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鸡群啄癖,该如何防治
鸡啄癖,是一种普遍的由饲养管理不合理引起的代谢紊乱,在散养土鸡和规模性饲养上都有发生,临床症状为啄翎毛、啄肛门口、啄生鸡蛋等,那么造成鸡啄癖的原因是什么?又该怎样防治呢?
5、因为外裂头蚴的侵犯。鸡只皮肤发痒而自啄,别的鸡也给予帮啄,一旦啄破就不可以操纵而群起名啄之。
6、饲料时要考虑到营养元素全方位,并且需装有一定的糠麸类。如发生营养成分原因的啄癖,应对症治疗解决,填补相对应的营养元素:如缺盐,可将饲料含盐度提升至2%(不能高过2%),一般喂养两天(留意不必将盐溶于饮用水中,因鸡进食量相对平稳而饮用水不易控制),非常容易造成盐中毒了。
⑵ 怎样防治鸡啄癖
鸡啄癖是啄肛、啄羽、啄趾、啄蛋甚至啄肉等恶癖的统称。本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如鸡舍过小,鸡群拥挤,运动不足,育雏室太热,通风不良,光线太弱,饲料中缺乏蛋白质、氨基酸、氯化钠、矿物质及维生素等。饲喂不定时,体表有寄生虫侵袭,母鸡换羽、脱肛或输卵管垂脱、皮肤创伤出血等,均能引起本病。由于相互啄食,往往造成创伤,甚至死亡。其中啄肛危害最大,常将肛门周围及泄殖腔啄得血肉模糊,甚至将后半段肠管啄出吞食;啄羽如果是偶尔地、个别地发生,问题不大,但严重时会啄掉大量羽毛,特别是尾羽被啄光后,露出皮肤,就会进一步引起啄皮、啄肉、啄肛;啄趾一般多见于幼雏,也会造成脚趾出血、跛行等现象。
【防治措施】
(1)给鸡适时断喙。一般雏鸡在7~9日龄时进行一次断喙,70日龄前后看具体情况再对全部或部分鸡进行修喙,没有断过喙的成年鸡发生啄癖时,可及时进行断喙。
(2)饲养密度要比较宽松,人工照明的亮度不要太强,并注意鸡舍的卫生及通风条件,以便给鸡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3)蛋鸡的产蛋箱要充足,一般每4~5只母鸡可设一个产蛋箱。产蛋箱式样应一致,并放在比较僻静、光线较暗的地方。
(4)饲料的营养成分要全面、充足、不能单一饲喂某种饲料,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更应保证需要。
(5)在鸡群内一旦发现啄食癖,应立即隔离恶癖鸡,严重被啄伤者予以淘汰。同时查出病因,予以消除。饲料中可添加一些制搏腊氏止啄癖的药物或营养元素,如在饲料中加入2%~3%的生石膏粉,酌喂半个月左右。对于制止啄肛癖基散,可将饲料中的含盐量提高到2%,喂2~4天,并保证饮水充足,但不可将食盐加在饮水局扮中。
(6)啄肛癖较严重时,也可将鸡群暂时关在鸡舍内,换上红灯泡,窗上糊上红纸,使舍内一切东西均呈红色,肛门的红色也就不显眼了,过几天啄癖平息后,再恢复正常饲养。
⑶ 什么是鸡啄癖鸡啄癖的危害有哪些该怎么防治
啄癖是鸡群中一种异常行为,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啄羽癖,食蛋癖和异食癖等,危害严重的是啄肛癖。
鸡啄癖的发生,可见于各日龄的鸡群,且发展迅速。啄癖可影响鸡群正常生长发育,降低鸡群抵抗力,甚至是机体损伤,如翅部羽毛被啄,皮肤出血;腹部韧带及肛门括约肌松弛,泄殖腔外露;脚趾损伤等。同时肉鸡品质下降,蛋鸡的产蛋量降低等。
4对啄伤的鸡只及时隔离
可在伤口上涂抹0.1%高锰酸钾溶液、鱼石脂等。并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康复后方可放回大群饲养。
⑷ 引起鸡啄癖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
啄癖即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在规模化养鸡中是经常发生的现象。引起啄癖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1)饲料营养方面的原因。
