重度:血红蛋白60克/升~31克/升,休息时已感心慌气短。④极度:血红蛋白<30克/升,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我国最常见的贫血症是缺铁性贫血,由于铁是制造血红蛋白(即 血色素)必不可少的原料,如果铁供应不足,血红蛋白减少,即易形 成贫血。对于缺铁性贫血,常用的补血药如下: 硫酸亚铁片 为二价铁,易于吸收,疗效显着。若与胃蛋白酶合剂、维生素C同 服,则促进其吸收。而与四环素类药物并用,可形成络合物,相互妨 碍吸收。一般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但仍可引起胃 部不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偶可导致便秘。服药后大便 呈灰黑色,为部分铁在粪便里排出的缘故。服用期间,不宜喝茶、喝 咖啡,或吃橄榄等食品,因其中所含鞣酸会与铁结合产生沉淀,影响 疗效。 富马酸亚铁片(富血铁片) 口服后较易吸收,其含铁量较高,奏效迅速,副作用较少。可用 于治疗各种缺铁性贫血。但对铁过敏者,或有消化道溃疡及溃疡性结 肠炎、肠炎者禁用。其余注意点同硫酸亚铁片。 枸橼酸铁铵溶液 由于是三价铁,不如硫酸亚铁片、富血铁片容易吸收,但无刺激 性,适用于儿童及不能吞服药片的病人。因其含铁量低,不适用于重 症贫血的病人。此药遇光易变质,应贮放在冷暗处。服后应漱口,或 以玻管吸服,以保护牙齿。腹泻病人慎用。 叶酸片 在人体内参与氨基酸及核酸的合成,并与维生素B12共同促进红细 胞的生成和成熟,故用于各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尤适用于妊娠期及 婴儿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用于恶性贫血时,需与维生素B12合用,可 防治其神经症状。 维生素B12针剂 对骨髓造血功能及肝脏功能等均有一定作用。主要用于各种巨幼 红细胞性贫血,或恶性贫血,疗效较好。此药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甚 至过敏性休克,故不可滥用。 辅酶维生素B12片 是一种新型的维生素B12。主要用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 性贫血等。需避光密闭贮存。 肝精片 含有维生素B12、叶酸等成分,用于恶性贫血等。但作用较弱。 氯化钴溶液 可刺激骨髓,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主要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肾 性贫血。饭后服。可能有厌食、恶心、腹痛等副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贫血病人除用药物治疗外,还要重视日常饮食, 并增加营养。没有贫血的人,则无须服用补血药。
⑦ 运动员贫血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楼主!你这貌似属于运动性贫血!!
运动性贫血是指由于运动引起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红细胞减少,出现暂时性的贫血现象。其产生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有发下几种原因:
1(1)运动引起高血浆容量反应,血红蛋白浓度相对下降(即血浆稀释引起的相对性贫血)。
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运动可引起血浆容量的明显增加,这是机体对训练的一种适应反应,可增加以及的每搏量和最大排血量。同时运动训练也伴随有血红蛋白增加的程度较小,因而表现出相对的血液稀释状态即血红蛋白浓度偏低,测试的结果显示贫血。但又有人认为血浆容量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相对下降,不是真正的贫血。他们指出虽然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降低,但总血量仍是增加,总血红蛋白量也增加。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心输出量来代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相对下降,以保证组织的供血、供氧。
(2)红细胞机械性损伤、破坏、溶血。
从事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如竞走、长跑等)特别是女青少年运动员容易发生溶血或血红蛋白尿。这是由于运动时肌肉收缩、挤压、摩擦,特别是足底组织和血管被长时间的磨擦挤压,加上运动时缺氧缺血和组织损伤,引起红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形态的改变导致溶血。当溶血发生时,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下降。这时机体就会动员红细胞生成素系统加速红细胞的生成,同时,血液中的血红素结合素与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生成血红蛋白-血红素结合素复合物。当溶血严重时,血中游离的血红蛋白浓度就会过高,当其超过血红素结合素的结合能力时,多余的游离血红蛋白就由肾脏排出,发生血红蛋白尿。出现血红蛋白尿是机体严重溶血的标志,它不但会导致贫血而且会严重损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3)血红蛋白的再合成减少
