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低蛋白血症的治疗方法
先查明低蛋白血症的原因
是摄入不足唯闷还是丢失过多!
丢失过多的话就针对丢失的原因着重治疗了!
摄入不足,就多补充,多吃富含毕山知蛋白的食物,营养均衡!食疗为主!
最手消最最后的选择就是输血或者是输注人血白蛋白了!
② 白蛋白偏低如何治疗
问题一:验血白蛋白偏低,怎么办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缺乏营养,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有些配伏租时候与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下降有关。如果白蛋白轻度偏低的话,可在饮食上补充,多食用鱼,蛋,牛奶等蛋白质多的食物,如果白蛋白中重度偏低,建议输白蛋白进行治疗
问题二:血清白蛋白的偏低治疗 1.调整饮食,多吃富含蛋白及维生素类的食物。2.补充氨基酸类药物,如静脉输入氨基酸制剂或口服氨基酸胶囊等药物。3.血清蛋白倒置者,常需静脉输入白蛋白或新鲜血浆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4.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药物可考虑应用。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白蛋白的合成,从而增加血清白蛋白的水平。其近期疗效尚可,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问题三:人体白蛋白低怎么办 用什么药或怎么补 具体一点 10分 白蛋白(又称清蛋白,albumin,Alb)系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寿期约为15-19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其合成率虽然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但主要受血浆中白蛋白水平调节,在肝细胞中没有储存,在所有细胞外液中都含有微量的白蛋白。关于白蛋白在肾小球中的滤过情况,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其量甚微,约为血浆中白蛋白的0.04%,按此计算每天从肾小球滤过液中排出的白蛋白即可达3.6g,为终尿中蛋白质排出量的30-40倍,可见滤过液中多数白蛋白是可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有实验证实白蛋白在近曲小管中吸收,在小管细胞中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降解为小分子片段而进入血循环。白蛋白可以在不同组织中被细胞内吞而摄取,其氨基酸可被用为组织修补。
又称清蛋白。溶于水且遇热凝固的一种球形单纯蛋白。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几乎存在于所有动植物中。如卵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乳白蛋白、肌白蛋白、麦白蛋白、豆白蛋白等都属于此类。常用作培养基成分。也可用有人造香肠、汤品和炖品中作粘接剂。
白蛋白的分子结构已于1975年阐明,为含585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分子量为66458,分子中含17个二硫键,不含有糖的组分。在体液pH7.4的环境中,白蛋白为负离子,每分子可以带偿200个以上负电荷。它是血浆中很主要的载体,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可以通过与白蛋白的结合而被运输。这些物质包括胆红素、长链脂肪酸(每分子可以结合4-6个分子)、胆汁酸盐、前列腺素、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如Cu2+、Ni2+、Ca2+)药物(如阿司匹林、青霉素等)。
具有活性的激素或药物当与白蛋白结合时,可以不表现其活性,而视为其储存形式,由于这种结合的可逆性和处于培兆动态平衡,因此在调节这些激素和药物的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
白蛋白是具有黏性、胶质性的物质,在人体内遇到重金属离子时,会自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起到解毒的作用。因此,食用含白蛋白丰富的食物,可避免重金属离子的吸收而中毒。白蛋白对胃壁还有保护作用。
人血白蛋白是血液制品的一种,俗称“生命制品”、“救命药”。它是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提炼加工而成,直接静脉注射到病人体内,其主要功能是增强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市场价300到400元一瓶。临床上主要用于失血创伤和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以及肝硬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等危重病症的治疗,以及低蛋白血症病人。
首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蛋白质可分优质蛋白质,如动物性蛋白:肉类、鱼类、奶蛋类。劣质蛋白质,如非动物性蛋白:豆类、豆浆。优质蛋白质所产生的尿素氮比较少,尤其是蛋类的蛋厅陪白,身体对它的吸收最充分且产生的尿素氮最少。
③ 有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应该怎么办呢
引言:旁锋含低蛋白血症是指血中的蛋白减少,特别是白蛋白减少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低蛋白血症伴随其他疾病而出现。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症状有双下肢水肿,甚至会出现全身浮肿,乏力的现象。低蛋白血症表现为营养不良,病人会日益消瘦,严重者还会呈现恶病质状态。患者的胃肠道黏膜会萎缩胃酸分泌会减少消化酶会减少,从而使食欲变差,疲乏无力的症状,病人会不爱运动,体力会下降,反应也会越来越迟钝,记忆力会衰退,还会出现轻中度的贫血和头晕的现象。
结言:患有低蛋白血症的患者除了要进行药物的治疗,患者也必须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瘦肉,鱼,豆类等。也要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还可以吃一些谷物,如坚果。还可以补充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这对于治疗低蛋白血症是很有帮助的。
④ 低蛋白血症的治疗
低蛋白血症
hypoproteinemia
血浆总蛋白质,特别是血浆白蛋白的减少。低蛋白血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原因所致氮负平衡的结果。主要表现营养不良。血液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血浆蛋白质及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质包括血浆白蛋白、各种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少量结合蛋白如糖蛋白、脂蛋白等,总量为6.5~7.8g%。若血浆总蛋白质低于6.0g%,则可诊断为低蛋白血症。对低蛋白血症一般经及时、合理的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疗效。
病因 主要为下列几种:①蛋白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厌食,如严重的心、肺、肝、肾脏疾患,胃肠道淤血,脑部病变;消化道梗阻,摄食困难如食道癌、胃癌;慢性胰腺炎、胆道疾患、胃肠吻合术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②蛋白质合成障碍。各种原因的肝损害使肝脏蛋白合成能力减低,血浆蛋白质合成减少。③长期大量蛋白质丢失。消化道溃疡、痔疮、钩虫病、月经过多、大面积创伤渗液等均可导致大量血浆蛋白质丢失。反复腹腔穿刺放液、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治疗时可经腹膜丢失蛋白质。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恶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可有大量蛋白尿,蛋白质从尿中丢失。消化道恶性肿瘤及巨肥厚性胃炎、蛋白漏出性胃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等也可由消化道丢失大量蛋白质。④蛋白质分解加速。长期发热、恶性肿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使蛋白质分解超过合成,而导致低蛋白血症。
临床表现 除有原发疾病的表现外,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营养不良。氮负平衡使皮下脂肪和骨骼肌显着消耗,病人日益消瘦,严重者呈恶液质状态。胃肠道粘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消化酶减少,因而食欲差。疲乏、无力也是常见症状,病人不爱活动,体力下降,反应渐趋迟钝,记忆力衰退。多有轻、中度贫血,经常头晕,可有体位性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浮肿的发生与血浆有效渗透压减低有关。体液的渗透压与其所含溶质的分子量成反比,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是维持胶拍明带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血浆与组织液的总渗透压相差不大,但因血浆内所含不能渗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白蛋白较多,故血浆的渗透压较高,从而使水分有从组织液进入血浆的趋势。血浆白蛋白减少时,有效渗透压减低,使组织间潴留过多的水分,而出现浮肿,浮肿严重时可出现胸水及腹水,此外,还可有性功能减退、闭经、骨质疏松、机体抵抗力差等。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者袭芦可有出血倾向。
诊断 血浆总蛋白质<6.0g%有相应临床表现即可确诊。
治疗 首先应治疗引起蛋白质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分解亢进的原发疾病。若原发疾病无禁忌,可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使每日摄入蛋白质达60~80g,保证充足热量供应(2500千卡槐碧/日以上),并酌情使用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消化功能差者,可予流食或半流食,同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病情严重者,可输入血浆或白蛋白。
另外,建议你最好还是再去医院问问医生,看看他们是否还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