①饲料中缺乏食盐,鸡就寻找相应的食物,常引起啄肛、啄皮肉。②饲料中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维生素或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不足,羽毛中此类氨基酸最丰富,所以容易引起啄羽。③饲料中糠麸类过少。由于从营养角度讲,鸡的需求已得到满足,但因体积比较小,鸡采食后嗉囊不饱满,仍有饥饿感和食欲,有时会引起芦猛山啄癖。④肉用种鸡因限量喂料,也因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易于出现啄癖。
(2)管理方面的原因。
①成年母鸡因产蛋箱太少或光线较强,产蛋后不能很好地伏窝休息,以待泄殖腔恢复正常后出箱;或因其他鸡的骚扰在箱内不舒服而过早地出箱。长期这样就会导致脱肛(泄殖腔外翻),其他鸡见到脱出的红色粘陪中膜就会去啄。再一种情况是产蛋箱过大,光线较强,几只鸡同时在里面产蛋,当一只鸡产蛋肛门短暂地松弛时,泄殖腔外露,其他鸡见后去啄,啄破流血,出箱后继续被啄,形成啄肛。②鸡舍内灯光太强,或者潮湿闷热,鸡群不能舒适地休息,烦躁不安,有时也会引起啄癖。或者个别鸡发生外伤,其他知茄鸡先出于好奇,啄后尝到血肉的味道,越啄越凶,形成啄羽、啄趾等。
(3)其他原因。虱、螨等外寄生虫常会引起啄癖。
防治鸡群出现啄癖,主要根据产生啄癖的原因,合理饲喂,科学管理。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断喙(切嘴)是最有效的措施。一般在雏鸡7~9日龄时断喙,必要时在70日龄前后可根据情况对部分或全部鸡群进行修喙。
(2)对产蛋鸡,4月龄之前一定要将产蛋箱全部设置好,平均每4~5只母鸡设一个产蛋箱,式样一致,使其无可挑选。放箱的地方要僻静,光线较暗。
(3)饲料中不仅要考虑营养成分全面,而且需配有一定的糠麸类。如出现营养原因的啄癖,应对症处理,补充相应的营养成分:如缺盐,可将饲料含盐量提高至2%(不可高于2%),一般饲喂两天(注意不要将盐溶于饮水中,因鸡摄食量相对稳定而饮水不易控制),容易导致盐中毒。
(4)科学管理,饲养密度、人工照明等均需合适。
⑸ 鸭子咬别的鸭子的毛什么原因,如何有效防治
1、遗传因素:有些品种的鸭产生啄癖并不是缺乏某一营养,而是本身习性的原因。2、环境因素:环境条件恶劣会导致啄癖发生,如果养殖环境恶劣,这时鸭子就会进行斗争,产生啄羽癖。3、营养因素:如果鸭子肥的日粮中某些营养素不足或不平衡也容易产生啄羽癖,比如日粮中的粗纤维不足。
一、鸭子咬别的鸭子的毛什么原因
1、遗传因素
(1)有些品种的鸭子产生啄癖并不是由于缺乏某一营养,而是本身习性导致。比如将不适合圈养的鸭子进行圈舍饲养时就会发生啄癖,这是因为它生活多年形成的习惯性行为,可能具有一定遗传性。
(2)在鸭群中存在社会等级制度,由于鸭子的个体差异,它们会采取最原始的决斗方法确定各自在鸭群中的地位。胜者在采食、饮水、交配等方面都享有优先权,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比如调整鸭群,这时它们就会开始进行新的斗争,诱发啄羽癖。
2、环境因素
(1)环境条件恶劣也会引起啄癖发生,如果养殖环境恶劣,比如饲养密度过大,运动不足,圈舍通风不良,过湿、过热,有害气体超过鸭群忍受程度,光线过强或光线明暗分布不均等,这些情况都会引起啄癖。
(2)进入冬季后,鸭舍需要进行防寒、保暖,这时养殖户一般会加大放养密度,采取密闭的方式减少空气流量。但是这样会导致舍内环境通风不良,鸭体较脏,发生啄羽现象。
3、营养因素
(1)日粮中某些营养素不足或不平衡也可以引起啄羽癖,比如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不足就会导致啄羽癖发生,高纤维含量则可有效预防该病。
(2)养殖户为了降低养殖成本一般会进行自配料,如果原料品质差、品种单一,氨基酸不平衡、维生素(VB、VD)缺乏,食盐不加或添加量不足,日粮中钙磷比例失调等也可引发啄羽癖。
4、疾病鹅群
(1)如果鸭产生消化不良、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等,这时会拉稀,肛门周围的羽毛就会被粪便粘连,引起啄羽。
(2)体外寄生虫也会引起鸭体表发痒,导致啄羽。
二、鸭子咬别的鸭子的毛如何有效防治
1、改善饲养环境
(1)小鸭子网床设计的适宜高度应该在100-120cm左右,这样可以方便打扫。
(2)鸭舍温度和湿度一定要适宜,这样可以满足不同日龄的鹅所需温度,相对湿度要保证在60%-70%左右。
(3)鸭舍通风要良好,光线不要太强,定期保持卫生清洁,地面干燥,以人走进鸭舍不会感到闷、不刺激鼻眼为宜。