血红蛋白的生成或红细胞的再合成减少或不足,都可以引起体内贫血。因为,血红蛋白的再合成需要有足够的铁、蛋白质、维生素B12和叶酸。不少学者认为运动性贫血与长期缺铁有密切的关系,缺铁或铁不足就会使血红蛋白再合成减少而导致体内贫血。
2 贫血的症状
贫血会导致血液送氧的能力及血液黏滞性降低,甚至可能会引起缺氧现象,影响心脏功能,有下列的症状:
a易疲劳、肌肉无力(缺氧引起)。
b苍白。
c中枢神经系统不正常,如头痛、头晕、不安、思考不集中、沮 丧等。
d心跳速率不正常或心脏衰竭。
e免疫力降低。
3 贫血的诊断标准:通常情况下,男性的血红蛋白(Hb)高于女性。国外诊断贫血的Hb标准为:女<12.0g%,男<14.0g%。国内成人标准为:女<10.5g%,男<12.0g%。14岁以下的儿童少年,男女均为<12.0g%。如果运动员的血红蛋白低于前述正常标准即可称为运动性贫血。
4 贫血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血红蛋白对氧运输起核心作用,血红蛋白的浓度决定了血液的携氧能力。因此,贫血对依靠有氧供能的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明显的影响。但是有人认为短期运动性贫血是对耐力运动的早期适应性反应,对运动能力有无影响还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贫血对有氧工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贫血会造成最大摄氧量下降,经输血处理后最大摄氧量可以增加的实验结果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严重贫血时血稠度降低为水的1.5倍。从而会引起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液增多,心输量比正常大1倍以上。运动时心脏不可能超过心力储备泵出更多的血,因此就会发生组织缺氧,轻者使工作能力或运动能力下降,出现运动后乳酸增加和恢复期延长,重者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5 运动性贫血的防治
a补充铁、蛋白质、维生素B12、叶酸等,这样可增加贫血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浓度和提高最大摄氧量。
b加强营养,注意补充含蛋白质、维生素B12、叶酸、铁、维生素C等丰富的食物,以保证血红蛋白的正常合成。
c必要时可酌情减少运动量。
d中医中药对治疗贫血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可以根据辩证诊治的原则,给予补气补血之类的药物如当归、熟地、鸡血藤、黄芪等内服,效果会更好
⑧ 贫血读音
贫血读音为:pín xuè
释义: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叫做贫血。也指身体局部供血不足。
贫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常见的引起贫血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造血功能不良,一些化学的、物理的、有毒的,或者其他不明的因素,影响了骨髓的造血功能,就会发生贫血,这种贫血往往还会引起血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
第二、造血物质的缺乏,造血的物质包括维生素B12、叶酸、铁、铜,还有各种氨基酸等,缺乏上述任何一种物质都可以引起贫血;
第三、红细胞破坏增多,一些先天性的疾病,或者后天的因素,引起红细胞的寿命缩短、破坏加快,可以引起贫血,最常见的是溶血性贫血;
第四、失血,像消化性溃疡、消化道的肿瘤、肝硬化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以及药物引起胃黏膜的损害、溃疡性结肠炎反复的便血、痔疮等都可以引起急性和慢性的失血,最终引起了贫血。
贫血的治疗方法:
1、调节饮食:当我们贫血的时候,可以通过对自己饮食的调节来进行治疗。这时候我们可以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猪肝、鸡肝、鸭肝等。这些动物的肝脏不但含有丰富的铁,还有很多纤维素。
2、补充铁剂:当我们贫血的时候,还可以直接补充铁剂来进行治疗。这时候我们可以去药店买一些具有补铁作用的口服剂来进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