2、改善饲料
(1)如果小鸭子蛋白质钙磷不足,可在其饲料中添加5%豆饼或3%鱼粉、2%-4%骨粉或贝壳粉。
(2)缺盐可在饲料中添加1%-2%食盐,连喂2-3天左右。
(3)缺硫可在饲料里面添加硫酸锌或硫酸钙,每只每天吃1-4克,还可以适当添加青绿饲料,防止啄毛发生。
3、改善光照强度
(1)一般减少光照强度可以使用25瓦的灯泡进行照明,以鸭能看到食物和饮水为宜。
(2)小鸭子的灯光颜色可选择红光、橙黄光,大鸭子可选择红光或白光,鸭群安静后啄毛现象就会减少。
(3)夏季养鸭一定要定期防除蚊蝇,但要注意用药浓度以及使用方法,以免中毒。
(4)在饮水中或饲料中可以适当加喂维生素B12,可预防由脱羽症诱发的啄癖现象。
⑹ 如何防治肉鸡的啄羽、啄肛和啄趾等
啄羽、啄肛和啄趾等行为统称为啄瓣。生长期较长的黄羽肉鸡,尤其是散养条件下,容易发生啄癖。形成啄癖的原因很多,如:①光照太强或光照时间过长;②鸡舍内氨气太浓;③饲料中缺乏维生素;④食盐过多或缺乏,铁、铜、锌、锰、硒、碘、硫等微量元素缺乏等;⑤鸡群中有外伤流血的鸡;⑥鸡只体表有寄生虫等因素。
预防肉鸡啄癖可采取以下措施:
(1)改善饲养管理。减少或消除容易引起鸡啄癖的原因,如饲养密度过大、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光线太强、饥饿、打架等。每天饲喂要定时定量,避免鸡时饱时饥,并尽量保持鸡舍安静。
(2)合理调制饲料。鸡群要饲喂优质全价饲料,保证鸡群不同生长阶段的营漏饥养水平。一般情况下,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应保持在18%~20%,粗纤维的含量应保持在3%~5%,矿物质应占3%~4%,食盐应占0.3%~0.5%,特别返芹返应注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以及胱氨酸、蛋氨酸等的供给。饲料调制合理,营养全面,可很快缓解和消除啄癖。
(3)控制光照强度。鸡舍光照强度不宜过强,鸡能正常采食和饮水即可。鸡舍灯光的颜色最好是红色,可减少啄癖发生。
(4)施行断喙术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雏鸡7~9日龄时断喙,上喙切掉1/2,下喙切掉1/3。从断喙后两天开始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60毫克,连喂5天,止血效果不错。
(5)在可能的条件下,在鸡尾羽根部或肛门周围涂上首者机油,羽毛上用红汞水点红点。
(6)及时观察鸡群,发现被啄伤、有外伤的鸡或脱肛的母鸡应及时挑出,隔离饲养、治疗(有啄蛋癖的母鸡应淘汰),伤口涂上紫药水或鱼石脂软膏等。
(7)使用阿维菌素(虫克星)拌料喂饲,定期杀螨驱虫。
⑺ 鸡啄毛吃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鸡啄羽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营养不良、鸡舍内空气污浊、卫生条件差或光照太强引起的,如果要找到详细的原因,建议从环境管理方面、营养方面、疾病方面进行排查。防治方法:在雏鸡6-12日龄进行断喙剪嘴,加强饲养管理,选择全价营养饲料,做好疾病防治及病鸡及时处理工作。
一、鸡啄毛吃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1、鸡啄毛吃的原因
(1)环境管理方面
①天气炎热,环境温度过高,鸡体内热量不易散失,使鸡烦躁不安。
②强光持续照射。当鸡舍的光线较强,光照时间过长,使鸡的神经系统一直保持在高度紧张状态,具体表现为好动不安,易发生啄斗和啄羽。
③空气高度干燥,相对湿度严重不足时易诱发啄癖。
④鸡舍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过多。
⑤料槽、水槽不够,引起鸡采食时争斗。
⑥鸡感到饥饿。
⑦产蛋箱不足,母鸡随地下蛋,鸡食破蛋壳引起食蛋癖。
⑧饲养密度过高。
⑨换羽时,鸡自啄解痒时偶尔会出血,而红色的血对鸡是强烈的刺激,会造成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⑩换料时的应激反应、没有及时断喙剪嘴也可能引起扒侍啄癖。
(2)营养方面
①饲料过于单一,蛋白质摄入不足。
②缺乏蛋氨酸、甘氨酸、胱氨酸、精氨酸或氨基酸不平衡。
③缺乏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泛酸、烟酸、生物素等。
④钙磷缺乏或比例不当。
⑤锌、硒、铜、铁等微量元素缺乏或比例不当。
⑥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不足。
⑦日粮中长期纯绝使用某些抗球虫药。
⑧霉菌毒素污染,许多霉菌素,如黄麴毒素、赭麴毒素及T-2毒素均会影响鸡的营养吸收及羽毛发育。
(3)疾病方面
①鸡群发生球虫病时易引起啄癖。
②鸡群发生白痢时易引起啄癖。
③鸡体表有寄生虫如鸡羽虱、刺皮螨等易引起啄癖。
④鸡患有外伤时易引起啄癖。
⑤患病鸡被健康鸡践踏、叼啄。
⑥母鸡生理性或病理性脱肛。
⑦鸡群感染法氏囊病早期易引起啄尾。
2、鸡啄毛的防治方法
鸡啄癖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在雏鸡6-12日龄进行断喙。从科学管理、正确选料、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治疗啄癖。
(1)加强饲养管理
①定时喂料、喂水,间隔时间不要过长,以免让鸡产生饥饿感。
②提供足够数量的料槽和水槽,每1000只鸡约需要10个料槽和10个水槽,二者的数量比是1:1。
③照明适当,夏季要避免强烈的太阳光直射鸡舍。
④提供足够的优质垫料,建议使用刨花作垫料。
⑤注意剔除附近较尖锐的木片。
⑥饲养密度要适宜,大鸡每平米9-12只,夏季少,冬季多。
⑦对产蛋鸡提供足够的产蛋箱。
⑧增加拣蛋次数,发现破蛋及时挑出,以防被鸡啄食。
⑨定期补饲沙粒,或悬挂青饲料,以增加鸡群的活动时间,减少互啄机会。
⑩发生啄癖,每日10:00-17:00尽可能不间断地轻度驱赶鸡群,阻止互相啄癖的习惯。
(2)选择全价营养饲料
①如饲料中蛋白质不足可补充部分动物蛋白饲料,如鱼粉,或植物蛋白饲料,如玉米蛋白粉,但不宜添加豆粕。
②若是饲料的蛋氨酸或胱氨酸不足,可补充相应的氨基酸,如用0.1%的蛋氨酸拌料等。
③若是饲料的维生素不足,如维生素A、硫胺素(B1)、生物素等不足,可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如用1%的鱼肝油拌料。
④若是饲料中微量元素不足,如锌、硒、铜、铁等不足可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如硫酸锌、亚硒酸钠、硫酸铜、硫酸亚铁等。
⑤饲料中硫不足,可补充1%的硫酸钠,或1%-2%生石灰粉,也做此姿可加5%的羽毛粉。
⑥若食盐量不足,可在饲料中提高盐含量1.5%-2%,连喂2-3天或添加1%的盐水连饮2-3天
⑦因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足,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糠粉或麸皮,使饲料粗纤维的含量达到5%。
(3)做好疾病防治及病鸡及时处理工作
①发现被啄的鸡应及时挑出,对其进行隔离饲养。
②在被啄的伤口上涂有异味的药物,如碘酊、樟脑油、废机油等,可有效防止再次被啄。
③做好传染性法氏囊免疫接种,防止法氏囊病的发生以及啄尾。
④患有体外寄生虫时,及时用药清除寄生虫。
⑤选用适宜的抗球虫药来预防和治疗球虫病。
⑥避免外伤,及时挑出有外伤的鸡。
⑦做好蛋鸡的科学饲养管理,避免生理性和病理性的脱肛,并及时隔离处理已脱肛的鸡。
⑧净化白痢,防止白痢病的发生。
⑨被啄伤的鸡群可服抗应激药或者是啄羽灵(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等)。
二、鸡啄毛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鸡啄羽,大多是由于营养不良、鸡舍内空气污浊、卫生条件差或光照太强引起的,要找到详细原因,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排查。
1、环境管理方面
(1)鸡舍的光线较强,光照时间过长,使鸡的神经系统一直保持在高度紧张状态,具体表现为好动不安,易发生啄斗和啄羽。
(2)空气高度干燥,相对湿度严重不足时易诱发啄癖。
(3)鸡舍通风不良,有害气体过多。
(4)料槽、水槽不够,引起鸡采食时争斗。
(5)换羽时,鸡自啄解痒时偶尔会出血,而红色的血对鸡是强烈的刺激,会造成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6)没有及时断喙剪嘴。
2、营养方面
(1)饲料单一,必要的营养元素。
(2)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不足。
(3)长期使用某些抗球虫药。
3、疾病方面
(1)鸡群发生球虫病、白痢等疾病易引起啄癖。
(2)鸡体表有寄生虫、有外伤时易引起啄癖。
(3)鸡群感染法氏囊病早期易引起啄尾。
⑻ 怎样防治鸡的啄癖
啄癖是鸡群中的一种异常行为,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啄羽癖、食蛋癖和异食癖等,危害严重的是啄肛癖。
(1)病因分析
引起鸡啄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营养缺乏。日粮中缺乏蛋白质或某些必需氨基酸;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失调;缺乏食盐或其他矿物质微量元素;缺少某些维生素;饮水缺乏;日粮大容积性饲料不足,鸡无饱腹感。②环境条件差。鸡舍内温度、湿度不适宜,地面潮湿污秽,通风不良,光照紊乱,光线过强;鸡群密集,拥挤;经常停电或突然受到噪声干扰。③管理不当。不同品种、不同日龄、不同强弱的鸡混群饲养;饲养人员不固定,动作粗暴;饲料突然变换;饲喂不定时、不定量;鸡群缺乏运动;捡蛋不勤,特别是没有及时清除破蛋。④疾病。鸡有体外寄生虫病,如鸡虱、蜱、螨等;体表皮肤创伤、出血、炎症;母鸡脱肛。
(2)临辩漏床症状
①啄肛癖:成鸡、幼鸡均可发生,而育雏期的幼鸡多发。表现为一群鸡追啄某一只鸡的肛门,造成其肛门受伤出血,严重者直肠或全部肠子脱出被食光。②啄趾癖:多发生于雏鸡,它们之间相互啄食脚趾而引起出血和跛行,严重者脚趾被啄断。③啄羽癖:也叫食羽癖,多发生于产蛋在盛期和换羽期,表现为鸡相互啄食羽毛,情况严重时,有的鸡背上羽毛全部被啄光,甚至有的鸡被啄伤致死。④食蛋癖:多发生于平养鸡的产蛋盛期,常由软壳蛋被踩破或偶尔巢内可地面打破一个蛋开始。表现为鸡群中某一只鸡刚产下蛋,就相互争啄鸡蛋。⑤异食癖:表现为群鸡争食某些不能吃的东西,如砖石、稻草、石灰、羽毛、破布、废纸、粪便等。
(3)防治措施
①合理配合饲粮:饲料要多样化,搭配要合理。最好根据鸡的年龄和生理特点,给予全价日粮,保证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和色氨酸)、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和烟酸)的供给,在母鸡产蛋高峰期,要注意钙、磷饲料的补充,使日粮中钙的含量达到3.25%~3.75%,钙磷比例为6.5∶1。②改善饲养管理条件:鸡舍内要保持温度、湿度适宜,通风良好,光线不能太强。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保持地面干燥。环境要稳定,尽量减少噪声干扰,防止鸡群受惊。饲养密度不能过大,不同品种、不同日龄、不同强弱的鸡要分群饲养。更换饲料要逐步进行,最好有1周的过渡时间。喂食携镇烂要定时定量,并充分供给饮水,平养鸡舍内要有足够的产蛋箱,放置要合理,定时捡蛋。③适当运动:在鸡舍或运动场内设置沙浴池,或悬挂青绿饲料,借以增加鸡群的活动时间,减少相互啄食的机会。④食盐疗法:在饲料中增加1.5%~2.0%的食盐,连续喂3~5天,啄癖可逐渐减轻及至消失。但不能长时期饲喂,以防食盐中毒。⑤生石膏疗法:食羽癖多由于饲粮中硫酸钙不足所致,可在饲粮中加入生石膏粉,每只鸡每天1~3克,疗效很好。⑥遮暗法:患有严重啄癖的鸡群,其鸡舍旅知内光线要遮暗,使鸡能看到食物和饮水即可,必要时可采用红光灯照明。⑦断喙:对雏鸡或成年鸡进行断喙,可有效地防止啄癖的发生。⑧病鸡处理:被啄伤的鸡要立即挑出,并对伤处用2%龙胆紫溶液涂擦后隔离饲养。对患有啄癖的鸡要单独饲养,严重者应予淘汰,以免扩大危害。由寄生虫、外伤、脱肛引起的相互啄食,应将病鸡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